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藏北、青海、甘南、川西北大草原叫做“安多”。安多一带是万里无垠的广阔草原,所以安多藏区以出良马、崇尚马而闻名;“康巴”藏区位于横断山区的大山大河夹峙之中,具体说来,也就是川西的甘孜、阿坝两个藏族自治州、xī ;zàng的昌都地区和云南的迪庆地区和青海的玉树。康巴最有名的是康巴人:康定的汉子丹巴的女子,恩怨分明,彪悍神勇,崇尚横刀立马,康巴女人们,却是难以言状的妩媚。藏区有典:法域“卫藏”,马域“安多”,人域“康巴”。
为了一劳永逸的解决宋军马匹不足的战略资源缺陷、西夏牵制大量国力战略局势、西北穷困民生艰难的经济局面和重建对西北扩张的桥头堡为未来消灭西夏打下基础等问题,李基坚持了自己父辈坚持的要想富先修路的战略,而不是听从武装主管汪新宇的‘谗言’去扩建还在秘密积累阶段的军工厂。
“唃厮啰人饲养的良马驰名华夏,为与宋贸易的大宗和向宋进贡的主要品种。社会相对安定,农业有了相当发展,“部族繁庶”,历史上15年后的西宁地区,有约18万人口。以民间传统畜产品加工为主的手工业也有一定发展,如鞣皮张、纺毛线、织氆氇、擀毛毡、织毛毯、制帐篷、酿美酒、冶铁器、雕银器等,尤善制弓弩刀剑,所制甲胄,“强弩shè之不能入”,为贡品。丝绸南路青海古道重新兴旺,唃厮啰的继承者董毡、阿里骨对过往使者和商人加以保护,青唐东城就是西宁常有“于阗、回纥往来商贩之人数百家居之”。《宋史·吐蕃传》说:‘唃厮啰居鄯州,西有林谷城通青海,高昌诸国家皆趋鄯州贸易,以故富强。’
唃厮啰继承吐蕃传统文化并有发展,崇尚佛教并大建佛寺,佛教僧侣受到尊崇。”赵守忠又引经据典起来
“这些说明什么?这些就是我们修好路以后要做的。发展建筑业、畜牧业、毛纺织业、手工业器皿、矿业、青海湖的钾盐工业、佛教文化产业、物流业和对外贸易批发业等等。搞好了这些,我们就能收买当地的所有人。如果不能搞定整个吐蕃,至少能搞定青海安多地区。”李基拍起胸脯保证道。
“你没有经历过和平演变,自然不会知道人类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水平和环境会拥有怎样的力量和决心。我和我的家庭就经历过,在我父亲下岗后,为了多节省一块钱,为自己家开的小餐馆骑自行车跑三十里地去农村买菜的事情。只要有一点点希望和良好的环境,不论是吐蕃牧民还是西北贫农都会拼命去争取的。完全不需要我们动用武力和浪费资源去建立仇恨,他们自己就会乖乖的服从我们的管理和服务了。一条公路就是实现一切的希望,这可以大大的降低他们的资源交换成本和物流成本,绝对可以一年内实现改土归流的目标。”李基在开吐蕃战略会议时信心十足的做出了保证。但是没有人响应自己的计划,主动去管理这个重要项目这让他很失望和无奈。
“既然各位都有要事在身,不便出差。那我就派几个经验老道的助教和尖子生去西宁建立根据地咯!这会你们不会再反对了吧?”一听自己不用去青海,所有人马上以沉默表示同意。
“既然计划已经订好,希望相关部门做好配合工作,除了建筑学院的老杨要辛苦一点,设计学院的高竞搞定图纸、医学院的吴祈准备好劳保方案、财会、监理、审计、物资、食堂等等部门都要保证相关工作不能扯后腿,不然我就扣他股份。这可是公司章程规定的我这个董事长的权力。你们不要腹诽哦”jiān计得逞后的李基说完就宣布散会了,在所有人没反应到这是以退为进的战术之前就溜之大吉了。
第十八章 道路就是血脉
“一段两百多公里的双车道水泥公路竟然仅仅花费了100万贯,也就是说在原有的驰道基础上改建四百多公里的从秦州到兰州双车道水泥公路预算不会超过两百万贯。”一名从建筑学院派遣出差的准工程造价预算师正在想亲自来秦凤路治所秦州坐镇的李基汇报进度。
“造价怎么可能这么低?你的预算报告中每一公里平均造价只有2000贯?我们集团下属的水泥工厂生产的水泥成本价一吨就要一贯,按照25厘米厚的标准厚度十米宽的路面一公里就需要吨混凝土2500立方米,也就是说最少需要2000吨水泥和一千吨沙和一到两千吨的碎石等原料,还不谈人员薪酬、征地、税收和公关成本其他的成本。光一个开凿山区隧道和涵洞的开支就起码要50万贯!你是不是准备偷工减料啊?”李基质问道。
“学生怎么敢?这预算还是我们尽量按最高标准算的,秦凤路本地出产的沙石其本上都是不要钱的,听说我们获得了朝廷批准的修建新式水泥公路的资格,想要修建一条从秦州到青唐城的高标准双车道公路,沿线各地的官府都非常的支持。规划路途经过的地方征地费用都是在地主们的恳求下一减再减,几乎着等同于白送。我们开设的秦凤路公路运营公司已经取得了3年免税的特权,这是秦凤路三司争取的优惠政策。沿线各级的地主和民众听说了我们要修这条战略级别的公路之后,非常热情的积极响应zhèng ;fǔ的征发劳役,基本都是自带干粮工具,青壮劳力没rì没夜的干,老弱妇孺在旁边帮忙。完全可以提前三个月完成所有的工程进度在清明节之前完成验收。”
听完汇报之后陷入沉思的李基问到“这种发动群众的大干快上模式是不是赵守忠教你们的?”
“不是的,赵院长从来没给我们说什么,只不过是在工地上监理的那些工程师和技术员稍微透露了一下我们将要公开发售股份募集资金为秦凤路公路运营公司未来新建四条同样规模的通过设立收费站收回成本和唯护费用的干线公路的计划的口风,那些地主和官员为了讨好我们,为了获得大量购买认股凭证的资格简直就像发疯了一样。普通的老百姓也在我们技术人员的宣传下知道了修建公路将会给他们带来很大的好处,我们将在未来十年内实现镇镇通,二十年内实现村村通。”
“笨蛋,谁让你把这些内部机密信息泄露给他们的,没有人授权给你,你这种行为应该受到什么样的惩罚你不知道吗?根据管理章程你和那些泄露信息的技术员每个人今年一季度的所有工资和奖金都被取消了。不过我个人认为你这种做法很好,毕竟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你的行为同样也给集团节省了大笔金钱,原本修建这一条从天水到西宁的干线,不,是从秦州到青唐城的干线集团准备的预算总金额达到5百万贯,如果不够后期还要追加预算。想不到你们只花三百万贯就能解决问题,节省下来的预算留一半下来,给那些相关的有功人员发放奖金,这也是公司的章程。你自己看着办吧!”李基高兴地去赴转运使的宴去了。
“晚饭后的散步真是愉快啊,我真是要感谢大人的宴请,秦州的树真是很多啊,我等漫步于巨柏古木之间别有一番情趣啊。”李基酒足饭饱之后和请客的秦凤路三司使等人就未来发展秦凤路开始了探讨。
秦州多有古木的另一个原因是古寺庙多。中国的第一古都长安,处于华夏政治经济文化最发达的中心位置之上长达15个世纪。而秦州是京西第一大邑,是京兆府勾通川蜀和夏国的“三岔路口”。特别西汉古“丝绸之路”贯通后,一直是城镇繁荣、文化发达的通衢大邑。《元和郡县志》说“都会未及于沙州,繁富大出于陇右”,陇右便是秦州。由于佛教(包括明后的伊斯兰教)沿丝路东传,道教也渴望顺丝路西去,加之此地又是“羲皇壤、娲皇郊、轩辕野,”以及周、秦、唐的发祥地,祖宗多多,其结果必然是各种寺庙林立,使秦州成为中国古佛寺、道观、庙宇、清真寺最多的城市之一。古寺庙素称“丛林”,说明一切宗教场所,以及氏族祖堂,都会用树木来装扮庄严和肃穆。故而形成了天水“有古寺者必有古木”的口碑。客观地讲,僧人、道者多有栽种和保护树木的习惯,但凡守望千载的耄耋老树,多数得益于僧道的呵护。
秦州自古便是盛产“大木”之地。这是大自然独给天水的厚赐。秦州地处暖温带半湿润向半干旱气候的过渡地带,属于华北、华中、蒙新及喜马拉雅植物的交汇点,加之域内渭河水系之山地、丘陵、河川谷地相互交织,形成了一个既复杂多样、又自成体系的植物群落。树木自南向北、自东向西次第交叉演变,成份复杂,种类繁多(据调查主要树种有68科195属728种)。作为“大木”之乡,且不说周秦汉唐,就是到了宋代,秦州域内还保留着大面积天然森林,史书上称这一带“连山谷,多大木”,“森郁绵亘,不知其极”。
“大木”,是古代历朝历代朝廷炫耀权力和满足奢yù的必需品。秦之咸阳宫、汉之未央宫、唐之长乐宫,有地近之便,栋梁之材多来自天水。宋时建都开封,东部平原缺乏木材,朝廷便置采木务于此,专为营建都城采伐巨木数万株。巨木采积成山,每年chūn秋两季扎巨筏浮于渭河,东下黄河而送至开封。京城的达官贵人为了满足私yù,也斗胆犯禁,采木于秦陇,连著名宰相赵普也参与过这项不光彩的勾当。
默默地回忆了一下秦凤路的矿产和了解秦州诸多特产和细节后开口说道“诸位大人,入股秦凤路公路运营公司没有任何问题,现在我就有一桩大富贵送与诸位。苹果、桃、梨、核桃、花椒、辣椒都是本地的特产啊,哦,不是,花椒和辣椒还不是,不过只要诸位所有的山地、旱地和良田都种上我商会改良的这些作物种苗,最多五年最少四个月,各位就能进账5000贯。本商会敞开了收购而且是用我们会员和内部结算的票证和辰基钱收购,不用铜钱。就算诸位将到手的票证和辰基钱转卖出去就是至少两倍的利润。如若推广到整个秦凤路的每个县,诸位的收入就可以达到每年至少六万贯,就算诸位离任高升,这笔通过诸位努力推行善政获得的合法的收入也可以通过变卖折现为至少60万贯带走。怎么样?”深知交通成本下降就是导致小农经济被市场经济打垮的主力的李基像掮客一样诱惑者诸多官员。
把单一的伐木业支柱产业发展成多元化的经济结构正是繁荣秦凤路,搞定吐蕃诸部的一个后方基础战略。将正在西夏和吐蕃边境前线的鄯州和兰州建设成一个和品演变的桥头堡就需要一个强大繁荣的秦凤路。在筑完公路之后就是推动秦凤路的农业和商业革命了。这将提供数百万个新的就业岗位,起码可以吧贫穷的秦凤路的‘GDP’提高个二十倍,财政收入提高个三十倍。
这样还可以堵住接受了无数环保主义信息洗脑其他穿越众的嘴,毕竟可以用发达的多元化经济来减缓森林覆盖率下降的速度,把砍树的人变成种树和其他的产业工人才是治本的方法。
第十九章 牧民的希望
一望无际的湟水谷地草原上面全部都是白雪,一颗树都没有的草场上面覆盖着没有牛羊能拱翻的雪层。所有的牧民都面临牛羊大批死亡的危机,但是东面的宋人在修路到青唐城时留下了一个许诺,所有冬天因为饥寒被淘汰的老弱牛羊都可以在整个冬季的任何时间送到青唐城换取面粉、盐巴、茶叶、铁器、帐篷和油脂等生存物资。只要倒毙的牛羊没有腐臭就可以一百比一的重量换取粗盐和煤油。在大雪降临的腊月,绝大部分的牧民都换到了足够的过冬粮和抗寒物资。
和一般民众想象的不一样的地方是湟水谷地是一个适合耕种的地方,用来游牧很是浪费,因此有很多的沿河地区村镇都是农耕的汉人和少数羌人等少数民族。对于物资和农资是很看重的,在这个经济落后的地区,铜钱的受欢迎程度远远比不上厚重的双纬双经的缣之类的纺织品高。各种本地不能出产的生活必需品才是接受程度高的一般等价物。肉食、羊毛等特产很难换到充足的盐铁茶叶等必需品,因此这个消息像大爆炸一样传遍了吐蕃各部,每个牧民和部族青壮都半信半疑。
为了防止出现一窝蜂的聚集到青唐城抢购物资导致恶xìng事件和供求失衡导致的价格扭曲出现,李基从四川的成都府路和关西平原的永兴军路采购了大批布匹和粮食,将辰基集团仓库积存的铸铁井用管道(打深水井)、特制钢铲钢锄和简易的农用机械(主要是铁制配件不多的木质脱壳和研磨机械)、铁锅菜刀等厨具来套购马匹牛羊。分别在沿湟水的各个城镇设立交易网点无限量的交换。当然是订立了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高价’,比如一匹厚重的缣可以交换一匹没有伤残的刚刚成年的大通马,一百斤没有明显苦味的川产井盐交换三千斤羊毛。
不少亲眼看到交易或亲身交易之后的牧民激动的马上回去发动亲友收集老弱牛羊和羊毛,不少富裕一点的汉族地主和沿河地区的富农自耕农也拿出积存的牛皮、牛角、牛筋和基本用不上的金银铜钱等物资交换被誉为神器的农业机械和铸铁水管。
李基带来的工程师和技术员指导和带队的打井队和探矿队在忙完筑路项目后又分散深入各个村庄和草场帮助居民打井,顺便将剩余没用上的水泥等建材卖给打井的地主。
当然主要的目的还是深入湟水谷地的各个地区探明带来的矿产地图上标示的矿床。李基下达的任务在秘密的进行,到了大雪封山的年关时节,顺利结束探矿任务的各支‘打井队’带着大包小包的标本矿石回到兰州的辰基集团分部,交上了一份足以让入股秦凤路矿业集团的大小股东疯狂的成绩。
滑石、石膏、磷矿、硫矿、镍矿、煤矿、大理石矿等等矿产的标本矿石摆在股东和来不了的股东代表们的面前,大眼瞪小眼的他们只认识硫磺和煤矿、部分见多识广的还认得石膏和大理石,但是镍矿和磷矿就没人认识可以干吗用了。打完井的部分队员和工程师就地招募人手开始建设基本的矿业基础设施,比如仓库、烧砖厂和选矿和加工厂房、洗矿池、初级冶炼厂等等,还要教授各种采矿、选矿、加工、处理储存等方面的技能和知识给那些签订卖身契一般的雇佣矿工和工厂工人,为来年的生产扩张储备人力资源。
不少牧民和青壮劳力对待遇相对较高的技术岗位没有实力竞争,但是出力气的矿工和建筑工还是很有竞争力的。
一个月结一次薪水,不发铜钱,专门发放各种粮食、布匹、辰基集团生产的生活用品,比如肥皂、铁器、抢手的糖果和茶叶。工人的家属因此很快成为了第一批依靠倒卖这些紧俏物资发家的专业倒爷。
不少没有入选的工人后悔的想跳河,导致以后每次这些辰基集团和秦凤路矿业集团等相关利益组织想招人手,报名应聘的人都会打破了头来争抢名额,经常出现一个杂工有几百人竞争的局面,几乎可以赶上李基来时的热门岗位公务员考试是水平了。
整个吐蕃东北部的马匹、牛羊和各种土特产开始源源不断的流向兰州和青唐城,在这轮改变安多地区社会运转模式的战略中,不少的牧民都转职为农民和工匠,少数有数学天赋的转职成为商人,不少原本就是商人和贵族的富裕家族更是在辰基集团的扩张和商品倾销中将生活水平提高到汴京中产阶级差不多的地步。
第二十章 圈地与开矿
李基计划用硫矿、磷矿加工化肥和酸碱工业、用暂时用处不大的镍加工少量的特种钢和参杂在未来的铸币上、石膏矿和大理石用于高档建材和装饰材料。这些矿石都是五年计划中必须的矿产和消耗量很大基础矿产,因此辰基集团签订了苛刻的包销合同,所有的矿石和加工产品将全部被辰基集团包圆了。
不懂矿的诸多下了大本钱的股东和代表们在听完矿业集团董事长兼第一大股东李基的分析报告后激动的都失态的相互掐起来,其中有地主和富商,更多的是各个层级的官员和吐蕃部落贵族的代表。他们当中官员只是出了象征意义的一点钱就获得了巨大的回报,不少吐蕃贵族股东只是将一些以前没人要的荒地和出产极低的林地按土地入股的。李基的秦凤路矿业集团几乎将湟水谷地、秦州东北部煤矿铁矿铜矿和秦州岷州成州交界铅锌矿等所有无人知道的有矿产的土地以极低的价格买下。
李基没有介绍这些矿石的数据和产量储量等信息,因为他知道他即使说了,其他股东也听不懂,所以他只重点强调了辰基集团将全部包销所有矿石,根据今后的开采量的增加和运力劳力的改善,五年后所有股东的就将可以按每股一次xìng分红100贯,到第六年,每一股的净资产将达到500贯。而被分成一千份的股票,在集团成立时通过集资和核算总价值就是十万贯而已。也就是意味着六年之后所有持有股票的原始股东的收益都在五倍以上。如果按照矿业股票的上市融资的一般惯例,市盈率都是10倍,也就是说如果六年以后,他们出售手中的股票,李基承诺将可以用一千贯回购股票。
当然没有人会出售这如同会下金蛋的股票。不少花一百贯现钱买了股票的地主富商都是和辰基集团的合作伙伴有亲戚关系的消息灵通人士,多半买股票的钱都是他们亲戚硬塞的,因为股票不对外公开出售,仅仅针对少数秦凤路上层家族募集招股。这些富商不少原本还不相信辰基集团新组建的公司的股票有这么强大盈利能力,在亲友的极力鼓动下投资了一点,结果都后悔没多买几股。
相对控股占有30%股份的李基没有以自己的名义,而是以辰基矿业集团的名义就是为了未来打造一个矿业巨无霸出来。低价圈地的成果让秦凤路矿业集团的资产在明面上根据矿藏的估价就多达4335万元辰基钱,那些后期加工销售的利润更是被辰基矿业紧紧地捏在手中,起码产业链下游不会受制于他人的那些制造业工厂没有原料上的问题了。
得到消息的化材学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