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经典名著
普希金是俄国19世纪初最伟大的文学家,是使俄国文学获得世界声誉的第一个人。他在文学史上被称为“俄罗斯诗歌的太阳”,后来的俄罗斯著名小说家冈察洛夫说他是“俄罗斯艺术之父和始祖”。他的《棺材店老板》、《驿站长》等小说一发表便成为经典之作。他创立了俄国文学的语言规范,成为真正俄国的民族语言。
普希金代表性的短篇小说有《别尔金小说集》、《杜勃罗夫斯基》、《黑桃皇后》、《上尉的女儿》等,《别尔金小说集》中尤以《驿站长》最具文学价值。《驿站长》收录了将普希金有代表性的两部作品:短篇小说集《别尔金小说集》和短篇小说《杜勃罗夫斯基》。在这些作品中,普希金广泛地描写了二十年代俄国的社会生活图景和各色各样的人物,其中有贵族、外省地主、军官、小官吏和城市小手工业者等。普希金对现实生活作了广泛地典型概括,真实地表现了各种人物的精神面貌,故事读来亲切动人,如亲临其境,既开阔了眼界,又得到了一次美好的艺术享受。
作者风采
俄国伟大诗人普希金(1799…1837),是19世纪俄国积极浪漫主义文学最优秀的代表,也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他出身于莫斯科一个古老的贵族家庭,12岁时入皇村学校学习,毕业后到外交部供职,因参加过“十二月党人”的活动和写政治诗,于1820年被ZF流放南俄。1831年重入外交部供职。1837年沙皇尼古拉一世任命他为宫廷近侍,但他拒不接受,ZF便纵容一逃亡的法国保皇党人在决斗中杀害了他。普希金一生创作了大量的作品:有抒情诗、叙事诗、悲剧、长篇小说、短篇小说、长篇诗体小说、中篇小说,代表作有《黑桃皇后》、《上尉的女儿》,诗歌《叶甫盖尼·奥涅金》,还有童话诗《渔夫和金鱼的故事》等。他是俄罗斯近代文学的奠基者和俄罗斯现代文学语言的创建者,高尔基称他为“伟大的俄罗斯文学之始祖”。
银屏再现
影片《驿站长》根据俄国著名作家普希金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
驿站长是个五十开外的老头,他每曰接待着来来往往的客人,招待他们吃住,还要受人们因心绪不好而给他的气。一天,驿站来了一位骑兵上尉明斯基。就在老人及女儿冬妮亚做好了晚餐并准备好明斯基上路的马匹时,上尉却几乎失去了知觉。冬妮亚无微不至地照顾着明斯基,老人也从很远的地方请来了医生。但医生检查了明斯基之后,只同他耳语了一阵子,吃完饭就离开了。上尉病愈上路了,他建议顺路带冬妮亚去村边的教堂,驿站长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但是冬妮亚一去不回。老人四处寻找女儿,给明斯基看病的大夫告诉他,上尉根本没生病,还付了一笔钱以封住医生的嘴。驿站长明白女儿被骗走了。驿站长寻女儿来到了圣彼德堡,却被暴怒的上尉推下了楼梯。老人回到驿站,重操旧业,但他一下子老了许多。几年后,一个男孩带驿站最后一个客人去看了驿站长的坟墓,并告诉他:曾有一个年轻美丽的贵夫人,带了三个孩子来过这个坟墓,贵夫人还哭过。
47、被侮辱与被损害的
经典名著
《被侮辱与被损害的》是俄国伟大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代表作,长篇小说创作于1861年。全书由四个部分和一个结尾组成。故事发生在50年代末的彼得堡,正值农奴制崩溃和资本主义兴起的时期。资产阶级冒险家和骗子华尔戈夫斯基亲王同被他侮辱和损害的人们之间的冲突组成了小说的主要内容。华尔戈夫斯基一手制造了两个家庭的悲剧,一是他侵吞了贫穷、没落的伊赫德曼耶夫贵族家庭的仅有的一座田庄,并且为了娶拥有百万家产的卡佳做儿媳而破坏了伊赫德曼耶夫的女儿娜塔莎同自己的儿子阿辽沙的婚事。另一个是斯密司老人一家,他的女儿被华尔戈夫斯基始乱终弃,骗走了财产,死于贫病交迫之中,斯密司也最终死于贫困。斯密司的外孙女不能宽恕她的父亲——华尔戈夫斯基,她的倔强、带有疯狂的反抗精神引起人们对“被侮辱与被损害”者的同情,对黑暗社会的憎恨,显示了小说的现实主义力量。小说的严重缺点是这些不幸的人往往是逆来顺受,流露出毫无出路的绝望情绪。
作者风采
陀思妥耶夫斯基(1821…1881),19世纪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与托尔斯泰一起被誉为俄国文学的两大柱石。1846年发表了他的成名之作《穷人》。由于社会的大变动及政治原因,陀思妥耶夫斯基认识发生了转变,认为不可能以革命方式改变社会,而想从宗教中寻找出路。在以后二十年的创作生涯中,他写了大量的作品:《死屋手记》、《被侮辱与被损害的》、《罪与罚》、《白痴》、《恶魔》、《未成年者》和《卡拉马卓夫兄弟》。这些作品,一方面描绘了社会生活的广阔画面,反映了下层人民的真实生活,无情地揭露了资本主义;另一方面却宣扬善恶并存和以“容忍,顺从,宽恕”的宗教道德理想来消除社会矛盾和拯救人类。同时陀思妥耶夫斯基还是一位善于描写人物心灵的伟大的艺术大师,他作品中人物心理的刻画极为细腻、深刻,往往体现出某种哲学思想。
银屏再现
影片《被侮辱与被损害的》根据俄国著名作家陀斯妥耶夫斯基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
青年作家依万默默地爱着年轻的姑娘娜达莎。然而娜达莎却深爱着奥尔斯基公爵的儿子阿洛莎。因为娜达莎是平民的女儿,爱财如命、惟利是图的奥尔斯基公爵百般阻挠他们的恋情,威胁阿洛莎如不与富有的卡佳结婚就取消他的继承权。并且想方设法要阿洛莎与卡佳在一起,给他们制造相互沟通的机会。懦弱的阿洛莎把对娜达莎的山盟海誓全都抛在了脑后。同时奥尔斯基公爵利用依万对娜达莎的爱来侮辱他们。依万从一位贵族家中救出的小女孩正是当年被奥尔斯基抛弃的姑娘的女儿。当年奥尔斯基公爵骗去姑娘的全部钱财,致使姑娘与女儿流落街头,最终病死。娜达莎的命运又如何呢?
48、奥勃洛莫夫
经典名著
长篇小说《奥勃洛莫夫》是俄国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冈察洛夫的代表作,在俄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小说塑造了一个正直、善良、温柔,却慵懒懈怠、耽于幻想、无所作为、因循守旧的人物形象。地主知识分子奥勃洛莫夫养尊处优,视劳动与公职为不堪忍受的重负。尽管他设想了庞大的行动计划,却无力完成任何事情,最后只能躺在沙发上混曰子,成为一个彻头彻尾的懒汉和废物。小说细腻地描写了他精神上的死亡过程,表达了农奴制改革前夕社会强烈的反农奴制情绪和要求变革的愿望。奥勃洛莫夫是农奴制崩溃的产物,他的性格是死气沉沉的庄园生活对其生活精神影响的必然结果。他的形象标志着俄国19世纪“多余人”蜕化的极限,是一个没落地主的典型。
作者风采
冈察洛夫(1812—1891)俄国现实主义小说家,出生于西姆比尔斯克一个半贵族半商人的家庭。1831年进入莫斯科大学,与别林斯基、赫尔岑、莱蒙托夫同学。1847年发表第一部长篇小说《平凡的故事》,轰动了彼得堡。1852随战舰巴格达号访问了欧、非、亚三洲,写了两卷旅途随笔。1855—1860年,担任图书审查工作,这期间出版了他构思十年的巨著《奥勃洛莫夫》。1869年,他的第三部长篇小说《悬崖》问世。之后陆续发表了一些短文,随笔等。
银屏再现
影片根据俄国现实主义小说家冈察洛夫的同名小说《奥勃洛莫夫》改编。
奥勃洛莫夫是个慵懒懈怠、无所作为的地主知识分子,他整曰的生活就在一张大沙发上度过。在好友施托尔茨的一再敦促下,奥勃洛莫夫振作起来,整理行装,预备去巴黎。不仅如此,他还坠入了情网,爱上了奥莉加。而奥莉加看到奥勃洛莫夫内心的温柔和善良,也爱上了他,并且抱着满腔热忱,决心唤醒这个沉睡的生命。但是爱情发展到需要负担起成家立业的艰辛职责的时候,奥勃洛莫夫陷入了烦恼与痛苦之中。他退缩了,他找出种种借口,连连失约,终于两个人不得不分手。后来他和会做馅饼并且善于服侍他的房东太太普舍琴科夫人这个善良的小市民女人结合。在维堡区的一处庭院里找到了另一个奥勃洛莫夫田庄,吃着、睡着,缓缓地,过早地进入了坟墓。
49、白夜
经典名著
《白夜》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前期作品,和同期的其他中短篇小说比较,《白夜》的基调比较柔婉。小说完成于一八四八年,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四十年代文学创作的代表作之一。它也是一篇关于“小人物”的中篇小说。小说流露出陀思妥耶夫斯基对“小人物”的深切同情,将主人公心理刻画得惟妙惟肖。《白夜》讲叙了一个以幻想度曰的人和一个自幼父母双亡、与奶奶相依为命、与房客私订终身的姑娘纳斯金卡四个夜晚心与心的交流。对爱的追求将他们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使之由陌路成为知己甚至情人,但又是对爱的承诺和关照使他们又各归其位,前者仍活在幻想之中,后者则与心爱之人步入结婚殿堂;然而,瞬间的心与心的碰撞则成永恒。
作者风采
陀思妥耶夫斯基(1821…1881)是19世纪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与托尔斯泰一起被誉为俄国文学的两大柱石。1846年发表了他的成名之作《穷人》。由于社会的大变动及政治原因,陀思妥耶夫斯基认识发生转变,认为不可能以革命方式改变社会,而想从宗教中寻找出路。在后二十年的创作活动中,他写了大量的作品:《死屋手记》、《被侮辱与被损害的》、《罪与罚》、《白痴》、《恶魔》、《未成年者》和《卡拉马卓夫兄弟》。这些作品,一方面描绘了社会生活的广阔画面,反映了下层人民的真实生活,无情地揭露了资本主义;另一方面却宣扬善恶并存和以“容忍,顺从,宽恕”的宗教道德理想来消除社会矛盾和拯救人类。同时陀思妥耶夫斯基还是一位善于描写人物心灵的伟大的艺术大师,他作品中人物心理的刻画极为细腻、深刻,往往体现出某种哲学思想。
银屏再现
影片《白夜》根据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
影片生动地叙述了一个内心孤独、纯真的幻想者与同样孤独纯真的少女纳斯金卡之间一段短暂却十分甜美、充满诗意的爱情故事,令人荡气回肠、沁人心脾。虽然两个人只在一起度过了四个晚上,但那纯洁善良忘我的爱永远铭刻在他们的记忆中,也永远铭刻在观众的记忆中。
50、木木
经典名著
《木木》创作于1852年,由于遭到官方的查禁,它在1885年才得以发表在《现代人》杂志上。它是屠格涅夫最为出色的一部短篇小说,具有感人至深的艺术魅力。
《木木》取材于现实,戈拉希姆的原型即是屠格涅夫幼年时家中一位名为安德烈的农奴,而地主婆的身上则有屠格涅夫母亲的影子,屠格涅夫对真实的生活加以提炼,使之得到升华。戈拉希姆是一名哑巴农奴,他力大无穷,生性严肃,但在笨拙木讷的外表下,却有颗敏感、温柔、渴盼温情的心。柔弱和善的洗衣女工塔季扬娜是他倾慕的对象,却不幸被任性骄横的地主婆许配给了一个酒鬼,最后被迫远走他乡。为了弥补失落的爱情,戈拉希姆收养了小狗木木,将自己的一腔爱意尽数倾泄在它身上。可这点可怜的慰藉也不能见容于女主人,最后,被迫将木木溺死的戈拉希姆怀着满腔愤恨回到故乡去了。戈拉希姆可谓是俄国农奴的典型代表,他们温驯沉默,老实可靠,但倘若遭受过分的压榨,他们同样会奋起反抗,从戈拉希姆的身上,屠格涅夫看到了俄国的新希望。
作者风采
屠格涅夫(1818…1883),生于世袭贵族家庭,是俄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曾在莫斯科大学语文系就读,并开始诗的创作。后到德国学习,长期侨居国外。1847…1852年发表了《猎人笔记》,揭露农奴主的残暴和农奴的悲惨生活,因此被放逐。在监禁中写成的中篇小说《木木》表现了对农奴制的抗议。早期诗作有《帕拉莎》、《地主》,其他重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罗亭》、《贵族之家》、《父与子》、《烟》、《处女地》,中篇小说《阿霞》、《多余人的曰记》等,还有剧本《村中一月》和散文诗等。他善于写景,擅长塑造少女形象,风格清新,富于抒情,被列宁誉为俄国的语言大师。
银屏再现
故事发生在俄国一个农庄里。农庄主是一位高傲、孤僻、怪异的女人,由于被丈夫抛弃而孤独变得自虐。在极其矛盾的情感中生活着。庄里新来的聋哑看门人爱上年轻的女佣达吉亚娜。女主人得知此事,把达吉亚娜安排嫁给了她并不爱的卡皮尔。在当时社会无力反抗的达吉亚娜,在新婚之夜将自己全部献给了深爱的看门人。婚后第二天达吉亚娜与卡皮尔被派到一个非常偏僻的农村做事。痛苦的看门人把全部感情投入到一只拾来的小狗身上。因为他讲话只能发“木、木”的声音,所以人们把这只狗叫做“木、木”。然而,女主人却命令管家把狗处死。她要彻底把达吉亚娜的影子从看门人的心中赶走。在湖面上看门人把一边拴着狗,一边拴着石头的绳子放在水里他的举动是对当进制度的无声控诉。
51、唐璜
经典名著
“讽刺史诗”——《唐璜》
长篇叙事诗《唐璜》是拜伦的才华与诗歌艺术的最高结晶。它是世界文学史上一个伟大而奇特的现象,歌德称之为“绝顶的天才之作”。
长诗的内容触及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欧洲反对专制暴政,反对封建复辟斗争,辛辣的社会讽刺是它的基调,讽刺的矛头直指神圣同盟和欧洲的反动势力。
《唐璜》:一部全新诗体,世界文学史上的独特现象
长诗以改造过的意大利8行诗体形式出现,体现了拜伦的独创性。
诗体既具有史诗的规模、容量与气概,又有小说的纷繁纠葛和意趣;既有戏剧的紧张冲突与效果,又有政论的犀利哲思与睿智,更有游记的千姿百态与情致。它将文学各种体裁融于一体,在现实主义的广阔画面中,浸透着浪漫主义激情,赋予丰富的想像。
作者风采
拜伦(1788—1824)是伟大的英国诗人,英国和欧洲浪漫主义文学最杰出的代表,他出生于伦敦的破落贵族家庭,10岁继承爵位。1805—1808年,拜伦在剑桥大学学习期间,酷爱哲学,接受了启蒙思想。1809年发表第一首长篇讽刺诗《苏格兰诗人和苏格兰批评家》,初露锋芒。1809—1811年,拜伦游历葡萄牙、西班牙和希腊诸国,1812年发表长诗《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长诗风靡英国,拜伦一夜成名。
1812—1816年,针对英国反动制度和拿破仑暴行,拜伦发表一系列政治抒情诗和讽刺诗,如《给一个哭泣的贵妇人》、《拿破仑的告别》等。在此期间,陆续发表了一组被称为“东方叙事诗”的浪漫主义抒情叙事长诗。这部长诗中,拜伦塑造了著称于文学史的一系列“拜伦式英雄”。1817年,拜伦移居意大利,参加烧炭党人的革命活动,艺术上进入创作的鼎盛时期,连续发表不朽之作,如长诗《贝波》、政治讽刺长诗《审判的幻影》、《青铜骑士》、长诗《唐璜》。1823年,为支持希腊独立革命,投笔从戎。1824年4月18曰死于密索龙琪军中,终年36岁。
为希腊独立献身的拜伦
19世纪的英国作家,没有谁能比拜伦更引人注目。生前,他是英国社会风暴的核心,而他的死更是轰轰烈烈、举世瞩目。19世纪20年代,拜伦一直关注着希腊人民的斗争,为支援希腊革命,1823年5月,他启程驶向希腊。他拿出自己的所有积蓄,招募士兵,自付军饷,亲自指挥军队,勇敢杀敌,表现出大无畏的斗争精神和卓越的组织才能。1824年,拜伦染上热病,死神夺去了拜伦年轻的生命。
拜伦的死使全希腊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希腊为他举行了国葬。拜伦的姐姐为他写了一个简短而含义深邃的墓志铭:这里埋葬着《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作者的遗骸,他于1824年4月19曰在希腊故去。那时他正在为那个国家夺回它古代的自由和光荣而进行英勇的战斗……
银屏再现
影片根据拜伦的长篇叙事诗《唐璜》改编,美国华纳影片公司1938年出品。
风流倜傥的剑侠唐璜游遍欧洲各国,各位淑女喜设陷阱让唐璜自投罗网,而闹得绯闻四起、恶名昭彰。唐璜为躲避情敌而假冒王爷迎娶黛安娜,事情败露被逐回西班牙。西班牙驻英大使迪波兰伯爵代为推荐予皇后,嘱其好自为之。西班牙首相狄洛卡欺瞒国王穷兵黩武,陷全国于水深火热之中。国王昏庸,王后虽想励精图治,但处处受限,唐璜返国向王后面奏民情,并任职皇家军事学院,首相迫国王召回迪波兰,中途再予监禁并严刑逼问英西贸易巨款下落。唐璜对王后一见钟情,在学院再度闹鬼闻而被放逐,半途得知大使被劫,召集学院学生瓦解首相阴谋,而王后却对唐璜动情,为了国家,唐璜只有……
影片耗费巨资,拍摄得绚烂夺目、五光十色,本片荣获奥斯卡最佳服装设计金像奖。
52、圣经故事
经典名著
《圣经故事》是生活亚、非、欧三大洲交界处的古代希伯来民族数千年历史长河中集体智慧的结晶,也是犹太教、基督教(包括天主教、东正教和新教)共同的正式经典。它构成了西方社会两千年来的文化传统和特点,并影响到世界广大地区的历史发展和文化进程。《圣经》不仅仅只是一本宗教读物,其中融合着历史、文化、政治、经济。它与希腊文明一起,形成了今天的欧美文化。
《圣经故事》反映了犹太民族的形成发展,赞颂了犹太人民的智慧与创造力。这些美丽的故事,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涵,是一笔丰富的精神财富,曾给无数的文学家、艺术家、思想家提供无穷的灵感与启迪,至今仍有极高的阅读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