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盛怀宣够摆谱的,不就是李鸿章的红人吗,有什么了了不起的!”邓子轩大声嚷嚷。“大胆刁民,竟敢侮辱盛大人,来人立即给我拿下!”一名挎着腰刀的小头目厉声喝到,顿时上来两名兵丁,架住了邓子轩的胳膊。“光天华ri之下,你竟敢侮辱朝廷命官该当何罪?”
邓子轩看到这位小头目凶狠的面孔笑道:“这位官爷,你有胆量让我见盛怀宣吗?你信不信?当着盛怀宣的面我都敢骂他!”“休得胡言。我看你像刺客?”“笑话,我等着盛怀宣招待我哪,杀人的事情本少爷从来没有干过!”这功夫婉儿也从车内下来,小头目看着婉儿惊艳的容貌和雍容华贵的风姿,再仔细大量邓子轩淡定的神态,心里有些犯嘀咕。正在左右危难,一名兵丁在他耳边低估了几句。
“把这个大胆刁民带走!”兵丁簇拥着邓子轩夫妇来到车站站台上。此时盛怀宣身着官服正在聆听一名属下汇报工程情况。“盛怀宣!你好大的普哇!”听到熟悉的喊声,盛怀宣扭头一看大吃一惊,急忙小跑过来。“子轩老弟、弟妹,你们怎么在这里?”“盛兄!说来话长,可眼下你的属下把握押来见你!怀疑我是刺客?”这功夫那名小头目吓傻了,噗通跪在地上道:“大人!小的不知情请大人饶恕。这位大人,请饶恕小的不敬!”
“混帐东西,这是我的兄弟你长了几个脑袋!”“是是是!小的知罪!”“行了!你就别耍威风了,你的属下尽职尽责没有错,而是你的普摆的太大了,是不是现在地位升高了就不知到自己姓什么了。”盛怀宣很尴尬把小头目赶跑道:“老弟,为兄不知错在哪里?”“不就是查看车站吗,有必要如临大敌把路封了,你看看驿道上堵了多少人?难到你怕有人刺杀你?”
盛华轩忙拽着邓子轩和婉儿进入车站休息室,属下端上来茶水。盛怀宣解释道:“老弟!你有所不知,不是我摆谱,时常有刁民来喊冤,你说多烦人。”“用脚都能想出来,肯定是官府在征地的时候大肆用强,有可能利用征地多占土地中饱私囊,不然的话怎么有上访的。我告诉你,如果积怨太深引起民变,会波及你的铁路,即便你的铁路修通了,恐怕也无法通车。”
“有这么严重?”“凡事要想得周全,要把这种不利因素扼杀在萌芽状态,否则真的出事,你吃不了兜着走。一旦激起民变,朝廷有可能下令扼杀你的铁路线。”盛华轩意识到问题严重了道:“老弟,这些都是地方官府所谓,我不好询问?”“铁路线由你承办,征地出现贪墨,即便出现在地方官府身上,你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说不定朝廷认为你贪墨了。”
“我马上派人调查,老弟,我在杭州临时有一处府邸,咱们马上动身前往杭州城。不过老弟没有告诉我,你和弟妹为什么出现在这里?”“盛兄!我前往广州,查看了我的买卖。回来路程惦记你的铁路线,故在福州上岸。沿着铁路线一路北进,没有想到在杭州遇见你。”“原来如此,你可是吓了我一跳!”
回到杭州城盛怀宣的临时府邸,他便火安排人调查征地情况。邓子轩没有来过杭州,婉儿也没有来过杭州,因此夫妻二人自然要在杭州城游览一番。盛华轩也许受到邓子轩的“惊吓”,他在李鸿章面前已经拍着胸脯保证年底,福州至上海的铁路一定能通车,假入真出现了民众事件,那可不是闹着玩儿的。李鸿章曾说过,朝廷的保守派已经数次提到征地损害民众的利益,并且嘱咐过盛怀宣千万不能出现差池。
站在西湖边上,邓子轩道:“杭州城曾经辉煌过,南宋时期的临安是何等富有,他代表了古代王朝城市展的最高境界。可是你看看现在的杭州,昔ri的辉煌只能在历史记载中出现了。”“夫君,我感觉杭州依然保留了众多古迹和凤土人情,这里的景sè很美。眼前的西湖,让人联想到白蛇仙女的凄婉故事,还有那消失的雷峰塔!”
“白娘子和许仙动人的爱情故事,让多少痴情男女痴迷。夫人要是不提起这段美丽的传说,我还真想不起来。”“你怀疑白娘子是假的?”婉儿瞪大眼睛。“当然是假的,这只不过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而已。”“那为什么说的有鼻子有眼、活灵活现?”“婉儿,没有人见过蛇能变net,世界上也没有鬼魂。实际上人的**消逝后就变成了尘土,所谓的魂魄都是人为捏造的。”
“我小时候在坟茔地真的见过鬼火,姆妈说那是鬼魂在游荡!”婉儿心情忐忑道。“我告诉你,那是萤火虫,一种会光的飞虫,根本不是什么鬼火。这个世界伴随科学的进步,很多东西都会真相大白,当你懂得很多科学知识后就明白了!”二人漫步在西湖岸边,由白娘子谈到鬼魂,涉猎的知识非常广泛。婉儿就像一个忠实的听众,被邓子轩的侃侃而谈深深吸引。
夫妻二人谈兴正浓,突然盛华轩的属下匆匆而来,并告知盛怀宣有请。邓子轩猜测肯定是现了官府在征地中出现了重大贪墨行为。伴随年龄的增长,他对官场上的黑暗了解得更加透彻,并通过盛怀宣口中说的刁民sao扰,敏锐的想到了其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继而联系到铁路线建设,要知道任何一个环节出错,都会夭折这条铁路线。
果不其然,一见面盛华轩就急迫道:“子轩老弟,你的分析没错。经过两天排查,杭州知府在征地过程中中饱私囊,这家伙以铁路公司名义多征了1ooo亩良田,揣进了自己的腰包。我要即可上报丁大人,法办杭州知府。”“盛兄!现在是赶早不敢晚。上报丁大人需要时间,上面派人调查需要时间,如果这期间生民变,你如何收场。就是法办了杭州知府,造成的影响如何挽回。”“子轩老弟,这如何是好,最近听说杭州知府抓了不少闹事的刁民,怪不得我来视察不断有百姓sao扰,原来如此!”
“必须当机立断,把危险扼杀在摇篮中!”“子轩老弟,你有什么主意吗?”“盛兄,你的官阶在知府之上,虽然你没有权利处置他,但是铁证如山,你以贪墨行为先罢免他的官职,然后修书一封把他押解到南京交给丁大人处理。杭州知府被罢官会人心鼓舞,他贪墨的土地立即返还到百姓的手中,会起到安抚民心的作用。”
第二天盛怀宣带兵包围了杭州知府衙门,接着就摘掉了知府的顶戴花翎。接着盛怀宣当众宣布了他的罪状,并招摇过市押解南京。此举在杭州城引起了轰动,与此同时,盛怀宣布告,多征的土地一律返还,凡是征用的土地从新丈量,ri后确保失地者的利益。
半个月后盛怀宣陪着邓子轩夫妇回上海,路上盛怀宣神采奕奕。“子轩老弟,告诉你一个好消息,那位知府大人被流放了,丁大人来信告知,处理杭州知府是他授意得的让我放心。”“盛兄,我听说那位杭州知府是丁大人的人,他不会告你状吧!”“丁大人在来信中说的明明白白,而且还自责了一番,我想他不会这样做的。”
“我说盛兄你太天真了,如今你红得紫,难免他不嫉妒,据我观察丁ri昌并不是一位心怀坦荡之人,况且我也风言风语了解到此人更贪婪。我看你应该立即前往天津面见李大人,实话实说,尤其强调如果真要爆sao乱所产生的恶果,以及对中堂大人不利的因素。另外,你要告诉李大人,福州至上海的铁路年前会顺利通车,下一步要求修建上海至南京的铁路。我可以透露一个信息,胡雪岩上京了。”
“左宗棠就任兵部军机大臣,胡雪岩上京不意外,这与修铁路有什么关系!”盛怀宣不以为然。“我猜测左宗棠传唤胡雪岩上京,肯定与铺铁路有关!”“何以见得?”盛怀宣吃惊。“你想想看,左大人现在就任兵部军机大臣,从军事上考虑,他也会力主修铁路。左大人力主修铁路,就不会给李大人出难题,两位重臣都力主修铁路,你想想慈禧怎么办?”
“兄弟!真有你的,你想让左大人和李大人化解矛盾,形成合力。”“矛盾未必化解,可是在修建铁路上,两个人肯定会达成一致,如此这般,你修建上海至南京的铁路就顺理成章。你的筑路公司不能停下来。下一步你在股份制的基础上,可以利用福州至上海铁路线的盈利支持后期筑路,应该说没有问题!”“子轩老弟,你的脑袋瓜是凡人吗?我真想敲开看看里面是什么?”说完两个人忍不住大笑起来。
第69章 不谋而合
六月京城繁花似锦,位于紫禁城外棋牌街的兵部军机处,像往常一样仍然戒备森严。此时胡雪岩身着官服伫立在大清门外等候。虽然是早晨,但气温逐渐升高。黎明时是yin天,胡雪岩没有减少内衣,这功夫伴随温度升高感觉热了。此时,热汗顺着脸颊往下淌,但是他不敢摘帽子,只是一个劲儿用手绢擦汗。
胡雪岩在外面焦急等候,可是主人左宗棠却在紫禁城内接受慈禧召见。早朝过后,慈禧把左宗棠留下商谈,本来左宗棠已经派人传唤胡雪岩,可是没有想到慈禧让他留下,因此他没有办法通知胡雪岩,只好让胡雪岩在大清门外傻等了。几年征战,左宗棠似乎消瘦了也衰老了不少,但是他的眼睛依然炯炯有神,显露出jing明干练的神态。他的身板依然硬朗,在会客厅正襟危坐目不斜视。
“小英子,去把白sè的高跟鞋拿来!”“喳!”太监李莲英连忙答应。慈禧坐在椅子上,两名宫女正在把一双黑sè的高跟鞋脱下。将近不惑之年的慈禧太后,保养得很好。自从垂帘听政后,她的权力ri益稳固,心情也是出奇的好。眼下几大汉臣都忠心耿耿,并且使大清王朝出现了蒸蒸ri上的势头,慈禧太后认为完全是她的左右逢源才出现的中兴局面。有时候她甚至把自己比作武则天,当然这种想法是不可能向外人透露。
宫女给她换好白sè高跟鞋,慈禧在地上走了几圈,然后在落地镜前欣赏。“怎么样,我穿这双鞋子不错吧!”“主子这身段穿什么鞋子都好看!”李莲英谄笑道。“这洋人的东西就是好,看着就让人喜气。”接着慈禧又换旗袍,试了几件选中了一件紫sè的旗袍才满意。见慈禧兴致勃勃,李莲英小心道:“主子,左大人正在外面候着那,你看是不是······!”
这功夫慈禧才想起来左宗棠在外面等候,可是慈禧是不会表示歉意的。此时,慈禧坐下喝了一口茶水,慢条斯理道:“请左大人进来!”“太后圣安,左宗棠拜见!”“左大人请起!”左宗棠站起来颔道:“太后有何吩咐?”“左大人坐下说话!”见左宗棠坐下慈禧道:“左大人,这几年你在西部征战,建立了莫大的功勋!”“这是臣子的本分!”慈禧的声音变得柔和接道:“你在西部征战这几年,李鸿章和沈葆桢推动洋务运动卓有成效,并获得满朝赞誉。二位能臣海防和铁路都办的很好,张之洞筹建的大清钢厂也一帆风顺。眼下臣子们对筹建铁路呼声很高,左大人是否也有此意!”
“太后圣明,臣子有此意!”左宗棠闻听内心狂喜。“既然左大人有此意,就拟定一个条陈报上来,一并恩准!”“谢太后!臣子定不负所望!”慈禧太后让左宗棠参与铁路筹建,一来是送给左宗棠好处起到笼络的目的,二来是不想让李鸿章一家独大。这是慈溪的御人之术,目的就是既要让臣子们合作,又要让他们之间互相制衡。如何分配利益是她最拿手的。眼下洋务运动已经是主流,慈禧心里非常清楚,这些强悍的汉臣都是洋务派,务必推波助澜。
实际上左宗棠看到李鸿章力主筹建铁路,作为军机大臣立马意识到铁路的军事价值,海防战略固然重要,但是大6战略同样重要。因此左宗棠把胡雪岩传唤进京就是商议筹建铁路的事宜。没有想到慈禧竟然主动要求他经办铁路,的确让他惊喜。要说左宗棠不明白慈禧的用意是假话,其实慈禧太后关心的不是什么铁路,而是暗喻眼下李鸿章的势力太大了。
左宗棠从xinjiang回来后,很快就了解了李鸿章筹建铁路的详细情况。看到李鸿章洋务运动搞得风生水起,心里暗暗着急。了解到沈葆桢在马尾造船厂筹建了蒸汽机场工厂,左宗棠大喜,因此火召集胡雪岩进京商议。左宗棠没有想到,自己只是单方面想法,慈禧太后却及时送了一份大礼。左宗棠出了皇宫城门才想起胡雪岩还在大清门外侯着那。
胡雪岩进入房间顾不上礼节,三把两把脱掉官服,便跑到脸盆前洗脸。接着捧着凉茶一口喝干,然后拿起蒲扇闭上眼睛使劲儿扇乎。左宗棠看到他这副摸样歉意道:“雪岩老弟,实在抱歉。早朝过后,太后把我留下了,故回来晚了,让你在太阳底下受罪了!”
这功夫胡雪岩似乎还阳,忙要下跪见礼。“行了,礼就免了。听说马尾造船厂年底就能造出蒸汽机车,你和沈葆桢干得漂亮!”“是的大人,蒸汽机车工厂我投资了。”“方才太后召见我,就是商议筹建铁路的事情,本来就想向太后进言,没有想到太后主动提出来。机不可失,我等不能落在李鸿章后面。你说说我们在哪儿筹建铁路合适?”
胡雪岩观察左宗棠的表情道:“大人,我是一名商人,如果从商人的角度考虑,最好修建一条从海边到西部的铁路。如此这般西部的煤炭、食盐就会快捷的运到沿海,而沿海的商品也能大批运到西部,我敢保证利润是天文数字。”“听说你在青海现了一座盐湖?”左宗棠笑问。
胡雪岩道:“大人,实不相瞒,那座盐湖简直是聚宝盆,眼下洋人大批购买,就是路途遥远运送的数量有限,大人要铺设铁路需要的银两,我希望大人有关盐湖的事情不要上报朝廷。”“我心里有数你放心吧!”“莫非大人有眉目了?”
左宗棠沉吟一下道:“从军事角度考虑,筹建一条沿海直达西部的铁路线更有必要。回来这段时间,我一直考虑这件事情,从南京至徐州至郑州最后到达西安,你认为可行吗?”左宗棠询问。胡雪岩忽然想起邓子轩曾经提到过这条线路,而且邓子轩就这条线路讲解的非常详细。
胡雪岩道:“大人,你是利用内河运输连接西部铁路线,这个想法太好了,大人真是明察秋毫。”“先不要吹嘘,说说你的想法!”胡雪岩回忆邓子轩说过的话道:“大人,筹建这条铁路线不易,初期筹款没有问题,可是后期能否满足银两是难题。我建议先筹建南京至徐州的铁路线,完工后先运营起来,所得利润可以满足后续铁路线的施工。”
左宗棠满意道:“你不愧是商人说到点子上,我看可以分四段,南京至徐州,徐州至郑州,郑州至洛阳,最后再筹建洛阳至西安的铁路线如何?”“大人明鉴,就按照你说的办!”左宗棠似乎下定决心道:“你马上动身前往南京,组建西北铁路筑路公司并筹集银两,我拟定条陈上报朝廷。”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邓子轩的鬼手再一次挥作用。盛华轩赶到天津直奔直隶总督府,一见面李鸿章便不满道:“怀宣老弟,你的手是否伸的太长,我想听一听你的解释?”看见李鸿章虎着脸,盛怀宣知道丁ri昌已经上报了杭州知府的事情。
“大人,这件事情我是有些cao之过急。不过不行雷霆之举,恐怕民变就要生了。我知道朝堂之上对筹建铁路有微词,如果真的出现民变,那些保守派就会以损害百姓利益为由,对你起攻击,我是担心你的处境以及这条铁路是否顺利完成!”接着盛怀宣把杭州知府贪墨土地,及所产生的恶果仔细分细了一边,可以说基本上是邓子轩所陈述的翻版。
要说李鸿章想不到这一点,那是怀疑他的智商了。李鸿章道:“我已经告诉丁ri昌,此事完全是他所为。这件事情到此为止,不过你要引以为鉴,今后不许再插手类似事情,尤其是罢免官员的事情更要慎重。”“是的大人,今后我一定注意。”盛怀宣接道:“大人,胡雪岩被左宗棠召唤进京了,我猜测他进京有可能与筑路有关。”
李鸿章一愣恍然道:“风言左宗棠人前人后大赞筹建铁路的好处,看样子他是手痒痒了。不过开辟新的铁路线不是哪嘛容易的,我们还是静观其变。”“大人!年底福州至上海的铁路线就会通车,我建议大人上报朝廷,马上筹建上海至南京的铁路线。福州至上海的铁路线一旦通车,所得利润支撑新线没有任何问题,我担心这条线路被他们抢去!”
没等李鸿章回答,一名属下匆忙进来道:“京城快马来信,让大人去京城!”李鸿章接过信笺察看道:“果然如此,看样子左宗棠开始行动了。你暂时留在天津,我拟定条陈上报朝廷,建议筹建上海至南京的铁路线。另外,张之洞筹建的钢铁厂,明年初一座高炉就会投产,因此满足铁路线用钢没有问题。”
朝堂之上,议论纷纷。众大臣基本上分成三派,左、李各一派,少数保守大臣为一派,但是他们的声音很微弱。当左宗棠陈述修建南京至西安的铁路,保守派出反对声,李鸿章这一派自然要看他的眼sè,因此保持沉默不便表意见。
左派几位大臣,慷慨激扬宣讲修建铁路的利弊。小皇帝光绪面无表情坐在龙椅上,确切讲他根本听不懂大臣们议论什么。慈禧太后坐在后侧珠帘里,根本就看不清她的表情。一番辩论过后,慈禧道:“李大人,对于左大人筹建南京至西安的铁路,奴家认为既是惠及百姓、繁荣商贸,又是巩固边疆之举,不知李大人赞成否?”
“太后所言极是,臣子没有异议!”李鸿章有自己的算盘自然不会反对。“既然李大人没有异议,我看左大人的条陈就恩准了。”慈禧刚要宣布退朝,李鸿章上前一步道:“太后,福州至上海的铁路线年底就能通车,我建议马上筹建上海至南京的铁路线。一来可以和西部铁路线联通,二来对于海防和稳固西部边疆意义非凡!”
慈禧没有思想准备一愣道:“李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