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人皇纪-第54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嗡!”

    艾伊贝克和费萨尔两位马木留克军团的最高统帅都是浑身剧震,神色陡然变得凝重起来。

    “属下领令!”

    两人齐齐低下头来。

    ……

    时间缓缓过去,呼罗珊城,所有的大食工匠不分日夜,争分抢秒的打造着一套套马木留克最新的天外星辰铁铠甲,而前线黑森林的艾布穆斯/林则带领大军,全力的克制着,避免与大唐之间有任何的交战,等待着后方的两大总督以及马木留克军团的到来。

    每一日都有新的消息传来,每一日都有无数士兵从开罗和塔苏斯赶往后方的呼罗珊,和马木留克汇合,再前往黑森林,与艾布穆斯/林汇合。

    与此同时,遥远的怛罗斯城里,同样是火焰熊熊,浓烟滚滚,数万大唐/军队在城中日夜演练,不断的训练着。而谁也不知道,一支从安西都护军、碛西都护军以及各部族雇佣兵中迅速挑选出来的近万人数,组成了这个世界前所未有的第一个“陌刀武士军团”,正在积极的操练着。

    每一日,怛罗斯城里都有全新的气象。

    所有大唐的士兵,都在王冲的调度下,全力的备战。

    而相隔几十里外的地方,都乌思力日夜操练着阵法天象,利用阵法天象中的雷霆,锻炼着自己,增强实力,以图达到更高的境界。

    而就在二十里外毗邻的地方,乌斯藏人的营地里一片平静,大钦若赞正坐在营帐里悠闲的喝茶。但是谁也不知道,跨过葱岭,越过西域,登上遥远的乌斯藏高原,一支四万人左右的乌斯藏新军正在厉兵秣马,从高原各个世家、贵族汇聚而来,准备前往怛罗斯。

    四大帝国,三股势力,虽然表面平静,互相克制,但私底下,却比之前的任何时侯都要更加的暗流涌动,凶险诡谲!

    战争随时可能爆发。

    而当怛罗斯上空战云密布的时候,另一侧,遥远的中土神洲,京师帝都之中,此时却是另一种气氛。朝堂上,关于恒罗斯的争论也达到了激烈的地步。高仙芝和王冲关于增兵的奏折,始终没有通过。

    “陛下,臣反对!”

    朝堂之上,两鬓霜白,已过天命之年的户部侍郎郑成礼,手举笏板,从班列之中走了出来:

    “自古只听说过败仗增兵的,从没有听过打了胜仗还要增兵。而且朝廷年年用兵,所费靡巨。前年,兵部总耗费粮食八千万石,牛羊畜牲一千万头,布匹二百四十万尺,军饷一亿三千七百万两。去年,兵部耗费粮食九千四百万石,牛羊畜牲一千七百万头,布匹三百六十万尺,军饷一亿五千七百万两。今年只会耗费更多,而这其中还没有算上士兵阵亡发放的抚恤。”

    “大唐六十万兵马,频繁对外作战,耗费大量国帑,已经成为大唐和百姓的重大负担!”

    “不止如此,频繁的战争,使得士兵死伤惨重,为了补充边兵,只能从百姓中征调兵源。微臣偶然得知,有些地方因为兵员素质极佳,军伍长年征调,甚至罕见的出现了田地青黄不接的现象!”

    “不错!”

    户部侍郎郑成礼声音刚落,另一道班列之中,早有太常卿周太钦,手执笏板,神色严肃,跨步出来:

    “微臣刚从河东道巡视回来,途经潞洲,其中有一个周庄,一路所见,整个村子除了老弱妇孺,居然不见一个男丁。微臣心中诧异,就上前询问,结果得知周庄的男丁全部被征调,加入了军伍。前年,北庭在对*厥汗国的战斗中吃了一场败仗,结果整个村子九成以上男丁在那一役全部战死。剩下一成左右的男丁,被征调到了其他地方,其中就包括安西都护府。”

    “周庄的事情虽然只是个例子,但却是大唐的缩影。安西都护府每年已经消耗了大量国帑,中土内陆每年输送的战士不知道多少,而现在,怛罗斯居然还要用兵,难道非得潞洲的情况遍布大唐,连男童都拉上战场吗?臣奏请安西、碛西两府兵马,全部回撤内地!”

    说到最后一句,周太钦声色俱厉。一句话,引得朝内众多文臣纷纷附和:

    “不错,微臣附议!”

    “微臣附议!”

    “微臣附议!”

    ……

    朝堂内,一名名文臣纷纷激动不已。而就在这个时候,一个高亢、冷峻的声音,有如珠玉般在整个大殿内响起。

第一千零三十四章 朝堂发难!(二)() 
第一千零三十四章

    “圣皇二十三载六月,北庭都护府对*厥用兵,阵亡七万九千多人。圣皇历二十四载三月,安东都护府对奚、契丹用兵,阵亡三万五千人,同年七月,对高句丽帝国用兵阵亡六万人。圣皇历二十五载,开春,碛西都护府对乌斯藏用兵,阵亡二万四千人,同年补弥四万兵员,九月,被都松莽布支偷袭,阵亡五万余人。圣皇历二十六年,时任安南大都护章仇兼琼对乌斯藏阿里王系用兵,阵亡四万九千人,征用民役六万人,死伤七千人。”

    “今年,西南之战,累计死伤十四万三千多人,而现在,一年未过,怛罗斯便再启战端。”

    “短短几十年的时间,就没有不战的时候!陛下,是时候停止了!”

    “怛罗斯并非大唐的领土,而是化外之地,不毛之土,边陲作战也就罢了,难道现在还要让将士陨命他乡异国吗?而且,西域之地,全数都是胡人。为了难持大唐的西域统治,每年不知道耗费了多少兵马、钱粮,那简直是一个无底洞。但是反观西域对大唐提供的利益,却寥寥无几,是葡萄吗?是石榴吗?还是京地遍地的胡商?”

    “陛下,微臣本不该言,但怛罗斯的战事,真的该停止了!”

    最后一句,朱红的蟠龙柱下,那名胡须花白的老臣双手执着笏板,恭恭敬敬的行了一礼。而半个朝堂内,一片肃静,所有的文臣纷纷看着他,目中透出尊敬的神色。

    太史令颜文彰,参与起草朝廷文书,负责记载史事,编写史书。所有的公侯大夫,包括皇室亲王在内,一言一行,全部都由颜文彰起草,并且记入史册。在整个大唐,文武百官之中,颜文彰算是最特殊的存在。

    因为,不论文武,如果一言不当,被太史令载入本朝史书之中,很有可能遗臭万年。这是谁都不想的。

    而同样的,文官如果想名留青史,即便做得再好,也不能自己记载,而必须经过太史令的手笔。

    太史令是历史的记录者,旁观者,而不是参与者,所以一般不主动参与朝堂的议事。不过,太史令毕竟也是文武百官之一,在出了某些重大事情的时候,太史令同样会参与其中,履行自己身为朝臣的职责。

    一名太史令,一生中参与朝政,发言的次数不能超过三次,否则的话,就需要自动卸任,由继任者接任。这也是为了保持太史令的公平和客观,使得史书的记载尽量不受个人感情左右。

    颜文彰一生之中,这是第二次参与朝政发言,上一次,是先皇病逝的时候。

    历朝历代,文武之争并非没有,但很少闹得这么激烈,显然就连这位太史令也被惊动。

    太史令是儒家出身,所有人知道儒家讲究修身治国平天下,归根到底就是“太平”二字。颜文彰自然也是坚决的反战派,有他的附议,朝堂文臣的发言,分量顿时完全不同。果然,太史令颜文彰的声音一落,整个朝堂顿时为之肃静,满朝的武官也明显露出了忌惮的神色。

    “文官一只笔,杀人不留形”,如果“得罪”了太史令,很有可能被记入史册,成为“彪柄”误国之将,这是所有人不得不考虑的。

    “哈哈哈……”

    就在这个时候,一阵大笑声突然打破寂静,班列中段,一名五十许的老将突然走了出来:

    “颜夫子,老夫豁出去了,你愿意记就记吧,老夫死都不怕,还怕你的一支朱笔,遗臭万年?”

    “前朝的旧事,我们这些武臣比不上你们这些笔杆子,但是本朝的事情,老夫还记得清清楚楚。圣皇历二十三载,*厥兵马屡次寇边掠劫,杀戮百姓,甚至深入到关内道、河东道一带,正是为了阻止他们,所以才有了那次战争。虽然那一战阵亡了七万九千多人,但*厥汗国也阵亡了十一万多精锐兵马,更重要的是,自此之后,*厥汗国心中有了顾忌,终于不再南下。”

    “七万九千多人的阵亡,换来的却是此后关内道、河东道二十多年太平,挽救的百姓又何止七万九千人?那一战老夫记得清清楚楚,是因为老夫就在其中!”

    烽烟武将蒋元让沉声道。

    虽然官位不高,但蒋元让却是军中宿老,参加过的战役极多。在这个时候,人人畏惧太史令颜文彰,也只有蒋元让这种军中宿老豁出去了。

    “……我们前方的将士浴血奋战,舍生忘死,为的是什么?难道就是为了让你们在后方弹劾,口诛笔伐吗?圣皇历二十三载,如果没有那一场战争,你们以为死伤的人数会是这么一点点?”

    “圣皇历二十四载三月,安东都护府对奚和契丹用兵,死伤三万五千人。但是你知不知道,没有这一战,大唐会死伤多少人?奚和契丹生性好战,喜欢劫掠,而且对大唐缺少敬畏之心。这一战之前,奚和契丹经常入侵幽州,劫掠妇女、幼童,杀伤百姓,幽州地带大量百姓因为畏惧奚和契丹逃往内地。十年的时间,幽州的百姓从五十万,削减到了八万多,而且还一直在往下降。”

    “如果不是这一战,幽州地带早已成为胡人地盘,更不用说奚和契丹野心勃勃,暗中和高句丽勾结,二十四载之前,三次突袭内地,幽州死伤数以十万计。但是三月和奚、契丹的战争,七月和高句丽帝国的战争,彻底改写了东北的势力格局,打破了奚、契丹和高句丽的结盟,瓦解了三方的攻势,使得大唐牢牢掌握住了东北的局势。另外,也使得百姓安居乐业,此后的几年,百姓繁衍生息,幽州的人口也从八万增加到了现在的八十七万,比战前还要多!”

    “至于后来的二十五载,二十六载,哪一载的战争不是因时而发,因事而发?哪一载的战争不是带来了长久的安宁?”

    说到最后,蒋元让的神情激动无比。

    “不错!还有西南之战,蒙舍诏国主阁罗凤野心勃勃,暗地里和乌斯藏大将火树归藏、大钦若赞勾结,组成联盟。如果不是少年侯和安南都护军浴血奋战,几十万蒙乌联军从洱海挥军北上,你们知道会是什么下场吗?西南近百万民众早就深受蒙乌联军的屠戮,哪里还能像现在这么安宁?怛罗斯现在十万火急,少年侯和高仙芝大人之所以在得胜后不撤回,是因为奉行‘攘敌于外’的政策,不希望大唐和西域的百姓受到大食、乌斯藏和西突厥的威胁。‘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是少年侯悬挂在书房中的对子,现在整个京师之中还有谁人不知,谁人不晓?这样的忠臣良将,难道就是诸位口中那种不顾百姓生死的好战武夫吗?”

    “兵贵神速,怛罗斯还有数万的大唐战士等待着救援。微臣奏请,即刻出兵,立即支援!”

    听到蒋元让的话,其他武将也忍不住激动起来。兵部侍郎曹乾宗手持笏板,也忍不住走了出来。

    就算被太史令记入史册,遗臭万年又如何?有些话今天不说,以后都没有说的机会了。

    “微臣附议!”

    “微臣附议!”

    “微臣附议!”

    ……

    听到蒋元让和曹乾宗的话,整个朝堂中的武将忍不住热血沸腾,纷纷出声附和。文臣不爱财,武将不惜死,能站在这里的武将,哪一个不是有着拳拳爱国之心。怛罗斯之战,看似是一隅之争,但事实上,关系到整个西北和大唐的安危,这种时候,谁又能够真正的置身事外。

    满朝武臣纷纷出列,别说是太史令颜文彰,就连所有的文臣都被震住了。从圣皇即位到现在,甚至再往前,从太宗时代追溯起,朝堂上的争议只要涉及到文武,大部分都会以武将的退缩而结束。

    但是谁也没有想到,众武将这一次的态度居然这么的坚决,在太史令在场的情况下,哪怕明知可能会被冠以“好战”之名而载入史册,甚至可能被后世所诟病,但依然毫不退缩。

    “陛下,臣有话说。”

    就在这个时候,一个醇厚的声音突然从大殿中响起。听到这个声音,所有的文武大臣,连同太史令颜文彰在内,瞬间全部安静下来,纷纷朝着那道人影看了过去,就好像那个人身上拥有某种无形的魔力一样。

    兵部尚书章仇兼琼,同时也是前任的安南大都护。整个军方,章仇兼琼绝对属于最顶尖的存在之一,他说话的分量和其他人截然不同。

    “圣皇历二十六年,当时微臣还是安南大都护,那时西南对乌斯藏用兵,正是微臣的主意,所以这件事情,微臣有话语权。”

    章仇兼琼一身紫色朝服,从班列中走了出来。他低着头,手持笏板,神情严肃无比:

    “此战之前,微臣派出的探子回报,大钦若赞和火树归藏在阿里王系高原上,汇集了大量的兵马,准备对大唐用兵,自前朝先皇时开始,乌斯藏就一直寇边不断。先皇元武十六年,战争在西南爆发,十三万七千百姓受到波及被杀。元武二十一年,二十一万百姓受到战争波及,死伤惨重。二十九年,三十五年,一直到微臣统领兵马的前几年,所有战争莫不如是。”

    “正因如此,所以这一次察觉到大钦若赞和火树归藏的行动,微臣决定抢先一步发难,对乌斯藏用兵,御敌于国门之外,以避免波及大量的百姓流离失所。这一战虽然安南都护军死伤不少,但是所有百姓秋毫无犯。更重要的是,这一战击杀了大量的乌斯藏兵马,使得此后十几年,乌斯藏阿里王系再没有能力发动大规模的攻击,侵略西南。”

第一千零三十五章 朝堂发难!(三)() 
第一千零三十五章

    一场战事在章仇兼琼的口中娓娓道来,展现在众人面前。这里面很多细节,对于当时朝中的重臣来说,是完全不知情的。甚至就连太史令颜文彰也是第一次听说,连忙朝着远处打了个手势。廊柱下,早有一名太史丞盘坐在地上,挥毫铺墨,迅速的记载下来。

    “战争,诚非得已,并非我等武将好战,而是局势所迫。战争最后的目的,依然是保护百姓。只是保护百姓有很多种方法,或者御敌于内,等待敌人攻击,大军再出动,还有一种是御敌于外,主动防范战争。只是诸位大臣更加倾向于前者,而我等选择的是后者而已,没有对错,只是理念方法不同。另外,不管是前者还是后者,只要有战争,就有伤亡。这一点是无法避免的。”

    “但是有一点,不管是战是和,我们武将护卫大唐,庇佑百姓的心,和诸位都是一样的。”

    最后一句,章仇兼琼的声音诚恳无比。文武之争,就是战与和的理念之争,身为兵部尚书,章仇兼琼不可能独善其身,置身事外。

    “怛罗斯的情况,微臣不在其中,也没有办法判断详细情况,但是微臣相信少年侯,也相信陛下的眼光。既然少年侯和高仙芝大都护上书朝廷,请求增兵,那怛罗斯的情况必然是危机到了极点。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所以微臣奏请陛下,立即增兵西北,驰援少年侯。”

    说完最后一个字,章仇兼琼长长舒了一口气,心中如释重负。

    西南之战,章仇兼琼欠了王冲一个巨大的人情,如果不是王冲,章仇兼琼不但无法坐上兵部尚书的位置,而且那些跟随他十几年的安南都护军战士,也要尽数葬身洱海。现在怛罗斯之战,章仇兼琼也算是还他一个人情。

    更重要的是,对于怛罗斯的战事,章仇兼琼有着自己的判断。作为军中的名将,大唐顶尖的帝国大将,章仇兼琼的判断和王冲如出一辙,如果不迅速增兵西北,真的让三方联盟,恐怕整个中土大地都会随之震撼。

    “哼,荒唐!你们武将连年用兵,劳民伤财,还能说出这么一番大道理来,章仇大人还真是能言善辩啊!王大人,你也是这么看的吗?”

    一个声音道,瞬间将所有人的目光集中到了另一侧,一直皱着眉头,沉吟不语的王亘身上。

    “咯噔!”

    感觉到众人的目光,王冲的大伯王亘心中猛地一跳,脸色顿时一片青一片紫。整个朝廷,再没有比他位置更微妙,也更尴尬的了。王亘本是文臣,属于文道一脉,但是王严、王符、王冲却是典型的武将,整个王家又属文,又属武,典型的将相之家。

    而往前追溯,所有一切的源头,都出在九公身上。九公虽是文臣,但却通武略,并且带领兵马,横扫东西突厥和乌斯藏,立下赫赫战功。

    甚至更进一步,这次文武之争闹得这么大,连太史令都牵涉其中,起因就是王家的王冲。

    “这……”

    王亘第一次感觉到前所未有的棘手。参与朝政这么久,王亘经历过许多的大风大浪,有些危机甚至足以威胁整个王家,将王家整个连根拔起,不管是之前的节度使事件,还是太真妃事件,都超过了这次的怛罗斯之争。

    但是王亘宁愿去面对那种状况,也不愿意陷入这种棘手的文武之争。

    文臣厌战,这是千古不变的道理,王亘只要说出一个战字,和众文臣的意见相左,以后就会被众文臣孤立,没有众文臣的支持,王亘一脉以后在文道的路就走到了尽头。而如果王亘支持文臣,那么必将使天下武将心寒。

    这一次的文武之争,之所以那么激烈,蒋元让等军中老臣宁愿冒着被文臣口诛笔伐的危险,也毫不退让,为的就是支援王家,以及王亘远在怛罗斯的侄子王冲。如果王亘在这个时候反对众将,不但令王家陷入不义之地,同时也会将王冲送入死地。

    这一刹那,王亘心中天人交战,左右为难。

    “王大人不必为难,我来替你说吧!”

    就在这个时候,一个苍老、威严的声音突然从大殿上传来。听到这个声音,王亘心中猛地一颤,所有的文武大臣都是纷纷震动,向着大殿上方看了过去。

    太师!

    望着紫檀长椅上那道宽袍大袖的身影,众人脑海中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