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太上章-第45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丹朱起身道:“这盘棋就不必再下了,我们赶紧列仪仗相迎!”

    在十多年之后,虎娃又一次被人称作“小先生”。在蛊神潭边亲眼见证黎山圣地中所发生的变故者,当然知道是虎娃揭穿了“蛊神”的阴谋,在场所有人都得感谢他。这件事如今秘而不宣,新赶来的各村寨巫公并不知情,但知情者绝不能失了礼数。

    当伯羿走上山坡时,远方吹响了牛角,帝子丹朱列出了亲卫仪仗,五位大巫公带领各部首脑也迎到了营地外。除了帝子丹朱躬身行礼,其余众人皆跪拜在地。虎娃很自觉地向后退了一步,太乙则又退了一步,让伯羿走在最前面。

    不料伯羿向后一伸手,将虎娃的胳膊给牵住了,与他并肩把臂而行,并以神念道:“彭铿氏大人,你当受此拜!”

    伯羿的身形高大伟岸,而虎娃的形容只是个十四、五岁的孩子,看上去就像是一个大人牵着一个孩子施施然走来,后面跟着一位随从太乙。知情者当然清楚是怎么回事,他们在拜谢伯羿的同时也在拜谢虎娃,不知情者尽管感到有些惊讶,但也不敢多嘴问什么。

    当伯羿走到丹朱身前时,一手扶住丹朱,另一只手示意众人起身,然后又听枫鼓声阵阵,九黎各部首脑皆作歌赞颂伯羿,还有人围着他跳起了舞,这是黎民的礼节……

    恭迎伯羿大人归来,又有一场盛大的饮宴。饮宴后丹朱单独见了虎娃一面,他已经知道了虎娃的身份,口称彭铿氏大人,并向他表示了感谢,同时也请虎娃向少务转达谢意。卢张前一阵子已经回来了,也带回了少务回赠的厚礼。

    丹朱即将离开九黎返回帝都平阳,他邀请虎娃同行。虎娃此番也是立了大功,应受到中华天子的褒扬与赏赐,丹朱这是邀他去面见天子领功受赏。而且接下来中华天子还要筹备正式派使册封巴君之事,丹朱也请虎娃同去帝都好协商如何册封巴君。

    虎娃很谦和地感谢了丹朱的好意,答道:“我此番斩出化身只是为了印证修行,路遇之事顺手为之。如今我已不在巴国为官,册封巴君之事也不便再参与了。九黎之事已毕,我还想远游中华各地。帝子大人既有使命在身,我也就不必同行了。”

    虎娃拒绝了丹朱,但这也不算失礼。一位拥有九境地仙修为的高人,不受天子封赏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尽管来的只是一具仙家阳神化身,但在这种事情上与其本尊无异。另一方面,莫说虎娃如今已辞官,就算他还在巴国朝中,也不应该在未得到少务的意见时,绕过少务参与中华天子册封巴君之事。

    丹朱这么说只是为了示好,并未强求。他又告诉虎娃,若是行游中到了帝都平阳,或者在中华之地遇到了什么事情,都可以去找他。然后丹朱又问侯冈有何打算,是否跟随他一起到帝都平阳受爵?

    侯冈则笑着答道:“我离开家乡已有十余年,此番陪同彭铿氏大人行游,来到九黎之地只是顺路,接下来打算先回部族。至于受爵之事,由族中上报天子,再待天子之使。”

    侯冈将要接受爵位,其实就是接受天子册封。因为他十五岁那年就被仓颉带走了,虽然已经成为部族公推的首领,但并没有留在部族中掌权,在形式上还差一个天子正式册封的仪式,然后亦可称“伯君”。

    虽然各部首领通常都是内部推举的,天子册封只是一种名义,但这个名义也是必不可少的。侯冈没有打算跟随丹朱去帝都直接接受天子册封,而是按照自古的传统,先回到部族中,再由部族上报,然后由天子派使册封确认。

    上古各部族的习惯,如果已立誓尊侯冈为首领,就算侯冈远行离开,亦得虚位以待,族中事务自有其他首脑以及众长老共同打理。这在后世可能是难以想象的,但在当时却是很自然、很常见的情况,部族民众皆遵守效忠的承诺。

    侯冈要回部族领地,虎娃则带着太乙和叽咕与之同行,反正此番游历是为了印证修行,解决了九黎之事,不妨在中华之地多走走看看。

    见侯冈如此决定,重华便劝丹朱赐予侯冈信物,派人先行上报天子帝尧侯冈在九黎所立之功,另派人将其功业事迹传至部族之中。也就是说,要以官方的名义先派人去侯冈氏部族打好招呼,宣布侯冈即将回来,并宣扬其在九黎之地助帝子丹朱立下大功,让族人们准备好迎接君首,不久之后天子便会正式派使册封。

    这个安排很妥当也很贴心,就算重华另有用意,以显示侯冈与丹朱之间的亲近关系,或者暗示侯冈与丹朱已结盟,但只要话不明说,就挑不出来任何毛病,也符合国中礼制。侯冈并没有拒绝这些,他接受了丹朱的信物,也向丹朱和重华表示了感谢。

    丹朱在九黎之地耽误的时日已经够久了,次日便率亲卫随员启程离开,乘坐的是轩辕云辇。五位大巫公率领各部首脑一直将丹朱送出百里之外,沿途九黎民众皆望云辇而跪拜。渡过大江之后,虎娃等人与丹朱在共工氏的地盘上分开。

    丹朱要往北行返回帝都复命,而虎娃则想沿江东去,去看看真正的大海汪洋。在巴原上,海其实是大湖之意,比如虎娃家乡的花海和鱼海,又比如大江被巫云山脉阻隔,在巴原上形成的东海。但大江最终流入之地,却是真正无边无际的浩瀚汪洋。

    侯冈虽说要返回部族,但也不着急,干脆先陪虎娃顺江而下到达海岸,然后再沿海岸北上兜个大圈子回部族。临别之时,伯羿特意对虎娃道:“你既是此身、既是此行,那就不必称你彭铿氏大人了,还得叫你虎娃。”

    虎娃微微躬身道:“那是当然,伯羿大人是否有所赐教?”

    伯羿道:“你随侯冈回部族,可能会遇到一些事情。你虽修为不俗,但有些事情还是会超出预料,有些麻烦,就算你的本尊至此也对付不了,连我都觉得棘手。世事并非都像在南荒中斩杀妖邪那般简单,不是一张神弓便尽可解决。”

    伯羿显然话中有话,好像在暗示什么,但他既然不愿说破,虎娃和侯冈也不便追问。更奇怪的是,伯羿大人说这话的时候,语气中竟带着歉意。

    ……

    虎娃与侯冈脚踏波涛、顺江流而下,太乙也以大神通携叽咕同行,为了不惊动两岸民众,他们都注意隐匿了身形。此时已经入冬,气候渐冷,正是云梦巨泽的枯水季节。想那奔流村的奔流杠与奔流通父子应该已率族人离开重辰氏部族的地盘,悄然迁往九黎之地了。

    如今九黎五大部完成了内部整合,又消除了外部威胁,正是可以向南荒深处迁徙扩张的大好时机,也有足够的地盘能够安置奔流村一族。从他们原先所在的位置往南行,首先接触到的应该是蛊黎部,或许最终会被蛊黎部吞并融合。

    哪怕是在枯水季节,脚下这条奔流的大江很多河段仍有数百丈宽广,虎娃从大江入海,终于见识了真正的浩瀚汪洋。哪怕御神器飞上高空,东望仍是茫茫无尽,依稀可见岛屿错落分布,云霞飘渺间宛如蜃景。

    他们沿着海岸线北上,又到了滚滚大河的入海口。大河比大江浑浊,从远方的高原上携带来大量的黄色泥沙,竟将近陆的海域也染黄了一片。四人又沿大河西行,边走边逛,两岸多见人烟城廓,比巴原很多地方更为繁华富庶。

    据说羲皇太昊最早就是在大河下游一带建立了中华之国,附近各部族臣服,太昊开创了青帝世系。后来,生活在这一带的众部族也被人称为东夷部族,而九黎诸部的祖先也曾生活在这里,在蚩尤战败后才远徙南荒。

    太昊立国之后曾率部沿河而上,定都在中原一带,后世的炎帝、黄帝也定都中原。中原既是一个地理概念,也是一个政治概念,历代所指的区域虽有所重合,但也有所差异。侯冈出身的侯冈氏部族,就生活在东夷和中原交界处,大河以北的沇水岸边。(未完待续。)

053、聪明的叽咕(上)

    虎娃这一路,从云梦巨泽以南出发行遍江河,见到了中华之地的不少部族与属国,感觉中华帝国和巴原上的巴国有明显的不同。首先各地的风俗差异显得非常大,其次中华天子并不是直接统治所有的部族。

    巴原上各地的风土人情当然也有差异,比如生活在东海岸边的白额氏族人,很多习惯就和巴都城周围的居民不一样;高原上武夫丘脚下的红锦城,甚至经常能见到妖族出没,而当地人已见怪不怪。

    但总体而言,巴原各地的民风习俗还是相当接近的,尤其拿它与中华之地比较时则更明显。这是因为巴原上的每一座城廓,都是巴国所建。盐兆入巴原时,巴原上还是一片蛮荒丛林,建立巴国的过程,也是完成了各部族的大融合、带来了更先进的农耕文明。

    除了偏远的蛮荒之地,巴国在巴原上实现了统一的治理,这与巴原近乎与外界隔绝的封闭环境有关。否则以当时的交通以及通讯条件,在三千里的方圆内,实现直接的统一治理,几乎是不可想象的。

    中华之地的情况不同,它的疆域远比巴原辽阔,散布着大大小小部族,彼此之间不论是生产发展水平还是民风习俗,差异都很大,在历史上也有过漫长的各部族融合、分化、再融合、再分化,并不断向更偏远区域迁徙的过程。

    中华天子名义上的统治范围,就是中华文明在当时所能辐射的范围,对于偏远的部族,中华天子的统治只是接受名义上的效忠与臣服,通过朝贡与册封的方式。

    越接近中原之地,中华天子对核心部族的控制力就越强,尤其是生活在中原之地的各部族,更是炎黄融合后中华天子的核心臣属。

    侯冈氏部族并不算很大,如今拥有人丁总计八千余众,所占据的领地面积,甚至远不如九黎五大部中的任何一大部。但这二者之间是不可比较的,南荒之中有得是无用的荒野,而在这沇水岸边,则是自古以来人们所耕作的田园,侯冈氏的实力已经不小了,其地位也不可忽视。

    侯冈就以部族的氏号为名,这不是他自己起的,而是仓颉当年给他的,这个名号也是某种资格的象征,只有部族首领才能享此称呼。比如自古以来,被称为祝融的远不止一个人,被称为共工的亦有好几位,但他们必然都是祝融氏或共工氏的首领。

    侯冈自幼就叫侯冈,这个称呼也表明了他的地位。虽然君首人选需要族中各分支派系的首领共同推举,但以仓颉的权威直接推举侯冈,也没有人能反对。侯冈并没有真正行使过君首的职权,因为他当年还太小,由族中众长老共同打理部族事务。

    古时普通男子一般十六岁就算成年了,但身为大部族的君首,想正式掌权却不可能这么年幼。各部族的习惯不同,有的部族要求是年满二十岁之后,有的部族甚至要求更高,都有其各自的传统。

    这样的传统当然事出有因,在当时较为恶劣的条件下,各部族首领首先要能保证自己是成熟而健康的,不仅有能力判断与处理各种事务,且也不能是容易夭折之人。很多时候这种界定是比较模糊的,并不确定为多少岁,大体的原则是此人身强力壮,已具备足够的能力和阅历。

    但这样一来,很多人包括原首领的子嗣,甚至是已经被指定的继承人,实际上都无法真正地成为下一任君首。因为在那个年代,意外夭亡的可能性非常高。

    侯冈十五岁那年就被仓颉带走了,当时说他会在三十岁之前归来,若是逾期还没有消息,那么候冈氏就另行推选一位新的君首。后来又有传言,说仓颉已飞升登天而去,但始终都没有侯冈的消息。

    古时各部族都很重视曾立下的誓言,尽管没有侯冈的消息,在他三十岁之前,仍然是侯冈氏部族的君首。侯冈十五岁离开,二十八岁方回,他曾在巴原为官,甚至还担任了巴国学正,如今更是已突破了大成修为。

    沿着沇水向上游前行,就进入了侯冈氏的领地,这里与南荒九黎的风貌完全不同,在大江流域的河谷平原地带,是已耕作了上千年的成片田园。

    沿途村寨相接、炊烟飘荡,村寨中饲养着各种家畜,一片繁荣祥和的景象。虎娃笑道:“行至此处,恍惚就似行至巴都城外。”

    侯冈亦笑道:“看来我不在的这些年,族人仍安居乐业,眼前情景,倒是越看越觉亲切,与我离去时并无什么分别。”说话间突然神色一变,“此时虽是水枯季节,但在我幼时记忆中,这沇水从未断流啊?”

    他们沿着沇水岸边走来时,河中的水势就很小,正值枯水季节,虎娃对这一带也不熟悉,所以也未留意。可是走过一座桥,发现河水几乎都是从桥下的一条支流汇入的,再往前走,沇水主河道中却接近断流了。

    河床上散布的鹅卵碎石下还有水在流淌,但在侯冈的记忆中,家乡的这条河的流量从来没有这么小过。

    太乙问道:“此处冬日结冰吗?”

    侯冈答道:“此地气候比巴原冷,背阴处严冬也会结冰,但未见过此水断流。”他们从海岸边一路行来,此时已经过了严冬,就快到开春时节。

    几人走在路上,谈吐气度不凡,显然身份不一般,所见沿途村寨很多民众都向他们点首为礼,但没人认出侯冈来,毕竟他已经离开家乡十几年了。他们走到一个集市中,找人打听了一下,原来沇水是这个冬天突然断流的。

    附近几条支流中还有水,而且各村寨的生活饮水也可打井汲取,所以暂时并没有造成什么严重影响。可是井中的水位也在缓缓地下降,到接近开春时节,沇水上游的主河道中仍不见水位恢复,很多人已经开始担忧了。

    不论再繁盛的部族,其领地中必须有充足的水源。大片田园的耕作,在当时还主要是靠老天爷下雨,辅以引水灌溉。可是整整一个冬天,沇水上游一带都没有下过雨雪,若影响春耕则可能造成灾害。

    离开集市后,侯冈说道:“我原本想直接回部族祖地,如今看来,还是先去一趟沇城,找城主问问沇水断流之事,提醒他做好遭遇旱灾的准备。沇城城主乐昌,是我的远房族弟,他已经当了二十年城主了。”

    乐昌的年纪比侯冈大了二十岁,但侯冈却称他为族弟,论的并不是堂兄弟之间的年纪长幼。候冈身为仓颉指定的继承人,在部族中的身份是嫡出正支,最为尊贵,有点类似于后世的“长房长孙”的意思。

    按照侯冈氏的传统,平辈之间的那位乐昌城主就算年纪再大,族中仍以侯冈为尊长。论亲戚关系,乐昌是侯冈的远房堂兄;但在部族中论地位,侯冈仍可叫他一声族弟。

    叽咕突然说道:“我们好像被人盯上了,从离开那集市时起,有个人就一直跟着我们。”

    侯冈道:“我如今神通法力尽失,倒是未曾发现。但这大道上的行人很多,有人与我们同行一个方向也很正常,你怎知他是在跟踪我们?”

    从大道上回头看,并不见叽咕所说之人,那人远在目视的距离之外。这是一条可容车马错行的主路、前往城廓方向,有人同行也很正常。而侯冈方才说自己如今神通法力尽失,是因他到达沇水岸边时,修为便已更进半步。

    六境九转圆满之后、突破七境初转之前,若想修为更进,须堪破真人返璞之境,后世亦有修士称为真空劫,此时一身修为仍在,但神通法力尽失。当然了,如果提前能预感到,修士也可以不去触碰这个境界,但此念一起,恐怕将来破境更难。

    侯冈修行破关的机缘就是这么巧,恰恰在回到家乡之时,堪入了真人返璞之境。想当年他离开家乡时,是个没有修为的普通人;而如今归来时,看上去仍是一个没有神通法力的普通人,当然发现不了目视距离之外有人跟着。

    叽咕在九黎之地刚刚突破五境,虎娃教他行走坐卧皆是修行,赶路时也应展开元神融入天地灵息,所以他很敏锐地察觉到了周围的异常。

    太乙道:“确实有人走在我们后面,但这一路上与我们同向而行的人有不少,有人半途歇息、有人已驾车超过,还有人结伴在更远之处,你为何说那个人就是在跟踪我等呢?”

    虎娃也追问道:“他的行止有何异常?”

    叽咕挠了挠后脑勺道:“怎么说呢,他的行止并无明显异常,看上去与其他行人也没什么两样。可是他距离我们的位置实在是太怪了,一直不远不近、只保持在三里开外。若并非刻意在跟踪我等,是不会这么巧的,在那么远的地方,还始终与我等同速。”(未完待续。)

053、聪明的叽咕(下)

    虎娃不禁点头赞道:“有道理!但你怎么会注意到这一点呢?”

    叽咕有些不好意思地解释道:“在九黎的时候,我的身份不是侯冈的护卫嘛,那些天就经常与丹朱的亲卫们混在一起,向他们请教了很多怎么当护卫的事情,这才知道我装得不像,若真为护卫则很不称职……”

    丹朱的亲卫,未必都是叽咕这样的“高手”,但他们皆经过了严格的训练,训练的内容都是历年保护重要人物的经验总结。出状况时拼死保护主人当然是必须的,但更重要的是在没有出事之前,就要能发现各种危险的苗头,及时做出相应的警戒准备。

    叽咕的“经验”,就是跟丹朱的那些亲卫们学的,像今天遇到的情况就属于异常。后面那个人可能是跟踪者也可能只是路人,但他表现出的特征是绝对应该留意的。

    虎娃又点头道:“不错不错,叽咕,这一路你没白跟啊,学到的东西越来越多,人也越来越机灵了!但我等走得不紧不慢,那人也完全可能与我等同速,想知他究竟有没有问题,试一试即可。”

    几人放慢了脚步,三里外的那人也随之放慢了脚步,几人又稍稍加快了速度,那人也同样加快了速度。途中还有其他的行人经过,但只有这个人显得与众不同。

    叽咕有些兴奋地搓着手道:“他果然有问题吧!要不要我将之拿下审讯?”

    太乙却苦笑道:“我并未察觉出他是一名修士,但能在三里外这样跟踪我等,必有修为在身,其神气内敛至少也有大成修为。叽咕,你不是他的对手!”

    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