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关系到身家性命的话,那该当我担心的时候还是当我担心一下的好。有了准备也好过以后无端端遭了罪或者丢了性命。”
赵嬷嬷面容疲倦,带着些不确定道:“小小姐您已经出了嫁,是宣家的人了,即便王家有什么事情,也……也牵扯不到您身上。”
三娘闻言苦笑:“嬷嬷您真的这么想么?我们这样的人家,哪一户婚娶不是看着对方的家世门第?说是我嫁人,还不如说是王家三小姐嫁人。我是出嫁了,说句大逆不道的,即便王家以后被抄家灭族,我都没有性命之忧,可是我在婆家能过得好么?我的儿女不会受到影响么?当初我母亲在王家处境艰难,也不过是因为她没有一个硬气的娘家罢了。”
这一句正戳到了赵嬷嬷的死穴。
赵嬷嬷闭了闭眼,心中挣扎纠结万分。
三娘话已至此,便也不逼迫赵嬷嬷,只在床边安静坐了。
赵嬷嬷的房间无论是通风还是采光都是好的,薛氏看在三娘和王璟的面子上,对她很照顾。冬日的阳光从被棉纸糊着的窗格子里照了进来,在床前四五步远的地方头下了一个方形的亮影。斜斜进来的光束中,细小的灰尘在随光舞动。这样的场景让这不算宽敞的屋子,显得更加寂静。
在这样环境中,赵嬷嬷的声音就如同古井上的轱辘转动时候发出了声音。沧桑,暗哑,甚至让人担心,轱辘上的脆干的绳索会不会被磨得突然断开。
“小姐她十六岁嫁到王家,奴婢是看着她长大的,自然是瞧得出来她对能嫁给老爷,心中是十分欢喜的。即便老爷性子冷清,很少来小姐的屋里,就算是来了,也是不怎么说话,可是小姐她还是高兴的。我家小姐就是这样,一点也不贪心,很容易满足。”
赵嬷嬷轻叹一声:“可是即便是这样,王家还要想出法子来踩踏她。小姐进门没多久,老夫人就又为老爷娶了一房平妻。当时太夫人的身体已经不好,无力阻止。不然也不会允许老夫人做出这种有辱门风之事。自平妻柳氏进门,我家小姐就几乎没有再过过一日舒心的日子。”
对于赵氏当年的处境,三娘即便没有亲见,也是可以体会的。丈夫冷淡,婆婆不喜,身旁还有虎视眈眈盯着她那个位置的人。
“婚后不久,小姐被诊出了喜脉,当时想着,总算是熬出了头了。女人出了嫁,有了孩子才算是有了根,若是生了男孩,婆家就不敢随意休弃。”
第三百七十章 人生如戏
确定投票
“小小姐,你记着,等姑爷回来了,一定要想办法怀上孩子,怀上男孩。
姑爷现在只有你一个正妻,连个通房也没有,你要抓住这个机会。等过得几年,即便夫妻情分薄了,你的孩子却已经长大了,姑爷要纳妾也是不怕的。到时候你就一心一意教养孩子,让外头那些狐狸精去斗,你只作壁上观。”
赵嬷嬷说着又不忘认真叮嘱三娘。以前三娘没有出嫁的时候,有些话她不好和三娘说,但是现在她若是还不教,她怕以后就没有机会了。
“你现在年轻,又是新婚,或许会觉得这样委屈。可是你要听嬷嬷的劝,现在是得用尽手段哄着姑爷,等有了孩子之后,孩子才是你的依靠。
你若是性子厉害一些,嬷嬷也不会这样劝你,可是我瞧着你就是和你母亲一样的软和性子,那些乱七八糟的女人,你怕是斗不过,那就带着孩子躲着去过你的日子,让她们自去为了姑爷斗得你死我活,你全不要理就是了。等孩子长大了你就什么也不怕了。”
三娘知道赵嬷嬷的话是为了她好,可她还是有些无语。
赵嬷嬷这话的意思就是,宣韶的功用就是用来让她怀孩子的,等生够了之后就把他扔给别的女人转移那些女人的视线。感觉怎么像是抛一根肉骨头将要围攻的恶犬引开?
“难道女人的一生都得这么委曲求全?我瞧着外祖母就不是这样的,当初的外祖母是怎么教母亲的?”三娘问这句,纯粹是好奇。刘氏那么彪悍的性子怎么会教出赵氏中的小羊羔。
赵嬷嬷闻言严肃道:“小小姐可不要学老夫人,你与你母亲这样的性子是学不来老夫人的。况且……老夫人年轻的时候也是吃过苦头的,也正是因为年轻的时候她过得苦,百般算计才有了后面的风光,所以她才不让小姐学她那些手段。哎!可惜在她在小姐的事情上头,也有算错的时候啊。”
刘氏也是一个有故事的人?不过这不是今日的重点,为了怕赵嬷嬷将话题越扯越远,三娘只能暂时打住这个话题,提醒嬷嬷道:“我记住嬷嬷的话了,外祖母的故事以后你再告诉我知。刚刚……我们说的是母亲的事?”
赵嬷嬷闻言又沉默了,只是三娘却是一直看着赵嬷嬷,不让她再逃避。
最终,赵嬷嬷也只能轻叹一声,继续将话题带入正轨:“小姐第一胎生下来就是一个死婴,这个你应该是知道的,那是个男婴啊。小姐哭得昏死了过去好几次,可是老夫人那边得到消息之后却是半句安慰的话也没有,还责怪我们小姐。偏偏那时候柳氏又正得老夫人的欢心,老夫人院子里的人还说,曾经听老夫人悄悄对李嬷嬷说,柳氏与我们小姐,谁先生下男孩以后就以谁为大。这谣言根本就是无稽之谈,我们小姐是明媒正娶的,那里是柳氏那个妾能比的?这话也就是当时一些丫环婆子为了讨好柳氏才传出来的,不想我们小姐却是信了。”
依赵氏的性子,刚刚失去了一个孩子,又不得婆婆和夫婿的欢心,会相信这些谣言也是情有可原的。
“看着小姐在月子里也是整天的以泪洗面,奴婢也是……心里如刀绞般地痛。小姐自小起没吃过什么苦头,她在家中是被捧在手心里长大的。奴婢没有办法,只得去悄悄求了老爷。”赵嬷嬷用手背抹了一把脸上的泪。
什么?你去求过父亲?求他做什么?”三娘惊奇道,顺手将自己的帕子递给了赵嬷嬷。
赵嬷嬷闻言也有些不好意思,但是还道:“奴婢求他看在我们小姐刚刚才经历了丧子之痛身子又不好的份上,再给我们小姐一个孩子,我们小姐怎么说也是老爷的结发妻子,从她肚子里生出来的才是名正言顺的嫡子。”
三娘目瞪口呆。这是帮赵氏……求过夜?而王栋果然就是一个公认的生育机器。
“老爷当时虽然没有搭理奴婢,但是在小姐月子做完了之后来小姐屋子里的日子倒真的比去柳氏那里多。”
王栋其实也只是想要完成自己的家族责任吧?嫡子的意义是不一样的,王栋想必心里也是清楚的。反正赵氏和柳氏对他来说,都是一样的。
“之后小姐当真又怀上了。”赵嬷嬷叹气,“这原本是喜事一桩,可是没多久柳氏那边也传来了消息。说是双喜临门,可老夫人对我们小姐与对柳氏的态度却是天差地别的。赏赐虽然也没有落下,不过老夫人的小厨房却像是专门为柳氏备的,周围的人也说,看柳氏那肚子怀的就是个男孩,还说我们小姐一看就是怀的女孩。”
赵嬷嬷嗤笑道:“当时柳氏才四五个月的肚子,就能看出男女?不过我们小姐却是急了。她害怕自己生出来的是女孩,而柳氏生了男孩的话,以后她在王家就更没有办法得到老夫人的喜欢了。”
三娘听到这里,下意识地换了下坐姿,她感觉到这个故事的关键就要到了。赵嬷嬷绕了半天的圈子,真相总算要近了。不过她也有不好的预感。
赵嬷嬷头微微后仰靠在了床头,似是要将自己身体的全部重量都靠在床栏上:“小姐身边原来有个大丫鬟,叫做芙蕖,是曾嬷嬷的女儿。她与小姐从小一起长大,情分非同一般。之前,她自求出府,下嫁给了一个菜市场里卖馄饨的男子,小姐原本觉得她是委屈了,想要给她寻一个更好一些的人家的,不想被芙蕖拒绝了,小姐没有办法,只好多陪送了些嫁妆。”
这个三娘是知道的,芙蕖当年是被崔姨娘使计,让赵氏与她生分了,她伤心之下才主动求去的。
“恰好在这时候,芙蕖也怀上了孩子,算算日子,芙蕖的孩子应该要比小姐的大上一个来月。小姐之后便经常借口要去上香,出去找芙蕖。我是后来才知道的,她们两人竟是在商量一件了不得的事情。”
三娘听到这里心中一跳。
“十月怀胎……芙蕖产下了一子。”
曾嬷嬷只有一个外孙女,三娘想,她已经能猜到真相了,这可真是……狗血啊。
赵嬷嬷顿了顿:“芙蕖剩下孩子第二日,小姐因不小心摔了一跤早产了。然后……然后……你应该能猜到了。”
赵嬷嬷不想再说下去,仿佛她不亲口说出来,那个秘密就一直会被藏得好好的。
三娘也轻轻叹息:“这么说,其实我是有一个姐姐?”而王璟,不是她的亲哥哥。
赵嬷嬷闭了眼睛,没有回答,不过这就是默认了。
原来如此……
三娘总算是明白了,同时也想清楚了一些以前没有想透的事情。比如……为什么她总觉得赵嬷嬷待她比待王璟亲。
赵嬷嬷对王璟不是不好,不过却更关心他的学业,若是论到生活上的照料,赵嬷嬷其实是偏向三娘的。赵氏留下来的私房银子,赵嬷嬷也全数都给了三娘。原本三娘以为,因为王璟是个男孩子,所以赵嬷嬷是打算粗养着。不想,赵嬷嬷其实是真的偏心。
现在想想,明明王璟才是男孩子,赵嬷嬷不可能对赵氏的女儿比对赵氏的儿子还要关心的。
“我见过曾嬷嬷的孙女儿了。”三娘淡声道。
赵嬷嬷闻言终于睁开了眼睛,朝三娘看了过来。
“她叫莺歌,现在是月娥表妹身边的大丫鬟。聪明,懂事,又乖巧,以前祖母给我和哥哥写的信,都是她代笔的。”
赵嬷嬷有些愣愣的:“莺歌啊……那她,过得好不好?”
过得好不好?三娘苦笑了笑,这要她怎么回答?堂堂的王家嫡女,成为了别人的丫鬟。
“若是她对自己的身世不知情的话,想必应该还算是过得不错吧。”
在丫鬟里头,莺歌是拔尖儿的。
只是若是知道了真相,想必会不服气的。她并不是生来就比人矮一等,相反她的身份甚至比她伺候的沈月娥还要高。这样的事情发生在谁的身上,谁都会不好受的。即便是三娘自己,都没有办法心平气和。
“她已经知道了。”赵嬷嬷声音干涩地道。
“什么?”三娘一惊,看向赵嬷嬷。
赵嬷嬷脸色又回复到了刚刚三娘进来的时候的惨白:“曾嬷嬷给我来信,说是自己病中不小心说漏了嘴,让莺歌知晓了自己的身份。她告诉我,莺歌已经进京来了。这封信,这封信却是到了少爷的手中。他前日看了信之后就来找我对峙,我……曾嬷嬷白纸黑字,少爷说若我不告诉他真相,他就自己去兖州找曾嬷嬷问个清楚。”
现在,整个故事的主角,王璟,莺歌都知道了……
三娘静静听完,现在她对任何事情都不会觉得惊讶了。
以前看小说会觉得有些情节狗血,其实那些狗血都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吧?
“我们不如往好的方面想吧,至少王家还是不知情的。”半晌,三娘终于抬头,安慰赵嬷嬷道。
赵嬷嬷一愣,看向三娘。
三娘苦笑,是啊,她也要当坏人了。这句话也就是说,她她要让这件事情永远烂在大家的心里。
第三百七十一章 王璟
三娘不知道赵氏当年是下了怎样的狠心才会下定决心做出这种掉包的事情来,不知道她后来有没有后悔。
可是有些事情,开弓就没有回头箭。
即便现在知道了莺歌是王家的嫡女,而王璟只是一个奴婢之子,那又能如何?莺歌还能回来当她的王家小姐?
对王家来说,这是丑闻。单看当初王家对待五娘事件的处置就能料想得到王家的态度了。
莺歌要回到王家很难,而王璟又该如何自处?
王璟……想到那个高大憨直的少年,三娘心里有些难过。只是此时,王璟的心里比她要难过许多倍吧。任是谁,突然间得知自己的这种身世,都没有办法接受。
屋子里正沉默着,三娘是在想这件事情的应对,赵嬷嬷坐在那里暗自抹泪。外边门口却响起了白英的声音:“小姐,白兰回来了。”
三娘闻言,微垂的眸子倏地一抬,转头朝外道:“让她进来。”
门“吱呀”一响,白兰一人走了进来。
赵嬷嬷省了省鼻子,有些惊讶地看着这个从未见过的美貌丫鬟。
三娘却没有时间与赵嬷嬷介绍人,也不待白兰行至眼前,就问道:“怎么样?可是有消息了?”
白兰只在进来的时候看了赵嬷嬷一眼,便没有注意了,听三娘这么问,她回了一个笑容点头道:“有消息了,人很安全。”
三娘松了一口气,人平安就好,别的以后可以慢慢来。
“嬷嬷,我让人进来服侍你吃药。我还有些事情要去处理。”三娘朝着一直打量白兰的赵嬷嬷道。
“小姐您有事尽管去。”赵嬷嬷立即转过头来对三娘道。
三娘起身:“嬷嬷,你好好吃饭。若是我再听闻你吃不下饭的话,恐怕还会因为担心而回府,可是我总是回来的话怕是会惹人闲话,你就当是疼我了好不好……”
三娘的温言软语让赵嬷嬷又是热泪盈眶:“小小姐。你不要为老奴挂心了,老奴这条老命还能苟活些年岁呢。”
三娘见赵嬷嬷答应了不再绝食,便又让白英去将被薛氏派来伺候赵嬷嬷的丫鬟叫过来服侍薛嬷嬷吃药,她自己去了薛氏那里。
三娘将自己今天回娘家的藉口与薛氏说了。让薛氏以后帮忙遮掩一下。她今日回来轻车从简,带的人本来就少,基本上都是自己的人。薛氏知道当人媳妇的不宜,忙应了。
“本来还想留你说一会儿话的,你却只坐了这么一会儿就要走。”薛氏有些不舍道。
三娘笑道:“总回家是不容易,但是要见面又不难。只是您现在是有身子的人了,不应太过劳累。不然我到是想时不时约您出门。”
薛氏想想觉得也对,又体谅三娘如今也是为人媳妇的难处,笑道:“你说的也对,你嫁得近,比起那些远嫁的姑娘,我也没有什么好抱怨的了。”
与薛氏告完了辞,三娘出来问白兰道:“他现在在哪里?”
……
外城的城西,是京中比较繁华的商业聚集之地。也是普通百姓们聚居的地方。人来人往川流不息,同时人员的成份也比较复杂。有在京中住了几辈子的“本地人”,也有走南闯北的客商。还有游手好闲的无业游民。
将闲杂人等都留在了某一处茶楼,三娘换了一辆不引人注意的马车,一路行过了西城最为繁荣的一条街道,接着七拐八拐地进了某一条小巷。
在京城,这种无名的偏僻小巷子有很多,房舍大都老旧又简陋。住在这里的,有些是祖祖辈辈都居与此地的。有些是进京来做买卖的或者是一些家境比较贫寒的读书人,帮闲,他们都是租客。
“少夫人,再里面马车进不去了。”白兰一直在坐在马车靠近门的地方。注意指导车夫行车。
三娘掀开了马车窗围往外看,入眼的便是一片低矮的平房。周围又一些狭窄的却有四通八达的小巷子,偶尔还能听闻一两声狗叫。
“还有多远?”三娘一边打量这一边问道。
“从前面的巷子进去就是,靠着最外头的这一户人家。”白兰指着马车前方道。
三娘想了想:“确定人在里面吗?”
白兰点头:“寅壬一直派人守着的,五少爷就在里面。”
“那我下车吧。”三娘看向白兰:“可是会给你们添麻烦?”
白兰沉吟道:“最主要的是少夫人您的安全。不过周围还有我们的人,又有我在一旁护着。安全应当无虑。”白兰很是自信。
“小姐——”白英喊道,她刚刚也打量了一下周围,还是有些不放心。
三娘拍了拍她的手:“无妨的,你帮我把披风穿上。我带上风帽就是了。”三娘今日出门带的披风有些大,上头的风帽带上的话能遮住大半部分的脸。
白英见三娘主意一定,只能将披风拿出来,帮三娘穿上。接着自己先跳下了马车,扶着三娘下车。
巷子里的路是土路,仅能容三人并排而行,墙角还钻出一些叫不出名字的杂草,中间供人行走的地方到是被积年累月地走平坦了。
三娘才一站定,就看到白兰朝着暗处打了一个手势。三娘朝那边看去,却只看到一堵民房低矮的围墙。白兰走在前面,示意三娘跟在她后头,白英紧紧跟在了三娘的后面。三人朝巷子里行去。
在第一扇门前站住了,三娘打量了一下,这是一座很普通的民居。有些破旧的木门,门上还贴了一副财神画像,只是已经被撕下了一小片的角。
白兰抬手敲了敲门,里面没有应声。白兰皱眉,又重重敲了几下,白英看着那有些摇摇欲坠的木门,不动神色地拉着三娘往后退了退,只是巷子狭小,也退不到哪里去。
白兰还欲再敲,里面却是有了声响,有人大着嗓门吼道:“谁呀?”接着便是行向门边的脚步声。
白英见是一个陌生男子应声,有些紧张地看向三娘,三娘到是站着没动。
不一会儿,门从里面开了,一个中等身材,面目端正的男子出现在了门口。看到门前的三人,他愣了一愣,有些莫名地开口:“你们找谁?”
三娘带着风帽,低着头没有说话,白兰移步挡住了那名男子看向三娘的视线,开口道:“我们是来找王家五少爷的。”
那男子闻言,眨了眨眼,似是有些一头雾水:“什么王家五少爷?不认识。你们是不是找错地儿了?这里只有一个张家三少爷!”
白英皱眉:“什么张家三少爷?”
那男子咧嘴一笑,用拇指指了指自己:“你眼前不就是了?张家三少爷在此。”
白兰见他油嘴滑舌,心中气恼,可是想到三娘在自己身后,她不想惹出事端,只有将气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