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无论如何,前线的压力要远比城内的压力要大得多,只要前线抵抗住了,要对付这些武装分子还不是手到擒来,如果万一失守,把他们全部抓起来杀了也没有任何作用。当时他却不知道他的决定也大大加速了日本军队在双辽失败的命运,他没有明白插在敌人心脏上的刀子望望是最凶狠最致命的!
“卡尔”的射速在同类的大口径火炮中属于比较快的,重达二千二百公斤的六百一十毫米的高爆弹倾泻在拱卫双辽门户的要塞周围,厚达三千六百毫米厚的永久水泥装甲板被打成碎片,常年处于地下的要塞内部开始暴露出来。抓住机会的轻重火炮在要塞炮击穿那些厚实的外层掩体后,炮弹像长了眼睛似的飞向那些目标,不时还有飞机直接为炮兵校对指引目标。那些轰炸机飞行员更是如猫看见了老鼠一样对着那些目标狂轰乱炸,日军引以为骄傲的外层加固要塞就这样一点点的被大炮和轰炸机吞噬……
(因为要工作,要生活。没办法给大家什么定量的保证,最近稳定下来,想在春节前后结束吧。书已经写了一年了,原本三月结束一拖再拖,毕竟第一写的东西,很想写完,不管是为我自己还是为这段时间来一直默默的我朋友。前十来篇和最近几章都处于转型的,可能有些平淡了点,过几章就应该好点的。)
第二部 第十四章 死战1
“四哥,我想去前线看看部队!”李成坤突然打断整理情报的周正刚,周正刚皱了下眉头放下手中刚收到的情报,“马上就要开始了,现在去前线不容易指挥,是不是等进入正轨后再去?”“不知道怎么,这些日子老想起我们在哈尔滨的那日日夜夜,看见一群群的兄弟从自己面前走上战场再也没有回来,看见一群群兄弟还在训练的时候就倒在鬼子飞机轰炸下,也想起来了在长春的那些孤魂……”
“一转眼都快十年了,十年啊,鬼子也占我百万河山十年之久,为了抱住这东北最后的一块净土,有多少人把自己留在了这白山黑水之间。想想这么多年都过去了,上次看老李的儿子都从军校毕业参加军队了,我要没他替我挡下那个炮弹今天也不可能站在这里,我还记得他临时前的眼神,带着欣慰和期盼。战争已经让我们失去了太多,但是面对有狼子野心,禽兽不如的日本鬼子入侵的时候,我们已经注定了自己的命运,除了反抗我们别无选择!”
……
在夜幕下,两个人静静看着夜色的降临,原本想劝李成坤留下,却勾起了自己封存已久的往事,怀念以前在鬼子的火力下蹲在战壕苦苦对抗,踏着鬼子尸体发起冲锋的日子。望着李成坤再也没有言语,一切都在不言中,看着他转身的背影,常在军中吟唱的军歌,不由脱口而出“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李成坤听了顿了下,没有回头毅然走了出去,记得在最危机时刻,上至将军下至士兵百姓,同食一锅饭,同睡一张床,一同在敌人的火炮中发起冲锋……在战后的无数个夜晚,李成坤每当想那些死去的兄弟,一张张熟悉的面孔在自己的身边倒下,都不由怅然泪下,“兄弟们,我好想你们。”度过了那最艰难的一年,所有的人都成长了起来。原本开朗的四哥脸上从此再也看不到笑容,心地善良总爱看玩笑的三哥变得铁血无情,甚至被人冠以“屠夫”的称号……经过铁与血的熏陶,每个人都找到了自己的目标,明白了自己的责任,虽然这些责任把自己压得喘不过气来,却没有人逃避!
这些年的征伐,自己每一个命令都决定了无数官兵的生死,每一次进攻都注定有无数的士兵再也回不到家乡。每次下命令的时候心都如刀割,他心里多么渴望和这些可爱而可敬的士兵一同走上战场,为了家园,为了自己的家人,为了理想而战斗,直至流尽最后一滴血。早年日本的那段经历对他的锻炼十分重要,如果在中国,以自己家里的环境,不管怎么说都要或多或少染上各种不良的习俗,看看自己家里那些旁系的亲戚偶尔有一两个成才的外,其余均不堪重用。
日本士兵和低级军官的训练体系十分成熟,要求有很强壮的体魄和坚毅的性格才能完成他们的训练要求。每天给的食物勉强仅够维持训练,教官却经常加大对他们的训练强度,在日本很少有时候能够真正吃饱过肚子,更谈不上食物的好坏了。如果在国内有些讲武堂甚至有人抽大烟,赌博,嫖妓的事件层出不穷,能安心学习已经是很不错,更不谈养成良好的习惯了。
每天不管怎么忙都要抽出一两个小时锻炼,常年养成的习惯让他有良好的体魄的,甚至经常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身体也没有跨调,这也是做为一个优秀的指挥员非常重要的素质。从日本留学回来后,对于吃的东西也没有什么特殊的嗜好了,在他眼中只要能吃饱就足够了。他清楚的知道这也是造就日本军人坚毅顽强的重要原因,在他眼中,虽然对日本百般不屑,但是对日本那些有用的做法还是学习借鉴了很多,很多时候“以夷制夷”还是非常适用的方法!
周正刚也明白他说的下部队是什么意思,不是说就那么看看而已,而是下基层去,和士兵同吃同住,对于这,周正刚还是有把握的。这里没有军官的层层克扣,士兵的伙食总的来说还是不错的,有热量也比较时候大部分的士兵口味,而且军官和士兵吃的都差不多,下基层没有什么不方便的,当然也略有不同,有些照顾也是难免的。周正刚心里估算了下,即使视察下也花不了多少时间,更可以激发士气,何乐而不为呢?目前总的来说进展十分顺利,下个阶段进攻开始的时候相信他也应该回来了,再说前线这么近,乘坐飞机只是几个小时的事情,即使坐火车也不需要多少时间。
“师长,你已经来回转了几圈了,到底有什么好事不能告诉我们?”看见师长脸上都快要笑开花了,就是不肯支吾一声,连除了对打仗什么都漠不关心的参谋长的兴趣也被调动了起来,师长看了看指挥部里部下的表情,乐了,笑嘻嘻的说:“你们真的想知道啊?”“老赵,你有屁就快放,一个人在那里笑得像个傻瓜!”赵忠清了清喉咙,大家都以为他要说了,连正看地图的参谋长的耳朵也竖起来想听听师长到底为什么从军指挥部回来就这表情,谁知道他看了大家期盼的表情后却一本正经的却说了句“佛曰,不可说!不可说也!”
气得参谋长当场就把手上的铅笔给扔了过去,赵忠躲过“袭击”后,大叫道:“不是我不想说,是上面不让说,你砸死我也没办法,但是我告诉你们绝对不是坏事,是大好事就够了,哈哈!”看他嚣张的样子,作战室的人都有上前“教训”他一顿的想法,但是他已经说了是上级命令,也不敢再问下去了。在军队中,关系很融洽,却也有很严格的纪律,很清楚不该知道的就不要去打听。看看也闹够了,赵忠挥挥手说,今天该干嘛就干嘛去,今天上面可能要派人到部队去检查,悠着点就是,出了篓子可别怪我没有警告你们!
叶天还在想师长说最后一句话时的狡诈眼神,对检查工作也没怎么放在心上,一般的检查都是对士气装备备战情况进行调查,一般都不会有什么问题,但是师长的语气有些……正想出神的时候,警卫员突然拉了拉他的衣服说:“团长,你快要撞到树上去了!”叶天脸一下红了起来,大骂道:“不知道是那个缺德鬼把树种这路中间……”看着周围的人听着想笑也不敢笑的样子,叶天摆摆手说,“算了,我们走吧,下次一定找机会把这树砍了,免得害人!”警卫员小声嘀咕,除了团长还有谁看见了还往上撞,再说这小路上有树也很正常……
两个站在他身边的参谋听见了再也忍不住,噗哧一下就笑了起来,这一笑一下子就传染开去,所有的人都大笑起来,连叶天也不好意思的笑了笑。“你们是赵忠的部队?”警卫员听见有人说话的声音冲锋枪很快拉开保险,子弹推上了膛,参谋也拔出了手枪,毕竟是在打仗,日本的间谍活动厉害,甚至有几次差点就让他们混进了军营,幸亏他们对军队内不太了解露出了马脚被抓获。叶天抬头打量渐渐走到眼前的这群人,其中有数十个校官和一个少将,他心里略有了底,大声问道:“你们是干什么的?”
“我们是上面派来检查的……”叶天看了看他们的证明,问了几个关键问题后知道这些人没有问题,还是让通信员发了个电报去师部确认了下。师部完全确认后才对这群人敬了礼说:“实在对不住,现在非常时期不得不慎重,上次就有鬼子装扮咱们自己人还差点混进了军营。”一个上校军衔的军官说:“没事,这是应该的,这样吧,既然有缘碰上了,我们就上你们那里先去看看好了!”叶天连忙说:“欢迎来我部检查……”
路上叶天和上校说个不停,一路下来对大校钦佩不行,心里顾虑完全消失了,按照他自己的话说,自己知道的人家知道,自己不知道的人家也知道,就凭人家的学识能力这里就没有值得他来盗取的东西,如果日本有情报人员到达这地步,自己也甘愿认输了。路上一直是他和上校在交谈,有个姓李的中校也偶尔提出一些问题,好在叶天对此很熟悉,很熟练的解答了。知道他的回答后,那个中校也没有开口过,只静静的听他们说话。交谈中他也知道了领队的是少将姓马,如果他知道少将的姓名他或许会有所启发……
叶天和他们说话的时候,处于职业的习惯,警卫员机警的观察周围情况和这群人,一看就发现了一些不同寻常的地方。这群人除了数十校官外还有一个排的警卫人员,那些警卫从相遇到现在好像一直没有动过,眼睛不停的观察四周,手有意无意的握紧了冲锋枪,再仔细一看他们居然全部都开着保险。对于一个警卫来说开着保险意味着任何行动都可能在瞬间遭到他们凶猛而迅速的火力打击,但是这样做也是相当的危险,很容易误伤,情绪或者其他客观的东西都可能引发意外。回想相遇的时候他们无动于衷,警卫员出了身冷汗,他们到底是那个部队的?
如果他刻意仔细点观察的话,有几个军官总有意无意的出现在那个中校附近,而那些警卫士兵又异常的膘悍和机警,应该会想起些什么的。路上上校已经告诉叶天,这只是普通的检查,看看战备情况,要求直接下基层看看。叶天点点头,这样的检查团各个部队也是常见了,经常有各个部门的军官来部队来实地检查,有的检查武器装备,有的检查训练情况,还有的检查部队士兵的动态,士气如何,不一而足。对这些检查团士兵们并不陌生,甚至已经习惯了,对他们也是很好打发的,只是多几双筷子碗而已。平时就给他们腾出点休息的地方,打仗的时候也就帮忙搭几个帐篷就足够了。
到了部队,除了少数的几个军官陪同少将呆在团指挥部都下到了基层。孔林崎正带部队训练射击,团部的通讯员带了两个校官来了告诉他说:“上级派了一个检查团过来,有两个军官要在你们连蹲点下来。”孔林崎点点头,表示知道了,敬礼后他简单的介绍了情况,这才注意到到自己团来的军官。刚开始没有发觉什么,越看越吃惊,这两个人都不是等闲之辈。两个人都有一米八以上,就连山东曲阜出生的他也略矮于他俩。
左边的一个一看就是训练有素的军人,好一个“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生得虎背熊腰一看就知道此人浑身上下充满了力量的感觉,被他一眼扫过却又好像有针刺过一般。他明白此人很可能是个深藏不露的高手,他双手上满是手茧也肯定了自己的看法,这个人不简单。更让孔林崎吃惊的是他望着那个中校的眼神,是毫不掩饰出自内心的尊敬,绝不是一般下级对上级的那种眼神,能让如此一个膘悍的军官如此敬畏的人,这个中校更是不简单。
常年在基层带兵的他当然看得出两个人都训练得很不错,真正的军人在一举一动中都有摸不去的痕迹,仅仅看他们不管是什么时候都习惯挺直的身体就可以看出来。两人手上满是手茧,孔林崎便提议一起去打靶试试,“也行,贲子,好长时间没和你比试下了,这次我们看看谁到底能拔得头筹!”
第二部 第十五章 死战2
看见平原上拉开伪装厚一眼望看不到头的炮群,所有的炮兵心里都慢慢开始沸腾起来。在大炮后面堆积了小山般的炮弹,火药填装手早在战斗打响前就按照需要装配好了火药和引信,每门火炮的第一发炮弹早已推入了炮膛,命令下达后就看见炮旁旗语一下,万炮齐轰,整个大地都在颤抖。发射完第一发炮弹后,根本没有任何间隔就装入了第二发炮弹,长期的训练让他们行动格外的迅速干脆,很快开始了第二次齐射。在距离日军前沿最近炮兵观察哨,空中的炮兵炮校飞机以及城内潜伏的情报人员不断的校正大炮射击的方位……
百年前西方列强用先进的兵舰,强大的热兵器敲开了腐朽的满清王朝统治下神州的大门。从那时起就有有识之士看到了热兵器的强大威力,更是提出了“以夷制夷”的高明之策,但是直到五十多年后他们依然没有用热兵器组建出一支具有作战力的强大军队,仅仅便让数万人外国联军占据了国都,也加剧了满期王朝的覆灭。即使以李鸿章为首的“洋务派”也没能建立哪怕一支堪以作战的热兵器组成的军队。
在一八六○年英法以二万五千人长驱直入杀人放火一路攻陷满清首都,四十年后英、法、德、俄、美、日、奥、意八国联军进攻北京,国家倒是不少,拼凑起来的兵力却不足两万。虽然京畿一带清军不下十几万,义和团民兵更有五六十万之众,仍然无法阻止北京陷落和赔款四万万五千万两。
以二万人索取四万万五千万两白银,或许是世界战争史上又一项记录。
满清精锐的清兵挥舞着大刀冲向联军,却被严阵以待的机枪,大炮和步枪消灭殆尽。当年外国军火商人向李鸿章推销机枪时,李鸿章以消耗子弹太耗银子而拒绝的时候是否有想到会有这么一天?当丁汝昌提出要海军改装速射炮的时候,他推脱无银子的时候,当慈溪挪用海军军费的时候,可曾想过二十余年苦心经营的海军就此覆灭,当八国联军来攻的时候国家已毫无海防可言?
武器并不是决定战争的唯一因素,可是如果士兵手中武器差距过大,那么很难有一拼的实力。相反,如果数十万清军拥有和联军一样的热兵器,即使军队腐化堕落,只要有部分军队有如冲向联军的骑兵般的斗志,那么战局很可能是另一个结果。早在十年前吃过日军强大火力苦头的李成坤在战后就不顾一切的发展起军队,别人问他的时候,他难得的骂了句,“没有武器,赤手空拳顶屁用!”虽然没有对武器崇拜至顶,对武器的重视却也是有目共睹的。
在长达九个月的围城日本人飞机大炮下,战壕中浮尸遍野的景象给了他很大的刺激,很多士兵甚至一枪没放就被炸死在阵地上,还有部队在集结的时候就被日本的飞机盯上成群的炸死在路途上。加之他一向关心军队火力,所以在战后疯狂的加强了军队的火力,大量的火炮源源不断的被送到军队中,只要能提高军队的战斗力的武器他都十分的重视。本来大家还担心他太过于倚重武器装备,但好在他从来没有一刻放松过军队的建设,训练甚至比以前更加严格,这才让大家松了口气,毕竟武器再好也是要人来操作的。
相比之下,日本在海战上一再尝到了甜头,对海军的扶持一再加重,没有经历一战熏陶的日本内阁和军部作战思想还停留在日俄战争时期,对陆军各种武器装备上的投入远不及海军。原本东北军与日军只不过在训练上有天渊之别,武器装备上除了炮兵空军略弱外,足以和日军抗衡,而炮兵和空军也并非没有一战之力。最无奈的是,东北军空有比其他军阀远为强大的武器装备,士兵和军官的训练和素质却太过于低下,导致时常被武器装备远弱于他们的西北军和其他部队击败,使得空有中国数一数二的军事经济实力却只能偏居东北一地,这也是为什么他们面对日军时也知战则凶多吉少,宁可听从南京政府调令退居关内的原因了。
幸运的是李成坤在结束哈尔滨保卫战后,乘日军在东北兵力不足的空隙,大肆将被占领区的机器设备和熟练工人已经知识分子都转移到了黑龙江。这些人和设备也强劲了军工的发展,否则就依靠黑龙江偏重农业的情况根本无法支撑扩充军队抗击日本所必要的武器装备。不说枪支大炮,就说弹药生产就足够让人伤透了脑筋。当年北洋水师遭遇日本舰队覆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军舰炮弹严重依赖外国,战斗打响居然没有足够的炮弹,大部分火力强大对日本占据优势的大口径火炮(二百公分口径以上)均弹药不足甚至根本没有储存,甚至有些军舰只能以演习弹应战……
这次大规模的行动,用于攻击的主力火炮是师军级别支援火力。他们装备的火炮从一○五口径到一五○口径不等,当然还有专门扶着担任重点地区火力打击的要塞炮部队,他们不仅装备了威力强大无比的六百一十毫米列车炮,也装备了四百多毫米的大口径重型攻坚火炮,负着重点“照顾”那些日军难以攻克的工事,必要的时候也可担负火力压制的任务。团级支援火力则跟随部队推进,大多是七五口径(不包括迫击炮)以下的火炮。
掩体外面接连落下的炮弹爆炸引起的震动让呆在掩体中的日军心惊胆战。官们一直说掩体绝对可以抵挡住中国人的炮击,可是进攻才刚刚开始,这些掩体已经开始了有些松动,甚至薄弱的地方已经有了裂痕,一看这些东西就无法坚持到战斗结束,要能撑过炮击就算不错了。唯一值得信赖的还是那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