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鹰犬-第33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了解?那沈炼我也没见过,他平日的行止如何?”

    杨顺闻听,心头一动。这沈炼自贬斥河北,曾经专门写诗骂过杨顺,而且还多次前来边关之地,听说走访士卒边民,不在少数。杨顺一向对此不自安。而沈炼发配,当初便是因为得罪严嵩,杨顺便趁势回道:“这厮如何可能安分?这种祸事精,走到哪里,便将麻烦带到哪里。他在保安也不安分,不但作了诗辱骂义父、义兄,而且做了几个草人,以巫蛊之术,谗害义父,实乃是个杀坯。”
第 664 章  盘根错节
    今天是教师节,祝各位老师节日快乐。

    沈炼素有狂生脾性。他本是进士出身,做过知县。却因经常口出浪言,攻讦权臣,结果被贬到了锦衣卫里。似这等国朝进士,清贵文官,贬成了天家鹰犬,这也算是重罚。陆炳爱惜他的才干,引为亲信,便是到严府赴宴,也把他带在身边,俨然是个亲信秘书的待遇。只是沈炼做人功夫太烂,或者说存心以此为荣,更兼自恃才高,对于阿谀天家,谗害朝臣的严氏父子严重看不顺眼,到了严府依旧傲慢无礼,还经常公开顶撞严世蕃。那严氏父子何等霸权的人物,沈炼这样得罪,要不是挨着陆炳的面子,这样的货色,有一百个也打死五十双。之后,沈炼更是不知死活,上十罪疏弹劾严嵩。这下严家当然要对他出手。陆炳好歹也只保下他一条命,但是官职革除,人发到保安去开荒修理地球君了。

    沈炼这些行为,让自己的职位一贬再贬的同时,也以铮铮铁骨赢了大好名声。而在大明朝,这名声决不是无用之物。沈炼到地面后,就有人主动给他提供了房子,那田地也有人替他耕种,柴米饮食也不匮乏,日子过的甚是逍遥。

    而沈炼经常吊贫问疾,又开办义学,让穷人家孩子有处读书;更深入边关,与士卒、边民攀谈,并仗着自己国朝进士的身份出头事务。这种行为,更使得他的清名进一步提升。

    沈炼文武双全,除了提笔能文,上马也能开弓射箭,走马演武。他使人做了三个草人,上面插上木牌,写了“李林甫”、“秦桧”、“严嵩”三人的名字。把严嵩和两大奸臣并列,常常骑马射草人为乐。

    这种行为如果放在后世大清,那便是个必杀的结局。但是明朝法律对这方面管束不严,民间态度又较为宽松。于这种事普遍态度都是由他去吧。因此严嵩也不好意思拉下脸来。直接动手收拾这个狂徒,全当看不见。总是射草人不至于真把自己如何长短。

    杨顺把这些事全都说了,又道:“那沈炼本来是个犯官罪臣,不思悔改,反倒偷窥边关军情。谁知道他要做些什么勾当?偏生下面有人被他迷了,专一肯帮他。因此每次到边关,身前身后,总是有不少人护着他,我也奈何不得。大公子若是有意办他,大可从这上面做做文章,办他个勾结蒙古。刺探军情的罪过,我看也不差。”

    严鸿道:“叔父说的不错。似这样的狂徒,留在世间也无用处。自然要将他开销了,也不枉我白跑一趟大同。”

    阎儒此时咳嗽一声。问道:“大公子,学生听手下人说,钦差行辕的人,于城内抓了很多单身行商。不知大公子所为何来,可是有些行商得罪了大公子?那不劳您老人家动手,学生出面,管教他们一个个出不了大同。”

    严鸿道:“这倒不是。只是我那爱妾孙氏有了孕,手下这几百锦衣儿郎便起哄讨赏。这等事,你说不赏,那便不大光彩。你说若赏,钱从哪来?难不成让我自己掏荷包么?这大同城内,藩王动不得、叔父的生意动不得,思来想去,要么就是去抓那表子,逼她们交花捐;要么就是抓这些行商,一打二吓,让他们每人都拿出一笔钱来买命。”

    杨顺与阎儒听了奏报后,也曾分析过这是要干什么。这些行商走南闯北多了,在边关之处无孔不入,莫非严鸿是真心想从他们身上打探什么?如今听严鸿一说,才知是为这个缘故,便笑道:“大公子果然生财有道,佩服佩服。这些行商可是一个个看钱如命的主,不给他们些厉害,难以让他们吐钱。若是需要什么刑具、或是需要行刑之人,大公子只管来取,咱们这有的是。”

    严鸿与他们聊了几句,便起身告辞,说是要回去审那些行商,待等出了总督衙门,阎儒小声道:“大公子,一曝不抵十寒。那桃松寨昨日得了恩宠,怕是要撩拨起火头来,大公子还要多来走动走动,免得美人焦心才是。至于这犒赏三军的事,实际没什么意思,不如就交给大帅与小的来做。那一成的水头里,五分给晋商,另外五分,有二分孝敬阁老,一分孝敬小阁老,另外二分,您与大帅可以刀切帐,保证不吃亏。”

    严鸿微微一笑,对阎儒道:“阎先生,叔父的好意,我自然领得。不过此次犒赏,不瞒您说,是天家点名要我来。这其中不亲自过手,总归难以交账。放心,小侄在京城也是打了几年算盘的,这其中的分寸,自有道理。”阎儒见严鸿坚持,也不好再劝,自顾回转。

    严鸿回到自家行辕里,先去后院,把拘捕的客商提了一二两个,装模作样询问一番。那些客商莫名其妙被逮捕,原本还因为是杨顺手下官兵打劫。及至闻说竟然是朝廷钦差亲率的锦衣卫,顿时一个个魂飞魄散。见了严鸿,任他是走南闯北,见多识广,也不禁战战兢兢,满口奉承。严鸿却也不温不火,只问些风土人情。那帮客商自然如实告知。问过风土人情,严鸿又问在宣大塞内塞外的生活。这一问,却知原来军户的眷属卖笑之事,在宣大颇为普遍。再问及往来做的生意,那客商有嘴硬的,也有招的,里外里对照着一算,杨顺私开边市,放纵蒙古人贸易赚钱的事儿基本也没跑了。问过之后,带回牢狱,只是不放。

    当夜严鸿权衡再三,杨顺做了这许多事下来,在宣大位置上,自然留不得了。可是如父亲严世藩吩咐,杨顺干的不法之事,证据还是要仔细搜集,拿回去交给严世藩,也算是加强对杨顺的羁绊。但按杨大业说法,由于阎儒的手段,这些证据却都没那么容易搞到。既然如此,说不得只好去沈家庄一趟。能不能和沈炼化敌为友,严鸿并不报很大期望。不过,若是沈炼真有杨顺的证据,倒要搞来才好。一则是完成严世藩的任务,再则杨顺的证据,间接对严府不利的,要是长期落在沈炼手上,也不是什么好事情。

    想到沈炼,严鸿却又不禁想起夏紫苏,想起张青砚所说,夏紫苏与沈炼的二公子曾经在江南同船。念及此,严鸿心头一阵猛烦。真要是去沈家庄,此事倒要问个究竟。

    第三日大早,严鸿拜会杨顺,告知借口巡行边塞,准备带兵出城。杨顺一愣:“贤侄,你这钦差当得也太苦了。如今已经入冬,边塞的天气可不是好玩的。这赶上下大雪,怕是路都南行。要我说啊,你还是在大同府待着。要些什么消息,叔父我在山西待了数年,莫非还有弄不到的?”

    严鸿打个哈哈道:“不瞒叔父说,侄儿我倒也好个安逸。只是天家这次遣我出来,专程吩咐说,边塞情形,务必查看周全,回头天家说不定召我询问呢。若是我不亲自走这一趟,谁知道天家问什么?拿着叔父给的消息去,总归眼见为实,耳听为虚,难保万无一失。”

    杨顺又道:“既然如此,待我使阎儒阎先生陪伴贤侄吧。他本是北地人,对这边塞各处路径城堡,不是夸口,却了如指掌。有他在你身边向导,我也放心。”

    严鸿笑道:“侄儿此去,信马由缰,并无一定规划,总之不会到鞑子地界。阎儒乃是叔父的左右手,叔父操持边塞防务,事情繁多,他若离了,只怕于宣大事务不太顺畅。而阎先生在身边,我顾忌着叔父这里等着用人,怕也转悠不爽快。叔父只管放心,不必顾我。”
第 665 章  出巡塞内
    杨顺看严鸿坚持,只得道:“贤侄一路小心。(。pnxs。 ;平南文学网)我这里派些兵马给你引路。塞外行走,各项补给都少不得,我再安排一些夫子。若有不便,便即回来,万勿过境。虽则如今不是鞑子入寇的季节,凡事不可冒失。”严鸿道:“省的。侄儿这条命还没吃喝玩乐够,也不想随便糟践掉。”

    严鸿辞别杨顺,回到行辕,思索一下该如何点兵。想了一会,主意已定,于是令俞大猷率领闽兵主力,还是驻守校场。从其中抽调二百名闽兵,由俞大猷的侄儿,副千户俞斌带领,作为随身护卫。这二百人都是步卒,只俞斌和几个亲兵有马代步,装备精良,都是惯战之士。

    行辕之中,则留刘连带一百余名锦衣卫驻守保卫,王霆、陶智、邵安三个副千户带领三百余名锦衣卫跟随严大钦差出巡。又令人暗传杨大业来。

    后宅里,叫孙月蓉留着。孙月蓉听说严鸿要出巡,心里痒的不得了,赶紧道:“相公,你让我跟着一起去吧。在这大同憋着难受。塞外跑跑马也好。”

    严鸿眉头一竖:“你胡说些什么?现在你腹中胎儿才一两月,正是要紧时候。好好给我呆在行辕里休息。别仗着自己身子好,就乱走乱跑,我告诉你,现在这孩儿大过天去,你就好好给我把他养着!再不听话,以后我都不带你出来了!”

    孙月蓉只得一伸舌头,乖乖听话。严鸿又令耿金铃、花月仙都留在左右护卫,并那何氏也贴身照顾。只留张青砚在自己身边待着。

    一众亲随方面,严鸿带了梁如飞、奚童、严峰、严复、严靖、严康等人随行,只把云初起、叶正飞留在行辕留守。孙月蓉闻之,道:“当家的。你既然要带兵出巡,这云大哥、叶大哥都是用兵使火器的好手,你还是带着他们,有个照应。”

    严鸿心中暗道。傻妮子。我如何不知?可是我这一番准备去见沈炼,这沈炼本是我严家的大敌。此去能不能化敌为友,都还两说。他手中据说又握有杨顺的证据,这明争暗夺,都是有可能的。偏生这沈炼还有不少虚名。云初起和叶正飞这俩迂夫子若是被他虚名所惑,带在身边反而碍手碍脚。包括你们三个,我叫留在内宅,也是不想你们接触这么复杂的事儿。

    他口中却道:“我这一去啊,不是去打仗,是巡逻,带云老兄他俩意思也不大。倒是这内宅。有我的宝贝月蓉和小宝宝在,自然要严加看守,须得第一等忠厚的人。你说说,虽然我的左右尽皆忠心耿耿。然而要比中正纯良,谁能赛过这两位老兄?再则,你们都是武林中人,也有个话说。好了,不必多言,你乖乖的在这里保养身体,为夫在外面也放心。”说罢,在孙月蓉面颊上轻轻一吻,起身出门。

    严鸿整顿队伍,到了大同南门外,却看杨顺已经派来标营亲兵百余名,使千户军官刘维以及百户邱大泉、罗杰伦带队,给严鸿当向导。又有民夫数百人,大车、牲口、粮食、饮水、帐篷、柴草等物一应俱全。此外还专门备了空马数百匹。须知严鸿的从人,锦衣卫是骑马的,闽兵却是步卒。杨顺送来这数百匹马,一旦遇上缓急,闽兵也能骑马行走,速度却是快了。严鸿笑道:“叔父想的周到,几位将军辛苦。”便令拨队出发。

    出得南门之后,严鸿却叫王霆来,吩咐整顿队伍。由陶智带领五十名锦衣卫在前,严鸿、王霆带大队锦衣卫居中,俞大猷部将俞斌带领二百闽兵及民夫随后。压阵的则是邵安的五十名锦衣卫。本地锦衣杨大业及其数十名部下,跟随在严鸿左右。而杨顺派来的百余人,则分散到四路队伍里面,分别带路。又暗中嘱咐王霆、陶智、刘安、俞斌,对这些标兵,须得留意些,别一个不注意,有人掉队跑了。

    严鸿带队出大同南门,初始向南巡行了十余里,看看周围风光。此时已入冬,崇山峻岭,一片萧瑟肃杀。塞外北风阵阵,草枯树秃,百兽匿踪。时有寒鸦聒噪。严鸿观此情景,倒也不禁心胸荡漾。待要吟诗一首助兴,搜肠刮肚,却弄不出好的来。好容易想起中学课本学的一首,乃高声道: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左右的众军士,或是大老粗,或认识几个字,也没读太多书,哪里知道他在背诵曹操的《观沧海》。只是稍微明白点的,觉得长官这首诗吟得虽然气势壮阔,但听着什么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怎么感觉和眼前的风景不太搭界啊?然而你有你不懂的,领导准错不了。当即纷纷喝彩:“好诗,好诗!”

    严鸿哈哈一笑,把向导刘千户叫来:“刘户侯,我等转队向东。”刘维一愣,忙道:“是。户侯向东,欲去哪里?”

    严鸿道:“总归是信马由缰,到哪里算哪里。不必多言,带路便是。”

    其实严鸿心中,却自有主意。他这转头向东,打着的旗号是视察东边的几个塞内塞外的堡垒,实际上奔着是蔚县、保安交界处的沈炼庄上。一路无需赘述,到第三日正午,队伍已至沈家庄外十余里处。严鸿吩咐道:“听闻那沈炼在此附近居住。他既是锦衣卫老人,对此地情形又颇了解,倒不可不访。准备些礼物,待我去拜会沈炼。”

    左右心腹有那懂事的,看严鸿往这个方向来,心里原本就有几分明白。现在听这么一说,王霆便问:“严长官,沈炼原本也是我锦衣卫老人,但与严阁老听说却有些不快。又听说此人素来狷狂,与江湖人士也多有往来。长官此去见他,不妨多带些护卫。”

    严鸿笑道:“不信纯甫公却会来害我。这样吧,便由陶智、邵安二位老兄,再选几位锦衣校尉随我前去即可。我身边,另有严家众人护卫。”

    张青砚拉拉严鸿衣袖,轻声道:“相公,还是我先去沈家庄里,为您探个前路吧、”

    严鸿用手指头刮刮她的鼻子:“青砚,你就是心眼多。这次相公我见沈炼,是办正事的。这样吧,你也随我一同去,但要乔装打扮,别被外人看出来。”

    这时陆炳推荐给严鸿的商子强,也冲严鸿使个眼色。严鸿微微点头,便又道:“商总旗,你们这一队兄弟,也选几个跟着我。”

    商子强答道:“是。我让梁申智和陈有明二位兄弟随同长官。”

    于是王霆率大队人马在沈家庄外安营扎寨。严鸿自带了陶智、邵安、梁申智、陈有明等十余名锦衣校尉,以及梁如飞、严峰、严复、严靖、严过,还有女扮男装的张青砚等,带上一些布匹、肉干,准备拜庄。他知这沈炼脾气古怪,自己要是金银绸缎的送过去,只怕反而打脸,索性也就装的寒酸些。到底这一趟能否真的说得两家化敌为友,严鸿其实没什么把握。不过,就算是探一探,看看沈炼这厮到底抓到了杨顺什么把柄,也没什么坏处。临行前,严鸿又再三暗中嘱咐王霆,把杨顺派来的那些人盯紧点。

    沈家庄内,沈炼独坐书房,眉头轻锁。他夫人小步上来,轻声道:“老爷,衮儿的病,却似又重了几分。”
第 666 章  一探沈家庄
    沈炼怒道:“这小畜生自找的。书香门 第 666 章 杨顺诸多罪证。更兼近日里又得了一桩物事,足以倒转乾坤。原本与忠义盟说好,大家相互配合,便要设法图谋,匡扶朝纲。谁知道先是邵景得了一本海外奇书,忙不迭要去湖广,寻他师父梁汝元请教,竟然就此离开,把原本图谋的大事撇下。接着,忠义盟内的好手夏紫苏,在拒绝了沈衮提亲之后,又不知去向。累的邵景的夫人龙雪音,忙不迭带着几个忠义盟好汉,四处寻找,现在都不在庄里。虽然还有雁门派掌门霍振北等几个人在此,但毕竟主持力量单薄了些。

    更别说,早有消息传来,说这次天子派了钦差,前来查杨顺的案子,可钦差却是严府的长孙严鸿。这严鸿听说前两年办了安定门杀人案,下济南又大破了白莲教、蒙古铁骑,今年里更在江南杀得倭寇血流成海,倒是个少年一辈的英雄人物。然而按起亲疏关系,这严鸿要管杨顺叫叔父的,他难道肯认真查办杨顺的罪孽?念及此,沈炼更不禁略有忧虑。

    沈炼正在左思右想时,忽有家人来报:“老爷,庄外有一二十人前来求见。为首的,说是此次朝廷派遣巡视山西的钦差严鸿,严玺卿!”

    沈炼一惊,沉吟片刻。冷笑道:“速速请进,书房迎客。”

    按理说,沈炼如今早已削职为民,严鸿可是朝廷堂堂四品官员。更有钦差之仪。换成一般人。早该出门相迎。但沈炼本性倨傲,素来又看严家不顺眼。岂能对他低三下四?肯道个请字,已经是大给面子了。

    严鸿等人在外面,听家人来报“请进”,严复早已怒道:“这姓沈的何等样人。竟敢不亲自出来迎接?”

    严鸿淡淡道:“严复,看我岳丈陆大都督面子上,别跟他计较这个了。”说罢,提一提衣襟,迈步进庄。

    这沈家庄也不甚大,房屋没有几间。不多时到了沈炼书房。沈炼亲到书房门口迎接。严鸿打量此人,年约五旬。身穿一袭青布直裰,中等身材,面容清削,三绺胡须。称得上眉目清朗,相貌堂堂。只是或许在边塞多经风霜,又或许忧国忧民导致饮食失调,脸上皱纹却是不少,头发也早已花白。

    沈炼看严鸿,则是二十出头的少年郎,本次未穿官服,而是着富贵公子打扮,头戴束发冠,上面缀十余颗明珠。身材高挑,剑眉明眸,面带微笑,真是好一位俊俏公子。沈炼虽对严家意见甚深,却也不禁暗赞一声,这严鸿的风采仪容,比他老爹严世藩不知道强了多少。

    两下打了照面,沈炼不冷不热道:“严玺卿,严大公子,光临鄙庄, ;不知有何贵干?”

    严鸿要紧道:“啊,沈先生。下官奉天家旨意,巡行宣大。因知先生乃是一代名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