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进海滩,跳上小船追赶大船,来不及上小船的就跳进海里。李舜臣兵分两路,
一部分炮击小船,一部分追逐大船。战斗从下午一直持续到次日清晨,击沉
日本兵船四十多艘,击毙敌官兵不计其数,并缴获大量战利品。而朝鲜方面
没有损失一船一卒。
消息传到丰臣秀吉设在日本九州名古屋的大本营,丰臣秀吉气得打了前
来报告军情的水师将领九鬼嘉隆几个耳光。九鬼嘉隆被打得头昏眼花,捂着
脸不敢吭声。丰臣秀吉怎能不生气呢?他原指望日本水师迅速控制朝鲜沿海
… Page 245…
地区,掌握制海权,保障日本陆军所需粮食和战略物资的供应,以便水陆并
进,一举灭亡朝鲜。而朝鲜水师在王浦港海战中的胜利,一下子打乱了他的
侵略部署。
丰臣秀吉指着九鬼嘉隆的鼻子吼叫道:“限你两个月内消灭李舜臣,否
则,我撤你职!”
九鬼嘉隆苦着脸说:“将军,李舜臣神出鬼没,很难找到他的影踪,再
说,他的龟船太厉害了……”他不敢再往下说了,因为丰臣秀吉已拨出了倭
刀,他担心这个喜怒无常的独裁者会一刀砍了他脑袋。
丰臣秀吉哈哈大笑起来,用倭刀指着九鬼嘉隆说:“你是头蠢猪,你长
着脑袋干什么的?消灭李舜臣武力不行就用计谋嘛!计谋,你懂不懂?”九
鬼嘉隆不懂,但他装懂,连连点头说:“是的是的,用计谋,将军英明!”
丰臣秀吉高兴了,说:“用计谋你是不行的,还是我传授你吧!”他凑近九
鬼嘉隆如此这般一说,九鬼嘉隆眉开眼笑地说:“将军,你比诸葛亮还伟大
哟!”日本人喜欢读中国小说《三国演义》,他们对刘备曹操诸葛亮的故事
根熟悉,常常用来做比喻。
1597年初,九鬼嘉隆派遣一名奸细,潜入朝鲜李氏王朝内部,散布谣言
说,“李舜臣和日将加藤清正有勾结。有一次,加藤乘船在釜山附近遇到了
风暴,漂到一个小岛上,在岛上滞留了7天。李舜臣知道这件事后,非但不
去捉他,还派人送去水和食品,协助加藤脱离险境。”朝鲜国王信以为真,
竟以所谓“欺瞒国王,放走敌将”的罪名,将李舜臣关押起来。另派一个名
叫元均的将领接任水师统制使。
元均是一个庸碌无能,只知寻欢作乐的无耻之徒。李舜臣苦心经营的水
师,在他手上弄得军心涣散,战斗力急剧下降。
丰臣秀吉趁机于1597年2月底,令小西行长和加藤清正率十四万陆军,
另派兵船数百艘和水兵几万名协同行动,对朝鲜发动第二次侵略战争。
元均率五百艘兵船出海迎敌,遭到日本水师伏击,几乎全军覆没。朝鲜
又一次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李氏王朝不得不于1597年8月,重新任命李舜
臣为水师统制使。
这时候,中国明朝政府应朝鲜政府要求,派遣四万大军,渡过鸭绿江,
组成朝中联军,共同打击日本侵略者。由陈璘、邓子龙率领的中国水师,入
朝后也和李舜臣并肩作战。在朝中联军的沉重打击下,日本侵略者节节败退,
陷于进退维谷的境地。1598年8月,丰臣秀吉在忧伤中死去,遗嘱从朝鲜撤
兵。
丰臣秀吉一死,侵朝日军总头目小西行长慌了手脚,他失去了斗志,只
想率部离开朝鲜,撤回日本。但他既然来了,要走就不那么容易了,他的后
略被朝中军队堵住了。小西行长为了逃脱覆灭的命运,要求和谁,遭到朝中
方面严正拒绝。9月,朝中陆军分成左中右三略,进攻日军的三大据点——
萨山、泗川和顺天,迅速将小西行长、加藤清正分别围困在顺天和萨山。小
西行长无计可施,派人突围到泗川,向盘据在泗川的日本水师求援,妄图从
海上逃走。泗川的日本水师头目岛津义弘率五百多艘兵船和大批水兵,驶向
顺天解围。
李舜臣获悉这一情报后,派人请中国水师老将邓子龙过来商议对策。邓
子龙已经70多岁了,黧黑的脸上,被海风刻下了一道道深深的绞路,那一把
浓浓的胡须,也被岁月之笔涂白了。这黧黑脸和白胡须,更使这位久经沙场
… Page 246…
的老将显得威严。54岁的李舜臣,以晚辈自居,率人在甲板上恭候老将军。
邓子龙上了李舜臣的指挥船,拉着他的手开玩笑说:“李大人,请老夫过船
来,可备美酒佳肴?”
李舜臣说:“有哇,有老大人最爱喝的杏花酒,佐酒的是大海蟹。哦,
昨天刚弄到一条海蛇,清炖了请老大人品尝!”
邓子龙捋捋白胡须,说:“哦,‘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杜牧喜欢的杏花美酒,自然是琼浆玉液罗!看来,李大人对中国的唐诗很熟
悉的了!”李舜臣说:“小时候,父母就让我背诵唐诗了,什么李白的床前
明月光啦,杜甫的润物细无声啦,我至今不忘!”邓子龙说:“这么说来,
咱俩是知音了。我虽一介武夫,但也喜吟诗诵赋,等消灭了倭奴,咱俩再煮
酒论诗,如何?”李舜臣抚掌笑着说:“好哇好哇,中国唐诗博大精深,晚
辈要好好请教老大人呢!”
俩人边喝酒边闲谈,渐渐地转入正题。李舜臣挟给邓子龙一块海蛇肉,
邓子龙连骨头也嚼了吞进肚里。李舜臣说:“老大人好牙口呀!”邓子龙说:
“要堵截岛津义弘,没有好牙口不行哇!”李舜臣说:“看来,老大人早窥
透我的心思了!”邓子龙说:“咱俩是心有灵犀哇!”说罢,俩人都哈哈笑
了起来,互敬一杯杏花酒,一饮而尽。
李舜臣说:“岛津义弘要去顺天增援,露梁海面是必经水路。咱们在那
儿设下埋伏,先歼灭鸟津,再去顺天瓮中捉鳖,逮住小西行长!”
邓子龙放下酒怀,双手抱拳对李舜臣说:“老夫愿为李大人打头阵!”
李舜臣摇摇头:“不行,晚辈怎敢让老大人冒风险呢!老大人满腹韬略,晚
辈只请求老大人在一旁指点指点就行了。”邓子龙有点不高兴了,说:“李
大人,这就见外了,你们的事,也就是我们的事。倭贼今日打你们,得手后,
明日会转过头来打我们的。这次,我豁出老命,也要跟倭贼决一死战!”李
舜臣被老将军的肺腑之言感动了,端起酒杯说:“老大人侠义肝胆,晚辈敬
你一怀!”邓子龙一饮而尽。饮毕,将酒怀从船窗扔进海里,站起来说:“今
朝只饮半截酒,留下半截,等打胜仗后再痛饮吧!”说完,告辞回到自己战
船,调兵遣将,往露梁水面驶去。
夜黑沉沉的,星星偶尔闪亮了一下,又躲进云层里了。夜暮和海水粘在
一起,把天地拢成个神秘莫测的黑色世界。邓子龙站在船头,睁大眼,密切
地注视着前方水面。在海里厮杀了一辈子的他,知道敌人最容易在这种风高
月黑天出动。伸手不见五指,眼光被夜幕挡在半尺近的地方,什么也看不清
楚。但他有一双机敏的耳朵,这耳朵能透过呼啸的海风,辨别出船只驶动的
声音。夜深了,天气越来越冷,甲板上和邓子龙的斗篷上都凝上了一层白霜。
卫兵想劝他进船舱里暖和暖和,又不敢开口。老将军在战斗前夕,脾气很暴
躁,打扰他,轻则遭一顿喝斥,重则会一巴掌劈过来。军机大事,贻误不得
哟。
突然,邓子龙跺了一下脚,压低嗓门对卫兵说:“倭贼的船来了,估摸
在七、八里路以外,快去通知李舜巨大人,准备出击!”
李舜臣也在谛听敌人的动静。接到邓子龙的报告,不禁佩服老将军的功
夫,生姜还是老的辣呀。他立即传令各战船准备好炮弹、火枪,严阵以待。
岛津义弘也紧张地站在船头,眼前漆黑一团什么也看不清,他还是不断
用望远镜观察着前方。他祈祷上天保佑,不要和李舜臣的龟船遭遇。只要顺
利到达顺天,救出小西行长,他就是有功之臣,回到日本,荣华富贵享用不
… Page 247…
尽。前面就是露梁水域,明礁暗礁罗列,只有中间一条半里宽的水道。通过
水道,就没有危险了。即使遇到李舜臣,打不赢就在深海跑。而如果在露梁
水道遇到李舜臣,两边一堵,逃也没法逃呀。所以,驶近露梁水道,他的心
呼呼直跳,担心黑暗里季舜臣会突然开火。他命令各战船停止前进,观察四
周动静。过了好长时间,也没有什么异常动静。他放心了,命令全速通过水
道。
李舜臣故意放岛津义弘进入埋伏圈。他和邓子龙商议好,等岛津义弘的
战船全部进入水道后,邓子龙在后面堵,他在前面截,前后夹攻,一举歼灭
敌人。
“开炮!”李舜臣一声令下,朝中水师的各种火器猛烈地向敌船袭击。
海面上火光冲天,如同白昼。日军被打懵了,慌忙还击,由于手忙脚忙,炮
弹没有目标,都落进海里。很快,有四十多艘战船被打沉了。
岛津义弘见已经没办法逃跑了,就下今日军死命抵抗。他们也不打炮了,
挥着倭刀嚎叫着跳上朝鲜和中国战船乱砍。中朝水军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
身,也跳上日本战船砍杀。双方搅和在一起杀得难分难解。
忽然,李舜臣见邓子龙的战船起火,知道老将军遇到了危险,他立即架
舟去救援,就在这时,他左胸中弹,鲜血直往甲外涌。卫兵要扶他下船舱包
扎,他说:“杀贼要紧,别管我,你们快去救救邓老将军!”他又把军旗交
给部下,代他施号令指挥,“一定要消灭倭贼,斩草除根,不能让他们卷土
重来!”说完,停止了呼吸。邓子龙战船被击中,烈火熊熊,他仍沉着地指
挥战斗。他听到李舜臣的死讯,气得脱下战袍,只剩短衣短衫,操起大刀,
腾空而起,落到敌船上,大叫:“岛津义弘,来来来,我和你斗三百回合!”
岛津义弘赶紧穿了救生衣,在夜幕掩护下,跳进海里,潜到一个礁石后面躲
了起来。
不幸,一颗火炮子弹击中了邓子龙。这位70多岁的老将壮烈牺牲了。
战斗一直进行到第二天中午。朝中水师共击沉击毁大小敌舰四百五十
艘,歼灭日军一万五千人。岛津义弘也被从礁石洞穴里抓出来,被愤怒的朝
鲜水兵砍了脑袋。
在陆上负隅顽抗的小西行长和加藤清正,迫于朝中联军的强大攻势,不
得不举手投降,带着残兵败将,滚出了朝鲜。
日本侵略者是1592年入侵朝鲜的,这一年是壬辰年,所以,朝鲜历史上
称这次为期6年的反侵略战争为壬辰卫国战争。
(于青南)
… Page 248…
德意志和丹麦、瑞典之战
一连几个夜晚,德意志皇宫的议事大殿里都亮着灯火,皇帝和大臣们正
在讨论如何对付丹麦王国入侵的事。
皇帝一脸忧郁地望着每个大臣,把已说过多遍的话又重复了一次:“谁
能领兵与丹麦作战?朕一定给予他最高的奖赏!”
德意志当时是个诸侯林立的国家,那些大小诸侯贵族谁也不买谁的帐,
连皇帝的话也不听。今天他们也列席了会议,个个闷声不响地坐在那儿,就
连那些平日耀武扬威的将军们,这时不是低着头就是缩着脖子。大殿上静得
连针落地的声音都听得见。忽然,角落里传出一个声音:“我愿带兵出征!”
所有人的目光都射向那个角落。皇帝定神一看,说话的是一个叫华伦斯
坦的将领,官职不大,他曾在一次战斗中立过功。这个人性格倔强,认了死
理八头牛也拉不回来。大臣和皇帝都不太喜欢他。既然他能站出来领命,确
实难得。皇帝走到他面前,点着头说:“很好!不过,我得问问你,你有军
队吗?”
德意志的皇帝只掌握自己的那部分军队,诸侯和将军、大臣也各有各的
人马。华伦斯坦站起身,挺直腰杆道:“我已招募了一支3万人马的军队,
他们个个身强力壮,勇猛无畏。”
皇帝又问:“军饷呢?你有军饷发给他们吗!”
华伦斯坦回答:“我可以向驻地的百姓征收,不要陛下担忧。”
皇帝满意地把头点点,又问:“那么,你还要什么帮助呢?”
华伦斯坦道:“常言说,名不正言不顺。只要皇上给我一个名义,我就
可以率领军队开赴前线!”
皇帝兴奋地把两手一击:“好,朕任命你为讨伐丹麦的总司令!”
华伦斯坦欣然领命。
这正是公元1624年的春天。德意志帝国和他的盟国丹麦为了争夺北欧的
霸权打了起来。丹麦人步步为营,很快就要打入德意志的边境了。而这时的
德意志,由于连年战争,军队十分疲乏,财政也很困难,支持皇帝的天主教
阵营内部斗争尖锐,加上诸侯割据一方,谁也不肯把自己的队伍拉出来。这
样,皇帝根本不可能把军队联合起来。没想到,平时大家都瞧不上眼的华伦
斯坦竟能自告奋勇,把这个任务领了下来。
华伦斯坦是个很有统帅才能的军事家,他料定皇帝的军队不堪一击,因
而早就开始招募军队。会议一结束,他便派出一部分敢死队同刚刚跨入国境
的丹麦人交上了手。丹麦人看到德意志的勇士们如猛虎下山,很快就败退了。
华伦斯坦下令追击,一直追到丹麦的国境内。士兵们大肆地抢掠,像过路的
蝗虫一样,把占领地的粮食、财宝一扫而光。对这些,华伦斯坦只是睁一只
眼闭一只眼,权当没看见。
胜利的喜讯传进德意志皇宫,皇帝大喜,亲自出城迎接凯旋的华伦斯坦,
并决定举行隆重的仪式,重重地赏赐华伦斯坦。
那是个风和日丽的早晨,皇宫大殿门口彩旗飘扬,号角阵阵;几百个手
执宝剑的卫士威风凛凛地分立大殿两厢。当太阳升上殿顶的时候,华伦斯坦
身披霞光一步一步地登上了大殿,向皇帝行了大礼,皇帝扶起他,叫卫士把
一箱珠宝抬到他的面前,说:“收下吧,这是朕对你的一片心意!”
一个满脸胡须的天主教诸侯不知从哪里蹦了出来,对皇帝大声吼道:“不
… Page 249…
能奖赏他!”
皇帝愣住了,大殿上下的将军和卫士们都愣住了。人群中,又窜出一个
天主教诸侯,扯着脖子喊:“不仅不能赏赐,还得重重地惩办!他是个大大
的野心家!”
话音刚落,几十个天主教诸侯一起涌上大殿,七嘴八舌地乱嚷嚷,“皇
上若是不撤他的职,我们就不选皇子作继承人!”“他的军队烧杀抢掠,干
尽了坏事,这种人还配当统帅,呸!”“叫他下台,撵他滚蛋!”
有的人竟冲上来把他往下拖。
华伦斯坦面对着这些张牙舞爪的诸侯,坦然地说:“我出战的目的,决
不是为了什么赏赐,而是想把我们这四分五裂的国家统一成中央集权的国
家……”他正想说“诸候不除,国无宁日”,话到嘴边又忍住了;他不想当
着这些诸侯的面揭他们的老底,把话头一转,接着道:“我只想建立一支强
大的舰队,控制北海和波罗的海,让我们的德意志一天比一天地兴旺,让老
百姓的生活一无比一天安宁!”
诸侯们被激怒了,中央集权国家一旦建立,他们的势力必定会削弱,地
盘必定会减少,他们怎么能同意华伦斯坦的这个主张呢!于是又一起鼓噪起
来:“撕他的嘴,看他还敢在这里胡说八道!”“再不滚就敲断他的腿!”
有的人竟冲着华伦斯坦吐唾沫。
皇帝忍不住了,劝大家别吵;那个满面胡须的诸侯指着皇帝大声道:“你
再敢用这家伙,我们马上就叫你完蛋!”
德意志的皇帝是诸侯们选举产生的,所以他很怕得罪诸侯,皇帝连声喏
喏地说:“我不是那个意思,不是那个意思。”一边把胳膊不停地在下按,
一边又说:“静一静,请诸位静一静,有话好说,好说!”
那些诸侯谁也不肯安静,一直闹得皇帝差点晕倒,这才罢休。
华伦斯坦站在那里,气得胸脯不停地起伏,这些家伙,真比野兽还凶狠,
为了自己的既得利益,连国家的一切都不顾。他什么赏赐也不想要了,迈开
大步扬长而去。
走得老远,还听见诸侯在背后吃吃地笑。
从那天起,皇帝几乎每天都收到一百多封弹劾华伦斯坦的奏折,每份奏
折都从不同角度把他诬陷、诋毁一通,甚至说他想统一国家的目的是为了实
现自己当皇帝的野心。
皇帝是个没有主见的软骨头,经不住这些流言蜚语,几个月下来,也对
华伦斯坦产生了怀疑,更不敢采纳他统一全国的计划。那些诸侯得寸进尺,
竟然联合写信要皇上将华伦斯坦免职,皇上犹豫了,说:“这不大好吧,他
毕竟是有功之臣哪!”
诸侯们说:“可他是想篡夺陛下的宝座,罪大于功!”
皇帝无可奈何,只得将他罢免。这还不行,那些诸侯又逼着皇帝下令解
散华伦斯坦的部队,皇帝只得依从。
经过一场风雨的折磨之后,华伦斯坦倒感到轻松,现在他可以什么都不
想,什么也不做,回到海边的家乡过安稳日子了。
就在华伦斯坦离开皇官一个月以后的一天,前线又传来一个惊人的消
息,德意志的另一个敌对国——瑞典,派出数万大军从德意志北部的奥德河
口登除了,而且很快就逼近德意志的首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