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的投资观和实践-第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博客地址:laok2。blog。sohu/
我的投资观和实践(连载) 作者:laok
 
  1、基金的风险和第一支基金
  在这个论坛上其实不短时间了,但一直是看客。有时想写点东西,但好像也沉不下心。今天周末,坐下来写点吧。就叫“我的投资观和投资实践“吧,应为我认为投资观甚至比投资实践更重要。
  投资基金我可以说既是一个老兵,也是一个新手。说老兵是应为我从00年在美国开始就投资每个的开放式共同基金(Mutual Fund),到现在依然在投;说新手,是国内的开放式基金不过从今年春节后才进入。
  钱到底是自己的,所以比较慎重,当然也花了很多力气去钻研。投资不是买小白菜,不搞清楚了,心里没有底是不行的。既然是共同基金,实际上就是大家把钱弄到一起投资。基金净值涨了,大家都赚钱,跌了,大家都亏。如果很多人的投资理念和投资方式不对,势必影响到基金公司的操作,当然也就影响到我自己的投资利益(所以写这贴子,核心还是为了我自己的利益)。所以有些话还是想讲出来,咱们共同讨论,共同进步,共同赚钱。
  1、该把多少存款用来投资?
  看到过帖子,有说把的存款都投到基金了,也有说把私房钱全投进基金了。我真为这些朋友捏把汗。美国有个算法来估算你应该把多少资产用于投资,把多少用于保守的储蓄。这个算法很简单,就是你的年龄。如果你30岁,你应该至少在储蓄上投入30%的资产,各种投资不超过70%。如果你40岁,那储蓄40%,投资60%。如果60岁,储蓄60%,投资40%。也就是说年龄越大越应该保守。(货币基金和储蓄是一类的啊)
  另外还应该有充足的“应急资金”,比如万一生病、失业等等。这样一旦有甚么事情你也不用临时抛售投资去解燃眉之急。
  当你用年龄算法分配了资金并预留了“应急资金”,你就可以比较从容地去投资,即便投资失败,也不会让你倾家荡产。这点非常重要,这决定了你投资的心态。显然你用一种非常浮躁和压力巨大的心态去投资的时候,一定会去投机、赌博,而不是投资。
  
    2、基金的风险
  投资基金到底有没有风险?其实基金本质上还是股票。大部分人说有风险,也有人说没风险。我认为这两个答案都对。实际上正确的答案是:短期有风险,而且风险很大;长期则无风险,或者风险很小。
  虽然过去的业绩不能代表将来,但我们也只能依赖过去的数据去预测未来。看看1925…2002年美国77年股票交易历史。如果1925的投资1美元在大公司股票上,到2002年,收益是1775美元。在这77年中,包含了多次股市崩溃。最终的收益依然是1775倍,而同期通货膨胀是10倍。如果你真能投资77年,显然大大的赚了一笔。平均每年收益12。2%。
  但这77年中,如果你独立的看每一年,却有23年是亏本的,最大一年亏损…43。34%。在其余的盈利年份,最赚的年收益是53。99%。 亏本年份的概率接近30%。
  但如果你连续任意投资5年,最亏的年平均收益为…12%,最赚的为24%。亏本年份的概率接近10%
  如果连续投资10年,最亏的年平均收益为…0。9%,最赚的为20%,亏本年份的概率接近3%。
  如果连续投资20年,最亏的年平均收益为3。1%,最赚的为17。7%。没有亏本年。
  所以这就是结论,按美国的股市历史,如果你仅仅进行一年的投资,你亏的可能性是30%;如果做5年的投资,亏的可能性是10%;如果做10年的投资,亏的可能性是3%;做20年投资,就不会有亏损。
  没有算过也没有见到资料,如果只进行小于1年的投资,3个月或者1个月失败的概率有多大,我猜应该和抛硬币查不多吧。
  所以我认为:短期有风险,而且风险很大;长期则无风险,或者风险很小。
  当然这些概率是对股票而言的,或者说股票基金。股票是收益最大的,也是风险最大的,要降低风险,只有增加投资年限。当然你也可以投资债券,如果投资债券,按美国的历史,投资期在5年的时候,亏损的概率就不到5%了。当然也要看到在前面说的77年中,美国大公司债券的年平均收益只有6。2 %, 经过77年后,1美元仅仅变成了60美元。相比股票的1775美元,简直天差地别,但风险却小的多。显然,货币基金不会亏本,没有风险,但2%的收益经过77年后,1美元仅仅是4。5美元,还不抵通货膨胀。
  没有高收益低风险的事情。要降低风险只有增加投资期限。所以股票基金最好是用来养老和子女上大学。如果你3…5年就要结婚买房子,我建议你投债券基金吧,别把老婆也赔。如果你只想投个三个月、半年,还是货币基金吧。
  
    3、第一只基金买什么?
  很多人都是胡里胡涂的买了第一只基金,尤其是被银行的人一忽悠。
  买基金是投资,怎么也是投入个成千上万的,你买双皮鞋恐怕还得多转几个商店呢。我今年一月份准备开始投资基金的时候,花了整整一天把我周围的银行都转遍了,只是想了解点情况。结果有银行告诉我说现在价格太高,不要买了(那时股市还在1200点);有一个银行告诉我,“基金买完了”。当然还有推销保险的(说甚么大大的分红,最后一算,10年下来,收益一共10%)。最后,在交通银行,一个大堂经理和我聊了不少。虽然我不敢说她懂很多,但至少不乱讲。结果,我就从交行开始我的基金投资。
  第一只买甚么?坐在交行的大厅里,我一点谱都没有。人家又特别热情,推荐这推荐那但从我原来在美国的投资经验,我知道这可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定的。结果我最后买了2只她推荐的货币基金,同时把网上银行全部开通。
  我开了账户,也买了她推荐的基金。她很高兴,我也很高兴。有了网上银行,后面买甚么就全在我自己了。
  所以,我建议第一只基金去买货币基金。 货币基金再怎么买也不会有损失,但同时也就把所有要办的手续都办好了,流程也搞清楚了,也摆脱了别人的忽悠。
  显然这只是一个小技巧,完全是为了不被忽悠而糊里糊涂的买了只不知道的“鸡”回来。
  那第一只基金到底买甚么?我想这首先取决于你的风险承受能力和你准备投资的年限。(关于风险和投资期的关系请看我前一个帖子)。如果20%的涨跌也只让你笑一笑,而且你要投资15年,那就投资股票基金吧。但如果5%的跌幅让你寝食不安,那我还是劝你投点债券吧。 无论如何,你先要确定投资甚么基金品种。要记住在不同的品种之间收益是不能进行比较的。
  品种确定了,再确定是哪个公司的那种基金。晨星网站上有所有基金的评估和收益统计。我个人喜欢广发,上投和易方达。基金的选择至少4星以上吧。
  国内的基金很多是混合式基金,纯粹的全股票基金很少。股票和债券的比例决定了这个基金的特性。比如广发聚丰,股票可以占95%,而广发稳健,股票只能最多占65%。显然聚丰就会比稳健涨得快跌得狠。又比如上投双息,股票最多75%, 就算他不是一个新基金,在牛市中,也要比上投阿尔法涨得慢。这些是由资产配置决定的,也就是说这些基金之间仅仅用收益率是没有办法进行对比的。在论坛上经常看到有人问,为什么XX基金涨得比XXX基金慢多了?甚至还要要求基金经理出来解释。其实这种现象是必然啊。
  还有不能以短时间论英雄啊。最近易基50风风火火,可半年前他可是易系中最差的。股票不可能买了就涨,那些现在上涨的基金,只是他重仓的股票现在涨了而已。没有涨的那些基金,只是时机不到。况且,我要买入的时候,我当然希望我的基金还在低位。去追逐那些涨起来的基金,同时希望他涨的更高,我觉得不踏实。
  三个月,甚至半年以内的排位我认为没有任何意义。
  很多教课书上说,第一只基金买“指数基金”。这我不同意。在美国市场,我同意这个观点。在中国,我并不同意。这涉及到一个经济学基础理论的问题:市场是有效的吗?我认为美国的市场基本上是有效的,但中国的市场恐怕连半有效市场都不是。在一个基本无效的市场,跑赢大盘是很可能的,所以也就没有必要去投资一个“指数基金”。更何况,中国的指数基金和真正的指数还有不少的差距。
  我也同意新基金不是个好选择的观点。
  我觉得一个老牌基金公司下的老牌劲旅基金恐怕是一个好选择。比如广发聚富,上投阿尔法等等。 
 
  
    4、不买新基金
  我不会去投资新基金,因为我找不出投资新基金的理由来。
  唯一能说的上得一个理由是:认购费比申购费要低, 不过也就是0。3%。一天基金的涨幅也不止这么多。
  不买的倒是有好几个:
  1、3个月的封闭期受不了。3个月资金不能动,而且新基金从零开始建仓,在牛市中肯定不如旧基金跑得快,因为仓位低啊。在熊市中倒是比旧基金跌的慢,但如果那样,过了封闭期再买,不是可以买到比1元还低得净值?
  2、一般来说新基金都有好的基金经理,但总是新的团队。基金不是单单靠一个基金经理就能打天下的。让他们磨合一下,我再参与有甚么不好。
  3、基金净值低的基金,尤其是累计净值低的基金,如果基本上发行的历史相同,那净值低的就不是好基金啊。不瞒您说,我手上的基金全部是累计净值排名前10位的品种。对净值的不关心也可能和我有在美的投资经验有关。我在美的基金,净值从12美元到40美元都有。而美国一个非常著名的基金先锋公司的SP500指数基金现在的净值是122美元。
  上投发的成长先锋新基金两天又提前结束认购。先锋和阿尔法满仓都是95%的股票,但阿尔法强调价值型股票和成长型股票的平衡,而先锋着重于成长。这样看了先锋更激进些。不过,这也不至于引诱我去认购先锋。三个月以后,先锋打开了看看到底有甚么不同再说也不晚。
  顺便说说复制基金。在美国我到也见过复制基金,但一般是旧基金“关门”以后,在打开一个新的复制基金。之所以旧基金要“关门”(停止对新用户申购,但一般对旧用户依然可以申购),是因为基金太大了,不好操作了,所以暂时“关门”。这时候也许同样的基金公司、基金团队再推出一个类似投资策略的基金给新用户。这样既保证了旧用户的收益,也给新用户有所选择。但国内的复制基金好像不是这个目的,唯一的目的好像是降低净值而已。旧基金开放着,新基金也开放着。一样的策略,甚至一样的股票,干吗要去买新基金呢?
  
    5、关于基金定投
  我支持基金定投,我也正在用定投的方法来进行投资。
  首先,我得说我没有本事去预测市场,我也没有看到听到有人能预测市场。巴费特也说他不能,皮特林奇也说他不能。美国有个数学家觉Garzarelli提前一个星期预测到1987年10月12日的黑色星期一,一炮走红。但这后面10年,她又预测了14次,结果对了5次。还不如抛硬币。
  当然谁都希望在股市跌的时候买入基金,但我不知道明天,或者下个星期,下个月股市是不是会跌。一个办法是等,还一个办法是碰。我不想等,因为70%的时候股市是上升的,而且投入的越晚,可能的收益就越小。只有一个办法,就是碰。我就采用定投,涨也罢,跌也罢,反正我是长期投资,只要在平均成本上就满足了,超额收益我可不去想。
  关于定投,好多人讨论。有人支持,有人反对。我决定当然是因人而异。
  实际上,我采用的是一次性投入和定投结合的办法。当我第一次把银行的存款投入基金的时候,我基本采用的是一次性投入(实际上我是在较短的时间分批投入的,这样降低偶然涨跌影响)。而后来每个月的结余工资是采用定投的方式来存养老金。
  我认为定投最大的好处实际上是心理上的。投资中最忌讳的心理是“贪婪”,而绝大多数人都克服不了贪婪,结果就过于自信的认为自己可以把握股市的波动获得额外的收益,最终是获得了“额外的损失”。定投就可以逼迫你克服你的贪婪。这是一种强制性的非常有纪律性的投资方式,别去考虑股市的涨跌,也不要试图抓住这种涨跌。要注意严格的投资纪律性在投资上是非常重要的。大家可以去看很多基金的基金招募书,大家都会强调基金经理会用严格的纪律性进行投资。人都是贪婪的,没有纪律,最后一定害了自己。
  当然把手上的10万元分成100份,定投100个月显然是很可笑的事情啊。所以我建议你手上的钱一次性投入,以后每月结余的钱做定投啊。 
 
  
    6、分散投资和再平衡
  分散投资越来越时髦,似乎也的确是很好的办法。基金不就是分散投资的典范吗?只是是不是买一堆股票或者一堆基金就是分散投资了? 答案其实不是。
  最理想的分散投资应该是投资在互相不相关的投资品种上,比如股市、房地产、黄金甚至古董等等。但对我们来讲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那如何在证券市场上用资产组合来进行分散投资呢?
  显然,我们还得寻找那些互不相关,或者相关很小的证券品种。从大类上讲,股票和债券是独立的。从小类上看,大盘股和小盘股也似乎相关性不大,价值股和成长股也相关性小。所以首先是要决定股票和债券的比例,其次在股票中应该尽量覆盖“晨星九方格”的全部。有理论说,总体收益的决定部分就是股票和债券的比例。
  显然股票收益高,但波动也大。债券收益低,波动也低。两者一综合,中等收益,中等波动,这还好操作。股票基金的组合,我倒是没有办法了。去好好研究过中国晨星对我国基金的分类,怎么我看上的基金无论名字叫甚么(比如大盘,小盘,价值或者成长),都被晨星归类于大盘成长类基金。也就是说实际上,这些基金是很相关的。去看看他们的重仓股,的确也有很多类似,结果就是一起涨跌。所以试图通过不同种类的股票基金来进行资产配置达到分散投资的目的恐怕现在在国内是很难达到。
  再说股票和债券的配置比例,当然是股票配置越高,收益就越大,风险也越大。只是要注意一条,国内很多基金其实都不是纯股票基金,比如广发聚富,好像股票配比最大也不超过75%。从这种意义上这种基金本身就已经配置好比例了。
  其实单单配置了股票和债券的比例还远远不够。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我好像还没有看到任何人讨论过。就是比例的再平衡。
  比如你按照自己的投资年限和风险承受能力制定了自己的股票和债券的配置比例是7:3。一年以后,股票涨的快,债券涨的慢,比例变成8:2了,怎么办? 这时候要买掉股票,买如债券。如果再过一年,遇到熊市,股票大跌,比例变成了6:4,这是就要买掉债券,买入股票,使比例回到7:3。这就是再平衡。
  再平衡是很蹊跷的事情。从表面上看,你是卖掉一个上涨快的优良资产,买入一个下跌或者跑的慢的不良资产,但实际上这是一个高抛低吸的过程,是一种通过纪律性投资来进行卖高买低的过程。另外再平衡也是保持你风险等级的一个重要过程。有人用历史数据做过归算,再平衡的综合效益要远远高于不做再平衡的收益。
  一般1年到1年半做一次再平衡。
  原理上在现在的情况下,一只股票基金和一只债券基金的组合就差不多了。但我还是愿意多买几只股票基金。原因很简单,也是平衡风险,平衡基金公司和基金经理的风险。
 
    7、波段操作
  我知道波段操作是非常危险的;而这种危险远远大于股票市场本身的波动性。 但我也知道我经常会被贪婪所诱惑; 老试图去尝试进行选时操作。 所以后来我就采用一种办法; 实在想进行波段操作的时候;就去读读投资方面的书; 那里面无一例外的告诉你不要去做什么波段操作以获得超额利益。 这样;我也就会平静点; 放弃这个愚蠢的念头。 所以这个帖子也是给我自己写的; 时刻提醒我不要试图去做这种愚蠢的事情。
  波段操作成功的诱惑实在是太大了; 而那些波段操作成功人的得意也实在让你眼红。 波段操作好像又是那么的容易实现; 放着钱不拿;岂不是太愚蠢啊? 
  可是;我还是认为该放弃波段操作。 大师没有一个是波段高手; 而抄股抄砸的各个都是玩波段的。 这本质是一个市场是否可以预测的问题。 现在大家都知道市场是不可以预测的。 可还有那么多人不信;还有那么多人要去试验; 还有那么多人相信预测。 可见贪婪的力量是多大。
  一次波段操作不难。 但一旦走上波段操作的路; 你要10战7胜才会超过那些傻傻地跟着大盘起起落落的人。 这恐怕谁都没有这个信心和能力吧。
  关于波段操作的危险性有很多文章论述过了。 不再说了。 波段操作不但害他们自己; 同时也害其他投资人的利益。 
  美国人有个简单的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他们规定: 一个人在卖出或者转出一只基金后; 必须等60天以后才能再买入这只基金。
  顺便说点对基金评价的问题。 基金不是神仙; 不过是股票的组合。 大盘涨; 基金涨; 大盘跌; 基金跌。 所谓的基金抗跌也只是因为他是一个股票组合; 大家有涨有跌; 平均下来比单一股票震荡要小。 但大家都跌的时候; 他也不可能不跌。 甚至短期内; 大盘涨; 基金跌也不是不正常。 在论坛上常常看到对基金的评论是基于1个月;甚至1个星期的表现来作出的。 如果真是这样做短线; 干吗不去做股票啊?
  其实基金是给懒人的和笨人的投资工具。 就应为我们懒;我们笨; 所以我们花钱雇佣基金经理来打理我们的财产。 如果你认为你聪明得可以纵横证券市场; 何苦和我们一路呢? 
 
  
    8、美国基金之我见
  在美国的时候投点美国的基金; 回国以后依然用网络的方式投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