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多么感人的情感故事(作动作)。他们那是真懂爱情!——像我姥姥,老把鱼眼夹在我碗里,因为她姥姥也是这么做的。”王猫若有所思。
本人再去问班花,她道有一番道理:一位父亲去问上帝——为什么他们父子一事无成!上帝问他想要儿子学什么。他说:“钢琴。——因为我想成为钢琴演奏家,可父亲却要我学画。所以……”上帝说,你儿子想学什么。“书法,可我并不愿意他……”上帝微笑着,那位父亲终于明白了——自己所喜爱的,并不是他人一定接受。
“那就是‘己所欲,勿施人’”王猫总结道。
“忍痛割爱——此爱非彼所爱,那就是白做戏。”班长文赳赳地说。
“在一定的情况下‘爱x=害’这道方程是成立的。未知数x的值大于爱的基本线时该式恒成立,并且x值越大害的就越深……”嘿,是数学科代表。
“就像电子邮件,本来双方出于礼节,在出差时均设置了‘自动恢复’。哪知,邮件像雪花般塞满了对方邮箱,直到邮箱撑爆为止。”电脑科代表也来凑热闹。
众人争辩不休,此时恰逢本班食神路过:“爱吃哪儿吃哪呗!也许对方不吃鱼,那鱼还不是咱吃了。”
人哪,复杂的动物。正所谓“做人难,人难做,难做人”那。
中国人过节是啥都送,而且不露声色,惊喜吗!外国人过节总是问对方缺啥再买啥,牙膏也好,只要是对方喜欢就行,而且不浪费。东方人是很注重情感的,试问,能问对方需要的是牙刷还是牙膏再送礼吗?!
………【第一百三十五章 我的笨逻辑之二】………
价值作为哲学命题的话,是否应该具有某种程度的抽象性,直接影响了它的客观性、科学性。
这有点象“真理”当初的命运。
“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这是人们在“真理”问题上的一个进步。“作为反映事物本质和规律的真理的内容,不论你喜欢它还是不喜欢它,它都客观地存在着”是又一伟大的进步。这些进步是人类抽象思维的进步。也正是有了这些进步,人们才得以接受“真理”可以分为“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真理”在无数个“相对”中向着“绝对”不断发展。
同样,“价值”如果作为一个哲学命题,也必须具有某种程度的抽象性,才能还其客观的真实面目。因为,“价值”也同“真理”一样,是客观存在的,不管你是否认识到。而它的客观存在往往是通过“使用”和“交换”等等形式体现出来的。各种消费性使用、生产性使用、收藏性使用……具体的使用构成了“价值”的“使用价值”;各种货币价格的交换、物质能量上的交换……具体的交换构成了“价值”的“交换价值”。相信这样才能解释“数以百万年计的人类劳动是有‘价值’的,因为正是这些劳动所生产的产品,使人类与自然得以进行物质能量上的交换;使人类得以繁衍到今天”,这样一个起码的常理、常识。也只有这样,才能从思维逻辑和语法逻辑上理顺“价值”与“使用价值”、“交换价值”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
当然,这样一来也许有人担心,关于“价值”的传统理论结构,被震动了;许多的概念被弄乱了。
其实并不全然。这只需要对传统理论结构作调整,概念作修正。
不信你试一试。
政治经济学研究的主要是经济领域的各种现象,而不是自然物质世界的能量交换。只要在教科书习惯用语的“价值”之前,加上“价格交换”,意思就顺理成章多了。比如:“价值规律”,改为“价格交换价值规律”;“‘价值’即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改为“‘价格交换价值’即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商品的价值量”,改为“商品的价格交换价值量”等等。
这样虽然绕口,但比较准确、科学。
而哲学的科学性不正是从她的准确性、抽象性中体现出来的吗?
………【第一百三十六章 我与“新面孔”】………
今年秋天,我发现了一张新的面孔。每次看到那张面孔,我总是有种特殊的感觉。开学后的一个星期,正好由我站在校门口值勤。于是,我便盼望着那张面孔的到来。可站了几天,始终不见她的踪影。工夫不负有心人,到了第三天,那张我盼望以久的新面孔终于出现了。那是一张稚嫩的面孔,一张充满友善的面孔……此后,这张面孔便被牢牢地记在我的心里。又是一次值勤,我照旧站在校门口,新面孔朝我走来,她的脚步是那样的轻盈,周围喧闹的声音,此时也似乎销声匿迹了。她的眼光是那样的善良,纯朴……
一天,放学的路上,碰到了那张新面孔,她冲我微笑,在微笑中,我发现了她的美:一头黑亮的秀发,一双晶莹剔透的眼睛,还有一张樱桃小嘴。原来她是从石化转来的,就住在我家的对面。啊!太好了,我想:我可能又会多一个新朋友……
在校运会上,我参加了3000米的跑步比赛,每跑一圈,总能听到那熟悉的声音在为我加油,为我呐喊。直到有一天,她主动来找我借词带。那一刻,我激动极了,那种心情无法用言语来表达。看着她那纯朴而又天真的面孔,我不知怎么的,心里觉得特别踏实。她唱起了歌,那歌声宛转而动听。在没人打扰的书房里,我听得特别仔细,她所发出的每一个音符,都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元旦,我给她送了一张有歌星王菲的贺卡,上面写满了对她的祝福与期望。一星期后,她见到我,便和我一同回家。在路上,我们畅谈理想,交流彼此愉悦的情感。看着她那张天真烂漫的面孔,我笑了,笑的好灿烂。可好景不长,临近起末,她居然对我视而不见,我当时心里有点纳闷,心想:她会不会不理我?不可能!也许……我不断地猜测着。
发成绩单那天,我得知她在班上排前十名,功课平均分都在80分以上,我真为她的辉煌战绩而感到骄傲。
当我再次见到她时,她正夹着几本书,对我微微一笑,像是感谢我对她的期望。女孩,继续努力吧!我会默默地为你祈祷,永远做你的真心朋友……
………【第一百三十七章 爱有天意】………
假如爱有天意,您就不会再年老时在电话旁苦苦期待儿女的声声祝福。
假如爱有天意,您就不会透过窗口去痴痴地搜寻那拐角处熟悉的身影。
假如爱有天意,你那诺大的房间就不会因为缺少欢歌笑语而显得如此苍白无力。
别让亲人孤单,爱有天意,他们需要关心。
记忆中,外婆总是微笑,虽然太想她的孩子,也会笑着流泪,泪流成线,我隐匿在泪海中察看外婆渐渐疲惫的双腿,直到最后,再也站不起来。
外婆的爱给了自己的孩子,自己的孙子,可从未有人回她一个拥抱,一个微笑。
爱有天意,让我降生然后陪您。
外婆会讲故事,好多好多的如小院中的树上的叶,用来安慰同样孤单的我。外婆坐在摇椅上,我坐在她的身旁,头依偎在她的怀中,像只温顺的小猫。
假如爱有天意,为什么我们被分离?
简单的日子在上了初中后中止,爸妈不让我多去外婆家。从那以后,陌生的保姆伺候着她。我会找各种理由逃课去看外婆,我能在拐角处看到她望眼欲穿的想念,看到她深深的无奈。外婆依然那般孤单!
“外婆,我来了,我想你!”
“乖,今儿放假?不上学?怎么,你妈妈没来?”
“今天不上课,呃,我妈……呃没空。”
“嗯!唉……”但外婆会对我高兴的笑。我看到了放学的时间,拿起书包要走,外婆塞给我好多钱。外婆不需要它们,她只希望孩子们能陪她说会儿话,哪怕是“批评”她,她只想看看自己养大的孩子啊!可从来,不曾有人给她这个机会。
外婆,一年多了,您到天堂了对吗?您的天堂有桃花的色彩吗?在那有如我一般的孩子听您讲故事吗?冬天会有我一般的孩子挤进您暖暖的被窝吗?外婆,您的手臂不好,夏天来了,不要再为身边的孩子扇扇子了,我怕您累着。您要的爱,如此简单,却总也等不来;你给的爱,如此博大,却从未听过一句感谢的话。
没有您的爱我的委屈说不出来;没有您的爱,我的快乐失去了未来;没有您的爱,在花花世界,我早已受了伤害!
假如爱有天意,来生让我再赔着您,让我继续爱您!
………【第一百三十八章 学会生存】………
春夏秋冬,人的四季。岁月蹉跎,人的足迹。人类从呱呱落地的那一刻起,就开始了生命季节里的徘徊,开始了新长征路上的生存。
学会生存,就要有所追求。人的生命需要有水和空气的孕育滋养。但只有水和空气保持这唇上热气的呼出,这不是真正的生存,是“植物式”的生存。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一个人的生命如果没有追求的鼓舞,是空虚而渺小的。”所以人不能做天上的风筝,盲目无目标地被线牵着走,要为追求而生存。
学会生存,就要学会坚强。人的生存受环境的制约,但我们要做环境的主人。生活也少不了坎坎坷坷,但我们不能迷失生活的道路。不要在生存中耗尽了自己,我们要战胜脆弱。
学会生存,就要勇敢超越。水中的鱼儿不超越,怎能进化为较为进步的两栖动物呢?陆地脊椎动物不超越,也不能变成鸟类。佛家俗语“超度”也是要人类学会生存,发掘人类的超能力。上天永远不会偏爱那些双手合十、虔诚祈祷的人。而把机遇留给勇于超越的人。做好自己,做回自己。因为不能主宰自己的人,是世上最可怜的奴隶。
也许,到这里,你明白了生存的真谛,懂得了生存的意义。正决心全心全意的生存下去。但,那并不是生存的全部……
太阳的生存,为人类提供火与热,照亮人的心田。指南针的生存,为人类指点方向,引航导航。花儿的生存,为化作春泥给果实的成长输送营养。它们的生存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把千丝万缕的爱献给人间。
于是,我懂得了,生存的目的不是生存,而是奉献。人生在世,生存的是否长久,获得的是多是少,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为人类为社会奉献过,真切动人地生存过。
春夏秋冬,人的四季;岁月蹉跎,人的足迹……
春季,有融融的绿意,人们追求着生存;
夏季,有冰凉的清泉,人们超越着生存;
秋季,收获累累的硕果,人们奉献着生存;
冬季,冰封的世界里,人们坚强地生存。
原来,生存的四季那样美。学会生存,学会了把握自己。从此,不必再惧怕冬季的寒冷,而天天企盼着春天的到来,因为——冬天既然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第一百三十九章 享受与承受】………
“一个人应该享受最好的,也能承受最差的。”这是新华社著名记者唐师曾的一句话,正是有了这种对人生的理解,他才写下了《我从战场归来》和《我钻进了金字塔》。
的确,人生在世,总会有许多的快乐和悲伤,那就看你怎样对待它们了。
当一位战功显赫的将军从战场凯旋时,他所享受到的是无数的鲜花和掌声,这是他应该享受的最好的;当奥运健儿们满载着奖牌和荣誉归来时,他们所享受到的是最热情的欢呼和最热烈的祝贺,这是他们应该享受的最好的;当一位人民公仆为了群众利益而积劳成疾时,他所享受的是人们热切的目光和深深的祝福,这是他应该享受的最好的。
人生有许多最好的,只要经过努力,这最好的终究会是你的。
然而,“人生不是一种享乐,而是一桩十分沉重的工作。”(列夫·托尔斯泰)在人生道路上,有最好的,就一定会有最差的,一帆风顺的人生是不可能存在的。通往胜利的路上,往往荆棘丛生,充满风风雨雨,要走向胜利,就必须学会承受,敢于承受困难,战胜困难的人才会成功。
没有拼命的厮杀,会有赫赫的战功吗?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堵住喷火的枪眼,忍受熊熊烈火的煎熬,这应该是最差的,然而黄继光、邱少云却以他们最大的毅力和对祖国、人民的热爱承受住了,他们战胜了自己,也战胜了敌人。上甘岭战役中,志愿军战士没水喝的情景至今还印在人们脑海中,为了胜利,他们承受了这巨大的困难,他们是特殊材料做成的人,他们凭着这样的意志打败了侵略者。战胜了最差的,你也就享受到最好的——胜利。
胜利与失败往往只有一步之差,要真正走向胜利,就要甘冒那风雨,要披荆斩棘,要学会承受那最差的,只有这样,才能在通往胜利的大道上风雨无阻。
在奥运赛场上,人们都为运动员们呐喊喝彩,心中充满敬佩。然而无论是拿到奖牌的还是空手而归的,他们所付出的和承受的是常人难以想象的。就像俄罗斯跳水老将萨乌丁,虽然他梦断悉尼,结束了维持已久的萨乌丁时代,可是他毕竟老了,他本来可以急流勇退,保持自己那份荣光,但他为了继续为国争光,毅然舍弃个人利益,重返赛场。从他第一天比赛一直到跳水项目结束,他的手腕一直都有重伤,以致好几个倒立动作出现重大失误,但他不气馁,他承受住了压力和伤痛,一分一分,一步一步朝胜利迈去。他获得了俄罗斯人民,以至全世界人民的爱戴和赞扬。“世界上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峰。”只要承受住困难,顽强地坚持下去,再长的路也能走到尽头,再高的山也能攀登到顶峰,领略“山到绝顶我为峰”之自豪;再顽的石头也抵不过水滴百年,再傲的峭壁也挡不过浪打千回……
生活是享受与承受的统一体,它永远是那么美丽,那么令人回味,所以我们应该能够享受最好的;生活也永远是那么现实,那么公正,在许多时候,我们不得不承受它给我们的严酷和挑战,让我们去面对最差的。生活看不惯悲观绝望,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只要我们昂起不屈的头,勇敢地去承受最大的困难,顽强拼搏,那么一切“纸老虎”都会拜倒于我们脚下。让我们以满腔的热情去享受最好的,同时也能承受最差的吧。
………【第一百四十章 最后时刻】………
独自骑着车,悠闲自在,因为那是回家,回家意味着放松,结束了一天的劳碌,余下的时间全属于我。
抬头一看,交通指示灯上显示绿灯还有5秒。只有5秒了,我使足浑身力气加速踩车,可车轮刚与停车线相切,红灯就亮了起来,我毫不犹豫便冲了出去,任凭交警在那边使劲吹哨子。好不容易冲到了停车线还要停下来灯上30秒,我才没那分闲功夫,再说我骑那么快,惯性又大,怎么可能一下子停下来。
回家了,周末,该歇歇了,放下书包就做作业简直是自虐。听会儿音乐也好,陶醉与光良的《第一次》和陈慧琳的《记事本》,随意翻翻书架上的那一叠叠的书。好像听音乐的时间总是过得很快,老爸居然来叫我吃饭了。不禁有一丝惊异,20分钟过去了,我在听音乐!
我不敢相信,连5秒的时间也要赶,连30秒也不肯闲等的我竟然花了20分钟无所事事。
时间还多呢,我们总是这样想。在两分钟内,我们在第一分钟里觉得很轻松;在五分钟内,我们在前两分钟内觉得充裕。而当时限将到的最后一刻才产生紧迫感。我想若我抬头看到的5秒而是十秒,我也许不会那样急着冲上去,即使十秒过后我被拦在了停车线后面。假如那次不是周末,也许我跨入家门就要急着做那成堆的作业(虽然我顶不愿意做)。
还记得曾经在收音机里听到的一个小故事。那是大山里的一个孩子,和他的母亲。他们很穷,母亲的一个很大的愿望便是能吃上一个苹果。这对后来当了经理的孩子来说是小事一桩,然经理是很忙的,虽然他从未忘母亲的奢望。他总是在想:手头的事要紧,苹果可以明天再买。多少明天过去了,母亲病重,她最后的愿望还是能吃到苹果,孩子急忙放下手中的活买了苹果回去,可是晚了,母亲最终没有吃到苹果。孩子后悔,他以为的“时间还多”造成了现在的“来不及”。他到了母亲弥留之际才意识到了时间的紧迫,这是何等悲哀。
每曾有作业可以在几天内完成,我们会拖到最后一天搞定;如果是当天放学前完成,那必定是要到最后一节课时才可完工。所以我们往往可以看到我们同学,无论是寒假还是暑假,先尽情玩个够,待假期将尽,近开学的一个星期才东奔西跑地“做作业”。这是我们几乎每个人都存在极大的缺点,也是人的一种本性,但很多时候这种本性会给我们造成巨大的损失。与其在最后时刻高呼“何必当初”,还不如现在就着手干呢。
………【第一百四十一章 希望自己是一棵树】………
一直对自己说:人是冷暖自知的动物。有的时候,虽然很努力地独立生存着,却仍然不能摆脱孤独;所以人需要关怀,需要那种被呵护的温馨。爱情轻轻地萌发,缓缓地舒展;爱情的肤色莹然若玉,给生命以**生机。爱情以碧绿的风采立于枝头,心情地享受着阳光的抚爱;爱情在春光中晶莹滴翠,与含苞待放的花蕾脉脉传情,然而爱到极致,往往成为恨;爱得虽然妩媚婀娜,恨得却也剑拔弩张。
爱情或许就像《圣经》,从拉丁文译成希伯来文,从希伯来文再译成中文。平凡而普通的我们,或许都将重复着相同或相似的爱情经历,每天我们都会穿越这座城市,从南边跑到北边,习惯性地转动着脑袋四下张望,卖早点的老夫妇,扫垃圾的下岗女工,咬着面包挤公交车的中小学生,身姿娇健的男交警,不论是张饱经风霜的脸还是那张热情洋溢的或是稚气未脱的脸,都是日常生活中抹不掉的风景。爱情也是生命中不可少的一道风景,只是好多人所爱情仅仅当作生命的五彩点缀或生活的精致装饰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