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是成秋屏却不会为此吓到。她见过的人多了。如曹桓这样的也不是没有,别看这家伙冷艳高贵,其实好应付得很。
“这是夸奖。不是什么人都能把曹丕演好的。”她的语气非常正经,“正因为你演得好,所以之后肯定有不少人会开始讨厌你。”
曹桓的嘴角抽了抽。
“但是过十几年或者几十年之类的你说不定会很受欢迎。这就是那种传说中的邪魅男主嘛。”成秋屏继续装正经地调侃着。“反正,你有一张很不错的脸。”
曹桓不太清楚邪魅男主是什么玩意儿。但是什么叫做“过个十几年或者几十年”?这根本就是说没希望吧!他不知道历史的走向,自然有些无法理解成秋屏玩笑话里的认真和调侃各占多少。所以他完全当做了玩笑来看。提起了另一件事,“我说,这个曹丕曹子桓根本就是你心中的我的形象吧?连名字都这么像。”
“如果我告诉你是巧合的话你一定不会相信的。”成秋屏想了想,这样回答,“所以你尽可以自恋地以为那就是你的化身。”
“嗯。比起易水舆那个被送了一只空盒子之后就自尽的角色来说,我还是比较满意我这个角色的。”曹桓想了想之后说。
野史载,荀彧在后期因为忠诚汉或者魏的问题,和曹操的方向越发远离。后来,曹操送了他一只空的食盒,见此食盒。荀彧自知是“不容”之意,自尽而死。这个版本的《三国演义》中,成秋屏采用了这种野史的说法。并且为了展现成秋屏一开始为平民和牺牲者记述的想法。特意渲染了一番。荀彧之死,算是《三国演义》中无比悲情的一幕,赚了不少眼泪。
当然,作为演员的易水舆无权对剧情发表意见,只是颇觉不对劲。而同样身为演员的曹桓。则因为自己的角色更合胃口的缘故,很愉快。
“满意就行啦。快点走,我还要观察一下诸葛亮这部分观众的感受呢。”既然前面有预告片式的《卧龙》使得大家对诸葛孔明产生了极高的好感,那最受成秋屏看重的灵魂男主角的这一出悲剧的效果可想而知。今天是他的戏份部分的结局集上映,成秋屏非常恶趣味地想看见一群人哭。
如果不是这样,她也不会花费不少时间和曹桓出来看电影了。
只是说老实话,说和人看电影之类的,怎么都有一种好像是来约会的感觉?
所以在进了电影院坐下之后,突然发现易水舆捉奸来了,一抬头就发现他坐在旁边,也是正常的吧?
正常才怪。
一偏过头就发现坐在自己另一边位置上的居然是易水舆,成秋屏是真惊讶,“你今天不是有工作要做吗?”
“嗯,但是后来我发现曹桓也过来了。出于对这位先生的不放心,我觉得我需要过来一趟。”易水舆平和地回答,伸手拍了拍成秋屏,“我总不能看着你被挖角。”
曹桓和易水舆之间隔着一个成秋屏,而两人分毫没有要对视一眼的想法,就好像毫不认识一样。却在话语之间不时刺一下对方。
两三句之后,电影就开场了。了解成秋屏对电影的看重,这两位没有继续顶下去的想法,安安静静地准备欣赏中间这位姑娘的作品。
在座的不少人实际上是看过《卧龙》的,对于同样的胶片能够因为不同的剪辑产生何等效果,大家都有些好奇。
不过,对于成秋屏每一集都喜欢悲剧几个人物的恶劣习性,大家也做好准备,纸巾之类的都准备好了。以免临时发生什么事情应付不上来。
就在这样全民等虐的氛围中,电影开场。
出乎意料的,这一集的片头曲竟然不是《滚滚长江东逝水》,而是另外一首歌。
“胸怀锦绣破万卷,万里江山隽秀在你眉间。或许今生最安处,卧龙岗下半亩田……”
卧龙岗,这是说的诸葛亮?两个男人登时就反应过来这首歌就是说的诸葛亮。只能说,有属于一个角色的片头曲,成秋屏果然很偏爱这个角色。难怪她反复说诸葛亮是《三国演义》的灵魂男主角。
“待早梅发斜窗前,踏白雪三顾蹄声频繁。满腔碧血当酬知己。隆中对出天下宽。”这说的是三顾茅庐与隆中对,在之前的剧情和《卧龙》中,大家也算是熟悉。听出来之后颇有些人表现出激动的感觉。
“街亭恨败旌麾血染。至交新斩泪洒军前。养生息厉兵秣马,再遣征鞍度祁山。”听到这一句的时候,所有人都有了警觉的意思。一开始大家就知道诸葛亮作为重要角色,恐怕是不会讨得好去的。但是多少还有点想法,但是看样子。有点悬?这一句说的是诸葛亮的失败吗?到现在为止,基本上只要是诸葛亮出手,就没有一次不是胜利的。虽然其他阵营的谋士,比如说那位早逝引得无数人痛骂的郭嘉也是这样的,但总归渲染方面没有做得如诸葛亮这样强烈。诸葛亮难道真会失败?
“……诫子书存宁静致远,千秋道义题祠上匾。谁又道宽严皆误。自古知兵非好战。出师未捷魂梦杳然,动地悲风,过五丈荒原。志未竟此生犹憾。身后无人可交管。”
糟糕了。无数人想起在首映典礼上诸葛亮的那句出师未捷身先死,所以是壮志未酬就离世了吗?即使是没有对虚构的剧情抱有多少想法的曹桓和易水舆在这个时候也不由集中了注意力。他们是不怎么看重这些,但抵不住《三国演义》的魅力的确非凡,这两个人说着没想法,但是对诸葛亮这个人物还是很有些想法的。因为这两位不是专业演员的缘故。在片场的时候也是拍摄自己的戏份的时候,所以对于诸葛亮的剧情还真不太注意。
“兴衰存亡独担双肩。斯人不复令英雄扼腕。行路难我自清廉,忠名长不没人间。回眸但笑江湖远,功过后人传!”
最后一句歌词落下,演员字幕也消失。第一个出现的场景,是俯拍的军营。
烈风阵阵,吹得那军帐旁旗帜飘飞,旗帜上一个“蜀”字,展现了这军帐的阵营。
镜头飞速前进,如同是一个人从天空中落下的途中看见的景色一样,穿过帐顶,直接对上一双明亮而坚毅的眼睛。那双眼睛属于蜀国的丞相,人们已经熟悉了那位绝代的谋士,诸葛亮。
镜头拉开,那羽扇纶巾正是所有人都熟悉的。此时的诸葛亮眉目舒展,展现着他的时间正属于他一生中最得意的时节。
第177章赤壁
ps:
请!一!定!注!意!本章背景音乐 清响…桃园三国。强烈建议开音乐看本章!其实是三国杀的音乐……但是超燃!
这一幕,正是火烧赤壁之前。
大江苍莽,如秋水至,浩浩渺渺,边际渺茫。
无数白色的营帐,从靠近水岸的地方一直绵延开去。当诸葛亮走出大帐,远眺江上的时候,镜头骤然拉远,却见这江边两岸营帐密集如蚁巢,一切如此渺小,又是如此浩大。
对于这一场战争中的每一个人来说,这样几十万人对战,当是多么浩大?然而当从天空中俯视这一切的时候,看那无顶苍穹,无边大地,方才发掘人类不过是那天地之蜉蝣罢了。
这个镜头让人想起了官渡之战,同样是在水畔发生的大战,那一场战役的胜利属于曹操,那么这一次呢?是,这一集的主角是诸葛亮,但是不过一个镜头之后就着眼全局,这立场似乎更加偏向中立?
江上有薄雾,沿着氤氲的雾气前行,是孙刘联军与曹军的战船。
木船而已,没什么特别的地方,只是那曹军战船之间以铁索相连,借船重平稳了甲板,使得船上北方军士不至于太过不适。
然后,画面一分为三,曹操、周瑜、诸葛亮,同时露出了一个几乎连弧度都一样的笑容。
这一个同步的笑容有着为微妙的意义。似乎,有什么发生了?
镜头冲着诸葛亮快速拉近,直到拍摄到他的瞳孔,那黑色占据了整个镜头,紧接着从画面中心展开不同的画面——就在今日决战之前的数个月,发生了什么。
这个特别的镜头使得电影院中的人们不由抽了一口气,其实这做起来不难。只要缓步向前推进拍摄,再挑选几张胶片拼接就好,只是创意未必所有人都想得到。
第一出,草船借箭!
“诸葛先生九日前应下于十日之内造十万支箭!而今,只有一天时间了。”周瑜看着诸葛亮,似笑非笑。
“哈哈哈哈,小事一桩,就请周都督与我一同取箭如何?”轻摇羽扇,诸葛亮分毫不把这句话放在心上,做出一个请的动作。凝视着周瑜。
看着他笃定的神色,周瑜心中颇有不快,从鼻端哼出一个音。“哼,我倒要看看你有何阴谋诡计!”说完之后,一甩衣袖,大步出了营帐。
冬日的江面上有雾。只是天色尚早,雾也不过薄薄一层。诸葛亮站在江边。隔着雾气看曹军军营。
“你在做什么?”站在他身边,周瑜一挑眉,问道。
“等。”诸葛亮这样说。
那日头渐高,伴随江上水汽蒸腾起化为白雾遮掩了视线,直到不借助灯光就看不见几步远的地方的时候,几艘被绑上厚厚一层稻草。传遍还扎着草人的船出现在了他们面前。
“诸葛先生,你这船中难道有箭?”看看那浅浅的吃水,周瑜讽道。
“呵呵。请周都督上船,我这就向曹军借箭。”诸葛亮拱手,然后缓缓又添上了两个字:“少待。”有一种像是漫不经心的讽刺一样的感觉,噎得周瑜不言不语。
军士们上船,穿过浓浓的雾气向曹军所在的水岸靠近。待到估计距离对方泊船处极近却不至于被看见。顶多隐约看到一点影子的地方,按照之前诸葛亮的要求。军士们喊杀起来。
仅仅是叫喊,躲在船舱中的叫喊。坐在诸葛亮旁边的周瑜颇有些觉得这样的举动很可笑。这难道就是为了喊几声吓吓对方吗?
此时的曹营方面,却因为视野问题不敢轻易出击。别的不说,如此大雾天,对于习惯北方作战的曹军来说,本来就是负担,更不要提是水战。他们是来赢得胜利的,而非是无谓牺牲的。
那么,难道就看着对方攻上来吗?
“放箭!”一声令下之后,曹军将士弯弓射箭,向着雾气中朦胧的船影攻击。
当箭支簌簌地插入船外草上的声音传来的时候,周瑜的脸色变了。
他原本是笃定诸葛亮本就不可能在短短十天之内造出十万支箭的,但是他未曾想过对方居然能够使出这样的手腕。草船借箭?他怎么会知道今日有雾?是的,诸葛亮是著名的明晓天时之人。他又怎知曹营一定会选择射箭?是了,这人原本就够聪明,竟然能够将整个江东的聪明人全都辩得哑口无言。
只是周瑜总归不忿。他少年成名,谁不高看一眼,而这位卧龙一出现,好似就死死压住了自己一样,这让他怎么舒服得了?
几波箭雨之后,诸葛亮传令让船只回营,久了只听见喊声而无实际动作,对方会起疑,估摸着箭支也足够了。
船移,其下波浪起伏,而与之相反的是诸葛亮那张平静无波的面孔。
而嘲讽似的齐声吼响起:“谢曹丞相箭!”
周瑜看着诸葛亮,为这人刻意刺那么一句感到不齿,却只看见诸葛亮的脸上浮起奇妙的笑容。那个笑容,分明就和之间佛那个画面时诸葛亮的笑一模一样。胜券在握。
画面陡转,化作东吴营帐之中。
第二出,反间计!
蒋干以旧友之名入东吴营帐。
宴饮之后,诸人均是酩酊大醉,而早已猜到蒋干来意的周瑜说久未见旧友,与之同塌而眠。
案几上放着伪装的文书。
夜深之后,只见蒋干偷偷起身,借那营帐外微弱火光看文书上的文字。
而后大惊失色,因为那文书竟然是曹军方面的水军都督蔡瑁、张允写给周瑜的降书!正在他惊出一背冷汗魂不附体的时候,周瑜似乎是梦呓着说:“几日之内……定斩曹贼首级……”
蒋干整个人僵硬在那里,半晌之后才将文书放回原地,重新回到榻上。
第二天,天色稍亮,周瑜早已起身,而朦胧中的蒋干却正听到营帐之外隐约的声音——
“蔡瑁,张允……里应外合……”
那两人果然有反叛之心,如果不是自己碰巧发现了的话,这一场水战怕是要出大问题!
却在不久之后听见脚步声,周瑜走了进来,见他还在睡之后,又重新出门去。
蒋干确定没有人再关注自己以后,猛地翻身坐起,从桌子上抄起昨天看见那两封文书放在怀中,在营帐门口左右看看,穿出营地找一只小船回曹营去了。
“将蔡瑁、张允斩了!”曹操下令,看着那两位之前的大将被拖了出去,脸上也显出一个笑容,定格。
又一幕,聚焦在了老将黄盖身上。
“都督,若是不能在一月之内击败曹贼,便是三十个月的粮草也无用,不若如张子布所言,降了算了!”仿佛是无心地说着这样泄气的话,黄盖表现出大大咧咧的样子。果然人老成精。
“黄将军怎可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周瑜一皱眉,不悦的样子显出。
“本就是如此!”黄盖一副理直气壮的样子,“曹军八十三万人马,可不是轻轻松松就能打败的!”
“简直是动摇军心!”周瑜本来脾气就算不得多好,此时做出一副盛怒的样子,“来人啊,把这老贼拖出去斩了!”
“我乃东吴老臣!你这小儿怎敢斩我!”黄盖不甘示弱,顶了起来。
狠狠吸了一口气,周瑜猛地扔出令牌,“速速拖出去斩了!”
“都督,黄将军毕竟是老臣——”甘宁上前想要求情,却立刻被周瑜打断了话头,“你也给我滚出去!”
“都督!”
“大都督!”
帐内将军们全都坐不住了,都求情起来。而周瑜也不可能拂了所有人的面子,半晌之后方才压下火气,却还是要杖责黄盖。
由是,黄盖被拉出去杖打,而口中却还喝骂着,摆明不服。
背对着将军们站在营帐内的周瑜似乎依旧在生气,没人敢上前看他的脸色,只有转过镜头的摄像机,拍摄下他那个胸有成竹的笑容。
画面再度一暗一亮,聚焦在这几日之后,决战之前的江上。
“黄盖与那周瑜有隙,今日特来投奔我军。只可笑周瑜有眼不识泰山,今次之战,就以黄盖之事,也是必败无疑啊!”站在大船船头,曹操志得意满。
而在他们前方,乘着几艘小船,飞速前来挂着之前约定的青龙牙旗的,不是之前黄盖说的粮船又是什么?
曹营上下振奋。
但在这个时候,一个犹疑的声音响起:“主公,若是粮船,怕是不会如此轻捷才对啊?来船吃水不深哪!”
说话的是程昱,曹军大将。而他此话一出,虽然曹操觉得以黄盖受到的待遇,投奔应当是真,却也不由观察起来,却见那船飞速前行,的确没有粮船的样子。只是这短暂的时间之后,几艘船已经靠近了。
“快,拦下那几艘船!”曹操当即下令。
来船在此时燃起火光,一蹿丈高,原本撑船者却跳下水,逃之夭夭了。
而此时,风向却正是向曹营吹的!
画面回溯,是诸葛亮欲行火攻之计时,连续三日祭天求东风的场景。难道,真是他向天借来了东风吗?否则这火攻根本不能成行!
小船狠狠撞上了大船,火焰立刻向着曹军船上蔓延。
第178章赤壁下
如何表现火烧赤壁的壮烈?
很简单,真的用足够的船堆着上去烧!
如果是在几十年之后,成秋屏哪有那个胆子做这种大规模破坏环境的事情?释放大量二氧化碳是会被谴责的,但是现在的时间还太早,就是做一点过分的事情倒不会造成多大的问题。为了尽力营造好粗最好的的效果,成秋屏是真的去订做了一批船只,尽力模仿现实的方式去做出效果。事实上,这些船从被拍摄的方向看过去没什么问题,换个角度就会发现有许多逃生措施。
这一出戏,只拍摄了一次,演员们根本就是完全本色出演等着火燃起来,然后迅速逃生。这样的拍摄方式很疯狂,成秋屏当年不拍电影的时候曾经诟病过某些导演不把演员的命当命,使得他们陷入危险,但是当她自己当导演的时候,却不得不承认越是这样的手法,越是能够得到绝妙的效果。她当然不至于真的下狠手,只是还是尽力真实化了一切。
事实上,在拍摄的同时,一个消防队都被请过来在一边守着,随时准备不时之需。而这一段情节拍摄之后,成秋屏方面还专门培植林地,算是弥补大量燃烧带来的问题。
如果不是采用这种疯狂的拍摄方式,现在银屏上的一切不会显得那么惊人。
当剧烈燃烧的小舟靠上大船的时候,因为事先准备的助燃物和风向,那火焰蹿高的样子,让人陡然想起一个再精准不过的词——火魔!
“走水了!”喊叫声四起,立刻就有人上来救火,但也有人惊恐地奔逃。
“快!快将铁索解开!”曹操已经意识到自己的中计。现在风向往曹军方向吹拂,而曹军的船只都是用铁链相连,距离太近。一艘船上的火焰很快就会扩散到其他船上,如此一来怎生了得!
命令发出了,却没有那种井井有条完成一切的样子。兵士们忙着奔逃,忙着救火,有的人的确是遵从命令去解开锁链,但是这锁链一开始就是为了死死链接不同船只使之平稳如地的,短短时间里想要解开,哪有那么简单!?
火焰已经直接燃到风帆和桅杆上了,那风帆本就易燃,此时一着火。更是一发不可收拾。不时有还带着高温的灼烧的风帆和绳索高高落下,直接将帆下试图收拢风帆的人烧伤。
有军士直接从船上跳入水中,只为逃避这熊熊火焰。甲板上已经没有什么人了。而那已经被烧断了的桅杆就在这个时候轰然倒下,直接倒到了另一艘船只上,引燃了那一艘船!
一发不可收拾了!
即使以曹操者枭雄之资,在这样混乱的场景中也禁不住无法冷静下来。他才意识到这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