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爆发户帝国兴亡史-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孤女士,祈求独孤信先生能顺利渡过此劫。

  宇文护先生不肯放过独孤信先生,就想方设法要杀掉他。但是,由于独孤信先生一向很有名望,他的亲戚也有不少掌有军队,不好公开他的罪过,就借宇文觉先生的名义,逼迫他在家自尽。

  独孤信先生深知自己的处境,衡量去衡量来,考虑到保全他儿子及女儿,考虑到整个时局,就自尽了,年仅55岁。

  杨坚先生得知岳父自杀,既悲伤,又震惊,又害怕,看到亲爱的老婆独孤女士伤心落泪,便一边安慰她,一边积极想保全全家的谋略,甚至做好了准备,宇文护那厮再欺人太甚,就起兵跟他干一场。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七章  皇帝遭黜
3、

  还没有等杨坚先生策划好,就又发生了一件令他震惊的事情,他当上皇帝的铁哥们儿宇文觉被废了。杨坚先生面对这个消息,怔怔了很久,然后喃喃地说:“我低估了宇文护那厮,幸亏没有充当,否则灾难就来临了!”

  宇文护先生担任大冢宰时,年纪比较轻,威望相对一些老臣来说,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非常猜忌那些年老的重臣。于是,他借赵贵事件,逼死了独孤信。这事导致年老的重臣人人自危。

  杨坚先生见独孤信事件涉及到他家,就劝杨忠要极力低调,不到万不得已时,不要去触怒宇文护那厮。宇文护先生囿于杨忠先生家及李虎先生家的势力,虽然他们是独孤信先生的亲戚,但在没有明显反状的情况下,暂时没有进一步去陷害他们。因此杨坚先生和独孤女士虽然过得有些提心吊胆,但也相对安全。不过,其他的重臣就没有那样幸运了。

  司会李植先生、军司马孙恒先生等人在宇文泰先生时代就是朝廷重臣。他们见宇文护先生执政,担心受到排挤,便秘密邀集铁哥们儿宫伯乙弗凤、张光洛、贺拔提、元进等人谋划除掉宇文护那厮。

  李植先生劝宇文觉先生说:“处死赵贵以来,宇文护的威望愈来愈高,权力愈来愈大,谋臣宿将争着依附于他,朝中大小政事都由宇文护决断。依臣看来,宇文护将不会谨守臣子节操,他的私人势力恐怕要进一步扩大。希望Your majesty早作打算。”

  宇文觉先生性格刚直果决,见宇文护那厮执掌大权,几乎架空了他,使他成了傀儡,也十分忌恨宇文护那厮。独孤信先生被宇文护那厮逼死后,独孤女士让杨坚先生把他的死因悄悄告诉了宇文觉先生。

  宇文觉先生大吃一惊,年轻气盛的他,认为身为天子却眼睁睁地看着朝中老臣被逼死,是一种耻辱,于是想诏宇文护那厮问个究竟。经过杨坚先生的极力劝谏,他才平静下来,没有直接去责问宇文护那厮,但从此内心越来越厌恶那厮。

  听了李植先生的话,宇文觉先生愤愤地说:“宇文护那厮也确实越来越猖狂了!看来,朕也确实该采取行动了!”

  见宇文觉先生已经有明显处置宇文那厮的意思,乙弗凤先生又趁机劝谏说:“以先王那样的圣明之君,尚且委托李植和孙恒等人处理朝政,今日如果互相扶持,事情何愁不成?况且晋国公(宇文护的爵位)常说如今辅佐Your majesty,想效法周公之事。臣听说周公代君王处理朝政7年,然后还政于成王。如今Your majesty还能设想宇文护7年之后会像周公那样吗?恳切希望Your majesty不要再迟疑了。”

  宇文觉先生听到这句话后,一股愤怒从心中燃起,在几案上猛拍了一下,说:“此贼不除,朕一日难以得安宁!”

  “Your majesty圣明!”

  “各位兄弟,你们认为何种办法除掉宇文护那厮最安全有效?”宇文觉先生见李植先生等人支持他除掉宇文护那厮,就迅速追问道。

  “Your majesty,臣认为,对此事不能操之过急,不能流露出任何痕迹!”李植先生迅速回答说。

  “说详细点!”

  “Your majesty年轻,正是学文习武的年龄。Your majesty和不趁此机会,召集少年在宫内培您练武,培养一批年轻的高手,然后趁宇文护那厮进宫之机,一下子将他拿下,再宣布他的罪恶呢?”李植先生见宇文觉先生问他,就直接回答说。看来,后来大清的康熙除掉鳌拜时采用的办法,早在几百年前,李植先生就提出了。

  “OK,就这样决定了!”

  随后,宇文觉先生就经常与一些少年太监一起练习武艺,准备培养一批年轻高手,以便除掉宇文护那厮。

  一天,杨坚先生被”铁哥们儿皇帝”宇文觉招进宫时,正遇到他与那些年轻太监切磋武艺。杨坚先生大吃一惊,慌忙跪下说:“臣叩见Your majesty!”

  “大哥,不必多礼!”宇文觉先生见大哥杨坚来了,迅速让他免礼。毕竟他们以前是铁哥们儿,在一起随便惯了的,令宇文觉先生很不习惯铁哥们儿见了他就磕头。

  杨坚先生从地上起来后,低着头,诚惶诚恐地站在那里,不敢吭声。宇文觉先生笑着说:“大哥,在太学时,小弟记得你胆挺大的,怎么今天来皇宫后,大哥你就变得如此胆小呢?”

  杨坚先生吓得全身是汗,慌忙跪在地上说:“臣请Your majesty恕罪!臣那时年幼无知,对Your majesty的天威无知无畏。现在臣已娶家室,见到Your majesty的威仪,无不内心感到惶恐!”

  “起来吧!大哥,小弟近日与几个少年切磋过武艺,不知长进如何,特请大哥前来检测一下!”宇文觉先生笑着对他说。

  杨坚先生以为是“铁哥们儿皇帝”宇文觉要找他交手,吓得跪在地上不起来,说:“臣不敢!臣不敢!请Your majesty收回成命!”

  宇文觉先生马上意识到大哥误会了他的意思,迅速回答说:“大哥,别怕,小弟不是要与你交手。小弟是想让你与这几个少年交手。小弟在一旁看看招数,就能知道小弟的武艺长进如何!”

  杨坚先生看了看铁哥们儿宇文觉,说:“Your majesty,这,这……”

  “这没事。小弟是私下见你的。大哥不要害怕有其他的事!”宇文觉先生进一步对杨坚先生解释说。

  杨坚先生见此,就不得不与那几个少年过了几招儿,但发现他们的武功极其平常,据他估计,他们远远不如”铁哥们儿皇帝”宇文觉的武功。因此杨坚先生非常怀疑,”铁哥们儿皇帝”葫芦里装的什么药呢?难道已经怀疑上我了吗?

  杨坚先生回到家里,将这些告诉了老爸和老婆。他们都一致认为,宇文觉先生此举的目的是在培养武功高强的亲信,准备对某些朝中显贵采取行动。

  第二天,杨坚先生上朝时,就得知李植先生出任梁州刺史,孙恒先生出任潼州刺史的消息。他更加疑惑,越来越小心,害怕哪一天灾难会莫名其妙降临到他家。

  过了几天在上朝时,宇文觉先生又突然提出将李植先生等人召回长安。宇文护先生劝谏说:“Your majesty,李植等人间离我们兄弟的关系,将他们留在京城,必将祸乱朝廷,引起朋党之争。为了天下大计,请Your majesty不要将他们召回来!”

  宇文觉先生回答说:“说李植等人间离我们兄弟的关系,这只不过是传闻而已。将他们贬到京外,警示一下百官就行了。李植等人是朝中老臣,朕年轻,许多政事少不了他们辅佐,想将他们召回朕身边。”

  宇文护先生见宇文觉先生当着朝臣的面,强行提出对他不利的策略,就痛哭着跪到他面前说:“天下最亲近的人,超不过兄弟。如果兄弟之间自相矛盾,对其他人就更难以亲近了。宇文泰以Your majesty年轻,临终时把后事托付给臣下。臣下既然兼领家族与国家的重任,就竭诚辅佐Your majesty。如果能使Your majesty亲理朝政,威震四海,则臣下虽死犹生。只担心一旦将臣废除之后,小人得以逞其私欲,不仅不利于Your majesty,也担忧国家的危亡。臣下勤勤恳恳、进逆耳之言的原因,就是只想着不辜负宇文泰的遗托,维护国运的长久。没想到Your majesty不体察臣下的忠诚,忽然产生猜疑。况且臣下既为天子兄长,又担任国家宰辅,还能有其他什么奢望吗?希望Your majesty明察臣心,不要被小人之言所迷惑。”

  宇文护先生说罢,当着朝臣的面哭泣了很久,似乎他受到了天大的委屈似的。众大臣见此,也都装模作样地下跪求情。宇文觉先生见此,也只好作罢,不再将李植先生等人召回,但对宇文护先生仍然十分猜忌。

  乙弗凤先生等人更加恐惧,加紧密谋,请宇文觉先生约定日期召集各位公爵会宴,乘机抓住宇文护那厮,将他杀掉。宇文觉先生同意了他们的密谋。

  乙弗凤先生的同党张光洛把他们前前后后的密谋全部告诉宇文护先生。宇文护先生大吃一惊,迅速召见贺兰祥先生、尉迟纲先生等人,对他们讲了乙弗凤的阴谋,并于他们商议应对方略。

  贺兰祥先生等人都劝宇文护先生废黜皇帝。当时,尉迟纲先生统率禁兵。宇文护先生就派尉迟纲先生入宫,然后召见乙弗凤先生等人议事。

  等到乙弗凤先生等人出来时,尉迟纲先生就将他们一个一个抓起来,押送到宇文护先生的府第。宇文护先生乘机遣散宿营兵,派贺兰祥先生逼迫宇文觉退位,然后把宇文觉幽禁在他从前的府邸里。

  随后,宇文护先生召集了全部公卿,哭着对大家说:“先王出身平民,30多年来亲临战阵励精图治,可惜寇贼未平,忽然去世。我是宇文泰的侄子,亲受遗命。由于略阳公是宇文泰正室的嫡子,所以我和各位奉立他为皇帝,灭魏兴周,为四海之君主。他从登基以来,荒淫而无节制,亲近小人,猜忌骨肉,想把大臣名将一一杀掉。倘若这种计谋得逞,国家必定灭亡。我死了以后,有何面目去见先王?今日宁肯对不起略阳公,也不敢对不起国家。宁都公年轻而有德操,仁慈孝悌,为天下人所仰慕。今天想废去昏君,奉立明主,各位意见如何?”

  群臣都说:“这是您的家事,听从您的安排。”

  当时杨坚先生父子见生米已经煮成了熟饭,也应和了宇文护的意见。

  随后,宇文护先生逼迫宇文觉先生下旨,当场杀死了乙弗凤先生等人,处死了李植先生和孙恒先生等人。宇文觉先生没有办法,只好下旨将他们都处死了。

  宇文护先生处死他们后,派亲信牢牢控制宇文觉先生。不久,他发现宇文觉先生依然对他充满敌意,就寻机将他也杀死了,并派人到岐州恭迎宇文毓先生当皇帝。

  宇文觉先生从接受西魏皇帝禅让的帝位,到被宇文护那厮杀死,前前后后不到1年。杨坚先生见他在短暂1年内,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深深感觉到###的残酷,也深深感觉到###的残酷和险恶。

  宇文毓先生是杨先生的大姐夫,但他依然不敢相信大姐夫。因为周朝仍有宇文护先生牢牢控制。在宇文毓先生登基后,宇文护先生出任太师,担任雍州牧,他儿子宇文至先生被封为崇业郡公。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八章  隐忍苟生
在宇文觉先生被杀死后,宇文毓先生被册立为皇帝。

  宇文毓先生小名统万突,是宇文泰先生的大儿子,独孤信先生的大女婿,杨坚先生的达连襟。他是宇文护先生暗中操纵群臣,一再谦让推托不掉的情况下,继位为皇帝的。

  一登基,他就下诏:“帝王的治国之道,以宽恕仁慈为要务。魏国时所有犯有轻罪、以及村民中一家有罪而连累数家被发配远方者,都应当放回。善人的后代,还能世代获得宽恕,何况魏氏以美德禅让而终,能不加怜悯吗?元氏(西魏的皇姓)子女自从赵贵等犯罪以来,所有被株连而没为官奴婢者,应当全部放回。所有被贼人掠去的人口,都可以放回。”

  由于他这一系列笼络人心的政策,周国人心惶惶的局面很快结束了,天下又开始稳定了下来。

  周国国内稳定后,东边的齐国军队又侵犯周国东部边境。宇文毓先生令杨忠先生出兵镇守蒲坂。结果,经过一番战斗,齐军战败,齐将司马消难请降,要求周军前去接应。

  杨忠先生便与达奚武先生率军前去接应司马消。他们共率5000骑兵,每人另带一匹马,从小路驰入齐国境内500里。

  他们前后派去3名外交大使向司马消难通报消息,但3名外交大使都不见回来。在离北豫州30里时,达奚武先生怀疑发生变故,打算率军返回。杨忠先生见事已至今,就对他说:“只有前进而死,没有后退求活。”达奚武先生蓦然不吭声。

  杨忠先生见此,就独自率1000骑兵连夜赶到北豫州城下。北豫州四面都是悬崖绝壁。杨忠先生在城下只听见巡夜人敲木梆的声音,但好不害怕,扎下军营,等待司马难消开城投降。

  达奚武先生见杨忠不害怕,也亲自率军赶来,但到了北豫州城下后,却指挥数百名骑兵向西边撤走了。杨忠先生非常气愤,但也不好责备达奚武,只好指挥余下的骑兵原地不动。等候城门打开后,进了城,杨忠先生又急忙派人召回了达奚武。

  当时,齐将伏敬远先生指挥2000士兵据守在东边城上的高墙,点燃烽火,严密警戒,准备与周军决战。达奚武先生害怕,不想守城,拿了很多财物绸缎,就带着司马消难及其部属撤回到周国境内。杨忠先生便率3000名骑兵担任后卫,护卫他们向周国境内撤退。

  到洛水南岸时,他们都下马躺下休息。这时,齐军追过来,到达了洛水北岸。周军将士都很惊恐。杨忠先生安慰部下说:“只管吃饱,如今处在死地,他们一定不敢渡过河来与我们交锋。”

  过了片刻,齐兵佯作渡河,杨忠先生也指挥骑兵装作要进攻的样子。齐兵见此,不敢逼近。于是,周军得以缓缓退兵而归。

  达奚武先生对杨忠感叹说:“我自认为是天下健儿,今天见你处危不惊,I服了YOU!”

  凭这次功劳,杨忠先生升任为柱国大将军,相当于军区司令的官职了。而且,杨忠先生的威名也迅速传遍了周国上下,令周国任何人都不得不敬佩杨忠先生三分。

  一年来,杨坚先生一直惶恐不安,见“连襟皇帝”宇文毓提拔了他老爸,紧张的神经总算慢慢松开了一点。但是,他仍不敢彻底放松警惕心理,因为宇文护那厮对杨家依然很猜忌。

  宇文护那厮为了消除别人对他有野心的嫌疑,就装模作样上表,请求将朝政交还给杨忠先生的“连襟皇帝”宇文毓先生。宇文毓先生多次挽留,试探宇文护那厮的真实想法,但宇文护那厮说出的话泼出的水,也不好立即收回他的呈奏,显得假心假意,就坚持了一小会儿,表示要将朝政交给他,已表明杀死宇文觉不是为了夺权,而是为了天下,迫不得已而为之。

  宇文毓先生害怕宇文护那厮,见他执意要还给朝政,就开始了亲理政事。

  为了消除宇文护那厮的疑虑,宇文毓先生仍然将军事交给他管理,并改任他为都督诸州军事司令。

  宇文毓先生亲政后,任命了一大批官,给很多官晋职,不管是宇文护那厮信任的,还是不信任的,只要自己认为行,就毫不犹豫地任命和提拔。宇文护那厮见宇文毓先生如此笼络大臣,尤其是他猜忌的大臣,心里非常不舒服,非常害怕皇帝在那些大臣的支持下除去他,就想办法挑拨皇帝与大臣的关系。

  杨忠先生升迁得最快,是宇文护那厮猜忌的重要对象。但杨忠先生的人缘和口碑好,他想诬陷却无处下手,想来想去,就决定挑起皇帝与杨忠先生之间的矛盾,让他们相互猜忌,甚至相互搏杀,起到“一石击二鸟”或者“一石击三鸟”的效果。

  杨坚先生是杨忠先生的长子。皇帝杀杨坚先生,必然与杨忠先生爆发矛盾。而且,由于杨坚先生和皇帝是连襟关系,皇帝杀杨坚先生,也必挑起皇帝与另一个连襟——李昺的矛盾。李昺先生是太尉、柱国大将军、大都督、第一副总理、陇右行台、少师,陇西郡开国公李虎的儿子,在周国内掌握着一个方面军呢。

  此计得逞,宇文护那厮必将除去他许多潜在的政敌,必将削弱宇文毓先生的势力,以便他更有效地控制周国。退一步讲,即使此计不成,让他们之间的关系疏远起来,让他们相互猜忌起来,最好得到实惠的还是宇文护那厮。

  于是,宇文护那厮让人到处传言,说杨坚先生相貌非常,有天子气。

  杨坚先生的“连襟皇帝”是远远不如他的“铁哥们儿皇帝”的,他的“铁哥们儿皇帝”知道最大的威胁时控制周国实际权力的臣子,而不是空穴来风的某个相貌奇特的人,而他的”连襟皇帝”鉴别能力却出奇地差,居然相信了流言,认为他是最大威胁,非常猜忌他,还私下派善于相面的亲信赵昭先生来给他看相,一旦相貌如传说所言,就借机让他的脑袋搬家。

  连襟连襟,连着骨头牵着筋,怎么就这样追逼他的命呢?难道就是连襟连襟,索要你的命吗?杨坚先生感到非常迷茫。

  这一次,杨坚先生又被幸运之神拥抱了一下,有惊无险地逃脱了脑袋搬家的厄运。赵昭先生是比较聪明理智的人,对形势看得十分清楚,知道对皇帝威胁最大的是背后控制周国的宇文护那厮,而不是长相酷酷的杨坚先生。而且,他还认为,如果杨坚先生真的有那样的天命,即使他想办法除掉杨坚先生也成功不了,相反最终还会达上他的性命,让他的家族遭到解难。

  栽人一脏,不如放人一马。赵昭先生想好后,就以册封杨坚先生为右小宫伯、封大兴郡公外交大使的名义来到了杨家。趁机会,赵昭先生仔细看了看杨坚先生的相面,发现他确实有帝王之相,不禁大吃一惊。

  于是,赵昭先生将杨坚叫到书房,私下对他说:“现在,外面到处流传您有天子之相。皇上也怀疑这件事是真的,特意派我前来给您看相。我看了您的相貌后,发现流传的并非是假。您将是未来的皇帝,但目前一定要隐忍,要好好保护自己。在将来登基后,您一定要大开杀戒之后才能安定天下。我回去告诉皇上,说您只不过是有做柱国的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