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说春秋第四部(完)-第2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春秋的历史为什么这么米青彩这么真实?因为我们有许许多多伟大的史官们,某种意义上说,春秋的历史是他们用鲜血和生命写成的。相比于他们,后世的史官们应该感到可耻。
  春秋史官永垂不朽,他们是真的不朽。
  这一年,是齐庄公六年(前548年)。

——三军过后尽开颜
  崔杼和庆封达成了紧密合作关系,两家商量好,要像国家和高家一样互相支持。
  于是,崔杼出任右相,庆封出任左相。至此,齐国以左右相取代了上卿的地位,在形式上进一步架空了国高两家。
  齐国的事情发生在夏天,秋收之后,晋国人又纠集了十二国联军准备讨伐齐国。
  “各位,我真倒霉,刚当上国君就遇上这种事,怎么办吧?”齐景公急忙召集内阁会议,讨论当前严峻的国际形势。
  “好说,咱们派人前去求和,把从前的事情都推到庄公的身上,死人嘛,又不会说话,都推他身上。”崔杼出主意,他早就想好了。
  于是,就这么办了。
  后世,喜欢把坏事都推到死人身上,以否定上任来肯定现任,就都是从崔杼这里学来的。
  
  说是这样说,但是崔杼没有胆量去晋军求和,他知道范匄看见他非砍了他不可。于是,这个光荣任务就交给了庆封。
  庆封没办法,只能硬着头皮,来到联合国军驻地。联合国军已经做完了动员,正准备出发。
  庆封知道该怎样做,他带了两样东西:艺人、礼品。
  带艺人干什么?先说礼品。
  庆封没有首先去见晋平公,而是去见了范匄和赵武。当然,大包小包的礼品拎着。
  “两位元帅,我代表齐国来投降来了。前几年我们得罪了晋国,可是那都是齐庄公那老东西搞的,如今我们杀了他,立了新国君,拨乱反正了,我们日思夜想要重新加入联合国,在晋国各位元帅的领导下,为了世界和平而奋勇前进呢。那个什么,两位元帅辛苦了,我们准备了一点小意思,不成敬意,啊,不成敬意。”庆封先把责任都推到齐庄公的身上,然后直接拿出礼品。
  范匄和赵武对于谁负责任其实没有任何兴趣,他们对礼品有兴趣。两人当即收下礼品,一看,笑了,礼品还不错。
  “那什么,我们也知道这事情肯定不是齐国人民干的,肯定是齐庄公等一小撮人干的,只要齐国人民迷途知返,重新投入联合国的怀抱,我们的怀抱就是敞开的。不过,话是这么说,我们两人能够感受到你们的诚意,可是,下面的兄弟们不一定理解啊。”范匄是个老油条,话说得很艺术,意思就是只给我们礼品,怕大家有意见。
  庆封听完笑了,来之前崔杼就跟他交待好了,晋国人是个官就腐败,只打点中军元帅是不够的。所以,来的时候,就按着人头准备了礼物,此外还备份了几份。当时庆封还觉得崔杼有点神经过敏,现在看来,崔杼是对的。
  “元帅,我们齐国就算没有贵国强大,也不至于连这点事也不懂啊,元帅放心,我已经准备足了礼物,犒劳各位首长。那什么,麻烦给我们个花名册。”庆封连忙表示。
  范匄和赵武也没客气,叫人进来准备了花名册,这些人是:六卿、五吏、三十个领军将领、三军大夫、各部门主管、本地地方官。
  一百多份礼物,庆封派人一一送到,齐国人折腾得够呛,晋国人则“三军过后尽开颜”。
  礼送到位了,事情就好办了,自古以来都是这样。
  之后,范匄和赵武亲自带着庆封去见晋平公,晋平公也有礼物,就是祭祀用的器皿和乐器。礼物送足了,再加上六卿们一窝蜂为齐国说好话,基本上把齐国吹得天花乱坠,只有一个坏人叫齐庄公,其他都是贤人。
  “主公,为了表达我们的诚意,我还特地带了一帮男女,现在已经在您的大帐外面排成了两排,请您检阅。”庆封看一切顺利,又使出了最后的绝招。
  “什么?”晋平公没弄明白什么意思,不过没关系,看看就明白了。
  晋平公带着六卿出了大帐,只见外面排了两排齐国人,男女都有,穿的都是卿大夫的服装,不过是投降用的服装,一个个低垂着头,等待晋平公受降。
  原来,庆封从齐国后宫把齐庄公的艺人们给弄来了,相当于齐国的中央歌舞团。让这帮人装扮成齐国的高官,在这里现场表演投降。
  “哈哈哈哈,你们齐国人太有才了。”晋平公忍不住大笑起来,群官都放声大笑。
  庆封也笑了,他知道,世界和平又来到了。
  所以,不要小看艺人的力量,他们常常改变世界。
  此后,艺人们在联合国军中巡回表演,算是劳军。

——和平会议
  世界和平了。
  范匄决定退休,一来是年纪大了,老年痴呆的症状越来越明显,二来是必须要给儿子腾位置了,儿子总是干不上卿,混不进那个圈子,会影响今后的发展。再说,范匄越来越觉得跟那帮小兔崽子们说不到一起,大家的观念完全不同,也就是俗话说的“有代沟了”。
  所以,范匄申请退休了。晋平公假惺惺挽留了几句,还是批准了。
  现在,晋国的六卿是:中军帅佐赵武和韩起,上军帅佐中行吴和魏舒,下军帅佐范鞅和智盈。这,也就是晋国的六大家族。
  按照晋国的不成文的规矩,只要上辈作过中军帅,后辈自然进入卿系列。看看现在的六卿,范家、赵家、智家、韩家、中行家都符合这个条件,如果魏舒今后能够混到中军帅,也就意味着晋国六卿完全世袭,别人再也没有机会。
  现在的现实就是,六卿的能力普遍不高,可是叔向、张侯、籍偃这些能力和人望都很高的人却没有可能成为卿。
  已经说不清楚这是第几代国家领导团队了,只能说现代的国家领导团队是富二代富三代甚至富四代。这一代领导团队最大的特点就是没有真正打过仗,都是在家族的优越条件中生长起来的。对于他们来说,争霸是个没有什么意义的词汇,吃香的喝辣的什么都有,争什么霸?冒着生命危险与跟楚国人战斗,图个什么啊?
  这么说吧,这一代人是享乐的一代,而不是战斗的一代,更不是创业的一代。
  “各位,和平的生活无限美好,为什么要打仗呢?”六卿会议,新任中军主帅赵武提出了这个问题,大家喝着茶,还有歌舞助兴。
  “是啊,放着好日子不过,为什么要去打打杀杀呢?我们讨厌战争。”大家都这么说。
  “那,我建议我们展开世界和平计划吧?”赵武建议。
  “我沙发。”韩起赞同。
  “我板凳。”中行吴拥护。
  “我,我地板。”魏舒支持。
  “我顶。”范鞅响应。
  “我再顶。”智盈叫好。
  “你们呢?”赵武问正在歌舞的艺人们。
  大家没有说话,都露出了笑脸。
  纯表情跟帖。
  话不是这些话,意思就是这么个意思。
  这是一次具有重要意义的六卿会议,尽管这次会议没有被历史记载下来。
  
  ——和平曙光
  新官上任三把火,赵武决定点一把火。
  按照“上任做加法,下任做减法;上人做减法,下任做加法”的原则,赵武上任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减少诸侯的贡品。
  自从荀偃和范匄先后担任中军帅以来,两人连续做加法,对于诸侯的盘剥日甚一日,诸侯的贡品定额逐年增加,搞得联合国怨声载道。后来郑国的子产给范匄写了一封信,针对贡品定额太高进行了谴责和劝诫,因为信写得好,范匄作了作姿态,将定额减少了一部分,但是依然很高。
  子产的信中有这样一句:毋宁使人谓子‘子实生我’,而谓子浚我以生乎?
  什么意思?你是愿意让大家说“老范给了我们好生活”,还是要让大家说“老范靠压榨我们而过上了好生活”?
  其实,历朝历代的统治者们都应该拍着良心问自己这个问题。
  赵武上任,因为自己没有战功,只是靠年头熬上来的,因此需要做一些事情来让诸侯拥护自己,想来想去,就干这件事情最得人心。
  “其实,晋国也不差这点东西,大家表达个心意也就够了。今后东西少给点,平时的礼节到位一点,诸侯得实惠,晋国得面子,不是双赢吗?”赵武对六卿们说,大家都觉得有道理。
  这件事情一作,全世界齐声欢呼。诸侯们都说:“赵元帅真是个好人哪,为我们做了一件实事。”
  从那之后,诸侯的使节们跑晋国跑得更勤了。
  
  赵武还有更进一步的和平计划,那就是跟楚国人展开和平谈判,两大阵营今后和平相处。而这件事情,他先后找来了鲁国的叔孙豹和宋国的向戌,对他们说:“齐国刚刚发生了内乱,崔庆两家肯定没心思在世界上惹事生非。两位跟楚国的令尹关系也不错,今后不妨找机会跟楚国人坐下来谈谈,从今之后摈弃武力,让大家都过上安生日子。”
  为什么赵武没有找郑国人?因为郑国人不具备这样的地位。
  对于这个建议,叔孙豹和向戌都纷纷叫好,谁不想过安生日子啊?
  不过具体做起来就不一样了,鲁国人习惯了“擦掉一切陪你睡”,因此尽管拥护,但是却没有多少主动性;再说了,这项方案对他们来说,意义不是太大。
  而宋国不一样,他们的外交方针是“独立自主”,他们谋求独立地位,而办成这件事情恰好有助于他们的地位。另一方面,宋国紧邻楚国,是两个超级大国争霸的主要受害者,因此晋楚和平对于宋国的好处是看得到的。
  所以,向戌对这件事情很卖力。
  向戌先去晋国和六卿们探讨了和平模式,晋国六卿经过讨论之后制定了和平方案,具体就是:第一,晋楚两国互相承认对方的霸主地位以及对方的势力范围;第二,双方的扈从国除了朝拜自己的盟主之外,还要朝拜另一个霸主。
  向戌拿着这个方案去了楚国,楚国人这时候正处于下风,看到这个平等方案当然非常满意,于是立即同意。
  这两个超级大国同意之后,大的局面基本就确定了。但是,还有两个国家需要单独说服的,一个是秦国,一个是齐国。秦国表示同意,因为他们也在谋求和晋国之间的和平,而齐国在一开始并不愿意,因为他们觉得没面子,朝拜一个国家也就算了,还要朝拜两个国家,太没面子了。可是,经过讨论之后,齐国还是同意的。
  晋平公十年(前548年)赵武接任中军帅,到晋平公十二年(前546年),两年时间里,宋国的向戌竟然把事情办妥了。
  周灵王二十六年、晋平公十二年、楚康王十四年、齐景公二年、秦景公三十一年、鲁襄公二十七年、宋平公三十年、郑简公二十年、卫献公元年,这一年的六月,全世界诸侯将在宋国首都睢阳聚首,见证世界和平的到来。
  在世界和平来到之前的短暂时间里,我们要抓紧时间介绍一下这些年来楚国发生了什么。


第一五四章 廉政风暴
  在中原正面战场,楚国人在疯狂的军事竞赛中最终败下阵来。
  之所以不再与晋国人逐鹿中原,其实不仅仅是楚国耗不起,还有一条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在东面的侧面战场上,吴国人不定期地侵扰楚国,让楚国人根本没有办法全部精力对付晋国。相对于争霸中原,当然是本土的安全更为重要。
  相对于正面战场的失利,侧面战场更让楚国人心烦和窝火。狡猾的吴国人自从得到晋国军事专家的支援之后,战斗能力和军事理论都有大幅提高,而且他们不讲礼法,专门趁楚国有事的时候来骚扰。由于两国边境多是山区,楚军也没有办法深入作战,只能被动防守。
  与吴国人的几次战争中,吴国人基本上采取“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战略,因此,楚军尽管实力占优,却是胜少负多,连续两任令尹子重和子囊都是因为被吴国击败之后心情郁闷,突发心脏病而死。
  中原被晋国人占据,东面还有吴国人骚扰,楚国人实际上所能号令的只有三个小国:陈国、蔡国和许国。这三个紧邻楚国的国家实际上是可以随时灭掉的,楚国之所以留下他们,也是为了面子——晋国人手下有十二个跟班,我楚国总不能一个也没有啊。
  然而,令楚王郁闷的是,就这么三个跟班,还总想着投靠晋国。
  为什么呢?
  
  ——廉政风暴
  既然春风可以吹遍神州大地,腐败之风同样可以吹遍神州大地。
  楚国人的腐败,与晋国人相比也毫不逊色。
  按理说,楚国为自己的扈从国们所制定的进贡标准是很低的,基本上也就是象征性的。可是,楚国官僚们到各国索贿受贿以及吃喝玩乐的疯狂程度比晋国人有过之而无不及。因此,三个扈从小国感到受不了,他们很向往加入联合国,摆脱楚国人的压榨。他们幻想着加入联合国就能过上有尊严不被敲诈的日子,因为他们不知道晋国人跟楚国人是一路货色,天下乌鸦一般黑。
  从楚共王到楚康王,他们看到了晋国人的腐败,也看到了自己手下的腐败。他们常常困惑于晋国人对于腐败问题的无能为力,也就常常下决心要在解决腐败问题上比晋国人做得好。
  晋国是内阁制,腐败生于内阁成员。而内阁成员之间往往不愿意互相得罪,即便是中军元帅也睁只眼闭只眼,一来这国家不是自己的,何必那么认真;二来谁没有死的时候,自己死了,谁知道谁当中军元帅,要是得罪了人,自己的儿孙可就不好混了。所以,面对腐败,中军元帅基本上不闻不问。而国君权力较小,一切交给了内阁,自己也很少会干预这一类的问题。
  而楚国不一样,他们不是内阁制,而是国王制。所以,楚王可以随时处置腐败分子。
  楚共王二十年(前571年),楚国进行了第一次“廉政风暴”,右司马公子申在诸侯国中索贿受贿,被诸侯投诉。楚共王一点没客气,杀了公子申,传首诸侯,算是给大家一个说法。大家一看,楚共王把国防部副部长都给砍了,看来今后大家的日能安生一点了。
  后来到了楚共王二十三年,(前568年),陈国暗中准备投靠晋国,楚共王知道后责问陈国人,陈国人就说杀了公子申,还有后来人,现在子辛索贿受贿比公子申还过分,逼得大家没有活路了。子辛是谁?子重之后的楚国令尹。
  楚共王也没客气,把子辛也给砍了。这一次,是第二次“廉政风暴”。
  所以,说起反腐来,楚王的决心是很大的,先杀了国防部副部长,又杀了总理。
  可是,即便如此,楚国的腐败还是很严重。
  看来,反腐需要一个制度,单靠领导人砍人是不够的。
  
  ——偷鸡不成蚀把米
  子辛被砍之后,子囊接任令尹。说起来,子囊是个廉洁奉公的好领导。在子囊担任令尹时期,楚国的腐败有所遏制。
  到楚康王二年(前558年),也就是晋悼公去世的那一年,子囊去世,于是子庚(即公子午)被任命为楚国令尹,公子罢戎为右尹,蒍子冯为大司马,公子橐师为右司马,公子成为左司马,屈到为莫敖,公子追舒(子南)为箴尹,屈荡为连尹,养由基为宫厩尹。
  子庚也是个比较廉洁的领导,之后的几年,楚国比较内敛,百姓的生活则比较安定。
  到楚康王五年,这一年,是荀偃率领联合国军队讨伐齐国。楚国人原本准备看看联合国内部狗咬狗就算了,谁知道还是有人找上门来了。
  谁?郑国的子孔。
  自从郑国西宫事变(见第140章)之后,子孔掌握了大权,但是,时间长了,难免露出马脚来,渐渐地,就有人怀疑子孔是当年的内线,兄弟们被害都是他干的。
  时间对子孔很不利,因为真相就像沉在水底的尸体,时间长了,总会浮出水面的。子孔隐隐感觉到不妙,似乎大家都已经准备好了要铲除自己。
  怎么办?子孔暗暗下定了决心,他要投靠楚国,然后依靠楚国人的力量铲除身边的威胁,也就是自己的侄子们。
  而现在,正是大好时机,因为郑国一半的兵力都跟随晋国去了齐国。
  子孔的私人特使来到了楚国,找到了令尹子庚,先说了一通晋国怎样横征暴敛贪污腐败的劣行,然后表达了郑国人民向往重新回到楚国怀抱的强烈愿望,最后希望楚国能够抓住这个天赐良机,讨伐郑国,子孔为卧底,一举拿下郑国。
  “卧底?我讨厌卧底。”子庚拒绝了,他不喜欢子孔这样的人,也不喜欢偷偷摸摸的行事风格。
  子孔的人于是找到了楚康王。
  “什么,这么好的机会?我继位都五年了,无所作为,再不出兵,别人都以为我是贪图享乐的人了。”楚康王兴趣很大,于是他立马派人去找子庚,要求他出兵。
  子庚这下没办法了,只能出兵了,不过他提了条件:“我先领军出征,行的话大王再随后增援,不行的话我就撤。”
  还没出征,先提这样的条件,基本上这次出征就不会有什么成果了。
  楚军兵分三路侵入郑国,左右两路进展顺利,所到之处,郑国守军不敢迎战,楚军到处进行掳掠。
  中路由子庚亲自率领,进抵荥阳。按着子孔的说法,此时就该里应外合,献出城池。可是子孔没有料到的是,子展和子西看透了自己的计划,一方面加强守城,另一方面对自己严密监视,竟然没有时机里应外合。
  子庚在荥阳的纯门外驻扎了两天,看里面没有子孔的动静,再看看天气似乎不太好,似乎要变天了,子庚没有耐心再等下去,下令立即班师回国。
  可是,晚了。因为,西伯利亚寒流来了。
  西伯利亚寒流来势汹汹,所到之处,狂风大作,气温骤降。楚军在沙河渡河的时候遇上雨雪,本来就冻得浑身哆嗦,如今雨雪下来,无处可躲。结果三军冻死过半,剩下一半也多数被冻伤。
  楚国历史上至今,征战无数,损失最惨重的就是这一次。
  楚军凄惨回国,通知各家领尸。
  
  楚军撤了,这边子孔的日子可就不好过了,等到联合国军队讨伐齐国完毕,郑军回国,弟兄们就动手了,结果子孔当然不是那帮侄子们的对手,全家被杀,还连累子革和子良两家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