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国士-第3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初若不是孤想着挖开黄河水退敌,闯贼如何会想起也来以水淹城这一招。一切都是本王的错,本王该死。

    周王朱恭枵今年已经六十出头,因为出身尊贵,平日间保养得也好。听人说,他以前看起来也就四十多岁模样。可这一败,忧愤交加,竟然是彻底地老了下去,面上全是深深的皱纹,头发也白了一半。

    不得不说,这个周王在一群猪一样的皇室中也算是少有的能人、好人。

    李自成三打开封,周王几乎散尽了家产,将王府中所有的财物都用来鼓励守军士气。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洛阳的福王,当初李自成攻打洛阳时,城中守军已经有些日子没发军饷了,士气低为低落。守城大将军就同福王商量,请他是不是拿点钱出来犒赏士卒,以洛阳的城防守,怎么着也能将城守住吧!

    可福王一听到要让自己掏腰,立即就发起了脾气,来了个一毛不拔。

    他却不想,如果洛阳守不住,闯军第一个要收拾的就是他。而且,一旦城破,福王府的金银就算再所,最后不也要成人家的战利品。

    要说富裕,福王在明末诸王中可是排在头名的。当年的他很受万历皇帝宠爱,甚至还想过立他为太子。无奈因为文官的强烈反对这才做罢。正因为如此,万历皇帝总觉得欠了这个小儿子什么。等到福王大婚的时候,万历直接掏了一百万两银子做贺礼。福王就藩之后,有将大量的皇庄划到福藩名下。

    看到他悲痛成这种样子,孙元和马士英都心中难过,安慰了他几句,又答应他帮助赈济百姓的事。

    说赈济灾民,如今也谈不上了。

    首先,开封的百姓死的死,逃的逃,也没剩多少。

    其次,整个开封府已经变成了一个大湖泊,现在首要的事情是堵住黄河缺口,等水退。

    于是,接下来一段时间,孙元和马士英的主要任务是重修黄河堤坝。这事主要落实在宁乡军身上,在孙元看来,救灾也算是一种军事训练。

    到黄河堤坝上一看,孙元才大吃一惊,经过多日才冲刷,朱家寨的决口已经扩大到一里长。滔滔黄水,如同瀑布一样向南倾泻。要想将缺口堵上,却不是那么容易的。

    而且,黄河的决口并不只有一处,李自成不但挖开了朱家寨这一段的黄河堤坝,好象是生怕水不够大,又将马家口那边也挖了。如今,马家口那边的决口也有接近一里长。

    没办法,只能先在决口两侧先钉木桩,然后用沙袋一点一点的添。

    黄河水是如此之大,扔一百口麻袋进去,至少有八十个被冲走。而且,随着决口一点点变窄,水流更急,要想堵口,难度更大。

    看着依旧滚滚而去的黄河水,孙元只觉得脑袋都大了一圈。

    黄佑安慰他道:“将军你也不用忧虑,现在已是初冬,马上就到了一年中黄河水最小的时候。而且,再等得一阵子,天一冷下去,黄河一上冻,事情就容易了。”

    孙元苦笑:“也只能如此了。”

    ……

    时值崇祯十五年十月中旬,天上开始飞起鹅毛大雪,今年的隆冬来得特别早,也特别冷。

    很快,李自成那边又有消息传来,孙传庭部在南阳被他击溃,退回陕西去了。

    事情是这样,开封被围之后,崇祯皇帝不断下旨严令孙传庭带兵出关解开封之围,语气一次比一次严厉。

    孙总督没有办法,只得带着高杰等人的部队出潼关进入河南西部。

    因为开封被淹,河南中部已经成为一片泽国,孙传庭奈,只得率部去南阳。

    十月初一,两军大战。

    孙总督和李自成可是老对手了,被关了几年,孙传庭对于时局已经有些陌生,不过,对于闯军的作战手段他还是很熟悉的,在战前也做了周密的不止。先是命令牛成虎出阵,诱敌深入,其他各部则设下埋伏,乘机淹杀。

    刚开始的时候,一切都非常顺利。牛成虎乍败,李自成果然中计进入埋伏圈,碰到了他的老朋友,前妻的现任老公高杰。高杰这人在明末也是难得的猛将,为人又凶悍。此次仇人相见,分外眼红,打得极为卖力。李自成很吃了点亏,被杀得大败而溃。

    孙传庭大军拼命追杀,眼见着李自成全军就要崩溃了。

    这个时候,李自成用牛金星的计策,将大量的甲仗物资沿途乱扔。

    这个年代的明军都穷得厉害,特别是在国家财政破产之后,很多部队都已经一年都没有领到军饷了。见了这么多财物,也就顾不得在杀敌了,纷纷争抢,队伍一片大乱。

    不料,曹操罗汝才突然带兵杀来,打了官军一个措手不及。

    同时,李自成的主力也回头杀来。

    明军中本就烂,如何是已经开始正规化的闯军的对手,即便是孙传庭主力高杰部也就相对不那么烂而已。

    于是,明军大溃败。除了高杰部还算保留了几分元气之外,其余各部几乎是全军尽墨。前来与孙总督汇合的由左良玉儿子率领的大军走到半路上,就吓得一口气跑回了湖北。

    因为交通断绝和糟糕的通讯手段,孙元在得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已经是半个月以后了。

    他忍不住苦笑地看着一脸颓丧的马士英:“马总督,看来,孙总督这次回陕西,以后怕是再没有力量出兵河南了。对了,李自成下一步计划是什么?”

    “还能是什么?”马士英异常沮丧:“据报,贼军在打败陕西军之后,各部汇合,准备去打汝宁。”

    朱仙镇大战,孙传庭败走陕西,而宁乡军、庐凤军、南京军又被大水阻隔,且他们都是客军,必然要回南京。现在的南京已是兵力空虚,只黄德功一部几千人马要防守凤阳、庐州、南京这一片广袤地域,南直隶几乎等于不设防。而且,如今张献忠大军已有向东而来的趋势。

    前一阵子,马士英就同孙元商量,准备等黄河决口一堵上,就火速带兵南归凤阳。

    如此一来,现在的河南,或者说朝廷在黄河以南地区,只剩下驻守汝宁的保定总督杨文岳部还有点兵力,也必然成为李自成下一个目标。只要歼灭了杨文岳部,闯军就能没有后顾之忧地去攻打陕西。

    汝宁乃是要冲之地,是豫东南门户,东可入南直隶安徽地区,南可入湖广地区。同时,他也是藩王封地,崇王朱由柜就住在城中,李自成势在必争。

    “看来,汝宁也要完了。”孙元忍不住叹息一声。

    “是啊,杨文岳的军队自朱仙镇大战之后损失惨重,已然丧胆,根本守不住汝宁。”马士英:“按照天日计算,最早十一月闯军就能到汝宁,十二月应该就能拿下那里。可惜这一场大水,咱们只能眼睁睁看着杨总督……罢了,太初,尽快堵住黄河决口回南京吧。河南,朝廷已经丢了,南京不能再有闪失。东南乃是国家财赋重地,南京在国家还有希望。若南京亡,大明朝这才是走到尽头了。”

    孙元点点头:“总督放心好了,这天冷得厉害,到十二月初黄河应该能够冻实,到时候咱们就能回南京了。”

    “如此就好,如此就好!”马士英长长地吐了一口白气,面上全是忧愤。

    雪下得好大,但距离滴水成冰的日子还有一段时间。

    到十一月中旬的时候,梁满仓押着冷英等人过来了。同行的还有孙元的儿子阿大和老丈人朱玄水。

    “梁满仓押着相干人犯过来了?”孙元一楞,问前来报告的侦缉厂的人:“什么人犯,可有实证?”

    那人跪在孙元面前:“禀将军,已经拿到口供和相干证据了,冷英乃是潜伏在我军中的锦衣卫探子,这一点,南京兵部的行文已经说得很清楚了。”

    “冷英是锦衣卫这事我知道,某问的是其他几个军官。”

    “回将军的话,那几人的口供都已经拿到了,说是已经投靠了荆然和冷英,做了他们的奸细,准备调查将军。等事情闹到南京锦衣卫千户所的时候,要当着三法司的面指认将军。”

    “指认某人,可能吗?”孙元一呆:“他们可都是军中的老人,怎么可能做人家的奸细。小小一个锦衣千户所,能够给他们多大好处,这事倒是奇怪。”

    是啊,根本就不合常理。

    孙元隐约感觉这事有什么不对劲,想了想:“等下你叫梁满仓过来见某,对了,同梁满仓交代一下,此事不要让友军知道。”

    “是,将军。”

    等到那人退下去,孙元摸着上嘴唇上的胡须想了想,又对一个侍卫下令:“去,把冷英给我传来,某要亲自问问他。”

    这事都是侦缉司的人一手经办,自己也只听他们再说。

    凡事兼听则明,偏听则暗。

    再说,孙元对于冷英还是很有好感的。这小子武艺真的不错,而且作战也异常勇猛,是个难得的勇士,他竟然是奸细,真可惜啊!

709。第709章 你走吧

    眼前的冷英依旧是那副木讷模样,跪在孙元面前紧抿着嘴唇,一句话也不说。面上神情中即没有畏惧,也没有哀求,好象事不关己一般。

    作为自己这两个月以来着力培养的侍卫,孙元心中叹息一声,慢慢地走到冷英跟前。

    旁边,一个侍卫忙靠过来,“将军。”

    冷英的武艺在一众侍卫中或许不算是顶尖,可他有一个特点,一但和人动起手来,动作非常快。尤其是鸳鸯双刀在手,招招直指人要害,瞬息间就能收割一条人命。作为他的同僚,侍卫太清楚他的手段了。

    孙将军靠冷英这么近,一旦这厮暴起发难,伤了将军可如何是好。

    孙元却一摆手:“不用担心,毕竟相处了这么长日子,冷英的为人某还是清楚的。虽然说冷英作为锦衣卫,要查某,那也是职责所在,与某却没有任何私人恩怨。某相信,冷英不会对我不利的。”

    说着话,他低下头问:“冷英,你说某这话说得可对?”

    冷英还是默默低着头,一言不发。

    旁边,那侍卫就不耐烦了,喝道:“冷英,往日间我等也敬你在战场上是一条铁骨铮铮的汉子,有话说话,别墨墨迹迹,叫人看不起!”

    冷英这才慢慢抬起头来,目光却不敢落到孙元脸上,只动了动嘴唇,小声道:“将军说得是,将军待我不薄,在下感念将军的恩德,如何敢与将军动手?”

    那侍卫更是恼火:“你还知道将军的恩德,想当初你是什么鸟样,还不是将军看上了你,将你提拔为贴身亲卫,又许了你一个防守。你看看你做的什么事,那就是白眼狼……哦,对了,你是锦衣百户,可瞧不上咱们扬州镇的一个小小的防守。”

    “不,我不是锦衣百户,我只是一个小旗。”冷英摇了摇头,喃喃说:“我也没想过要对将军不利的。”

    “不利,嘿嘿,你都开始查将军了,还说没想过对将军不利?”侍卫大声冷笑起来。

    冷英依旧不住摇头,喃喃道:“真没想过,要查将军乃是荆然大哥的意思。自然荆大哥去世之后,我是过得一天算是一天。现在既然被将军发现了,此事原本是我的错,将军要如何发落我,冷英绝无二言。”

    那侍卫大怒,正要发作,孙元看了他一眼,示意他不要插嘴。

    侍卫正才恨恨地退到一边,右手放在刀柄上,小心警戒。

    孙元看着冷英:“说说吧,怎么回事,我要听实话。”

    “是,将军。”冷英本就是一个没有自己主张,也不喜欢找事的人,也因为如此,日常中显得非常懦弱。潜伏在宁乡军中本就是荆然的主意,当初他颇不以为然。只不过既然荆大哥这么说了,他照着办就是。

    于是,冷英就将这事又从头说了一遍,先是荆然发现市面上有鹰洋,他立即意识到这是一个升官发财的好机会。

    于是,就顺藤摸瓜一路查下去,直到查到余祥身上,然后上了余祥的商船,和郑家的船队狠狠地打了一仗。

    那一战荆然表现得实在太出色了,激起了余祥的爱才之心,就出言招揽。

    在知道鹰洋伪币的幕后主使人是孙元之后,荆然一开始本震得心中惊恐。可他这人功名利禄之心太切,觉得这对他来说是一场莫大机遇。只要能搬倒了孙元,他就算是立下了一场绝世大功,别说锦衣百户,就算是副千户也做得。

    于是,荆然就和冷英一道混进了宁乡军,参加了这场大战。最后的结果是荆然死在战场上,而他冷英却因为身份暴露,做了侦缉厂的阶下囚。

    这一席话冷英讲得有气无力,直说了小半个时辰才说完。

    说完之后,他也不叹息,又将头低了下去:“将军,什么食君之禄忠君之事,什么职责在身之类的话冷英也不愿意多说。实际上,这个锦衣卫小旗冷英早就不愿意做了,衙门里的事我也一点不关心,当初之所以不肯离开锦衣千户所,那是因为想着荆大哥的情义,不想让他失望罢了。不过,自然荆然大哥阵亡之后,冷英也没想过再回千户所。只想等这仗打完,回南京之后,就想衙门辞职,寻个没人认识的地方混一口饭吃。前程什么的,那是英雄好汉的事情,冷英没那个志气。今日既然落到将军手上,冷英没有别的话好说。但有一点还请将军明鉴,李文明、房可壮、苟良等几个大哥都是忠诚于将军的好汉,同我和荆大哥却没有任何关系,还请将军放了他们,免得冤枉了好人。”

    那个侍卫又忍不住咆哮了一声:“他们是不是奸细还轮不到你这个反骨崽废话,你说从来没想过对将军不利,得要人相信才好!”

    “我信。”突然间,孙元低低说了一声。

    冷英将头抬了起来。

    孙元叹息一声:“你所说的话,我都信。冷英啊,毕竟你在某身边做了这么长时间的侍卫,你的为人,某还是相信的。还有,你这人的毛病是胸无大志得过且过,做细作,拿某来邀功请赏的事情你也做不来。说难听点,你这人除了能打仗,却是没有任何本事的。不过,你为人面冷心热,却是一个善良的人。”

    冷英的眼泪流了下来,这对他来说可不常见:“多谢将军,冷英是个无用之人,只希望将军能够给我一个痛快。”

    “痛快,给你什么痛快?”孙元突然哈哈大笑起来:“冷英啊冷英,你真以为某是个嗜杀的屠夫。算了,念在你我主从一场,我若是取你性命,却显得心胸不够开阔,且你并没有想过要对某不利。至于所谓的伪币,其实就算你报上南京锦衣千户所也没有用。某不但要铸鹰洋,将来要要铸钱。这天下已经乱了,大明朝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朝廷已经有一年多没有发军饷了,救亡图存,还得靠我们自己。为了大明朝的江山社稷,为了百姓不落如闯贼和建奴之手,死于他们的屠刀之下,孙元区区一点名声又算得了什么?朝廷若要追究,某自然有话要说,不过,在说之前,得将欠我扬州镇的军饷给补全。冷英,你走吧!”

    “走?”冷英呆住了。

    按说自己不过是一个小小的锦衣小旗,在一镇总兵官眼里,简直就是一个芥子般的人物,伸出一根手指来就捏死了,而且不留任何后患。

    小小一个锦衣卫竟然去调查堂堂总兵,换成其他人肯定活不成。可孙元却没有任何性质追究,甚至还放了自己一条活路。

    在马牧集大战之前,冷英日思夜想,想得就是尽快回到南京去,重新过以前的日子。他这人喜静不喜动,又不喜欢事情。只不过,因为荆大哥有命,他不得不混进宁乡军。

    现在荆然已经阵亡,那个任务自然也不存在了,可是,冷英突然又不想回南京。就算回去,又能怎么样,那样的日子又有什么意义。

    孙元身边的侍卫不耐烦了,喝道:“你这个反骨崽,还不快滚?”

    “等等。”孙元突然想起一事,来了兴趣:“冷英,我且问问你,你和南京那个女子究竟是怎么回事,她和你是什么关系,你是否倾慕于她?”

    当初孙元之所以对冷英这么反感,主要是那日在窑子里看到的那一幕,感觉这人就是个绿头乌龟,连个男都算不上。

    后来因为和冷英接触的时间长了,感觉他也算是一条汉子,对他的观感这才渐渐好了起来。

    换成别人被问起这种**,在就羞臊得无地自容。但冷英还是一脸的麻木:“回将军的话,那女子叫阿娇,同我却没有任何关系。”

    “没有任何关系,那你怎么还去给她送东西?”孙元好奇起来,八卦之心顿起。

    冷英面部表情难得地丰富起来,一脸的伤感,摇了摇头:“说起这事……当年,我刚进锦衣衙门的的时候曾经办过一件案子,办的就是阿娇的父亲……也是我一时糊涂,又立功心切,却冤枉好了好人,最后……最后还没等结案,阿娇的父亲就自杀了……她们,她们全家都被收入教坊司……冷英心中有愧疚,这些年来一直都想给她赎身。可惜,我不过是一个小人物,又如何办得了此事,只能在平日里照应照应罢了。冷英这辈子做错了很多事,有的事情一旦做错,就再也没有挽回的余地了。”

    孙元也忍不住暗叹一声,确实,如那种充实进教坊司的妓女,并不是你有钱就能替她赎身的。因为,她已经落了奴籍,乃是娼优,要想赎身,得有严格的法律程序,需要朝廷高官点头。冷英不过是一个小小的锦衣卫,这种事情,他自然是半不到的。

    叹完,就挥了挥手,让冷英出去了。

    等到冷英离开,那侍卫道:“将军,这种叛贼,如何能够放过。”

    孙元:“罢了,此人心地倒是不坏。而且,刚才他也说得清楚,想查某的是荆然,他并不想对我宁乡军不利。我选择相信他,冷英也为我宁乡军立过不少功,将功抵过,就不追究了。”

    “将军说得是。”

    孙元:“你去一趟马侍郎那里,将那个叫什么阿娇的青楼女子的名字报给他的幕僚,让马侍郎帮个忙,将去掉她的奴籍,当做一件好事。”

    “将军真是菩萨心肠。”

    孙元:“你去传梁满仓过来吧。对了,将黄先生、秦易和傅山也叫过来。”梁满仓在自己部队中来这么一手,这不是所谓的肃反吗,简直是混蛋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