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队不远的地方,正准备向商船实施鱼雷攻击时,突然在潜艇周围响起了一片
… Page 348…
深水炸弹的爆炸声,原来护航舰队已经发现并包围了潜艇,几经挣扎,德国
潜艇才死里逃生。傍晚,商船的水手和舰队的水兵认为白天危险的航程过去
了,稍稍松驰了一下紧张的神经,船队按照预定的航线继续全速前进。
7月4日,已安全航行了近30个小时的船队开到了熊岛附近,这被护航
舰队称之为死亡海区的海域,经常出入德国的飞机和潜艇,船队高度紧张地
航行着。果然,中午时分,一大批德国轰炸机透过层层乌云,俯冲到商船上
投下炸弹和鱼雷,尽管高射火炮在空中组成一张张火网,但是德国轰炸机仍
冲过这密集的火网,不断俯冲攻击英国商船。攻击中,德国轰炸机不断提高
了投弹精度,绞杀性的空袭持续到傍晚,英国商船“克里斯托弗”号被炸沉,
其余几艘商船也挨了炸弹,不同程度受到损伤。在德国轰炸机攻击的同时,
汉密尔顿少将接到4.2万吨的“提尔皮茨”号和“希佩尔”号离开挪威港口
北上截击PQ—17的情报,还收到了“希佩尔海军上将”号和“吕措夫”号出
动的消息,这些消息使汉密尔顿海军少将不寒而栗,因为在他的护航舰队中,
没有一艘军舰可以和“提尔皮茨”号匹敌,“提尔皮茨”号有8门381毫米
的巨型舰炮,可以在24公里外把盟军战舰撕成碎片,按照它的航速,10小
时后将赶上PQ—17船队,后果不堪设想。汉密尔顿少将立即将这一情况通报
英国本土和托维舰队。托维上将的打击舰队虽然拥有足以和“提尔皮茨”号
匹敌的“胜利”号,但由于它属于间接护航的“机动打击航队”,赶到PQ—
17船队还有一天的航程,远水解不了近渴。
在万般无奈的时候,英国海务大臣庞德和海军部电令护航舰队以最大速
度向西撤退,以保存护航舰队的军事实力。
汉密尔顿的指挥舰发出了护航舰队迅速西撤的行动信号。夕阳下,军舰
拉起了向商船告别的汽笛,显得格外悲惨和凄厉。商船队按照预定的部署,
纷纷解体,一艘艘孤零零地向东驶去。在每艘商船后面几乎都跟着一艘伺机
攻击的德国潜艇。
没有护航的船队经历了十分艰难的航程,仅10天内,24艘商船被德国
潜艇的鱼雷、飞机的炸弹炸沉,而德国仅损失了5架飞机,“提尔皮茨”号
驶出挪威后,听说护航舰队已撤走,也悄悄驶回了挪威。
每一艘单独航行的商船都经历了难以置信的遭遇,很多船被流冰封住,
水手忍饥挨饿,有很多在冰海上冻死。尽管如此,船队中仍有2艘英国商船、
6艘美国商船、1艘巴拿马船和2艘苏联船顽强地挣扎到了苏联港口,7万吨
军火终于交到红军手里。
PQ—17船队的惨重损失,使邱吉尔首相又一次中断了航运。这时,斯大
林格勒保卫战和高加索油田会战到了紧要关头,斯大林再次致电盟国,要求
立即恢复航运。
1942年9月,中断了近3个月的北极航行又恢复了。9月2日,PQ—18
船队在航空母舰。“复仇者”号和其它特种防空舰、防空巡洋舰的护卫下启
航了。一周后,德国侦察机发现了这支航队,从13日开始,100多架次的德
国轰炸机轮番对这支船队进行了狂轰滥炸,十几艘德国潜艇水下攻击,却遭
到了PQ—18船队防空部队和反潜艇的痛击。9月18日,从苏联赶来的北方
舰队参战,德国军队才撤退。这次海空战中,法西斯遭到极大损失,41架飞
机被击落,3艘潜艇被深水炸弹炸成碎片,而盟军则付出了13艘货船的代价,
27艘装满着军火的货船顺利地开到了苏联北方港口。
由于英军在西非的战争日益吃紧,PQ—18船队开出后直到12月才派出
… Page 349…
新的船队,从这支船队开始,代号也改了,东航去苏联称作JW,返回的称RA,
序号从51开始。
12月15日上午,Jw—51A船队出发了,出乎意料,这支拥有16艘商船
的船队一路上除了5艘货船触水雷外,其余均顺顺当当开到苏联。
12月22日,JW—51B商船队由15艘军舰护航继续出发。2天后,一架
在巴伦支海上巡逻的德国侦察机透过厚厚的云层,突然发现在冰流和冰山夹
缝中的船队。
30日,从挪威阿尔塔峡湾出动的德国童型巡洋舰“希佩尔海军上将”号
和巡洋舰“吕措夫”号和其它6艘大型驱逐舰赶到了挪威以北150浬处,在
黑沉沉的北极夜里,英德海军展开了殊死的战斗,英国舰艇死死缠住德国舰
艇不让它们靠近商船,海战的炮火使附近巡逻的英国巡洋舰“谢匪尔德”号
和“牙买加”号赶来助战,此时海上武装力量形成了2:1的态势。战斗持续
了几个小时。天上又飘飘扬扬下起了大雪,能见度极差。“吕措夫”号被英
国军舰击伤,德国舰队看再战下去,形势只能对自己不利,只好下令撤退,
JW—51B船队全部顺利到达目的地。
拦截JW—51B船队的失利使希特勒大为恼火,埃利·雷德尔海军元帅被
迫辞职,海军上将卡尔·冯·邓尼茨接任了海军司令的职务。
邓尼茨在北极航线上,布下了最强大的潜艇阵容,这一艘艘潜艇如同一
座座暗礁,使盟军的船队不得不小心翼翼,但是从大西洋调来的护航舰队十
分熟悉德国的潜艇技术,邓尼茨的潜艇“狼群”战术没有奏效,许多法西斯
潜艇沉入冰海,而盟军的商船队损失却不大。
北极护航战中最后一次大规模海战是在1943年底发生的。12月,根据
德国侦察的情况报告,盟国的JW—55B船队在仅有10艘驱逐舰的护航下启程
了。25日邓尼茨立即命令贝海军少将率领“沙恩霍斯特”等6艘驱逐舰前去
袭击船队,这6艘驱逐舰装有280毫米的大炮,贝海军少将认为JW—55B护
航舰队根本不是对手。这次德国海军又吃了情报不确切的亏,因为在此同时,
重兵护卫的RA—55A船队也要经过这一海区。
26日上午,护航RA—55A的英国巡洋舰“迅速”号的雷达首先发现了“沙
恩霍斯特”,距离“沙恩霍斯特”最近的英国巡洋舰“谢匪尔德”号和它展
开了炮战。10时“沙恩霍斯特”撤出战斗。当“沙恩霍斯特”的雷达发现
了JW—55B时,它仍然被“迅速”号捕捉到了,RA—55A强大的护航舰队再
次向“沙恩雷斯特”发起了猛烈炮击。德军“诺福克”号被击伤,贝少将一
看情况不妙,只好下令舰队撤回挪威。
下午2时左右,南撤中的德国舰队和英国本土舰队旗舰“约克公爵”号
遭遇了,这艘装有360毫米大炮的旗舰真正构成了对“沙恩霍斯特”的威胁。
当双方相距约40公里时,RA—55A护航的舰队从后面赶来了。“迅速”号
发射了一枚枚照明火箭把昏暗的北冰洋上空照得如白昼一样,“约克公爵”
号上360毫米的炮弹不停地飞向“沙恩霍斯特”。“沙恩霍斯特”有3座炮
塔被打坏,轮机舱也遭到炮击。“约克公爵”号发起攻击后不久,三艘英国
驱逐舰也赶上去发射了55枚鱼雷,下午7时,一阵惊天动地的爆炸,“沙恩
霍斯特”在冰海中消失了。此后在北极的航线上,只剩下“提尔皮茨”号了。
1944年11月,英国皇家空军第617中队的29架英国重轰炸机终于把“提尔
皮茨”号炸成一堆废铁,舱内1000余名官兵作为法西斯战争的殉葬品,永远
留在了北极。
… Page 350…
经历了这几年惊心动魄的海上战斗,法西斯破坏北极航线的企图被彻底
粉碎。各种战争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往苏联,当最后一支RA—67船队返回冰岛
时,苏联红军和盟国的旗帜已在法西斯的最后堡垒——柏林飘扬了。
(凌林)
… Page 351…
莫斯科保卫战
1941年8月,希特勒的宣传部长戈培尔命令德国各报:10月12日这一
天留下头版的位置,以便登载“特别重要的消息”。
原来,希特勒已经制定了一个代号叫“台风”的作战计划,要在10月
12日一举攻占苏联首都莫斯科,来取得苏德战争的胜利!
德军集中了绝对优势的兵力,共53个步兵师、14个坦克师和8个摩托
化师,向莫斯科推进。通向苏联首都的各条道路上和田野里,到处是德军的
坦克、军车和各种运输工具,最长的车队前后有30多公里。
10月3日,德坦克部队在莫斯科近郊维亚兹马包围了苏联的4个集团
军。驻守桥头阵地的苏军副连长谢纳霍夫带领全连仅剩下的63名战士,顽强
地抵抗着敌人。经过4天的苦苦鏖战,连长牺牲了,他左臂也负了伤。但是,
正是因为他们与兄弟部队的拼死战斗,才牵制住了敌人二十几个师的兵力。
入夜,团长来到阵地,命令他想办法突围。谢纳霍夫带着战士们泅水过河,
不久即被德军发现。猛烈的炮火轰炸着、扫射着,未上岸的战士纷纷倒下。
谢纳霍夫不断迁回突击,才带着41名战士突出重围。在维亚兹马的战斗中,
像谢纳霍夫这样生还的人是少数,数十万人都为国捐躯或被俘了。
莫斯科的外围防线被突破,形势危急!
西方各国立即对形势做出了悲观的估计。美国陆军部长史汀生预测说!
“德国人将会在最少一个月、最多三个月内打败和完全占领苏联。”英国的
参谋部则断言:“莫斯科将在二到六个星期内被占领”,“德军一定会像快
刀切牛油似地穿过饿国。”希特勒更是欣喜若狂,他得意洋洋地宣称:“即
使莫斯科提出投降,也不接受。”
面对巨大的威胁,苏军统帅斯大林任命朱可夫将军赶赴前线,组织莫斯
科外围的第二道防线。朱可夫大将深入部队,看望了从维亚兹马突围的官兵。
他关切地询问着吊着左臂、不肯回后方医院的谢纳霍夫,鼓励他说:“小伙
子,用你的右手握紧枪,狠狠打纳粹,消灭法西斯!”谢纳霍夫高举右臂,
像宣誓一样地回答道:“誓死保卫莫斯科,保卫苏维埃祖国!”
首都的人民也被动员起来了。短短的3天之内,莫斯科所有能拿起武器
的工人、居民组织成了25个工人营,12万人的民兵师,169个巷战小组和数
百个摧毁坦克班。大街上运兵的汽车不时飞驰而过,士兵们豪迈的歌声在飘
荡:
暴风雨侵袭我们的国土,
战云笼罩大战,
我们用枪林弹雨。
欢迎这讨厌的客人。
时候到了,弟兄们!
打败过我们的敌人,
时候到了,弟兄们!
只有我们能战胜法西斯,
从地面上把它肃清!……
德军在各个方向的进攻都遇到了殊死抵抗,进展极其缓慢。“台风”计
划开始时的快速进展变成了死气沉沉的爬行。10月12日已经过去,莫斯科
并没有被攻下,德国各报头版自然也没有出现“特别重要的消息”。天下雨
… Page 352…
了,一夜之间田野就变得泥泞不堪,坦克陷在泥潭之中动弹不得。希特勒焦
躁不安,他要赶在冰雪与严寒到来之前结束这个战役,又纠集了5个集团军、
51个师的兵力,准备发动第二次进攻。
近郊依然是隆隆的炮声,莫斯科的四周依然是大兵压境。就在这样的情
势下,1941年的“十月革命节”来到了。
莫斯科红场上照例举行了庆祝游行活动和阅兵式。当苏联人民的伟大领
袖斯大林出现在红场检阅台的时候,广场上响起了雷鸣般的欢呼声与“乌拉”
声。自莫斯科保卫战开始以来,首都日夜面临威胁,部分政府机构与外交使
团已经撤出了莫斯科。但斯大林仍然留了下来,指挥着这场对苏维埃政权生
死攸关的重大战斗。“斯大林还在莫斯科!”这已经成了鼓舞首都人民的巨
大精神力量。现在,当斯大林威严地屹立在检阅台上的时候,人民怎么能不
高兴、不欢呼呢!
斯大林发表了演说:“同志们!你们进行的战争是解放战争,正义战争,
让伟大的列宁的胜利旗帜引导你们,彻底粉碎法西斯侵略者,胜利一定属于
我们!”
全副武装的数十万红军战士,迈着雄健的步伐,通过红场,接受统帅斯
大林的检阅,然后直接开赴前线,投入了保卫莫斯科的战斗。
11月15日,德军的第二次大规模进攻开始了。在德军的疯狂突击下,
一支德国部队渡过了伏尔加运河,莫斯科已处在德军大炮的射程之内。希特
勒闻讯之后,像打了一针兴奋剂。他快步走到地图前,狂叫道:“最后再用
一点力,就要胜利啦!斯大林此时也在紧张地思索,他捏着大烟斗命令:“空
军出动,掩护快速反突击部队,迅速地、毫不迟疑地把敌人打回运河西岸!”
炮弹轰鸣,飞机呼啸,战斗打得异常激烈、残酷。在杜博谢科沃附近的
公路旁,活跃着一个苏军战斗小组。敌人的坦克企图沿着这条公路直逼莫斯
科。指导员克洛契柯夫率领战士们冲出战壕,连续击退了德寇五十多辆坦克
的冲锋,击毙敌人数十名。但是,他们也只剩下28个人了。克洛契柯夫对大
家说:“同志们,俄国虽然大,但是已经没有地方可退了,后面就是莫斯科!”
战士们齐声回答:“打到最后一个人,也要守住公路,不让敌人通过!”最
后,他们弹尽粮绝。克洛契柯夫抱着最后一捆手榴弹,向德军坦克猛扑过去,
28名战士为保卫伟大祖国的首都流尽了最后一滴血,全部壮烈牺牲。后来,
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追认这28位烈士以“苏联英雄”的光荣称号。
经过5天的激战,德军惨败,被迫退回到运河西岸。
严寒的季节来到了,气温达零下20至30摄氏度,德军根本没有冬季作
战的准备,身着夏装的官兵一个个冻得瑟瑟发抖。11月27日,气温在2小
时内骤然降到零下40度,数以千计的德军士兵被冻伤致残,更多的人染上了
疟疾,寒颤不止。更加令德国将军烦恼的是,武器失灵,飞机与装甲车的马
达无法发动,坦克上的反窥镜失去作用,连机枪和步枪的枪栓也被冻油卡死。
与此相反,苏军的机枪披着枪套,武器加了冬季润滑油,惯于在严寒中
作战的精锐的西伯利亚兵团也在源源开到。莫斯科的大型兵工厂里,一辆辆
宽履带的T34坦克直接从生产线开赴战场,在雪地里灵活地行驶。身穿白色
厚棉衣的战士到处打击冻得麻木的德军,许多德军已到了绝望的边缘,哀叫
道:“我再也熬不下去了,我实在熬不下去了!”
大反攻的时机已经成熟。
1941年12月6日,斯大林命令大反攻!苏军集中110万人、7652门火
… Page 353…
炮、774辆坦克、1000架飞机,出其不意,猛然进攻,把德军打得晕头转向、
鬼哭狼嚎,短短几天,就被苏军击退150—280公里,赶到了莫斯科的西部地
区。德军丢盔卸甲,沿途一片狼藉。希特勒气急败坏,下令撤掉了陆军总司
令的职务,又下令撤掉了在前线指挥作战的冯·包克元帅和左德里安将军的
职务,但这并不能挽国颓势。在解除了对莫斯科的包围之后,斯大林命令苏
军乘胜前进,发动全线进攻,又一举守回60多座城市,到1942年2月28
日上,德军被击溃约50个师,伤亡83万多人,德国陆军参谋长哈尔德哀叹
道:“德军常胜不败的神话已经破灭了!”
莫斯科保卫战胜利了!这是德国法西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所遭到的第
一次大失败,它宣告了德军“闪电战”的破产,极大地鼓舞了全体苏联人民。
但是,这次战役还没有消灭德军的主力,战略主动权还没有掌握在苏联手里,
更加残酷、艰险的斯大林格勒大决战正在等待着他们!
(李源)
… Page 354…
奇袭珍珠港
太阳从云层中露出脸来,太平洋波光粼粼,夏威夷群岛迎来了又一个怡
人的早晨。
珍珠港内,7艘大型战列舰覆盖着天篷,并排停靠在福特岛东侧,只有
旗舰“宾夕法尼亚”号独个儿躺在船厂的干船坞里。在轻波荡漾的水面上,
还泊有7艘巡洋舰、20艘驱逐舰和其他数十艘小型舰艇。美国太平洋舰队除
了3艘航空母舰和少量巡洋舰、驱逐舰出海在外,全数在此。
这天是1941年12月8日,星期天,准备上岸度假的美国官兵大多数正
在用早餐,还有一些军舰上的水兵正在举行升旗仪式,收音机里播放着檀香
山电台的音乐节目。谁也没有想到,一场巨大的灾难正在迅速逼来。
此时,由183架日本飞机组成的庞大机群,向珍珠港疾飞而来。驾驶这
些鱼雷轰炸机、俯冲轰炸机、水平轰炸机和制空战斗机的,都是日本一流的
飞行员,他们在鹿尔岛海军基地进行了几个月的刻苦训练和模拟攻击,全是
为了这次即将到来的偷袭。
指挥官渊田美津雄海军中佐是江田岛海军学校的高材生,他沉静果断,
富有战斗经验和指挥才能。这会儿,他一边向机群下达修正定向仪罗盘的指
令,一边悠闲自得地听着檀香山电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