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忽然,一个声音从他们之中响起,满满地都是仇恨,大声地说着话:“哭有什么用,以后加入叫天军,跟着他们杀建虏。为我们的亲人报仇便是。”
众人闻声转头看过去,认得那人叫凌志云。此时的他们,已经知道这支军队叫叫天军。
“嗨,你这话说得太早了点吧。也不知道叫天军到底是啥样的队伍,万一他们是马贼怎么办,万一他们和朝廷为敌怎么办,万一我们过去为奴怎么办?”有一名穿着不错的人在人堆中叹道。
跟他坐在一起的那人,身穿原本穿着也不错,跟着一起感叹道:“我看呢。这叫天军和建虏差不多,要不怎么不放我们回去?肯定是要把我们当奴仆使唤!”
这个蒙古包里的百姓听到他们的对话,也都为自身的前途开始担心起来,有的人觉得他们说得对,也有的人觉得他们说得好像有什么地方不对,各有各的想法,都低声议论了起来。
就在这时,只听凌志云暴怒向那两人喝道:“你们到底有没有良心的,叫天军是我们的救命恩人,竟然还如此怀疑,就算为奴为仆又怎么样?”
凌志云说到这里,从原地站了起来,环视着蒙古包里的同伴,大声地问道:“要不是叫天军,我们之中多少人会死掉?建虏押着我们去辽东,脚上绑着绳子,不给你吃饱,晚上更是露宿野外,把我们当人了么?”
他转头看向刚才说话那两人,接着喝道:“不懂得感恩,你们根本就不配躲在这暖和的蒙古包里!”
那两人一听,都不敢说话了。就怕因此吵起来,被巡逻的叫天军士卒听到,一了解情况后真把自己丢到蒙古包外面去。
不少百姓想起建虏和叫天军对待他们的态度,有了比较,心中顿时没了不安。就算叫天军也怀了和建虏一样的心思,可人家对自己至少是当人看,在这世道,还能图啥?
凌志云见他们两人低着头不说话了,便又转为看着蒙古包里的每一个人,大声地继续说道:“我们的亲人被建虏杀害时,我们的村子被建虏烧掉时,朝廷的大军在哪里?我们苦苦盼望的大军在哪里?别说来不及,建虏进关都几个月了?指望朝廷,那是白日做梦!”
他一说这话,顿时引起了另外一人的共鸣,只见那汉子也站了起来大声地说道:“这位兄弟说得对,你们知道我的遭遇么?”
他说着环视着蒙古包里的同伴,满腔怒意,咬牙切齿地说道:“我家在通州附近,听到建虏的消息后,带着一家老小往京师逃。想着躲进京师,应该是最安全的……”
“是没到京师就被建虏抓了么?”有个百姓开口猜测道。如果到了京师,自然是安全,也不会见到他了。
那人猛地转向他,大声打断道:“不是,建虏没到,我们就赶到京师了。可是皇帝怕混进建虏尖细,下令早就关了城门,把我们堵在了城外,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硬是把我们都丢给了建虏。我一家老小,就只活下来我一个人!”
那人流着泪,却是满腔怒火地控诉着。(。)
473 归程()
ps:感谢古原初月的捧场!
其他人听了,想起自身的遭遇,忍不住也纷纷诉说起来。一直以来憋在心中的伤痛,终于得到了舒缓。
于是,一个自发的诉苦大会不知不觉地形成了,这让刚好站在蒙古包外面的胡广为之无语。
诉苦大会一直是后世前辈革命的法宝,在眼下的叫天军中,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原本胡广还打算把他们都安顿到归化城后,才开始组织他们开展诉苦大会,使得他们能认同叫天军。
现在倒好,他们已经自发的开始了。胡广在外面听了一会后,便钻了进去。
蒙古包里的人正激动地说着,忽然见到有人钻进来,一看竟然是叫天军的首领。这一下,所有人都安静了下来,不管站没站着,都站了起来。
胡广刚想开口说话时,人群中的凌志云再次大声请求道:“首长,我要加入叫天军,我要杀建虏!”
安静的气氛顿时被打破,这一次,有将近一半以上的汉子纷纷跟着喊了起来,情绪有点激动。
胡广微笑着伸手虚按,示意他们安静下来,然后一边环视着他们一边说道:“之前已经说过,等到了地方,度过这个严冬之后,有愿意加入叫天军的,我们欢迎。有不愿加入叫天军的,我们也不会强自挽留。”
“至于杀建虏,这个急不得。你们必须加以训练,让我们认可了有杀建虏的实力之后,才可以逐步加进军队里来,具体的细节你们到时候就会知道的。”
胡广这话一说出口之后,不少人的脸上都露出了欣喜。不但是因为有杀建虏的机会,而且最为关键的是,叫天军好像很在乎他们,不会把他们当作弃卒般使用。就好比在明军之中,是要当家丁一样用。真是难怪叫天军那么厉害,一个个都和家丁一样。不,是比家丁还厉害。
有志于加入叫天军,心中发誓要为亲人报仇的那些人,比如凌志云。则暗自打定了主意,一定要好好训练,一定要加入叫天军。
胡广见他们看自己的眼睛都明亮了不少,自然了解他们心中的想法,继续说着话道:“至于之前有人提出说我们叫天军不放你们走。那不是因为要抓你们为奴为仆。告诉你们,我们叫天军是没有奴仆的。”
这个蒙古包里穿锦衣的那几个人互相看看,更为关注地听胡广说话了:“而是因为这严寒时候,在这茫茫草原,离开了大部队,十之**会死。再说了,眼下建虏还在关内肆虐,要是回去了再撞到建虏手中怎么办?”
说得也差不多了,胡广提高了点声音,最终总结道:“总之。眼下你们就是要好好活下去,不要倒在路上了。只有能活下去,想回去的才能回去,想报仇的才能报仇。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好好休息吧!”
说完之后,胡广便不再耽搁,钻出了蒙古包,继续巡视去了。
而在这个蒙古包内的老百姓,他们听了胡广的这番话,精神亢奋。或坐或站,互相讨论着刚才胡广说得那番话。
显而易见的,不管他们心中有什么打算,都看到了希望。有了希望。就有了动力。
再说胡广巡视一圈后回到自己的蒙古包里,刚好今天轮值的胡汉三也到了,跟了进去向他禀告道:“首长,今天一共死了四十六个老百姓,我们重伤的一名将士也没挺过来,牺牲了。”
这次出征。冻伤了一百二十来人,和建虏一战,受伤四十八人,其中重伤十二人,战死十五人。而和蒙古鞑子的一战,则几乎没任何损失,只有一个将士比较倒霉,追杀的时候马失前蹄,摔伤而已。
至于那些老百姓,自从叫天军接手之后,虽然尽自己所能给他们吃饱穿暖,可每天还是有不少人死去。
这些死去的老百姓,最主要的原因是之前伤寒入体,饥饿难当,早已是病了的。他们或早或晚都没挺住,最终被黑白无常勾去了。
这些天下了大雪,虽然掩盖住了叫天军的踪迹,不用担心建虏的追兵问题,可也迟缓了叫天军的行军速度。
幸好积雪快没膝的时候,就不再下雪了。否则的话,这支队伍还能不能赶路都成问题。
胡广听完胡汉三的禀告,想了一下吩咐道:“百姓们的尸体就还是按照之前的惯例,就地埋了他们,让他们安息。我们叫天军将士的遗体,要带回去,葬到烈士陵园去。”
这是应有之意,谁也不能说叫天军厚此薄彼。这种环境下,叫天军根本没有多余的能力去携带那么多的百姓遗体。再说要不是叫天军,那些老百姓只会暴尸荒野,成为草原上野兽的食物。
胡汉三答应一声后,稍微皱着眉头又禀告道:“首长,眼下这场雪让我们行动迟缓,牛羊吃的草料怕是要不够。而且这天气很可能越来越冷,牛马估计会被冻伤不少。”
胡广听了,不由得也皱起了眉头,这个问题确实有点麻烦。
如果没有牛马拉大车,那这么多物资肯定没法运到根据地。而眼下离根据地又太远,那边送草料过来也不方便,存在同样的问题。
过了好一会,胡广便做出了决断,当即吩咐胡汉三道:“明天开始边行军边清点物资,把那些暂时用不到,也不会有事情的物资都卸下来埋地里,做好标记后等春天再来取回去。”
胡汉三一听,眼睛当即一亮,这个办法好。严冬已经来临,一般人都不会出门。而等到了适合人外出的时间,叫天军再过来搬走,并不会出多少岔子。关键是这么一来,当能节省很多畜力,加快行军速度。
几天后,就埋了一大批物资,解放了不少牛马车,再分配了畜力后,行军速度果然得以加快。
当然了,埋物资的时候,是等队伍走远了才埋的,天黑时再追上队伍,第二天才会被人发现异常。
有心的老百姓虽然最终会心中有数叫天军做了什么,也能知道大概范围,但总归是不知道具体地点,多少也是一点遮蔽。
这大雪也算是公平的,让叫天军受到了影响,同样也影响到了建虏。(。)
474 微妙变化()
ps:感谢阿史那沙毕、rabit2011的捧场,谢谢无悟555的月票!
建虏也是人,没法在雪地里如履平地,京畿之地的战事总算暂时平息了。
明军没有进攻,或者说是畏惧建虏大军,一直在等待其他勤王军队的到来,数量太少,没人敢主动出击。
而建虏则缩在被他们占领了的几座城池之内,控制着原明国永平府地区。
这一天是大年三十,但明国君臣谁也没心思过大年。建虏十万大军在京畿之地,犹如喉咙里卡了根鱼刺,不把它拔了就会有性命之忧。
建虏和明国君臣不同,全都躲在暖和的城池里,喝酒吃肉,还能随自己高兴想玩女人就玩女人,真是无比欢乐。
如果没有叫天军的出现,他们的奴酋皇太极的心情也会很好,因为到眼下为止他的意图都在实现。
可是,叫天军在这个位面上凭空出现,劫了建虏第一批战利品,还打败了护送的军队,击溃了随后的蒙古军队,让皇太极的后续动作也随即中断。如此事情发生,他又怎么高兴的起来呢!
在永平巡抚府内,皇太极的临时驻地,其他地方都在欢乐,可这里却是戒备森严,没有一点过年的气氛。
皇太极在内堂坐着处理公务,脸色阴沉,忽然直接丢了笔,仰头靠在椅背上,显然是很头疼。
大金国的勇士还能称为勇士么?一个个沉迷于纸醉金迷之中,那还有什么斗志!在关内待得越久,斗志就越低。皇太极心中恼怒地想着。
他能感觉出来,随着在关内掠夺到的物资越多,军队的战斗力就在缓慢地下降。看来人真是不能太富裕了,会消磨大金国勇士的意志。
外面还能隐隐传来吃喝玩乐声,如此下去,等到明军反攻,这战事的胜败就将难料。有心想整顿军队,消除这种堕落之风。却又不方便。
皇太极想着在心中叹了口气,人心如此,要是眼下自己强行整顿的话,倒是会便宜其他贝勒。
自己都不用猜。那几个贝勒铁定会站出来替他们说话。说什么大金勇士用命换来的,明军又不堪一击,不让他们好好放松下,简直是刻薄之人,不配当大金国大汗之类的话等等。
“啪”地一声。皇太极一掌拍在眼前的桌面上,都是这该死的八王议政。本汗王……不,朕一定要改变这个局面。
见到皇太极发怒,房子里伺候的几个亲卫都吓得不敢说话,两话不说甩着袖子跪了下去。
就在这时,外面传来急促的脚步声。门口随即响起一个焦急地禀告声:“大汗,奴才瓜尔佳鳌拜回来了。”
“快进来!”皇太极一听,当即放下心思,大声吩咐道。
门被推开,或者是用力过大。门开得有点大,寒风吹进温暖的内堂,让皇太极打了个寒颤。
不过他没在意,眼睛盯着鳌拜,就想知道关外的情况。
鳌拜和另外一个手端盘子的亲卫进来,单手跪下行礼,声音悲痛:“大汗,贝勒爷……”
他哽咽着说不出话来,皇太极眼睛直愣愣地看着那盘子上的两个东西。经验丰富的他,又那能看不出那是两个首级。看鳌拜这样子。都不用说,他心中便已猜出这是谁的首级了。
盖在首级上的两块布被鳌拜揭开,露出惊恐而又死不瞑目的两张熟脸,顿时让皇太极眼前一黑。差点就晕了过去。
内堂非常的安静,没有人说话,气氛沉重。过了半饷,皇太极缓了过来,咬牙切齿地问道:“谁干的?”
“奴才该死,雪太大。已掩盖了一切痕迹,暂时没法追查到踪迹。”鳌拜的头磕在冰冷的地上请罪。
皇太极没有说话,理智告诉他,这不是鳌拜的错。他心中也有数,肯定是上次劫晋商物资的那伙马贼。如今看来,他们能全歼护送的大金**队,其战力要重新评估才行。
这到底是哪里冒出来的马贼,竟然屡次和大金国为敌,战力竟然比明国最精锐的关宁军还强。这事情不搞清楚,犹如锋芒在背,让本汗王坐立不安!
皇太极想到这里,盯着鳌拜命令道:“派几名追踪的好手,前往张家口范永斗处,要他们协助一定查清这伙马贼的情况。”
“喳!”鳌拜大声答应着,心中松了口气,大汗到底是英明的,不会随便迁怒于人。
皇太极想了一会,心中下定了决心,当即又吩咐道:“召集贝勒将领们,马上前来议事。”
没过多久,建虏的头领们便陆陆续续地过来了。他们都有点纳闷,这大年三十的,还开什么会,难道让人去打仗,这也太不近情理了吧?
有着这种想法,几大贝勒心中都暗自高兴。皇太极要是昏了头脑,敢下这样的命令,自己就能趁这个机会打击他积累起来的威望,不能让他一家独大。
一个个人进入大堂,看到堂下放着一个圆凳,上面有个托盘,托盘上两个首级。
这是什么意思?他们心中第一个冒出来的念头就是皇太极又想玩什么花样。等定睛看了仔细,发现是豪格和岳托的首级时,就炸锅了。
代善没站住身子,就算老奸巨猾的他,也一下直接跌坐在地上。多铎直接冲着皇太极嚷开了:“你凭什么斩了两个贝勒的脑袋,你眼里还有八王议政……”
先汗遗留下来的命令就是八王议政,像要杀贝勒这样的事情,必须大家一起做出决定才行。
多铎一边嚷,一边还想往前冲,要和皇太极去动手理论的样子。但他还没冲过去,就被一起过来的多尔衮给拉住了。
自己这亲弟弟真是脑子一根筋,皇太极这狐狸会犯这种低级错误?再说了,就是他要干什么,也不会去砍自己的儿子和代善的儿子啊!
多尔衮如此想着,却也没去给大家解释。眼下还是韬光养晦的阶段,被皇太极盯上的话,麻烦就大了。
当然了,其他人也不是傻子,比如多铎,他就偷偷地给多尔衮说道:“哥,俺这是故意的。”
反正自己的形象就是这样,表现得蛮撞一点,和多尔衮的沉默寡言有异曲同工之妙。
最后大堂内安静了下来,所有人都看着皇太极,等他给出答案。(。)
475 勾心斗角()
ps:感谢阿史那沙毕rabit2011的捧场!
皇太极一脸的悲伤,沉痛地说道:“他们是护送物资出关后第三天,被一群来历不明的马贼所杀,物资也被劫走。”
他的话音一落,大堂内安静了下,然后就反复炸了锅一般喧哗了起来。
“怎么可能,哪里来的马贼有这么强悍的战力?”
“莫非是明军假扮还是那个部落黑吃黑?”
“敢打我大金国的主意,大汗,让我去灭了他。”
“……”
在这些人之中,多铎也是大声吼叫着,而他身边的多尔衮却没说什么话,一静一动对比强烈。
皇太极示意他们安静,可群情激愤之下,就算是他进关后的威望很高,还是过了好一会才安静下来。
就好比是嘚瑟了很久的猴子,被人踩到了尾巴,那会不嗷嗷叫一会才怪!
皇太极看看身边陷入悲伤之中的代善,又转头瞧下怒火旺盛的莽古尔泰后,他才转头看着堂下众人说道:“如今我大金国已在关内站住脚跟,但关外出了这么一伙和大金为敌的马贼,实在让人难以安心。辽东的子民还在等着我们的消息,他们缺衣少食,正盼着我们送物资回去。因此,本汗以为……”
这是要宣布什么决定,所有将领都注视着皇太极,看他说什么。
“等天气稍微好转,大军押着钱粮人口返回辽东。但关内驻地不可放弃,需智勇双全之将留守,诸位以为如何?”
就是该死的八王议政,因此自己的想法还要获得他们的同意。这次回去之后,就得釜底抽薪。把这制度搞残为止。
皇太极如此想着,眼睛先看向自己左右两边的和硕贝勒。
代善明显精神不济,还沉浸在丧子的悲痛中。见皇太极看过去征询意见,只是点点头而已。
莽古尔泰也没有意见。只是大声问道:“那谁来留守?”
皇太极听了,眼睛看向多尔衮兄弟俩道:“关内之地好不容易打下来,下次我们再进关就会容易很多。且钉在这里的时间越长,山海关明军的补给就越难,有利于我们最终攻克山海关,把关内关外连成一片。因此,本汗王属意多尔衮和多铎两位贝勒留守,如何?”
“好。关内就……”多铎一听,马上答应,但后面那句“交给我”还没说出来,就被多尔衮拉了下衣角打断了。
与此同时,多尔衮义愤填膺地大声说道:“豪格和岳托两位侄儿不能白死,平时我们关系交好,眼看他们惨死,我们此时也无颜待在关内享福,一定要为他们报仇。”
“对,我们要出关为两位侄儿报仇!”多铎马上顺着多尔衮的意思。大声地表态道。
他没想明白多尔衮为什么不愿意留在关内享福,但并不妨碍他信任多尔衮,顺着他的话说。也正是他们兄弟俩齐心。才一次次躲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