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替明-第14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御前。

    说起来,这还是有叫天军的功劳在内。当时陕西明军全力镇压民变,洪承畴更是四处游击,眼看着要压住民变了,可叫天军却在陕北和保德州城闹出了天大的动静,以至于三边总督不得不抽调各地精锐先行进剿叫天军,导致各地民变卷土重来,并有了眼下这种难以收拾的局面。(。)

437 扯皮() 
ps:感谢飘逸p、rabit2011的捧场,谢谢中华田园猫的评价票!

    崇祯皇帝阴沉着脸,看着底下站着的几个阁臣,心中很不满意。

    原本的时候,为了体现作为皇帝对臣子的关心,在一般情况下,崇祯皇帝都会让人搬来圆凳,让几个上了年纪的老臣坐着议事。

    可是,这些老臣平时信誓旦旦,一眨眼就一堆烂事呈到御前,就没让自己省心过。拿着三边总督杨鹤的奏章,崇祯皇帝心中就忍不住有火气。

    那几个阁臣也是老神在在,崇祯皇帝不说,他们就保持着明面上的恭敬站着。光从外表上,那是挑不出一点毛病来。

    终于,崇祯皇帝忍不住了,扬了扬手中的奏章,强行压抑着怒气道:“杨卿在奏章中所言,秦地今年又是大旱,粮食颗粒无收,灾民遍地,民变如星星之火,已经燎原。韩卿,你是内阁首辅,不知有何对策?”

    内阁首辅韩爌见崇祯皇帝问到他,当即微微一躬身,说出早就想好的对策道:“陛下,臣以为秦地之事并不足虑,其一,可令三边总督严惩乱民,并地方官员中镇压不力者严罚,屡有功勋者重赏,如此一来,民变的影响范围当能控制到最小!”

    这是应有的意思,崇祯皇帝点点头,不过他也听出来,韩爌还不止这么一条对策,便只是凝神听着,静待下文。

    但韩爌说到这里,却是停了停,抬头看了下崇祯皇帝后,才又低头奏对道:“其二,还需拨钱粮赈灾。如此双管齐下,当保秦地无事!”

    崇祯皇帝听得点点头,心情稍微好了些,对韩爌的语气也和缓了些道:“韩卿所言甚是,不过具体的条陈可有?”

    韩爌转向另外一边的辅臣钱龙锡。对视一眼后向崇祯皇帝一礼道:“陛下,臣等内阁已商议出了眉目,请陛下过目!”

    说完之后,他从袖子中拿出一本折子。自有边上的轮值太监拿了呈到御前。

    崇祯皇帝急忙拿过折子,一下展开便认真看了起来,一开始的时候还点点头,但到了后来,那脸色就有点不好看了。

    看完之后。他把折子丢御桌上,抬头看着内阁首辅道:“民变以陕北最为突出,其中延绥巡抚干系甚大。你言陕西督粮道参政洪承畴镇压民变功劳甚大,如若由其接任延绥巡抚,在其位谋其政,效果将更好,这点朕也认可……”

    陕北的局势最为糜烂,究其原因,还是延绥巡抚手中的机动兵力,也就是孙显祖领军的人马被叫天军所歼灭。以致没有足够能力来镇压民变。

    原本陕北就是陕西省受灾最重的地方,民变就很多。当各路明军精锐奉令开往陕北,由洪承畴统一指挥进剿叫天军时,各路流贼都逃走了。但各路明军又那会带够足够的补给,自然就骚扰地方,正所谓兵过如梳,又导致一些原本还能活下去的百姓也活不下去了。

    等各路明军一回去之后,陕北的民变顿时反弹,并且比之前更为厉害。而延绥巡抚手中又没有足够的兵力,导致局势一天比一天糜烂。

    三边总督杨鹤原本就有责任。可他为了推托,自然在奏章中把所有责任都推到延绥巡抚头上。朝廷中的这些大佬对此也很烦,最终就议出了用洪承畴替换张梦鲸的法子,这比历史上要提前了半年。

    对于崇祯皇帝来说。能办好差的才是好臣子,既然洪承畴的能力不错,他自然不会有意见让他当延绥巡抚的。

    只听他继续说着,忽然话锋一转道:“但卿所言第二条,可找户部先拨一部分银两应急。朕……朕的内库实已无余银。”

    原来在韩爌的折子中,提议让崇祯皇帝拨出内库中的银两赈灾。因此,他才有此回答。

    “陛下,臣等早已找户部尚书毕自严核实过,户部也是无银!”韩爌低头奏对道。

    崇祯皇帝眉头一皱,有点疑惑地问道:“不是刚有一批税银到了么,怎么会无银?”

    “陛下,此乃辽饷,是需尽快拨往辽东的。”钱龙锡听了便回答了一句,顿了顿,又稍微提醒道,“秦地民变比之辽东建虏,不过是疥癣之疾而已。”

    崇祯皇帝听了心中不由得犯难,他不否认钱龙锡的话,既然是要拨去辽东的,自己是答应过袁爱卿,断然不会拖其后腿。可这个钱不挪用的话,赈灾的钱从哪里来?

    无奈之下,崇祯皇帝只好和这两个臣子商议,看能不能从哪里拨出一点银子来?

    但韩爌他们早已盯上内库的银子,希望崇祯皇帝能出这个银钱。和他们两个臣子讨论,又那会有结果呢!

    不过有一点,他们谁都没想过,要免去秦地的赋税,免去其辽饷。

    这事一直扯皮到一个太监来奏报,说礼部左侍郎徐光启请求觐见后,双方才精疲力竭地暂停了下来。

    “韩卿,秦地一事,你先按第一条对策拟个条陈给朕。至于钱粮之事,你先回去想想是否还有其他法子可想。”崇祯皇帝感觉很是疲惫,说完之后,摆摆手让他们都下去了。

    不一会,徐光启到了文华殿进行奏对,崇祯皇帝有点疲惫地问道:“徐卿,历书的进展如何了?”

    “陛下,历史编撰一切正常。臣此次觐见,是另有他事。”徐光启恭敬地回答后,带着一丝期望问道,“陛下,不知臣上次奏请推广土豆、番薯的折子为何被留中了,此乃民生大事,拖延不得啊!”

    他这么说,也是急了的。据他了解,如今不但秦地灾情严重,甚至连山西、河南等省也有苗头。如果朝廷不尽快稳定局势,很可能会引发大动乱。

    崇祯皇帝一听这话,摇摇头说道:“徐卿,不是朕留中不发,而是被内阁驳了,说那土豆、番薯都有致人死亡之事发生,朝廷要是强行推广此等作物,恐会引起民变,还需谨慎对待……”

    “陛下!”徐光启大喊一声,打断了崇祯皇帝的说话,“老臣在家已多有食用过,并无不妥,且老臣早已注明何种有毒……”

    崇祯皇帝用手揉了揉自己的脑门,感觉精神很是疲乏。刚才的扯皮事情,已经耗掉了他太多精力。(。)

438 野战旅() 
“好了,好了!”崇祯皇帝有点疲惫地挥了挥手道,“徐卿还有何事?”

    相对内阁成员和徐光启来说,他更为相信的是内阁那些辅臣。》。》否则的话,也不会用那些辅臣当辅臣了。

    崇祯皇帝显然不想再谈所谓高产农作物的事情,徐光启很是无奈,只好再奏道:“陛下,臣还有一事,乃是辽东建虏有可能绕道蒙古……”

    “徐卿!”崇祯皇帝稍微提高了点声音,喊了一声,打断了徐光启的说话,略微有点不满地说道,“辽东建虏的事,交给袁督师即可,你就不要操心了。”

    顿了顿,他又提醒道:“朕交给你编撰新历法之事,才是你需要上心的。此乃国之大事,马虎不得。徐卿,你还需全部精力都扑在此事上为好!”

    “可……”徐光启有点不甘心,还想重申下事情的可能性以及带来的严重后果。

    崇祯皇帝冲边上的太监示意了一下,那太监马上便尖着嗓子喊道:“陛下起驾!”

    一听这声音,徐光启很是无奈,只好伏下身子恭送。

    崇祯皇帝从御桌后站起来,走了几步,看到伏在那里的徐光启,从他官帽上露出的银丝,让他停了脚步,心中略微一叹息,便开口说道:“徐卿,朕知道你担忧国事。你的猜测,无非是边军不敢和建虏野战,朕自知之。”

    “朕自命李邦华协理戎政兼代总督京营戎政,颇有成效。不但军从八万五千人,增至十万有奇。且所设云辇、龙旌、宝纛、金鼓、旗帜、甲胄、剑戟,焕然一新,已有强军之相!”

    徐光启听着崇祯皇帝在说话,他并没有抬头,只是默默地听着。

    “李卿向朕献策,更操法、慎拣选、改战车、精火药、专器械、责典守、节金钱、酌兑马、练大炮九事。此九法皆是强军之法,朕相信不用多久,京营三大营必为天下之精锐。和区区建虏野战,自不在话下!”

    一个皇帝向臣子详细解释,这也说明这个臣子还是放在皇帝心中的。崇祯皇帝说了这么多,觉得差不多了。便举步转向后宫,最后一句话飘荡在文华殿内。

    “徐卿,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做好历书编撰吧!”

    徐光启许久才站起来,落寞地往文华殿外走去。他也是练兵过的人。知道说是一回事,做又是另外一回事。

    自从国朝土木堡之变后,京营的战斗力便一落千丈。历代的君主,都想改变这个情况,想着把京营变为强军,可都一直没什么改观。反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战斗力越见低下。

    李邦华所献之策,确实是中肯之言。可他真得能把京营变为强军?徐光启有点不相信。

    但眼下他只是礼部左侍郎,没有权力去操心京营操练之事。要是光凭猜测之言就去攻击同僚,他也是做不出来的。

    想想胡广的推论。又想想朝廷这边的布置,或许真的是自己多虑了吧。徐光启唯有如此安慰自己。

    想起胡广,徐光启不由得抬头看天,心中想着也不知道这个行万里路的年轻人此时在那里,要是他听到了陛下的这些话,是否还会坚持他的推论呢?

    徐光启所惦记的胡广,根本就没去游玩大明的山水,躲在草原上忙得天昏地暗。这改革的事情一开始推动,真得是身不由己了。

    眼下已是九月光景,改革也实施了一个多月了。从目前的效果来看。至少野战军的实力大增,能真正做到令行禁止。

    在鹰嘴沟谷口,野战旅的骑一团正在草原上操练,而胡广则用望远镜在检视。

    只见列阵的骑一团最前方。是真正的重甲铁骑,做到了人马全都被铁甲覆盖。经过试验,身上的铁甲要在二十步内用重箭射才有可能伤到里面的人马,算是够硬的乌龟壳了。超出距离,或者是轻箭,那只是给重甲铁骑挠挠痒。

    骑一团中的第一营就是铁甲重骑。不过真正的铁甲重骑只有一个连而已,其他两个连只是轻骑。与其他轻骑不同的是,他们平时还承担着辅助重骑的任务。

    铁甲重骑虽然人数不多,可却是叫天军最尖锐的矛头。每名骑士,都是身高臂长的强壮之士,战马也是百里挑一最为彪悍的。遇见敌人,视战场形势或以班十骑为一排,或者以排三十骑一排进行冲锋,勇往直前,有进无退。

    胡广通过望远镜能看到,铁甲重骑速度提上去之后,犹如一根横线,整齐如一,气势非常惊人。

    看到这个,胡广不由得自豪地微笑。也只有在草原上,才能有足够的马匹可以挑选;也只有足够的将士,才能在里面挑选出合格的骑士,这控马的能力还真不是关内能比的。

    铁甲重骑之后跟进的就是轻骑了,都是一身用牛皮所做的皮甲,长枪马刀、弓箭弩枪俱都熟练。他们的任务,或用于骚扰敌阵,或跟进重骑撕开敌阵更大的缺口。因此,这些轻骑也是骑兵团中非常优秀的将士所组成。

    最后剩下的那些轻骑,配备一样,但他们更为擅长的是骑术,主要用于追杀。

    这就是骑一团的实力,胡广看得很满意。

    骑二团也是真正的骑兵团,不过实力比起骑一团要稍微差些。毕竟叫天军的资源有限,得优先配备一个重量级单位出来才行。也因此,骑二团的主要任务,还是用于西线战事,对付顺义王那边是足够了。

    至于骑三团,其实是骑马步兵。战马主要用于代步,临战斗时会下马列阵。这个团的武器,便以强弩强弓、燧发枪等远程武器为主,近战则是便宜又实用的长枪。对了,炮兵连就是骑三团所辖。

    虽然胡广看着骑一团在训练,可心中却把自己手中的王牌都过了一遍,比较着这支野战旅要是遇到最强的辽东建虏,不知道会打成怎么样时,忽然看到有几骑从草原上飞奔而来。看样子,像是侦察连的人,好像有什么事情。

    果然,拿着望远镜看了一会,胡广忽然认出了侦察连将士中夹着的那一骑穿普通衣服的人是谁了,心中不由得一喜!(。)

439 京师来人() 
ps:感谢的捧场!

    那人一脸的疲惫,身上风尘仆仆,显然是赶了老远的路。他来到胡广的面前,就在马上敬礼道:“报告首长,我回来了!”

    这人,是胡广前往京师的护卫之一,被他留给安贵做帮手而留在了京师。

    胡广看他很是疲惫的样子,便微笑着点头道:“好,先回去喝杯热水。”

    眼下已是九月多的天气,正好又是小冰河时期,气温下降的厉害,来一杯热水,对于连日赶路的人来说,那是极舒服的。

    一行人回转鹰嘴沟的聚义堂,胡广先看带回来的信,那护卫自有人招待,简单地缓解了下疲惫,便来到胡广面前禀告情况。

    “首长,安贵兄弟已经在京师扎好根了。但人手短缺,恐怕还有些时间才能建立消息传送通道。”

    他一边说着,一边稍微拉近桌子上那个刚才由侦察连的兄弟帮他拿进来的笼子,掀开盖在上面的布,接着说道:“这是专门饲养出来的信鸽,只要把它放走,就能飞回到张家口。张家口那边另有信鸽能马上把消息传回京师。”

    说着他放下了那布,有点遗憾地说道:“但目前从京师传消息道张家口还必须得派人,张家口再传来根据地也需要快马才行。不过我已经学过如何饲养信鸽,等过一段时间后,消息就不用再用快马了。”

    “好,做得不错!”胡广点点头,表扬了他。安贵在信中也说了京师的事情,只是限于人手和学识,目前并没有开始大规模收集情报。

    不过对于土豆、番薯有没有被朝廷所推广,还有朝中最主要的人事变动,安贵还是能了解到的,也在信中提及了。

    胡广知道了情况后,多少还是有点失望。自己的一番努力,不管是农作物方面。还是防范建虏方面,好像并没有在朝廷方面取得什么效果。

    那护卫回到根据地,显然是比较兴奋,给胡广说着他一路而来的见闻。

    “首长。我在张家口城堡的时候,就听到了八大晋商的货物被劫一事,一下便知道这肯定是我们叫天军干的。哈哈……”

    胡广一听,心中便放下了京师那边的情况。不管如何,自己已经尽力了。朝廷还是那么腐朽。眼下又已经回到千里之外的根据地,再想替他们操心也已经鞭长莫及,还不如放下了。倒是张家口的后续情况,还得多了解一下才行。

    想到这里,胡广便笑着问道:“张家口的情况如何,说来听听。”

    “回首长,那王家为了家主的地位闹得天翻地覆,最终是那死去王登库的弟弟当了家主。还有,那些被剃光头的护卫和伙计,有一些人没脸继续待在张家口。已去了别处。不过有的还是继续为他们的东家干活,只是打死都不愿出关了……”

    胡广一听,有点意外,当即追问道:“出关,他们还出关?”

    护卫点了点头,略微带点自豪地回答道:“我离开张家口的时候,他们还不知道是我们叫天军劫了他们的,正在疑神疑鬼,就怕又送货出关的时候,再遇到我们叫天军。”

    “哦?”胡广的眉头皱了起来。沉默了下后又问道,“难道他们还在收购物资,准备运出关外么?”

    “据说是这样。”护卫点点头回答道。

    这就有点出乎胡广的意料了,他马上要求道:“你把张家口的情况详细说说。”

    正在这时。骑一团已经训练完了回鹰嘴沟,刘大能刚好进来聚义堂,听到首长在谈话,便站在一边等候,同时也在听着。

    “那些晋商就是有钱,他们出了一个高价收购。原先那些卖了的人都后悔得很。都说早知道的话就留晚点才卖。这次量还不少,据说那些晋商甚至还派人去其他府城收购,然后运往张家口城堡的。”

    说到这里,护卫犹豫了一下,有点不肯定地说道:“至于他们是不是又要送出关,那就不知道了。一开始的时候确实招过护院和伙计,但张家口本地的人愿意出关的少。后来招人的消息就少了,也不知道还在不在招。”

    刘大能算是听明白怎么回事了,他一拍桌子,大声建议道:“真他娘的富得流油,首长,要不我们候到张家口外面去,再劫他一回?”

    上一次的物资之多,甚至都有现成的佛郎机火炮,让一众首领都大叹捡到了天大的便宜。这样的好事,至少刘大能不介意再多来几次。

    胡广笑了下,没有搭腔,只是看着护卫道:“还有其他消息么?”

    护卫听了,挠挠脑袋想了会后,才想起什么,马上回答道:“好像听说那些晋商在靠西侧的流民群中有招募护院和伙计,也不知真假,其他的就没什么了。”

    胡广听完之后,伸手拍了拍他道:“很好,你先去休息,说不定回头就有事情要做。”

    “是,首长!”护卫也确实累了,把情况都说完之后,就出去休息了。

    胡广坐回了自己的位置,低头看着那椭圆形的桌面,用手指关节敲着,有节奏地“梆梆梆”响着。

    刘大能知道这是首长在思考问题,他便不敢打扰,自己也去坐了,静等胡广想出个一二三来。

    过了好一会,敲桌声停住,胡广抬起头来看着刘大能,略微有点不肯定地说道:“搞不好建虏在今年底还是会绕道草原,绕过山海关攻进京畿之地。”

    刘大能原本带着一丝期待,正等着首长批准再去抢他一次,没想这一开口,说得竟然是辽东建虏的事情,不禁微微有点失望。不过他也有点好奇,便马上问道:“为什么?”

    胡广也不好给刘大能说,他是根据历史来判断的。

    因为朝廷没有任何变动,那么就是说山海关和东江镇这两边还是和历史上一样。而辽东建虏那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