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滇缅大会战内幕全解密-第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国官兵出现在机场,甚至比刚才的空袭还突然,连声警报都没有,日本鬼子简直不能想像,丛林里怎么猛然冒出支部队来。
  刚才光顾高兴,有的从工事钻出来时,连枪也没带;爬在望塔上的一时也下不来;在跑道打闹的更慌了神,平展展的跑道哪有他们藏身的地方?
  150团的官兵们在丛林里受了二十多天磨难后,今天可算拣了个大便宜。不到半个小时,便把机场300余鬼子收拾干净。那位平井中佐,连指挥刀也没来得及拔出,就在一辆牛车旁被击毙。早上刚刚梳理过的两撇胡子沾满了血污,一对失神的小眼睛吃惊地仰望着蓝湛湛的天空。他至死也搞不明白:今天到底是怎么啦?
  梅利尔准将高兴得不断“喔喔”地叫。他手里提着卡宾枪,跟在攻击队伍的后头,来到机场。当他确信机场已经牢牢地掌握在中国军队手中时,10时50分,他给史迪威发去“威尼斯商人”的密语信号。
  “威尼斯商人”是离开孟关时,史迪威与梅利尔约定的密语,意思为“运输机可以着陆”。
  日日想,夜夜盼的“威尼斯商人”终于到来。史迪威看着梅利尔的密码电报,脸上的皱纹全舒展开了。他在电报纸上吻了一下后,从上衣袋里,掏出小日记本,就着膝盖,匆匆忙忙写下一个词:
  欢呼!
  在印度机场待命多时的增援部队立即起飞!
  下午13时30分,100多架美国道格拉斯式运输机,拖曳着滑翔机,穿云破雾,飞临密*机场。机场上空,飞机马达轰鸣,遮云蔽日。不时,地面传来密*日军高炮阵地稀稀拉拉的几声炮声。然而,日军的炮声逐渐为雷鸣般的引擎声吞没。
  调整好飞行姿态后,一架架滑翔机脱离运输机,开始向机场跑道俯冲降落,已经冷落多时的密*机场骤然喧闹、拥挤起来。
  第一个航次,中国远征军新30师之89团及美国第819航空技术大队,全部空运到达。入夜后,仍利用灯光照明,继续空运。
  第二天,5月18日,史迪威乘坐一架轻型飞机飞到密*。12名记者随行。史迪威喜气洋洋,头上还是戴着那顶油渍斑斑的旧式战斗帽,右肩下挎着一支卡宾枪。下了飞机,他与前来迎接的梅利尔准将紧紧拥抱,放声大笑。
  记者们拍足了这个镜头。
  “眼镜王蛇”行动的成功,使史迪威处于缅北作战最辉煌的时刻。
  1942年缅甸作战以来,密*是史迪威想到而一直没能到达的地方。正是由于密*的陷落才导致了过去的那场惨败。两年前,在逃往印度的时候,他史迪威指天誓日要从缅北打回来,现在兑现了。在全世界的面前,史迪威可以理直气壮地说:我说到哪做到哪!
  占领密*对整个中国战区至关重要。有了这座机场,从印度飞往中国的空运,可以避开高耸险峻的驼峰,改经密*中转,缩短航线,降低飞行高度,能使空运量立时成倍增加。罗斯福、蒋介石以及史迪威之间,长期吵吵嚷嚷的驼峰空运量问题至此迎刃而解。从长远看,收复密*,扫清了中印公路上的重要障碍,使筑路工程和油管工程得以迅速进展。中印公路一旦开通,更可靠的地面运输将取代空运。
  比增大运量更为重要和直接的成果是,密*落入中国军队之手,等于在缅北和滇西日军防线内打进楔子。进而导致东南亚地区敌军防御破产。
  在此之前,不仅日本人认为密*是他们整个防御链条中最稳固的一环,连英国人也断言,中国X部队目前无力攻占密*,纵令攻占,也难确保。
  史迪威期望的正是以异乎寻常的手段,占领密*,卡断日军的咽喉,要他的命;同时出其不意地掴英国佬一个耳光。
  现在,史迪威的愿望全都实现了。
  当中美军队抢占密*机场的捷报,以及史迪威头戴战斗帽,肩挎卡宾枪,在飞机场与梅利尔相互拥抱,哈哈大笑的照片传出后,全世界为之一震。
  丘吉尔首相自伦敦给东南亚盟军总司令蒙巴顿,打来一封措词严厉的电报,质问他:
  “美国人用什么样的高招,使我们在密*难堪?蒙巴顿将军对此事是否料及?”
  丘吉尔的恼火是有缘由的。10天之前,也就是5月6日,他曾收到蒙巴顿的一封电报,蒙巴顿预言:“占领包括密*在内的北缅一带绝非易事,为此需要投入更多的部队。”
  蒙巴顿处境极为尴尬。作为东南亚战区盟军统帅,对统辖范围内如此重大的军事行动竟毫无知晓,而史迪威名义上还是东南亚战区副司令、自己的副手。这更使他大丢面子。
  英国人是最讲体面的啊!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攻占密支那,历时80天
对密*市区的全部占领,却远远没有预想的顺利。
  鉴于密*极端重要的战略地位,日军拼尽全力,企图保住城区。由水上源藏少将率领的增援部队,从八莫方向涌入密*,使城内守军增加了一倍以上,拥有一个旅团的兵力。水上少将接替丸山大佐,负责指挥全城日军。根据本多政材军长的旨意,33军主任参谋以兔死狐悲的心情,一边簌簌落泪,一边把“水上少将要死守密*”的命令拍发到密*城。
  死亡笼罩着密*。地面工事被摧毁后,双方展开坑道战。这些九州矿工出身的日本士兵知道,既然仗打到了地下,那就再没有退路了,只能死守。他们带着竹筒、管子进入坑道,防止坑道炸塌而窒息。坑道里灌满雨水,鬼子兵成天浸泡在齐腰深的水中作战。黄泉路近,只好以死相搏。
  美国“抢劫者”突击队坚决将自己的使命结束在对密*机场的占领,拒不担任向市区的进攻。
  史迪威只好把攻占密*城区的光荣留给中国军队。攻城部队除了参加特遣部队的150团和稍晚点赶到88团,之后,又陆续空运来5个团。最后,他把从蒋介石手里要来的新30师、14师和50师全都投入密*战场。作为对中国军队的安慰,在“抢劫者”撤离战场后,史迪威将军将美国两个战斗工兵营以及从印度匆匆调来的“抢劫者”补充团600名新兵加入到攻城作战的行列。
  随着雨季的来临,密*攻坚战陷入一片泥潭。得到增援的日军不仅加强了地面的抵抗,而且拼命进行对空拦击。满载中国士兵的飞机常常被凌空击毁,有的滑翔机,被挂在大树上,成了日军的靶子,打得像蜂窝一样,中国士兵的鲜血,从机舱底部向下流淌,把大树都染红了。空中补给由于大雨常常中断,军队的口粮告罄。进攻受挫,伤员增加,疾病蔓延。缅甸雨季的每一滴雨点都令人心痛。
  史迪威以焦虑的心情注视着密*的战况。
  指挥攻城战的美国将领先后撤换了四名准将。每次进攻失败,都导致一名指挥官去职。密*城下,美国将军纷纷落马,将星陨落。那位精明强干的梅利尔准将,在拿下机场,向市区发展进攻时,于火车站一带被日军瓦解攻势。梅利尔心力交瘁,心脏病突发,离开了指挥岗位。麦卡门准将走马上任。5月25日,麦卡门以88、89团为主力发动总攻,意欲一举攻占城区,但猛攻一天,仅推进200公尺。史迪威再次飞抵密*督战。他发现麦卡门由于进攻失败,意志消沉,便断然将麦卡门撤职,任命鲍特纳准将继任。鲍特纳雄心勃勃,分别于6月3日和13日,共动用七个步兵团和部分炮兵,发起总攻,但日军依托坚固的地下工事,神出鬼没。白日中国军队占领地表阵地,夜间,日军从坑道四处出击,疯狂反扑,中国军队背腹受敌,攻势顿挫。6月18日,史迪威第三次飞抵密*,撤换了第三位攻城指挥官,由韦瑟尔准将接替鲍特纳。韦瑟尔是位战术思想颇为活跃的将军,在蓝姆伽协助史迪威训练中国军队。他到任后,采用挖壕摧敌的战法,以坑道对坑道,进攻颇有成效,但进展仍嫌迟缓。
  史迪威无计可施,7月初,把新1军军长郑洞国中将派到密*督战。
  郑洞国巡视全城,见敌我胶着,且敌依托工事,以逸待劳。拖延时日,于我不利。于是决定调整部署,对敌军作不间断的扑击。郑洞国毕竟熟悉自己的士兵,他把总攻日期定在7月7日——卢沟桥事变7周年这个有号召力的日子。
  7月7日午后,中国军队集中所有火炮,对准敌军阵地猛轰。几十门威力强大的新式的火箭炮,第一次投入使用。还出动了20多架B…25“空中堡垒”式重型轰炸机。炽热的炮火卷地毯似的,把敌军的浅表阵地翻了个。经过半个小时的炮火准备后,中国军队三个步兵师全线出击。他们用挖地老鼠的办法,一条坑道一条坑道,一个地洞一个地洞,反复扑杀,尺寸争夺,发展战果,当日,肃清城廓阵地,将敌人全部压缩到街区。
  之后,中国军队步步为营,掘壕推进,紧缩火网,一天一天逼近敌人。密*街区昼夜枪声不断,火光冲天,敌我双方殊死搏斗,浴血奋战,场面极为惨烈。
  至7月31日,中国军队已将密*市区占领大半。日军见死期已到,8月1日,部分敌兵企图突围逃命,他们坐着竹筏自伊洛瓦底江向下游漂流,被中国军队悉数截获,无一漏网。8月2日,中国军队向死守在市中心的残敌发起最后冲击。第50师师长潘裕昆挑选100名精壮士兵组成敢死队,突入敌军指挥所,瘫痪日军指挥枢纽。我主力四面会攻,终于全歼守敌。
  历时80天的密*攻城战宣告结束。
  城破之日,水上源藏少将在一棵古树下用手枪自尽。最终完成了本多政材军长给他的“死守密*”的命令。
  同日,史迪威接到罗斯福总统签发的命令,由三星中将晋升为四星上将。
  第十二章 X+Y=V
  ***“英国海军不在仰光登陆,我的部队就不过怒江。”蒋介石仍然心如铁石。罗斯福提醒蒋介石:朋友之间不要把事情做绝了。蒋介石训令:腾冲必须在9月18日国耻纪念日之前夺回。
  

让蒋介石恼火的罗斯福来电(1)
一场夏雨,飘飘洒洒,把山城重庆淋个透湿。
  经雨水的冲刷,洗下积了一个冬天的污垢,洗下为防空袭而给楼舍房屋涂上的黑灰,街面清清爽爽,马路光光溜溜。枇杷山上林木葱茏,青翠欲滴。往日里水汽迷蒙,散发着霉味的朝天门码头,也江风浩荡,空气清新。本来就很秀气的山城,大雨之后,水灵灵的,更显得明光鲜丽,精精神神。
  重庆难得有这样令人身心俱爽的夏日,尤其是在抗日战争的这些年。
  自从国民党把陪都安到重庆,山城的百姓们便总是在惊恐中度过闷热的夏天。城里人口膨胀,交通拥挤,供应紧张,乱哄哄的更增加了燥热的感觉。满耳都是打败仗的消息,“某某城市失守”、“某某部队‘转进’”的噩耗,夹杂在湿热的空气中四处弥漫。并且,夏天雾少,袒露的山城便成了日机轰炸的靶子。光1941年6月6日一次空袭,日本出动了三百多架飞机,把重庆搅得底朝天。据说,光在防空洞里憋死的就有数千人。
  到了1944年的这个夏天,全球战局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法西斯阵营正土崩瓦解,不可逆转地走向灭亡。意大利已经投降。德国正面临着苏军和在诺曼底登陆的盟军的毁灭性打击。
  日本小太阳在亚洲太平洋地区步步下沉,日薄西山。日本所谓“绝对国防圈”,已经从南太平洋的千岛群岛、澳洲溃退4;000余海里,退到菲律宾群岛以北。在重庆,雾季结束后,再没听到过空袭警报。相反,以成都为基地的美国超级空中堡垒式远程轰炸机,已经把巨型炸弹投向东京、九州和八幡。重庆的市民们,从自己亲身感受中,确信战争出现了转机。与此同时,重庆出版的报纸,不断传播中国远征军在缅北打胜仗的消息。
  经过七个年头的流血牺牲,中国百姓们确信,抗战胜利已经不像天上的星星那么遥远了。
  然而胜利还没有降临,中国还在受苦,还在付出流血牺牲。胜利也同快要分娩的孕妇,愈是临产,阵痛愈是加剧。
  这天晚上,蒋介石脸色一直很阴沉,有好几件事让他不高兴。下午接到财政部的报告,近日金融愈加恶化,法币贬值,物价飞涨,有10名参议员联合上书,吁请政府切实控制物价。晚间,主管情报的蔡文治将军送来几份敌情通报,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日军正在加紧筹划所谓“一号作战”,企图在中国东南部发动大规模攻势,打开华南与越南之间陆上通道。那安装了假牙的牙床出现了炎症,也使他哼哼唧唧,坐卧不安。
  最让蒋介石恼火的还是罗斯福总统的来电。
  电报,如今正压在蒋介石的案头。在不到十天时间里,罗斯福接连来了六封电报,口气一次比一次强硬,逼迫蒋介石将驻屯在云南的Y部队15个师投入缅北作战。今天这封电报,已经带有最后通牒的味道,通篇是讥讽和威迫的口吻,全文如下:
  罗斯福总统致蒋介石委员长:
  目前日军对英法尔发动进攻,目的在于切断印中联系。倘若攻势得手,日军下一目标,无疑为缅北之X部队,继而阁下之云南Y部队。
  对阁下美式装备之Y部队,不能进击已被削弱之敌第56师团,余实难想像。纵令一个薄弱师团的炮弹能在怒江江畔干扰贵军,但亦无力阻止贵军之进击。
  我方过去装备、训练阁下之Y部队,即为此种时机使用。
  假若Y部队不用于协同作战之目的,则空运装备、提供训练教官等我方呕心沥血之广泛支援,将毫无意义。 电子书 分享网站

让蒋介石恼火的罗斯福来电(2)
日军进攻英法尔与我何干?逼我出兵,岂有此理!
  把罗斯福的电报撂在案头,蒋介石气乎乎的把干瘦干瘦的身体歪到一边,伸手从一个装有药品的屉斗里,抽出几根棉球,在慢慢地调理自己的牙病。
  老实说,对日军进攻英法尔这一事态,蒋介石不仅不像罗斯福这样火急火燎,而且,多少有点幸灾乐祸地想看看英国佬的狼狈样呢!
  开罗会议后,蒋介石气一直不顺。关于缅甸作战,会上中英美三头对面说定了的,中国X、Y部队反攻缅北,英国第四军团从英法尔进攻缅中,同时,英海军从仰光登陆,两栖作战。但协定墨迹未干,丘吉尔蛮横无理,单方面取消两栖作战计划。蒋介石一怒之下,也把Y部队扣住不放。
  英国人成心要中国为他们火中取栗。当X部队投入野人山战斗,驻印缅边境英法尔的英国军团仍在隔岸观火,按兵不动。日军在野人山被打得鼻青脸肿,招架不住,便改变战略,突然向英法尔大举进攻,将英军第四军团团团包围。
  牟田口中将为胜利所陶醉,大言不惭:“日本陆军到了天下无敌的地步,太阳旗宣告我们占领印度为期不远了。”
  丘吉尔一时惊慌失色。罗斯福也忧心如焚。
  他们认为挽救危局的惟一方法是中国Y部队立刻渡过怒江,反攻缅北,把进攻英法尔的敌军吸引过来。
  丘吉尔有心屈尊求助于中国,可是,他有口难言,只好吁请罗斯福出面,向中国施加影响。
  对罗斯福的前五封电报,蒋介石已经一一回绝。话当然说得很巧妙,既不得罪罗斯福,又不能担当不出兵的责任。他在信中说:
  每念及罗大总统之取消在华不平等条约,提高我国地位,以及援助我抗战之恳挚情谊,无论大总统欲余作何事,凡余力所能及者,自当竭诚以赴。故,开罗会议之际,余曾向大总统阁下言及,一俟英国在缅甸沿海展开大规模登陆作战,我主力当立即对缅采取攻势。此一约定,现今仍当有效。
  言下之意,英国海军不在仰光登陆,我的Y部队便不过怒江。
  罗斯福再三催促,蒋介石不为所动。到了这第六封电报,罗斯福显然失去往常那种矜持和忍耐,开始用要挟的口吻说话。几年来,美国向中国提供大量援助,现在是索取报偿的时候了。
  蒋介石仍然心如铁石。已届不惑之年,他把一切看得很透。他认为国际间从来没有什么不要报偿的援助,只有交易,跟上海证券交易所一样。美援也不例外。眼下进行的这场战争,美国提供武器,中国投入兵员。他们花的是美元,我们付出的是鲜血。中国人的血在哗哗地流,这代价还小?中国并不欠谁什么,谁也别想敲诈我们!
  服下几片止痛药后,牙痛已经大为减轻,蒋介石呷了一口侍者送来的清茶,在铺着长绒地毯的房间内来回踱步。在心情烦躁的时候,蒋介石常常是令人望而生畏地在椅子上默坐。他只在胸有成竹、轻松愉快时才踱步,目的是活动身体。美龄经常告诫他,即使不能远足,也要坚持室内活动。
  清爽的晚风鼓起薄薄的窗幔,送来清凉,送来紫荆花淡淡的芳香。在完成夫人布置的任务后,蒋介石开始坐到案前,批阅公文。罗斯福的电报被推到一旁,他开始处理另外几件更为紧迫的文电。
  ……
  重庆的夏天阴晴不定,又经过几场大雨后,黄山官邸窗外的紫荆花已开始凋谢,但是,来自白宫的火急电报一直压在蒋介石的案头。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让蒋介石恼火的罗斯福来电(3)
英法尔被围的英军弹尽粮绝,面临绝境。
  丘吉尔抓耳挠腮。罗斯福在轮椅上急得团团转。
  美国终于把恐吓变成行动。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决定:三天之内,倘若Y部队仍按兵不动,支援Y部队之空运物资,将转交驻华美国第14航空队,并收回根据租借法案贷给中国的所有飞机。
  为了给蒋介石回心转意留下最后一个台阶,美国没有把上述威胁直接通知他,而是授权驻华美军参谋长赫恩少将,把上述决定非正式地透露给蒋夫人,同时,还转达罗斯福的重要口信,罗斯福提醒蒋介石:
  “朋友之间不要把事情做绝了。”
  送走说话瓮声瓮气而又趾高气扬的赫恩少将,宋美龄急急忙忙离开城内曾家岩德安里103号自己的办公处。不消一刻钟,她便渡过嘉陵江,驱车回到黄山官邸。
  路上,她不断嘀咕:罗总统把话说到这份上,不能再迟疑了。拖下去,委员长要闯祸的。必须立刻出兵!
  宋美龄决不仅仅是委员长身前身后的传话人,事实上,在帮助蒋介石作出重大决策时,她常常表现出大刀阔斧的政治家风度。据说,去年访问美国时,在白宫,罗斯福曾半开玩笑地问她:“如果贵国工人进行*,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