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毛岸英在朝鲜战场-第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林彪是四野的老司令,打仗很有经验。”毛泽东的目光转向看起来比实际年龄要大一些的四十四岁的林彪,“东北边防军十三兵团是四野的基本部队,林彪同志可以去嘛!”
  “主席,我最近老是睡不着觉,身体虚弱多汗,怕风、怕光、怕声响,傅连暲同志已给我开了假条,要我去苏联治病……”曾率领第四野战军从东北打到海南的一代骁将林彪,此时一反常态,有些慌乱地说。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一章 火烧鸭绿江(13)
毛泽东看到连林彪也推托,不禁大失所望。于是十分不悦地说:“好嘛,这个说难,那个称病,等着美国鬼子骑在咱们头上拉屎拉尿吧!”
  与会者还是各抒己见,多数人表示不赞成出兵或者对出兵心存疑虑,理由主要是共和国刚刚成立,经济十分困难,亟待恢复;蒋介石尚踞台湾,西藏尚未解放,国内匪特尚未肃清,土地改革尚未完成;我军的武器装备远远落后于敌,更没有制空权和制海权,一些干部战士有和平厌战思想;担心战争长期拖下去,我们负担不起等等。
  毛泽东是一位民族意识极强的政治家,同时又是一位对外来侵略者充满仇恨的爱国主义者,听完大家的发言后,他面色沉郁语调沉重地说:“你们说的都有道理,但是别人处于国家危急的时刻,我们站在旁边看,不论怎么说,心里也难过。”
  就在这时,奉命刚从西安赶来的彭德怀迈着稳健的步子走进了颐年堂。本来按照毛泽东的指示和周恩来的安排,专机应该在开会前一天接彭德怀来京,可是天气不好,飞机没能起飞。因此,彭老总今天一下飞机就直奔会场,但还是晚了一点。
  毛泽东看到彭德怀出现在会场,就喜笑颜开地跟他打招呼:“老彭啊,你来得正好,大家正在讨论呢!恐怕催你催得急了些,可也没得办法,美帝国主义不让我们休息嘛!”
  “让我一分钟也不能耽误,立即进京。你的点将令一下,我家就是着火了也得赶来哟!”性情豪放的彭德怀湖南乡音很重。
  “你家着不着火,我管不了啰!现在是我们的邻居朝鲜着火了——邻家着火了,我们还能安之若素吗?我们的总理早就警告杜鲁门先生不要越过三八线,否则我们不能置之不理,可是人家硬是越过了。下一步怎么办?请你彭老总也发表个意见吧!”毛泽东的话语满含风趣,又意味深长。
  彭德怀找个空位子坐下,向看他的人点点头。他环顾四周,发现除中央政治局委员外,被扩大来参加会议的几乎都是解放军高级将领——与其说是政治局扩大会议,毋宁说是一次最高军事会议。由于对这个会议毫无思想准备,连会议议题事先都不知道,为慎重起见,彭德怀认为不宜马上发言,只能侧耳细听,先看看别人是怎么说的。
  会开得很晚了,毛泽东看意见一时难以统一,便习惯性地摆了摆手说:“我看美帝国主义要打,饭也要吃,觉也要睡。今天就开到这里吧,散会!”
  彭德怀下榻于北京饭店。坐在沙发上的彭德怀,脑海里不时浮现着会场上的情景。他在会上虽然没有发言,但听完大家严肃激烈的议论后,心里就有了数。作为一个军事家,彭德怀看得很清楚:就军事形势而言,美军已打过三八线,不但朝鲜危在旦夕,也直接威胁着我国的安全;从道义上说,朝鲜是中国的友好邻邦,他们遇到了危险,我们应该出兵救援……不惯于睡软床的彭德怀躺在地毯上思考到红日初升。
  这一夜,毛泽东也没有睡好。“上兵者,国之大事也。”出兵援助朝鲜,直接与世界头号军事强国交战,这个决策如果失误,就可能要承担亡党亡国的风险。风险之大,权衡之难,让一贯杀伐决断的毛泽东也夜不能寐。
  十月五日上午,受毛泽东委托,邓小平把彭德怀接到中南海菊香书屋。其实,中央请彭德怀进京就是想让他挂帅出征,但毛泽东深知彭大将军的脾气刚直不阿,威武不屈,不宜采取直接任命的方式。在菊香书屋毛泽东的办公室里,这两位老战友促膝畅谈,坦诚地交换了意见。彭德怀坚决拥护毛泽东出兵援朝的决策,并毫不犹豫地表示愿意执掌帅印。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深为感动的毛泽东紧紧握住彭德怀的手说:“我的湘潭老乡啊,有你老将出马,我就放心喽!当年,曹孟德五十二岁率师东征,你老彭今年也是五十二岁呀……”
  彭德怀走后,毛泽东于兴奋之中又被一件事情困扰着,想来想去急待下决心。他在办公室里一边走来走去,一边吞云吐雾,茶几上比往日多了几个空烟盒,烟灰缸里盛满了烟灰、烟头。
  当年,中国共产党人有一个特点,每向全国人民发出一个号召时,首先把自己适龄的子弟推向第一线。在党中央即将决策出兵之际,中共领袖毛泽东打算把自己刚刚过上和平生活的儿子,和全国老百姓的儿女一样送上战场,去抗美援朝。
  正在清理茶几的卫士看到毛泽东走到办公桌前,拿起文件看两行又放下,然后又走到窗前,望着窗外,一会儿摸摸下巴,一会儿又挠挠头皮,知道他心中有事,于是轻声提醒道:“主席,您该睡觉了,下午还有个会议呢!”
  “事情定不下来,睡不着哟!”毛泽东坐回沙发上,又点燃一支烟,“小李子呀,你看在出兵朝鲜这个问题上,彭老总是百分之百地支持我,作为中共主席毛泽东的儿子是不是也应该带个头啊!我积极主张抗美援朝,我的儿子不去,谁还能去?我想把岸英交给彭德怀,一起去朝鲜打仗,你看好吗?”
   。 想看书来

第一章 火烧鸭绿江(14)
卫士半晌不说话,显然是太难回答。
  毛泽东又说:“这也是一次很好的锻炼啊,再没有什么能比战争更体现人生的价值了。跟彭德怀同志在一起,学些军事知识,对他的将来会很有用的。我看就这么决定了吧?”
  卫士犹豫道:“主席,是不是应该征求一下他本人的意见?他刚结婚不久,一去就是几年呀!”
  “是呀,刚结婚……”毛泽东略作沉吟,“如果问他,我想他自己会同意的!”
  当天下午,在中央决策最后拍板的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开始时仍然有两种意见。在大家发言之后,彭德怀噌的一声站起来,带着一种骁勇战将的肃杀之气:“我来说两句。美国已经占领了朝鲜,同我们隔江相望,威胁我东北,又控制我台湾,威胁我上海、华东。它要发动侵华战争,随时都可以找到借口。老虎是要吃人的,什么时候吃,决定于它的肠胃,向它让步是不行的。”
  彭德怀言之有据,论之成理。他说出的每一句话都有棱有角,不像有些人圆滑得像小孩推的铁环一样滚过来滚过去。会场上静悄悄的,毛泽东向彭德怀微笑着,笑容里洋溢着鼓励与支持。
  “美国既要来侵略,我们就要反侵略。不同美帝国主义见高低,我们要建设社会主义是困难的。如果美国决心同我作战,它利速决,我利长期;它利正规战,我利对付日本那一套。我们有全国政权,有苏联援助,比抗日战争时期要有利得多。为本国建设前途着想,也应当出兵。”
  见大家都不言语,彭德怀咕嘟咕嘟一连喝了几大口水,一抹嘴角又顺着自己的思路继续说下去:“常说,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要比资本主义阵营强大得多,我们不出兵救援朝鲜,那又怎样显示得出强大呢?为了鼓励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反对侵略的民族民主革命,我们也要出兵;为了扩大社会主义阵营威力也要出兵!出兵援朝是必要的,打烂了,等于解放战争晚胜利几年嘛!”
  “德怀同志讲得好哟!”毛泽东被彭德怀一番豪言壮语说得舒眉展目,他不紧不慢地点燃手中的香烟,将火柴头上的火苗轻轻吹灭,“我们打了这么多年仗,迫切需要休养生息。建国才一年,困难重重,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最好不打这一仗。这种观点不是没有道理的。我也是左思右想,考虑了很久。邓华同志的先遣部队就要过鸭绿江了,我还是打电报给他,让他慢一点,再停一下,还要再三斟酌斟酌。”
  毛泽东从反对出兵者的心理出发,先摆一摆出兵朝鲜的具体困难,肯定了他们提出问题的合理性。然后语锋一转:“但是,美帝国主义已控制了我们的台湾,又把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还用飞机轰炸我国东北,严重威胁了我国人民的安全。德怀同志讲得好啊,美帝国主义一旦完全占领朝鲜,将来要发动侵华战争随时都可以找到借口,不要忘记老虎是要吃人的哟!现在人民的最大愿望就是抗击美国侵略者,维护我国的和平与安宁。”
  长期革命斗争的实践,毛泽东的人格和智慧为全党同志所折服。他有一种超然的禀赋,他那感染人的决心能使怯者勇、弱者强、蔽者明。见大家还有些不解,毛泽东又说:“道理有大道理,有小道理,人民的利益有两种,一是当前的利益,一是长远的利益。没有了长远的利益,当前的利益就不能保证,从人民的长远利益着想,就要抗美援朝,牺牲一些当前的利益。”
  毛泽东见许多人都在默默地点头,认为时机成熟了,便趁热打铁,以他那惯有的非凡气魄说:“出兵朝鲜,对我国,对朝鲜,对东方,对世界都极为有利。而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到鸭绿江边,国内国际反动气焰增高,则对各方面都不利,首先是对东北不利,整个东北边防军将被吸住,南满电力将被控制。总之,我认为应该参战,必须参战!参战利益极大,不参战损害极大。我提议:出兵朝鲜,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高亢激昂的声音,显示了新中国的意志和力量,展现了中共领导核心的胆略和智慧,同时也体现了毛泽东敢于冒险、敢于负责、敢于胜利的性格。
  在雷鸣般的掌声中,毛泽东把目光移向彭德怀,用他那缓慢而爽亮的湖南乡音说:“老彭啊,林彪同志有病不能去,我和恩来、少奇、朱总等同志商量了一下,大家也都有这个想法,这副担子就由你彭老总担起来吧!我谢谢你,中国人民谢谢你,你是临危受命啊!”
  军人的铁血在彭德怀胸中激荡:“国家有难,军人理应挺身而出。我彭德怀坚决服从中央的命令。”看到多次临危受命的老将军再一次受命于危难时刻,与会者无不为之动容,深感震撼。
  连日来,毛泽东在他那秋菊盛开的菊香书屋反复思量着出兵朝鲜的问题,真是殚精竭虑、呕心沥血。他这个常言“说打就打、一打必胜”的统帅,如今却进行了长达两周的艰难决策。据后来毛泽东的秘书胡乔木回忆:“我在毛主席身边工作二十年,记得有两件事毛主席很难下决心,一件是一九五〇年派志愿军入朝作战……”胡耀邦同志回忆说:“考虑出兵不出兵朝鲜的问题,他(指毛泽东)不作声,一个礼拜不刮胡子,留那么长。想通以后开了个会,大家意见统一了,毛主席就刮胡子了。”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第一章 火烧鸭绿江(15)
当天晚些时候,毛岸英听说出兵朝鲜的决策已经敲定,由身经百战的老将军彭德怀挂帅出征,非常高兴。毛岸英知道,每逢大事,毛泽东那没有规律的生活节奏便被破坏得更无规律可言。为出兵朝鲜的决策问题,父亲已经三天三夜没有合过眼。这次政治局扩大会议结束后,悬在父亲心中的石头才算落了地。看来,父亲今天能睡个好觉了。
  

第二章 参加志愿军(1)
彭德怀:你在工厂当副书记不是很好吗?为什么要去参加志愿军呢!
  朝鲜战争爆发后,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庄严宣告:“全国和全世界人民团结起来,进行充分的准备,打败美帝国主义的任何挑衅。”中国人民热烈响应毛主席的伟大号召,一面加紧恢复和发展国内经济建设,一面对朝鲜战局保持高度警惕,为反击美帝国主义侵略者作好准备。
  在北京机器总厂担任党总支副书记的毛岸英,也利用各种机会,向全厂职工宣讲国际形势和朝鲜战况,进行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他和厂里的其他领导同志一道,发动全厂职工开展“一件事”等各种竞赛活动,以实际行动响应党中央、毛主席的号召,为反抗美帝国主义的侵略作好准备。
  在北京机器总厂,工人们只知道那位身穿旧军装、腰扎大皮带的“进城干部”姓毛,只知道平日最苦最累的地方都有他的身影,如给机器浇冷却油,帮铸工抬砂箱、装砂子等等,他总是抢着干,却没人知道他的名字,更不知道他是毛主席的儿子。
  为了深入群众,了解群众,毛岸英搬进一个靠近职工宿舍、由浴室改造而成的十五平方米的简陋房间,中间用木板隔开,外间放一张桌子办公,里间支块床板睡觉。他不在干部食堂吃小灶,坚持和工人师傅一起在大食堂吃饭。在生产劳动中,他和工人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大家有什么困难和思想问题都主动找他谈,有什么建设性意见和合理化建议也愿意向他提。
  作为党总支副书记,毛岸英对干部职工的政治学习抓得很紧,经常组织大家学习政治经济学,进行思想教育和形势教育。并主持召开职工诉苦大会,激发他们的阶级仇、民族恨。在抓好全厂政治教育的同时,毛岸英对职工的业务学习也很重视。他采取各种方式组织干部、工人学习技术,创造条件保证大家的学习时间,引导大家钻研业务。还利用出差的机会,买回两大箱科技方面的书籍,供大家学习。
  在主管宣传工作期间,毛岸英还花了很大一部分时间和精力办好厂里的《机器职工》小报。他亲自组织和认真修改稿件,力求文字准确、鲜明、生动。小报出版的时间性很强,为了不延误出版日期,毛岸英经常通宵达旦地工作。国庆一周年庆典前夕,《机器职工》小报要出专刊,但是因为印刷厂人手少任务重,不能按时出版发给大家。毛岸英知道后,在九月三十日晚上带着几个同志到印刷厂帮助干了一个通宵,终于使小报按时出版。第二天清晨,他们高高兴兴地跑到东长安街找到本厂的游行队伍,把散发油墨清香的小报分发给全体职工。
  毛泽东曾经嘱告过岸英:“你也要学一门技术,做一个普通劳动者。”他谨记父亲的教诲,来到基层后,以身作则,带头学习业务。他身上带着一个小本子,随时记录生产情况和业务知识。他的朴实、勤奋、平易和热情,很快赢得了大家的信任。
  这一段时间的工作情况和感受,毛岸英曾写信告诉了当年在苏联一起留学的同窗好友、鞍山钢铁厂的冶炼专家蔡博:
  我和你现在几乎是同行了。半个月前,我离开了社会部的上层工作,达到了自己一向所追求的目的,转为群众工作,做党的工作了,我现任北京机器总厂党的副书记,工作的内容要比过去机关工作不知丰富多少倍,缺点是我不大懂技术——从工具机、动力机、技工理化、工艺数学、机械制图学起。
  工厂的人数比起鞍钢来少得可怜,仅一千六百余人,如果党不调动我的话,我准备在这个工厂连续不断地做十年工作,随着它进步而进步、发展而发展,搞出一套完整的工厂中党的工作经验来。以上就是我的雄心大志,不知你同意否?
  你近来的工作如何?有些什么心得和意见?你们工厂党的工作做得如何?是怎样做的,有些什么经验教训,一切请多告诉一些。
  同志,不久前我很幸运地得以重游旧地,那里的朋友(除大强、娟娟外)都见到了,许多人问到你……
  形势的发展真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在朝鲜战争爆发的前两天,毛泽东还说“战争一关已经基本上过去了”,没想到战争又从它的终点一下子回到了起点。正当毛岸英想在工厂里安下心来干出一番事业的时候,抗美援朝的战鼓就敲响了。
  与父亲心心相连、息息相通的毛岸英知道,抗美援朝是党中央、毛主席的决策,自己对父亲的支持,只有一个选择,那就是带头上前线!于是,他抱定一个决心——去朝鲜参战,抗击美帝,保卫祖国。
  这是一个月明风清、星光灿烂的晚上,毛岸英被父亲召到中南海菊香书屋。看着身体黑瘦、满头大汗的毛岸英,毛泽东既心疼又高兴。他抚摸着儿子的肩膀问:“岸英,你在工厂的工作还满意吗?”
  

第二章 参加志愿军(2)
“满意!”毛岸英简明扼要地向父亲汇报了自己在工厂的工作情况,兴奋地说,“最令我满意的是工人们对我都很好,他们非常关心我,支持我的工作。”
  “工人满意就好!”毛泽东认为,儿子虽然不是朽木,但还是根毛材,距离栋梁之材还差得远呢!于是意味深长地说,“岸英啊,你回国以后,在陕北当过农民,而今又当了一段工人,就是没有当过兵、打过仗!”
  “我也感到很遗憾!”毛岸英叹口气说,“真没想到,蒋介石竟然这样不经打,很快就溃退到台湾去了,害得我这一生没有在国内当成兵。”
  “今天,我让你回来,就是想和你谈谈当兵的事。”
  “当兵?”毛岸英十分敏感地问道,“爸爸,是不是决定出兵援助朝鲜了?”
  “你猜对了。”
  “好!我去朝鲜,我和德国鬼子较量过了,现在再和美国大兵较量较量。”
  “这才像我的儿子!”毛泽东看到一个磨砺后的男儿正在成熟,满意地笑了,“只是你们刚刚结婚,思齐还在住院,让你到朝鲜去是不是太不尽人情了?”
  “看您说到哪儿去了!请爸爸放心,我打过仗,而且是在国外战场和洋鬼子打过仗。美国大兵没有什么可怕的,我会像斯大林的儿子那样,绝不给您、给我们的祖国丢脸!”
  “有你这句话,我就不需要再说什么了!”毛泽东既有英雄气,也有儿女情。当知道自己的儿子即将踏上不知归期的征途时,他又以父亲的身份和口吻说,“记住:共产党人平常吃苦在先,战时牺牲在前。你是共产党员,又是中共主席毛泽东的儿子,到了朝鲜战场上,就更要吃苦在先,牺牲在前!”
  在毛岸英的心目中,毛泽东既是自己的父亲,又是中共的领袖。因此,他在日常生活中也经常变换自己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