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第一日不落帝国-第8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亚东军团直接就要就地转化为这里的政府军队的种子和军官团,分出部分的军队还要建立新的动员体系和警备部队。在下一个雨季来临之前,自己起码要搞定90%的平原地区的动荡。时间太紧又十分没有经验,这让王百川很是头疼。

    这个善于领兵治军的军校生不得不向老同学求救。这个及时雨一般的老同学是谁?请看下回。(未完待续。。)
第207章 资本输出的必要
    207章 ;资本输出的必要

    “这里简直就是一穷二白的无人区啊!”韦宗史初次来到帝国在东印度的势力范围,看到一片繁华的码头和城市外面竟然不是农田和村落,而是沼泽和荒地不禁惊讶了一下。

    “师弟无需惊讶,师兄我刚到此地时候更加荒凉,不过三个小渔村而已,三百多人的居民能有什么用?要不是师兄我和众多同年聚集财力物力兴建港口和码头,这加尔各答哪有如今已初具规模的情景?

    你们这些见惯了帝国本土沿海壮观港口码头的,根本想象不到在一片荒芜的岸边兴建一坐港口的苦和甘。”胡海作为带队者,对这一批来到东印度工作的帝国大学后辈解释道。

    “谁不知道苦和甘,你父亲不是印度外交部印度司的副司长吗?到这里来发财还会吃什么苦,最多也就是在各个部门跑一跑批文和贸易配额和进出口退税的文书。这些东西都不用离开神京就可以从新开设的印度银行贷到款子,拿到钱的你们不是马上被那些建筑承包商包围了吗?那还轮得到亲自出面搞码头建设?”一个同行的后生讽刺起他的虚伪了。

    “是啊!的确是这样,但是我就是到这里来了,总是比那些躲在本土不敢出境出差的承担风险却想多分点红利胆小鬼要好。公司股份制就是好,所有职务明码标价,印度本地的监管和总务薪资就是比本土的要高几倍,这里事务繁杂。气候炎热,瘟疫蛇虫众多,没钱谁会卖命?要不是想着你们都是学校里一个社团的后辈。谁会带你们这群菜鸟来发财镀金?”

    “是要谢谢前辈的提携,不过此地劳力不多,土地荒泽,前辈到底是为何要选择此地建港的?我等前来此地也不是混吃等死,没有发展的港口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功业?”一个带着眼镜的后生问出了其他人的心声。

    “原本来此之前,你们是不能知道此处天机的,不过上面命令已经下来了。我今天就和你们述说一下。选择加尔各答作为他活动的中心,这一地点是经过仔细选择的,西有胡格利河。北有河湾,东面四千米处有盐湖,因而受到保护。敌对的印度教的国家处于胡格利河西岸,因此从海上进入加尔各答的通道不受威胁。而在胡格利港则不然。而且。胡格利河流经加尔各答处河面宽阔,河水也深,唯一的缺点是这一地区有洼地和沼泽,有害健康。此外,我们来到之前,从上游被淤塞的萨德冈港迁来的印度商人已选定在当地的三个村子定居。我选择加尔各答,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由于这里出现了这批商人。到1948年,因附近的布德万发生叛乱。波罗王朝的行省当局对着块日益发展的殖民地变得友好起来。帝国东印度公司的官员要求允许其贸易站或工厂筑堡防守,他们得到可以实行自卫的一般许诺。叛乱者被波罗王朝迅速镇压下去,但殖民者的砖土防御工事保存了下来,这就是1950年被命名的帝国堡(旧天威堡),1948年,我获得了授权书,可以购买上述三个村庄的所有权。”

    “但是这里人烟较少,没有足够的劳力开发,有没有足够的农副产品就近供应出口,哪有什么利润可以支撑这里长久的发展?”韦宗史问道。

    “这就是天机了,上上个月我才拿到帝国政府颁发的委任状,任命我做东印度公司的执行总裁,统管公司印度东北地区的所有商业和经济活动。东印度公司虽说是政府控股的大型国企,但是自主经营的传统很强,一般情况下帝国政府不会过多的干涉公司的运营;但是这次就不一样了,董事会直接宣布接受中央政府投资2亿龙元,组件全资子公司东印度投资集团。主要间接控股东印度综合银行和恒河贸易集团,同时开始了全面的投资恒河三角洲农业和经济作物种植园的各个上下游产业,疯狂的吸收各个农村的劳动力和波罗王国的土地。

    上面搞这么大的动作就是为了开发这片肥沃的土地吧,我初步估算了一下,波罗王国足足有三千万亩上等的水田,七千万亩一般的水田,整个恒河三角洲都是肥沃的热带沃土,沿海的红树林足足200多万亩,只要做好水利和防止海潮倒灌的工程,要是风调雨顺,一年产出的粮食足足可以养活一亿人呢!”

    “嘶!”在场的众多人倒吸了一口凉气。

    “怪不得本土要派我们来这里,这里简直就是贸易的天堂啊!听说师兄在前年回乡探亲的时候,带回去了价值20万的年节礼物,我们还不相信,以为是师姐吹牛皮,原来是真的啊?”一个同乡后辈感叹了一下。

    “那是!我好歹也是在这里厮混多年的商界精英啊!每年经手的买卖起码这个数。”胡海伸出左手手掌五根手指来回转动了180度。

    “莫不是一百万元?”一个小个子的后生问道。

    “说笑了!哥哥我哪能在一百万里面捞出20万。每年的买卖总额起码1000万龙元往上走啊。”

    “怎么会?就这还不到一个东夷岛大贸易区怎么可能赚到1000万的纯利?(波罗王国只开放了三分之一个孟加拉面积的沿海区域给帝国自由贸易投资,其他地区被延迟到十年后开放。此时的跨国大宗贸易基本都是100%以上的利润,利润太低的就要上规模,这对于帝国紧张的运输能力是个难题。)此地的购买力有这么高吗?”

    “怎么可能!我们运来的消费品在本地基本卖不动,这有多大的消费品市场?几乎90%的进口都是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投资需要的本土才能生产的生产资料和建材。比如钉子、五金耗材(锯条和各种紧固件)、高标水泥、玻璃和纸张等等。出口的全部都是茶叶、稻米、小麦、甘蔗、黄麻,红木、杂木、皮革棉花也不少,但是比不上蒲甘和西南地区的港口。满船的大米从这里运到本土不亏本就不错了。虽说本土江浙沿海大片的山地丘陵土地都退耕还林,种植水果和竹子了,但是也消化不了这里的大米啊。所以我们很多大米都是运到西方的阿拉伯世纪和东玄洲沿海各地去交换当地的货物呢!南洋地区对这里的替代效应太强了,在这里发展专业商品化的热带农业显然是不合算的所以我们几乎将所有的公司种植园全部用于种植甘蔗和棉花了。大量雇佣本地劳动力来采收和加工非常合算,这些深加工出来的蔗糖和纺织品都是运到西方去交换金银和帝国需要的矿产的。”

    “这就是传说中的印度三角贸易航线吗?投资这里就是为了获取本土之外各个港口之间的贸易专用物资?这种投资目的实在是太给力了!”韦宗史感叹道。这种体外循环的贸易结构在帝国运输能力有限和市场有限的前提下是最好的选择,也是获取金银、奢侈品(象牙、宝石和皮草等等)和诸多质轻价重的名贵进口货物的最快手段。

    “对,我首先发现的。厉害吧!就是我发现这个贸易航线之后才建立的总部在科伦坡的印度洋贸易公司和总部在这里的东印度贸易公司呢!帝国竟然就因为这个给了我一个终身子爵的爵位。虽说我没有得到多少股份,但是每年2%的股份分红加上20万的固定总裁薪资,也算跨入帝国上层了吧!”胡海得意的说出了自己爵位的来历。

    “从本土运输开发物资和设备来东印度。从东印度运输糖和纺织品去售阿拉伯世界,从阿拉伯世界运输金银矿产和象牙、宝石、**没药等贵重货物回国。一年可以跑三次大来回,一年下来可以赚到四十倍的利润呢!”韦宗史拌着指头算到。

    “哪有这么多!一船金属制品换一船象牙有可能吗?最多一船钉子换半船白糖,半船白糖换四百根象牙了不起了。几艘船的还有可能。上了规模之后。最多只有十倍的利润嘛!”胡海辩解道。

    “你还没算印度和东玄洲等地港口投资和圈占土地所产生的价值上升所得利润呢!这些地产生意算进入,一年的利润何止40倍。”韦宗史反驳起来。

    “感情师兄只是把东印度看成一个中转站啊!这里最多就算是一个获取更多次于南洋热带出口货品的二级货物产地和货物集散地啊!怪不得一个小小的加尔各答港一年的进出口额就达到3900万之巨。

    这里最多的建筑不是工厂或者国内常见的居民房,而是仓库的原因就是帝国政府对东印度的开发战略决定的吧!”一个精明的后辈指着码头后面成片的仓库和正在开工的仓库工地说道。

    “猜对了!但是没奖励。我胡海虽然不是真正的政府官员,但是给你们每人一个不下于8品的实权职务还是没问题的。我会把公司承包的四百多个庄园和村子分配给你们,收税权和支出的财政都由你们执掌。三年后,你们手下的居民点的发展速度只要能超过这张表上的要求,我就提拔你们到内陆的各个新开拓的贸易网点和开埠口岸做总负责人。做得好,一年捞个十万没问题。还有优先选择到帝国新开拓殖民地做总务和经办的机会(总务是次于总督一级的小型居民点军政一把抓的过渡期长官,经办是垄断一个地区某种商品进出口业务的大买办)。怎么样?”

    “胡哥哥万岁!”众多后辈们激动着喊出了统一的口号。

    “大家准备准备,明天一起吃顿饭,后天就能到各个村子去大展拳脚了。”胡海看着韦宗史等人愉快的说道。

    一周之后,感到上当受骗的众多高材生们又聚到胡海工作的加尔各答东印度公司办公大楼抗议,基础设施建设极端落后,连会做菜的厨师都没有,每天吃没有油盐的饭菜简直就是受刑。收上来的税收全部都是实物,没有金银和钱币,极端缺乏建筑材料和工程技术人员等等。胡海也只能表示自己来的时候条件更差,完全就是白手起家,商船晚来的时候很多,有的时候连饭都吃不上。

    众多后辈也只好急需回去吃苦和开动脑筋改善生活了。好在波罗王朝的民众看到帝国来的这些新主子很配合工作(废除劳役和各种苛捐杂税自然配合),改良的种子和新式的自制肥料让所有人起码都能吃上饱饭。油盐少点无所谓,关键是卫生条件在帝国入驻之后极大的提高了。这些大学生不说有洁癖,起码知道修建每个村子都需要的公共厕所和化粪池,推广饮用水过滤塔和防治寄生虫。在居民区内大量种植有防虫作用的植物和填平滋生蚊蝇的垃圾污水坑。疟疾、霍乱、伤寒等地方病基本被消灭绝大部分,极大的提高了劳动者的寿命和有效劳动时间。变相的增加了劳动力和消费者。

    一年之后,喜马拉雅山麓传来战讯的时候,横河三角洲一带的众多洪水肆虐的村庄和荒地早已被开发成丰饶的农庄,仓库里堆满了稻米和各种油脂等农副产品,大量的农民有闲钱之后购买力加尔各答新开的纺织厂出产的棉布和各种工业品。大量内河航运专用的船只也准备齐全,成为三角洲地区的主流运输工具,只要一声令下,农闲季节的时候,这些船都能为北方战事运输海量的物资和劳动力。

    一封求救信也随着战讯传到韦宗史的书桌上,初中的老同学竟然写信来求教。浙西地区的同乡会把校友名单分发给所有离开国境的校友的确起到了大作用。(未完待续。。)
第208章 吐蕃和天竺的宿命
    第208章 ;吐蕃和天竺的宿命

    “密宗能在高原发扬光大也不是没有原因的,当年吐蕃的王国赞普(国王)需要对物质需求不是那么旺盛的外来宗教作为工具作为中央集权的精神武器去对付贪得无厌的信奉苯教的众多地方奴隶主贵族。到如今佛法虽然没有宗喀巴大师以后那么占据绝对优势,但也不错啊,形势喜人了。”赵守忠在负责宗教事务的帝国参议院事务委员会在主持召开高原地区事务会议上说道。

    “那土著原始宗教现在还没有被彻底消灭,不少顽固的苯教支持者聚集到各个偏僻的山区里坚持斗争也算是有点生命力了。既然吐蕃已经从名义上消失,我们就要在实际上在各个领域建立起对这片土地的控制。在我们的版图内怎么能容忍1个以上的组织来收税、行政、立法、司法、外交、自卫和出兵?

    宋太祖说过‘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这句名言,而高原之上的所有土地名义上都成为了臣属和帝国土地,古格王国的存在简直就是卧榻之上容他人鼾睡。佛教虽然是没有国界的国际组织,但是我们也没有直接有效永久控制的办法,只有借助文化和信仰等软实力来控制这块唯一不能通过殖民来征服的土地了。”

    “在佛教经义中能加入维护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内容吗?显然是扯淡,国际性组织的根本就不可能主动去在核心思想中添加这种反全球化的‘分裂思想’。我们的目标已经明确了,不是建立一个直接统治全球的唯一帝国。而是建立一个以帝国为核心的全球化体系。所有的宗教在这个过程中都是工具的地位,一个工具有没有用处,好不好用是由它符不符合我们需要为唯一标准。在现阶段来看。我们需要的是一种可以提现强大同化能力和包容性的多神教来作为信仰工具。苯教过于原始过于贫瘠过于简陋,在资本主义的超高速发展现实面前毫无竞争力,自然要被淘汰。而佛教只要不像印度那些点错路线的傻瓜一样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绝对可以支撑到信息时代。”李基弹了弹手指,对开会的众多实务派宗教事务官僚说道。

    佛教的传入遭到了苯教势力的反对,他们利用一切机会掀起反佛风潮。这种苯佛两教的斗争时起时伏,延续了数百年。

    300多年前,印度密宗大师莲花生应赞普赤松德赞之请。来到高原传播佛教。他巧妙地运用密宗的义理和法术降服了苯教,并封苯教所奉神祇为佛教护法神,将苯教最基本的仪式——火祭接受下来。使之等同于佛教的烧施。这样就消除了藏地民众对佛教的陌生感,使佛教在西藏传播开来。桑耶寺正建于此时,与之同期建造的还有昌珠寺等。

    热巴坚(公元815-836年在位)继任赞普之位,他继续兴佛。重用僧侣。佛苯两教的斗争又一次激化。崇苯教的贵族权臣将藏王身边信佛的大臣、王妃、王子。一一除掉,最后将热巴坚缢死,拥立其弟达玛(公元838-842年在位)为藏王。达玛即位后,大肆灭佛,命令各地毁寺焚经,强迫僧人还俗,于是传佛大师纷纷外逃,佛教势力一度趋向衰落。从松赞干布兴佛至达玛灭佛。约两个世纪,藏史学家称这段时期为西藏佛教发展史上的前弘期。

    后来达玛被一名僧侣刺死。吐蕃奴隶制政权崩溃,奴隶和平民暴动遍及全境。自此西藏地区陷入了漫长的分裂局面,社会缓慢地向封建制度发展。直至公元120多年前,佛教才在一些新兴封建主的扶植下逐渐复兴,并形成了许多教派和教派支系。主要有刚刚形成不久的宁玛派、噶当派、噶举派、萨迦派,另外还有几个小派。藏史学家把共和历1828年(耶诞978年)以后,佛教再度兴起,形成教派,称为佛教发展史上的后弘期。至此,一种具有西藏地区特色的佛教(亦称藏传佛教或喇嘛教)形成,苯教再也无力与它抗争了。

    “现在也就是佛教这些支派在高原传播,的确很难统一,也没有必要统一这些教派,只要他们专注精神文明建设,对其手段也只需要仅仅局限于艺术和建筑技术的教育领域了。我们的目标是彻底收获当地那些头人、奴隶主手中的各种权利,把他们变成普通的公民和资本家。废除奴隶制是必须的,就像我们坚持废除和我们价值观冲突的印度种姓制度一样。

    在我看来,高原的居民只有两件事,一件就是追求活的更好,一件就是追求让其他人活的更好。在生产力极低的奴隶制社会,我看不出和他们和原始社会有什么区别,唯一的区别就是佛教带去的精神和文化让民众更加情绪稳定看淡生死。”

    “他们(高原上的世俗高层和宗教高层)都是追求更多权力财富和地盘的,境界往往比很多文盲一般的狂信徒更低,根本看不清现实和自己到底要什么。他们很多人还停留在欲界,和那些不问世事或关心民众疾苦的高僧差远了。我们难道还用得到依靠这些俗人来巩固统治吗?”刘蛟问道。

    “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嘛,精神文明建设就让那些高僧大德负责,物质文明就由那些物欲横流的俗人来负责。我们不能光给头人们带去失去的空虚和仇恨,还要给他们带去得到的满足和感激嘛。一个个奴隶主被技术和繁荣带来的财富和高品质生活侵蚀之后,当失去比死亡更可怕的时候有谁能和我们叫板?十年之内搞定这些奴隶主有问题吗?”赵守忠问道。

    “你真是深得穿鞋论的精髓啊。当这些奴隶主从光脚的变成穿鞋的,他们就很难放弃和我们的紧密经济联系了。那些不过一村一镇的主权也轻而易举的收回。哪里用得了十年。北印度收归我们之前,高原就能彻底成为后花园了。”

    “我从来不相信民众眼中有什么东西可以和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性媲美,也不相信有人能在这种大势面前造次。宗教不仅仅是精神控制和中央集权的工具。也是让人充分认识自我的工具。那些反动的落后保守势力的核心分子看来就是没有充分的掌握到宗教的自我定位能力,把他们送到宗教大学去改造学习一段时间吧!

    放过那些骑墙派和亲华派也不意味着他们可以免去接受帝国先进教育体系的义务,送他们的子女去各个港口开设的学校接受帝国的双语教育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