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战争故事100篇-第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没攻破。这三个月给朱元璋赢得了时间,他迅速击退了张士诚,把小明王迎 

到滁州居住,随即将所有能够调动的部队全部集中到应天,总计兵力20万 

人,由他率领开赴江西援救洪都。陈友谋久攻洪都不下,听到朱元璋来了的 

消息,便撤围东下,进入水面空阔的鄱阳湖迎战。 

     再说军师刘基听朱元璋骂陈友谅是呆头鹅,流露出轻敌情绪,觉得有必 

要提醒他,就说:“陈友谅违逆天意,必败无疑。但是,他有60万兵力,我 

们仅20万,斗败他还得一场血战。他从洪都退入鄱阳湖,并不是胆怯,而是 

自恃水军比我们强大,妄图以已之长攻我之短。他造了几百艘战船,大船可 

客3000人,小的也能容2000人。新招募的甲士也都进行了训练,勇敢善战。 

咱们尽是一些小船,论实力比陈友谅差得多,万万不能轻敌呀!” 

     朱元璋望着茫茫无边的鄱阳湖,但见远处水面上。陈友谅的大战舰,黑 

压压一片犹如湖中突出的岛屿一样,船上的灯火,映得湖水通红,隐隐约约, 

还传来鼓号声。朱元璋不禁皱起了眉头,他问刘基:“那么,依你之见,如 

何才能击败陈友谅这呆头鹅呢?”刘基说:“打胜仗的诀窍无非是勇谋二字, 

主公智勇双全,陈友谅有勇无谋,怎能跟你匹敌呢?” 

     朱元璋仔细品味刘基的话,忽然大悟,拍了个巴掌,说:“对了,我们 

船虽小,但胆儿勇气不小,只要将士个个不伯死,又肯用计谋,就不伯陈友 

谅船儿大!”他转身吩咐亲兵:“弄几尾湖鱼煮煮,再开几坛好酒,把徐达、 

常遇春、廖永忠一干将领统统叫来,我要和他们饮个痛快!” 

     皓月当空,朱元璋和诸将坐在小船上,饮酒食鱼聊天闲叙。晚风习习, 

湖水拍岸,小船在波浪里颠簸着。朱元璋指指被夜幕染得灰蒙蒙的湖水,长 

叹一声,说:“这回跟陈友谅这呆头鹅开战,打胜了,我们还可以继续吃鱼 

喝酒,输了,可要葬身鱼腹罗!” 

     常遇春说:“主公何必叹息,陈友谅是我们手下败将,葬身鱼腹的是他!” 


… Page 65…

     徐达说:“主公,当今天下形势。要么主公统一天下坐龙廷,要么陈友 

谅独霸天下,成则为王败则为寇,就在鄱阳湖这一仗。陈友谅无德无才,那 

配登九五之尊。为了主公得天下,为了黎民百姓免受战火之苦,从此安居乐 

业,我等愿随主公和陈友谅决一死战,赴汤蹈火,在所不惜!”徐达的话, 

代表了众人的心思,诸将纷纷附和。有一个叫韩成的偏将,话说得急,不慎 

将鱼刺鲠在喉咙里,憋得红头胀脸的,朱元璋忙给他捶背,帮他把鱼刺咳出 

来。韩成感动得热泪盈眶,说:“主公,我愿替你去死!”朱元璋笑着说: 

 “韩成,别人都说你相貌长得像我,你怎能轻易说死呢?等打下江山,你要 

随我一起享受荣华富贵呢!”朱元璋端起酒怀,说:“诸位兄弟,我朱某不 

才,没给你们带来大富大贵,这回我发誓,消灭陈友谅,一统天下后,我要 

在应天府大兴土木造功臣楼,让你们过神仙日子!” 

     众将领高兴得笑了起来,情绪空前高涨。这顿舟上酒宴,可以说是战前 

的小型誓师会。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鄱阳湖中的康郎山响起了阵阵战鼓。康郎山是陈 

友谅的临时指挥所,他三更就命令各船煮饭,将士们饱餐之后,他就指挥战 

舰向湖口移动。开始挑战了。陈友谅联结巨型战船为降,楼橹高十余丈,舰 

队一字儿排开,用铁链连在一起,竟有十几里长,像一座水上长城。而朱元 

璋的水军,却尽是些小船,一些将士被陈友谅的气势吓得脸色都变白了。朱 

元璋坐在指挥船里,镇定自如,他望望左右将士,忽然哈哈大笑,对刘基说: 

 “我看陈友谅真是呆头鹅,他将这么多大船首尾相接,这样不利于进退,要 

击破它是很容易的。” 

     刘基知道朱元璋故意这样说,是为了鼓舞士气,也就笑着说:“我还当 

陈友谅有多大本事呢,兵刃来交,就联舟自保了。这时若有勇士,披坚执锐, 

乘小船限他周旋,他的阵势立刻就大乱,大船上的人一个个会跌下湖里去喂 

鱼的!”两人一唱一和,把一些将士的惧怕打消了。 

     朱元璋见诸将都有了勇气,便命令徐达、常遇春、廖永忠等人分率 20 

队船舰,向陈友谅出击。陈友谅哪里把这些小船放在眼里,命令联结在一起 

的大船齐头并进,其势如排山倒海,撞翻了一百多只小船。战斗第一天,朱 

元璋吃了败仗。第二天,朱元璋的指挥船冲在前面,组织各船队向大船放箭。 

陈友谅发现了朱元璋的指挥船,便令骁将张定边围攻朱元璋,不惜一切代价 

将其活捉。正在和敌人酣战的徐达见情况不妙,连忙调转船队去保卫朱元璋。 

朱元璋毫不畏惧,驾船灵活地指挥战斗。正当两军厮杀得白热化状态时,朱 

元璋的指挥船突然在一片沙滩上搁浅,船底像被胶住一样动弹不得。张定边 

大喜,高声叫道:“朱元璋跑不掉了,弟兄们,活捉朱元璋赏黄金千两”! 

士兵们齐声呐喊,摇舻云集,把朱元璋团团围住。朱元璋指挥船上的将领宋 

贵、陈兆先等人,舍命抵抗,身中数十枪,先后倒毙在船头。眼看全船要当 

俘虏,朱元璋不由得害伯起来,背脊里冒出一阵阵冷汗。在这千钧一发之际, 

相貌和朱元璋酷似的偏将韩成对朱元璋说:“宋贵、陈兆先都死了,为保主 

公脱险,我愿代死,请你快将战袍脱下,让我穿上。”朱元璋沉吟不答。这 

时,只听得敌军要朱元璋投降的呐喊一阵紧似一阵,流矢在船头乱飞,韩成 

焦急地说:“公主快听我的话脱下战袍,否则,全船将士都要同归于尽,大 

家都死去有什么益处呢?” 

     朱元璋不得已,只好脱下战袍,让韩成换上。韩成把朱元璋的幅子戴在 

头上,深情地对朱元璋看了一眼,说道:“主公自重,韩成去了!” 


… Page 66…

     朱元璋很不忍心韩成去代死,但事在燃眉,不得不由他去。 

     韩成冲出船舱,站在船头,高声叫道:“陈友谅听着!我朱元璋今日败 

在你手里,只有一死。不要再为了你我俩人,劳师动众,让天下生灵无辜被 

杀戳了?我今日且让你威风,我认输了,你看你看……”说到看字,扑通一 

声,竟投入水中去了。 

     张定边以为真是朱元璋兵败自杀,连忙下令打捞尸体,好向陈友谅表功, 

攻势稍稍缓了下来。这时,徐达、常遇春等人听说朱元璋投水,拼命杀过来 

报仇,张定边只顾注意士兵打捞尸体,没防备常遇春拉弓搭箭,嗖地一箭正 

好射中他的额头。张定边一声惨叫,倒了下去,士兵们见主将受伤,顿时慌 

了手脚,无心再战,保护着张定边后退而去,徐达等人乘机向朱元璋靠扰, 

见朱元璋没有死,喜出望外,朱元璋命令士兵下水挖沙,推船脱离了浅滩, 

总算幸免于难,这时,时已日暮,朱元璋下令鸣锣收兵。 

     康郎山水战后,朱元璋冷静地考虑了全面情况,为了防止割据苏州的张 

士诚乘虚袭击基地应天府,他命令大将徐达回守应天府,及时作了正确、妥 

善的战略处置。后方安顿好后,他和军师刘基及诸将商议怎样才能挽回败局, 

夺取胜利。部将郭兴献计说:“三国时,诸葛亮破曹操的连环船,用的是火 

攻,我们何不用火攻破陈友谅的铁索连环船?” 

     朱元璋说:“这办法好。不过,火攻全仗风势,顺风正好,万一是逆风, 

岂不烧了我们自己的船!” 

     刘基在一旁笑着说:“主公放心,我观察天象好久了,今日黄昏便有东 

北风起!” 

     朱元璋大喜,说:“军师真是诸葛亮转世,借来东风!”他决定用火攻 

破敌。 

     黄昏,夕阳在水天之际慢慢西沉,晚霞洒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像铺了 

一湖金灿灿的绸缎。水鸟贴着水面在觅食,欢乐地叫着。湖面上吹起了东北 

风。朱元璋命令水军将领廖永忠、俞通海率水兵驾驶七条渔船出发。船上装 

满芦苇柴薪,中放火药,上置草人,伪装成水军将士,而真正的水兵则躲在 

草人下的挡板后面。再在各条船的船梢上系一只轻快小船,准备点火之后乘 

小船撤走。 

     七条渔船顺风顺水,向陈友谅的大船划去。陈友谅的哨兵站在高大的船 

头上,先是紧张了一阵子,后来见渔船上只有几个士兵持戈而立,也就松了 

口气,根本没把小渔船放在眼里,他们耐心地等待渔船靠近,以便活捉生擒。 

有人把此事报告陈友谅,陈友谊赶到船头观察,发现渔船越驶越近,觉得可 

疑,忙命兵士射箭。谁知那渔船上的士兵直挺挺地站着,一个也射不到。等 

陈友谅发现那些士兵都是穿了盔甲的草人时,渔船已贴近大船。渔船上嗖嗖 

地抛过来数十只铁钩,牢牢地搭住大船。躲在挡板后的廖永忠、俞通海命令 

士兵将船中浸透了油渍的芦苇和火药硫磺点燃,然后,纷纷跳进船稍后的轻 

便小船,一溜烟似地撤走了。渔船里的芦苇火药烧起巨大的火焰,很快也把 

大船烧着了。陈友谅忙命士兵扑灭火焰,怎奈风急火烈,四面燃烧,几乎扑 

不胜扑。他们的大船都用铁链锁在一起,仓促间难分开,大火蔓延开来,全 

军乱作一团。此时,常遇春率领的战船又从两边包抄过来,那船桅上用竹竿 

挑着一个怪物,形如百姓盛粮的大笆斗,用芦苇和布包扎,里面贮着火药和 

火蒺藜,名曰“没奈何”。等靠近陈友谅船只,点燃火线,烧断悬索,“没 

奈何”就落入敌船中爆炸,将船炸毁。陈友谅的战船四面燃烧,变成一条火 


… Page 67…

龙。天色已黑,熊熊大火把鄱阳湖映得通红,胜似那夕阳晚霞。朱元璋不失 

时机地率战舰主力全面出击,大败陈友谅,烧毁对方巨型战舰数百艘,斩首 

二千余人。陈友谅的两个兄弟和大将陈普略均被烧死,他本人也被吓得惊慌 

失措,丧魂落魄。 

     陈友谅气得咬牙切齿,当夜与部下计议说:“朱元璋太狡猾,用火攻折 

我大军无数,此仇一定要报。我见他的座船,樯是白色的,明日出战,望见 

白樯,大伙全力围攻,杀了他方解我心头之恨。”部众领命。次日清晨,又 

一次水战爆发,双方酣战三、四个小时不分胜负。陈友谅指挥水军向有白樯 

的船进攻,谁知,朱元璋冲在前面的战船的船樯,统统是白色的,辨不出那 

条船是朱元璋乘坐的指挥船。这是刘基的计谋,目的是为了混淆敌人视线, 

保护指挥船。不过,既然是指挥船,总会露出蛛丝马迹,陈友谅还是找到了 

它,命令士兵瞅准指挥船放火炮。这一切被警惕地注视着敌方一举一动的刘 

基发现了,他跃起大声呼叫:“不好,主公快换座船!”朱元璋来不及细问, 

急忙跳上另一条船,但闻一声巨响,原先那船已被击碎。为了挽救危局,廖 

永忠、俞海通两位水军将领率领6条战舰直插敌阵,他们攀登敌船,逢人便 

杀,见物就烧,一会儿就绕出了陈友谅军的舰队,竟然丝毫未受损伤。他们 

的骁勇,鼓舞了朱元璋所有将士,使他们勇气倍增,拼命围攻大船。陈友谅 

的战船高大,行动迟缓,经不住朱元璋将士杀一阵,烧一阵,很诀就垮掉了, 

士兵们不是被烧死,就是落水淹死。陈友谅至此,狼狈已极,亏得张定边拼 

命救护,才冲出重围。他只好收拾残余战舰撤退,不敢再战。 

     此后,两军开始对峙,谁也不轻易发动进攻。不久,陈友凉的两员大将 

又投降了朱元璋,内部不稳,力量更加削弱。陈友谅又气又恼,下令把战争 

中抓来的俘虏统统杀掉。朱元璋闻讯,却反其道而行之,将俘虏全部送还, 

受伤的还给敷上好药,从而大得人心。陈友谅军内部分崩离析。 

     两军对峙这一月之久,陈友谅舰队被困湖中,军粮殆尽,计穷力竭,危 

在旦夕。陈友谅妄图孤注一掷,从湖口突围,转入长江,再奔武汉大本营。 

朱元璋早已严阵以待,陈友谅左冲右突打不开生路。朱元璋唯恐陈友谅逃走, 

亲自指挥追击。陈友谅边退边向朱元璋指挥船密集射箭,有一箭射中朱元璋 

的座椅,朱元璋下意识地惊叫一声。陈友谅以为射中了朱元璋,将头伸出船 

舱张望,被朱元璋部将郭英一箭射死。当朱元璋听到陈友谅中箭身亡时,高 

兴地说:“呆头鹅已死,天下安定矣!” 

     庆功时,朱元璋感慨万千地对军师刘基说:“这次大战,我们以20万人 

马击败陈友谅60万将士,何等艰险哟。如今虽是胜利了,我们却也损兵折将 

了十余万人,许多猛将壮士是为我而死的呀!要不是他们舍命搭救,我早已 

葬与鱼腹了。”说着,泪如泉涌。 

                                                                    (顾鸣) 


… Page 68…

                               戚继光平倭寇 



     五月的一天,本来热闹非凡的台州城竟变得像死一样寂静,家家店门紧 

闭,连一条狗都看不到,只有风卷着残叶在地上打旋,这空空的街巷使人觉 

得好像有一场灾难即将来临。 

     半个时辰前,一个过路客商带来一个可怕的消息:“大批倭寇已经到达 

五里外的花园街了!”顿时,街上的人惊呼起来:“快跑呀,再不跑就没命 

啦!” 

     城里城外的百姓慌成一团,纷纷扶老携幼,准备逃命。 

     倭寇就是由日本人组成的海盗,他们每年趁东南风起的四五月间,驾着 

船到中国沿海地区骚扰、抢劫。他们不是一般海盗,大多是一些寺院雇用的 

武士,也有在内战中留下的残兵败将和一些游手好闭之徒。到了明朝中期, 

他们活动更加猖獗,带着刀枪剑翰,火枪火炮,先在海上抢劫渔船,又到陆 

上打家劫舍,使我们东南沿海一带的百姓惶惶不可终日;人人恨得咬牙切齿, 

但又无可奈何。 

     镇守在浙江、宁波、绍兴、台州一带的将军叫戚继光,他在16岁就立下 

保卫海防的志向,17岁那年,继承父职,当上了指挥官。这天中午,他刚端 

上饭碗,忽然传来倭寇侵扰台州的消息。戚继光把饭碗一推,说:“好哇, 

我正在等他们呢!”他立即带领人马,火速赶到台州城下。 

     这时,倭寇们正在城里作恶,砸门声,吆喝声,哭叫声,把整个台州几 

乎抬上了天。 

     戚继光顺着大街朝前走,正巧碰上二百多个倭寇背着大包小包往这边跑 

来;领头的是一个叫吉野三郎的家伙。这是个独眼龙,据说,他的另一只眼 

就是在抢劫时被渔民用鱼叉戳瞎的。 

     吉野三郎见到迎面而来的戚继光,先是一怔,随即镇静下来,迅速将队 

伍排成“一”字形,大步上前迎战。戚继光命令将士们后退几步,用火器迎 

头射击,“轰轰”几下,把倭寇打得全趴下了:剩下的很快变换成两路纵队 

围攻戚继光。戚继光将令旗一举,主力、伏兵一齐出击,倾刻间把敌军分割 

得七零八落。将士们在戚继光的指挥下猛冲猛打,倭寇溃不成军。独眼龙趁 

着混乱之际,跟着剩下来的倭寇夺路而逃。戚继光大喝一声:“追!”一阵 

马蹄声如鼓响去,一口气又追杀了三百多个敌人。 

     这一仗,缴获了长枪、弓箭等战利品六百多件,救出被掳的男女四千多 

人。 

     回到营帐,卫士跑到桌边端起碗,失声惊叫:“嗨呀,将军,饭还没凉 

呢!” 

     戚继光一摸饭碗,果真还有热气,便笑笑道:“那好,不用热了,我接 

着吃。” 

      “花园街之战连一顿饭功夫都没用就大获全胜,戚将军真神啦!”附近 

的百姓奔走相告,台州城的百姓更是欣喜若狂,他们纷纷从山上跑回家,集 

合好队伍,敲锣打鼓,抬着大匾来感谢戚继光。戚继光连连摆手:“太早了, 

太早了,倭寇的大批人马还在后头呢!” 

     这以后,咸继光又一连多次打退倭寇的进攻,沿海一带再也没看到倭寇 

的影子了,台州的渔船又敢出海捕鱼了。 

     当时,明朝将士大多是没有战斗力的老弱病残,军队装备也破旧不堪, 


… Page 69…

士兵的盔甲都是用纸片缀成的,行军打仗连营帐也没有,只好在路边的旅馆 

里投宿。军粮奇缺,使得将士们长期吃不饱肚子。这样一来,谁还愿打仗? 

一个冬天一过,戚继光手下的人都跑得差不多了。 

    从小生长在军人之家的戚继光对这些了解得一清二楚,他一直在想改编 

军队,建立一支勇猛善战的新军。 

    他曾多次向上司提出招兵、练兵的建议,但没得到应有的重视,直到1559 

年,上司才准许他作一次选兵、练兵的尝试。 

    戚继光激动万分,当夜和几位将官在大帐中拟定出一整套招兵的标准。 

他认为,身体壮实,皮肤像泥土一样黝黑的农民、渔人才是最理想的士兵; 

相反,那些眼神轻灵,细皮嫩肉的市井刁滑之徒是决不可以征招的。 

     一次,戚继光骑马路过一个渔村,正好那里发生了一场械斗,一方是五 

大三粗的矿工,一边是黑如泥鳅的渔民,鱼叉、棍棒上下翻飞,不少人被打 

得头破血流,但没有一个求饶的。戚继光勒住马缰,正想上前阻拦,忽然灵 

机一动:这不是选兵的最好机会吗? 

     那些械斗的矿工、渔民见来了个大官,一起围上来向他告状,七嘴八舌, 

乱纷纷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