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帝国的回忆:美国人眼中的晚清社会-第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由于西藏的名义统治者###喇嘛在试图组织一次全面起义后逃离西藏首府,清廷已经解除了###喇嘛作为西藏政府首脑的职务,并且在一项今天发表的官方声明中解释了清廷这种做法的原因。
  这项把###喇嘛贬低为一介平民的法令,通篇都是针对###喇嘛严厉的谴责。法令称###喇嘛是一位“忘恩负义、无宗教信仰、放荡不羁、挥霍成癖的人;###喇嘛生性残暴,西藏人民极不欢迎他,因此,他不再适合当西藏人的领袖”。###喇嘛被剥夺了所有官阶,并被指责为违抗朝廷,搞阴谋和拒不纳贡。这位佛教的大教主被定论为人们迄今所知道的最差的###喇嘛。法令还宣布说所有藏人都是大清国臣民,并且命令他们遵守法律、维护和平。
  官方声明的内容如下:
  “###喇嘛刚刚从北京回到拉萨,就以策动一次全面叛乱为目的制造以下谣言:第一,大清国意图消除喇嘛教;第二,大英帝国对藏贸易有损于西藏。于是,###喇嘛采取措施阻碍大英帝国在这个地区进行贸易。大清国开始警觉起来,并派出2000人的军队进军西藏,目的是维护那里的和平并提供保护。
  “在###喇嘛知道了大清政府的这个行动后,大清政府便命令大清国驻藏大臣(联豫)和###喇嘛论理,但###喇嘛拒不听从,并于12日伙同他的追随者们秘密离开拉萨。大清国驻藏大臣为寻找###喇嘛进行了搜索,但未找到。于是大清政府剥夺了###喇嘛的名号,安排藏人推选###喇嘛的继承人,并发布政令让人们保护喇嘛教、严格遵守有关西藏的业已存在的和外国列强缔结的条约,这样做的目的是维持西藏的现状。”
  清廷进一步声称,大清国驻藏帮办大臣温宗尧①是一位非常有才干的人,他决意执行大清国有关在西藏进行改革的计划,并说必须消除###喇嘛在西藏的政治势力。清廷还断言###喇嘛已经向印度佛教徒寻求援助,这些印度佛教徒要对发端于加尔各答的那些耸人听闻的谣传负责。
  让清廷感到焦虑的是,已经被废黜的###喇嘛会运用他的影响力来煽动宗教狂热分子,并担心外部因素会非常复杂。清廷严厉责备了大清国驻藏大臣,这位大臣很可能会因为###喇嘛的逃逸而受到处罚。官方电报报道说,###喇嘛的私人保镖在西藏江孜的军事哨所和清国人发生了战斗。
  清军入藏,这项军事调动引起了轰动,虽然现在讨论结局还嫌太早,但大清国军队的数量却被人们大大夸张了。众所周知,大清国从去年8月份以来就在西藏东部地区进行了一系列有效的军事调动,但那些调动的规模都不大,并且当时的军事调动与西藏问题也没什么关系。只是到了10月份,###喇嘛背信弃义的行为昭示天下后,大清国部队的军事部署才面向西藏展开。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新闻特稿:李鸿章访问纽约记(1)
1896年8月29日
  题记:大清帝国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在美获得国宾礼遇,卢杰将军亲自登上“圣路易斯”号邮轮迎接,纽约港欢迎的市民涌动如潮,港湾内百舰齐鸣向清国政治家致敬,据说美国总统将亲自出面接待,而李由美国骑警队护送,已由炮台公园移往华尔道夫饭店。
  清国铁腕人物、美利坚合众国的贵宾李鸿章昨日下午2时乘“圣路易斯”号邮轮抵达纽约,他的头衔除大清国直隶总督外,还有“清国总理大臣”、“外务大臣”、“北洋大臣”、钦封一品正堂等。他既是著名的军事将领,又是政治家、金融家和外交家。这次他是作为大清国特命全权公使结束访俄使命后正式访问美国的。他在码头受到了美国政府代表的贵宾式接待,这不仅表明了他个人所具有的崇高尊严,同时也表明了大清帝国的伟大。
  盛夏时节,李率领的清国外交使团从美洲航运公司码头出发,由骑警队开道护卫,从西街尽头穿过炮台公园到百老汇大街,再从第四街进入华盛顿广场,然后沿第五大道到达他访问期间下榻的华尔道夫饭店。整个护卫过程由卢杰将军指挥。
  昨晚,李在吃了燕窝、鱼翅、烤鸡、炒饭并饮了少量的酒后,早早就歇息了。今天上午10点半至12点钟,美国总统克利夫兰①将在西57街2号前国务卿惠特尼的寓所接见他,届时出席的还有美国驻法公使伊思特斯、联邦政府财政部长约翰·G。卡莱尔、卢杰将军及其他要人。
  正式的欢迎晚宴将于今晚在华尔道夫饭店举行,由美国前国务卿约翰·W。佛斯特做东,一些曾出使过大清国的外交官和领事官员们将出席晚宴。
  纽约港皇家式的接待
  李鸿章乘坐的“圣路易斯”号邮轮于昨晨9时左右出现在火岛以东15英里的急难救生站。邮轮靠岸时呼呼地放出了不少蒸汽。它抵达纽约港的消息不胫而走,人们如潮水一般涌到邮轮停靠的河边。不一会儿,炮台公园就挤满了好奇的人们,他们都想一睹清国总理大臣的风采,因为此人统治的人口比全欧洲君主们所辖子民的总和还多。
  河岸码头十分拥挤,以致从西街到维思街都挤满了人,而且大家都喜气洋洋,像过节一样。在人群嘈杂的闲聊中,还听到有人提出放假的建议。人们互相打听着李的富有和权势,对这个人物充满着无限的好奇。
  所有分布在纽约港不同码头的汽船、拖船、汽艇、游艇好像都已准备就绪,把那些急切的人们带到港口,以便他们在“圣路易斯”号邮轮进港前能先睹为快。许多小船刚过9时就向沙沟方向驶去,还有些小船走得更早。不一会儿,港湾里就停泊了很多悠闲的船只,而平日营运的渡轮几乎停摆。欢迎的号角刚一响起,就很快被人群的喧嚣声所淹没。
  在得知“圣路易斯”号邮轮已于10时30分驶过火岛时,一艘载有记者的警察巡逻艇于11时出发前去迎接。当这艘巡逻艇离开泊位之前,它就被众多拖船和汽艇追踪,非正式的欢迎仪式实际上早已形成。小船排着队穿过从挪诺思军港出发的两队美国军舰,径直驶向沙沟。
  汽船齐声鸣号致敬
  大约11时30分时,“圣路易斯”号邮轮缓慢驶过格登隧道。它一出现,港湾内不同音调和高分贝的汽笛同时鸣号,欢迎“圣路易斯”号。这种欢迎仪式李总督未必听到,但它至少可以向下城码头上的人们昭示,李总督已接近码头,并将很快登上美洲大陆。
  不一会儿,“圣路易斯”号的黑色轮廓在沙沟对面出现了,几分钟内就开进浮标指示的水线并进入船道。又是一阵汽笛鸣响,表明它正调转方向。
  这时大约有50艘汽船、游艇和拖船直向她驶去,几乎挡住了人们的视线。满载着远足者的“共和”号汽轮驶至离“圣路易斯”号百余码的地方等它经过。一艘敞篷船离“圣路易斯”号非常近,并随着邮轮掉头,尾随着邮轮行进。其他一些船也纷纷效仿。拖船不甘落后,也想尽力跟上,私人游艇的速度可能开创了它们的行驶纪录。当“圣路易斯”号快到奈洛斯海峡时,跑得最快的船已跟它并排而行了。在它之后,一艘艘小船依先后顺序排成了行列。15分钟内,一下子挤来了大约一百余艘大小各异的船。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新闻特稿:李鸿章访问纽约记(2)
引人入胜的海上表演
  “圣路易斯”号缓慢而优雅地驶近港口,护送它的各式船只聚集在周围,形成了一道壮观的水上表演阵势。但这种场面很快便消失了,“圣路易斯”号逐渐加速,轻快地从那些小船群中溜滑出来,把那些划得慢一些的小船一个一个地抛在老后。当它来到著名的纽约上湾时,几乎没有任何小船还跟得上了。“圣路易斯”号在它第二根桅杆上悬挂着大清国国旗,旗上图案是在黄色的衬托下一轮红日升起,深绿色和大红色交织而成的龙在昂首飞舞。
  当“圣路易斯”号穿过华德乌斯港和汉密尔顿港时,岸上的每个人都盼望着能亲眼目睹欢迎庆典的盛况。然而,华德乌斯港的欢迎礼炮不像人们预期的那样好,国民警卫队鸣放的礼炮显得不够有力,炮声也略显嘶哑。
  上湾布满了准备加入欢迎庆典的军舰。数十艘不同类型的战舰装饰一新,静静地等待着“圣路易斯”号的到来。舰队威武停泊的壮观场面,令人印象深刻。这个世界上最雄伟、最美丽的港口料将会给李总督一个好好观察的机会。
  难忘的景观
  坐在船舷边的东方王子如果目睹到这气势恢弘的水上盛会,他一定终生难忘这个伟大的景观。这天天气晴朗,空气清新,水面上稍稍有些雾气,蔚蓝的天空中飘浮着几朵云彩,阳光明媚、柔和,气温适宜。突听得东北方向传来一声炮响,海湾霎时激起阵阵涟漪,无数的旗帜、彩带在海上挥舞,成百上千只船在清澈湛蓝的海面上漂动。
  从“圣路易斯”号船首往前望去,它正置身于由两队白色舰只群组成的小巷里。再放眼远眺,周围是斯坦特岛、长岛的绿色山丘和新泽西海岸,它们在海水的衬托下,展现出一片迷人的美景,真正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一篇杰作。
  在远处的海面上,如诗如梦般地浮升起一座大都市的轮廓,白色的高塔在阳光照射下闪烁着似虚似幻的光芒,景色真是绝妙之极,简直就是一幅美轮美奂的画,无论何时何地在世界上都难以找出比这更美的景致了,也没有哪个海港会有像这样船舰排列的壮观场面。无疑地,不论是战争时期或和平时期,世界上都没有哪个大都会的海湾会比这更迷人、更壮丽。可惜,李鸿章未能看到这光辉灿烂的水上美景,他失去了专为他营造的这千载难逢的好时机。
  威力无比的美国战舰
  “圣路易斯”号并未从欢迎船队的队列中穿过,而是在船队前方停住,把卢杰将军和他的部下接上船,再驶往排列着军舰的港湾右方。美国海军的白色舰队军容严整地排列着,每两艘军舰之间都相隔一个半舰身,而且在李鸿章停留纽约期间,它们将一直这样排列着。战舰的排列顺序依次如下:
  左队分别是“迈阿密”号、“纽瓦克”号、“罗利”号、“辛辛那提”号、“联盟”号;右队是“得克萨斯”号、“马萨诸塞”号、“纽约”号、“印第安拉”号和“哥伦比亚”号。这些战舰是美国海军最强阵容的组合。舰队司令邦斯将军的舰令旗在“纽约”号军舰上迎风飘扬。
  当“圣路易斯”号从舰队前面驶过时,纽约号鸣响了欢迎李鸿章访问的19响礼炮,各舰只所有水兵立即在各舰甲板列队,向“圣路易斯”号敬注目礼。从威廉堡也发出17声炮响。
  当“圣路易斯”号进港时,各种汽船、舢板和游艇追上了她,很快就将它围了个水泄不通。这些五彩缤纷的船只中有些装点得非常漂亮,其中最美的一艘恐怕要算“海盗”号,摩根先生的私人汽艇也泊在港内,艇上的彩带从船首高挂到主桅杆上,再从主桅垂到船尾,色彩斑斓绚丽,形成了海港一道亮丽的风景。船队里还有丹尼尔先生的“拉蒙特”号、洛威尔先生的“朝圣者”号、“琼斯”号和“摩霍克”号。
  爆竹、鞭炮声响彻云霄
  “摩霍克”号为隆重的迎接仪式锦上添花,它特许迎接李总督的清国人登船。客人上得太多,船舷下沉,几乎接近水面。船上飘扬的全是清国旗帜,上层甲板上也全是讲清国话的人。当它驶近“圣路易斯”号时,船上的清国人展示了他们传统的迎接仪式。先是一小排鞭炮点燃,然后是巨大的爆竹爆炸声。随之由12名鼓手组成的鼓队开始猛烈击鼓,数百人应着号子齐声呐喊。同时,具有独特魅力的清国音乐奏响了,有人唱起了清国歌曲。所有这些不和谐的声音同时出现,而清国人好像对此十分陶然。
  

新闻特稿:李鸿章访问纽约记(3)
但李总督居然能保持平静,他或许根本就没能听到。“摩霍克”号带着那些失望的“天兵天将”们重新驶回码头,云集在那里的清国侨民们还正焦急地等待着他们同胞的到来。
  卫生检疫官登船检查
  由于各式各样的船挤在“圣路易斯”号高高的船舷边,从中很难分出哪艘是官船。然而,载着纽约港港口检疫官多特博士的船就在其中。他拥有美国联邦政府授予的法定检查权。他第一个登上“圣路易斯”号,但并未打扰迎接计划的进行。
  检疫官们一登船即宣布“圣路易斯”号所有乘客都必须接受检查。例行检查后,检疫官立即跑到甲板上。怀揣着美国总统欢迎词的美国东部陆军司令卢杰将军一行从“海豚”号登上“圣路易斯”号的航行平台,也来到主甲板上。卢杰将军身着陆军少将制服,金黄色的绶带从左肩跨到胸前,仪表不俗。陪同卢杰将军登舰的是他的两位助手乔治·大卫陆军少校和希尔斯舰长、大清国驻美公使杨儒(Yang Yu)①和秘书、美国助理国务卿诺克赫尔。卢杰将军一行立即被带到中部甲板的贵宾舱。移民局局长卡布雷斯等,包括一些报纸记者也登上了“圣路易斯”号。除此之外无人得到上船许可。
  “圣路易斯”号的乘客们聚集在甲板上,从他们衣着料子的昂贵质地就看出他们是些上流人士,其复杂的服饰与纽约人所熟悉的唐人街里的华人截然不同。这种区别使人容易产生好奇心,据说在清国不同花纹的衣服代表不同的官阶,这是个值得弄清的问题。
  尊贵的清国客人们赞叹美国海军的精彩表演,也谈论到他们所见到的民众兴高采烈的喧闹场面。汽笛与礼炮竞相鸣放,仿佛除此之外其他什么东西都变得不复存在了。清国贵宾们与“圣路易斯”号上其他一些乘客混杂在一起,放眼望去,很像是一个手工艺品的万国博览会。“圣路易斯”号是一座流动的城市,当它接受防疫检查时,这座城市好像睡着了一般沉静。
  卢杰将军代表总统欢迎李鸿章
  卢杰将军在“圣路易斯”号邮轮贵宾舱对李总督的正式欢迎仪式非常简单,这恰与公众给这位贵宾喧闹的迎接形成鲜明对比,也许这更适合他清国人的气质。
  李总督并未看到港口里热闹欢腾的场面,因为当“圣路易斯”号进港时他仍待在船舱里,以致当欢迎队伍已到达贵宾舱时,他还在那里。前来迎接的美国政府代表不得不等了几分钟。有人把美国人准备求见的话传给了总督阁下。两位总督随员走进了贵宾舱,其中一人对卢杰将军宣布,总督阁下随后就到。卢杰将军上前一步准备迎接,而其他陪同人员则向后退至两侧。
  李鸿章在一位随从的搀扶下来到欢迎地点。他那六英尺高的身材由于上背有些佝偻而明显变矮。的确,他毕竟是一位74岁的老人了。他与照片上人们熟知的李鸿章十分相像。
  当他走近卢杰将军时,摆脱了随从的搀扶,把手伸得老远与将军握手,与美国的做派很相像。然后,他瞟了卢杰旁边的各位一眼。这时,大清国驻美公使忙低头鞠躬。
  我带您访问这个自由的国家
  总督的随侍人员簇拥在他周围。卢杰将军盯着这位老人的面容说:“我受美国总统的派遣,来此迎接阁下到来,并带您访问这个自由的国家。欢迎你的来访。”
  担任译员的罗丰禄重复着欢迎的话语,李鸿章鞠了鞠躬表示感谢。卢杰将军将在场的美方人员一一介绍给李总督,助理国务卿诺克赫尔、威尔逊将军、亚历山大·库克将军等等。有人建议总督到甲板上走走,并看看港口的景色,但总督表示愿坐坐,于是他便被引到一个有软垫的高背椅旁。
  卢杰将军坐他的左边,他的一个儿子李经方子爵坐在右边,秘书则站在大家前面做翻译。周围还有总督的一些随员,如秘书李清守、苏格兰医生艾温博士和改成洋名的清国医生乔治·马克博士。其余人员则留在舱房内参加招待会,如秘书于仕梅、六位随从、两位书记员、一个卫士和十二个仆人。
   。 想看书来

新闻特稿:李鸿章访问纽约记(4)
著名的黄马褂
  卢杰将军与李总督通过翻译在作寒暄的时间,是仔细研究总督外表服饰的绝好时机。李穿着著名的黄马褂,这种马褂有点像披肩,看不出有什么实际的用途。马褂里面是深蓝色的织锦软绸外套,再里面穿着深红色的袍服,上面凹印着许多暗花的纹饰。他穿了一双白色厚底靴,把人的个子垫高了许多,戴的帽子是现已不再时兴的满清官帽,从上到下往里收束,露出刮得光亮的头皮,只剩下黑色的一小片,帽子后面垂吊着用丝带束编至膝的长辫。帽檐是黑色的,帽冠镶着金边,用灯芯绒制做的软织物从顶戴内向外披散出来。顶戴的正中有一个宝石纽扣,顶戴上还斜插了一根三眼花翎,在他的右手小指上戴了一颗光彩耀眼的钻戒。
  其他成员由于官阶不同,他们服饰的花色也不同,穿戴各异。有的人顶戴上斜插一眼花翎,有的插花翎,而有的什么也没插。
  面容慈祥的总督
  李总督的面庞有一种引人注目的慈祥表情,他双眼明亮,闪烁着睿智的光彩,目光里包含了幽默和机智。他戴着一副老式的硬框眼镜,颧骨高而不瘦,黝黑的皮肤看上去显得很健康。看得出来,他过着悠闲和舒适的生活。
  总督对正在举行的水上表演仿佛视而不见,他甚至没通过舷窗向外看一看,一举一动都是那样怡然自得,使旁边的人习惯于服从,而他本人又不显得傲慢。他是那种从不向他人提出什么要求,但又总能获得满足的人士。他能很轻松地与人交谈,而不使对方感到紧张。
  宾主之间的谈话在漫不经心地进行,“圣路易斯”号邮轮拉响气笛,慢慢驶进港口。谈话主要以总督发问的方式进行,他提问的方式是如此的随意,使人容易忘记他的身份和声誉,就像是老熟人之间的聊天,而不是这个特殊人物在提问。他的问题在舱房内不时激起一阵温文尔雅的欢笑,交谈的气氛平静、融洽。
  急切地想见美国总统
  李总督打开了话匣儿,说他很遗憾在此停留时间太短,然后问美国总统是否在纽约。当被告知总统将到纽约来时,他对此显得很焦虑,希望知道什么时候能见到总统。卢杰通过译员向他解释,说确切的接见时间将在下午告诉他。
  李突然转变话题说:“法国人试图劝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