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清代野史三百年-第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盟凶排艹隼春θ恕!笔椤“⊥xt小说上传分享

恐怖之旅:年大将军轶事
恐怖之旅:年大将军轶事

  年羹尧在雍正时期功勋赫赫,权倾一时,可惜为人过于严苛,最终不得善终。《栖霞阁野乘》中有一文,是年羹尧所请的塾师在年府的所见所闻,颇为真实,姑录于下。

  年羹尧有一幼子,年六岁,当时要请一个老师来教导,年大将军也常对公卿提及,请人介绍。正好某江南士子沈孝廉因应试不第,欲留在京中寻一教馆糊口,他与某侍郎相熟,侍郎便向年大将军推荐了他。

  年大将军说:“为童子师必须要品行端正,身正为范,这样的话,小孩子长大也能跟着成器,你说的那个人怎么样啊?”侍郎说:“此人颇有儒者气象。”

  年大将军大喜,便让从官给沈孝廉发了请柬,邀他来年府。沈孝廉来后,年大将军亲自出迎,并大开筵席,为之接风洗尘。随后,年大将军便派人将沈孝廉送入府中西园,作为教习之所。

  年府安排的书馆可真不赖,里面居室宽大,书籍充盈,陈设典雅,外面是花园,树木郁郁葱葱,果然是个读书的好地方。年大将军的儿子当时因为年纪小,沈孝廉不过教小孩子认认字,学学算法之类的,工作很是轻松。

  要说年府给先生的待遇,那绝对是一流。当时专门服侍沈孝廉的仆人就有四人,另外,还有书童八名。沈孝廉住的卧室也极为豪华奢侈,牙床锦帐,让人有点受宠若惊。刚来第二天,年大将军便派人给沈孝廉送来各种衣物,貂裘锦缎,可谓是应有尽有。

  沈孝廉每天早上起来,那八个书童都赶来侍候,为首的一人顶着银盆,请塾师盥洗;其他人或拿着洗漱用具,或拿着毛巾,还有端着镜子,拿着香皂的,八个人围着沈孝廉团团转。沈孝廉从没有见过这架势,心中惊慌,忙说:“哎呀,你们把这些东西放着,我自己来吧!”

  为首的书童大恐,说:“年大将军有令,‘服侍先生要像服侍我一样,不得有违’。我们服侍年大将军都是如此,不然就会有大祸临头。” 沈孝廉说,“你按我吩咐的做,不会有事的。”书童没办法,只好把盆放在盥洗架上。

  正当沈孝廉洗脸的时候,年大将军带着侍卫们进来看望塾师,见书童没有顶着银盆,大怒,向身边的侍卫使了使眼色,侍卫便把书童带出,没多久,便提着书童的人头进来,禀告年大将军说:“书童不敬先生,已将之斩首。”乖乖,这下把沈孝廉给吓得是魂飞魄散!

  还有一次,年大将军和沈孝廉共进晚餐,不巧饭碗里有粒谷子,沈孝廉便将之挑出,年大将军见后不悦,回头把侍卫招来,低声吩咐了一下。不久,侍卫又提了个人头进来,说已经将那个拣米不干净的厨子斩了。年大将军谈笑如常,而沈孝廉这顿饭吃得是牙齿直打颤。

  年大将军喜欢搜集古玩,每次得了新的古鼎器皿之类的,往往都拿来和沈孝廉共同鉴赏,碰到沈孝廉喜欢的,年大将军就说,先生既然喜欢,就放在你这里,你慢慢品玩,即使是无价之宝,也在所不惜。年府每次支付先生的束修(工资),也从来不用沈孝廉经手,都是直接由仆人寄回江南。

  几个月后,年大将军奉命出征,临行前对沈孝廉说:“先生的品学,在下十分佩服。现在我奉命西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回来,只好把幼子交给先生,希望先生能好好教导,千万不可弃之而去。等我回师之日,必有厚报。” 沈孝廉唯唯答应。

  年大将军出征后,有一日沈孝廉想出去访友,服侍他的仆人赶忙拦住,说:“府中出入,都要纪录。年大将军在的时候,先生足不出户,现在大将军出征了,先生突然出去,只怕大将军回来要怪罪我们,求先生可怜可怜我们吧!”沈孝廉想到年府家法严酷,便也只好告罢。

  次年正好碰上大考,沈孝廉正想出去应试,但想到年大将军的嘱托,最后还是怏怏而退。光阴似箭,如此又过了三年,沈孝廉也没有接到过家里的信,心里担忧,便修书一封给年大将军,委婉的说想要辞馆回家。不久,年大将军便回信说:“我出征马上就要大捷归来,还请先生多留一段时间,等回来后再商量。”

  果然,半年之后,年大将军大捷回来,战果累累,连皇上都亲自郊迎。见过皇上后,年大将军一回府,便来感谢先生的教导之功,沈孝廉也不好立刻提出辞职,想等年将军稍微安顿后再提不迟。

  次日,沈孝廉正在假山后散步,突然听到不远处一片哀痛之声,沈孝廉便问书童是怎么回事。书童说:“年大将军凯旋后,正在厅堂里对部下考功过,定赏罚。” 沈孝廉说:“我们且去看看。”书童不敢违令,便带着沈孝廉偷偷的潜伏在厅堂后面窥视。

  当时只见厅堂之内,年大将军高坐在上,下面甲士林立,刀斧耀眼,旁边则有文官根据记录在逐一报告诸人的功过。念到功多的,则立刻换上应升的品服,酌酒赐座;念到过多的,那就麻烦了,年大将军沉着脸,把人叫过来当面斥责,说某战你丧失了机会,某事你承办不力,应斩。就算下属苦苦哀求,年大将军也不为所动,喝令立刻推出斩了。言毕,侍卫们便上前剥了那人的品服,推出门外,砍首以献。只可怜年大将军为人严苛,赏少罚多,被杀被罚的不在少数。

  见此恐怖场景,沈孝廉在后面看得脚软,不觉晕头转向,碰了门屏后倒地不起。年大将军发现厅后有声音,便在处理完公事后前来查看,只见沈孝廉还倒卧在地,几个书童扶都扶不起。年大将军亲自动手,将先生挽回卧室,并命立刻将安神丸送来。待沈孝廉醒后,年大将军从容的问道:“是谁告诉先生这事,让先生受此惊吓的?”

  沈孝廉早已见识了年大将军的严酷,不敢吐露实情连累那些书童,便说,“是公子告诉我的”。沈孝廉心想,虎毒不食子,年大将军不会去为难自己的儿子罢。

  年大将军去后没多久,仆人和侍女们仓皇奔进来,跪到沈孝廉面前哭喊道:“大将军正在鞭打公子,快要打死了,夫人求先生赶紧去救他!” 沈孝廉急得团团转,说:“我不能进内室,这可怎么办啊?”仆人说:“大将军素来敬重先生,只要先生说马上要见公子,大将军也许会放他过来。”

  沈孝廉便让仆人赶紧前去,没多久,仆人便把公子抱了过来,小孩全身当时已经被打得满是鞭痕,奄奄一息了。沈孝廉抚着公子哭道:“是我害了你啊!”由于怕年大将军余怒不止,沈孝廉便命仆人将公子的卧具搬到自己的房间,一直到养好伤才放回去。

  过了些日子,沈孝廉乘着年大将军高兴,便说自己想辞馆回家看望家人。年大将军说:“先生是个孝子,我岂敢拦阻?”随后便命安排筵席,为先生送行。

  回去的路上,年大将军特意命一队卫士保护,一行人走至河边渡口,见十几艘大船,船主招呼先生上船。沈孝廉大惊,说自己不过一点点行李,自己带着即可,如何要这么多船?这时,仆人便把物件清单奉上,原来这几年沈孝廉所穿所用的所有东西,包括书房中的书桌书籍,还有那些古玩等,全部都运上了船,价值不下几万两银子。

  沈孝廉不敢接受,说:“这些都是年将军家的东西,怎敢随便拿来?”仆人说:“大将军交代了,怕先生思念旧物,所以全部赠送给先生。”沈孝廉心想,这些东西,恐怕几辈子也吃用不尽了!

  回到家乡,地方上的文武百官都亲自前来迎接,沈孝廉心中不安,说我无德无能,何敢惊动上官的大驾?众官员连连说,年大将军都把先生奉为上宾,我等岂敢怠慢!?沈孝廉辞别了地方官,便在卫士的前呼后拥之下,来到自己的家。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这哪里还是自己的老家?只见旧宅早已不见,面前唯有一高府大院,门第轩昂,乃非富即贵之家。沈孝廉在外面看了半天,徘徊不敢进。当地人听说沈孝廉回来,围观的人极多,这时,有个原来的邻家翁,见沈孝廉不敢进,便上前说:“年大将军封你为翁望郎君很久了,你怎么不进去啊?” 沈孝廉说:“我家在哪?”邻家翁笑道:“这就是年将军为你建的大宅,你还真不知道啊?”

  沈孝廉这才壮着胆子进去。进去后,发现门口都是些从来没见过的仆人,而自己的父母居然也穿着四品朝服!沈孝廉大惊,便问怎么回事。父母惊诧的说:“这不都是因为你跟随年大将军立下军功所得到的吗?你怎么会自己不知道的?”

  沈孝廉这才明白,原来这一切都是年大将军的安排。不仅如此,年大将军还为沈宅安排了仆役,并置了大量良田。这时,一名老仆人上前交给沈孝廉一张清单和一堆契文,所有财产凭证都在里面。老仆人随后说:“我奉大将军之命,在这里管理了数年,先生既然回来了,那我就带卫士们回去复命了。”

  沈孝廉检视后发现,这些财产足有几百万两银子之多。

  没过两年,飞扬跋扈的年大将军就被雍正治罪,沈孝廉得到消息后,赶紧北上买通了看管的人,见到了年大将军。见后,沈孝廉大哭,年大将军笑道:“大丈夫视死如归,皇上既然要定我死罪,我也不存生还的希望。我以儒生起家,一生南征北战,风光一时,各种荣华富贵也早已享受过,此生无憾。只是幼子放心不下,还望先生多多照应。”

  不久,年大将军便被雍正赐令自尽,年家随后被抄,诸子弟也被遣戍边疆,不得善终。幸好沈孝廉教的幼子因为年纪小,也没有担任官职,才得以脱漏。

  某夜,从北方来了两个乞丐,沈家的看门人给他们钱也不走,坚持说:“但得见主人一面,虽死无憾。” 沈孝廉听后赶紧出去,原来是年大将军的幼子和原来的老仆人,沈孝廉见后大哭,赶紧让两人进屋藏匿,这才保住了年大将军的后人。

  富贵如云,如此经历,也算是一段传奇故事罢。 电子书 分享网站

雍正会武术,谁也挡不住
野史《胤禛外传》里说胤禛(雍正)继位前,喜好饮酒击剑,结交各方朋友,乃活脱脱一少年无赖,康熙对他并不喜欢。

  据说胤禛经常溜出京城,和剑客力士们厮混,并有结拜兄弟十三人,其中年长者为一武僧,武艺高强,骁勇绝伦,能练剑为丸,藏于脑海中,要用的时候就从口吐出,剑出则矫如长虹,杀人于百里之外(大概练到了孙悟空金箍棒的十分之一功力),当时号称万人敌。老二水平稍微差点,但也能练剑如芥,藏于指甲缝,要用的时候掷于空中,所向披靡。胤禛虽然没这么高本领,但也跟着这些人学了一些剑术功夫。

  康熙病亡前,胤禛带了几名剑客迅速回宫。在此之前,康熙已经草诏“传位十四太子”,当时收藏于一个密室。胤禛得知后,派人设法把诏书偷出。并将“十”字改为“于”字,然后藏好入宫问疾。进去后,胤禛预先在宫门外布置自己的心腹,凡是入宫门的人都加以阻挡。

  康熙当时快要断气了,宣诏大臣入宫,但等半晌都无人进来。康熙觉得奇怪,支起身一看,陡然看见胤禛立在身边,康熙大怒,取手边的玉念珠扔胤禛,不想这么一动,就要了康熙的老命。胤禛见康熙已经咽气,便出告百官,说自己已经拿到康熙遗诏,并举念珠为证。大臣们不知真伪,便奉胤禛登极。

  其他兄弟后来得知此事后,心里不服,常放出怨言。雍正料这些人群情汹汹,便一不做、二不休,治以严刑峻法,将这些人一一铲除。当时各皇子都收留了一些武林侠士,胤禛害怕自己遭人暗杀,也只得时刻警惕。

  有一次,雍正率百官赴天坛祭祀,刚至天坛,突然听见坛顶的黄幕砉然一声,很是奇怪,卫士们怀疑有刺客,赶忙前来护驾。雍正倒颇为镇定,右手一甩,只见一线白光从手中射出,黄幕便唰的一声裂了个口子,一只野狐的头便掉了下来。胤禛得意的对手下们说:“最近这些逆党密布刺客,想暗杀我,我今天有意小试手段,让这些家伙知道我的厉害,就算有刺客,又能拿我如何?”

  说是这么说,但雍正对那些刺客还是心怀疑惧。虽然他自己觉得天下剑客多半是自己的羽党,但惟有一僧不为己用,经常行踪不定,亡走山泽,雍正深以为患,欲杀之而后快。但是这个僧人行踪飘忽,难以捕捉。

  一日,雍正侦得其位置后,命结义兄弟三人化装前往刺杀,并派遣精兵围守要隘。僧人见三人到后,笑道:“你们三人是受雍正之命来杀我的吗?你们主子现在气数尚旺,我不能与之争锋。但是,他多行不义,屡以私恨杀人,吾今天虽死,但他也不能苟免,一月之内必有为我报仇的,你们可以等着瞧。”说完,僧人便伏剑而死。

  这三人带着僧人的首级回去复命,并把僧人说的话禀告了雍正。雍正听后非常害怕,大力加强了宫廷的防卫,并命侍卫们日夜巡查。但仅过一个月,雍正便无故暴死于内寝,相传为吕晚村的孙女,女侠吕四娘所为也。

家有丑妻是个宝…陶澍娶妻记
家有丑妻是个宝…陶澍娶妻记

  陶澍(1779…1839年),字子霖,湖南安化县人,在嘉庆和道光时期先后做过山西、四川、福建、安徽等省布政使和巡抚,其为官清正,又好提携后进,成就了晚清的一批中兴大臣,如林则徐、魏源、胡林翼、左宗棠、曾国藩等(胡林翼是其女婿,左宗棠是其儿女亲家)。

  陶澍从小就勤奋好学,才智过人,据说有一次乡里油榨坊开业,请了几个秀才来写一幅大红对联志庆,秀才们写了几副,主人都不满意,十岁的陶澍在旁边凑热闹,他挥笔写道:

  “榨响如雷,惊动满天星斗;油光似月,照亮万里乾坤”。

  众人一听,拍手称绝。于是陶澍的“神童”之名,不胫而走。嘉庆五年(1800年),陶澍父子同赴长沙乡试,结果儿子高中而父亲落榜,一时传为笑谈。

  《清代名人轶事》里倒记了这么一个事,说陶澍没有发达之前,嗜好饮酒和赌博,弄得家里经常穷得揭不开锅。陶澍当时虽说是个秀才,但由于成天不求上进,人送外号“陶阿二”,当地的读书人都不愿意和他来往。

  某年岁末,他老婆崔氏对陶澍说:“家里穷成这样,再这样下来我们都要饿死了,这样的生活我实在没办法忍受了,不如你把我卖了,大家还有条活路。要不然,你就写个离婚书给我吧,让我另谋生活。” 陶澍笑道:“你这女人,见识就是浅,我现在不过是没有交大运罢了。算命的说过,日后我将官居一品,你再忍耐些时日,自然会大富大贵。” 崔氏说:“你要真有此等福气,我自然和你同享,但是,我是不敢痴心妄想,我们还是离了吧,到时希望能听你的好消息。”陶澍不得已,只好写了离婚书给她。正好当时乡里有个饼师想娶媳妇,崔氏便欣然前往嫁给了他。 

  老婆走了以后,陶澍更加穷极无聊,经常跑到城外的火神庙里去打发时间。当时火神庙里有一道士,最爱与人下棋,但技术奇烂,出名的臭棋篓子,人家都不愿意和他下。为了让人和他下棋,道士经常招待别人喝酒吃饭,就是希望下棋的时候别人让着他。陶澍知道他好这一口,和道士下棋从来就没有赢过,所以那道士对陶澍喜欢得不得了,陶澍也常在这里免费吃喝。不过,这两人也算对脾气,陶澍外面挣了点钱,也都拿去赌博或者买酒和道士共饮。

  同县有个叫戴痴的,豪侠而好交朋友,常常为朋友一掷千金,人忘其名,而称之为“戴痴”。戴痴是个大酒鬼,也颇有酒力,经常因为找不到能和他旗鼓相当的酒友而遗憾。有一天晚上,戴痴在街上喝酒,看见一人光着膀子在那里豪饮,便过去问他是谁,那人说自己姓陶,戴痴说:“哦,你就是那个陶阿二吧,看你的样子,不像碌碌无为之辈啊。你酒力如何啊?”

  陶澍眼一瞪,说:“我平生最爱喝酒,到现在为止,还没人喝过我,怎么,你不服气啊?” 戴痴大喜,道:“好得很,我倒要和你较量一番!”

  于是戴痴便买了三瓮酒,两人开始对饮。这两人果然有点能耐,居然喝掉其中两瓮。不过,这时戴痴已经喝趴下了,而陶澍也头昏眼花,不过还能站起来走掉。第二天,戴痴醒来,想起昨晚之事,便又来找陶澍喝酒,两人遂成酒友。 

  当时街上有个卖酒的老头姓窦,家有一女,长得歪瓜裂枣的,极丑。算命的对窦老头说,此女以后当受封一品夫人,窦老头大怒,心想自家这个丑女三十岁了都没嫁出去,还什么一品夫人,分明取笑。

  一天,窦老头的丑女儿突然跑来,告诉窦老头说自己昨晚梦到黑猿扑身,把她吓醒。窦老头呵呵笑道:“要真有此事,莫非是有属猴的人要来问你的八字?”不过,他也就听听,并没有真当回事。

  第二天,戴痴来买酒,见到窦家丑女,便问窦老头说:“你家女儿说了人家没有?”窦老头叹了口气,说:“没有啊,我们家又不是什么富贵人家,女儿还长成这样,谁要啊?”戴痴说:“我倒有个朋友,不如我去问问他。” 

  窦老头大喜,便问是谁,戴痴说是陶澍,窦老头不悦道:“你说的那个陶阿二啊?这小子好赌又好酒,我要把女儿嫁给他,难道以后让她喝西北风吗?”戴痴说:“嘻!那就是你的女儿没这个福气了。我敢打下包票,要陶秀才以后还一直这样贫贱的话,我把我的两眼珠子挖出来给你。

  窦老头见他说得这么斩钉截铁,心有所动,便问陶澍年龄多大,戴痴说他属猴的。窦老头一下想起了女儿昨天跟他说的梦,心想莫非这是天意,于是便让戴痴过几天把陶澍带来看看。 

  随后,戴痴便把陶澍带来。陶澍开始还推辞,说自己住在庙里,身无分文,怎能娶老婆?戴痴便又去和窦老头商议,让陶澍做上门女婿,还说窦女能纺织,不致相累,窦老头便答应了这门亲事。陶澍还不愿意,说:“即使这样的话,也得有点准备才行,我这样两手空空,这算怎么回事?” 戴痴好事做到底,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