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故梦(上)-第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陆天恩却是认真的,他情急似的更正:

    〃不——不,我不是赞美,不是客套——我说的,是真的——是我心里真真正正想的——你一定能明白的——我不是假客套!〃

    水飘萍听完他的话,眼角有了笑意,只是,笑容没有外露到唇角;但她不由自主地点了两下头。

    〃是——我也感觉到,您不是一般的茶客——也不是老鼓书迷——更不像是专门捧场子、捧角儿的——〃

    什么都不是,他纯粹是被她吸引住了,而且她明白。陆天恩心中一阵狂喜。

    这是他生平第一次,心里的想法被别人了解。除了欣喜之外,他的心里还升起了一股感动,甚至还掺着些许激动。

    〃我就知道,你一定能明白!〃

    水飘萍抬眼注视他,眸中光影流淌。她没有说话,而陆天恩情不自禁地去握她的手,她没有拒绝,只是又低下了头去。

    陆天恩的情绪越发升高,高到如同加入了三分兴奋,不自觉地又伸出一只手,双手一起捧住水飘萍的手。

    〃我第一眼见到你的时候,感觉就是对的。我领略得到你的温柔婉约,你也能明白我,了解我……〃

    他的渴慕是与他原有生活环境中的女性完全相反的类型,她则是生平第一次遇到文学、戏曲以外的活生生的翩翩佳公子,而这真实的佳公子给她带来的却是文学、戏曲所描述的〃情〃,使她为之入迷。

    车厢外的大世界里下起了微雨,间夹着若有若无的雪丝,宛如雪花的花蕊依傍着晶莹的雨点同行,在天地间洒开一张缱绻、迷蒙的细网,网住人心深处的柔情。

    雨雪霏霏,不免夹带着寒意,但车厢中已经萌生了暖春。

第二部分 第25节:故梦(25)

——    7'…

    陆府的每一个人都陷入了极度的忙碌中。除了陆天恩忙于接送水飘萍和在茶园中听鼓书之外,人人都在为筹备他的婚事而忙碌。

    陆老太太忙于策划、指挥——大小诸事她都巨细靡遗地订好腹案,然后吩咐陆夫人执行。

    首先,她认为陆天恩现在居住的深柳堂只有三间房,太小,另择了有六间房的云锦楼做新房;主意一定,立刻招来工匠,将云锦楼全面装修、粉刷、藻饰,同时定出陈设、布置的规格,开始采买——仅这一件就让陆夫人和实际办事的大顺忙得连喘口气的时间都没有。

    更何况,陆夫人还得指挥大顺先办一桩不能让陆老太太知道而又必须抢先办妥的事:变卖一部分的田产,以凑足婚费。

    于是,忙上加忙。

    而这正遂了陆天恩的意——陆夫人和大顺哪里还有时间看住他、管住他不上茶园呢?哪里还能注意到他的心里住进了一个水飘萍呢?

    他得其所哉,天天早出晚归,流连在水飘萍身边——一个月下来,只有一天例外。这一天,陆老太太率领陆夫人、金夫人和即将成亲的两个新人〃进宫谢恩〃。

    时在二月,正逢晴天,初春的阳光温柔得如天鸟的羽毛,和暖得如慈母的双手,照得人世间一片和煦,照在故宫的黄色琉璃瓦上,反映出璀璨的光华来。

    但这璀璨的光华既只是局部,也只是虚有其表,而无实质意义。辛亥鼎革以后,故宫的前三大殿归民国政府所有,逊帝与前朝后妃们继续居住的仅限于后面半座皇宫而已,而且,皇帝和朝廷都只是虚设,没有大臣前来早朝,没有圣旨发出,没有政权,没有生机;有的只是一些老太监、老宫女,有气无力地继续进行例行的事,把皇宫打扫得一尘不染,准备一日三餐。

    而尽管如此,这里仍是诸多遗老的精神中心——包括纯然心怀前朝和别有用心、为自己的利益图谋者。

    陆府和金府的来车在景山前的神武门停下,两名早已等在门口的老太监朝为首的陆老太太座车迎上去。因为熟悉,恭敬的态度中带着礼数以外的亲切:

    〃老太太好——您来得真准时,分秒不差——不过,太妃是打昨儿夜里就巴望着您的大驾哪,早起一睁开眼,就吩咐把备好的东西再仔细点视一遍,还忙忙地叫我俩尽早到门口来等着迎接您哪!〃

    陆老太太心里涌起热浪:

    〃太妃盛情——可真叫我受到心眼里了!〃

    她一边说,一边在彩虹、晚霞的搀扶下走进宫门,陆夫人、金夫人、春梦、秋云、珍珠、珊瑚紧随在后,鱼贯而行,陆天恩和金灵芝落在最后,气氛立刻变得尴尬。

    金灵芝从一下车就低着头,一声不出;该走路了,更是专注地看着自己的鞋尖,仿佛在默数自己的步伐。于是,走在她旁边的陆天恩就更加不知道该怎么好。

    走了几步之后,他想到该同她说几句话,但又想不出话来说;侧着头看她一眼,看她还是低着头,心里便没来由地发慌;再看一眼,却突然发现,她侧脸的线条神似陆老太太,气质也是高贵、刚强、果断的。没来由地,他心中立时升起一股奇特的感觉,像是惯有的面对家里两代严母时的敬畏。他下意识地想逃开,因而更不能了解她的内心世界。

    于是,他不自觉地放慢了脚步,使原先的两人并肩变成他走在金灵芝身后半步——他成了整个队伍的最后一人,满心尴尬和茫然地走进前朝的宫禁。

    后宫中的景观倒是没有因鼎革而有所改变,雕栏玉砌依然在,曲廊高阶相连、黄瓦朱墙相映;有所改变的是人——人越来越少——毕竟时代不同了,太监、宫女、内务府人员已经大量裁减,减到只有鼎革前的三分之一;而原本统领后宫的隆裕皇太后也早在八年前去世,只剩下四位太妃:光绪帝的瑾妃和同治帝的瑜、瑨、珣三妃,一起抚育尚未成年的逊帝溥仪。

    四太妃中以瑾太妃为首,缘由是隆裕太后逝后,以袁世凯的意见,由瑾太妃摄后宫事。她一向与陆老太太相善,平日里就常盼着陆老太太进宫来,陪她聊聊天,打发掉一些孤单寂寞的时间。这一回,情况特别,金陆二府联姻,对她来说,两家都是亲戚,喜上加喜,她当然更热切。

    太监引领陆老太太一行人走进永和宫,瑾太妃早就伸长了脖子在等,才听到通报声和脚步声,还没见到人,心里就涌起了笑意。她从中年就开始发福,现在更胖,脸成了不折不扣的满月,一笑眼睛就成线,和眉毛平行并列;很高兴的时候,笑容加深,眼睛便藏了进去,不见了。

    幸好藏进去的眼睛能看见别人。她面对陆老太太一行人,先是忙着吩咐太监、宫女们拦人,不让陆老太太下跪行礼,并且在客位坐下,而晚辈的礼她受了,更因为心里高兴,她满脸慈光地看着陆天恩和金灵芝。

第二部分 第26节:故梦(26)

    〃多好的事呀,亲上加亲,再好不过了!〃

    她确实高兴,一边说一边连连点头,反而是陆天恩和金灵芝都没有太大的反应,一直低着头,保持着恭敬的姿势,像是害羞得不说话,而没有泄露出心中的无可奈何。

    也幸好,现场人多,很快就有新的话题。

    瑾太妃的侄孙女唐舜君,年方十岁,从小住在宫中陪伴瑾太妃;她的容貌非常美丽,年纪虽小,而举手投足间已充满了大家风范。一等陆老太太坐定,原本站在瑾太妃身旁的她,向前走两步,向陆老太太请安。

    〃老太太安好!〃

    陆老太太一向喜欢这个小女孩,打心眼里露出笑容来,一面向瑾太妃赞美她。

    〃舜君格格可真是一等一的品貌,虽说侄孙女,却像极了太妃,猛一看,会错以为时光倒流,见着的是太妃小的时候呢!〃

    瑾太妃更加高兴,笑得合不拢嘴。

    〃这孩子,都是靠了大家多疼她,才有福报,长得好些,我也亏得她进宫陪我,心里才少了几分冷清。人说,小小妞是解语花,我现在才知道这话不假——〃

    不经意间,她还是说溜了嘴,泄露了自己心里冷清的感受。听在陆老太太耳里,又别有一股酸楚。她一向最同情瑾太妃,觉得她是世上最苦命的人,大半辈子都在孤独寂寞、担惊受怕中度过:十五岁时因缘际会被选入宫,不得帝心,名为妃嫔,其实只是妹妹珍妃的陪衬;而珍妃得宠,她没能分到半丝,珍妃惹祸,她却跟着倒霉,受牵连降级;庚子事变的时候,珍妃死于非命,她担惊受怕,乃至有好长的一段日子,在西太后跟前连呼吸都变得若有若无;几年后,连贵为皇帝的光绪都死于非命,她的精神更是大受刺激,连话都说不出来,直挨到西太后逝后半年才慢慢恢复;没多久遭逢鼎革大事,她娘家的兄弟志锐原本因受珍妃的牵连而流放新疆,竟在新疆为革命党枪杀,这又是个重大的打击,她因此而病倒;病愈后,她的生活有了些许改变——因为心里发空,又没有谈话的对象,她便不爱走动,不爱说话,而以吃零食来填补空虚的心,从早到晚不停地吃,不久就把自己吃成了胖子,连带地影响了健康;幸亏她的娘家送了稚龄的唐舜君来陪伴她,情况才有点改善。

    陆老太太最能体会她的苦,也时时设法安慰她。而这一天,毕竟是为喜事而会面,瑾太妃的心情比较好,顺着话题笑眯眯地说下去:

    〃咱们上了年纪的人,总是巴望着小辈们好,一代比一代好,子孙昌盛。你要给孙子、外孙女办喜事了,我听着高兴,好几个夜里做梦,都梦见你抱着重孙子进宫来给我也抱上一会儿,大家抱着娃娃,高兴得心窝里热乎乎的!〃

    陆老太太听得心窝里也热了,笑容满面而眼眶里带水:

    〃太妃金口——他俩托了太妃的福,一定尽快抱着娃娃来觐见太妃!〃

    瑾太妃不由自主地拿起手绢来拭泪:

    〃那场面,该有多好,多热闹呀——我打前几天起就巴望着呢——喏,你瞧,我特地给找了一样私房东西,单给灵芝做私房陪嫁!〃

    她一示意,两名宫女立刻捧了个托盘到陆老太太面前,打开托盘上的锦盒盖子。

    陆老太太低头看锦盒,里面放着一只色泽红润通透的玛瑙杯,杯上以极高超的手艺雕着〃瓜瓞绵绵〃的图案和字。

    瑾太妃含笑说明:

    〃我愿小两口夫妻恩爱,多子多孙!〃

    陆老太太非常感动,一样拿起手绢来拭泪:

    〃太妃心里总疼着孩子们,凡事都替孩子们想……〃

    说完话才意识到这〃小两口〃,尤其是受到赏赐的金灵芝竟然一直低着头站着,一点反应都没有,她转头看着两人,想嗔责,却忍不住笑了出来:

第二部分 第27节:故梦(27)

    〃傻孩子——给欢喜傻了——还不谢恩?〃

    这么一说,两个〃傻孩子〃立刻很惭愧地上前,行礼,谢恩。金灵芝并且伸出双手,接过锦盒,然后再次谢恩;她力持说话的声音平稳、恭敬,但是头却不敢抬起来——她心中发酸,眼里尽是泪水,而且在接过锦盒的时候控制不住,夺眶而出,心里难受得如欲窒息。

    她从小深受长辈们的疼爱,一向深感幸福,唯有这个时候,这份疼爱带给她的是痛苦,潸然泪下,而她又不肯让别人看见,于是把头低得更低,别的人以为她害羞,不特别注意,因而她既不泄露出心中的感受,也没有人明白。站在她身旁的陆天恩满心茫然地低着头,恍然间觉得她捧在心口间的锦盒上发出一个极微极弱的声音,但是,他没能意识到,那是她的泪水滴落,也不敢转眼去看她,更没有向她传达心里的感受。他一样体会到了长辈们无微不至的疼爱,但是,这份疼爱对他来说是天罗地网,令他无法展翅,无法飞翔,而且束手无策。

    而瑾太妃还有下文:

    〃昨儿,我同皇上说起你们的事,皇上挺高兴,说要给你备份贺礼。这下可扯平了,不是我偏心,单给灵芝备嫁妆,天恩也有好东西到手的,只不过得找皇上拿!〃

    她出语幽默,陆老太太登时开怀而笑:

    〃这还是太妃偏疼小辈,特意这么安排!〃

    瑾太妃随即吩咐:

    〃皇上这个时候该在毓庆宫读书呢,天恩就去见一见吧——来两个人,伺候陆少爷到毓庆宫走一趟——灵芝独个儿待在这里也无聊,逛御花园去吧,入春了,园里开了不少花呢,舜君哪,你陪灵芝姐姐赏花去,多带几个人伺候,叫她们给灵芝多拍几张照片!〃

    于是,上来了几名太监、宫女,分别簇拥着陆天恩和金灵芝、唐舜君走出了永和宫。

    而瑾太妃却似有意支开了这些晚辈,好同陆老太太说几句自己的话。孩子们一走开,她就直截了当地说出藏在心里的话题。

    〃昨儿,我还同皇上说,今年,你虚岁十六了,该准备大婚了。看人家陆家,老太太什么事都替天恩张罗好了,我也得尽快替你把大喜的事给办好,不然,外头的人都要怪我不上心,把皇上的终身大事给耽误了!〃

    陆老太太先是顿了一下,然后急切地问:

    〃皇上怎么说?〃

    瑾太妃摇头轻叹:

    〃毕竟是个孩子呀,他说,没想过这事儿,得等他有闲工夫的时候再仔细想想。一句话就把我给顶回来了,惹得我想了一夜,怎么也睡不着!〃

    她满脸无可奈何,陆老太太却笑了起来;

    〃皇上说的倒是实话,终归是个孩子,自己哪会往这上头想呢?〃

    瑾太妃破颜为笑:

    〃我倒不是怪他。就你说的,终归是个孩子,没什么好计较的,我只是翻来覆去地想着,该是我自己错了。这事,同他有什么好说的?该召摄政王来商量才是!〃

    陆老太太立刻点头:

    〃太妃想的是!〃

    于是,瑾太妃把盘算了一夜的想法告诉她:

    〃这两天,珣太妃正病着,不好去累她;过几天,等她痊愈了,我和她们三位先商量商量,然后,召摄政王,召各王公大臣,大家一起定下这事。至多半年吧,要把事情定下来,把皇后的人选商议好;接下去,也至多半年吧,办大喜事。〃

    陆老太太非常赞成:

    〃容我抢先恭喜太妃——皇上大婚,乃是天大的喜事!〃

    瑾太妃却百感交集:

    〃皇上三岁进宫,一转眼,十多年了;要是在寻常人家,养大一个孩子不算什么,但是在宫里就不一样。这十多年,过的是天崩地裂、惊涛骇浪的日子啊,还说,哪里是过的,都是挨的呀,挨了十多年,总算看着他长大成人了!〃

第二部分 第28节:故梦(28)福哇。fval小说

    这是由衷之言,她说得泪眼婆娑。陆老太太非常了解她说的这个〃挨〃字,而且感同身受;十多年来,确实是一天天地吃苦挨苦,除了大时代、大环境天崩地裂似的改变,后宫里的人际关系带给她的也是苦:逊帝既不是她亲生,由稚而少而长的过程中,淘气乃至与她怄气的事并不少,情况不严重的,当然含糊着一笑置之了,情况严重的,处理起来就非常困难,最严重的一桩甚且闹出了人命,而且是导致逊帝的本生母醇亲王福晋瓜尔佳氏吞鸦片自杀。

    缘由是瑾太妃不满太医院里为她治病的一位大夫,将之辞退;而年少的逊帝听了别人的议论,认为她专擅,到永和宫来朝她大吼大叫,且因情绪激动而出言不逊。这本是极小的一件事,若在寻常人家也就是一个小孩向母亲闹闹脾气而已;但在宫里,情况就不一样。那一回,瑾太妃忍不下气,索性召逊帝的祖母、生母进宫斥责,而以逊帝亲自向瑾太妃认错收场。但是,逊帝的生母本系前朝重臣荣禄之女,从小娇生惯养,心高气傲,竟认为这事是奇耻大辱,返回王府后就自杀了。

    一桩小事酿成了大悲剧,在个人的心里留下了永远抹不去的阴影,止不住的伤痛。在人与人之间,更会造成永远无法跨越的鸿沟,尽管表面上一切已趋于平静。

    陆老太太没敢把这些话具体地说出来,更不敢面对现实把事情往深处想下去:挨了十多年,总算把孩子拉拔大了,但是,长大成人以后的孩子会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会怎么看待这许多名义上的〃母亲〃呢?

    她连忙摇摇头,连哄带骗似的让自己不往这些方面想,而且立刻恢复笑容,说出安慰瑾太妃也安慰自己的话:

    〃太妃可就要苦尽甘来了。照太妃算计的,拿一年的时间筹办皇上大婚,大婚之后,皇上是十足的成年了,'福#哇@小&說下^載'太妃就不用再替他操上这许多心,只等着抱娃娃……那个时候,含饴弄孙哪,是真享福了……〃

    而她的努力并没有白费,瑾太妃非常认同她的话,精神上得到了支撑,产生了新的力量,继续〃挨〃日子:

    〃你说的是呀——我这一辈子,是什么指望都没有的,要是后半辈子里能有个孙子抱抱,一起过上平静的日子,就是享上天大的福了!〃

    有了含饴弄孙的假象,现实生活中的悲凉便暂时被遗忘了,或者,变得不重要了——

    8'…

    两度做了〃御书房〃的毓庆宫,陈设与布置都带着古雅、庄严之气,案上文房四宝,柜中经史子集,全都布列得井然有序,墙上悬着戒勉诗条屏,笔力厚重,文辞高远。这一切都经过精心设计,更为冲龄即位的小皇帝提供一个读圣贤书、学习〃治国平天下〃之道的空间,使他除了书本和师保之外,还能在生活环境中也受到耳濡目染。

    这当然用心良苦,但因忽略了它的主人翁还是个稚气未脱的少年,天真烂漫,心思单纯,和这庄重、严肃之气很不相称,自我的感觉也有如穿了一套不合身的衣服似的尴尬。

    前清逊帝爱新觉罗·溥仪——十六岁的他身材瘦削,容貌清秀,聪明好学,活泼外向;但是,前朝的皇位和重重戒卫的皇宫像锁链一样捆住了他的青春活力,强迫他背着前朝的包袱,像囚犯一样地困居紫禁城。

    而身为中国最后一个皇帝,他注定了要成为历史上的争议人物。只奈,被立为帝时他才三岁,退位时六岁,复辟时十二岁,几天后再退位。他尚在稚龄,没有自主能力,也没有行为能力,一切身不由己,任人摆布,也任由一只无形的手牵引他走上悲剧之途。

    他端坐在书桌前,专注地阅读一本英文书籍,读到会心处,嘴角不自觉地向上牵成笑意;而一名太监进来禀事,打断了他的兴头:

第二部分 第29节: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