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北方之王-第16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国人也会变得一贫如洗!

    刘新生对国内的活塞发动机性能也感到一些无奈,不仅体积大,马力小,还容易造成空中停机的事故,这也是发动机最常出现的问题,日本因为发动机制造技术不过关,战斗机在空战中也容易出现类似的故障。国内独立设计出来的活塞发动机性能一直不及戴姆勒。奔驰为梅塞施密特战斗机生产的DB601_'其最主要的优势在于采用了燃油直接喷注系统,可以做剧烈的大过载机动而无须顾虑空中停车,这是美、英、苏、日战机所无法相比的。

    由于缺乏必要的技术储备,这方面德

    一战后被制裁的缘故也同样的缺乏,短期内根本无力优良的活塞发动机,只能对DB601_能。不过相对而言比德国更有利的是,从偷师美国仿制B-17空中堡垒轰炸机地时候。参照实物经过了三年多地研究和仿制。终于仿制成功了高空轰炸机所需的涡轮增压器。在发动机中加装涡轮增压器很大程度上可以提高发动机的功率,但是要用于战斗机地发动机上还是得加以改进。美国人在同意中国制造空中堡垒的时候,就已经知道涡轮增压器对于中国的技术人员已经不是秘密。但是还是特地强调了不允许这方面的任何技术流入德国,否则将对中国实施严厉的制裁。

    相比研制这些性能优良、要求严格的战斗机,研制那些运输机和普通地低空轰炸机以及攻击机就要显得容易多了,至少这方面中国工程师有一定的经验,研制的难度也远不及战斗机来得严格,加上军方对这些飞机的性能并不十分的苛刻。所以更容易取得成果。在战争时期,除了研究出新型的飞机外,还负责研究敌人的各种型号的飞机,分析他们地弱点。同时也要注意吸收敌人优点为己用,例如新型仿制的苏联攻击机,就是一款物美价廉的产品,不仅坚固,而且十分容易大量生产。成本极低。在飞机行业中,由于底子薄弱,没有技术储备,虽然偶尔能研发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军机。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并不符合空军地指导思想。没有能够大规模的装备,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了战后,周围安全环境发生了巨变,空军地要求并没有如战时那么严格、苛刻后才有所缓解。

    和刘新生打完电话后,李成坤掌握了飞机制造部门的最新情况,对日本这方面的情况也有了一定的了解,看样子情况并不糟糕。这些情报人员都认为日军之所以能取得如此战果,是因为自己的小伙子们对这种飞机并不了解,而自己的战机和日本交战了这么长的时间,日本人已经非常了解,所以小伙子们才会在日本飞机的优良机动性能面前吃了大亏。现在空军只需要找出他们的弱点加以利用,击落这些日本战斗机不说是轻而易举,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日本这种新型的战斗机只有这么十来架,根本无法改变日本航空兵在战场上的劣势,也不需要太过于担心,他们大批量投产还很需要一段时间。

    当清晨中队如潮水般的涌向了那些守备薄弱的地区的时候,木村兵太郎被这个消息震惊得说不出话来,身体也摇摇欲坠,身边的参谋看见了不对,伸手扶住了他才没有让他跌倒。那些情报上显示还在中苏边界、绥远的装甲部队突然出现在了吉林,他们高速的从守军后面的突进瓦解了所有的防御体系,蜂拥而来的步兵轻松的占领了一座座的兵力缺乏的城市,整个吉林地区突然满布了中队。处于混乱中的日军,根本没有获得任何有用的情报,进攻的中队是从那里来的,有多少人,是那个部队,这些情报全部不知道。木村兵太郎却很清楚,他们耗费了这么大的精力来欺骗苏联军队和帝国陆军,这次行动绝非小可,为了发起这场战役很可能将他们王牌第一军全部调遣过来了。

    在和苏联作战中出尽风头的第一军,在战后又加以改编,他们一直驻守在中苏边境和绥远靠近蒙古的地区,时常还进行军事演习。在五天前他们还在绥远举行了一场陆空演习,苏联的侦察机和潜伏的情报人员都证实了有大量的坦克和装甲车出没演习场。苏联的高空侦察机甚至拍摄到了演习的,这一切都让木村兵太郎感到,他们现在还处于备战状态,苏联人在远东的实力也在慢慢的恢复,给他们了十分大的压力,迫使他们不得不在这里驻扎,更何况这些部队的表现并未有立刻开拔投入战斗的迹象。

    然而突然漫山遍野出现在帝国陆军面前的坦克,让他彻底的清醒了过来,这不过是中国人障眼手法,他们不仅欺骗了俄国人也欺骗了自己。从各个方面得到的情报分析,这些部队总的人数很可能超过了四十万以上,加上在四平附近的二十六万军队和负责后勤的庞大军队,李成坤发起了他们有史以来投入人数最多的一次战斗。从他们进攻的路线和态势看,他们对这些地区是势在必得,妄图想一举消灭掉在吉林地区的所有军队。坏消息源源不断的从各地传来,军队在不断的溃败,在他们的攻势下抵抗是极为轻微和无力的。………………………………………………………………………………………………………

    嘿嘿,我看了下,好像比以前要靠前了点,看上去顺眼了些,谢了!

第二部 第二部 第九十六章 鏖战14

    茂盛小心翼翼的匍匐前进,手中的步枪反握在手中,候微微看了一下右边的战友。在他身边的是老兵胡志强,这家伙原来是胡子出身,好在他为人极讲义气,有古代侠义之风,从不劫掠贫苦老百姓,虽杀人如麻,但是所杀之人多为欺压百姓的贪官污吏,在李成坤剿匪之时举兵投降。他在落草之时口碑甚好,老百姓多为其求情,只经过了三年劳改便放其回家务农,这次征兵他凭借多年练出来的身手征服了征兵官,这才被列入了第一批上战场的新兵名单。

    他个子不高,剃一大秃头,心理状态最稳定。动作敏捷,枪法奇准,杀人不眨眼。在六家子的时候他一个人凭借一挺机枪干掉了日军一个排,一个活口也没有留。他端着机枪,身上缠满了机枪子弹,对连天炮火和呼啸的子弹置若罔闻。周茂盛清楚的看见他发现了开枪的日军位置后,并未采取行动,而是仔细的观察,当他操控起机枪的时候,周茂盛才发现原来机枪也可以这样使用的,精准的火力将他观察到的日军火力点逐个的干掉了,在他枪声过后,那些日军枪声全部哑了,周茂盛这个时候对他上次一个人干掉一个排的鬼子兵的传言也深信不疑了。

    周茂盛原来在部队中经常训练的就是进攻那些地堡和火力点,军官们一再的向他们强调,这狗日的鬼子别的不行,躲起来龟缩在工事里放暗枪地本事可不差。在一路上进攻中,他发现只要能利用地地形。鬼子都给利用了。到处都是他们构筑的工事和地堡,幸好部队不是一个个的强攻,否则这么多工事累也累死人了。在进攻中。以装甲部队为先锋地开路中,如同利剑穿插进敌人的纵深,日军由于防备方向是面对北方,而坦克是从他们背后绕过,因此他们阵地正面宽大,却呈单线式防御。对付这种防御。步兵和坦克都演习过很多次了,他们协同从中央突破,占领阵地后,步兵立刻向敌侧翼阵地攻击,撕大突破口,坦克通过突破口,向纵深发展,迂回敌防线。敌人的防线很容易就崩溃了。

    其实这种作战方式不仅适合于坦克,也适合于步兵作战,只不过坦克的强大的突击能力让这种突破锦上添花罢了。不过这种作战方式需要部队有比较高的协同能力,当初在淞沪会战地时候中央军采取了德国顾问的建议也使用了一些装备精良的突击队冲入日军的纵深。引发了日军防线上的极度恐慌和混乱,可惜由于后续部队迟迟没有跟上。导致他们被日军团团围困消耗殆尽,等后续部队反应过来的时候,突击部队都已经被日军消灭干净了,被撕开的口子已经日军封上了。

    在周茂盛身后是两辆冒着浓烟的三号坦克,这种坦克防备得了日军密集地机枪火力,却防不住他们的反坦克炮火,尤其是日军的那些炮手总是放坦克进入了最佳射程才加以射击,后方的支援炮火根本不能消灭这些躲在坚固地工事后的大炮。日本人或许天生对这种作战方式十分地善于运用,前线的部队把喜欢躲藏在这些密密麻麻的工事里面的日军称呼为“耗子”,每次解决了都这些工事里面的鬼子后就汇报干掉了几只“耗子”,有独无偶,鬼子也将攻击最凶猛周茂盛所在的第二十二步兵师称呼为“魔猫”,他们经过的地方,没有什么工事,也不管藏得多么严密多么深,都阻挡不住他们的脚步。

    做为专门对付鬼子这些防御的部队的二十二步兵师,各式火炮倒是齐全,此外配备了大量的喷火器,这玩意不仅对地堡中的敌人杀伤极大,而且极具杀伤力。此外炸药、手榴弹到各种特种弹药都配备都十分齐全。在经过这些年的论证和实战经验后,参谋部认为陆军应该划分为装甲师和步兵师就足够了,其余如骑兵师、山地师以及和其他中国部队一样的轻型步兵师并未有专门组建的需要。因为步兵师可以担负起这些作战部队的作战任务了,但是由于装甲师的缺乏加上北方发达的畜牧业,成立大批的骑兵师也水到渠成的事情,只要运用得到,他们同样可以发挥出重要的作用。

    不过骑兵在现代战场上受到的很大的挑战,所以近年来不断在加强他们的火力,还特地为他们研制了一批重量轻,容易携带的武器弹药,将更多的重火力加强到了骑兵师,力求让他们发挥出更大的作用。不过所有的人都知道,如果中国的工业足够发达有足够的坦克和装甲车的话,那么他们都会被装甲师所取代。骑兵速度上的优势会被装备有大量卡车的步兵师所超越,而突击作用也会受到强大的火力的压制和装甲部队强有力的挑战。马匹作用将不会再用于作战,而是用于后勤补给。不过这一天还是相当的遥远的,就连工业发达的德国也不得不抽调了大批的马匹投入到后勤中,

    其发达的美国、苏联都编制了相当数量骑兵师,他们争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虽然参谋部并不认为有专门成立这些师的必要性,可是步兵师的训练却很有针对性,比如有的部队更擅于进攻,有的部队更擅长于防守、阻击,有的部队训练的时候加强了山地训练,有的部队加强了高寒训练……看上去都是步兵师,但是配备的武器装备却根据他们擅长略有区别。总的来说,这些步兵师足够应付所有的状况,但是每个部队都有自己擅长的一面,这也是参谋部乐于看到的。一般的作战任务他们都可以胜任,但是进攻的时候能够派遣一支善于进攻的部队作战的效率就要高得多,在阻击地时候也同样如此,在完成了常规地训练外。这些部队掌握一两项拿手活也是参谋部大力推行的结果。

    胡志强对周茂盛做了个手势。周茂盛跟他配合敲掉了几个火力点,对胡志强的意思很清楚,他点点头。轻轻地将钢盔取了下来,用步枪小心的把钢盔给顶出了水平面。他没敢将钢盔举得更高,他很清楚对面肯定有不少的鬼子在观察,只需要露出一点就足够了。果然不出他所料,在他举起钢盔的时候,就听见突然响起了一片的枪声。他连忙将钢盔收了回来,看也来不及看,就轻轻的匍匐撤退了下去。

    —

    在日军开枪地时候,他听见了胡志强机枪极为清脆的几个点射后就撤退了下来。躲在弹坑里,周茂盛爬过来,问道,“怎么样?”胡志强抽了根烟,“狗日的三八大杆威力不怎么样。射击时候枪口火焰很小,很难发现,刚才我好容易才发现两个人。”“干掉了?”头,没有说话。脑子里一直在想怎么搞掉这些火力点,快点冲过去。这样被动挨打并不是个事情。尤其是日军掩体中的那些重机枪,好像在挑战他们九二重机枪的射击极限,丝毫没有停歇下来的意思,就连他们换子弹的时间也听不出来,照他们这样打下去,子弹打到晚上很可能就要打干净,不过却把想靠近他们的中国部队压制在阵地前抬不起头来。

    胡志强并不担心他们地炮兵射击,相比他们的机枪射手,那些炮兵还是比较“节约”的。他们的目标一直瞄准地是那些大群的作战目标以及坦克、装甲车、大炮这些对工事威胁比较大地目标,他丝毫不怀疑那些日军炮兵的战斗能力。那两辆被击毁的坦克就是他们的杰作,他亲眼见识了这群鬼子射击的精准。坦克在路上就遇到了几次鬼子抱着炸药包冲上来的事情,好在在坦克附近的步兵疯狂的射击,最险的一次一个鬼子冲到了坦克面前才被打倒,他身下抱着没有来得及点燃的炸药包。

    坦克开到那些布满机枪的工事很近的地方才开火,五十毫米的主炮在近距离对这些工事还是能产生相当大的破坏力。胡志强也是第一次如今近距离的观看到坦克的射击,坦克抖动了一下,扬起沙尘和硝烟打出一炮。接着,又是一下。等第六炮打过之后,地堡里响起连续的爆炸声,大团焰火从射孔中冒出来,地堡附近颤抖了几下,终于整个塌陷下去。日本发疯了一般的向坦克射击,可惜机枪子弹始终无法穿透坦克的防御。

    在坦克干掉了四个地堡后,向前推进的时候被三门步兵炮给瞄准了,由于距离太近,在日军发射了几发炮弹后,坦克就被集中了。坦克炮手准备操纵火炮加以还击的时候,日军火炮对静止的坦克射击起来得心应手,很快就让坦克又中了两发炮弹,坦克燃起了大火。步兵冒着敌人机枪的火力从坦克中拖出了被烧得厉害的坦克兵,却只救出了两个人,其余的三个人在坦克着火前就已经被打死了。由于日军的这些炮火,坦克被阻挡住了,犬牙交错的机枪火力也把步兵压制得抬不起头来。

    两个被救出来的坦克兵,头发乱乱的,脸被烟熏得乌黑,衣服都着火了,他们下了坦克在地上打了几个滚,好容易把身上的火给扑灭了。在一旁的步兵飞快的跃出自己的掩体,矫健的背起他们就往回撤,那些地堡中的日军机枪手被他们的速度惊呆了,等反应过来的时候他们已经把伤员背负了回去。烧焦的坦克就静静的停在战场中央,日军的炮火也失去了对它的兴趣,里面的弹药发生了爆炸,已经不能对他们产生威胁了。而被救下来的坦克兵身上被烧掉了一层皮,卫生员帮他简单的包扎后,就把他们背了下了阵地。

    从坦克被打哑后,胡志强就清楚要攻克这些地方,还是得靠步兵了,师属炮兵忙着呢,根本抽调不出多余的大炮出来支援。而步兵配属的七十五毫米的步兵炮一直对日军实施压制射击,无奈距离过远,对日军加固过的掩体很难产生威胁。坦克之所以这么接近日军的阵地也是因为这些火炮没有

    有效的战果而出动地,近距离射击地确能给日军造成烦,但是也暴露了自己。被日军的火炮击毁。有装甲防护地坦克尚且如此。更不要说那些毫无防备的炮兵了。

    这些工事是日军精心构筑的,胡志强曾经仔细看过日军的构筑的工事。他们将那些重要地形上所有的地方都被掘开了,像密密麻麻地土拨鼠洞。盖沟覆上硬木和波纹铁皮。再推上厚厚的土层。地堡和暗火力点都用钢轨、钢板和硬木盖顶。地堡之间构成交叉火力互相支援。轻机枪和九二式重机枪安放在枪座上。每隔几个机枪巢就设一门步兵炮。进攻的部队甚至还在工事附近抓获了一批为日军修筑工事的劳工。

    他们沉默、疲倦、表情呆板,全身光裸,只穿裤衩,在日军士兵的皮鞭下修筑工事,然而修筑的时候都是分开的,连进入修建地点的时候都是蒙着眼睛地。如果不到工地的话他们根本找不出这些地堡到底是在什么地方,所以他们能提供的情报极为有限。说的最多地就是这些地堡的构造,对地堡群地到底有多少,范围有多宽广根本毫无知晓。更不要说在他们建成后才布置的武器情况了。根据他们的述说,整个构筑工程,都是严格按设计图纸施工,日本人对工程都是一丝不芶,稍有偏差。就要推倒重来。

    不过他们知道是,最近才新修建和加固的工事,这里原来在数年前日本人就已经修建了不少的工事,今年他们又开始了不断的调整和加固。他们临时的举动的确给他们带来了很大的好处。工事变得更加坚固和难以击穿,即使是飞机轰炸也会因为覆盖在工事上的土层过厚而无功而返。那些永久的混凝土工事更是难以摧毁。对付这些工事里的日军,最有效的就是步兵近距离的攻击,手榴弹经常不顶用,用得最多的是炸药和喷火器,这玩意才是真正能对鬼子有效杀伤的武器。在对那些规模比较大的工事和坑道的时候,进攻的部队还向里面灌输毒气,也是比较有效的方法。这些工事和那些大型的防御要塞不同,空有比较坚固的防护,却没有良好的通风系统,对这些东西很难防御。

    日本这样新建的工事并不少,这附近不仅和中国控制区比较接近,而且各种武装活动相当的频繁,在铁路两旁隔段距离就可以清晰看见树立起来的碉堡和地堡工事,在交通枢纽这种工事都是成群出现的,十分的麻烦。为了对付他们,进攻的部队采取的方法就是攻克最关键的地区,其余的日军采取围困的方式,并不采取进攻。这样避免了一点点消灭日军所要耗费的巨大的精力和时间,使得部队能够以更快的速度推进。

    重炮部队也成为了最受欢迎的部队了,那些步兵炮无法击穿的工事,在他们的轰击后也只能轰然的倒塌。即使他们无法击穿那些混凝土加固过的工事,但是也能扫除在前进路上的障碍,为步兵进攻铺平道路。对于日军掩体中的部队,部队没有太多的办法,可是对于那些分散的日军士兵,步兵还是有很多办法对付的。胡志强的机枪火力就只能在这里发挥出更大的作用,那些暴露的日军士兵都成为了他枪下游魂,可是对于那些一个个地堡他却毫无办法,上次战斗的时候他试着扔进去手榴弹,却发觉丝毫不管用,还是最后用步枪顶着炸药伸进了日军的工事内炸毁它的。

    攻占这些日军的工事,就是吃力不讨好的活,那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