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湘军-第3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856年,咸丰六年(9)
曾国藩湘军最初的兵力来源,几乎完全是湘乡人罗泽南和王錱在湘乡知县朱孙贻的支持下组建的湘乡勇丁。人们抓住了这个历史事实,用“无湘乡,不成湘军”这句话来加以概括。还有人采用了不同的表述,说“无泽南,不成湘军”,也是同一个意思。
  文人们说话更加精炼,从这句话中省略了湘乡的“乡”和湘军的“湘”,于是就成了“无湘不成军”。
  但是,这句话流传开来,慢慢就失去了它原有的含义。因为湘军在发展,这句话的含义也就与时俱进,不断丰富。
  湘军在初建时,将士固然是以湘乡人为主体,但很快就补充了湖南其他地方的勇丁,其中包括新宁勇丁,即江忠源的楚勇,还有辰溪勇丁,宝庆勇丁,平江勇丁,靖州勇丁,等等。
  在这个时候,无湘不成军这个论断,如果维持原来的含义,就不符合事实了。于是,这句话的含义就成了“无湖南,不成湘军”。
  可是,没有湖南就没有湘军,似乎是一个多余的论断。湘军本来就是湖南的军队,没有湖南自然不会有湘军。这句话,说了等于没说,如同说“无四川,不成川军”一样。
  然而事情并不是如此简单。这句话的流播,是因为湘军在建成之后,很快就成为清廷所依恃的武力,战斗力明显超过了清军的常规军绿营,而且被太平军视为头等的劲敌。
  湘军的突出表现,使全中国的人,包括清廷的拥护者和反对者,忽然发现,湖南人的军队原来如此骁勇善战!只有湘军才是足以对抗太平军的劲旅!直到后来,清廷主要依靠湘军完全镇压了太平天国运动,继而与淮军一起镇压了捻军起义,然后平定西北,收复新疆,对抗外国侵略,人们不无夸张地惊叹:湘军是不可战胜的。没有湖南人,简直就无法组成战斗力很强的军队!
  到这个时候,“无湘不成军”中的“湘”字和“军”字,不再是缩略语。这个断语不仅是对历史的总结,也是对湖南人军事才干和勇猛精神的肯定。
  清末湘军退出历史舞台后,接下来的中国历史,进一步支持了这句话的论断。湖南人成为武力推翻满清封建王朝的先驱者和中坚力量,然后成为北伐战争的生力军。国共两党分裂后,在红色武装力量中,湖南人的军功更是大放光彩。在后来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中,湖南人的作为,始终支持了“无湘不成军”这句断语,这句话成为对湖南人在一段漫长的战争历史中不可或缺的作用的高度概括。
  112
  三十八岁的李续宾接管罗泽南死后留下的部队,是一种合乎两者渊源的安排,因为李续宾是罗泽南的高足。
  一位出身酷贫的老师,接收了一名出身贫寒的学生,是很容易产生好感的。罗泽南知道这位学生靠贩煤养活家人,并供胞弟读书,不由绝口赞扬他的孝顺和友爱。
  但是李续宾在年轻时其实并不爱好读书,他的爱好是舞枪弄棒。他的生平中带有传奇色彩的部分,就包括他膂力过人,擅长骑射,能够拉开三石的强弓。罗泽南怜惜他的品德,把他和弟弟李续宜一起收为弟子,不仅免掉他们的学费,还拿出自己的部分收入,帮他供养家人。
  1852年罗泽南在湘乡操办团练时,他这位很有武学天赋的学生,自然积极地协助恩师,罗泽南又对他赞口不绝,说他能以兵法约束子弟,训练的勇丁堪称精锐。
  罗泽南投身镇压太平军行列时,李续宾自然跟随恩师开始了军旅生涯,并且跟着恩师一路升官。
  现在,他接替恩师统领湖北的湘军陆师,可谓一脉相承。
  有人说,李续宾在战略战术上的造诣,其实强过他的老师罗泽南。这很可能是一个事实,因为李续宾自小就爱钻研军事。
  罗泽南去世前,湘军分兵驻扎窑湾,断绝太平军的粮道,其实是李续宾的主意。窑湾的营垒建成后,李续宾自己担任守卫,与洪山军营互为犄角。现在,恩师既亡,李续宾仍然率部驻扎在洪山,派出机动兵力巡防窑湾和塘角之间。
  这时,三十岁的太平天国检点古隆贤率部攻击湘军后路。湘军将领们认为自己刚刚失去主帅,不宜轻率出战,多数人主张坚守。
  义字营将领丁锐义说:“我军陈兵于武昌城下,已有六个月,求战不得。现在贼寇趁我们失去主帅,前来袭击,以为我军无力还手。我们现在出兵,可谓出其不意,一定能够将他们一举歼灭!”

1856年,咸丰六年(10)
胡林翼同意他的意见,令他与唐训方、蒋益澧和孙守信等人率部趁夜迎击,果然在豹子海大败古隆贤太平军。
  这时江西一天几次向胡林翼告急,请求发兵。但是胡林翼这边也很吃紧,因为武昌太平军的防御更加严密,而江西义宁的太平军又进攻崇阳和通城,九江太平军与湖北兴国和大冶的会党一起,从纸坊推进到武昌以东五十里的葛店,打算袭击巡抚大营。
  胡林翼这时已顾不上自己,考虑到江西急待增援,便与李续宾商议,抽出四千一百人前往江西。
  曾国藩的三弟曾国华和五弟曾国葆恰在这时来找胡林翼,说家里好几个月都没收到大哥的家书,请胡林翼速速发兵营救。胡林翼便让曾国华出任援军总指挥,率部从咸宁出发,一路向江西攻击前进。军粮都由湖北提供。
  曾国华的这支部队,包括刘腾鸿的一千人,最得力的战将是刘腾鸿和刘连捷。
  刘腾鸿是湖南湘乡人,少年时也曾读书,但怀才不遇,便行走江湖做买卖。他加入湘军纯粹是一个偶遇造成的。
  1853年的一天,刘腾鸿夜泊湘江之畔,遇到几十名逃兵抢劫,便将他们引诱到湘潭,向县令告发,将逃兵抓捕,从此有了名气,也和官府扯上了关系。
  1855年,巴陵民众起义,骆秉章命令刘腾鸿率领五百人前往毛田镇压。刘腾鸿抓获起义军首领,又在三林坳打败起义军,迫使起义军溃散。刘腾鸿便领兵驻扎岳州,直至到湖北跟随罗泽南作战。
  曾国华的部队开走后,武昌城内的太平军侦察到湘军兵力减少,屡次出城攻击。李续宾多次率部迎击,先后在赛湖堤、小龟山和双凤山击败太平军。
  113
  在胡林翼派出的援军开到江西之前,已在江西的湘军部队,为了死保南昌,在省会周边和西部边界做拼死的挣扎。
  4月16日,邓辅纶和林源恩的江军攻克南昌东南边一百里处的进贤。
  4月23日,从湖南增援江西的湘军萧启江部再度进占万载。
  4月24日,李元度的楚军攻克进贤以东一百里的东乡。抚州的太平军出兵争夺东乡,李元度和邓辅纶的部队联合将太平军击退。
  4月27日,彭玉麟和黄虎臣的水师攻克抚州东南边一百多里处的建昌。
  5月1日,李元度和邓辅纶的部队开始攻打抚州,攻破太平军的五座壁垒。5月5日,又在抚河之畔的千金坡挫败太平军。
  曾国华率领的援军,还在湖北境内行进,于5月14日到达崇阳。在这里,曾国华听到了江忠济的死讯。
  江忠济的部队本来驻防岳州,应胡林翼的邀请,从岳州来攻通城。江忠济抵达通城后,召来一千多名通城本地的团勇,让他们跟在楚军后面,以助声威。然后,江忠济指挥部队发起突袭,攻破太平军四座营垒。
  通城太平军于5月7日调集全部精锐攻击楚军,以数万兵力将楚军四面包围。谋士们劝江忠济撤退,遭到江忠济斥责。楚军仍在奋力拼杀。太平军从后营攻入,本地团勇惊散,楚军乱了阵脚。
  江忠济见情势危急,便立在营门,大声喊杀,手刃几名后退的部属。然后,他策马奋砍,直到力竭被杀。终年三十八岁。
  这一仗,三千楚军几乎全部战死,无一人投降。
  江忠源死后不到两年,他的二弟便捐躯沙场。清廷赠给江忠济按察使职衔,赐与骑都尉世职,授予“壮节”称号。
  曾国华听到江忠济所部全军覆没,不敢再向通城推进,命令部队掉头挺进西北方,赶到蒲圻扎营,向太平军发起攻击,打了一个胜仗。
  湖北南部的太平军乘胜越过省界,向东挺进,抵达江西瑞州。然后掉头西进,袭击湖南的平江和湘阴,前锋到达长沙北面。接着,这支太平军袭击湖南东部的醴陵、攸县和茶陵,继而向江西挺进。骆秉章急调王錱率部进驻岳州,以防太平军再从湖北南下攻击。
  江西的湘军仍在继续攻击太平军的占领地。5月23日,刘于浔率领水师攻克南昌以南一百多里处的丰城。刘长佑的部队从萍乡东进袁州。
  杨载福总是不甘寂寞。为了配合湘军陆师在湖北和江西两省的作战,他率领外江水师在武昌至九江的长江段炫耀了一次武力,令湘军和太平军都大为惊叹。
  杨载福已经憋了几个月。自从年初以来,由于太平军的水师增添了力量,他的水师在长江上处境困难,从1月到3月打了几次苦仗,然后被迫转移到沙口,躲避风头。 。 想看书来

1856年,咸丰六年(11)
杨载福想,太平军的水师一到,就会停泊在岸边,对湘军的陆师造成威胁。而且,水师船队上下行驶,都是乘着风势,船和炮的制造,都是模仿湘军,与自己的水师共用一条长江,迟早有一次大的较量。湘军水师长久避战,终究不是办法,应该深入敌后,发动袭击,将太平军船队烧毁。
  于是,他在军士中招募猛士驾驶千石大船出击。船上装满硝磺和芦荻,布设火线,袭击目标是汉口的太平军水师。
  应募的勇士共有三百名。5月31日,杨载福向敢死队交代任务:“逼近贼寇时,立即点火,然后登上舢板以自救,迅速归来。”
  当晚,杨载福设酒,摆上各种肉食,为三百勇士饯行。他亲自敬酒,勉励道:“此次奇袭成功了,活着回来的人,每人犒劳一百两银子,军官提升两级,白丁提拔为六品,担任实职。大家不要辜负我的期望!”
  酒席间,勇士们议论道:“看这个架势,我们是有去无回了。”
  三百人当中,有人后悔,偷偷开溜。也有人豪迈地说:“壮士为知己而死!”
  饭饱酒足之后,他们挂起风帆,划桨行进,逼近太平军设在南岸嘴军营的船队,将船上的火药薪柴点燃,然后全部跳上舢板。
  顷刻间,巨大的爆炸掀起惊人的气浪,敢死队员必须身手敏捷,才能自救。有人动作慢了,被火烧伤,有的人则堕入江水。在这次奇袭中,一名哨官死亡,四十名勇丁负伤,其余都划桨返回。
  杨载福亲自迎接奇袭部队,犒劳颁奖。这一次,太平军能够投入战斗的两百多艘战船全部化为灰烬。爆炸的气浪将太平军将士抛向半空,不少人堕入江水和岸上,尸体堆积。
  湘军水师的前锋王明山和李成谋所部趁势游击,一直到达黄州,迫使太平军不再溯江而上。湘军巡哨船袭扰巴河与蕲州,竟然驶到了九江城下,十天内往返一千里,搜索敌对船只,向太平军示威。太平军大为震惊。
  这一仗扭转了湖北的军事局面,湖北的太平军断绝了援助,武昌和汉阳已被湘军困死。
  114
  曾国华率领增援江西的湘军部队,路上遭到太平军拦截,一边作战一边前进。6月1日和2日,刘腾鸿等人率部接连在羊楼峒和分水坳获胜,擒斩太平军总制三十多人。
  太平军在湖北失去了水上优势,打算在陆地上夺回。林启容从九江派出一支部队增援湖北,攻打在武汉东北面约两百里处的麻城。官文派满洲正白旗人多隆阿在麻城西南七十里的柳子港打败太平军,迫使他们从新洲城撤走。
  多隆阿是清军的一名骑兵将领。他在上一年率部参加了全歼太平军北伐部队的战役,于6月份率部南下增援湖北。北方的骑兵部队来到这里,很快就凸显出剽悍疾劲的威力。
  林启容派出的援军没有达到目的,他又从九江派部队增援武昌。古隆贤率领一万人从葛店油坊岭后路向武昌杀来。他们派人进入城内,和守军约好,举火为号,对湘军军营发动夹击。
  胡林翼得到谍报人员的通知,获悉了太平军的计划,派人在城外举火,城内的太平军果然出兵。湘军伏兵突起,将出城的太平军全部歼灭。
  胡林翼趁着古隆贤所部立足未稳,派唐训方等人率部连夜逼攻,将太平军增援部队击败。
  太平军不甘心丢失江西的地盘,对湘军发起了一系列反攻。
  6月10日,太平军攻击田兴恕的万载军营,分兵包抄出营迎战的湘军。萧启江挥师出击,将各路太平军打败。
  6月12日,两军再次作战。湘军两战两捷。
  6月15日,太平军攻击彭玉麟的驻地吴城,被内湖水师击退。
  6月17日,曾国藩从王国才手下挖来的云南猛将毕金科,率领一千人,在鄱阳县的油墩打败太平军。但是,他与统军将领关系紧张,而他手下兵力单薄,处处受到牵制,因此闷闷不乐。
  6月20日,江西西部的太平军,与刚从湖北崇阳和通城开来的部队会师,企图袭击湖南的浏阳和醴陵,截断刘长佑和田兴恕的后路。刘长佑派兵阻击,将太平军死死挡住。太平军转而扑向萧启江的军营,萧启江率部鏖战,将太平军击退,还跟踪追击到八角亭,捣毁太平军的营垒。
  6月21日,万载的太平军再次攻击田兴恕的军营。虎威营奋力抵抗,发起反攻,烧毁太平军的军营。

1856年,咸丰六年(12)
6月21日,阴历夏至,太平军派部队增援抚州,被李元度的部队击退。
  江西的湘军尽管颇有进展,却只能在很有限的局部与太平军绞杀。湖北的湘军虽然对武汉形成了包围,却无法攻克省城。文宗对这种局面很不耐烦,下诏指责官文和胡林翼拖延战事,致使兵力疲惫。
  胡林翼上奏,向皇上诉苦,陈述战争的残酷和艰难。他说,他领兵屯驻在武昌城下,已有五个多月,每天指挥血肉之躯,冒着炮火与滚石作战,水师和陆师伤亡三千多人,罗泽南死了,都司周得魁等人死了,共有一百多名军官伤亡。李续宾几次在马背上中炮堕地。士兵容易招募,但是将军难以求得。
  鉴于伤亡惨重,从5月份以后,他就禁止部队攻坚,分兵前往咸宁和蒲圻,以夺取义宁,结果四战四捷。又调拨部分水师清扫下游,直达九江。他自己率领五千人扼守武昌南路,李续宾带领六千三百人扼守武昌东路,分兵清剿北路,还派了六营水师下驻沙口。水陆的太平军断绝了增援,处在穷途末路。下游九江和兴国的太平军陆师一万多人,分几路前来增援,企图夹击朝廷的军队。他立即选拔三千多人,到百里之外作战。
  胡林翼说,他经常研究历史,读到李左车劝告韩信,千万不要驻兵城下,让兵势衰减。作战容易攻城难,自古以来就是如此。他这个做臣子的,根本就不是带兵打仗的料子。他虽才能有限,却怀有高远的志向,万一发生什么意外的变故和灾祸,他也不敢临阵退却,苟且偷生,自取羞辱。
  对于胡林翼的奏本,文宗批复道:你把作战的艰辛说得那么详细,对战事有什么好处?你有报国之心,也应该多一些慎重。
  从此以后,文宗知道胡林翼作为军队统帅,果然不同于庐州、扬州和金陵的那些将领,他的志向,不仅仅是整治湖北而已。而胡林翼也就感激奋发,以澄清天下为己任。
  湖南的官府几乎竭尽所能增援湖北和江西,但是贵州又成为湖南的一个沉重的负担。苗民起义军于6月份在贵州发起了新的攻势,攻打铜仁以西七十里的江口,被驻防的湘军击败。湖南派驻铜仁的卫戍部队很多人受伤,不得不增派兵力。
  贵州的起义军此次起事,是因为巡抚蒋霨远派同知王敬烈任铜仁知府,在办案时株连无辜,良民和胆小怕事的顺民都后悔当初没有造反,于是五洞团丁起来响应起义。
  贵州的官员没人愿意到铜仁上任,蒋霨远便让知县彭澜兼理知府的职务,派知府杨书魁任贵东道。
  杨书魁率领三百兵力赶来,在路上遭到抢劫,三百军士立刻溃散。起义军囚禁了杨书魁。彭澜闻信惊慌不已,打算逃走,也被起义军抓获。
  清廷见贵州的官员们如此无能,深知只能依赖于湖南的兵力。镇筸总兵文安奉命率部在两省边界扎营,与铜仁的湘军卫戍部队互为声援。
  115
  1856年的江苏战场,太平军发起了大的攻势,迫使清军转入防守。
  安徽的太平军于1月份大举东进,安庆、无为和芜湖的驻军出兵江苏,增援镇江。向荣派出红单船拦截,在神堂河将太平军击败,又在陶阳浦将太平军击退。
  瓜洲的太平军于2月份屡次出兵攻击清军,杨秀清派队增援。清军副都统德兴阿在土桥打败太平军,又在虹桥尹家桥再次获胜。
  由于太平军从安徽抽调兵力增援江苏,清军得以在安徽西部取得进展。和春率部攻克了舒城,郑魁士率部攻打三河镇,久攻不克。凤凰人张文德不愿看到更多的人伤亡,独身进城招降,战斗方告停止,清军进占三河。
  杨秀清索性从安徽再调几万兵力东进,在仓头集结,东援扬镇,击败清军余万清部和虎嵩林部。向荣派张国梁截击太平军,拦腰攻击,使太平军首尾不能相顾,于是败退。
  镇江的太平军于3月份渡江,与瓜洲的部队一起攻打扬州。清军总兵周士法率领浙艇部队停泊在镇江东北九里处的焦山,陈国泰率领广艇部队停泊在镇江西北面的金山,都抵挡不住太平军的攻势。
  杨秀清对扬州志在必得,又从天京派出大部队来协助,将清军的驻防军全部击溃,托明阿率部向北撤退。
  太平军于4月5日攻克扬州,斩杀清廷知府世焜和参将祥林。德兴阿独自率领骑兵,左冲右突,无法站稳脚跟。

1856年,咸丰六年(13)
太平军从万福桥威慑里下河,江苏布政使文煜领兵将太平军击退。
  清廷接到败报,将托明阿、雷以箴和陈金绶全部免职,命令德兴阿以都统衔充任钦差大臣,接管江北清军,少詹事翁同书给他当副手。
  德兴阿急于有所表现,于4月17日率领江北清军从太平军手中夺回扬州。太平军撤向江浦,分兵袭击浦口。清军总兵武庆退保六合,太平军追逐攻击。向荣派张国梁率部渡到江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