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远古之谜-第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肇始,然后通过贸易、战争等途径向外扩展,恰似投石子进池水引起重重涟漪。由此说来,美索不达米亚文化向东扩展至印度,向西而至欧洲,流传经过世世代代均有线索可寻。中国古代的发明也可以同样的方式探索其传播轨迹:西传至中亚,南传至东南亚,东及朝鲜、日本。如果满庆出土的青铜矛头的年代真的是公元前3600年的话,它将打乱这种层叠有致、向外扩散的历史模式,它将成为另一颗投入水中的石子。
  泰国青铜矛头会不会成为投入池中的一颗石子,并改写历史呢?相信随着发掘工作的继续,更多文物的发现,以及研究工作的深入,泰国青铜矛头之谜将大白于天下。

印度蹈火舞之谜(1) 

王春来 
连载:世界远古之谜   出版社:文汇出版社   作者:王春来  

  古印度的宗教祭礼开始了,巫师在烧成赤色的灼热卵石上赤着脚翩翩起舞,口中念念有词,请求神灵的庇佑。汗珠掉落在高温的卵石上,溅起屡屡浓烟和火花,而巫师却神态自若,舞姿轻盈。难道真的有超自然的神力在保佑他吗?
  在哈拉帕文化遗址,考古学家发现了距今4000多年的印章,上面刻的人物在火上翩翩起舞。他们跳的是什么?通过研究,学者们发现,它就是充满神奇色彩的蹈火舞。

  古印度是个充满神话色彩的国家,舞蹈也不例外。舞蹈在印度被认为是神创造的,舞蹈者的唯一目的就是为了取悦于神。它的原始形式,大约起源于古代祭祀典礼时人们的手舞足蹈。一方面向神表示虔诚,一方面向神表达祈求。例如求平安、求雨等,当然,它也是人们欢乐情绪的流露。
  根据印度教的传说,本来世间没有舞蹈,真可谓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有一天,雷雨神因陀罗在天上叫仙女乌尔沃西跳舞。乌尔沃西人在跳舞,心里却默默翻腾着对另一个仙人贾因得的爱情,她不由自主地向贾因得送了一个秋波。结果触犯了天条,被罚到尘世托生。贾因得也因株连被贬,被赶到尘世作了一棵竹子。但天神最终给了他们一个机会,承诺说,如果他们二人在尘世还能够再见面,就可以双双回到天上。乌尔沃西来到人间,把美丽的舞蹈也带到了人间,她的舞姿征服了每一个人,她的名字传遍了人间。在一个节日上,人们为了表示对她的感谢,便送给她一根竹竿,然而幸运的是,这根竹竿正是她心爱的情人贾因得变的。因此惩罚结束了,二人果真双双重返天庭,而舞蹈从此就在人间流传开了。
  舞蹈在印度也是劝善的艺术形式,这里也有个神话传说。相传在远古时,在两个时代更替交换之际,凡人染上了种种恶习,于是人们请求梵天赐给人间一种玩具,它不但可看,而且可听,这样便可把凡人的兴趣从恶习中引开。梵天最后决定给凡人第五部吠陀。这部吠陀就是《戏剧吠陀》,它包含了人世所有的道德精华。另一个大神湿婆在这一《戏剧吠陀》中使用了自己的舞蹈艺术,因此被尊为“舞蹈之王”。她的右上手拿着一面达莫和鼓,象征着创造,右下手象征神的保佑和祝福;她的左手托起燃烧的火焰,象征着她可以毁灭一切;左下手象征着不受一切羁畔的自由;右脚踩住一个魔鬼,象征着善征服恶;左脚上抬象征着超脱尘世。这一形象,逼真地启示了印度舞蹈的宗旨。
  蹈火舞也是一种自然崇拜的宗教形式。据历史学家考证,蹈火舞有4000多年的历史。每当疾病和灾难来临时,他们就在空场上挖一个大坑,坑里放置大量劈柴和树干,上面堆满卵石,然后点上劈柴和树干燃烧达数小时,烧到卵石温度达到摄氏几百度。巫师在灼热的卵石上赤着双脚翩翩起舞,口中还念念有词,请求神灵保佑和拯救。他们以为通过这种舞蹈祭祀的形式可以驱逐邪魔,消灾治病。巫师在滚热的卵石上舞姿轻盈,神态自若,毫无被烫痛的表情,汗珠掉落在高温的卵石上,溅起屡屡浓烟和火花。及至舞蹈结束,将带叶树枝扔到坑中卵石上,不一会就燃烧成灰烬。而蹈火者的脚底上未涂抹任何防烫的东西,赤脚踩在灼热的卵石上却毫无灼伤。难道他们真的得到了神的保佑或者实施了什么魔法吗?真的有超自然的神力在保佑他们不至烧伤吗?这简直有些不可思议。
  随着岁月的流逝,蹈火舞的仪式逐渐流传至世界上的其他一些国家和地区,及至今日,伊朗、欧洲巴尔干半岛、太平洋斐济群岛、南美洲苏里南以及非洲的一些部落也相当流行。有些民族不是把蹈火舞作为一项宗教祭祀仪式的蹈火礼,而是作为一项传统的民间技艺来表演。每当黄昏来临之际,在篝火余烬上,表演者赤脚踏着灼热的炭火翩翩起舞,跟着民间乐曲的节拍,有节奏地欢跳,炽热的炭火在黑夜中闪烁着光芒。
  为何走火的双脚不会被灼伤呢?从古至今科学家曾对这个奇谜进行过探讨和研究,提出过许多猜测和解释,众说纷纭,争论激烈,然而最终也没能得出令人信服的答案。
  有些科学家认为,人体是一个多级的控制系统,气功锻炼有素的人,从控制呼吸开始,通过全身放松,意识导引可以控制体表温度,肢体血液循环。走火者进行表演时,先通过大脑把思维活动高度集中于一点,大量气体进入体内,血液循环旺盛,血液携气量增加,部分肌体大大膨胀,在灼热卵石上行走的过程中,双脚肌体组织的弹性和耐热力得到空前的发挥,甚至为平常的几倍,几十倍。于是就发生了在炭火烧热的卵石上行走而不被烧伤的奇迹。
  另一些研究者认为,这是一种内蕴的心身能或内蕴的心灵能(即完全的神经作用),是高度集中于一处的神经亢奋(即心灵能)和肌体组织的亢奋(即心神能)的短时期内的辩证统一。人类历史学家凡蒂凯南用了一年零四个多月的时间对走火者进行研究,他发现当人的意识由常态进入专一态时,能够戏剧性的影响到人体对外界刺激的反映。因此,走火者可借助歌舞的气氛,诱导出催眠状态,所以即使裸着脚掌也能耐受高温。这种意识的力量与气功相似,走火者能耐受高温,也正是因为其能借助意识的力量来调节局部体温,使肉体免受灼伤。

印度蹈火舞之谜(2) 

王春来 
连载:世界远古之谜   出版社:文汇出版社   作者:王春来  

  有些科学家从心理学方面来探索蹈火者的秘密。英国伦敦大学心理研究所的一些专家从印度请去了一名蹈火者,进行试验性表演。按照蹈火者的要求,挖了一个长4米,宽1米多,深40厘米的坑,坑里放置大量劈柴和树干,然后点着劈柴和树干燃烧达7个小时之久,篝火燃烧得只剩一堆赤色的炭火,火坑里温度高达500度以上,火坑周围20米以内都感到灼热。从印度请来的这名蹈火者赤着双脚,英姿飒爽地踏着炽热的炭火,只用了一秒半钟的时间就跑过了火坑,双脚未涂任何防火的东西,却丝毫没有灼伤,观众都热烈地鼓掌,并发出啧啧的 
赞叹声。随后又把火坑挖到6米多长,温度烧得更高,蹈火者照样赤着双脚踏过火坑,这次却用了两秒半钟的时间才跑过火坑,右脚起了一排血泡。一个科学家也赤着脚在火坑上跑了一次,结果却安然无恙,双脚连一个血泡也没有。
  有些科学家认为,人体内脏器官一般是由植物神经控制的,它们的功能是自动进行的,而气功锻炼通过放松、意守、腹吸,久而久之,可以使中枢神经的兴奋影响植物神经的兴奋,从而影响植物神经的功能,使控制和支配内脏的功能大为改善,使身体的某一运动器官和内脏器官的协调一致,能发挥出超凡的力量,在炭火上跳舞也不致被灼伤。
  有些学者认为,蹈火者具有特殊的技巧,经过长时间的锻炼后,他们的脚底生出一层厚厚的老茧。这样虽是赤脚,但厚茧皮却好像是一双薄底皮鞋一样,保护着脚掌使它不致灼伤。另有一些学者认为,人能耐受外界环境多高的温度,取决于人体排泄汗液的蒸发速度,而汗液的蒸发快慢又取决于空气的湿度和空气对流等情况。空气湿度越低,对流越快,越利于降低温度,人就越能耐受外界高温。蹈火者首先围着篝火纵情跳舞,然后跳入火坑里,蹈火者在跳舞时已满身大汗,在加上炭火的烘烤,双脚底排出的汗水滴在炽热的火炭上,形成蒸汽层。这个蒸汽层厚度达0。09毫米,比一根头发丝略粗一点。水蒸汽是热的不良导体,它的导热能力在通常情况下比液态水差一个数量级,因而蒸汽对汗水滴起了瞬时的隔热和保护作用。蹈火者急遽地、轻盈的、倏忽用单脚或双脚轮番与炭火作短暂的接触,在每个舞步之间,脚板不断排出汗液,不断形成蒸汽层,不断被降温散热,这就是脚不致被灼伤的奥秘所在。
  以上所述只是部分学者的推测和论断,蹈火者的奥秘究竟是什么?迄今为止仍是一个尚未彻底揭晓的谜。北枕高山,南临大海的印度,在人类文明史上写下了灿烂的篇章,她留下的一个个谜团,有待科学家们日后继续深入地探讨和研究。

陶器绳纹“维纳斯”之谜(1) 

王春来 
连载:世界远古之谜   出版社:文汇出版社   作者:王春来  

  1969年,日本神奈川县的夏岛坟棺里发现了远古陶器,经初步测定其年代约在7000年以前。这一发现大大动摇了日本陶器源于中国大陆的传统说法,引起学术界的轰动。围绕着日本是否是世界上最古老文明的发源地以及这些陶器的用途,学者们展开了论争。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日本是一个没有多久历史的国度,一直认为日本人是从亚洲大陆迁徙过去的。然而1969年在日本神奈川县出土的一些陶器,经检测发现竟是7000多年前的 
产物。随着考古事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陶器在日本被发现,最早的可追溯到大约12000年前,大大早于世界上的其他文明地区,并且这些陶器是和旧石器时代的陶器一起发现的,而此时的亚洲大陆还根本没有出现陶器。难道说日本的陶器是独立自主发展起来的吗?除日本以外,土耳其也发现了古老陶器,其年代大约在8600年以前,而日本的则远远超过了它。如此看来,世界上最古老的陶器制作似乎非日本人莫属了。由于这些古老陶器上都雕刻有各种各样的饰纹,于是这一时期被称为绳纹时代。
  日本绳纹陶器的大发现,引起了世界各国考古学家的广泛关注,而且考古学家们推测,绳纹陶器可能从日本流传到了南美。4000多年以前,南美厄瓜多尔的威尔德瓦地区出人意料地掌握了制陶知识。那里的陶器制作精致,制作水平甚高,多以贝壳为装饰图案,图案有的刻在上面有的涂在上面。当地人以前没有制陶的历史,结论只有一个:他们从外地引进了制陶技术。工作在这里的考古学家们将这些陶器同其他遗存物作比较后断言:从制作年代和工艺水平来看,这些陶器很可能来自太平洋西岸的日本九州。因为早在绳纹时代,日本人就已经使用独木舟了。在发掘出的贝冢中,人们发现了各种水产,可见绳纹人已经适应了海洋环境。可以设想这样一种情况:有一、两个绳纹人正在浩瀚的太平洋上划着独木舟,突然间被强风吹到了太平洋的彼岸,从而把制陶技术传到了南美。这种设想虽然基本上依据了大量的偶然因素,不足以成为有力的证据,但却从一定程度上论证了日本拥有世界最早制陶技术的可能性。
  然而,这些绳纹的用途是什么?专家们有不同的看法。有学者认为,这些绳纹在开始时是无意识地印上去的。由于原始人类发现其具有美观的效果,于是就不断的采用,历经几千年后,由于被经常的运用以至于让人产生误解,以为它是一种文字。有的学者不同意这种观点,认为如果不是出于特殊目的,这些饰纹不会总是在每一个陶器上都出现。例如,日本学者施永安在《日本古陶瓷》一文中认为,这些绳纹的原形应该是蛇体,是日本人对蛇的图腾崇拜。有些学者认为这一观点难以苟同。因为蛇信仰多与水稻农耕有关,绳纹时期的狩猎民,面对凶猛的野兽,怎么会对与生计毫无关系的蛇肃然起敬呢?日本学者长谷不言人在《大系日本的历史Ⅰ:日本人的诞生》中主张,这些绳纹体现了日本人对物品的占有、封存、加固,也就是“结缚信仰”,但他没有找出有力的证据,因而缺乏说服力。关于绳纹之谜,到今天为止仍然没有解开。
  在这些出土的陶器中,一些雕刻精细的女性人物陶俑又引起了历史学家的兴趣。这些女性陶俑表情诡异,体态丰满,充满神秘感,被称为绳纹“维纳斯”。
  这类女性形象具有一些显著的共性:雕刻细腻,双腿叉开,乳房丰满。有些腹部隆起,象征怀孕;有的性器官或臀部裸露,展示女性魅力。塑造这些极度夸张、体貌各异的人像,究竟出于什么目的呢?考古学家作了种种猜测,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解释。
  “玩具说”认为,这些陶器是专门用来供儿童玩耍的玩具。因为有些陶器是可爱的动物形象,类似于我们今天制作的供儿童玩耍的泥偶。虽然这种观点看似有一定道理,然而从当时的社会发展程度看,生产力尚且极端落后,人类的温饱问题尚不能解决,又如何会去把那些雕刻精细的人物陶像当作儿童玩具呢?再者,当时儿童死亡率较高,平均寿命只有二三十岁,人们在不大的时候就必须工作,又怎会有时间玩玩具?绳纹社会尚未富裕到专门为儿童制作玩具的程度,这些耗费体力和精力的作品,应当是为成人的某种目的而制造的。
  于是,一些学者提出了所谓的“替身说”。此说认为,这些陶器是原始日本人为了在自己生病或遭受苦难时,作为自己的替身。根据有二:其一,迄今为止出土的人像陶俑,几乎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残损,不是缺胳膊就是少腿;其二,许多文明古国都存在着利用陶俑进行巫术活动,以控制他人或致他人于死地的做法。然而这种观点存在着一个漏洞,即虽然确有破损的陶俑,但并非所有的陶俑都缺损,且破损部位多是容易脱落的结合处,因而不能排除自然破损的可能性。因此,把所有的陶俑都定为“替人受灾”未免有失武断;况且陶俑发展到陶版以后集中塑造头部,也无法用“替身说”加以解释。
  另有学者提出“恶魔说”。远古人类由于生产力水平落后,对自然现象中的许多现象不能作出合理的解释,遂将其归之于恶魔作祟。他们造陶俑以象征恶魔,对之顶礼膜拜,以求平安。古代确实存在着偶像崇拜,古人往往把自己惧怕的生灵作为神或恶魔来加以崇拜。然而且不说陶俑不似面目狰狞的凶神恶煞,在女性至上的原始社会,将女性视如恶魔,似乎难以说通。

陶器绳纹“维纳斯”之谜(2) 

王春来 
连载:世界远古之谜   出版社:文汇出版社   作者:王春来  

  还有学者从古人的殉葬制度上寻找答案,提出了“埋葬说”。由于出土的陶俑有一些是从岩洞里或巨石底下发现的,于是他们认定这是在某种祭祀仪式后被埋葬的。在古代,举行一些祭祀活动时往往要宰杀一些牲畜甚至活人来献祭,但随着社会的进步,活人殉葬逐渐被塑造的陶俑所取代,秦始皇兵马俑就是最好的明证。从这个角度观之,“埋葬说”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这样的例子在日本仅属少数,绝大多数情况下,陶俑与石器、兽骨、粗陶器皿、骨角器等放置在一起,堆集在贝冢等普通遗址中。如果以个别推及全部,是非常危险的并 
且也是不确切的。
  也有学者从古代的生殖崇拜和祖先崇拜方面考察,提出“咒术说”。因为人类在远古时期生活环境恶劣,儿童存活率低下,只有群体的不断壮大,原始人类才能生存。再者,人类对自己的来源缺乏了解,认为是生殖器创造了人,因而把生殖器作为圣物加以崇拜。在许多国家都存在着生殖崇拜,人们把女性塑造成乳房和臀部以及生殖器极度夸张的形象。而日本出土的这些女性雕塑正符合这一特征。因而,这部分学者认为绳纹时期的日本人将女性奉为丰衣足食和人丁兴旺的象征,塑像祀之,祈求子孙繁衍、捕猎有获。这似乎是最合理的解释,但有人提出异议,理由是人像陶俑中有些不似女性(比如没有裸露的乳房)。
  以上几种观点都存在着疑问,于是有些学者另辟蹊径,提出了“外星人说”。此说起因于日本的东北部地区出土了一个鼓眼细目的典型陶俑。该陶俑身穿宇航服,头戴通讯器材,设备不亚于现代的宇航员。当一个美国人得到一些这个陶俑的照片以后,就把照片寄给了美国宇航局,也许想借此弄清楚这些陶俑的真假。但美国宇航局得到这些相片以后,竟认为这是关于新式宇航员服装的设计造型,由此产生了极大兴趣,并在经过专家的研究后决定采用设计上的某些构思,以改进宇航服的功能。随后,美国宇航局回信表示感谢,信中说:“非常感谢您寄来的照片,您在设计宇航员着装方面的某些设想使我们深受启发,特别是有关头盔的设计,我们将在宇航服的制作中加以运用。”可是,这个陶俑出土以后,经过专家论证,并且得到碳14同位素的检测,显示其制作年代至少在5000年以前!由此可见,很有可能是外星人曾经光临过地球。由于古代的日本人无法认识这种高度发达的文明,于是就把他们当作神来顶礼膜拜。
  有关日本“维纳斯”陶俑至今仍众说纷纭,没有令人信服的答案。要想揭开“维纳斯”之谜,还需要大量的考古发现,相信不久的将来定会揭开它的神秘面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