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死亡之斑-第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日军第一军和第二军一直是驻扎在内蒙的。他们所配备的骑兵都是日军中最精锐的。而日军的骑兵甚至比俄罗斯的骑兵还要技高一筹。在日俄战争中,俄罗斯骑兵即使占据了人数上的优势最后还是败在日军骑兵的刀下。

  其实任江并不是傻瓜,他之所以仍然留下三连来断后,是考虑到三连手中大多是近战和突击武器。火力也较强。适合封堵鬼子的骑兵下三路。

  在任江一声令下之后,三连机枪交织出的弹幕打得鬼子骑兵队前方泥土飞溅,好不壮观!冲在最前头的几匹战马被击中了前腿,胫骨骨折,向前翻到。尚自发出凄凉的悲鸣。马背上的鬼子亦随着战马翻腾坠地。周围的其他战马丝毫没有受到惊吓,继续保持着冲击势头。

  任江心下一秉,如果这都阻挡不了鬼子骑兵的冲锋。那这里的所有人必定都死无全尸。

  他举着毛瑟步枪透过望远镜慢慢移动观察。他在寻找能击破鬼子骑兵的方法。当他看到一匹枣红马被机枪扫红肚子倒下时反噬其主的将鬼子压在身下时,任江想到了一句俗话: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他寻找了一匹白马,扣下扳机。子弹穿过了白马的左眼从头颈后射出。任江大喜,命令队伍停止胡乱的射击,改用点射专打马头。于是“哒哒”的连贯声被急促的点射声所取代。鬼子的骑兵也顺势冲到了100米附近。这气势和声势就足以击垮敌军的心理防线。

  再不想辄,弟兄们就真要身首异处了。慌乱间任江急中生智叫所有人全在壕沟底部仰面躺到。这个不是办法的办法还是不折不扣的被执行下去了。

  鬼子的两个骑兵中队交叉冲至战壕前,却发现失去了中国军队的身影。壕沟的口子并不宽,日军骑兵很多都纵马跨过壕沟去搜寻敌人踪迹。就在他们的马越过战壕时,战壕里响起成片的枪声。任江命三连各人在敌骑兵跃过壕沟时射马肚子。结果大部分战马就这样的坠落到了战壕里。有些甚至还殃及池鱼,压到了几个三连的人。那些于马一起坠下来的鬼子就被下面守着的一干人等打成了筛子。

  打完了就跑,任江遵循着这个宗旨。毕竟他们三连的目的只是为了掩护撤退,不是拼个鱼死网破。三连余下众人在他带领下沿着交通壕移动到了第三道战壕里。

  当鬼子骑兵愤怒地为了消灭躲在壕沟里开枪的中国军人只好跳下马来时,任江已命三连列两排对着正在低头俯视第一道战壕的鬼子骑兵使用二号特种作战口令。

  鬼子一下就懵了,他们摸不清这是甚么来路。怎么第三道战壕又出现敌军。中弹的日军骑兵纷纷落马。

  其余鬼子纷纷调转马头想朝第三道战壕冲杀,结果在这么近的距离里。被歪把子机枪当成了靶子打。

  人仰马翻,鬼子的两个骑兵中队陷入混乱。任江接着命令三连余下的人一齐投手榴弹,制造烟雾。

  鬼子在慌乱中看天空中飞来大量手榴弹大吃一惊,虽然手榴弹对分散的骑兵没有造成特别大的人员伤亡,但是越使原本就已经混乱不堪的形势更加混乱。手榴弹产生的烟幕让鬼子骑兵中队的指挥官看不清后面的情况。没人会料到任江叫人投手榴弹的目的不是为了进攻,而是为了撤退。他们甚至还在等待中国军人的下一波猛烈的攻势。

  当鬼子从逐渐消退的烟幕中发现一小部中国军队已经撤出老远时,气急败坏的正要追击。却被长野佑一大佐用旗语阻止了。快入夜了,黑夜不是一个决战的好时机。对面的这个优秀的中国指挥官必定能活到和自己再次一战的时候。

  任江带着剩下的人利用弹幕在最短的时间内朝临沂城遁走。任江给这次花样起了个名字:手榴弹遁。落寞的余辉映红了众人的脸庞。虽然满脸的烟灰,疲惫的身躯,但他们每个人都对着夕阳笑地那么灿烂。任江此时又想到一句诗:映日荷花别样红!还真贴切。

  大部队早就进城了。庞炳勋得知帮他们守河东制高点高地一个白天的国军指挥官带着最后的掩护部队安全撤入城中时,大喜过望。马上就赶来道谢。

  庞炳勋老远就看见了那副特殊的黄色太阳镜,他一怔之下,突然哈哈大笑道:“我说哪员虎将能面对日军一个联队的攻击守上整整一个白天呢?果然是任老弟你啊,强将手下无弱兵,德公真是收得一个再世子龙啊。”亲切地拉着任江的手一起走进了指挥部。

  任江昂首挺胸地行了军礼,流利地答道:“卑职幸不辱命。于3月11日上午赶到临沂。击退日军5次进攻。庞军团长,请您放心。张自忠将军已经动身赶来,明日定当到达临沂。请贵部调整作战方向,配合张将军适时反击。我部任务已经完成,今天晚上就要出发赶至滕县以南作战。今日之战况请您向李长官如实汇报,但蒋总司令和军委会那里的功劳还请归到贵部头上。日后只要给予我部武器装备补给上的支援即可。卑职谨代表所部官兵一致感谢军团长。整个徐州方面的会战。则全部寄希望于庞军团长的第三军团了。卑职需要清点伤亡,先行告辞。”

  望着任江在夕阳中远去的背影,庞炳勋不尽感慨万千。时下的国军将领哪怕是奋勇作战的,又有哪个把战功拱手让人的,争先恐后都惟恐不及。国家和民族多一些像任江的人,是不是会有另一个样子。他通过望远镜也看到任江在最后一次的反冲锋是身先士卒,一往无前。这样的军官在国军中真当是凤毛麟角,屈指可数。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这场对于华中地区特别独立行动大队而言史无前例的阵地战,持续了超过8小时,共击退鬼子大型冲锋三次,试探性侦察攻击两次。任江采用灵活多变的战术使我军一直处在战术的优势方。因为无法打扫战场,则只能大约统计得出歼灭日军三个中队以上的步兵,骑兵中队一部。共缴获武器:大正十一年式轻机枪28挺,三八式步枪692支,弹匣若干,有坂毫米子弹4万2千余发。南部十四式手枪76把,子弹4800余发。###式掷弹筒10具,九一式手雷51箱。由于鬼子此次战役将火炮均统一使用,所以无缴获火炮。

  己方共消耗毛瑟枪弹1万6千余发,捷克机枪弹2万3千多发,有坂步枪弹1万7千发。手榴弹80箱,九一式手雷20箱。

  战果辉煌,斩获颇丰,但是伤亡亦是巨大的。一连和二连在对射中和鬼子炮火中牺牲31人,轻伤12人,重伤8人。警卫排在参与最后一次白刃战时阵亡11人,其中4名女兵牺牲。掷弹筒排由于对方炮火和掷弹筒火力轻伤7人外,掷弹筒已经增加到了16具。三连是大队中人数最多的连队,其伤亡率也惊人。以加强连编制的三连原编制189人。结果现在能站起来的只有87人,还基本上人人挂彩。该连原有轻机枪21挺,加上缴获的28挺,剩下的人中一般的人扛着机枪。为了掩护大部队安全撤离,三连即使在已经伤亡1/3的情况下服从命令死战到底,最后伤亡过半。

  当任江巡视到三连的余下众人面前时,有人喊了一声:“队长好!”所有人都挣扎着站起来行礼。所有人都进行了包扎,有些人伤了头部,脑袋被层层纱布裹得想木乃伊。有些的伤了胳膊,都被包扎后吊在肩膀上。众人看到自己的队长也伤了左肩,纱布依然渗出血水,他却眉头都不皱一下。出于敬重,众人都努力的挺胸站直。他们不能给自己的队伍丢脸!

  任江几乎是沁着眼泪一路走过去的。当他走到一个战士面前,他的腿再也迈不动了。

  这个战士的脑袋上裹满数圈纱布,只露出了眼睛和嘴。左臂也被包扎后吊在右肩上。右腹的绷带依然滴出血水。他赤裸着胸膛,裤子破烂不堪,右侧大腿上血肉翻出,露出几块弹片。他的身上已经见不到几处有好肉的地方了。这才是真正的“体无完肤”!他见到任江过来,不断努力用一挺机枪支撑住自己的躯体。他几乎拼尽了最后的一丝力气,血水从他的腹部流出更多了。他嘶哑的喊道:“长官好!”

  看到这个士兵,任江再也控制不了自己的泪水,眼泪不受拘束的如决堤洪水从眼眶中涌出!任江不忍心去拥抱他,不忍心和他握手。他再也保持不了自己的形象。任江号啕大哭,继而又感染了周围其他人。此刻此时此地,汇成了一片哭泣的海洋。昨天还是活生生的人啊!今天有些都找不到一点痕迹,有些就剩下身体的一部分。他们都是兄弟啊!都是一起战斗的兄弟。一连和其余那些没有受伤的战士不忍打扰他们,更有些人也参加了“大合唱”。

  一旦洪水决堤,就一发不可收拾。众人都停不来,泪珠纷飞,直到泪水耗干。

  任江微点着头,问道:“你叫甚么名字?”

  “报告长官,俺叫田大壮,和田副连长一起加入的队伍。就是您在死囚牢里救出的那批人!”

  “记住!从今天开始没有甚么死囚。”任江斩钉截铁道:“今天,你就是民族的英雄!国家的英雄!你们都是英雄——!”

  任江仰天长笑。可是笑声是那么酸楚,那样苦涩,那样凄凉。一激动,肩上的伤口愈发刺痛,任江于是捂住左肩。

  许三上前一步,失魂落魄地说道:“不,队长您弄错了。真正的英雄,该属于那些已经牺牲的兄弟,他们才是名副其实的无名英雄。相比之下,我们活着是多么幸运啊!他们才配称得上英雄!”

  是啊!那些已经与大好山河融为一体的战士,才有资格称为英雄!

  众人仍在啜泣,任江默默地离开了。就让他们为已经逝去的人奉献上兄弟们最后的一份礼物吧!

第十二章 新的长城
任江清点了装备,将缴获的子弹和手榴弹调剂到各连。又下令士兵尽量多携带弹匣,压满子弹。任江最后将重伤员都留下来,委托三军团代为照料。

  华中特别大队的战士们吃完晚饭后整装待发,趁着苍凉的夜色又要上阵了。庞炳勋亲自为任江和华中特别大队送行。他敬了一个自己最满意的军礼,并目送着他们直到背影消逝。

  由于三连大都是伤员,任江只得命令队伍放慢速度行进。凝望着恬淡的夜色,洗去了现代都市的繁芜,任江觉得自己对事物的感觉异常洒脱。一路上他思考的问题还很多。譬如部队眼下的伤亡,适不适合再战。如果支援滕县,最后如何脱身。又怎样能在不引起注意的情况下战斗。任江他不想自己在历史里横插一脚。但是又不能让历史因为滕县的的快速失守而改变进程。他更想拜见慕名已久的王铭章将军。

  ******

  由于韩复榘不战而退守鲁西南,导致津浦线正面空虚,日军迅速进入鲁南。滕县以北的邹县,已被日军占领。敌我双方相持于邹县、滕县之间。这样,滕县成了津浦线北段徐州北面的抗战重镇,在徐州保卫战中占据重要战略地位。而担负守备滕县的中国军队竟然是名 不见经传的杂牌军——川军第22集团军。

  几十年来,与世隔绝的四川盆地养育着从不出川的川军。但当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全国各地的部队都奔向抗日战场时,驻扎在遥远而宁静的四川的川军也被胸中一腔中国人的豪情鼓荡得热血沸腾。四川省主席刘湘虽以图谋自保、拥兵自重闻名全国,但也绝不愿在抗日这件事上给蒋介石一个收拾川军的借口。于是,在四川人民的强烈要求下,川军将领刘湘、邓锡侯、李家钰等,纷纷致电国民政府,请缨杀敌。

  10万川军在晋绥军和中央军的溃潮中逆流而上,来到了山西抗日前线。大自然的严酷没能打垮这些精明矮小的四川汉子,但世间人心却使他们寒透了心。川军出川,比不上蒋介石的骄子中央军,又是卡车,又是人力地运送军需物品。他们的军需补给都得自己就地解决,枪械弹药的更换、补充更无人问津。10万大军得首先给自己找口饭吃,找件衣穿。当面对天之骄子中央军和地方土皇帝晋绥军那一双双鄙夷的目光,他们觉得自己像是个乞丐。在遭着冷眼向面前的富翁伸手乞讨,这令自我为王数十年的川军忍无可忍。

  川军终于被激怒了。只要能弄到粮食、衣物,他们便顾不得那么许多戒律,连买带抢。溃退时,遇到军械库也砸开大锁,擅自补给。一时间,山西是连溃败带自扰,乌烟瘴气。

  第2战区司令长官、山西的土皇帝阎锡山一个电话打到武汉军委会,控告川军抗日不足,扰民有余,简直是一群土匪。请军委会令川军立刻走人,第2战区养活不起。

  蒋介石闻报极为愤慨。想当初刘湘几次请缨抗战,要求出川,又是发誓,又是保证。可今天仗没怎么打,状倒先告来了。以他的本意,他真想好好收拾收拾这支地方杂牌。可眼下国民党军新败于京、沪,正值用人之际,川军这么大股力量不用确实不妥。再说让他们继续回川称王称霸,那更不能容忍。思前想后,蒋介石还是咽下了这口气,吩咐侍从室主任林蔚道:

  “第2战区不肯要,把他们调到1战区去,问问程长官要不要。”

  谁知一听是川军,程潜就像是遇到洪水猛兽一般,不待林蔚说完,就在电话里一口回绝道:“不要,不要。连阎老西都不要,你们还往我这儿推,我不要这种烂部队。”

  蒋介石一气之下声称要将22集团军统统赶回四川。

  眼看乘兴出川的第22集团军成了没人要的抗战弃儿,即将败兴而归,准备挨家乡父老责骂之时,李宗仁的老乡——总参谋长白崇禧给蒋介石进言:“可否问问李长官,看5战区要不要这股川军。”

  当白崇禧电话征求李宗仁意见时,李宗仁慷慨应允,指出“只要打日本,再烂的部队我也要!”就这样,开入北方的川军来到了第5战区。

  李宗仁决定将滕县保卫战的艰巨任务交给第22集团军。

  当得到日军矶谷师团大举南侵的情报后,1938年3月10日,孙震为加强滕县守备,重新调整部署,令集团军总预备队122师和364旅进驻滕县;124师由利国驿开驻滕县,127师进驻滕县城内;陈离为第一线指挥官,负责指挥防守滕县北香城、界河一线的45军部队,王铭章为第二线指挥官,负责滕县守备。同时,孙震又令王铭章为第22集团军前方总指挥,统一指挥第41、45两军作战。

  ******

  马不停蹄的日夜兼程;华中特别大队的这群胜利者的残兵,终于在13日午赶到滕县。

  任江此时感觉自己的部队就像一块游离在第五战区各防御之外的盾牌。日军第5和第10师团等寻找着徐州附近第五战区主力部队之间的间隙和缺口,妄图从这些地方钻进来围歼中国军队主力。而自己这块盾牌也是要寻找这样的薄弱环节挡上去,打消鬼子的企图,为最后徐州地区的决战创造机会,为部队集结增加准备时间。只不过任江没有料想到自己的这块盾牌第一次出击就顶上了一杆大长矛,让自己的盾牌一开始左绌右支。现在这块几愈支离破碎的盾牌能否继续发挥自己的作用,任江自己心里也是未知数。不过目前任江只能无奈地赶鸭子上架。他也想让已经遍体鳞伤的部队休息一下啊,哪怕只有一天。可惜战局和鬼子不给自己这个机会。此刻战场形势波诡云谪,处理得稍有不甚,可能历史上的徐州会战的结果就要改写在自己手中。任江既然担不起这个罪名,自然就要拼死一搏了。

  部队一进滕县,任江命令所部就地休息后,直接赶去22集团军前敌指挥部。他急着去见一个人。谁?王铭章。

  忙于布置滕县防御的王铭章师长得知李长官嫡系部下一个中校来见自己时,还是很客气的亲自出来迎接这个对川军有知遇之恩的李宗仁嫡系。

  任江刚走到指挥部门口三十米远的地方,就看到几个国军将领正守在门口等候。于是三步并作两步的迎了上去。此刻任江左肩上的伤已无大碍,他也没戴上那副黄色眼镜。

  一个国军少将军衔的人背着手,正在门口踱步。他留着两撇八字胡,浓眉大眼。莫非此人就是传说中122师师长王铭章?这和自己在影视作品中见到的英雄完全是天壤之别。

  “阁下便是李长官直属华中特别大队任队长?在下122师师长王铭章,幸会幸会!”王铭章道。

  任江寻思:英雄的气质果然是与生俱来的。竟然只认为自己是靠李长官的后台才混到现在的中校队长。是啊。川军无人关心,一直在北线作战,不清楚其他部队的战况。而且军委会那里因为不能表露身份,所以即使战功无数,也都是划到别的部队头上去了。任江一个无名小卒,在人家眼里还不成了靠溜须拍马逢迎上司才得以上来的软脚虾。

  任江不想在自己崇拜的英雄面前被看得一无是处,于是道:“不知王总指挥准备的怎么样了?李长官吩咐卑职协助各防守部队顶住日军的攻势,以便于国军方面能利用陇海线输送兵力。卑职所部前几天刚在临沂配合庞军团长作战,得悉滕县目前乃整条防线重中之重。因此便星夜赶来助王师长一臂之力。不知王总指挥对滕县城防如何布置?”

  “不如任老弟和为兄去直接参观一下吧。如此才好向李长官汇报啊。”王铭章不屑一顾的表情邀请任江去查看滕县城防。感情是把任江当作李宗仁派来的监军。

  任江一脸无奈的表情,只好一同去巡视部队。

  川军看到自己的长官陪同一名中校军官来巡视,不约而同的拿出了最佳的精神昂首挺立。

  任江一路过去,看到无数川军均以街道和房屋做掩护修筑工事,不由的摇头。

  王铭章看到这个监军刚来看阵地就不住摇头,这是甚么态度。不由地有些懊恼的问道:“不知任老弟有何高见?”

  “不敢造次,见教倒没有。愚见倒想说于王总指挥听。”任江忙摆手否认。

  “不吝请赐教一二。”

  “国军在淞沪会战中也曾遇到日军主力师团的重炮和机动装甲火力的猛烈攻击。当时在罗店苏州河一线,国军投进去一个团,就马上被日军的海上火力和重炮火力打残。那简直就是送货上门。八十七师和八十八师就是这么才被消耗殆尽的。如今徐州北线战场形式虽与当时淞互战场大相径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