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国士-第25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难不成,咱们就得吃这么个亏,督师的冤情就不能昭雪吗?”孙元气恼地一跺脚。

    黄佑忿忿道:“刚才我已经打听得明白,为了扶持他曹变蛟,各镇都将手头的战马和器械紧得秦军使。”

    “呵呵,人靠衣装,佛靠金装,秦军想不成为威武之师都难。到时候,想不搏得满堂彩都难。”孙元冷笑出声:“看样子,洪承畴是铁了心要带秦军在皇帝和百官跟前露脸了,真是无所不用其极。不过,黄兄你也不用担心,这京城之中藏龙卧虎,这军队能不能打仗,拉出来溜溜不就知道了。一支部队的精气神,可不是靠穿几件好铠甲,骑几匹好马就能看出来的。当年,王允成随我一道进京时,不也排归队列操演半天吗。依我看来,不过是杂耍罢了。”

    这事设计到孙元和王允成的恩怨,川军、宁乡军都是天雄一脉,王允成死后,川军残部已经并入宁乡军成了一家人,黄佑也不好讨论,只默默地听着。

    孙元说到这里,心中顿时一动:是啊,若要论起走队列,这世界上还有哪一支部队比得上我宁乡军。要想见秦军比下去,却是不难。

    他立即道:“黄兄,宁乡军被派到最后入城也没什么打紧,好戏在后头。本来对此事我孙元也不放在心上,不就是接受检阅罢了。我宁乡军平日里怎么样,明天还怎么样。不过,看来,我还得事先准备准备。今次却要叫天子,叫满北京城的军民知道,什么才是真正能打仗的部队,什么才是天下第一的铁血雄师。曹变蛟的部队,戏子而已!”

    黄佑见孙元一脸的自信,心下稍安,可还是低声道:“孙将军,咱们被排在最后。明日入城受阅的部队这么多,怕就怕前面的部队故意拖延,时辰一拖长,看的人已经没有耐心。天子看得厌了,自去太庙就麻烦了。”

    孙元摇头:“不怕,当今的天子乃是古往今来第一明君。如今,军事乃是我朝压倒一切的大事,陛下怎么可能回因为不耐烦而提前离开。咱们什么也不要想,且做就是了。”

    没错,孙元得出这么一个结论,是基于对历史的先知先觉。没错,崇祯皇帝这人性子是急,一天一个念头,所颁下的政令也都不切时宜。可这人却是以中兴大明,开一代盛世为政治目标的。这样的人,怎么可能因为不耐烦而中途离开阅兵仪式?换成康熙,或者他的前任万历、天启,或许还有可能。

    “对,且做就是了,今人事,听天命,说不定老天爷换站在咱们这一边,说不定我等会有一个好运气的。”黄佑咬牙点头。

    “没有所谓的天命,也没有所谓的运气。”孙元道:“所谓的运气不好,那是因为我们努力不够。”

    下来之后,孙元立即招集军中诸将,开始安排起明日的受阅仪式各军各将该做些什么,又该如何表现。

    实际上,这事孙元觉得也没有什么好费心思的。后世每十年一次的大阅兵,自己也亲眼见过两次,没吃过羊肉还看到过羊跑,照葫芦画瓢就是。

    想当年,自己作为大学生群众团体在**广场参加国庆大阅兵仪式的时候,就被现代军队的威武深深震撼了,

    孙元就不信宁乡军不能秒杀崇祯,秒杀北京城中的官民。

    很快,一队队宁乡军士兵被集中起来,开始了简单的操练。

    ……

    夕阳中,洪承畴和陈新甲骑在战马上,出了拱北方城,慢慢地朝北京城行去。

    远处就是宁乡军的老营。

    自从各路大军驻扎京南之后,这一代可谓是处处皆兵,闹腾得厉害。士卒们在战场上见了血,神经时刻绷得极紧,已是过敏了。就好象一颗炮仗,见点火星就会炸。因此,在这些天里,军队中的士卒打群架者有之、骚扰地方者有之,吃酒乱性者有直,已是有些不象话了。

    对此,洪承畴也是睁一眼闭一只眼。作为一个带老了兵的人,他自是知道,部队这几个月打得苦。各军的军士都是父子传承多年的军户,士兵和士兵之间彼此都有关系。这一仗下来,谁没有亲朋故旧死在建奴刀下。

    现在战争终于结束,绷紧的弦子终于断了,军纪自然是坏得不象话。可偏偏你却不能去管,一管,这些在战场上被建奴杀成疯子的军汉说不定先就营啸了。

    他们是吃准了各镇总兵担心部队在天子眼皮子下生出事来,不好向朝廷交代,这才越发娇横起来。

    可说来也怪,在各镇边军人心皆散的情形下,宁乡军却显得异常安静,甚至可以说是纪律森严。

    在暮色中,宁乡军老营灯火齐整,有一队队战马跑来跑去,小心警戒,一派肃杀之气。营中传来阵阵喊杀声,和整齐的脚步,不用问,定是孙元正在操演士卒。

    突然间,洪承畴和陈新甲都同时拉停了战马,回头看去,心中突然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

    虽然不肯承认,可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同宁乡军比起来,各镇的兵痞子们简直跟垃圾一样。

    陈新甲和孙元不和,当初和卢象升也是政敌。可一想起已经以身殉国的卢象升,再看到卢象升遗留下的这支强大的野战部队,还是忍不住叹息一声:“天下第一铁军……哎,也只有卢建斗和孙太初练得出来。这让我想起万历朝的两个人物。”

    洪承畴:“陈总督想说的是卢建斗之于孙太处,正如张居正之于戚少保?卢建斗此人某接触不深,可看他所留下的精兵强将,真当得起人杰二字评语。”可惜,为了秦军,某却不得不将宁乡军压制了。

    没错,如果他拿不到蓟辽总督一职,又如何对得起追随自己多年的秦军士卒。他们日思夜想的就是等洪大人做了总督,又个好的前程。毕竟,秦军不过是朝廷为了镇压农民军,临时组建的一支军队,并不是大明帝国的常备军,说穿了不过是乡军。一旦内战结束,就会解散的。真到那个时候,追随洪承畴多年的士卒们,怕是没有什么好下场。只要他洪亨九做蓟辽总督,秦军就会摇身一变变成边军。说难听点,就好象是后世的政府聘用人员,被解决了治标,挤进了体制。

    压制宁乡军,让秦军在天子驾前争功这事干得实在没脸,洪承畴虽然不愿意,可他代表的却是整个秦军集团的利益,容不得他行快意之事。

    这次,杨嗣昌就是派陈新甲同洪承畴联络上的,表示,愿意尽全力保举洪承畴出任蓟辽总督一职。前提条件是,秦军必须将宁乡军的风头压下去,最好不要让孙元的部队出现在天子驾前。

    陈新甲突然道:“洪总制,其实,宁乡军这次能够斩杀岳托,为我大明朝争光,某内心之中何尝不感叹振奋……我大明朝这么多年,什么时候在对外战争中获取过此刻的大捷……我大明朝已经许年没有见过这样的强军了……可惜了卢建斗,可惜了孙太初……”

    说着,不觉将头低了下去。

    虽然和孙元有私怨,虽然卢象升和杨相是政敌,可对于孙元,他心中却是异常佩服的。

    洪承畴听出陈新甲话中的不满和惋惜,抿紧了嘴唇半天才道:“有的时候,规矩就是如此,一切都得按照规矩来办。孙元虽然功高,可惜,他只是一个武人。武人,也只能够如此了。一切,当以大局为重。”

    这话的意思并没有说尽,实际上,一个武官,就算功勋再高,一镇总兵就算是到头。难不成还能做到总督、巡抚,甚至督师?大明朝的规矩就是文官统帅大军,做决策,武官负责实施。

    宁乡军就算明日排在第一,出了风头,然后上书请朝廷优恤卢象升有如何?难不成还能板倒杨嗣昌?

    如此,对他孙元也没有任何好处,反平白被杨嗣昌投闲置散。没有了他孙元,宁乡铁军还能存在吗?

    陈新甲有些丧气,想了想,心却中是好笑,孙元同恩相有敌非友,我却反同情起他来,真是怪事:“罢了,明日就是天子检阅三军的好日子,咱们说那些做甚,还是快些进京吧!许久没回京城了,事儿多着呢!”

584。第584章 盛事

    大明崇祯十二年,四月十六,一大早,大时雍坊和小时雍坊一带已是人头济济,两处的百姓都顾不得做生意和操持生计,齐齐挤到长安街的两边,伸长了脖子朝街上望去。

    因为就在今天,山东一战的部队都要从从宣武门入内城,然后沿着西长安街到承天门,也就是后世的**,接受天子的检阅。然后,各军开去禄米仓领天子和朝廷的奖赏。

    如今的北京城作为明帝国的首都已经两百年,整个城也在元大都的基础上阔容了将近两三倍。作为整个帝国的政治中心,据户部统计,城**有百姓三十五万,再加上周边的四十多万农业人口,共计八十余万。这还不包括每日在城中进进出出的脚夫、船夫。如果将这些人口也包括进去,估计已经上百万了。

    百万人口,在工业时代的现代社会,也就是有个三线城市的规模,可这里是明朝。不得不承认,这已经是当世最大的城市之一。

    自从建奴从青山口出关,北返辽东之后,断绝了半年大运河漕运总算是通畅了。北京满城官民全靠漕运物资过活,漕运一断,城中顿时困窘起来。再加上清军将整个河北打成一片白地,吃物流饭的贩子和商家已经困难到极点。城中的物价更是一日三涨,已经高到让人无法承受的地步。很多人因为家贫营养不良,都是面带菜色。整个京城的商业活动仿佛已经停滞,再加上旱了几月,这都四月了,城中还看不到一丝绿色。就好象一口巨大的沙漠,吞噬着所有人的精气神。

    好在建奴终于走了,时值四月,江南的新谷、绸缎、瓷器更是如流水一样运来。好象是受到济南物资的滋润,京城物价在半月之内迅速地降落下去。而树木枝头,一夜之间却是繁盛成一片,城中上下,都满是喜洋洋的绿云。

    这段日子里,城中到处都是婚嫁喜庆的酒宴,到处都是人们的笑脸。

    这就不得不让人感慨,在一片废墟也似的河北,京城的繁华实在是太显眼了。可这种繁华却是建立在漕运之上的,一旦漕运出问题,这片繁荣立即就会枯萎。

    换种说法,大明朝在北京的政府要想顺畅地运转下去,那是建立在江南财富的基础上的。

    从唐朝江南得到开发以来,到如今,天下财物七成出自江南,江南财富七成出自宁、苏、杭。没有江南的财富,北方也不能独存。

    这就是中华民族大一统的经济基础。

    南方、北方,通过大运河漕运的联系,已经成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

    此刻,在宣武门外,六镇并秦军、宁乡军参与山东之战的主力战兵都已经齐聚一堂,立于城门之外,准备等到一声令下,各军就开进内城,接受满城百姓的欢呼,接受百官和天子的检阅。

    这次检阅,按照洪承畴的布置,各军都有出一营主力战兵,也就是四千五百人马。六镇和秦军加一起总共有三万人马,宁乡军则全体出动,大约超出了将近一千人。不过,在所有人看来,孙元部走在最后,已经处于配角的位置,就算出动再多人,也没有关系。

    每镇一营人马说起来并不多,可明朝边军的主力战兵和辅兵的比例非常大,一比五甚至一比十也很正常。一场出动上万人马的大战,明军中真正能够作战的家丁,估计也就千余。

    打了半年战,明朝军损失惨重,各镇都是客军,这次来京城的人马经过消耗,很多部队甚至连一营战兵都凑不足,比如秦军,两千多主力战兵,在鲍丘水被建奴给杀了一半,只剩一千来人。没办法,各镇总兵们只能临时拉些身材还算过得去的辅兵凑数,辅兵不够的,民夫也成,反正现在京畿地区到处都饿得眼睛发绿的流民,三十文一天拍出去,什么人招不来?

    凑够一营之数之后,又简单地训练了几日,将铠甲往身上一套,将旌旗一举,整齐地喊几声“万岁,万岁”,倒也显得威武。

    三四万人马开进京城,铠甲闪亮、红旗招展,锣鼓喧天,真真是一桩难得的盛事,整个京城都轰动了。几乎所有的京城百姓天不亮就涌进内城大小时雍坊,立于西长安街的两侧,等着观看这前所未有的大热闹。

    这次山东之站,明军前前后后斩首建奴一千多级,就连东夷右翼军的军主奴酋岳托也被摘下了脑袋。这可是自太祖开国,徐达将军、成祖爷纵横沙漠北以来,对外战争前所未有的大捷。

    上一次祝捷还得上溯到万历爷年间的三大征,不过,万历三大征虽说是胜利了,可仗却打得见仁见智。而且,那三次战役,都未免又以大欺小的架势。蒙古已经衰弱、倭寇又算得了什么。至于播州之战,更是以全国战一隅。

    不过,即便如此,明朝也付出了极大的代价,耗费大量军费,对国家财政造成了极大的负担。可以说,张居正隆万大改革给大明朝所积下的那点家底子全陪了进去。

    等到满清在辽东崛起,大家这才愕然发现,战争已经从大人欺负孩子变成了成年人之间的较量。或许,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算是以大欺小,只不过,这一回明王朝变成了孱弱的孩子。

    自天启年到现在,朝廷对辽东军事,屡战屡败,整个大明朝的精气神已经被彻底打垮了。

    到如今,整个大明朝好象都患上了恐清症,根本就不敢与之在战场上较量。

    一两个鞑子兵占领一座县城的事情也是有的,几百建奴骑兵就敢冲击数万人马的明军大阵,并能战而胜之的咄咄怪事也不鲜见。

    可以说,整个民族的志气和脊梁都被这一场接一场的失败打断了。

    所以,一旦建奴入侵,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逃到安全的地方躲起来。至于抵抗,甚至战而胜之,只怕连想也不敢想。

    可山东一战,明军斩了一个贝勒级的清将,击溃敌人右翼大军。这个时候,所有人这才猛地发现,建奴也不并是不可战胜的。

    战胜建奴的意义,甚至比当年万历三大征更大。

    怎不叫人心怀激荡,怎不叫人由衷地骄傲?

    这可是前所未有的大捷啊,所有人都想亲自看一看这些敢在沙场上和建奴刀口见血的好汉究竟剽悍成什么模样。

    到如今,据说,西长安街两边的店铺已经坐满了人。如酒肆茶坊二楼这样绝佳的观景位置,更是被炒到了一钱银子一个座位,可就这样,依旧是供不应求。不少临街的住户,更是直接将自己而楼的扳壁拆掉,摆上三五各座儿,设好茶水糕点,招揽顾客。只需一日下来,家中两三个月的花消就有了。

    不过,京城中多是无钱的闲汉,这种一钱银子一个座儿却不是他们所能承受的。因此,不少人索性无视临街店铺小二的白眼和呵斥,死皮赖脸地立在屋檐下面,将脖子伸得老长,不住朝西面张望。

    整个京城的百姓几乎都涌到西长安街边上,眼前全是熙熙攘攘的人潮,这让顺天府和锦衣亲军衙门如临大敌。今日天子可是亲自坐镇承天门观礼的,若是百姓有个骚乱,又或者挤踩死了人,打搅了这场盛会,上头追究下来,也不知道有多少人会丢掉头上的乌纱。

    所以,一大早,两个衙门的衙役和兵丁们就开了出来,先是以清水净街,然后挥舞着手中的鞭子和棍子,将百姓不住地朝街两边驱赶:“靠后,靠后!”

    “滚边儿去,打不死你这个不开眼的。”

    “直娘贼,还挤,胆儿够肥的,等下千军万马一过,踩不死你?”

    棍子和鞭子抽到人身上,发出噼啪声响。

    可被抽的人却不发出惨叫,反恬着脸笑问:“官爷,等下是不是可以看到孙太初,看到宁乡军。”

    “废话,山东一战可都是孙太初一人打下来的,他若不来,其他人也好意思来受阅?”

    “听人说,宁乡军中的好汉都身长八丈,面如蓝靛,生着一张血盆大口,究竟是不是真的呀?”

    “你这是屁话,这他妈是我大明朝的铁军吗,这是阎罗殿逃出来的恶鬼。”有人唾了一口。

    说话那人不服气:“能够打赢建奴的,怕是只有这样的恶鬼。建奴凶,只怕宁乡军更凶。只要是我大明朝的军队,凶一点才好呢!”

    “是极,是极!”拥成一团的百姓纷纷点头。

    正在维持秩序的衙役和兵丁们都是哭笑不得,其中有个官长模样的军汉板着脸喝道:“乱说什么,宁乡军也不过二千来人,建奴多少人马,他孙太初一个人能包打了。这次能击退建奴,难不成别的边军都是摆设?”这人乃是锦衣卫中的一个总旗,原本也是边军出身,见百姓称赞宁乡军,隐隐有腹诽边军,心中顿时不满。

    “废话,当然是摆设了,前几番建奴入寇,没有宁乡军,边军打成什么鸟样,当我们没看到。哼,咱们每年交这么多皇粮国税,都喂得这群猪。”

    “对,边军都他娘是一群猪!北京城乃是天子脚下,你看看,现在都被建奴祸害成什么样子了,他们还意思吗?”百姓都骂开了。

    从崇祯七年到现在,建奴两次入寇京师。每次朝廷也不是没发严令命边军入卫京城,可结果是各镇兵马遇到建奴都是一触即溃。放任敌人将城外烧杀成一堆废墟,城中百姓在城外谁没有几门亲戚,有的人直接就是逃进城来的难民。外寇入侵,对于京城百姓可是有切肤之痛的,对于边军的无能更是愤怒。

    一时间,群情汹涌,那总旗顿觉有些经受不住,只得低下头,灰溜溜地逃了。

585。第585章 负气

    其实,就今日的得胜大军接受皇帝检阅的盛典而言,京城百姓主要是来看宁乡军的。内心中,大家对于那个生食人肉的孙太初还是非常好奇的。孙元虽然功劳甚大,又有百战百胜的威名,可这名头却还是比不上他吃人肉来得响亮。

    实际上,不是熟悉大明朝军制的人,单看旗号,却分不清究竟哪一支部队的归属。大家都是一色的朱红日月旗,都是一色的雪亮铁甲,都是一样的威武雄壮。

    在宣武门外,三万明军已经整装待发。

    排在最前头的秦军今日却也整顿了一营人马,四千五百人身上都穿着一件铁甲。涂着黑漆的甲叶子在晨光中隐约闪烁着金属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