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770。第770章 狂生
而且,他们的态度还如此无礼,孙元心中虽然极其恼火,可表面上还是微笑道:“前番高杰和刘泽清进犯泰州,各位先生都受惊了,要去南京躲避兵火,也可以理解。不过,如今孙某已经来了泰州,今日又击溃山东军。孙元别的不敢说,但能保泰州一城百姓这个海口还是敢夸的。所以,余先生和各位先生也无需去南京避祸了。”
但接下来余怀的那句充满挖苦的“哦,高杰和刘泽清不来了,可将军却进了泰州,这不也是兵灾吗?”这一句话让孙元大为光火。
其实,余怀等人的心思孙元这个穿越者最明白不过。北京陷入李自成之手以后,北京六部各衙门的官员都落到李自成手中,明王朝的中枢决策机构被闯军一网打尽。如今南明草创,南京小朝廷缺编的厉害。而且,未来的南京朝廷,东林党必然要把持朝政。他们一旦得势,肯定会提拔自己人。
复社乃是东林核心组织,只要愿意,轻易就能谋得一官半职。
明朝文官武轻,余怀等人若是入朝,有了官位,自然是风光无比。若是留在孙元这样的军镇,也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幕僚而已。
孙元大觉恼怒又失望的同时,还是硬着头皮道:“各位先生,某此番讨伐刘泽清和高杰,乃是吊民伐罪,济生民于水火,各位能否助我?”
一屋子书生目瞪口呆,不可思议,看孙元的模样好象看一个神经病人。
孙元有继续劝道:“如今国家正值危难之际,神京陆沉。孙元虽然是一芥武夫,却也想效祖士稚,提一支劲旅北方,收复失地。”
“扑哧,原来将军是想做祖逖啊!”余怀却笑出声来。
其他书生也同时大笑。
孙元面上又红又白:“怎么了,某说得不对吗?”
余怀指着孙元道:“孙元你这话说得真是可笑,你说要吊民伐罪,讨伐高刘二人,敢问,你得的是哪个朝廷的命令?孙将军与高、刘二人都是朝廷的总兵,你们为争夺地盘恶斗,不过是三犬争食,偏偏还说出这样大道理,不觉得可笑吗?”
“你,好个狂生,找死!”门口的两个卫兵听得怒不可遏,大喝一声,抽出刀来。
屋中的书生们同时站起来,唾口骂道:“好个粗鄙的军汉,好大胆子!”
孙元也知道今日自己若是伤了一个复社的书生,那就是捅了马蜂窝,喝道:“住手,来人,选一百士卒送各位先生去靖江,让那边备好船只。”
“如此就多谢了。”余怀等人微一拱手,然后站起身来。
孙元看了看日头,随口道:“要不,各位先生先用了饭再走不迟。”这话刚一说出口,他心中就有些后悔。这群书生既然不能为我所用,且面目可憎,还是早些打发了为妙。同他们一道吃饭,那不是平白的折磨吗?
自己今日强忍着余怀余淡心的狂傲,想的就是要做出一副礼贤下士的姿态。连派兵护送复社诸生的事情都做了,罢,就陪他们吃顿饭好了。不管这么说,自己今日所做的姿态经这二十多个举人秀才之口传出,总归还是能捞点名声的。
于是,他就让手下尽快准备,又叫人去将傅山请过来做陪。
傅山乃是明末清初数得上的学问家,又有举人功名,让他过来,至少能够震住余怀等人,也免得他们小觑扬州镇无人。要想震设一个人,就得在他最擅长的领域压他一头。
等到酒席一摆好,傅山一过来,事情并不像孙元所想象的那么简单。
傅山刚一到,一说报出名号,听说是个有功名的读书人之后,余怀等人的表情郑重了许多,再怎么说眼前这个孙元的幕僚也算是读圣贤书的读书种子,士林同道。
不过,一听傅山说他是山西生员之后,余怀等人面上都露出一丝轻蔑,然后淡淡地“哦”一声:“原来是北方士子啊,那就难怪了。”难怪自甘堕落到孙元这个军汉幕中混饭吃。
一个书生故意问:“听说北方科举容易,此事可真?哎,我等是生错地方了,若也是北方举子说不定现在已经在翰林院做庶吉士了。”
明朝科举实行的是南北榜制度,南方士子和北方士子分开参加科举考试,分别录取。
这是因为,南方文风鼎盛,如江浙地区的一个小县,出他几百个秀才举人,每期考几个进士都不是什么怪事。比如在这泰州,小小的一个州府,有明一朝就出了两个内阁阁老,两个尚书,至于进士,起码三位数。
至于北方,因为地方贫瘠,读书的人不多。,
在明朝初年的时候,因为没有实行分榜制度,每次会试,不但状元、榜眼、探花,就连二甲、三甲也几乎被南方士子给包圆了。弄得皇帝一上朝,满目都是南方人,满耳都是吴俣软语。
朝政几乎完全被南方人把持,政治生态变得极不平衡。
到最后,朱元璋才发现问题有点严重。就将北方和南方士子分开考试,南北两榜的录取名额也完全一样。
实行了两百多年之后,朝中的南方北方人才各占一半。
如此一来,南方的科举考试因为名额有限,竞争特别激烈,可谓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就算你才高八斗,上了考场,也没有丝毫必中的把握。比如冒辟疆这样的大才子,一连参加了六次会试,竟次次名落孙山。
至于北方地区,会师乡试这两个考场且不说。再西北如甘肃、宁夏这样的地区,童子试的时候,能够凑够考生就算是不错的了,只要你读过几年书,一进考场,秀才功名基本就算是到手了。所以,在南方士子看来,北方读书人的功名水分极大,根本就做不得准。
所以听到那人问,众书生都夸张地笑起来。
孙元感觉自己叫傅山过来,好象是犯了一个不小的错误。
好在傅山不以为意,面上还带着恬淡的笑容。
但接下来的一幕,却让傅青主从容不起来。
接着,就有书生开始问傅山是那一年的秀才。
然后,各书生故意开始排资论辈,论定座次,这也是士林和官场上文官系统的惯例。
余怀是举人,中举早,年纪也大,自然坐在上首孙元身边。接着,又是两个举人坐在孙元另一边。
剩下的秀才又开始以哪一年过童子试为标准,接着又分地域,如此一来,硬生生将大名士傅青主挤到后后面。
傅山发作不得,只得闷闷地坐在一边,也懒得再同其他书生说话,一个人抬头望天,眼神涣散。
自己手下首席幕僚受了这种酸气,孙元心中也恼了。可书生们根本就不给他发作的机会,一上桌就自顾着吃酒聊天,谈诗论道,倒将孙元这个地主晾到一边。
孙元没有办法,只得一杯接一杯地吃闷酒。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竟是醉了。
好不容易等到这一顿饭吃完,书生们满面红光地站起身来,扬长而去。
最叫孙元气愤的时候,余怀最后补充一句:“满桌珍馐美味,皆是民脂民膏。国事如此,将军不思为国效力,却酒池肉林,奢靡****,某深为不齿。”
“如今,神京陆沉,陷于胡奴之手,一想到这里,老夫就泪湿粘巾,食不知味。”说着,他悲怆地长啸一声,眼泪滚滚而下:“尧之都,舜之壤,禹之封。于中应有,一个半个耻臣戎!”
“万里腥膻如许,千古英灵安在,磅礴几时通?胡运何须问,赫日自当中!”
当真是长歌当哭了。
……
孙元满心腻味,气得眼睛都要冒出火来:什么满桌珍馐美味,皆是民脂民膏,什么酒池肉林,刚才你余淡心吃肉吃酒的时候怎么不说。饭饱酒足,却来恶心人?
……
“将军一向是以牙还牙,以眼还眼,今日胸怀为何如此宽广啊?”等到一众狂生离开,傅山突然恢复正常,似笑非笑地问。
孙元负气道:“还能怎么样,这群混帐东西,杀又杀不得,打又打不得,留下来又烫手。某惹不起,只能礼送出境……有求于人,还如此狂悖,什么玩意儿!”
“此事有些叫人窝火,关键是人家得了你的便宜,还不承情。这南方的士风,实在不怎么样啊!”傅山忍不住摇了摇头,然后道:“不过,通过这事,我却得到了一个有用信息。”
“什么信息?”孙元问。
傅山:“余淡心先前在话中说,方密之、冒辟疆二人的传贴,召集复社诸人去南京聚会,太初你没觉得这其中有什么不对劲吗?”
孙元:“什么不对劲?”
傅山:“方以智以前可是在翰林院做编纂的,北京城破的时候,他正在城中落入闯贼之手。他这次回南方,说不准会有机密消息传来。”
“啊!”孙元瞬间醒悟:“青主的意思是太子的下落。”
“应该是确定太子已经落入闯贼手里的消息。”傅山道:“北京城当时已经被闯军围得水泄不通,太子和永、定二王必然逃不掉。就算有意外,又如何。方以智乃是天子近臣,他说太子和二王落到贼人手中,谁敢信成。如今复社中人聚会南京,说不定就是为拥立新君,制造舆论而去的。”
“肯定是的。”孙元霍一声站起来。
傅山:“我明日就去南京,呵呵,世道变了,咱们各军镇已经有插手朝政了,这个大好机会如何能够错过。”
孙元:“我正想着让青主你去南京一趟呢。”
771。第771章 不吃烂梨一筐
说起来,这事两人还都想到一起了。
孙元又要拉傅山商议此事,作为一个先知先觉的穿越者。他自然知道,在真实的历史上,太子和永、定二王陷李自成之手的消息传到南方之后,南京各部堂官才开始商议选立新君之事。
当时文官们初定下潞王和福王两个人选,在拥福还是拥潞的问题上,朝中各方势力经过连番恶斗,最后才定了福王。
在孙元看来,无论是福王登基还是潞王登基,都是一回事。这两人也谈不上究竟谁才是贤明的君主,值得拥戴的老板。明朝有鉴于靖难之事,对于藩王都当成贼一样防,平日里管束得极为严厉。如此一来,明朝的王爷们都被国家养成一群猪了。好在,明朝本就有虚君的传统,就算皇帝几十年不上朝,不过问政治,国家机器一样照常运转,说不定运转得还好一些。
孙元所需要考虑的是,究竟哪个王爷做皇帝对自己的好处最大。
恩,自己和马士英是政治同盟,如果老马要推福王,自己不妨助他一臂之力。
不过,这事该怎么干,该如何才能将扬州镇的利益最大化,却需思量。
傅山却笑道:“此事关系国本关系扬州镇一众人等的身家性命,还是慎重些好,将军今日已经醉了,不适宜谈论这种大事。且,我还是先去南京打探些风声才能给出有用的意见。”
孙元:“也罢,等等再说,此事三五日十来日也没个眉目。”
等到傅山离开,孙元刚才喝酒喝得口滑,加上今天情绪比较糟糕,心中又在想事。就又让人烫来一壶黄酒,一边斟酌着宁乡军下一步该怎么走,一边吃着。
不觉就到了晚间,天色已经彻底暗了下去,此刻的他已经醉得厉害。
头又疼,就在一个卫兵的搀扶下,趔趄地回了自己的房间。
刚脱掉衣裳一钻进被窝,就摸到一具温热的**。顿时吃了一惊,喝道:“什么人?”
背窝里那人正在瑟瑟颤抖:“将……将军……别吃我,别吃我……”听声音很是娇柔,却是一个年轻女子。
“我吃你做什么?”孙元美美地打了个饱嗝,将一口大蒜和大葱的味道喷了出去。
女子扑通一声跪在床上,哭泣道:“将……将军……听人说将军喜食人肉……我我我,别吃我,别吃我……”
孙元大怒:“谁他妈造谣说我喜欢吃人肉的,我是喜欢吃肉,可从来不吃人……崇祯,肯定是你,你不用我,怎么样,吊死了吧?”
“将军……你真不吃我?”
“谁送你过来的?”
那女子低声哭道:“是郝知州送过来的,叫我侍侯将军。我原本以为是送给将军吃的,嘤嘤。”
“这个郝肖仁搞什么鬼,送女人过来,他不知道老子不近女色吗?”孙元扶了那女子一把,安慰道:“你也不用惊慌,某和女人在一起,讲究的是你情我愿,绝不强求。你是哪里人氏,家中还有何人,且出去吧,我叫人给你盘缠,送你回家去。”
“真的。”女子虽然被孙元的口气熏得快要晕厥过去,但语气中却还是带着意外和欢喜。自己以前认识的都是风流士子,当世一等一的人物。谁不是满腹锦绣,口气如兰。她从来没想到,一个男子会臭成这样。除了大蒜、大葱和酒味,还有……人血的腥膻。
孙元又打了个饱嗝,醉醺醺地说:“男人大丈夫,一言即出,驷马难追。”
“多谢将军。”那女子又流出眼泪:“妾身姓冒,乃是如皋冒襄公子的小妾。家夫如今正在南京,请将军放了妾身。”没错,这人就是被郝肖仁活捉的董小宛。
“什么,你是冒辟疆的小妾?”孙元吃了一惊,一把住住她的双臂。
被一个陌生男子抓住手臂,又是那么的臭,董小宛心中大为厌恶,又一阵惊慌。她可是知道孙元和倭人勾结之事的,“正是,听说将军也是如皋人,和家夫乃是同乡,还请看到家夫的面子上,放妾身离开。”
“同乡,没错,确实是同乡,我和你丈夫关系还非常好呢!老子和他已经有好几年没见,还真有些想冒公子呢!”突然间,孙元对冒家的新仇旧恨涌上心头,他本就醉得有些糊涂了。当下就想拔出刀来,将这女子给砍了。
可转念一想,我孙元如今也算是名满天下,杀一个女子,传出去名声不太好,那不变成另外一个残暴的高杰和刘泽清了吗?
正想着,孙元就感觉手下一阵温润,这才发现自己一直扶着董小宛的手。
又定睛看下去,因为屋中没有点灯,也看不清这女子的容貌。只觉得她身材窈窕,该大的地方大,该小的地方小。
小腹中顿时有一股热气涌了上来,被酒意一冲,就再也把持不住了:嘿嘿,冒辟疆,咱们的仇大了。今日你小老婆落到我手中,咱干脆就……还有什么比给仇人戴一顶绿帽子更叫人痛快的事情?
而且,古代的小妾都没有身份,用了就用了,在道德舆论上也没有丝毫风险。
想到这里,孙元大笑一声,猛地扑了上去。
“啊!”董小宛大声惊呼:“我是冒辟疆公子的妾室,你不能这样!”
……
“啊!”天明的时候,孙元才发现身边这女子的模样,惊得冷汗都出来了,禁不住大叫了一声。
昨夜他实在醉得厉害,也不知道具体情形究竟如何,理智的闸门一旦打开,就再也控制不住。好象是三次,还是四次,记不清了。
如今,这个女子正****着身体缩在床角,还在昏睡。
从她的身材来看,倒是妙曼,还真有点尤物的感觉。
可是,那脸……简直就是******不能看。
满面青肿、眼斜嘴歪,如同那庙里的城隍一般。
一个卫兵慌忙地在门口喊:“将军,怎么了,怎么了?”
“叫郝肖仁过来,快叫他滚过来见某。”孙元悲愤地大叫一声:“竟敢捉弄某,活得不耐烦了?”
******************************************************
“砰!”孙元一脚踢中郝肖仁的胸口。
他的力气何等之大,可怜郝肖仁肥胖的身体顿时被踢得在地上滚了两圈。
郝肖仁顾不得呼痛,一骨碌爬起来,磕头如捣蒜:“主公饶命,主公饶命啊,都是小人的错,都是小人的错!”
“你还知道错?”孙元破口大骂:“你不知道某平日间只知道打熬筋骨,对于女色却从来不放在心上吗?你就算要送女人给某,好歹也送个美人过来吧,看看你,看看你送来的究竟是什么货色,都他娘的是貌胜无盐了。本将军一向是宁吃仙桃一口,不食烂梨一筐。你这纯粹是在侮辱本将军,又该当何罪?”
实际上,这事还真是郝肖仁这个小人有意而为之的。
他并不知道孙元和冒家早在多年以前就势成水火,自己这次捉出冒辟疆的小妾,对于孙元来说可是一件值得开心的事,乃是大功一件。
他以为,孙元是如皋人,冒襄也是如皋人。大家都是场面上的,而且又是老乡,关系肯定密切。
自己派倭奴劫了冒家的船,抓了他们家的女人,这个祸闯得大了。将来孙将军见了冒襄,面子上须不好看。而且,这个女人又听到了他和岛津一夫的对话。
下来之后,好小人琢磨了半天,觉得还是先将这个董小宛送到主公的床上,让将军先受用了再说。
主公乃是个军汉出身,这当军官的都有一个好身体,对于那事也特别上心。一吹灯,上了床,只要是女人都成,至于长得如何,倒不在意。
只要主公上了冒襄的小妾,这个矛盾就算是转嫁到他头上去了,自己也能顺利脱身。而且,这女人生得又美貌,说不定心中一喜,还会赏自己点什么。
如今见孙元怒成这样,郝肖仁忙道:“主公,这女子貌若天仙,怎么就丑如无盐了?”
“还说不丑,老子都被吓醒过来了。”孙元气得浑身发抖。
郝肖仁摇头:“主公,小人已经访得清楚,董小宛以前可是秦淮八艳之一,诗词歌赋、吹拉弹唱都是当世一流。而且她的相貌小人也看过,当真是让人色授魂予,惊为天人。说句实在话,就连小人也动心不已。只不过,这样的天仙却不是小人消受得起的,除了主公,谁配拥有这样的女子,谁配,谁配?”
说着话,他倒是气愤起来。
“什么,她是董小宛?”孙元眼珠子都快要掉下来了:“董小宛就长那鬼样子,还天仙,你瞎话都编不圆?”当初在凤阳的时候,顾横波就让孙元惊了一次,今日这一惊,还真是叫他震撼啊!
“没错,真的是董小宛。”郝肖仁急忙将这事从头到尾禀告,最后道:“其实这董小宛真是一个绝代佳人,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