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民国政要的最后岁月-第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土肥原不敢到吴公馆来了,他派川本芳太郎继续他的工作,劝吴佩孚投降。这个川本芳太郎,一向以侵华为专业,尤以劝降而著称。他为人狠毒、阴险狡猾,接受任务后,自信一定可以把吴佩孚拉过来当汉奸,为此,他制定了极其周密的方案。
  川本为了便于接近吴佩孚,他装出十分虔诚的样子,拜吴佩孚为师,开始,他绝不谈政治,经常向吴佩孚请教孔孟之道,并开口闭口老师长老师短的,一副尊师重道的学生模样。时间一长,吴佩孚同他熟悉了,也多少对他有些好感,便同他海阔天空,古今中外,什么都谈了。
  川本以为时机成熟,便向吴佩孚摊牌,说要请老师出山,将北方王克敏、齐燮元、王揖唐、殷汝耕等几个伪政权统一起来,让他主持。
  吴佩孚一听,勃然变色,他厉声说:“原来你跟我做学生,是为了拉我当汉奸,你拐的弯太大了。要我出山,还是那句话,你们日本军队退出华北、东北,退出整个中国!”一席话正气凛然,说得川本这个日本高级特务瞠目结舌,无话可答,只好诺诺退出。
  川本回来后,找来几个汉奸,将一口怨气发在他们头上,他大骂一通后,给吴佩孚写了一封信,让汉奸陈廷杰去向吴佩孚下最后通牒。陈廷杰过去是吴佩孚的部下,以为凭着昔日旧情,吴佩孚是会听他话的,便兴冲冲地来到吴公馆。吴佩孚对这个热衷于当汉奸的部属极度鄙视,出于礼节,还是让他进了客厅。入坐后,陈廷杰面色阴沉地说:“大帅,你看看,人家下哀的美顿书了,你到底干还是不干?”说罢,就从衣袋内掏出川本的信往桌上一摔。
  吴佩孚见陈廷杰这个样子,不由怒从心头起,他勃地站起来,把桌子一拍,声色俱厉地说:“你想拉我上贼船?你要我投降?日本小鬼的把戏,哪样瞒得过我,你是四川人,怎么不回四川劝蒋介石投降?”吴佩孚越说越气,伸拳掳袖,要向陈廷杰动武,陈廷杰见状,吓得抱头鼠窜。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直系首领吴佩孚(3)
1938年12月29日,汪精卫在河内发表艳电,叛变投敌,成为中国头号大汉奸。汪精卫投敌后,极力拉吴佩孚与他合作,一块干卖国勾当,他派亲信陈中孚赴北平晋见吴佩孚。
  在吴公馆,陈中孚见了吴佩孚后,委婉地转达了汪精卫的意思,说吴佩孚如能附敌合作,将让他担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并兼任北平“政治委员会委员长”的职务,还没等陈中孚说完,吴佩孚霍然站立,毫不容情地破口大骂:“谁跟汪精卫合作,这人必定下贱!”吴佩孚边骂边顺手拿出一个手卷,递给陈中孚说:“这是我亲笔写的,文天祥正气歌,你替我带回去,送给汪精卫!”
  陈中孚展开手卷,一行行公正有力的字出现在眼前:“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陈中孚满面通红,仓皇而出。吴佩孚的强硬态度,使日本人大伤脑筋,他们知道,要拉吴佩孚出来当汉奸做傀儡是绝对不可能了,而且,吴佩孚的凛然正气深得沦陷区人民的赞扬,为了消除其影响,日本帝国主义决定拔掉这一硬钉子。
  吴佩孚当然也觉察到了事态的严重,他知道日本人不会放过他,但事已至此,已容不得过多地考虑了。他只是心萦时艰,感怀国事。1939年春天,他感物伤怀,以对家国无限的情感,写下了殉国前的绝笔诗《春感九首》,表达了他对祖国山河的留恋和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仇恨。然后,安然在家,等待日本人下毒手这一天的到来。
  1939年的冬天来到了,在这多雪的季节里,吴家公馆更是冷落萧条,由于日本人经常性的监督、寻衅,使整座大院笼罩着一片恐怖气氛。在此情况下,吴佩孚的随从人员走了不少,吴佩孚整天充满忧思与苦恼,艰难地度过每一天的时光。一天,吴佩孚吃饺子,因馅里有肉骨头碴子,正好插在他稀疏的牙缝里。当时他认为不要紧,不料到晚间,由此却引发了急性牙龈肿痛。从此,吴佩孚疼得天天捂着嘴,哼声不绝。
  吴夫人张佩兰急忙延请医师诊治,连续几天,却无效果,张佩兰十分着急,便说服他到东交民巷使馆区的医院请德国医生开刀。吴佩孚听罢严词拒绝,他说他一生不入租界,不能破了规矩。无奈,只好拖下去,以为跟以前一样,拖些时日就好了。但这一次却不同,吴佩孚的病情越拖越严重,最后两腮也肿了起来,连喉头也发炎化脓,此后,就连话也说不清楚了。
  吴佩孚的病情被川本知道了,他认为这是除掉吴的大好时机,在进行周密布置后,决定就此下手。
  12月4日下午3时,川本太郎、日本医生石田、几个日本女护士、大汉奸齐燮元和符定一,以及若干军警,煞有介事地来到吴公馆,说是给吴佩孚看牙病的。从川本的阴阳怪气和军警的横蛮态度来看,吴公馆的人都感觉到似乎有不祥之兆。但吴夫人与五姑爷张瑞丰商量后,认为在众目睽睽之下,他们不敢做什么手脚的,再加吴佩孚的牙病已到了十分严重的程度,因此,便同意日本医生给吴佩孚看病。
  吴佩孚已说不出话,但他两眼怒睁,射出凛然不可侵犯的光芒。
  石田打开皮包,拿出钳子和一根小的白钢条,由女护士扶着吴佩孚的头,石田使用小白钢条撬开病人肿合的嘴,并在嘴中东掏西探了几下,然后转过身来,向川本说,必须开刀,把脓取出来,否则有生命的危险。
  翻译把石田的话告诉吴夫人后,吴夫人便叫了起来,表示不同意开刀,说就是开刀,也不能在家里进行,必须进医院手术室。齐燮元等人都陪着笑脸,围着吴夫人左右劝说,川本也挤过来,讨好地说:“不开刀怎么行呀,你看大帅疼痛难忍,夫人,你要以大帅的身体为重。”
  好说歹说,才稳住了吴夫人。于是,石田急忙从皮包中拿出手术器具,准备动手,但一看吴佩孚那凛然的眼神,不由胆怯了,他迟疑了一下,回头看看川本。川本走过来,对石田严厉地说:“我是奉天皇陛下之命,请吴大帅出山去负中国政府之责任的,你应当尊重天皇,尽你最大的智能!”
  

直系首领吴佩孚(4)
川本说完,转过身来,命令军警将吴家几位幕僚和副官一齐轰出门外,只让吴夫人与张瑞丰留在房间。
  石田听了川本的话,镇定一下精神,然后取出一把狭长锋利、寒光四射的手术刀。他左手拿小白钢条,右手拿手术刀,几个女护士接着吴佩孚的头。吴佩孚不愿开刀,他不能说话,用力挣扎着,但病体力衰,不一会便不动弹了。石田一手撬开吴佩孚的嘴,一手执刀便往口腔里戳……
  张瑞丰看得清清楚楚,他突然记起了一件事,便大喝一声:“慢着!”石田的动作停止了,川本气势汹汹过来问:“你的,什么事?”张瑞丰怒目相问:“既然是开刀,为什么连麻醉针也不打?”一句话提醒了吴夫人,她也尖声抗议。
  石田苦丧着脸,十分窘迫,他连声道歉,随后,便要女护士给吴佩孚注射了麻药。房间里重新安静下来,吴夫人与张瑞丰屏着呼吸,紧张地看着这非同寻常的手术。
  石田再次拿起小白钢条和手术刀,用钢条再次撬开吴佩孚咬紧的牙齿,一手将那把狭长锐利的手术刀伸进了吴大帅的口腔……
  “呃——啊!——”
  只听一声震撼心弦的惨叫,吴佩孚双目怒睁,哇地一股鲜血,从口中直喷出来,鲜血射到两名东洋护士身上,地上、床上溅得到处都是。吴夫人与张瑞丰见状,直奔床前,见吴佩孚口中还在大量出血,人已奄奄一息,处于弥留状态。
  这时,吴公馆的人听见叫声,也一齐涌上楼来,川本、石田及汉奸、军警等,在大家忙乱之中,早已匆匆下楼,仓皇逃走。
  延至3时45分,吴佩孚停止呼吸,结束了他复杂、传奇的一生,终年66岁。
  吴佩孚逝世的消息传到中国战时首都重庆,蒋介石也深表哀悼,即致唁电表示哀悼,电云:“先生托志春秋,精忠许国,比岁以还,处境弥艰,劲节弥厉,虽暴敌肆其诱胁,群奸竭其簧鼓,迄后屹立如山,不移不屈,大义炳耀,海宇崇钦……”
  12月6日,是吴佩孚的“送三”日,这一天,北平市民倾城出动,为不屈的吴大帅“送三”。从什锦花园口大街,到西大街、北大街,一直到神路街口,两旁站满了密密麻麻的人群,他们神情悲愤,肃然无哗,以此抗议日本军阀的暴行。
  吴佩孚死了,是功是罪,也可以定论了。他曾是北洋军阀的主要首领;他曾制造过二七惨案,杀过工人,也杀过共产党;他也曾是北伐义师的主要敌人;他曾不可一世,也曾落荒败逃。他的一生大起大落,十分复杂,难以把握。他曾写过一首诗,其中有一句:“都从梦里误平生”,说得十分含糊。当然他不可能正确地总结自己的历史,纵观他的一生,大半是在梦中,但有时还是清醒的,至少在他的晚年还是清醒的。正是由于他在晚年面临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自己国家时,保持了中华民族的凛然正气,才使他早已终结的政治生命闪出了一丝光辉,北平市民万人空巷为他送葬,就是对他晚节的肯定与赞扬。历史是公正的,人民也是公正的,对吴佩孚这样的人也不例外。
   。。

议院政治吹鼓手汤化龙(1)
汤化龙是近代中国颇负盛名的资产阶级立宪派领袖人物。1874年11月27日,生于湖北浠水县一个世代商贾人家。幼时习八股文,成绩优秀,曾考取清朝举人、进士,后留学日本,入政法大学学习法律。1909年回国后,适逢清朝政府实行宪政,令各省成立咨议局,汤化龙遂被推举为湖北省咨议局副议长、议长,开始活跃于政治舞台上。
  1911年,武昌首义,赶走了清朝官员,组建湖北军政府。由于事起仓猝,初无全算,革命党人只得从旧政府中罗致人才。在军界中,革命党人看中了黎元洪,在政界人物中,则垂意于汤化龙。于是,汤化龙由一名清政府旧官员摇身一变,先后任湖北军政府民政总长、政事部长、编制部长等要职。
  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由于汤化龙是首义之区的政府重要负责人,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先后任命他为法制局副局长、陆军部秘书处长。这样,汤化龙在中央政治舞台上崭露头角。
  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果实后,政府北迁,汤化龙很快投向袁的怀抱。由于汤是旧官员出身,在湖北地区的所作所为又深得袁的欣赏,因此,袁世凯让他当了民国“议会”的副议长。1913年4月8日,第一届国会开幕,成立参议、众议两院,袁世凯大力支持汤化龙竞选众议院议长,对议员威胁、利诱,终使汤化龙勉强以过半数而当选为众议院议长。
  对于袁世凯的提携,汤化龙感激涕零,为了报答袁世凯,他鞍前马后,为强化袁的专制统治卖力。当时在议会中,国民党的势力最大,这对一心搞专制的袁世凯来说,不能不是极大的威胁。为了对付革命的国民党,汤化龙秉承袁世凯的旨意,将民主、共和、统一三党合并,组成新的进步党,汤化龙成为该党的主持人之一。进步党成立后,成为在国会中能与国民党抗衡的一个大党。
  1913年4月,袁世凯为了当皇帝,对革命党人进行武力镇压,指派赵秉钧等人同帝国主义订立“善后大借款”。对于这个卖国的借款,汤化龙坚决支持。为了在众议院顺利通过,他在众议院会议上,向议员们撒谎,说是参议院已经通过了“善后大借款”,强迫众议院也予以通过。但谎言很快被揭穿,汤化龙的阴谋破产了。他恼羞成怒,竟指使进步党议员对持反对意见的国民党议员大打出手,闹得会议不欢而散。
  袁世凯不满足于临时大总统,急于要当正式大总统。他等不及先制定宪法,然后按照宪法规定选举总统的程序,提出要加快选举总统的步伐。对于袁世凯的要求,汤化龙心领神会。9月5日,他主持下的进步党人通过了“先选总统,后制定宪法”的决议,为袁尽快当正式大总统提供方便。
  10月6日,在汤化龙的主持下,众议院开会选举大总统。会场外,袁世凯布置了便衣军警及地痞流氓数千人,叫嚷:“今日非将公民所嘱望的总统选出,不许选举人出议场一步。”汤化龙顺应袁世凯的意志,也跟着鹦鹉学舌,鼓吹大总统非袁世凯莫属。在这种高压下,国会议员们忍饥挨饿,从早晨8时至晚上10时,连续投票3次,终于选举袁世凯为正式大总统。
  汤化龙死心塌地替袁世凯效力,也博得了袁的欢心,袁世凯当了正式大总统后,即任命汤化龙为北洋政府教育总长,另派汤化龙之弟汤芗铭为河南都督。对于教育总长的位置,汤化龙早就垂涎欲滴,1913年就通过种种手段想捞到手,结果被参议院否决,现在终于如愿以偿,汤化龙满心高兴,一心以为可以按他设想的一套办教育了。但谁知袁世凯大权独揽,汤化龙提出的一系列办教育的方案,到了袁世凯那儿都被否决。他什么事也干不成,整日无所事事,他领略到了专制集权的意味,既感到不满,又毫无办法,只好待在家里自学英语,苦度时光。
  护国战争后,袁世凯在人民的唾骂声中病死,黎元洪继任大总统,段祺瑞出任内阁总理。汤化龙失去后台,只好改换门庭。他见段祺瑞势力大,便投入段的怀抱,希冀在段的保护下,获得一官半职。果然,段祺瑞将汤化龙拉回国会,复任众议院议长。
   电子书 分享网站

议院政治吹鼓手汤化龙(2)
袁世凯倒台后,汤化龙高唱“不结党”,进步党也就星分云散。但为了对付国民党,他与梁启超又组织了“宪法研究系”,实际上是进步党的复活,“研究系”也成了段祺瑞反对国民党的御用工具。
  1917年初,北京政府因参加欧战问题发主了府院之争。国务院段祺瑞企图借参战获得日本的支持,扩大势力,以完成“武力统一”的美梦,因此主张参战;而总统府黎元洪则反对参战。“府”、“院”之间,一时闹得沸沸扬扬,不可开交。
  汤化龙极力支持段祺瑞,他不辞劳苦,多方串连,动员研究系议员赞成参战案。但由于国民党议员的坚决反对,议会通过决议,暂不讨论此案。
  汤化龙见国会没按自己的意愿办事,十分生气,他站到国会的对立面,完全倒向军阀一边,鼓动督军团采取行动,逼迫黎元洪解散国会。同时,为了拆国会的台,他于5月30日辞去议长之职,以威胁国会,在他的带动下,研究系议员70多人纷纷辞职离京。
  张勋复辟破产后,段祺瑞以“再造共和”的元勋复任国务总理。由于汤化龙助段有功,被任命为内政总长。汤化龙受宠若惊,为了答谢段,他与梁启超一起,倡议解散被段视为眼中钉的国会,这一提议很快经内阁会议通过公布,国会遂解散。
  1917年11月22日,段祺瑞内阁因推行“武力统一”的军事行动在湖南遭到失败,不得不在人民的反对声中倒台。树倒猢狲散,汤化龙与梁启超的研究会也随着段的倒台而退出政坛。
  汤、梁下台后,走了两种不同的道路。梁启超看透政治而潜心学问,成为著名的学者;汤化龙则不愿就此罢休,决心出国考察,学习外国议会政治,以图东山再起。1918年初,正是暮春三月、江南草长的时候,汤化龙在上海登上了一艘去日本的轮船,他满怀希望,企图去国外取得“真经”回来,重返政治舞台。轮船徐徐前进在蔚蓝色的大海上,汤化龙望着天水交接的地方,沉浸在美好的幻想中。
  汤化龙到达日本后,拜会了朝野各方政治领袖,与他们密会、交谈,似乎学到了些什么,又似乎什么也没有学到。他觉得这个与中国一衣带水的近邻,对中国抱有很大的野心。一些日本人在他面前口气很大,十分无礼,他觉得呆在那儿没什么意思,便于1918年6月离开日本,前往美国。在美国,他不敢放肆活动,因这里华侨很多,革命党势力很大,而美国人对这位下台的议长似乎没太大的兴趣,无奈,在招摇两个月后,便转道加拿大的维多利
  亚港,准备从这里坐船回国。
  维多利亚港是加拿大太平洋岸温哥华岛的优良港口。这里交通便利,经济发达,工商繁荣,是一个美丽的港口城市。这里华侨众多,当时已达4000多人,在该市从事各种职业。由于长期在海外谋生的艰辛,华侨的乡心乡情都很重,宗族观念也很强,因此,汤化龙的到来,他们有如见到亲人一样的高兴,以各种形式欢迎这位中国众议院的前议长。
  9月1日是星期天。维港的汤姓华侨联合起来,在华侨聚居的闹市区敢富文街的叙馨酒楼举行盛大宴会,欢迎汤化龙。他们都姓汤,视汤化龙为自己的本家,因此格外亲切。汤化龙在日本、美国受到的冷遇多了,现在在维港受到华侨如此热烈的欢迎,心中颇为高兴。接到邀请后,本来他当时身体不太舒服,想休息一下,但为华侨的盛情所感动,出于礼节,即于下午6时携带随行人员霍坚及留美学生傅霖赴宴。
  由于是星期天,按当地习惯,除旅社餐馆外,各商店都闭门歇业一天,因此这天
  维市的街巷冷落萧条,行人稀疏,整座城市显得平静而祥和。汤化龙的小车很快驶到了叙馨酒楼。这里热闹非凡,与街面上的冷清判若两个天地,雅致的厅楼上摆了五桌酒席,主宾共达六十多人。中国北洋政府驻温哥华市的领事王麟阁也应邀前来作陪,还有中华会馆的董事及本地一些有名望的人,大家济济一堂,谈笑风生。酒过三巡,有人唱起了京剧,有人唱起了家乡小调,一时,灯红酒绿,音雅声柔,其乐也融融。
   电子书 分享网站

议院政治吹鼓手汤化龙(3)
宴会至晚7时50分才散席。汤化龙摇摇摆摆地走下楼来,推门出去,见外面仍亮如白昼。原来,维市处于北纬50度,夏季昼长夜短,所以此刻虽太阳早已西沉,但夜幕犹未降临。汤化龙见天还没有黑,便提议找个娱乐场所休息一下再回去。大家兴致犹浓,都表示赞成。有人告诉他,在前面拐角不远的费土克街,有个叫适适轩的华商俱乐部,汤化龙一听便要舍车前往。随行人员霍坚说,海外情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