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行啊,刚才我唱的是民歌,接下来我们唱唱戏曲。”
“大家可能分不清什么是戏曲,这里我解释一下,我国戏曲主要是由民间歌舞、说唱和滑稽戏三种不同艺术形式综合而成。它起源于原始歌舞,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综合舞台艺术样式。同样也是一门极其庞杂的综合性艺术,丝毫不亚于国外的歌剧戏剧舞台剧。”
“同样我们国家的戏曲种类其庞杂,各民族地区地戏曲剧种约有三百六十多种,传统剧目更是数以万计。”
“而要从中选出比较有代表性的,那自然要说黄梅戏、京剧、越剧、豫剧、评剧,这五大戏种,接下来我就按顺序,一点点的给大家介绍吧。”rw
第三百六十九章 信息量好大!()
“首先是黄梅戏。”
“黄梅戏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唐代。据史料记载,早于唐代时期,黄梅采茶歌就很盛行,经宋代民歌的发展、元代杂剧的影响,逐渐形成民间戏曲雏形。至明清,黄梅县戏风更盛。”
“像早年的《董永卖身》就是非常脍炙人口的一出戏曲。”
张逸云问道:“那今天给我唱的是哪一曲?”
“那我就唱一个《双救主》选段吧。”
“好,大家掌声欢迎!”
接着沈武寰身段一展,便开了腔。
“为救李郎离家园,谁料皇榜中状元,中状元,着红袍,帽插宫花好啊,好新鲜呢啊。。。”
声音温柔甜美,让人一下子就能了解到沈武寰扮演的角色定是一位绝对的美人。
唱词中表现出的离奇故事,这定是一出充满着传奇色彩的戏剧。
再加上所有的戏曲都是以身段辅以唱段。
沈武寰在演唱过程中,虽然仍是坐在沙发上的,但手部的动作却一点不啦。
更别说在五大戏种之中,黄梅戏对于口音(非唱腔)是非常注重的。
沈武寰的口音,更是丝毫不差的完美的表现出了黄梅戏的地方特色,即便再老的老师傅也听不出什么瑕疵。
当然,最重要的是,沈武寰在这个唱段里挖了一个坑,现场没有专业人士,自然是听不出来的,但总有人能听出来不是?
“嘿,真好,这戏曲一点都不比流行歌曲差,真好听。”张逸云鼓掌赞叹道。
台下的观众都是CN人,自然不可能完全没有听过戏曲。
但以往他们听的时候只感觉乏味无比,完全没有朝气,可谁料沈武寰这么一唱,就带来了完全不同的新气象,着实奇怪。
而且无论唱腔还是身段,那种沉淀下来的文化气息,比起那些肤浅的流行歌曲,要强上无数倍!
这短短的几句唱词便把所有人的情绪拉高,对接下来的其他剧种相当的期待。
“黄梅戏是湖北的戏种,后来在安徽发展光大,而接下来的京剧自然也是和安徽有着非同小可的关系。”
“京剧,早年又称平剧,不是之前说的五个剧种里的评剧,是公平的平,它的前身是徽剧,清代乾隆五十五年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四大徽班陆续进入首都,他们与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同时又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民间曲调,通过不断的交流、融合,最终形成京剧。”
“京剧有名的剧目相当多,派别也多的数不胜数,今天我就唱一个程派《白蛇传》的‘含悲忍泪托故交’。”
说完,沈武寰从沙发上站了起来。
虽仍身着一身便服,但此时她仿若已然一身白蛇的装扮。
脸上的表情也正如戏剧当时的情况,含恨如悲。
紧接着她唱道:“含悲忍泪托故交,为姐仙山把草盗,你护住官人受辛劳,但愿为姐回来早,救得官人命一条,倘若是为姐回不了,你把官人的遗体葬荒郊,坟头种上同心草,坟边栽起那相思树苗,为姐化作杜鹃鸟,飞到坟前,也要哭上几遭。”
短短的25秒钟,唱出这98个字,没有丝毫的拖泥带水。
期间任何换气声音都听不到,再加上每一个字都清晰无比的呈现到位,期间的白素贞痛失夫君的痛苦心情被沈武寰表现的淋漓尽致。
她的每一个身段和动作,都是为了这出戏曲服务的,不光是听的人,连沈武寰自己也觉得有一种酣畅淋漓的感觉。
京剧真棒!
“好!”
观众们雷鸣般的掌声传来。
眼前沈武寰的这一出戏唱的,比什么feestyle可牛逼多了!
这种民族上的认同感,会由衷的唤醒人们的民族自尊心!
“可惜,今天没有服装,这段戏最后的身段也是相当的精彩。”
沈武寰说完,脸上还带着些许遗憾。
“哪能啊,这已经唱的很好了,我从来都没想过,戏曲竟然这么好听。”张逸云由衷的赞叹道。
眼前的沈武寰已然唱了两个剧种了。
都说贪多嚼不烂。
但在眼前这位在西洋古典音乐有着突出贡献的女子身上丝毫没有这种感觉!
所有的唱腔,简直如同手到擒来一般!
“是啊,戏曲的魅力,丝毫不必歌剧差,而且更适合我们CN人来观看,因为这都是我们自己的文化!”
张逸云连忙道:“那越剧,应该就是江浙一带的戏曲吧?沈教授,您父亲就是唱这个的,那你一定唱的特好。”
“也谈不上唱的特好就是随便唱唱。”沈武寰谦虚道。
“那这越剧又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唱曲呢?”
“越剧有着非常明显的地方特色,自古以来江南地区都是我国最为富庶的地区,因此,这里的地方戏长于抒情,以唱为主,声音优美动听,表演真切动人,唯美典雅,极具江南灵秀之气;多以“才子佳人”题材为主,同样也说明了戏曲种类多与地方特色有着直接关系。”
“既然是才子佳人,那我就唱一个越剧《红楼梦》选段,《天上掉下个林妹妹》吧。”
“天上掉下个林妹妹,似一朵轻云刚出岫(xiu)。”
这一段一唱出来,全场都震惊了。
因为这一段明显是贾宝玉的唱词,贾宝玉是男人,而沈武寰是女人,本不是应该她唱,可她却唱出来了。
而音色则是非常亮眼的少年音,正符合宝玉的少年风流形象。
紧接着便是林妹妹的唱段,“只道他腹内草莽人轻浮,却原来骨骼清奇非俗流。”
短短的四句话,就一下子把所有的东西全部表现出来了。
越剧的唱词带有着明显的方言特性,词的发音都有着明显的地方特色,而越剧又是各个戏种中最会抒情的。
沈武寰在这四句之中,经由面上表情和身段的配合,把两人心理的变化表现的恰到好处。
再加上反串的演出,将现场再度引爆!
“我去,沈教授,这简直是全能啊!”
“这越剧真好听,不愧是沈教授她老爸学的戏种,真美,柔情似水的感觉。”
“今天这节目来的真是对了,长见识啊!”
在一连串观众热情的叫好声中,张逸云又适时的烘托起了气氛:“那豫剧呢?”
第三百七十章 怎么也得补补齐吧?()
“豫剧,用现在的话,是各个地方剧种中,最的。”
听到沈武寰这么说,在场的观众们不觉有些滑稽。
毕竟大家虽然对这种艺术形式不甚了解,但也知道,这种老派艺术是和这种现代形容词不搭的。
“其唱腔铿锵大气、抑扬有度、行腔酣畅、吐字清晰,并以善于表达人物内心情感著称,凭借其高度的艺术性而广受各界人士欢迎。因其音乐伴奏用枣木梆子打拍,得名河南梆子,其实官方是没有豫剧这种叫法的,但因为我们国家将河南地区称为‘豫’,所以我在这里将之称为豫剧。”
“其发源地自然不必多说,是我们的古都开封,同时,这也可以算是我们国家最大的地方剧种,即便现在仍然有许多人在听。”
“今天我也就唱一个大家都耳熟能详的剧目好了,大家都来猜猜,这是哪一出剧目。”
沈武寰,站在原地,身段一摆,眼神一瞪立马唱道。
“刘大哥讲话,理太偏,谁说女子,享清闲?”
“男子打仗,到边关,女子纺织,在家园。”
“白天去种地,夜晚来纺棉,不分昼夜辛勤把活干,将士们才能有这吃喝穿!”
“你要不相信啊,请往这身上看,咱们的鞋和袜,还有衣和衫,千针万线都是她们连啊!”
“有许多女英雄,也把功劳建,为国杀敌是代代出英贤,这女子们那一点不如儿男。”
沈武寰这段唱腔把豫剧铿锵十足的表现力,完美的体现了出来。
字字珠玑,声声振耳!
再加上她刻意改变的声线,更是增添了别样的风味。
此时的沈武寰俨然化身成一位身手了得的女英雄,唱出的词,更是给她增添了不少英气!
“花木兰!”
“这我从小就听过,记忆深刻!”
“原来这个唱词是出自这里啊,我找了好久,可是网上根本没有,太好听了!”
张逸云拍手道:“沈教授,您这花木兰唱的可真有味道,果然是巾帼英雄,巾帼不让须眉啊!”
“豫剧的剧种里有许许多多这种不凡的形象,《穆桂英挂帅》也是豫剧的传统剧种,唱起来也是让人热血沸腾,这些都是我们老祖宗传下来的东西啊!”
沈武寰不着痕迹的摇了摇头,继续道:“讲完了前四个,那我们说说最后一个,评剧。”
“事实上,也没有评剧这个说法,一般有“蹦蹦戏”或“落子戏“,又有“平腔梆子戏”、“唐山落子”、“奉天落子”、“平戏”、“评戏”等称谓,但既然上升到艺术高度,自然所有地方剧种该一视同仁,我便习惯性的称之为评剧。”
“嚯,这么多称呼啊,果然老一辈的艺术就是这么博大精深。”张逸云惊叹道。
沈武寰点头应道:“这些地方剧种都不是一蹴而就,我国地大物博,文化兴起之地不一定是它的发源地,辗转流传到各个地方,起个响亮的名号自然也是一门学问,这辗辗转转到最后,落在了唐山这块地。”
“那这评书又有何种特色呢?”
沈武寰虚甩水袖道:“你且听我唱。”
“。。。只见她头发怎么那么黑,她的梳妆怎么那么秀,两鬓蓬松光溜溜,何用桂花油。高挽凤篆不前又不后,有个名儿叫仙人鬏。”
“银丝线穿珠凤在鬓边带,明晃晃。走起路来颤悠悠,啊颤颤悠悠,真呀似金鸡什么乱点头。”
“芙蓉面眉如远山秀,杏儿眼,灵性儿透。她的鼻梁骨儿高,相衬到樱桃小口,牙似玉,唇如珠,它不薄又不厚,耳戴着八宝点翠,叫个什么赤金钩。”
“上身穿的本是红袖衫,褟金边又把云丝儿扣,周围是万字不到头,还有个狮子结带滚绣球。内套小衬衫,她的袖口有点瘦。。。”
“。。。露出来十指尖如笋,她那腕子白莲藕。人家生就一双灵巧的手,巧娘生的这位俏丫头。”
“下身穿八幅裙,捏百褶是云霞绉,俱都是锦绣罗段绸。裙下边又把红鞋儿露,满邦是花,金色线锁口,五色的丝绒线又把底收。”
“巧手难描,画又画不就。生来的俏,行动风流,行风流动风流,行动怎么那么风流,猜不透这位好姑娘是几世修。美天仙还要比她丑,嫦娥见她也害羞。。。”
“诶呦,这么会夸人啊。。。”张逸云真是从来没想过夸人能夸出这么多花样来的。
“天呐,这夸得我都不好意思了!”
“这要是我被这么夸,第一时间就嫁给他。。。”
“真是服了,夸人怎么会有这么多词啊!”
观众都听得脸红了。
这一段的夸词,确确实实可以称上一句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
沈武寰脸不红气不喘的站定,“嘿,这就是评剧中的经典唱段《花为媒》夸月娥选段了,从这里你也就能听出来这剧种的特点了。”
“评剧以说唱为重,这可以算是最早的说唱艺术了,比起外国那些说唱不知道要早多少年!”
听了这话,现场观众们再次爆发了热烈的掌声。
在场有部分观众都是本台职工的亲属,对于《大咖经历》这档节目算是非常熟悉。
而今天这出节目跟平时的风格大相径庭,但却着着实实让他们涨了一回见识。
一些年纪大一些的观众还没那么惊讶。
最惊讶的是那些年轻观众们,这简直像是发现了新世界一般。
在他们的脑海中,从来没有想到过,戏曲竟然还能这么好听!
沈武寰接着道:“我这水平顶多也就算个业余玩票性质的,真正的曲艺人那可都是实打实的真本领,古话说得好,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那可不是说着玩的,戏曲方面我始终是个外行,让我弹弹琴唱唱歌,还差不多,唱戏我始终是个晚辈。”
张逸云今天也是格外兴奋,待到这时,她突然想起来自己准备的材料还没拿出来用呢。
“沈教授您太谦虚了,我们也都是外行,但您这唱的已经非常好了,不过我还是要说一句您有点厚此薄彼了。”
台下的导演组听到这话都懵逼了。
之前张逸云搭话搭的不是都挺好的吗,怎么现在突然来了这么一出?
而且整个节目的时间也所剩无几,这时候这个张逸云是想干什么?
沈武寰倒没察觉什么,“张姐,您这话是怎么说的?”
张逸云一脸兴奋的说道:“您戏曲可是唱了五种,民歌可就才唱了一首,怎么也得补补齐吧?”
第三百七十一章 决断()
“难啊”
“难啊”
“难”
“诶,我说你这人在那嘀嘀咕咕的干什么呢?不就剪个节目嘛,你从两个小时之前就在嘀咕了,怎么这会还在嘀咕?”
剪辑师回过头,苦着脸道:“这节目我不知道怎么剪了。”
“这有什么不知道的,你又不是第一天干这个的。”
“我说的不是我不会,而是我剪不了!”
另一位剪辑师挠了挠头,走到他身边问道:“啥意思?你下不了手?抓不住重点?”
“是啊,这一期干货这么多,剪哪一块都不合适,前半段的对父亲的告白,中间的戏曲介绍,还有最后的各民族民歌荟萃,这都是精髓。”
“那就都留着嘛。”
“不行,不剪时长就超了。”
“让我看看。”
两位剪辑师换了个位置,开始查看素材。
“啧”
“我说的没错吧。”
“是啊,这几段绝对称得上是精华内容啊,标准的烫手山芋。”
“诶,要不是张姐自己擅自增加台本上额外的内容也不会搞出这些事,她自己倒是没啥事,可就苦了我们这些搞体力劳动的咯。”
另一位剪辑师却没听他说话,自顾自的带着耳机,荧幕上正放着沈武寰唱戏的那一段。
他竟然情不自禁的晃起了脑袋。
“诶诶诶,你怎么就听上了,不是帮我出主意呢嘛?”
“抱歉抱歉,实在是这沈教授唱戏太有味道了,听了还想听啊。”
“我倒是觉得沈教授唱的民歌好听,她竟然会这么多民族的语言和歌曲,真是不知道她怎么学的。”
“哼哼,沈教授那能是一般人嘛,再说人家是天才,学东西自然快咯。”
正当两人在聊天的时候,突然有人推门而入。
两人马上摆正姿态,假装在商量事情。
“把母带给我吧,剪辑的工作暂且放一放。”
一见来人是音像组的老大,剪辑师一边将装有母带数据的盘从电脑上拔出,一边问道:“老大,怎么了?”
“上面的事,你们别问了,先忙别的工作吧。”
“好。”
老大拿上盘,转身离开,只留下两名剪辑师在那面面相觑,搞不懂这事情怎么又牵扯到上面了。
“不行,这个绝对不能播!”
“不能播?这可是个绝好的机会,凭什么不能播?”
“你也不看看这节目的内容,那些唱戏的是那么好惹的吗?”
“我觉得这节目内容挺好的,我不知道你在担心些什么。”
此时宁文兰和孙允文两人正在进行激烈的争吵。
争吵的原因正是他们两人之间放着的盘,而沈武寰则坐在一旁冷眼旁观。
“你就总是这么信任这个说看,她在这节目里说了多少犯忌讳的话?什么五大戏曲,什么最大的地方戏曲,这事情能随便说吗?都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我们这工作都还没展开的,你这一个节目就能把这些唱戏的得罪的死死的!”孙允文言辞激动,显然是觉得这样播出会产生无法估量的后果。
“我觉得很好啊,这样有辨识度的名字,单听的这些分类,民众们就能大致的知道这些戏曲的根源,这是好事啊,而且这几大戏曲确实是体量最大的几种,错。”
“错没错不是你说说就行的,我们得先跟他们沟通,一起坐下来开个会,商讨一下这个问题,不然他们这些人不得打破头?”
“说的容易,这么多年,你是请到谁一起坐下来了?”宁文兰翻了个白眼,语气充满了嘲讽。
可孙允文多厚的脸皮,丝毫不在意的道:“这都是要从长计议滴,我们不应该打无准备的仗,照我的看法,这东西播出去只会让整个情况混乱无比!”
宁文兰知道自己劝不住孙允文,两人虽是上下级,但宁文兰现在在局里的话语权反而已经超出了她现有的职位,两人称得上旗鼓相当,倒也不落下风,抵死不同意。
她转头看向一旁的沈武寰说道:“小寰,这事情你怎么想。”
“我?”沈武寰指了指自己,“我能怎么想,这事情我看就这样,你们随意商量吧。”
宁文兰一头黑线,显然也管不住这个姑娘。
倒是孙允文得势不饶人,“哈,我就说吧,这话不经过大脑,现在根本没招,还是听我的,不播,不播才是最稳妥的。”
听了孙允文的话,沈武寰不高兴了。
本来看他们为了这种事情还能吵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