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北方之王-第19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两个人都有些话没有说出来,中央的命令是,尽可能的发展壮大自己的力量,以求在未来的谈判中占据有力地位。抗战胜利后,倘如李成坤取胜,拥有强大实力的李成坤和名义上的中国领袖蒋石之间爆发冲突的可能性极大,倘若处理不好,战争很可能再次爆发,依蒋介石的个性,这是极有可能的事情。这点,李成坤明白,所以他无时无刻在扩大自己的力量和势力范围;蒋石也明白,却因对北方时局缺乏有力的控制,只好忍气吞声,关外现在打得热闹无比,开战前誓誓旦旦的蒋委员长却和日本人在华南战场合稀泥起来。正是这种情况下,中央做出了联合李成坤、发展壮大自己的决定,毕竟未来还是要靠枪杆子说话的。

    ……

    沿着崎岖的山路,黄色的军服从峡谷口延伸到谷尾,站在峡谷两侧的先头侦察部队不断的打出安全的旗号,让已经疲惫不堪的士兵们松了口气。此前中队的几次峡谷伏击,让帝国的将士损失惨重,丧失了制空权的地面部队,不得不依靠派出大批的侦察部队来确保通过峡谷时部队的安全。突然,前方传来了几声剧烈的爆炸,原本疲惫不堪的士兵迅速的在军官和士官们的指挥下占据有利地形,分散开来。

    若在两个月前,通口李一郎定会对士兵们的反应之迅速感到满意,现在却已经对此感到麻木了。从天津卫打到北平,直至山西。一路上无时无刻不在和中队作战。那些训练仅仅几个月的新兵也在连续不断的残酷战斗中迅速地成长,变得更加机警、凶猛。那些反应迟钝、懦弱地士兵,早已在最初的几次战斗中消耗殆尽。如今剩下来的都是已经适应了残酷战斗环境地优秀将士,他甚至认为,这些士兵的表现足以和帝国最优秀的士兵相媲美,如果……如果他们能够平安返回的话。

    “中将阁下,工兵探测到道路前方有大量的地雷。中国人布下了密密麻麻的雷区,刚才我们地先遣部队损失了十三个人。”通口点点头。“派出去的侦察部队,有没有发现附近有中队的出没?”“根据他们的消息,周围十公里内并没有任何中队出没,这几天就连中国空军的飞机也极少出现了。”通口李一郎听了参谋的报告,心中安定了不少,心情也好了许多,只要没有中队的出没,那么就能够安心的通过峡谷。

    “轰!轰!轰!”连续地爆炸让通口的训练有素的战马也惊慌起来。在峡谷中的士兵仿佛听见爆炸声就在耳边,勒紧还在狂奔地马的缰绳,通田不由大骂了起来,“混蛋。到底是怎么回事?”“中将阁下,刚才我们地工兵排雷时不小心引发了雷场。排雷的六个工兵全部阵亡。”“混蛋,让工兵接着去排雷,让我们早点离开这个见鬼的地方。”“可是阁下,刚刚阵亡的是工兵营剩下的最后几个工兵了,我们已经没有工兵可用了。”“混帐,立刻从部队中找会排雷的士兵去排除地雷,被后面的中队追赶上来,我们都要完蛋!”

    通口李一郎发完脾气后才醒悟过来,原本收拢部队中工兵人数就不多,屡次战斗中存活下来的更少,不过他们都是战场老兵,怎么会轻易的被地雷炸死?难道是中国人特地布置的反工兵地雷,要真是如此,他们也太可怕了,那么刚刚派去排雷的普通士兵根本不可能排除这些地雷……仿佛是为了印证他的话,接连的爆炸又一次的响起,面对飞到到处都是断肢残臂和满地的鲜血,整个行军队伍顿时安静得可怕。

    通口还没有想好解决办法的时候,后面担任阻击任务的部队报告,他们已经和尾随而来的中队交上火了。面对这样的困局,通口甚至想立刻回头杀回去,为天皇尽忠。尾随追击而来的支那第五师,无人不对他们咬牙切齿,从北平八万之众撤退,到如今仅仅剩下不足三万残兵败将,担任追击主力的支那第五师居功至伟。当初兵精粮足时尚且只能是势均力敌,如今重武器几乎全部丢弃,弹药严重不足,更加上他们无时无刻的骚扰,将士精神已经疲惫不堪,面对以逸待劳、拥有各种重炮,火力强大的追兵,正面对阵无异于自寻死路。

    “师团长阁下,我有办法通过地雷阵,请您务必把这些小伙子们带回去!”“角野君……”“拜托您了!”通口望着角野离去的背影,却没有开口挽留,一连串的爆炸声中,长达数里的雷场就他们硬是创出了一个口子。每个通过雷场的士兵都不忘向雷场中开辟出来道路上散布的躯体碎片敬礼,关键时刻,角野少将带着受伤的八百多伤兵从雷场中滚出了一条血路,让他们躲过了覆灭之劫。

    在雷场外警戒的晋军,目瞪口呆的望着从山谷杀出来的日军,甚至忘记了抵抗。日军遇到地雷阵的时候,他们就已经开始布防,在他们印象中,日本人要排完雷区,最快也得半天时间。友军的第五师和一一九师已经赶过来,只要把他们堵在峡谷里,那么围歼这

    也就指日可待。他们甚至已经开始考虑,如何才能战斗中获取最大的利益,当初拒绝第五师来协防也是理所当然的。

    只是这些多年未上战场的晋军怎么也没有预料到的事情是,在第五师手下溃不成军,如丧家之犬东躲西藏的日军,碰到他们却如同猛虎下山,秋风扫落叶般冲溃了他们的阵地。这些日子来早已被第五师追击得火冒三丈的日军,刚刚又亲眼目睹了自己同胞舍身为他们闯出生路事情,个个如凶狼般扑向晋军。狗急尚且会跳墙,更何况日军这股饿狼。他们在片刻之间就把晋军撕碎。晋军的防线立刻出现了一个不小的空隙。

    看到了一线生机地通口喜出望外,他没有想到这股晋军如此不堪一击,立刻集中优势兵力。把晋军防线空隙扩大,乘机彻底冲垮了晋军地防线。柿子还是要找软的捏,最大的威胁是跟随而来地第五师,其余的晋军和中央军,就不足为惧了。更让通口感到兴奋的是,溃逃的晋军给他送上了一份大礼。缴获大批枪支弹药不说,他们在炮兵阵地上甚至留下了四门步兵炮和十几门迫击炮,炮弹都放在箱子里,动都没有动过。最让他欣喜若狂的是,他们在晋军存放弹药的地方找到了数千枚地雷,显然是布置雷区没有使用完地,通口马上命令部队把地雷铺设在雷区中自己刚刚走过来的路上。追兵排雷的时间,他就可以从容的指挥部队从晋军和中央军中杀出条血路出来。

    反应过来的晋军在阎锡山的严令下。也丝毫不敢后退,他们也明白面对的不是优势的日军,这股日军已经疲惫不堪,并非不可一战。随后。中央军也加入了战局,通口指挥地日军虽然勇猛、悍不惧死。中央军和晋军人数上的优势却极为明显。在他们混战之时,追击的第五师和一一九师也悄悄的跟了上来。通口不敢再缠斗,亲自率领还算完整地一万多军队从东南方向突围了出去。等到混战中来自四个不同地方军队将战场上的日军消灭后,才发现一万多日军已经消失在他们地视线中。

    在闪光灯下,、国民党、阎锡山、李成坤四方势力的军官们齐聚一堂,在他们面前的是缴获而来堆积如山的日军战利品。面目表情严肃的一一九师和黑龙江第五师师长和中央军、晋军指挥官谈笑风生形成了羡慕的对比,有记者抓住这一瞬间,将历史定格在这里。这张具有代表意义的照片登上第二天报纸的时候,引起李民众的极大关注,这也是整个抗战中唯一的一次四方合作。然而记者们却不曾知道的是,最后那场混乱无比的战斗中,根本无法准确的计算出各部的战果,最后只能协商做为共同战绩,面子上均有光彩,且可以向全国传达团结抗战的信息,鼓舞民众抗战信心。

    “刘师长、邓政委,实在不好意思。今天我们就得返回北平了,不能和你们一起并肩作战,实在可惜。”刘伯承、邓小平很清楚至二十九军丢弃了察哈尔,日军在北平受阻后,整个察哈尔几乎都处于李成坤控制下了。此次,紧急抽调第五师返回北平,对热河的攻势也是一触即发。据闻,甚至孙立人部也得到了命令返回北方战场。“送君千里,终须一别,我们也祝宋师长旗开得胜,早日将日本人从中国的领土上赶出去。”宋锦河命令部队在开拔前,将多余的弹药和全部的炮弹都留给了一一九师。当刘伯承刚要说什么的时候,宋锦河却先开口了,“我们到了北平后弹药可以马上得到补充,你们在这里,阎锡山可是不会放心的,这股日军被消灭了,你们就得不到弹药补充了。再说我们轻装出发还要快点……”邓小平知道他说的实情,八路军也需要这批弹药,“那就多谢宋师长,多保重,抗战胜利后见!”

    看见长冶县城,通口终于松了口气,这些日日夜夜,从娘子关一直杀到长冶,绕过了重兵把守的太原,损失了七万重兵,总算暂时把尾追不舍的追兵甩在了后面。绝境逢生的日军,军纪一下就混乱了起来,只要是路过的村庄,全部被摧毁。通口知道这些精神一直紧绷的士兵需要放松,对他们强奸、抢劫从不做约束,并指使士兵劫掠必要的生活物资,沿途焚毁路过的所有村庄,屠杀掉所有村民,防止走漏自己的行踪。

    由于发起攻势的突然,在间谍和汉奸指引下,毫无准备的守军很快就溃不成军,通口李一郎也在进入山西境内头一次大张旗鼓的攻陷一座县城。日军进城后,粮食几乎被他们洗劫一空,所有人家里的牛、羊、马、驴都被他们征用,得到了他们所需的补充后,他们迅速的撤离了长冶,不知所踪。长冶守军溃退几十里后,发觉日军并未追赶,指挥官派出几个胆大的化妆潜入城内才发觉日军早已撤退。守军指挥官大喜,感到前途一片光明,立刻向太原报告:日军袭城,经浴血奋战后终将日军击退……

    当追击这股日军的部队赶来的时候,只看见被洗劫一空的城镇,这数万刚刚补充完毕的日军却悄然进入了河南境内……

    注:

    国民党称之为“协粮”,实事上从八路军被改编到四一年“南事变”爆发前(四零年底),国民党一直给八路军提供这种“协粮”军费,但“协粮”不包括武器弹药。在国民党停止供应后,边区这才提出了“精兵减政”、“艰苦奋斗”,并进行了“大生产”运动。此时朱、周、叶等军政领导均自己劳动,提倡“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连衣食都无法保障,从另一个侧面反应出了陕北之贫瘠,对外依赖甚大,连军队都难以养活,更不用说发展壮大起来。

    PS:最近朋友结婚,自己也挺忙的,这个月保证十章,下个月尽量增加,争取十万以上。lt;/divgt;

第三部 第三部 第三章 海校

    蓝的海面上,军港内军舰早已不见踪迹,寂静的校园到亮的军号和出操声。面临毕业的学员都在思考自己的出路到底在那里,民国原本弱小无比的海军在淞沪苦战中几乎已经名存实亡,所剩不过闽系执掌的几艘老式军舰。闽系所在的南方有马尾海军学校和黄埔海军学校,况且不论他们有无能力接受,长期以来派系纷争严重的闽系主掌的海军中,北方的青岛海军学校学员是最受排斥的。

    能够进入青岛海军学校的无一不是各地优秀学员,国民政府陆军兵员良不齐,对军校可丝毫不马虎,就连最容易进入的陆军军校招收普通学员也是十分严格。在初级军官中军令非常严明,陆军尚且如此,更不要说要求更加严格的海军和空军学校了,除了要求高中毕业,考试成绩要优秀外,身体要求更是严格,甚至空军学校有个不成文的规定,相貌不佳者拒绝入学,能进入这些学校的都是中国各地素质比较高的学员。

    海军由于从北洋时代的传统,从普通的士兵到军官从不招收毫无文化之人。当年北洋舰队对下级军官和普通水兵的要求也是极为严格的。在招兵时,除检查身体之外,还进行文化考查,上舰之后还必须学会英语。北洋舰队的军官,基本都是福州船政学堂等海军学校的毕业生。高级军官即主战军舰的舰长们几乎清一色都是赴西欧留学海军回国者。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北洋舰队的官兵素质,在中国近代军队建设史上是史无前例地。

    在民国海军学校中。英语是军官们必须要熟练掌握地。他们进入军校第二年开始,所使用的课本大多是英国皇家海军原本教材。卢东阁收拾好了行李,最后望了一眼生活了四年的校园。背上行李走入了每日训练地大操场,全校官兵都被集合起来。青岛市长,青岛海军学校的首任校长沈鸿烈走上了讲台,在操场集合的海军学员们,这才愕然发现自己身边至少有一半以上的学员打好了背包。

    军校严格的纪律让他们把自己的疑问埋在肚子里,认真听起沈鸿烈地讲话。“各位尽职的教官和亲爱的同学们,今天我很高兴站在这里给大家讲话。从民国初年于日本海军学校毕业归国,至成立东北海军和海军学校,训练出了大批合格的海军军官。今天第四期的学员们即将毕业,面对内忧外患的局势和日寇的步步进逼,我很高兴看到还有如此之多的学员毅然奔赴前线地勇气和魄力。

    各位学员都是千、万人之中脱颖而出,进入海军学校学习,在校的学员都是千、万人之中的佼佼者。中国未来的海军和海防是要靠你们支撑地。身为军官最重要的是品德,品德是塑造海军军官地基石,未来各位学员都是领导军官,领导者必须要有健全的人格。正直为人才能明辨是非、受人尊敬。诚实处世才能俯仰无愧。要具有强烈的责任心和荣誉感,唯有具备高度的责任心与荣誉感才能确保军人在最危险与最严峻的考验下。仍会做出最正确的抉择来为国家牺牲奉献。

    今天你们的身边已经有很多同学和教官做出了自己的选择。众所周知的原因,去年抗战全面爆发以来,日军大量舰艇、飞机和陆战队云集我青岛海面,我们青岛海军学校和第三舰队已经将所属镇海等舰自行沉没、堵塞港口,在青岛附近洋面上布置了鱼雷网和水雷网,阻止敌人登陆。如今第三舰队已无舰只可战,日寇仍把持我海岸,如入无人之境,各位学员上舰实习也遥遥无期。

    前日,东北的李成坤将军发来电报,经过各方筹措和数年的省吃俭用,贷款购买包括巡洋舰、驱逐舰、潜艇在内的二十余艘美国战舰,其中包括美国才下水不久的四艘八千吨的轻巡洋舰。

    急需要大批海军军官接受这批战舰。你们的同学之中,第四期的学员和一些第三期学员已准备投身于这支中国最后的海军力量,第五期的同学也将前往实习,各位同学如原意为海军贡献自己的力量,可以在散会后递交自己的申请……”

    沈鸿烈的讲话,在青岛海军学校掀起了轩然大波,谁都知道建立青岛海军学校的校长和同出于东北的李成坤关系密切。当初张学良少帅退出东北,中国实力最强大的东北海军也被东北海军司令的沈鸿烈带了出来。海军司令部就设立在青岛,后东北海军学校也搬迁到了青岛,在张学良的引见下拜见蒋石,蒋允许他们驻扎青岛,并允诺青岛税收用以海军军费,就这样东北海军便在青岛驻扎到如今近十年之久了。

    初期李成坤和沈鸿烈并无交情可言,否则沈鸿烈也不会将东北的海军学校搬迁至青岛,当初李成坤重建东北海军学校之时,还从沈鸿烈这里用尽各种办法挖去了相当数量的海军军官。经过了“西安事变”后,沈鸿烈明显改善了和李成坤的关系,甚至数次前往哈尔滨考察,至民国二十四年后,青岛海军学校每年接受的学员几乎翻了一翻,其中各省名额依然未见有增长,唯独北四省学员数量激增。

    受沈鸿烈的影响,其余各省毕业学员有相当数量并未加入海军,而是加入了李成坤部所属的远洋船队。青岛海军学校俨然就是李成坤部海军部队的海军预备学校,对此国民政府根本无暇顾及,事实上,除了蒋。+。辖。对于海军和空军和技术人才,李成坤想尽了一切可以利用而对办法把他们招收了过来,这些技术性人才和需要专业知识很强的军官,没有数年的严格训练根本就培养不出

    gt;青岛海军学校、南京的雷电海军学校,四年学制根本就不够学完所有的科目。

    海军技术性很强,对经验要求非常高。而且面对地对手强大无比,从这点上来看远无法于之相提并论。闽系海军将领主导了近代海军历史,北洋舰队的军官基本上都出自于福建马尾船政学堂,马尾舰政学堂是近代海军的摇篮。闽系军官在中国海军史上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他们从北洋时期开始延续下来特殊的学制,马尾海军学校一直采英国海军学制,招训十四岁少年入学。施以八年海军严格之军官养成教育。这种正规学制,从满清开始建军,一直沿袭到民国时期,入学后,学校全部英文本教学,马尾海军学校出身学员,外语程度都不差。而且有一定的国际观和现代知识,所掌握学识也远非其他各军校所能及。

    他们培养出来地海军军官虽然学识远超其余各军校。但闽人身体瘦弱、善操船务而不善,而马尾海军学校大多招收这些本地闽系子弟入学,导致他们在战争中也无所作为,毫无建树。外人对马尾海军学校评价并不高。但他们学习英国正规学制,加之马尾海军学校几十年海军培训经验。培养出来的海军军官还是相当优秀的,知识面和经验都比之四年制海军院校出来的学员高上不止一筹。

    唯一感到可惜的是这种学制不适合现代大规模激烈海战的需要,培训一个合格军官所需要的时间实在太长了。李成坤最紧迫需要的是能够迅速培训出能够上战场地海军军官,相比之下美军的四年制海军军校就更符合他的要求,马尾海军学校毕业的学员也不会从未轻易放过。闽系学员中,却有相当部分不堪重用,要么为了自己升官发财,要么就是奔高官厚禄而去,对这样地人,李成坤下了严格要求,“德才兼备最好,否则宁取德而舍才。”只要在品德上有问题,必然被否决,让品德有问题的军官驾驶价值几百万地军舰长期处于管辖监督之外,那是难以想象的灾难。

    讲完话的沈鸿烈也情难自禁,至北洋舰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