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战争故事100篇-第6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日军一个步兵团从正面向苏军混成营进攻,而骑兵从侧翼包抄,企图形成包 

围之势。混成营击退了敌人的进攻,但牺牲了70多位战士。 

     几天以后,日军又一次实行夜间突袭,以80辆坦克开道,一路横冲直撞 

过来。混成营顽强地抵挡住了日军坦克的冲击。次日拂晓,苏军装甲汽车逢 

对日军实行了反突击。疯狂的日军骑兵挥舞着马刀冲上来攻击装甲汽车,以 

为这种精神战术足以吓倒红军战士;但他们失算了,成批的日本骑兵横尸在 

装甲汽车前。激烈的战斗一直持续到中午,损失惨重的日军不得不退回原阵 

地。 

     疲惫不堪的苏军也无力乘胜追击。 

     战斗进入了相持阶段。 

     7月份,苏军指挥部下达了转入全线防御的命令。前线部队开始日以继 

夜地构筑防御工事。 


… Page 326…

     这一动向很快被日军司令部发现。根据侦察部门的报告,苏军最多只能 

在哈勒欣河冲突地带集中1。1万名步兵和1000名骑兵,粮食和弹药要从700 

公里以外的基地运来,甚至伙房用的柴禾也要用汽车到几百公里以外去拉; 

苏军的后方又发生了牲畜流行病,使他们获得肉食品的困难大大增加……在 

这种状况下,苏军不要说发动进攻。连防御都坚持不了多少时间! 

     相反,日军的情况则十分有利。到达战场的日军步兵已达2.2万人,骑 

兵5000人;新的部队仍在源源不断地从铁路线上运来,到8月初,日军的兵 

力将达到苏军的5倍以上;日军的后方供应情况也相当稳定,完全可以保证 

军队参战的需要。总之,日军司令部得出结论,彻底粉碎苏联守军的日子不 

会太远了! 

     8月7日,日军司令部接到了参谋本部的绝密命令。命令是由联络官亲 

自送到司令官手中的,要求积极准备彻底歼灭哈勒欣河地区的苏联军队,并 

在发起总攻的前一天,派遣航空兵轰炸机团空袭苏联大后方的城市托姆斯 

克,以达到瓦解苏军斗志的目的…… 

     日本将军个个兴高采烈,东京的报纸上一片预祝胜利的欢呼。陆军大臣 

坂垣主动对新闻记者发表谈话,宣布苏联人在远东已无能为力,事实上已承 

认了他们的失败! 

     苏联军队仍在进行长期防御的准备。夜里,从日军阵地上都可以听到苏 

军构筑工事的嘈杂声,挖土机在轰鸣,铁锹与石头撞击……日军侦察兵截听 

到苏联守军给后方的电报,他们要求后方增运建筑材料,并要求供给冬天御 

寒的棉衣……日军侦察兵还发现了发给红军战士的防御守册,里面强调了长 

期防御的必要性,以及打防御战的战术要点等等……一切迹象都表明,苏联 

军队打算把战争拖延过这个冬天。 

     日本人可不准备为了这么一块小小的土地拖延如此之久。他们完全可以 

在短时间内结束这里的战事。冬天到来之前,他们还将向苏联境内推进数百 

公里。他们最近就将对苏联守军实施毁灭性的打击。 

     日本军队已像一根压紧的弹簧,像沙漠里缩成一团的眼镜蛇,随时可以 

弹射出去,致敌死命。发动总攻的日子是由日军参谋本部选定的。关东军司 

令部签发了关于总攻时间的命令,装进结结实实的公文袋中,袋口用线密密 

缝死,并打上了火漆印,袋上印着醒目的“绝密”字样,由联络官送在前线 

各部队长官。只有那些应该知道这一秘密的人,才能在事前就知道,日军的 

总攻时间是1939年8月24日拂晓。 

     这一军事秘密虽然没有泄露,但却失去了任何意义。因为,8月20日, 

苏联军队突然先发制人,给予日本侵略军以空前严厉的打击。原来,苏联的 

所谓“长期防御”,不过是迷惑日本军队的计谋。在构筑防御工事的掩护下, 

大批苏联军队已秘密集结到了前线。仅仅三天,日本的阵线已全部崩溃。7 

万多精锐步兵落入了苏军的重围,很快便被彻底歼灭。苏联军队击毁了日军 

近200架飞机,打死、打伤和俘虏日军5万多人,缴获武器弹药无数。 

     8月24日拂晓,日本在哈勒欣河地区已经没有能够作战的军队了!这一 

惨败震动了日本全国。陆军大臣坂垣只得辞职,关东军司令官被撒换,参谋 

本部进行了改组,法西斯首相平沼和其他许多军政首脑也被迫卸任。 

                                                                   (雪斌) 


… Page 327…

                             敦刻尔克大撤退 



     1940年5月15日凌晨,英国首相邱吉尔从睡意朦胧中被一阵急促的电 

话铃声所惊醒。话筒里传来法国总理保罗·雷诺悲哀的声音:“我们被打败 

了,这一仗我们打输了!”邱吉尔惊诧得说不上话来,急忙问怎么回事。雷 

诺绝望地说:“防线被突破了!德军的坦克和装甲车大批地涌了进来……” 

     雷诺所说的“防线”,即所谓的“马其诺防线”。从1929年开始,法国 

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修筑了这条防御性工事,被称为有史以来最完善、 

最坚固的防御系统。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英、法对德宣战以后,法军一直 

躲在马其诺防线后面,自以为万无一失。没有料到,1940年5月14日,德 

国集中了3000辆坦克、10个装甲师、136个步兵师,绕过马其顿防线,突然 

出现在法比边境的阿登山区,像决堤的洪水汹涌而入。惊惶失措的法军第九 

军团四散溃逃,到15日凌晨,德军的铁蹄己深入法国几十个城市和上百个村 

庄,法军战俘则在德国坦克旁边步行,丧魂失魄地把步枪放在地下,任凭坦 

克碾碎。“固若金汤”的马其诺防线一夜之间变得一钱不值。 

     此时的法国境内,除了法军,还有10个英国远征师近30万人。尽管他 

们顶住了正面敌军的进攻,但由于侧翼友军的迅速溃败,还是陷入了进退维 

谷的困境之中。5月24日,德军古德里安坦克部队攻占了法国港口城市布伦, 

接着又攻占了另一海港加来,英军所能控制的海港就只剩下敦刻尔克了。 

     英军总司令戈特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36万英法联军背靠大海,三面受 

敌,眼看成了“瓮中之鳖”,他怎能不忧心如焚呢!他向伦敦紧急呼救,请 

求“把自己的部队撤离法国”。英国首相立即指示海军部拟定一个撤退计划, 

代号“发电机”。并指示戈特,迅速将部队撤到敦刻尔克海港。 

     这时英国军队离敦刻尔克还有三十多公里,而德国军队距敦刻尔克却只 

有二十多公里。双方的指挥官都清楚,哪一方先到,哪一方就占据了主动。 

     古德里安命令他的“不可阻挡”的装甲部队快速前进。但是,他万万没 

有想到,希特勒在这关键的时刻突然给他下了一道命令:“停止追击,原地 

待命!” 

     古德里安大惑不解。他哪里知道,是德国空军司令戈林,生怕陆军即将 

夺取头功,自己不能得到一份荣誉。是戈林接连打电话给希特勒,想让元首 

相信:现在是德国空军完成使命的时候了。空军完成任务后,陆军只要占领 

领土就行了。如果不这样做,那么您,元首希特勒就可能因陆军将领们功劳 

过大而失去威望。 

     也许就是这条理由触动了希特勒的痛处。同时,他还考虑到敦刻尔克周 

围有许多沼泽地,不利于装甲部队作战,更重要的是他想保存装甲部队的实 

力,为下一步进攻苏联积蓄更多的力量。因此,他同意了戈林的建议。 

     这对英军真是绝处逢生的良机!敌人的勾心斗角使英军与部分法军抢先 

进入敦刻尔克,在这个港口城市的周围构筑了防御工事,以掩护撤退。 

     5月26日晚7点差3分,英国海军部下令开始实行“发电机”计划。6 

艘满载着撤退部队的大型运输般离开了歌刻尔克。希特勒终于发现了自己的 

错误,他命令立即恢复进攻! 

     5月27日,纳粹飞机开始不断俯冲袭击,德军的坦克也在不断向前逼进。 

但毕竟已经晚了 3天。英军已经撤走了非战斗人员和后勤人员七千六百多 

人,三十多万英法军队也在炮弹横飞之中大批涌进了敦刻尔克四周的滩头防 


… Page 328…

御阵地,等待撤退。 

     敦刻尔克是个具有千年悠久历史的古城堡,拥有现代化的港口设备,有 

可供巨轮停泊的7个大型船渠、4个干船坞和约8公里长的码头。如果得到 

允分利用,那么英法联军可以在几天之内逃离虎口。可是两个星期以来,敦 

刻尔克一直遭到德军的狂轰滥炸,整个城市已夷为一片烟火弥漫的废墟,码 

头被炸成一堆乱石,船坞被毁,大船无法停靠,唯一的办法只能用小船将人 

一小批一小批地运到大船上,速度极为缓慢。更糟糕的是,英国拿不出更多 

的船只去运输撤退的士兵,英国的飞机也不能掌握制空权,这就使得撤退始 

终处在敌人的炮火之中,十分危险。 

     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英国人民表现出了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发电 

机”计划实施后、广播电台不断发出呼吁:英国公民们!英国公民们!海军 

部呼吁所有拥有船只的主人:驾起你们的轻舟,加入撤退英国士兵的“舰队”! 

形形色色、大小不一的游艇、驶船、拖船、渔船、客轮立刻从英国各个港口 

涌向敦刻尔克,去接回处在危境中的英法官兵。头顶上是黑压压的德国飞机 

的俯冲扫射,海面上激起无数巨大的水柱,不时有船只披炸沉。但尽管如此, 

几千艘大小船只依然穿梭往返,毫不退缩,场面极为悲壮。 

     担任掩护任务的英法军队同样英勇悲壮。由于比利时国王5月28日突然 

宣布向德国投降,原先由比军防守的防线顿时露出一个30多公里宽的大缺 

口。英法联军不得不抽出部分掩护部队去填补缺口,使掩护撤退的战斗更加 

残酷。他们打退了德国坦克一次又一次的进攻,双方的伤亡都很惨重。防御 

圈一天天地在缩小。 

     戈特将军两次向伦敦告急。皇家空军把凡是可以动用的战斗机全都投入 

到敦刻尔克上空,激烈厮杀的浓烟黑雾遮天蔽日。 

     就在这样的情形下,海滩上的撤退照样进行。成千上万的士兵在弹雨中 

排成数十条长龙,一直要走到没脚、没膝、齐腰、齐胸的海水里,才能被拉 

上小船。不时有士兵中弹倒下,后面的依旧秩序井然,向前移动。就这样, 

28、29日两天,运走了五万五千多人。狭小的驱逐舰居然载到七、八百人, 

甲板上也全是人,凭着航海技术,摇摇晃晃、忽左忽右,作“之”字形航行, 

令人胆颤心惊。 

     6月1日,德国飞机全面出击,发动了最猖狂的空袭,炸沉了英国舰船 

31艘,炸伤10余艘,整个海滩与港口一片火海。具有英雄气概的英军官兵 

镇定自若,他们有的在空袭间隙踢足球、打板球,有的任凭敌机在头上咆哮, 

直立海滩的沙丘上刮胡子。指挥撤退的亚历山大将军还安然自若地坐在躺椅 

上注视着周围的喧嚷场面。更有一位水手,居然在连天炮火中坐在救援船的 

船尾上垂竿独钓。真不失绅士风度! 

     6月4日,最后一批船只满载官兵离开敦刻尔克港。经过8天8夜的渡 

海撤退,总共有三十三万八千二百余名英法官兵逃出虎口,其中包括二十一 

万多名骁勇善战的英国远征军。但是,来不及撤走的4万法军全部被俘,另 

外有700辆坦克、2400门大炮、7000吨弹药和10个师的军械装备彼遗弃在 

海滩上,243艘大小船只在撤退中沉没。 

     敦刻尔克大撤退虽然是英法推行绥靖政策所造成的,但英国总算保存了 

它的有生力量,为它重振旗鼓、保卫英伦三岛打下了基础。 

                                                                    (李源) 


… Page 329…

                            “海狮”计划的破灭 



     1940年6月,濒临绝境的英法盟军33万人从敦刻尔克死里逃生,法国 

政府决定妥协,6月22日与德国法西斯签订了停战协议。英国失去了最后一 

个同盟军,只好孤军作战。 

     希特勒趁机展开“和平攻势”,要求英国主动放下武器言和,但是性格 

坚强的新首相丘吉尔对法西斯却不抱任何幻想,仍旧坚决准备打下去。希特 

勒恼羞成怒,发出“关于准备在英国登陆作战”的第16号指令,即所谓“海 

狮”计划,叫嚷要“清除英国本土作为对德作战的基地,并且在必要时,全 

部予以占领。”在一个月内,他在英吉利海峡沿岸调集了陆军13个师,三千 

多艘运输船,7月17日开始进行登陆演习。 

     为了对付德军的入侵,英国人民广泛地动员起来了,组成庞大的国民自 

卫队,准备用步枪、刺刀和棍棒与侵略者决一胜负。200万人加入战时军事 

编制,5万多群众自动报名担任对空监视任务,全国上下同仇敌忾,使丘吉 

尔首相的信心受到极大的鼓舞。 

     7月间,战斗开始了,德军仗着空中优势首先袭击海峡里的英国舰只和 

南部港口,企图引诱英军战斗机出来作战;初步交锋的结果是德军296架飞 

机被击毁,135架被击伤;英军皇家空军则损失了148架战斗机,4艘驱逐舰 

和18艘商船被击沉。 

     顽强抵抗更使得希特勒异常疯狂,随后调集了2669架轰作机和战斗机来 

参加对英作战。8月13日,他们出动了1500架飞机,主要袭击目标是英军 

的战斗机机场和雷达站,连续两天轰炸,德国空军损失飞机47架,英国空军 

损失13架。机场损坏并不严重。 

     8月15日,双方展开了第一次大规模的空战,德方把三个航空队中的大 

部分飞机都投了进去。出动战斗机1149架次,轰炸机801架次,对英国南部 

海岸进行大规模空袭。同时,从斯堪的纳维亚出动的第五航空队134架飞机 

袭击东北沿海,这支航空队飞临太恩河畔时,意外地碰上了英国7个中队的 

飓风式和喷火式机群,遭受严重打击,30架配备4名飞行员的重型轰炸机被 

击落,而英方只有两名飞行员受伤。 

     德军在南部沿海的袭击比较成功,炸坏了5个战斗机机场,4个飞机工 

厂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英军的22个战斗机中队全部投入战斗,击毁德机 

76架,自己也损失34架。 

     空战的激烈程度是令人难以想象的,德国人开始时还不知道为什么每次 

空战英军的损失都比他们小得多,那时他们还没有意识到雷达的作用和重要 

性,德国人在发展和运用电子装置方面远远落在英国后面。后来他们当然知 

道了。德国著名战斗机驾驶员阿道夫·加兰说:“我们意识到皇家空军战斗 

机中队一定受到地面某种新装置的控制,因为我们听到指挥喷火式和飓风式 

飞机作战的命令是非常熟练和准确的。”“这种雷达对战斗机的控制使我们 

感到意外,而且是非常惨痛的意外。” 

     英国空军成功的另一个关键就是扇形站,这是个地下神经中心,这个中 

心根据雷达、地面观察和空中驾驶员获得的最新情报,用无线电话指导“飓 

风”和“喷火”式飞机作战。当德国人意识到这些之后,便把攻击的主要目 

标对准备机场的扇形站。从8月24日到9月6日,德军每天出动一千多架飞 

机。而英国空军数量上处于劣势,每架飞机的起飞次数多,飞行员感到疲劳, 


… Page 330…

虽然他们英勇作战,德军的优势却开始发挥效力。英国南部的5个飞机场均 

遭严重损坏:更糟的是7个关键的扇形站有6个遭到猛烈的轰炸,整个通讯 

系统已处于被摧毁的边缘,皇家空军的战斗力大大地削弱了。两个星期内损 

失飞机446架,飞行员死亡103名,受重伤128人,这意味着英国失去了四 

分之一优秀飞行员。丘吉尔对此十分焦虑不安。 

     这种情况如果再持续几个星期,英国在空中就会失去有组织的防御力 

量。但是,德国人这时却犯了一个战略性的错误,空军元帅戈林忽然放弃对 

英国防御空军力量的进一步摧毁,从9月7日转为大规模夜袭伦敦。这样, 

皇家空军获得了一个喘息的机会。这在后来,给德国入侵者带来了严重的后 

果。 

     当然,戈林这样做并不是没有道理的,自从8月24日他们第一次轰炸伦 

敦,次日丘吉尔便命令轰炸德国首都柏林。3月28日又派了更多飞机袭击柏 

林,并撤下传单,向德国人民宣传:希特勒是给他们带来这场灾难的罪魁祸 

首。戈林把炸毁伦敦作为这一行动的报复,恰恰是拯救了被打得晕头转向的 

英国空军。 

     希特勒对他的人民说:“我们要用夜袭来回答夜袭。当英国空军扔下两 

干、三千或四千公斤炸弹时,我们将回报他们十倍的、一百倍的炸弹!”希 

特勒发誓要把伦敦和其它一些英国城市夷为平地。 

     在纳粹头子的指令下,德国空军开始了对伦敦大规模的轮番轰炸,9月7 

日投入了625架轰炸机和648架战斗机,飞到泰晤士河上空,开始向瓦尔维 

治兵工厂、煤气厂、发电厂、仓库以及几英里的码头投下大量炸弹,这片地 

区立刻成了一片火海。锡佛尔镇的居民被大火包围,不得不从水路逃出来。 

第一批飞机扔完炸弹飞回去后,第二批、第三批接着起飞,每一批是200架 

飞机。轰作持续整夜。在最初的两天夜间轰炸中,约有近三千人受伤或死亡。 

连续一个星期没有一天间断,这个大城市遭到巨大破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