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娇娥锦绣-第9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娇娥逮着机会便要在阿母面前上严家的眼药,只希望林氏远离那居心叵测的严夫人才好。

    “女儿说的是,礼尚往来,这句话,母亲以后还是会记得的。”,林氏也不做什么评论,只是对阿里道:“便说我和娇娥要为兴哥求卜,需要斋戒沐浴,没法见她们,日后递了帖子来吧。”

    阿里应了,转身欲走。

    娇娥又道:“阿里,你看着她们走,尤其是看着严家二娘子,是不是又和玉棠、玉梨套我家的闲话。”

    阿里站住,看看林氏,林氏点了点头,阿里方去了。

    “你这鬼丫头。”,林氏点了点娇娥的头。

    娇娥正色看着阿母:“阿母,防人之心不可无,她们总是打听我家的事,自家的事又瞒得紧紧。严夫人和严若雪那个都不是好打交道的人,若是无利可图,我才不信,他们还会这么三天两头的到访。”

    林氏一向手头是比较宽松的,严夫人经常来占些小便宜,严若雪也经常来搜刮些娇娥的物品。前世娇娥只觉严若雪和自个相好,便也不在意,乳母夏婆子提醒了她机会,也没有当回事。后来李梅掌了家,娇娥再也没什么好东西了,严若雪除了来她这里,炫耀一下和大表哥说了什么话之外,得了什么好物之外,便甚少来看她。

    阿里按照吩咐,将夫人的话带到。

    严夫人和严家二娘子得了个没趣,拉着脸,匆匆告辞走了。两人在赵家被这样对待,都觉得面上有些下不来。

    严若雪嘟着嘴道:“连娇娥都不出来见一面,本来还想问她要些绣花线和好料子回去,这下怎么好和姐姐讲。”

    严夫人瞪了女儿一眼,还在人家家里,就说着想问人家要东西。

    正要呵斥她闭嘴,却见黄姬迎面走来,两人随意聊了几句,严夫人一扫之前的郁郁,兴冲冲地拉了严若雪便走。

    阿里将这一切都告诉了娇娥。

    严夫人能兴奋什么,不外乎丁姬被打,赵家家主和主母失和。

    娇娥心中冷笑一声,难道李梅该出场了?按理还不是时候,现在严夫人应该还一心想着和赵家结儿女亲家,将严大娘子嫁进赵家。可是若是,父亲已经和李梅认识且两情相悦了呢?前世娇娥并不知道父亲和后母是如何相识,并娶进门的。

    想到这个可能,娇娥便想做点什么。
第8章 无欲则刚
    当马蹄踩在长安城城道上时,娇娥出了一口长气,总算不用再受颠簸之苦了。

    林氏掀开帷帘,朝外望了望。

    娇娥没话找话道:“阿母,我们该给马车里配上几个厚垫子,洛嬷嬷一把年纪,坐这么颠簸的路来咱家,骨头都要散了。”

    “嗯。”,阿母并不回头。

    “阿母,还要去弄些冰盆,天气热,垫子厚,虽然不颠簸了,但是更燥热。”

    “嗯。”,阿母仍是不回头。

    娇娥皱了皱眉毛,洛嬷嬷答应了阿母,半旬之后来做教养嬷嬷。束脩要得不高不低,一年八百钱。阿母本应高兴才是,却一路上紧锁双眉,一语不发。

    洛嬷嬷对阿母的症结,开出了四个字的药方:无欲则刚。

    当时阿母愣了半晌,落下泪来,道:“怎能无欲?眼下我这般难过哭闹,为的也无非是如何挽回夫君的心。家中孩子尚幼,怎么能离得开父亲的爱护。娘家的绣纺又怎能不依靠夫君官职的庇护?”

    娇娥也觉得阿母这样爱父亲,怎么能做到“无欲”二字?

    “武帝时期的李夫人,美貌如天仙。通音律,擅歌舞,深得帝宠,却从不眷恋。她生病时,便用各种法子推托,不愿让武帝见到她的病容。直到临死时,都狠心没有让武帝见她一面,只求武帝善待她的家人和儿子。李夫人说:“以色事人者,色衰则爱驰。”。武帝念念不忘,为她做下了《李夫人赋》,将她的哥哥封了将军,对她的儿子厚爱有加。李夫人逝去多年,武帝还广求方士,只为能在梦中见李夫人一面。这便是“无欲”二字的体现了。”

    喝了口茶,洛嬷嬷继续道:“武帝的元后是他的表姐,陈阿娇。当年武帝立下誓言,要金屋藏娇,可最后整日撒娇痴闹的阿娇被打入冷宫,善解人意、歌妓出身的卫子夫做了皇后。后来卫皇后年老色衰,太子据被江充逼反,死在郊外,卫子夫便一根白绫自尽,免受折辱。”

    阿母的脸色变了又变,娇娥也觉得身上发冷,对男人的善变产生了恐惧。她不由得想到了大表哥林天,林天会不会像武帝一般,又或者像父亲?

    洛嬷嬷叹道:“这便是同一个男人了,这便是男人了。若是夫人对夫君做不到“无欲”二字,虽然不如冷宫中的女人那般凄惨,却也日子不会好过罢了。”

    看着母亲的背影,娇娥想,阿母能够做到对父亲无欲吗?

    林氏的阅历要比娇娥多,许多事情不是不懂,而是没有去想。年轻时的美好难以割舍,林氏总觉得如今的赵义只是忘了当年,总会有一天,赵义会回头,看得见自个一直在原地,在等他。

    可洛嬷嬷的话,打醒了林氏。

    出嫁前,母亲抱着自个抱怨,为什么要找个野心勃勃的读书人,又自我埋怨家贫耽搁了这么漂亮女儿。林氏眼眶湿润了,母亲坚持要将绣纺的一半给自己当嫁妆,就是担心女儿被情爱迷惑到无路可走吧。可是,最终还是辜负了母亲的一片心,绣纺的收入大都贴补到了小妾和庶子庶女们身上,过得这般卑微,幸福吗?这是自个当年死活要嫁给赵义要的吗?

    女儿的话,洛嬷嬷的话,让林氏的心像烧滚的开水。

    马车直直朝着未央宫北阙的尚德里驰去,赵家便在此地居住,许多高官大族都居住在这一带,这里又被称之为“北阙甲第”。

    当年,这一带的宅院价格还不算很高,为了赵义日后的发展,林氏咬咬牙,买了下这所大宅,眼下已是有市无价。

    林氏不想现在就回府,也不想现在看见赵义这个人,便命马车转头上了横门大街,直直朝东市行去。

    武帝时期,大兴土木建设长安城,又下诏迁移世家大族和秩俸二千石以上的高官家族到长安居住,自此长安城变得异常繁华。

    居民日益增多,大都集中在城北,有一百六十个“闾里”。著名的“长安九市”则在城西北角上,由横门大街相隔,分成东市三市和西市六市。东市是商贾云集之地,西市则密布着各种作坊。

    “阿母?”,娇娥吃了一惊,看着林氏。

    林氏的嘴角扯出来一个微笑:“娥儿,许久没有出来逛逛了,不如今日在东市看看有无喜欢之物。要是有时间,我们母女再去西市看看。”

    赵义一直有千石之志,对妻子和孩子的要求也是要讲究身份,不能像市井人家一般,随意在东、西两市行走。林氏已是多年没有去绣纺看看,都是大哥叫人捎带绣样和份子钱。

    娇娥长这么大以来,还从来没有去过远近闻名的“长安九市”,倒是每每听乳母夏婆子念叨,想象过九市的繁华。

    她近近依着阿母,不再说话,阿母要做什么,陪着便是。

    还没有驰进东市的通道,便听到热闹的嘈杂之声,娇娥兴奋起来,双眼睁的老大,林氏看着她怜惜地笑了,摸了摸她的头。

    驰进市门,又进入了长长的通道,通道两边都是高达五重的木楼,里面全是陈列各类货物的商肆。看起来非常整齐,有序。最下层是堆放货物的店面,类同于家中存放粮食的仓房。

    娇娥的两只眼睛要忙不过来了,林氏指着高处的旗亭道:“这便是管理市井的官署了。看到挂着的那面大鼓了没有?击鼓开市,击鼓休市。”

    “这里的商贾都登记入册,有了市籍方能做生意,但也需要向官署缴纳市租。每个市都有市令,京兆尹还有专门管理市令的属官。”

    “你看这里有许多外地人,他们在这里采集货物后运回去买卖,每年来回数趟。有人专门卖臭鱼、卖豉酱都成了名满天下的富甲了。”

    一说到这些,林氏便满脸发光,眉飞色舞。

    娇娥奇怪地问:“阿母怎么知道的这般详细。”

    林氏的眼光此时正投向一旁的酒垆,那是一对小夫妻开的夫妻店。妻子眉清目秀,腰间系着围巾,头上包着布帕,一脸笑容地招待客人。丈夫则跑前跑后,给客人送酒,时不时地跑到妻子面前,让妻子帮忙搽搽汗。

    面上流露出一丝伤感,眼中带着羡慕,林氏道:“当年阿母在这里摆过绣摊,绣纺的生意太小,你阿父的开支大。这里来往的商人多,还有从丝绸之路过来的楼兰、库车等外族人,他们很喜欢中原的丝绸和刺绣,出的价格也很高。”

    林氏说着便有些哽咽,那时候赵义刚当官,大汉朝的官服一年就有五色,要按照不同的季节穿戴,还要注意搭配里衣。绣纺很小,哥哥娶了嫂子,也不算宽裕,林氏便每日在家中带着侍婢们织布,刺绣,到集市上来卖。

    那时候赵义捧着她的手,柔情蜜意地道:“我们真幸福,不必像卓文君和司马相如般私奔,能够体面地在一起。以后也会比他们幸福。”

    司马相如尚且为了卓文君的《白头吟》不再娶妾,赵义何曾看见过自个的哀求。

    娇娥瞅见阿母这般感伤,不由得越发恨起父亲,恨起严家来。

    林氏下了马车,阿里和夏婆子连忙从后面赶上来跟上。娇娥犹豫了片刻,也跟着下来了。前世遵守着那么多的条条框框,也没有一个好下场,如今到了东市,为何不开开眼界。

    娇娥随着林氏走进酒垆,找个个位置坐下。林氏点了几样小菜,要了壶只酿了一夜的薄酒,叫夏婆子和阿里也作陪喝起酒来。

    阿母今日转变的真快,娇娥也忍不住拿起了酒杯,喝了几杯之后,大家都有些兴奋起来。林氏又要了一壶佳酿,点了份鲤鱼脍,慢慢地品起来。

    几本浊酒下去,众人都面色娇红。尤其是林氏,正当盛年,喝了点酒,春意满面,艳若桃李。

    酒垆里几个男客都看得直了眼,这家店小,极少女客前来喝酒,店中并没有设置屏风。林氏也不在乎,夏婆子和阿里几个酒量有些浅,开始时还记得挡在主母面前,不叫人窥了去,后面喝开心便忘了。

    “咱们多久没有在一起痛痛快快喝过酒了?”,林氏用手撑着脑袋问。

    夏婆子嗞嗞了几口,眯了眯眼睛,想了想道:“怕有两三年了吧?好似自从大人升了少史之后,便没这样喝过酒了。不是我说,大人还只是黄绶带呢,就摆起皂绶带的谱了”

    阿里摆着桌子道:“大人真是个养不熟的。这日子过得。来再给满上一杯。”

    “你们这几年跟着我都过的憋屈吧,嫂子也对我不满的很,说我当了官夫人便瞧不上娘家了。”,林氏苦恼地道。

    夏婆子一眯眼道:“那是她不知道你做官夫人的苦,赵家的翁姑都是难伺候的,当年夫人夜晚纺线,早上还得早早起来伺候阿姑梳洗,真是难熬。”

    “呵呵,”,林氏突然眉目开展地笑了,这笑容像一朵盛开的荷花,令人觉得美丽清雅。娇娥深深体会到了,作为成熟女人的美。母亲平日里隐藏的太深了。

    “舍不得吃,舍不得穿,最后都去了小妾那里。今日,我们好好吃,等会去那上等的南方胭脂脂粉铺子,找个梳头娘子好好打扮一番。”

    “这才对啊,我的夫人。”,阿里一拍腿,对着店家喊:“再来一份鲤鱼脍,一份烤羊排。”

    娇娥在一旁看得目瞪口呆,夏婆子一把将她拽过来:“大娘子,莫学你阿母,今天打那个妖精就打的很好。乳母喂你喝一杯。”

    晕头涨脑地陪着母亲喝完酒,陪着母亲去了脂粉店,陪着母亲重新梳了头,修了眉,洁了面。娇娥到了车上就倒在林氏的腿上,晕乎乎地晃倒家中,一路上总觉得少做件什么。

    “坏了,没有请郎中。”,娇娥一拍脑袋,坐了起来。

    注:汉朝官吏佩戴的绶带按照秩俸分为几种颜色:千石、六百石为皂(黑)绶带;四百、三百、二百为黄绶带;

    文官一年要更换五次官服,立春到立夏,穿青色;立夏到季夏穿红色,季夏到立秋前一十八日穿黄色,立秋穿白色,中衣的领子为黑色。立冬之日,引气于黑郊,然后穿绛色。
第7章 洛嬷嬷
    马车在乡间的小路上颠簸,扬起高高的灰尘,娇娥晃得骨头都快散了,辅食时吃进去的饭都快要晃了出来。

    林氏坐在一旁,紧锁眉头,不发一语,神色之间竟有些凄婉。

    娇娥并不像阿母那般忧心忡忡,今天当众下令责打了丁姬,心情分外愉快,觉得大正午的出门,也不那么酷热难耐了。

    要想摆布一个男子,首先得要了解他。这是洛嬷嬷前世教给她的话。

    她对于父亲的了解已经足够了,一向好面子的父亲自会选择一床锦被遮盖,再也不会提这件事。

    阿母就像是坚守着《上邪》中盟誓的女子,要等到冬雷震震夏雨雪,才会对父亲死心;而父亲却早已只见新人笑,看不见阿母的眼泪了。如果阿母能够真正了解阿父,便不会这般愁眉不展,一心付出,还要忍受这些折辱。娇娥希望洛嬷嬷能帮助阿母过得舒心。

    颠簸了近一个时辰,马车总算是停了。

    娇娥和阿母带着乳母夏婆子和阿里朝一户树荫深处的竹门人家走去。她未曾来过这里,只是听洛嬷嬷说起,当年出宫后在这里住了好长一段时间。算算时间,洛嬷嬷应当出宫不满半年,还住在这里。

    这户农家门前有两颗高大的榆树,院子用竹篱笆围了起来,牵牛花和各色小碎花朵的藤蔓攀爬在篱笆上。篱笆外围种了一圈蔷薇,此时正是花季,蔷薇开的红艳。竹门前还有干了的水渍印,显然是主人用来清洗路面,降温的。

    是个有情趣,会过日子的勤快主人家。林氏先有了三分喜欢。

    阿里走到竹门前,轻轻推了一推,发现院门没有拴住。她轻轻推开半掩的门,喊道:“请问主人在家吗?”

    等了片刻,并没有人出来应。

    阿里又喊道:“请问这里有位从宫里出来的洛嬷嬷吗?”

    这次有了动静,一个半老的婆子出来了,迎着阳光,半眯着眼睛,问:“是谁啊?”

    阿里答道:“我们是来拜访洛嬷嬷的。”

    “你们先进院子里来坐坐吧,外面日头大,等我进去问问洛嬷嬷此时是否方便见客。”

    众人进了院子,在郁郁葱葱的葡萄架下乘凉,看着串串挂着白霜的青葡萄,顿觉凉快不少。

    自武帝时期,张骞从西域带回了石榴、葡萄、核桃等的种苗,长安便风行种植葡萄。林氏一直嫌弃葡萄招虫子,没有种,家中孩子要吃葡萄都得到街上果铺里去买。如今见了这打理洁净的葡萄凉棚,不免有些心动。晚间若是在葡萄架下铺上席子,摆上案几,一家人团团围坐,乘凉吃瓜,该有多好。

    过了半刻,婆子又出来,歉意地道:“洛嬷嬷今日不方便见客,各位请回吧。”

    娇娥正在想法子,林氏已走上前,对着婆子深施一礼。

    婆子连忙避过一旁,脸涨的通红地道:“这位夫人,我是乡下人,不能受此大礼。洛嬷嬷已经发了话,还是请回吧。”

    在路上时,林氏就已将全部的希望都寄托在这位尚未谋面的高人了,听得不能见,顿时有些着急,眼泪涌了上来,再张口时声音有些哽咽:“这位妈妈,请带话给洛嬷嬷,帮人也是帮己。我和女儿在家中过得甚是艰难,听闻嬷嬷是个能干的,只是想请她来府中帮扶我们一把。”

    婆子支吾着,一双眼睛只往窗棂处瞟。

    娇娥见了便知有人在窗内看着她们,想起洛嬷嬷平生最是遗憾无儿无女,便笑道:“洛嬷嬷独居,也会寂寞。炎炎夏日,无处可去,不知嬷嬷如何打发时光?我母亲生有二子一女,哥哥好学,弟弟调皮。家中还有庶妹庶弟,很是热闹,玩玩闹闹便是一整日。洛嬷嬷何妨到我家小住个一年半载,日后再做长远打算。”

    “哈哈,这小妮子甚是有趣,请他们进来罢。”,屋内传出一个清朗的女声。

    母女二人互看一眼,心中狂喜,只要能见面,这事算是成一半了。

    夏婆子恭谨地将手中捧着的礼盒递给了婆子,婆子称了声谢,也不推脱,丝毫没有扭捏之气,便接了过来。

    林氏见了点点头。

    屋子外面挂着簸箕、竹帚、竹耙子、竹笠、蓑衣等物,看上去像是个耕种的农家,进得屋内,又别有一番天地。

    围着窗栏,一溜竹制的花木架子,夹着各色上了漆的陶罐,养着花草,有几样林氏勉强能认得出,俱是名贵,不由得暗暗咋舌。

    整个屋子里都是竹制的家具,看上去很是清凉。

    案几上摆放着竹丝编就的果盘,别出心裁地半搭着一方绣着蔷薇花的葛布巾,上面寥寥绣了几针,却将那花勾勒的生动。

    林氏素来爱绣艺,见了这个,不由得眼睛发亮,若不是怕失礼,便会将这布巾拿起来看了明白。

    娇娥点头赞叹,前世便知道洛嬷嬷是个博学雅致的人,见了这屋子方明白,洛嬷嬷前世教给她的不过是些皮毛。

    “小娘子,你点头做什么?”,一个穿着素纱禅衣的老妪踏着棠木圆头屐走了出来。林氏偷偷瞅了一眼,这素纱极轻,又透气,宽大的袍袖边用金银线交织着绣了祥云。

    三人叙完礼,围着案几,分了主客跪坐下。

    用手轻轻地摸着身下的柔软的苇席,瞅着四角压席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