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学士是文官,职责在内阁中枢,却并不掌握兵权和军事调动,这权力一般都掌握在满洲亲贵的手里。因此,他不认识赵耀,并不是因为他的架子大,实在是因为工作性质的原因。
不过,不认识归不认识,多铎的门人范文程还是不敢得罪的。恩,其实范文程早就知道自己的老婆和多铎的那点破事了,自己带了顶大大的绿头巾。不过你能有什么办法。别说多铎还算是给了他点面子,偷偷摸摸来的。就算是光明正大的搞,也不相信你范文程真的敢有什么脾气,还反了你了。
老婆可以再找,脑袋却只有一个,有脑袋就能有很多个老婆,没了脑袋不要说老婆,连饭都没办法继续吃下去了。这就是范文程同志的思维方式,要说他这样的人,是怎么被皇太极挑中,做了大清的头号主力参谋的。有才,不假。但是更重要的一点是,这个人无耻。
听说多铎的门人来了,他刚想着开们隆重迎接,却又意识到,这里面可能有点小问题。如果说赵耀这个新晋的参将是奉了豫亲王的命令来自己府上公干,或者是想来走走关系拜拜码头,干嘛这样兴师动众,带来几百名士兵。然而范文程也不是被吓唬大的。他心里相当清楚,如果没有皇太极的点头,是没有人能够动得了他的。哪怕是豫王也不行。
想到这里,范文程故作镇定,迈着四方官步出门迎接。打开们的那一刻,他看到的是戎装的赵耀和身后呈三列纵队排开的四百余名士兵。每个人都是明盔亮甲,手持兵戈。
赵耀对着范文程拱了拱手说,:“您就是范大人,末将赵耀,甲胄在身,不能行大礼。还请范大人不要见怪。”范文程楞了足有几秒钟,才回到说,“赵将军不必客气,今日来到老夫的府上,必然是对我有所见教,来来来,到厅堂内拜茶。”
说到喝茶,赵耀想起来,昨天在多铎那里喝到的明前,味道确实不错,不过说是范文程送的,这滋味就不大一样了。今天又说到喝茶了,那该喝还得喝,不能客气。赵耀笑着说,:“范大人宅院虽深,我这四百多兄弟,怕也是招待不及啊。”
范文程压着一股子火,心说好你个赵耀,吃蹭饭也不带这么吃的。你自己来了,我看豫亲王面子上,好茶好酒给你招待一顿,你带四百人到这里来,还想让我全部招待。你当我这是干嘛的啊,大车店啊。什么事?就算你再是亲王的门人,我也是当朝一品的协办大学士。当下脸色上有不悦之色了。
有句话说的好,叫做认真你就输了,在官场上倾轧了有年头的范文程,应该是个涵养比较不错的人了。但是他仍然相当的为之郁闷。其实赵耀也没有别的想法,唯一的想法就是想办法把他给激怒。然后才能够行事。看着范文程那张拉的老长的脸,赵耀调笑说,:“大人的脸色欠佳,绿光环绕,怕是府上有些不忍言说之事吧?”。
所谓是揭人别揭短,打人别打脸。赵耀这一巴掌算是结结实实打在了范文程的脸上了。老婆给自己带了绿帽子,本来就够糟心的事了,最忌讳的就是别人提及。然而一个小小参将,竟然当着这么多人的面来讽刺挖苦。范文程觉得自己已经忍无可忍了。
他怒吼道,:“放肆,量你不过一个小小的三品衔参将,只不过偶尔获得微功,就不知道自己的斤两。你可知道,你这是和谁说话,我乃当朝一品协办大学士兼领吏部尚书。乃是协揆宰辅之臣,你怎么敢跟我这样说话?”。
好,肯跳出来骂街打架这就好办了,怕就怕你不气不闹,那还真拿你没什么好办法。赵耀看着范文程那吹胡子瞪眼的样子,心说这个跳梁小丑,清军都当个宝贝疙瘩,这是想等着他下崽子吗。赵耀也回敬说:“范大人,戴了绿帽子就不要怕别人说,大丈夫嘛,敢做就要敢当。至于您刚才说的也确实没错,我确实是一员微末的偏将,可这又怎么样,我比您范大人有种。你听说过山海关参议饶安吗。我想你肯定听说过他,他曾经射杀大清两员副将,刺杀豫亲王险些让十五爷丧命,甚至还有百骑劫营的美名。但是你知道他的小队是被谁干掉的吗?是我,贼首饶安以下二十八人,无一幸免”。
听着听着,范文程的脑门上就冒出了细密的汗珠,他忽然觉察到了这个面前的参将的可怕,并不是他有多强的战功和多么高的武力值,这些在权力面前其实都可以能够压得住。重要是的,他一眼就看出来了,这个小子是油盐不进,响当当的一粒铜豌豆。根本不管你是多大的官,也不管你有多硬的后台,他如果想要你的命,无非就是兵器动一动的事。
想到这里的时候,刚才还硬气的不行的范大人,一下子就怂了。他连忙说,:“赵兄弟,这其实或有什么误会吧。”赵耀并不愿意跟他废话,说道,“误会或许会有,不过兄弟也是奉命行事。范大人应该知道,旗主对旗下人有生杀予夺之权,并不受大清律令的限制。如果我不执行命令的话,刀就会架在我的脖子上,我连喊冤的地方都没有。”
这是赵耀故意这么说的,给范文程打了个马虎眼,这句话其实比较含糊。他是说的旗主对旗下人有生杀之权,但是并没有说自己就是豫王多铎派来的。范文程直接被他这句话给唬住了,没有敢继续深追深问。
赵耀也没有更多的废话,只是把手中的宝剑一举,大声喊道,:“奉命捉拿罪妇毛小多,不必审问,立刻明正典刑”。这下子范大人又糊涂了。这里不是刑部的大堂,他们奉的也不是圣旨,凭什么要把我老婆抓走,还不审问直接砍。虽然他和这个偷汉子的老婆之间也谈不上有什么感情可言。但是这也太蹊跷了。如果这赵参将是奉多铎亲王的命令来的,多铎何意要杀死毛氏呢。
他想不明白,却不得不阻拦一下。他问赵耀,:“赵将军,不知道拙荆犯了什么律条,却要当堂斩杀不可。再者,就算是犯了律条,也有顺天府衙门审理,,三法司复核。却不应该由豫王爷下令斩杀。自古以来,人命关天啊。还请赵将军仔细思量,三思而定。”
赵耀知道,如果再拖延下去,结果只会有一个,那就是迟则生变。所以,现在唯一应该做的就是不再犹豫。无论是怎么样的结果,都要先干了再说。
他冲着手底下的一个千总招了招手,那千总也是个愣头青,不知道轻重,上来就给了范文程一个耳光。说了句,“老东西,费什么话。除了废话你还有什么本事。”顺势一推,就把范文程给推到在地。然后带着兵丁们就冲进了院子。
把个老范气的鼻子差点歪了,这还是大清朝的地盘吗,当朝一品竟然有人敢这么作践,这是要造反吗。还别说,这下子摔的还不轻,因为是反着摔倒的,一不留神就擦破了关键部位,血水染湿了裤子。范文程只感觉得一阵剧痛,就昏了过去。
该打该砸的,是一点都没含糊。把个范府直接给弄成了半成品。当然了,那位女主角当然是没有能够幸免的。范文程的夫人,年仅三十岁的毛小多,就这样一缕香消。
事情闹的挺大。因为不仅把人家的媳妇给宰了,更重要的是,经过太医院的太医仔细的验看,范大人已经鸡废蛋毁,再也不能行人道了。至于你要非得问我什么叫做不能够行人道了,我就告诉你,范大人以后和太监没有什么比较大的区别来了。如果你还要仔细问为什么,那么我肯定不能仔细解释下去了,我这是历史小说,不是卫生小说。说的太深了你确定我的书不会被封掉?
用句老北京的话说,这下算是褶子了。因为范文程虽然是个汉人,但是为了突出体现满汉一家这个伪命题,皇太极还是在他身上做足了文章的。一个小小的参将到他府上折腾一番。把房子给拆了个七零八落,把人家老婆给宰了。这都没算完,就是轻轻的推了这么一把,竟然把个范大人给摔成了太监。你说这上哪说理去,不从重处置恐怕不会有人服气。
这件事发生后,比刑部出事那件事还要炸锅。还没到一个时辰,皇太极就传多尔衮和多铎前去询问了。在盛京勤政殿里,崇德皇帝怒不可遏的看着眼前的这两个弟弟。心里压着这股火,显然他想找一个合适的突破口来说出来,如果不给范文程一个说法,这事应该是不算完的。
两位旗主王爷在下面站着,心里也同样是翻江倒海的,他们心情也相当不爽,当然多尔衮只是个陪绑的,他还是想来做个和事老的,至于多铎嘛,他心里也是相当的委屈,我什么时候想要折腾范文程了,人家老范那是多么厚道的一个人,你说厚道到了什么程度,连老婆都无私奉献了能说人家不厚道吗。
再说了,我什么时候让赵耀去他府上闹事了,赵耀办好了转旗手续到我那谢恩的时候,我赏赵耀喝茶,还跟他说,范文程这个人不错,弄到两斤上好的明前茶叶,还给我送了一斤来,我这不是夸人家老范,会
来事会做人吗,怎么这事竟然发展到了这样的程度呢。
百思不得其解的多铎一瞬间就开窍了,问题很有可能出在福晋的身上,因为自己让他到福晋那里见一面,毕竟福晋也是他的正主子。应该是在这个见面的过程中,福晋说了什么夹七夹八的话了。让他去范文程的府邸折腾。
多铎心说,这就是女人当家房倒屋塌,人家和你见一面,你好言好语的夸两句就得了,哪来的这么多的废话。
第一百零五章 多铎受罚()
想到这里的时候,一切的思路也就都豁然开朗了,多铎的心里暗暗叫苦,埋怨自己的福晋,心说小两口的事,你怎么着不能和我直接说呢。你有两处不该,一者不该把这件事弄的沸沸扬扬的,让外人知道。二来,你让赵耀到范文程的府上闹事,这么折腾一番,可不是送了我这条命。
我这位皇上四哥想找我的麻烦也不是一天两天了,这一次正好给了他整治我的口实了。你看吧,这一次捅了这么大的篓子,还不知道这位四哥怎么整我呢。
正在这胡思乱想的时候,皇太极说话了。平时皇太极接见弟弟的时候,都是很随意的,只是带着**一统的瓜皮帽,穿一身黑色的苏绣便袍,显得很精神,也很随意。除了腰间的卧龙带和帽子正中那块美玉,怎么也和贵族联系不起来。但是今天却不同了。皇太极戴着红绒结顶的帽子。穿着龙袍。墙壁上还悬挂着两口龙泉剑,这象征着皇帝至高无上生杀予夺的权威,没有谁能够侵犯。
皇太极尽量压制了自己的火气,他用很是平和的语气问多铎,:“十五弟,你为什么要到范府闹事,你的部下参将好大的胆子,竟然敢擅闯当朝协办大学士的府邸。这如果成为了成例,我大清国将不国。你有什么可说的,朕愿意听你的解释。”
这话其实已经是在问责了,有什么可说的,多铎放任自己的部下到了人家老范家里,是一通打砸抢,这个事是不能这么完了。怎么着也得对老范有个交代。
多铎也算是个聪明人,他没等着皇太极再说别的,就直接摘下了自己的帽子,放在了皇太极的龙书案头。然后说,:“千错万错,总归是臣弟之错,臣弟别无辩白,任凭皇上处置。”
摘帽子可不是一般的举动,摘帽子在清朝的制度里,意味着的就是免除爵位和官位。普通官员且不舍得摘下自己的帽子,何况是多铎那顶后缀着三眼花翎的帽子。这样的举动表示,多铎已经放弃了给自己的申辩,做出了一个姿态,那就是,四哥怎么罚我就怎么认。
其实这样倒也不是一贯比较强硬的多铎在皇太极的面前忽然怂了。而是因为,有一个古老而传统的法则,叫做伸手不打笑脸人。如果多铎很强硬,皇太极甚至能直接治他一贯君前失礼的罪名。但是很遗憾的是,多铎同志摆出了一副认怂的姿态,我就是把脸伸过来给你打,我倒是要看看你这位四哥怎么下这个手。
显然这样让皇太极也是十分为难的,处罚轻了的话,范文程那边说不过去,会给投诚过来的汉族官员造成不好的影响,但是处罚重了的话,恐怕也并不合适,多铎可并不是一般的文弱书生,他和他的哥哥多尔衮,执掌着八旗里最为精锐的两白旗部队。如果真的把他们逼迫的造反了。那也是自己力量的最大折损。还有一点,镶蓝旗的旗主阿济格,现在受封为英郡王,也是一个观望的角色,虽然他和多铎、多尔衮一母同胞,却并不算太亲近。然而如果真的打起来,他的风向往哪边刮,还是说不好的一件事。
这些还都是其次,前方的战事方兴未艾,现在八旗子弟满洲贵族统一的目标是什么,是消灭明朝,统一江山。任何一次大规模的内部械斗,都会导致大清战斗力量的大规模减员。这样的话,最高兴的应该是明军。这一点,皇太极清楚,想必多尔衮和多铎两兄弟也清楚。
这件事必须是肉烂在锅里,内部处理拉倒,如果上升到了需要械斗的程度,那就妥妥的扯淡了。所以皇太极的态度也渐渐软了下来了。他说,:“十五弟,你不用这样。但是大清律令确实在这里,王子犯了法和庶民同罪。范文程是汉官,却也是我大清的协揆,是大学士,他怎么能够忍受如此折辱。一个汉官,在我大清位极人臣,都能够受人欺凌。如果这样的名声传播出去,还会有几个人愿意投奔我大清,做我大清的官呢。”
这件事说的是有道理的,还没等着多铎说话,多尔衮先说了:“皇上说的是,安抚投诚的士大夫对于我大清一统天下,乃至日后的长治久安都是十分重要的事情。但是臣弟不揣冒昧,觉得是不是这其中有什么误会,多铎和范大人一向交好,怎么会无端去范大人那里闹事。或许是下头人打了多铎的名义去做这件事吧,还请圣上明察秋毫。”
这话本来是替多铎开脱的话,意思是只要把这个责任往下面一推,把那个闹事的参将给干掉,自己再受点小处分,这事就算是完事了。没想到这话一出口多铎反而不愿意了。他觉得哥哥这样做有点不对,毕竟自己才是镶白旗的旗主,镶白旗的人出了什么问题,自己身为旗主就得担着,就得扛着,何必委过给下头呢。
所以虽然多尔衮是好心,他却并不领这个情,:“十四哥这话差了,我才是镶白旗的旗主,赵耀是我镶白旗的人。他不管是因为什么原因做错了事情,归根溯源也是我这个旗主的过错,要罚就先罚我,我何苦要拿他做替罪羊。皇上,我愿意接受您的任何责罚,心服口服毫无怨言。”
其实多铎这样并不是因为他傻,相反的是,这其实是一种绝顶的聪明,如果您没有弄明白的话我就来解释一下。多铎是镶白旗的旗主,手里握着三万精锐部队。自己的豫亲王是世袭罔替的铁帽子王爵。就算惹了再大事,无非也就是罚俸或者剥夺几个差事罢了。这点处罚对于多铎来说,实在是很无关痛痒的事情。
但是如果自己一旦不保护赵耀,反而拿他当做替罪羊推出去的话,当然可能不会有什么问题,自己无非装作什么都不知道很无辜。皇上训斥几句就算拉倒了,赵耀被杀死,当天去范府闹事的士兵们按轻重进行处罚。如果是这样的话,也会有一个相当恶劣的后果,这个后果就是冷了两白旗将士的心。他们也许会觉得,跟着自己这样的一个主子混,是没有什么意思的。
而为今之计,只有自己把这件事扛下来,让赵耀等一干人等,小小的受个惩戒也就是了。这也是目前唯一的可行的办法了。
皇太极问多尔衮,:“睿亲王,你觉得豫亲王应该如何处罚,才能罚以当过,足以警示来者呢?”,这个问题,着实的把多尔衮难住了,因为他实在是不想把多铎怎么样,多铎和自己年龄相差不大,又是一母同胞。大妃被迫殉葬的时候,他们都不满二十岁。一直在一起相依为命。他怎么忍心去处罚多铎。
但是这件事做的确实是太过了,如果不拿出一个姿态来,不仅仅是范文程那里说不过去的问题,恐怕真的会动摇大清的根本,大清可以不让皇太极做皇帝,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大清可以面临亡国。想到这里的时候,多尔衮一狠心。说,:“臣弟以为,多铎应该罚银万两,以补充范大人再建府邸以及治伤之用。还有,多铎所属镶白旗披甲人,应该罚十五个牛录,归属肃亲王统领,并将多铎豫亲王爵位降为贝勒,以观后效。”
多铎狠狠瞪了一眼多尔衮,心说哥哥你可是够狠的,上头那位没把我怎么样呢,你看看你这几句话。再说,在我这里拿走十五个牛录的士兵给豪格,这不是在我的心尖子上挖肉吗,一万两修建新府邸,什么样的大臣府邸修建,能用得上一万两银子。再说,我这个亲王是世袭罔替的,你给我降成了贝勒,我还混个什么劲呢。
其实多铎不明白,多尔衮这话,给皇太极留了余地。所谓是恩自上出,自己把责任说的重一点,才给了皇上减轻处罚的余地。果然,皇太极听了多尔衮的说法,有点不以为然的说,“罚是肯定要罚的,不过豫王的处理也是太过了些,这样吧,朕做主了,罚银降为五千两,给范大人养伤和修缮府邸之用。在十五弟所统辖的旗兵里,剥夺八个牛录,也不必给豪格,划入正黄旗,归朕所属,另将是十五弟爵位由豫亲王降级为豫郡王,食亲王俸禄,依旧世袭罔替,用来示以惩戒,如何?”。
应该说这样的处罚对于多铎来说,也是过重了,只不过这样的话他还是能够接受的。他连忙跪下,向自己的四哥皇兄扣头谢恩。多尔衮也替多铎谢罪,保证以后不会再出现类似的事情。
两人退出殿外后,皇太极再去安慰范文程这且不提。多尔衮不明就里,一直埋怨多铎,你闲着没事找范文程别扭干什么。他这人在这还算是老师厚道,和你又处的不错。
其实多铎现在无心和哥哥扯淡,他想的是另外一个问题,皇兄没有提到赵耀怎么处理,这是给了多铎一个面子。那,该怎么处置这个胆大妄为的参将呢?
第一百零六章 拉拢汉军()
如何处置这个胆大的参将,选择无非有两点,第一,可以干掉他。这样的话,不仅能出口气,还能像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