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嫁嫡-第32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要不是她,我儿又怎么会早死?!”徐太后怒不可抑。



  皇后眉头一挑,太后口中的贱女人指的是定亲王妃?



  皇后欲多问两句,徐太后就冷眼望着她,不愿多提一句。



  皇后只好闭嘴了。



  可是徐太后嘴里问不出来,徐太后身边还有贴身嬷嬷呢。



  皇后问贴身嬷嬷,当然是好话说了一箩筐,才哄得贴身嬷嬷据实相告道,“皇后,你别在太后跟前提定亲王妃,太后讨厌她。”



  皇后不解了,“为什么?”



  在她看来,她们两个完全是八竿子打不着的啊。



  而且,貌似应该是定亲王妃更讨厌徐太后才是,要不是徐太后,皇后可就是定亲王妃了。



  贴身嬷嬷轻轻一叹道,“此事说来话长,皇后也知道,定亲王妃的美貌,便是如今,也没人能比的上,当年,太子对她也是如痴如醉,可是她却对太子不屑一顾,太子身子差,是皇上和太后捧在手心里长大的,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哪里受了拒绝之痛?要不是受打击太大,又怎么会早早的就去了?”



  只要太子多熬一年,就一年啊,就能熬到先皇去世。



  就算太子身子差,不还有太后当政。



  哪怕太子登基第二天就死了,太后也能立才两岁的祈王为帝,垂帘听政。



  又怎么会是今日光景?



  大周,太后最想杀的人就是定亲王妃了。



  她想嫁给皇上,除非太后死了还差不多。



  只是这么些年,太后每每恨意涌动,就会派人去杀定亲王妃。



  可是定亲王妃看似柔弱,却是绝顶高手,派去的人,从来都是又去无回。



  太后不喜定亲王妃,更不愿意外人提到她,那是为了顾及太子的颜面。



  因为个女人的拒绝,就死了,传出去,不会说太子情深,只会说他死了活该。



  太子,当以江山社稷为重啊!



  皇后听得咋舌,她没想到,定亲王妃当年居然和大周最尊贵的三个男人有瓜葛。(未完待续。)
第五百八十九章 密折
  厉太子因定亲王妃而死。



  徐太后时常唤儿子厉儿,外人提到他,都唤厉太子。



  凭心而论,这话说的过重了些。



  厉太子久病不愈,身子差,这是人所周知的事,他不是因定亲王妃而病,若说早死一两年,或许和定亲王妃的拒绝有关。



  可厉太子求爱,定亲王妃就要答应吗?



  嫁给他之后呢,厉太子勉强活几年,定亲王妃就要守寡一辈子吗?



  徐太后只想着自己的儿子,把厉太子的死强摁在定亲王妃身上,却不设身处地的替定亲王妃想一想。



  就因为这段恨意,恼了定亲王妃。



  后来得知皇上要娶定亲王妃,徐太后怎么能不癫狂?



  徐太后可是一心认定是定亲王妃害死了她唯一的儿子!



  却还想嫁给皇上,将来母仪天下,日日在她面前请安见礼,她如何能忍?!



  只怕是见到,她就忍不住想抓花定亲王妃那张祸水脸。



  那时候徐太后已经疯了,她见不得定亲王妃好过。



  朝堂上夺嫡,比起定亲王妃要嫁给皇上都不算是事。



  徐太后是女人,她懂怎么报复女人。



  她找来郑太后,和她求和,只要皇上娶她侄女做皇后,她就支持皇上。



  其实只要徐太后不反对,不从中作梗,太子之位,将来的皇位就是皇上的囊中之物。



  徐太后难得放了话,不再添麻烦,郑太后怎么会不答应?



  虽然担忧将来徐太后会把控皇后,借皇后之手为乱后宫,可不是还有她坐镇吗,还有皇上。



  等坐上皇位,她徐太后就是手再长,也管不了掌握了大周生杀大权的皇上。



  只是只能委屈定亲王妃做贵妃了,郑太后想的好,若是定亲王妃真爱皇上,会愿意为皇上有所牺牲。



  可是这牺牲定亲王妃不愿意,看看靖北侯夫人当初的决绝,身怀六甲还和夫君和离,就知道萧家女儿的烈性了。



  定亲王妃宁愿皇上只做一个王爷,哪怕是个闲散王爷,也不愿意在江山和美人中,他选择了江山。



  皇上那会儿也是爱极了定亲王妃,这不和郑太后闹上了,不愿意娶皇后,皇位他自己能抢!



  当初先皇也是知道厉太子为何而死的,心底对厉太子失望之余,也恼了定亲王妃。



  现在又有一个儿子,因为她,不要了江山!



  这女人,是萧老儿生出来祸害他大周的吧?!



  这话,先皇当然只敢在心里说说,要知道萧老国公可是疼爱极了两个女儿,他要敢说他女儿不好,那是没事找堵受。



  徐太后擅长揣测圣意,这也是她为什么在后宫站稳脚跟,地位牢固的原因。



  徐太后知道先皇想把皇位传给皇上,又不满皇上美人不爱江山的做法。



  她徐太后就看的爽利多,皇上不是不爱江山,他是江山美人都想要!



  定亲王妃是敌人,皇上更是!



  若不是这么多年,皇上和太子争高下,太子心情好,病情就好。



  她根本就不会让皇上如愿的!



  别说贵妃之位,就是一个丫鬟,她都不想定亲王妃出现在宫里,常伴皇上左右!



  这不,徐太后就开始使坏了,在先皇耳边吹风,那时候先皇也是病糊涂了,徐太后说什么,他信什么。



  徐太后说萧国公府权势太大,萧老国公又性子霸道,对先皇都敢有不敬之言了,要是皇上娶了他女儿,那可就是他的女婿了,那时候皇上敢在萧老国公面前吭气吗?



  那整个朝纲,不都是萧老国公说什么就是什么了?



  这大周的江山,先皇传给的是自己的儿子,可不是他萧老国公。



  一番挑拨之言,先皇觉得,皇上不能娶谁也不能娶萧老国公的女儿。



  徐太后见皇上起了念头,继续煽风点火,说定亲王妃要是不嫁人,皇上压根就不会死心。



  要是定亲王妃嫁的是等闲之人,别说萧国公府不愿意了,只怕皇上将来登基了,还会做出有损皇家威严的事来。



  这是说将来皇上会不顾一切的把定亲王妃抢回来,这事,前朝不是没有过,让先皇引以为戒。



  先皇觉得徐太后一心为朝廷,就问她,把定亲王妃赐婚给谁好。



  徐太后就笑道,“只怕没有比定亲王世子更合适的人选了。”



  定亲王世子,家世不用说了,两朝贵胄。



  更重要的是,定亲王世子和皇上算是打小一起长大,兄弟情深啊。



  皇上再狠,能跟自己的兄弟抢女人吗?



  当然了,徐太后还有话没说。



  皇上想抢回定亲王妃更好,到时候为人唾弃,定亲王能坐视不理,任由皇上为所欲为吗?



  要是定亲王府和皇上,和萧国公府反目了更好。



  徐太后挑起了先皇赐婚的心思,但是她通情理啊,先皇赐婚前,她还让先皇先问问郑太后的意思,若是她不同意,那就当她的提议没说。



  她还催着先皇赶快去问问郑太后,这事慢不得。



  徐太后太心急了,这事不早尘埃落定,她心底不安。



  更重要的是那这会儿老定亲王妃正好在郑太后宫中!



  先皇当着老定亲王妃的面问这事,郑太后敢说不同意,敢说定亲王妃她想留着给自己儿子做侧妃吗?



  那时候,她还没和先皇说想给皇上娶徐太后娘家侄女的事,正妃没娶,就定下侧妃,还让萧老国公的女儿做侧妃,她说不出口啊。



  再加上当时老定亲王妃已经高兴的站起来谢恩了。



  郑太后除了在心底叹息一声,什么话也没说。



  然后,先皇就下了赐婚的圣旨。



  当天,先皇又把皇后赐婚给了皇上。



  后来,当然还出了一箩筐的事,不过先皇刚愎自用,逼皇上在太子之位和退婚中选一个。



  若是他一定要娶定亲王妃,就与太子之位无缘!



  郑太后下跪苦求,逼皇上选了太子之位。



  徐太后的目的达到了。



  皇上娶了皇后。



  定亲王妃嫁给了定亲王。



  不过徐太后付出的代价也不小,把萧国公府和皇上得罪死了。



  先皇驾崩之后,郑太后和萧老国公逼的徐太后抱着才三岁大的祈王去封地常住。



  徐太后的娘家徐家这么多年更是夹着尾巴做人。



  便是现在,徐太后回宫,也是步步小心,不敢行差踏错半步。



  徐太后贴身嬷嬷说了一堆后道,“太后这么多年过的很苦,她可就指望祈王和三皇子了,三皇子身上流着徐家的血脉,祈王身上可没有,孰轻孰重,太后心里清楚着呢,只是祈王毕竟是太后一手养大的,多疼他一些也在情理之中的事,皇后切莫多心。”



  皇后点头,表示她知道,不过她又皱眉了,“当年定亲王妃未婚先孕,还生下了孩子,怎么没公诸于众?”



  只要把这事捅出来,定亲王妃肯定嫁不进定亲王府,皇上也不可能就此认命了才对啊。



  贴身嬷嬷摇头,“这事奴婢也不知道呢,当年谁也没提定亲王妃怀了身孕的事,谁能想到,皇上还有个大皇子流落宫外?而且,当年靖北侯夫人确实身怀六甲。”



  要是萧湛是皇上的大皇子,那靖北侯夫人当年生下的孩子如今又在哪儿?



  听到贴身嬷嬷提到大皇子,皇后的心就一阵揪疼。



  当年,她生下大皇子,不足三天,就夭折了。



  她还记得那天,满朝文武都来参加大皇子的洗三朝。



  皇家爱长子,百姓爱幺儿,大皇子,又是嫡长子,他的洗三朝,比皇后嫁给皇上还要热闹。



  新婚才半个月的定亲王和定亲王妃也进了宫。



  她还记得,那一天送洗三礼时,定亲王妃送了一块玉佩,那是一块麒麟玉佩。



  样式虽然精致,可皇后不是什么没见过好东西的人,那玉佩,在她眼里,也只算得上定亲王妃送的礼贵重了些,也比较符合她的身份。



  可皇后清楚的记得,皇上瞧见那块玉佩的时候,眸底有一瞬间的愤岔和怒火。



  只一瞬间,快到叫人以为是看花了眼。



  再后来,等洗三结束后,皇后心情很好的挑礼物,打算挂大皇子身上。



  可是挑来挑去,都没有再见到麒麟玉佩。



  她还记得问丫鬟,“定亲王世子妃送的麒麟玉佩呢?”



  丫鬟回道,“皇上摔碎了。”



  皇后眉头一拧,“摔碎了?”



  丫鬟点头,“是啊,奴婢端了礼物进屋,皇上随手拿了麒麟玉佩,丢门外去了,砸在青石地上……。”



  皇后当时没在意,她并不知道皇上和定亲王妃之间的事。



  只当皇上不喜欢那玉佩。



  可是,当天夜里,大皇子就夭折了!



  到现在,她都不知道是谁害死了她的大皇子!



  她怀疑过郑太后,怀疑过郑贵妃,当时宫里只要得宠的妃子,她都怀疑过。



  想着,皇后的心有些荒凉。



  她不敢想,可她忍不住胡思乱想。



  她的大皇子会死,和那块玉佩有脱不了的干系!



  定亲王妃性子冷淡,又不喜言语,连皇宫她都极少来,除非逼不得已。



  她不会,她也没那个机会害大皇子,因为她只是看了大皇子一眼,把玉佩搁下,就到一旁站着了。



  那块玉佩,只怕是皇上当年送给定亲王妃之物。



  指不定就是定亲王妃怀了身孕后,皇上送给她腹中孩子的!



  麒麟,多是长辈送给小辈之物。



  定亲王妃把玉佩还回来,皇上会怎么想?



  孩子死了,那玉佩没用了,还是留给大皇子吧。



  亦或者是,定亲王妃故意用那玉佩来刺激皇上,提醒他在皇宫之外,还有一个儿子,那才是他的大皇子!



  皇上会想到什么?



  会想到徐太后的逼迫,若不是徐太后苦苦相逼,他不会抱憾终身。



  人总是容易迁怒的,她是徐太后的娘家侄女,是她霸占了原本他该给定亲王妃的皇后之位,还有她生的孩子,也抢了人家的位置……



  越想,皇后的脸越是苍白。



  她猛摇头,她不信!



  她不信,她的大皇子不可能是皇上杀的。



  虎毒不食子啊!



  可是玉佩碎了,她的大皇子死了,当真只是一个巧合吗?



  还有这么多年,皇上始终不提立太子的事,明知道紫微星指的是萧湛,他还给萧湛十三万兵权,皇上他到底想做什么,想把皇位传给那个孽种吗?!



  皇后一怒之下,将手里的茶盏摔了下去。



  上等牡丹彩窑茶盏,砸在大红牡丹地毯上,地毯瞬间成暗红色。



  外面,三皇子迈步进来,敛眉道,“母妃,谁惹你生气了?”



  皇后深呼一口气,脸色缓和了三分,道,“皇儿怎么来了?”



  三皇子摆摆手,让屋子里丫鬟全部退出去,然后从袖子里拿出一份奏折,道,“父皇派周御史去云州巡视,又不知道什么缘故,把周御史支开了,周御史写了封奏折回京,送奏折的官兵被杀,奏折刚好让我安插在云州的眼线捡到了,辗转到了我手中。”



  闻言,皇后哼笑一声,“云州不干不净,皇上派周御史去查,他是出了名的铁血御史,眼明心细,肯定是查到了什么,送奏折的官兵才会被人追杀,他倒是命大,皇上把他支开了,不过,以祈王的手段,只怕这会儿也是凶多吉少了,对了,他查到什么了?”



  三皇子把奏折递给皇后。



  皇后接过,扫了两眼后,脸色一青。



  眉头皱的能跟包子一比了。



  三皇子笑道,“只要我将奏折送给父皇,就是大功一件。”



  皇后忙拦住他道,“先别急,这事暂时别告诉你父皇。”



  三皇子望着皇后,不明白皇后怎么会这么说,便问道,“为什么?祈王在云州招兵买马,至少有三万铁骑,暗处还不知道养了多少兵马,他明显是想弑君夺位,云州地势极好,若是他挥军南下,可直取京都,到时候……。”



  皇后不敢把紫微星的事告诉三皇子,她怕三皇子会冲动行事,她只说了一句话,“皇儿放心,这皇位,母后是不会允许别人染指的,只是我们现在还不能和太后和祈王撕破脸皮,你父皇他靠不住,先让祈王和萧国公府狗咬狗,我们坐收渔翁之利。”



  说着,皇后顿了一顿,“派人把奏折送去给祈王。”



  要是祈王真挥军南下,就凭这封奏折的人情,还有徐太后在,她和三皇子无性命之忧。



  再说了,等祈王打到京都,他和萧国公府都脱几层皮了。(未完待续。)
第五百九十章 刺杀
  这一天,天蓝云白,微微徐徐。



  数百辆马车走在平坦的官道上,马车上摆着成摞的粮草。



  官兵走的不快,前面几个官兵骑马带路。



  有官兵往回走,催促道,“快些走,前面就是棉城了!你们都知道,棉城进了敌军,难保不在暗处盯着这批粮食,我们必须尽快赶到军营!”



  官兵催了几句,那些官兵走的步子快了许多。



  前面带路官,正是连轩。



  只是他今儿穿着战袍,只露出一张脸,和平日里吊儿郎当的神情,极不相符。



  忽然,他耳朵一动。



  眸光一闪后,手抬了起来。



  暗处,数百黑衣人躲在暗处。



  那些人手里拿着弓箭,箭矢上点了火油,正嚣张的燃烧着。



  为首的黑衣人,手抬起来,迅速的放下。



  那燃烧的箭矢就朝马车射去。



  装粮草的袋子是麻布的,火油箭矢一碰,瞬间就燃烧了起来。



  还有许多箭矢射在官兵的身上,烧的官兵在地上打滚。



  不过有不少官兵躲到了马车底下去了。



  几轮箭矢过后,大半的马车都着了火。



  不过还有不少粮草安然无恙。



  毕竟三万担粮草不少了,黑衣人能带的火油不多,没法一次烧完。



  这不,黑衣人冲了出来。



  手里拿着明晃晃的刀,那凛凛刀光,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的刺眼。



  这些刺客,都是身经百战的暗卫,用来杀普通运粮官兵,那如同用牛刀宰鸡。



  他们的任务是不留一粒粮食给萧湛!



  活生生将应城困死!



  另外,刺杀靖北侯世子。



  那些刺客杀过来。



  可是刚走近,那燃烧的马车,忽然射出无数的箭矢出来。



  完全出乎黑衣人的意料。



  箭矢如雨,又离的极其,躲闪不及。



  转眼间,就死了一半。



  还有不少黑衣人中箭在身。



  “中计了!”有黑衣刺客高呼,“快撤!”



  可是想撤,哪那么容易?



  萧湛给他们的命令,是务必将这些东延暗卫杀的片甲不留。



  普通官兵,要么逃了,要么在地上打滚。



  躲进马车里的,都是萧国公府的暗卫。



  见敌人要逃,都提剑追了过去。



  这不,一半的黑衣人,又被杀的只剩一半了。



  余下的一半,朝棉城悬崖峭壁逃去。



  面对萧国公府,穿着运粮官兵衣裳的暗卫,东延暗卫眸光冷寒。



  他们好不容易潜进棉城,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