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CIA:中央情报局档案-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经费大约占所有军费开支的10%。在当时艰苦的战争条件下,华盛顿的这一做法不可能不引起争议和不解,但他以坚定的决心、巨大的魄力和崇高的个人威望而将这项事业坚持了下来。后来的事实也证明,这些重金花费是有丰厚回报的。
  不久,华盛顿的苦心经营渐见成效,他手下的一群得力干将在英军的各个驻地内外都安插下了大量间谍。在英国人控制的一些重要城镇里,从贵夫人到平民乞丐,间谍分布在不同的社会阶层里,无孔不入。
  在费城,有一位端庄娴雅的贵夫人,定期举行各种沙龙和宴会,衣香鬓影,名流云集,很多英军高级指挥官都是她的座上客。谁也不知道,这位热情美丽的女主人却是华盛顿手下的情报高手。这样的间谍网一经建立,威力极大,华盛顿每天都能接到有关各地英军调动情况的汇报。在关键时刻,神通广大的间谍们甚至还能搞到敌军指挥官的作战计划。
  〃考尔帕〃谍报网就是这一情报体系中最为优秀的小组之一。
  〃考尔帕〃间谍网是1776年英军占领纽约城以后,华盛顿在城中布建的大批间谍网之一。它有20多名成员,联络人是康涅狄格第二轻骑兵团的本杰明·陶马奇少校,华盛顿最为得力的谍报干将之一。
  1780年7月的一天,在哈得逊河畔的秘密据点里,少校收到一位代号叫〃夫人〃的谍报员的紧急报告,英军主将亨利·克林顿爵士计划派军队走海路,攻击纽波特罗德岛的法国军队。这支法国部队是前来支援美国人的独立革命的,历经了两个月的海上行程,刚刚才上岸进行休整。狡猾的英国人打算在法国人立足未稳之前就把他们都消灭。华盛顿得知这一重要情报后,将计就计,设置了一个巧妙的圈套。在他的精心安排下,一名当地农场主咋咋呼呼地跑到英军哨所,说在附近的路上发现了一些文件,上面透露了可怕的革命者的进攻计划。同时,一支大陆军的队伍假装大摇大摆地向纽约推进。多疑的克林顿信以为真,立即下令部队从海上撤回增援纽约。这份宝贵的情报挽救了由罗香波将军指挥的这支法国军队,而正是这支军队,在1781年10月9日约克敦围攻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迫使英军主将康华利投降。
  华盛顿的手下有一类特殊的间谍,他们多单独行动,执行秘密任务,不与其他人发生联系,知道其身份和活动的只有很少人,有的甚至由华盛顿一人直接领导。这类间谍一般都有特殊的社会身份和职业做掩饰,神通广大,往往能提供很多有价值的情报。人们广为传诵的华盛顿圣诞夜渡河袭击敌营的传奇,就是在这样一个出色的间谍帮助下实现的,他的名字叫约翰·霍尼曼。
  约翰·霍尼曼在战前是一个做纺织品生意的商人,因为同情独立战争而愿意为华盛顿效力。1776年,他奉华盛顿的命令,去新泽西的新不伦纽克搜集情报。在那里,他成为一名专做牛肉生意的人,财产颇丰,并宣称忠于英国……并且曾因为这个差点被〃叛变的暴徒〃抓捕。霍尼曼很快就成了当地知名的亲英派商人,他的生意做得很顺当,并因此与特伦顿地区的英国驻军和黑森雇佣军(系英国从普鲁士征召的雇佣兵)建立了密切联系。他的慷慨、友好和〃对大不列颠的忠诚〃,使他得以和一些英军高级指挥官攀上交情。
  1776年12月22日,华盛顿司令下令,逮捕〃亲英奸商〃霍尼曼。
  然而,没过几天,霍尼曼奇迹般地从大陆军的军营里〃死里逃生〃,〃逃回〃新不伦纽克。此时,华盛顿已知道,特伦顿地区的英军已被派往纽约,只留下黑森雇佣军驻守。指挥官鲁尔上校狂妄自大,他的部队也嗜酒成性,疏于防备,没有修筑任何防御工事。逃回去的霍尼曼向鲁尔上校报告说,大陆军都待在冬季兵营里,没有任何行动的迹象。军士们更加放心,昼夜狂欢。就在圣诞节的夜晚,华盛顿指挥军队悄悄渡过特拉华河,正陶醉在圣诞节欢乐中的黑森雇佣兵们被打得措手不及,只好束手就擒。特伦顿之役规模不大,但这个胜利是在战争初期大陆军屡遭挫败,士气最为低落的关键时刻取得的,因而意义重大。显然,霍尼曼在其中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谍报工作因此显得更加意义非常了。
  值得一提的是,华盛顿手下有一名代号为〃355〃的女间谍,她善于伪装,行踪诡秘,机智大胆,颇得华盛顿的赏识,甚至被称为〃完美的间谍〃。作为一名间谍,她的成绩堪称完美。她揭开了美军叛变将领本尼狄克特·阿诺德的真面目,后者企图以2万英镑的价格将西点要塞出卖给英军。同时,她还单枪匹马擒获了英军情报首脑约翰·安德烈少校,使英军的情报网几乎陷于瘫痪。美国赢得独立战争的胜利,她功不可没。〃355〃的真实名姓至今仍不可知,在很多人看来,她是拯救美国的英雄,也是所有美国优秀间谍的女祖师。
  

反间谍战暗流汹涌(1)
缺乏实战经验的内森·黑尔被英军抓获,在拒绝豪将军劝降后被绞死。
  
  作为后起新秀,华盛顿创下的北美情报组织进步很快,表现也堪称出色,但间谍历史比光荣革命还要久远的英国人也不是好糊弄的,亲英的破坏分子甚至一度混进了华盛顿的卫队,成为最接近和保护他的人。幸而,华盛顿还有一位优秀的反间谍助手,他就是后来美国联邦法院第一任首席###官约翰·杰伊。
  1776年夏,纽约地区的托利党人(亲英的保皇派)策划了一个阴谋,企图破坏纽约城的防御设施和军事建筑,迎接英国占领军的到来。在英国总督和纽约市长的大力支持和资助下,他们有恃无恐,气焰嚣张,甚至设法策反了华盛顿的卫兵。幸运的是,这个阴谋很及时地被察觉到,在杰伊的主持下,革命党人成立了一个专门的委员会,调查这一阴谋。杰伊四处布满眼线,从嫌疑最大的人着手,绝不轻易打草惊蛇,一个个顺藤摸瓜,最终将阴谋分子一网打尽,华盛顿的卫兵托马斯·希克伊因涉案被处决,英国总督一直逃到纽约港的英舰上,才保住一条性命。
  杰伊辖下的〃纽约调查委员会〃专管反情报事务,搜捕间谍、亲英派托利党人、阴谋和破坏分子。这是一件让人头疼的差事。在战争初期,支持独立的北美人并不是很多,英军的节节胜利使一些本来同情和中立的人也对革命失去信心,英国人乘机以土地和金钱为诱饵,招募了大量的亲英分子刺探情报,其中有不少是颇有影响的社会名流和富商。同时,由于没有经过专业训练和缺乏管理,起义军最初的反间谍活动也是一片混乱,该抓的不抓,不该抓的乱抓,还有人乘机公报私仇。
  杰伊改变了这些,他不断使人们明白反间谍工作的重要性,加强对下属的组织和管理,还培养了相当数量的精干的反情报特工。科劳斯比就是杰伊手下最为成功的情报人员之一。他的故事至今还在哈得逊河流域流传,很多人相信,著名作家詹姆斯·F·库伯的小说《间谍》主人公就是以他为原型。
  科劳斯比原来是个鞋匠,战争爆发后,他采用多个化名,混进了不同的托利党组织,收集他们的活动情报并及时向杰伊汇报。他使用的化名如此之多,每隔一段时间就以不同的身份出现,有时连杰伊都眼花缭乱,应接不暇。科劳斯比最大的本事就是,总能在自己参加的组织被围捕时〃设法逃脱〃。这是十分危险的。托利党人很可能因此怀疑并识破他的身份,除了杰伊等少数高级反间谍官员,不明真相的革命者完全可能将他误作托利党人逮捕和击毙。更麻烦的是,哈得逊河地区如此狭小,居民住得密集,几次〃大难不死〃的科劳斯比到处蹿来蹿去,很快就成了当地的名人,很多人对他的面容都熟悉。这让他不得不减少用化名的次数,并且为其找到充分的理由,当然啦,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躲避革命党人的追捕〃。
  科劳斯比也有倒霉的时候。
  1777年10月,他去哈得逊河北岸的马尔伯罗执行任务,装成一个被革命党人追捕和迫害的亲英派人士,在一个小酒馆里〃不经意〃地透露自己在纽约城等地搞破坏的经历,并〃惊喜〃地结交在这里〃偶然〃结识的托利党〃朋友〃。这个酒馆本来就是亲英分子经常聚会的地方,这位极端〃崇拜和忠诚〃的〃史密斯〃先生很快就获得了大家的欢迎和接纳,他顺利地混入了一支由英国人指挥,由当地托利党人组成的武装分队。
  有一天,科劳斯比得知,部队将在第二天晚上突袭革命军,便以〃史密斯〃的名义巧妙地把这个情报发给了杰伊。革命军的一支突击队早早埋伏好,把不知圈套傻傻地走近来的托利党人打得无还手之力。科劳斯比本来准备偷偷躲进一堆干草垛,事后再爬出来,假装又一次〃死里逃生〃。但突击队员用明晃晃的刺刀对着他,他不得不举起双手以示投降。执行任务的突击队长并不知道科劳斯比的真实身份,科劳斯比也绝不能告诉他。于是他与所有的〃同党〃一起都被押回了杰伊的住处。科劳斯比满怀希望,可是杰伊恰好在这个时候外出了,他的运气简直糟透了,尤其是他的战友正在外面拿着枪商量如何处置他们这些〃敌人〃。
  万幸的是,杰伊的女仆认出了科劳斯比。聪明又好心的女仆想法支开了守卫,让他们去喝白兰地,并巧妙地放走了科劳斯比。这次可是惊心动魄的冒险。〃史密斯〃先生〃死里逃生〃的消息传遍了托利党分子社团,〃勇敢而机智〃的他很快又加入了新的托利党组织,同时收获的还有信任和钦佩。
  与杰伊同时堪称华盛顿左膀右臂的是一位世界级知名人物……本杰明·富兰克林。这位发明避雷针的北美绅士,除了是世界公认的杰出科学家,还是华盛顿手下名头最响的间谍。只不过,他的威力主要发挥在外交和社会活动场合。
  1776年,富兰克林成为北美革命者驻巴黎的半正式外交公使,他的主要任务是设法与法国结成同盟,共同对抗英国。富兰克林学识渊博,多才多艺,风度翩翩,举止优雅,诙谐幽默,处处表现得诚实无私,谦虚友好,颇得法国人的好感。他所表现出来的北美人的形象与法国人心中傲慢浅薄的英国人形成鲜明反差。法国政要和巴黎民众都很喜欢他,对他所代表的北美革命也充满同情和支持。这种良好的公众形象和不错的私人交情为富兰克林接下来的行动提供了极大便利。
  

反间谍战暗流汹涌(2)
制造宣传和舆论攻势是富兰克林的拿手好戏,他不断地制造假消息,揭露英国政治和军队的种种黑幕,通过各种渠道地巧妙散播出去,而他本人的〃正直品格〃使得这些消息具有相当的可信度。英国的形象在法国甚至欧洲越来越糟糕。
  1777年,莫名其妙地,在北美殖民地作战的普鲁士雇佣军内部忽然流传出一封信札,据说是普鲁士王储写给他在英军服役的雇佣军将领的,这封信很快也流传到欧洲大陆。王储在信中说,他怀疑英国人为了减少补偿金,故意瞒报雇佣军阵亡人数,他还〃建议〃雇佣军指挥官不要救治伤员,因为伤员都是〃残废〃,毫无用处,而英国人付给阵亡者的钱比伤员多得多。这封信件在雇佣军中引起了极大的混乱和愤怒,逃兵数量激增。欧洲各界对英国花〃血钱〃将那些把士兵生命当做商品出卖的做法抗议如潮,英国外交部和军部一时疲于应付。自然,这封信札的作者正是富兰克林。
  1782年,富兰克林又精心炮制了另一杰作。
  这次,他伪造了一整版波斯顿报纸。在这份报纸上,分类广告、地方新闻和花边轶事样样齐全。其中有则文章称,英国派驻加拿大的皇家总督正在向其印第安盟友悬赏收买北美殖民地人的头皮。报道强调说,许多印第安人卖给总督的头皮实际上都是妇女和孩童的。消息立即在英国国内和欧洲各地激起轩然大波,抗议浪潮不断,反对派辉格党人乘机强烈要求政府澄清事实,并尽快结束战争。英国政府这次真是被弄得焦头烂额,窝火得很。
  有趣的是,富兰克林甚至曾经一度当上〃海盗〃的头子。在北美独立战争中,有相当数量的革命者驾驶着武装船只,在海上四处拦截英国的商船,富兰克林就负责在欧洲各国港口协调这些私掠船活动。他有序地安排出击计划,还组织一批专门的港口工人,负责对这些私掠船提供补给、维修和销货。法国政府对这些〃海盗〃活动睁只眼闭只眼,有时还同意购买从英国人那里抢来的〃赃物〃。〃销赃〃得来的资金则被富兰克林用来购买军火和军舰。富兰克林的〃海盗〃活动给英国带来不少麻烦。由于商船经常受到袭击,英国海外贸易利润也跟着急剧降低。英国公众怨声载道。罪魁祸首是谁,英国政府心里有数,他们多次愤怒地向法国政府提出抗议,但终因没有证据和后者的偏袒而作罢。
  1799年,乔治·华盛顿在他种满葡萄藤和无花果树的庄园里平静地与世长辞。 作为美国的开国元勋,他对美国情报事业的创立和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和影响,美国情报界也一直将他视为祖师爷。中央情报局特意将兰利总部联络会议中心的一间会议室,专门以乔治·华盛顿的名字命名,以纪念这位伟大的〃国父〃,这位伟大的〃间谍之父〃。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1787年美国宪法因为南北妥协而承认了奴隶制的合法性,但是一个黑奴间谍却因为他的机智与忠诚而成为美国间谍史上一个伟大的人物。
  1781年夏,北美独立战争的焦点集中到了弗吉尼亚。英军将领康华利(就是后来向华盛顿交出佩剑投降的那个将军)率领7000英军士兵驻扎在约克敦。美军在法国人拉法夷特的指挥下与之对峙。当时,英军主力集中在纽约,该部与康华利的联系主要依靠水路。华盛顿判断,只要打掉约克敦的康华利,战争才会以胜利告终,这要取决于能否切断两地英军的联系。这个任务将由法军增援舰队完成。但此时此刻,美军还急需在康华利身边安插可靠眼线,密切监视英将的一举一动。
  一个名叫詹姆斯的黑奴听说这个消息后向他的主人〃毛遂自荐〃。詹姆斯忠诚可靠、聪明异常,随机应变和即兴表演更是他的特长。于是,拉法夷特决定招募他为美军间谍。
  不久,〃老实肯干〃的詹姆斯以劳工身份顺利打入英军营地,赢得英军赏识的詹姆斯被指定负责搜罗食物。这个任务也方便了他来往于两军营地之间。由于其〃出色表现〃,詹姆斯很快引起了康华利的注意并取得了他的信任。康华利最终决定招募詹姆斯充当英军间谍。于是詹姆斯经常潜入美军营地〃刺探情报〃。当然,他真正的工作是将在康华利身边刺探到的内幕情报通报给拉法夷特。拉法夷特在给华盛顿的信中多次赞扬了这个〃聪明的家伙〃。
  另一方面,詹姆斯也向他的另一个〃主人〃康华利提供了不少〃有用的信息〃,在这些所谓情报的误导下,康华利决定就地按兵不动。结果在1781年8月30日,法军增援舰队及时赶到,9月5日至9日,猝不及防的英军舰队被击败。约克敦守军被彻底包围。接下去发生的就是华盛顿预言的战争胜利。
  1781年10月19日,遵照当时的风俗,胜方指挥官拉法夷特前往英军营地作礼节性拜访。康华利也作了回访。令后者深感吃惊的是,在美军营地前来迎接他的人中竟然包括他最信任的那名黑奴间谍。
  1782年11月30日,交战双方签订《巴黎和约》,美国独立,但詹姆斯本人却仍然是个黑奴。1784年,拉法夷特重访美国时找到了这个间谍朋友。在拉氏的活动下,詹姆斯于1787年元旦正式成为自由民。为表示感激,詹姆斯改姓拉法夷特。詹姆斯于1830年8月9日在他的农场去世。为表彰詹姆斯的功绩,弗吉尼亚州里士满的瓦伦丁博物馆至今仍陈列着他的油画。
   txt小说上传分享

超越苏格兰场(1)
位于原CIA总部大楼里的冷战时期CIA情报资料展览馆。
    一把旧雨伞羞辱了整个美国情报界
  1937年10月的一天,在人头攒动的曼哈顿码头,从一班德国轮船上走下来一位身材微胖的中年男子,他的头顶稍稍有点秃,肚子有点发福,拎着两个大旧箱子,一脸长途旅行后的疲惫,很容易看得出,这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商人。
  在海关,检查员对他的雨伞表示了莫大的兴趣:〃您好!呃……阿尔佛雷德·兰丁先生,您这把雨伞很有趣啊,哈哈,简直,简直就像一件间谍用的玩意儿。〃检查员摸着那把夹在一个木套里、因不知道怎么打开而看起来像一把拐杖的雨伞,笑嘻嘻地说。中年男子也笑了。
  走出码头,深吸一口曼哈顿秋天的空气,一丝不易觉察的笑容挂上他的嘴角:〃曼哈顿,我来了!〃
  这位〃阿尔佛雷德·兰丁〃先生名义上是德国好几家编织公司的贸易代表,但是他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尼古劳斯·里特尔,德国军事情报部航空处处长。他曾在这片土地上经营编织厂达10年之久,但这次,他为〃诺顿〃而来。
  4个月前,德国军事情报部汉堡办事处收到一份材料,是一叠图纸,上面全是用虚线连接起来的一套正方形和圆形,没有任何数据和说明。没有人能破解这些图示的意思,只好暂时把它搁在一旁。这份材料是由居住在布鲁克林的一个消息人亨利·索恩发出的。没过几天,他又发回来一份报告,说图纸是由一个自称〃波尔〃的人提供的, 〃波尔〃在曼哈顿诺顿轰炸瞄准具厂工作,并且表示,愿意为德国提供更多的情报。
  这份报告让德国的情报官欣喜若狂。〃诺顿轰炸瞄准具〃 的大名早已传遍大西洋的西岸,据说它的精确度极高,能从25000英尺的高度把炸弹投进一个小木盆!德国人早就想把它搞到手了,只是一直没能找到门路。现在线索自己送上门来,简直是天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