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山旮旯里的爱情-第5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活动中,都是吃得开的。

    那时狂热的政治内容不断丰富,形式灵活多变,并且被推而广之。从首都到边疆,从南方到北方,从长城内外到大江南北,举国上下变成了“红彤彤的伟人思想大学校”。无论是机关、学校,还是厂矿、企业,每天早晨要在伟人像前“早请示”;然后要进行“天天读”,学习伟人思想和时事政治;大量的金属材料被用来制作伟人像章。唱革命歌曲,跳“忠”字舞;上街宣传,集会游行;晚上还要进行“晚汇报”。

    当然,那些被打倒的“牛鬼蛇神”们和他们的子女们,是没有资格参加这些活动的。他们每天只能跪在地上,对着伟人像“请罪”,忏悔自己的“罪行”,表示自己一定要痛改前非的决心。

    玉湖坪学校,由于师生多,跳起“忠”字舞来,场景壮阔,气势恢宏。除了极少数学生的动作不连贯外,百分之九十八以上的学生,动作到位,整齐得如同是一个人在跳。

    跳完“忠”字舞,就是午休时间。

    此时,高音喇叭开始播音。

    播音的内容,当然是以学习时事政治、进行思想教育为主的政治教育,再就是每个人背诵如流,烂熟于心的,被称为“老三篇”的《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和《愚公移山》等等。

    “朱老,到食堂里七(吃)午饭替(去)。”唐清月主任来到朱世臻身旁说。

    “清月,算哒(算了)。中午完(我)还有点儿事儿要办。谢谢蔫(你)。”老革命朱世臻对唐清月主任说。

    “蔫老人嘎(你老人家)大人大量,莫跟钟校长一般见识……”唐清月主任说。

    “哈……哈……哈……,咋会呢。”朱世臻说。“完(我)走哒(了),再见。”

    “朱老,再见!”

    老革命朱世臻和爱人黄老、孙子鹰儿,祖孙三人手牵着手,离开了学校。

第一百四十一章() 
朱世臻祖孙三人一路走走停停,到大队供销社吃完晚饭后,已是晚上七、八点钟了。

    “老爷子,蔫回来哒(你回来了)。”一位中年妇女走近朱世臻说。

    “嗯。请问蔫是乃个(请问你是谁)?”老革命朱世臻问道。

    中年妇女自我介绍道:“我是魏家湾大队的魏树青屋里的,叫蒋晓晴。今格儿(今天)找老爷子蔫(你),有点事儿想求求蔫(你)。”

    老革命朱世臻看了看面前的中年妇女,只见她在这严寒的冬天里,裹着一件单薄的破旧灰布棉袄,手里紧紧地攥着背在身上的麻袋口。冷飕飕的寒风,呼呼地吹打在她的脸上。

    老革命朱世臻问道:“孩子,有么得事儿(有什么事),蔫尽管港(你尽管说)。只要叔能办到的,一定帮蔫(你)办。”

    “老爷子,完听人嘎港(我听人家说),部队在正月招一批新兵,不晓等(不知道)有没有歹回事儿(这件事)。”中年妇女嗫嗫嚅嚅地问道。

    “歹么(这么)冷的天,跑歹么远(跑这么远),就为歹么一个事儿(就为这么一件事)?蔫傻哈(你傻啊),孩子!”老红军、老革命朱世臻惊奇地问道。

    “冷坏了吧?孩子。”朱世臻的爱人黄老走上来说。“快点进屋。”

    “黄老,完(我)不进哒(了)。还港(说)一句话哒(了),就回替(就回去)。”蒋晓晴说。“如果春季招兵的话,完(我)想请老爷子给武装部的人港哈(说说)。”

    “港哈么得事(说说什么事),尽管港(尽管说)。”老革命朱世臻说。

    “完家(我家)老大两年前体检、政审都合格哒(了),后来不晓等是乃们搞的(后来不知道是怎么回事),硬是没替成(被打下来了)。”蒋晓晴满目迷茫地说。

    “哦,后来乃们没替问哈是么得原因(后来怎么没去问问是什么原因)?”黄老问道。

    “问哒的(问了的),人嘎不理完(人家不理我)。”蒋晓晴说。

    “哦。春季招兵时,还是蔫(你)家老大么(吗)?”黄老接着问道。

    蒋晓晴生怕黄老搞错了,急忙说:“不是,是完家(我家)老三魏迎春。”

    “是个女孩?”黄老问道。

    “是哈(是啊)。她在学校成绩还不错,可家庭成分会影响到她上大学……”蒋晓晴无可奈何地说。

    “她自格儿(自己)想不想读大学哈(啊)?”黄老问道。

    “孩子,为慎重起见,蔫(你)问她是想上大学,还是想替(去)当兵。她自格儿(她自己)决定后,蔫(你)再来告诉完家(我家)老头子,好么(好吗)?”黄老慎重地说。

    “蔫们乃天(你们哪天)回省里替(去)?”蒋晓晴问道。

    “等完老二家(等我老二家)的五丫头放假哒(了),完们(我们)回省里替(去)。”黄老说。“不过,今年港(说)不好。有可能回省里,也有可能不会回替(回去)。暂时没有定下来。”

    “哦。那完今晚些格儿(那我今晚)就问问她。”蒋晓晴有点儿激动地说。

    “好哈(好啊)。”朱老问道。“蔫家(你家)丫头多大哒(了)?”

    “正月初十满十六岁。”蒋晓晴说。

    “和玩老二家的五丫头一般大。”黄老说。“只是比蔫家丫头小一个月。”

    “真的哈(真的啊)。真老庚。”蒋晓晴说。

    黄老点点头,微笑着说:“是哈(是啊)!”

    “黄老,完准备回替哒(我准备回家了)。”蒋晓晴说。“蔫和老爷子多保重……”

    “嗯。决定后就过来港哈(说说)。”黄老慈祥地说。

    “嗯。”

    蒋晓晴说完,她把围巾往上拉了拉,快步地往前走。

第一百四十二章() 
这年冬天可真冷啊。蒋晓晴那单薄的衣裤,抵挡不住刺骨的寒风。但是,天色越来越暗了,蒋晓晴必须要赶在天黑之前回到家里。于是,她一路小跑,向着家的方向奔去。

    眼看村口的那棵老马桑树,在月色下越来越清晰,蒋晓晴的脚步也轻快起来。

    这样的年月,什么都缺少。人们为了尽量地节省煤油(或柴油),都早早的吃完晚饭,上床歇着了。此时,村里的路上,已经没有了行人,除了呼呼地寒风,就只剩下几声狗吠声,蒋晓晴心里不禁一阵发毛。于是,她加快步伐,大步地快走了起来。

    不一会儿,蒋晓晴“哼哧,哼哧……”地喘着粗气,推开用木头拼起来的栅门,进到院子后,便把木栅门锁上了。喊道:“迎春,蔫在家么(你在家里吗)?”

    蒋晓晴的喊声刚落音,堂屋里的煤油灯亮了起来。

    昏暗的煤油灯,慢慢地照亮了堂屋。

    堂屋里摆放得很是简陋。正面是一张四方大木桌,四方大木桌左右两边,放着两把高木板凳。四方大木桌上面,便是神龛了。神龛的正中是伟人的画像。伟人画像的左右两边,贴着一幅对联。上联写着“吃水不忘挖进人”,下联写着“时刻想念XXX”,横批是“幸福万年长”。堂屋的左边,摆着一排小木椅,右边摆放着农具等。堂屋的左右两边,是两扇通往左右房间的木门。

    蒋晓晴走进堂屋右边的木屋,在火炕边坐了下来。

    “妈妈,蔫到乃里替哒(你到哪里去了)?歹个时嗝儿(这个时时候)才回来。”迎春拨了拨煤油灯的烛芯问道。

    蒋晓晴看着她女儿迎春,麻利的把围巾从头上拉下来,把麻袋塞到她娘的手里,倒了碗热水捧着慢慢的喝。

    “怎么这么晚了才回来,去干啥了?”魏迎春一个劲地问道。

    “妈妈去玉湖坪大队哒(了)。”蒋晓晴对女儿说。

    “蔫(你)又去舅舅家哒(了),找舅舅借粮食?舅妈没有借给蔫(你),是啵(是吗)?”魏迎春问道。

    “完们家(我们家),歹(这)两年虽然不富裕,但不至于像原来一样,靠借粮食生存吧。呵……呵……呵……”蒋晓晴微笑地看着女儿说。

    魏迎春双手托着下巴,思索了一会儿说:“也是哈(也是啊),歹(这)两年完们(我们)家确实强了很多。”

    “女儿,蔫(你)还想得起玉湖坪大队的老朱家么(吗)?”蒋晓晴仍然微笑着问女儿。

    “玉湖坪的老朱家,乃个不晓等哈(谁不知道啊)。家风严,人品好,文武人才代代出……”魏迎春说。“妈妈,蔫(你)千万莫港(说)是替(去)过老朱家哈(啊)。呵……呵……呵……”

    “妈妈确实是替(去)老朱家,找过世臻老爷子。”蒋晓晴笑着对魏迎春说。

    “蔫(你)找老爷子干嘛。”魏迎春问道。

    “为蔫(你)的事儿。”蒋晓晴说。

    “为完(我)的事儿?”

    “是哈(是啊)。”

    “完的么得事儿(我的什么事)?”

    “妈妈不想让蔫(你)像蔫(你)的几个哥哥一样,都当农民。想请老爷子帮忙,让蔫(你)替(去)当兵。”蒋晓晴说。

    “不仅是非亲非故,还不是一个大队的,老爷子会帮忙么(吗)?”魏迎春疑惑地问道。

    蒋晓晴看了看魏迎春,微笑着说:“蔫(你)不相信?呵……呵……呵……”

    魏迎春把头埋进妈妈蒋晓晴的怀里,撒娇地说:“妈妈,不是女儿不相信蔫(你),而是觉得歹个事儿(这件事)有点太玄乎哒(了)。”

    蒋晓晴一边爱抚地摸着女儿魏迎春的头发,一边问道:“乃们(怎么)个玄乎法?”

    魏迎春一边玩着火钳,一边说:“妈妈,蔫(你)想想哈(啊)有多少人想巴结老朱家,尤其是想攀上老爷子这棵大树。完们家(我们家),爸爸去世七、八年哒(了),孤儿寡母的,除了几个舅舅,有乃个(谁)拿正眼看过完们(我们)?”

    “但是,老朱家就不同哈(啊)。”蒋晓晴说。“老朱家千年不衰,并不是浪得虚名,而是他们实实在在地为乡里乡亲做事做来的……”

    “可信度不高。呵……呵……呵……”魏迎春半信半疑地说。

    “蔫替(你去)堂屋里的桌子上看看,看了乃个袋子后(看了那个袋子后),一切都晓等哒(一切都会知道了)。”蒋晓晴对魏迎春说。

    “完替看哈子(我去看一下)。”

    说完,魏迎春拿着灯来到堂屋的四方大桌子旁,把灯放好后,打开麻口袋一看,把她吓得半天没有回过神来。她简直有点不相信自己的眼睛。问道:“妈妈。歹么(这么)多好东西,蔫(你)是从乃里*(哪里)弄来的?”

    “呵……呵……呵……”蒋晓晴说。“姑娘,蔫猜猜看(你猜猜看)。”

    魏迎春把手指放在嘴唇里,想了想,说:“舅舅给的。”

    蒋晓晴摆摆头,说:“不是。蔫(你)舅舅有歹么(这么)大的特权么(吗)?”

    “借的。”魏迎春满脸疑惑地说。

    “都过着苦日子,到乃里替借哈(到哪里去借啊)。”蒋晓晴微笑着说。

    “该不会是朱家老爷子给的吧!”魏迎春迷茫地道。

    “准确地港(说),是黄老给蔫(你)的补身体的。她希望蔫(你)好好地学习,今后成为一个有用的人……”蒋晓晴仍然笑着说。

    “妈呀!老朱家的人太仗义哒哈(太仗义了啊)!大手笔……”

    魏迎春简直不敢相信这是真的。在这吃都吃不饱的农村,哪家能有红薯,土豆、玉米糊,荞面吃,就算很好的了。大部分贫困人家,有时候就连这些都吃不上。像大米、白面这些精细粮食,生产队按照人口,一年也就分过八、九斤大米和一、两斤白面。当然,这些精粮一般不会动,主要用于招待客人和过春节时吃。

    “妈妈,蔫莫骗完(你不要骗我),歹(这)到底是乃们(怎么)回事儿。蔫实话实港(你实话实说),完不怪罪蔫(我不怪罪你)。”魏迎春一本正经地对蒋晓晴说。

    听了女儿说的话,蒋晓晴想了想,感觉又好笑又好气,说:“蔫港的么得话(你说的什么话)?完不是给蔫港哒(我不是给你说了),是黄老送给蔫(你)补身体的。”

    魏迎春双眼盯着蒋晓晴,一动也不动。

    “呵……呵……呵……”蒋晓晴笑得更厉害了,说。“蔫(你)是不是以为妈妈把自格儿(自己)卖哒(了),或是把蔫(你)给卖哒(了)?”

    魏迎春点了点头,说:“完(我)就是歹么(这么)想的。”

    “傻丫头,无论蔫乃们(无论你怎么)想完(我)都可以,但千万莫把黄老他们这些好心人想成了坏人!”蒋晓晴叮嘱着魏迎春说。

    当然,魏迎春的想法不是凭空臆想。只因在那个计划经济的时代,什么都是凭票购买。在她面前摆放的那么多的大米、白面、面条、红糖、鸡蛋和腊肉,不知道要多少粮票和肉票才能买得回来。更何况,她家里除了有两张“八尺”票值的布票外,其他的票,什么也没有。眼前这么多的东西,不得不让她产生无限的遐想。

    “妈妈向伟人保证,这些东西全是黄老给的。”蒋晓晴发誓道。

    “相信蔫港的是真的(相信你说的是真的)。”魏迎春说。“可是,她给完歹么(给我这么)多东西,动机是么得(什么)呢?”

    “动机简单得很,广结善缘。”蒋晓晴有点生气地说。“蔫千万莫把别人的好心当做驴肝肺……”

    魏迎春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第一百四十三章() 
“老爷子是乃们港的(老爷子是怎么说的)?”魏迎春追问道。

    蒋晓晴把如何去找老革命朱世臻,黄老如何送东西的事说了一遍。

    “妈妈,蔫港(你说)黄老的五孙女叫么得(什么)名字?”魏迎春问蒋晓晴说。

    “黄老的五孙女叫朱雯娟,翻过年也是十六岁,比蔫(你)小一个月。”蒋晓晴对魏迎春说。

    “朱雯娟是黄老的五孙女?”魏迎春惊奇地说。“完们(我们)只晓等(知道)她的家庭条件好,是老朱家的后代。而且,她人很好的,喜欢帮助有困难的同学。可乃个(谁)都没有想到,她居然是朱老爷子的五孙女……太不可思议哒(了)。”

    蒋晓晴被女儿魏迎春的变化弄懵了,怔怔地看着魏迎春,很久没有反应过来。

    “妈妈,蔫乃们的哒(你怎么啦)?”魏迎春摇了摇蒋晓晴说。

    “没乃们的(没怎么的),被蔫的性情变化整懵哒(了)。”蒋晓晴微笑着说。“蔫(你)认识黄老的五孙女?”

    “是哈(是啊),完们(我们)是同班同学。每次考试,不是我第一,就是她第一。第一和第二,几乎没有换过别人。”魏迎春对蒋晓晴说。

    “哦。蔫们(你们)既然是同学,今后更要好好地和她相处。不要学有些女孩子,九精八怪的。那样的女孩子,不让人喜欢……”蒋晓晴谆谆教诲道。

    “朱雯娟人不仅长得漂亮,性格还很开朗。”魏迎春说。“可是,今格儿(今天),朱老和黄老到学校替(去)哒(了)后,没有到完们(我们)班上来看她哈(啊)。”

    “傻姑娘,歹(这)还想不到啊,防止人嘎(人家)港(说)她仗势哈(啊)。”蒋晓晴笑着说。

    “也是哈(也是啊)。如果朱老一替(去),大势就都晓等哒(大家就都知道了),而回(今后),就没有么得(什么)公平所言哒(了)……完(我)打心眼儿佩服他们老朱家歹(这一)家子人。”魏迎春若有所悟地说。

    “千多年来,他们老朱家的人‘逢恶的不怕,逢善的不欺’。以帮助别人为乐事,善待乡里乡亲,从不图别人的回报,一直低调做人……他们的乃些(那些)品格,没有几个家族能学得到的。”蒋晓晴说。“迎春,‘跟着好人学好人,跟着狐狸学妖精’。妈妈完(我)真心地希望蔫(你)能交上雯娟歹个(这个)朋友,把她当做蔫(你)的闺蜜,或真心朋友……”

    “明白,妈妈。”魏迎春满口应答道。“妈妈,蔫(你)给老太爷乃们港的(怎么说的)?”

    “想要老太爷帮忙,在明年春季招兵时,他到人武部港哈(说说)。”蒋晓晴说。

    “老爷子答应了么(吗)?”魏迎春问道。

    “老爷子表态哒(了),明年春季招兵时,他专门回来一趟。”蒋晓晴说。“后来,完(我)把蔫(你)的学习成绩,给黄老港了一哈(说了一下)。黄老听后,要完问蔫(要我问你),是想考大学还是想当兵,因此,今格儿(今天)没有决定。她让蔫(你)想好后,再让完(我)替(去)告诉老爷子……”

    魏迎春把东西放进木箱子里。蒋晓晴看着女儿魏迎春,高高的个子,鹅蛋脸上镶嵌着一双大大的眼睛,高挺且秀气的鼻子,细腻的皮肤虽有些发黄,但看上去还是很漂亮。看着,看着,蒋晓晴心里也得意起来,这就是她生的女儿,十里八乡见过魏迎春的,没有一个不说她漂亮的。这才十六岁,上门提亲的人,就踏破了门槛。

    “千主意,万主意,自己心里有主意”。即使上门提亲的人再多,蒋晓晴自己心里有数。她就这么一个女儿,不想让她在这农村“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呆一辈子。她决定要想办法,让女儿魏迎春鱼跃龙门,跳出农村。

    她想,如果女儿魏迎春当了兵,并且还是一个女兵,那身价,可想而知,简直是太高了。可是,她今天到公社赶集时,听说春季招兵指标,整个枝山人民公社几万人,只有一个报考女兵的指标,也是全县唯一的一个指标,这可是能挣破头的事。

    开始,蒋晓晴听到春季招兵的事,很是兴奋。可当听到全公社,乃至全县只有女兵指标后,她的表情,立刻像六月茄子,软了下来。她想,像她这样的家庭,这指标怎么也落不到自己的女儿魏迎春头上。在回家的路上,她的整个思想是空白的,头大得快要爆炸的一样。

    当她快到村口时,碰到了她的初中同学、闺蜜王银华后,两人开始是边走边聊,后来,干脆坐下来拉起家常来。在和王银华拉家常时,王银华对她说:“蔫为啥不替(你为何不去)找找老爷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