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国士-第14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愿为宁乡马前卒!

    就让我从新开始吧,这个镇抚,我汤问行不想干了。

    可是,肥来如山倒,肉去如抽丝。无论自己如何打熬力气,身上依旧是汹涌的赘肉,这样子,还有何面目自称军人,还有何面目去见孙元将军?

    ……

    正在这个时候,外面传来一阵喧哗声,一个家丁兴冲冲地跑进来:“镇抚老爷,高公公下令,全军开拨开去京城,咱们的仗打完了,可以回家了!”

    汤问行将杠铃扔在地上,冷笑一声:“仗打完了,你打过仗吗?一群废物,蛀虫!”

334。第334章 北京北京

    孙元在穿越到明朝之后,不止一次地想过回到北京这一天的情形。刚到这个世界的时候,他仅仅是想去看看自己前世工作和生活过达十年之久的地方。毕竟,那里有自己的青春、梦想和奋斗。

    随着逐渐融入这片时空,又高屋建瓴,看待事物的目光和从前自是大不相同。

    自己接连获得三场绝世功勋,可谓是崇祯八年到崇祯九年最出风头的一个。这次押送高迎祥进京献俘,可想盛况是何等的空前。

    他甚至还在内心中模拟过得到皇帝接见之后,该如何应对,甚至根据史料记载推敲和崇祯皇帝的性格。结论是:这人性格虽然有问题,却是个很好对付之人。反正,照着袁崇焕当初的路数,将牛皮往大里吹就是了。

    可万万没想到,在路上走了几日之后,刚一看到北京城,高起潜就下令,王允成部和宁乡军驻扎在石景山两处已经荒废的京营营房里,两军相隔二十里远。

    这可以理解,毕竟,京城是何等要紧的地方。别说区区川军和宁乡军,就算是卢象升过来,也不能将军队带进城去。朝廷对于军队一样都有很强的戒心,谁也不敢保证这么多军队一旦开进城去,那些军爷究竟会干出什么事情来。

    如果有人起了二心,直接带兵进紫禁城,来一个清君侧,奉天靖难,事情就麻烦了。

    当年袁崇焕的死,最重要的原因是袁督师带兵勤王时,第一时间不但没有同建奴打仗,反让皇帝打开城门,放关宁军进北京。当时崇祯皇帝的邪火就上来了,好你个姓袁的,叫你过来打仗,你想带这么多军队进城来做什么,要造反吗?

    而且,京城之中寸土寸金,也没那么多地方安置数万人马。

    这事孙元也可以理解,真叫部队开进北京城那种花花世,他还怕部队的军心散了呢!

    可是,军队的将领可以进城吧?

    但一到京城,首先进城的却是朱玄水。

    朱副千户得了朝廷的命令,押着高迎祥进了城,将人犯下到天牢里关押,等到献祭太庙那天,和三法司的审判。

    接着,进城的就是高起潜。

    高太监临走的时候,还顺手将宁乡军斩获的敌人头颅全部带走了,说是他要亲自向朝廷为孙元请功。

    说这话的时候,高起潜还当着众人的面狠狠地把孙元和宁乡军夸奖了一番。又解释说,滁州一战有功将士这次进京觐见天子,并不是想象的那么简单。朝廷可是有规矩的,天子也不是想见就见。

    等他见了陛下,禀告此事之后,自然会有旨意下来,再安排大军进城接受检阅。

    看到高起潜满面的假笑,孙元心中总觉得有什么地方不对。可王允成不反对,他也不好说什么,只能将头颅交了上去。这轻功一事究竟是什么程序,孙元也不太清楚。

    于是,就驻扎下来,这一等,就等了一个月,时间已经到了崇祯九年十月中旬,朝廷什么时候褒奖自己,又什么时候得到天子检阅一事,就如同没有发生过一样。

    这让孙元心中疑惑起来。

    问题是,他在这片时空的北京基本没有一个熟人。而且官职又低,对于这事为什么会变成这样,也是抓不住任何头绪。

    这一个月中,宁乡军中的士兵在京城驻得实在太久,都有些人心浮动。在来之前,大家以为不过是押送高迎祥进京,到地头,将人犯往上头一交,受了朝廷封赏,然后回家了事。

    却不想如今却好象是被人遗忘了。

    好在宁乡军军纪严明,再加上孙元有弄出了一个所谓的秋冬两季的训练大纲。

    大家每天天一亮就起床打熬筋骨,要折腾到天黑才能上床。累得半死,只恨睡觉的时间不够,过得几日,大家习惯了这样的日子,倒也不胡思乱想了。

    士卒那边好办,他们可以眼睛一睁忙到熄灯,可做为宁乡军的统帅,身系这么多人的前程和身家,孙元却不能不用心。

    在等待了一个月之后,孙元察觉到其中的不妙,也不想再这么耽搁下去。

    想了想,自己在京中也只认识一个朱玄水。

    朱副千户虽说官职不高,在扔出一个石头就能打中一个正七品朝廷命官的京城里根本就算不得什么,但人家好歹也是勋贵子弟出身,认识的人不少,去寻他问问,说不听会打听到一些消息。

    反正在军营里呆着也是无趣,孙元索性带着费洪、犟驴子、温健全等几个中级军官进了北京城。

    如今的北京刚解除了戒严没几日,建奴尽数北归之后,各地勤王军马也各回本镇。

    历时两月的建奴南侵,京畿地区受害甚重。在这两个月中,顺天府但凡有点身家的百姓都涌进城来避难。据说,在这段时间内,北京一下子多了十多万流民。不但旅馆酒楼人满为患,连大街上都搭了许多窝棚。就这样,依旧没办法收容这么多人。

    崇祯皇帝和朝廷没有法子,命令城中各家宫观、佛寺大开方便之门,让百姓住进去。

    难民实在太多,京城的物价也涨得厉害,斗米三百钱。

    孙元进城的时候,还能看到城墙根处那一溜还没来得及撤除的窝棚。

    对于北京,他是向往已久的了。也想亲眼看看大明朝的政治中心究竟是何等模样,看看能不能寻回一些前世的记忆。

    可一到地头,他却是大失所望。

    脏,实在是太脏了。

    小冰河期已经有好几十年了,如今的北京旱得厉害,满眼一片焦黄,时值深秋,触目竟看不到一丝绿色。一阵阵西北风吹来,除了将那一声声驼领吹得丁冬乱响,还卷起了漫天黄沙。只要你一张嘴,就能吃到满口的沙子。

    大量流民进京,便溺满地,走着走着,你一不小心就能踩到人畜粪便。这还是冷天,若是盛夏季节,也不知道会臭成什么样子。

    犟驴子、费洪和温健全等人还好,他们毕竟是山西边军出身,早已经习惯了这样的气候。但随孙元同行的管陶管老板却大口大口地吐着唾沫:“我呸,这也算是京城,脏成这样。成祖爷当年也不知道是怎么想的,竟然迁都到这种肮脏的地方。南京多好啊,花红柳绿,厅台楼阁,那才是天堂呢!”

    孙元:“当年的北京可不是这样,水多得很,也就是近几十年才旱下去的。”

    费洪点点头:“好像真是这样,先父当年就随官长来过北京,听他说,北京漂亮得紧。”

    正说着话,管老板突然尖锐地叫了一声:“恶心,恶心死了!”

    众人听到着叫声,心头一惊,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过去,然后同时抽了一口冷气。

    却见在靠着城墙根处,人畜的粪便已经堆成了一座大山,同城墙垛口齐平。那些粪便也不知道在这里堆了多少年,上面都长满了草。已进入深秋,荒草早已经枯萎发黄,风一吹来,瑟瑟着响。

    粪山已经被人掏空,有肮脏的孩子在里面爬进爬出,显然是将这里当成了他们的家。

    作为一个现代人,孙元最见不得就是不爱干净,顿时惊得头皮发麻,身上暴起了一层鸡皮疙瘩。

    老大帝国,世界的中心,怎么会变成这样?

    实际上,从汉朝的长安城开始,到盛唐的东都洛阳、北宋那着丝履守城的老卒,再到大明的北京。这个东方帝国一直都站在世界民族之林的顶端。富庶、强大、心胸开阔有强烈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在人们的心目中,所谓世界,指得就是从塞北到南海这一片东亚大陆。至于其他地方,不过是蛮荒而已。这才是天下,而北京则是天下的中心。

    可这个时代的人却不知道,随着资本主义的出现,随着地理大发现的航海时代的来临,世界的中心已经慢慢地朝西方转移。

    世界,将变成另外一种模样。

    因为资讯和眼界的关系,或许大家对即将出现的一个新世界或许还没有任何意识。可随着大明朝对外战争一场接一场的失败,国内又是烽烟四起。整个帝国从上到下的各个阶层都仿佛被人抽去了心气,变得颓废起来。

    这一点,在建奴这是为期两月的侵略之后表现得越发明显。

    京城里官多衙门多帮闲多,处于这样的政治中心城,老百姓自然而然地染上了好议论国事的嗜好。街谈巷议中,自然少不了刚过去的那一场战争。消息灵通的好事者和闲汉们一说起这事,无不摇头叹息,甚至拍案痛骂,将大明朝的军队和朝中衮衮诸公贬得一无是处。

    对于朝廷大军在两月中竟没有一兵一卒与敌接战,纯粹做一个看客的丑事,众人也是启齿愤恨。

    可骂上一通又能如何,发泄之后,不也就叹息一声,各回各家,各找各妈。

    然后街市依旧太平,而乱成一团的北京城又恢复往日熙熙攘攘的繁华景色。

    至于城外顺天府其他几个遭受兵灾的州县,甚至被屠成白地的村庄,对大家来说,那却是另外一个世界的事情了。

    在京城百姓看来,北京城外都是大农村。而京城城墙高厚,固若金汤,建奴无论再强,也不可能打进来。躲在城中,却是安全的,日子依旧能过得下去。

    别说朝中的高层建筑,即便是底层的老百姓也知道,明朝拿建奴是彻底地没辙了。既然如此,也不用费太多的心思,过得一日算是一日吧!

    这一点,可以从百姓们面上麻木的表情中可以看出来。在酒馆里通骂当朝的公卿甚至皇上固然痛快,不过这不过是大家日常生活中的一个谈资罢了。生活中有意思的事情还多着呢,比如青楼里那些美貌女子,一掷千金的风流士子,以及新上市的南蛮宝货。

    南京士气颓丧,醉生梦死,可也讲究个精致情调;至于北京,却更多的是得过且过的蝇营狗苟。

    孙元在街上走了半天,突然发现,这个时代的北京城,就好象垂垂老翁,缺少一种蓬勃向上的生命力。

    而就在同一时期的欧洲国家,葡萄牙、西班牙的水手们正驾着帆船在大洋上,在惊涛骇浪中纵横驰骋,任凭阳光在他们身上晒出水锈。在美洲,他们的火绳枪正在密集地发射,迎接玛雅人、阿兹特克人人山人海的进攻。

    “大明老了,已经没有精气神了!”

    ……

    正在这个时候,犟驴子突然欢喜地叫了一声:“总算看到绿色了,哈哈,先前满目都是黄色,可把我的眼睛给累坏了。”

    众人抬头看去,却见远方的出现一片绿云,竟是一大片树林,以及树林中的红墙碧瓦。风中也没有黄沙,其中还带着一丝水气,清新得中人欲醉。

    叫人看了忍不住精神一振。

    同时,街道上的行人少了许多,也整洁起来。

    有好几个顺天府的衙役正提着笤帚可劲儿地扫着街道。这个时代的衙役可谓是一专多能,身兼警察、消防队员、环卫工人数职。

    孙元点了点头:如果没猜错,前方应该就是西苑,皇帝起居和处置国家政务的地方:“再过得片刻,就能到朱副千户家了。”

    温健全:“朱千户住的地方还真不错啊,这地方比起南京来也不逊色多少。”

    “废话,听说这一片都是皇家园林和公卿大夫的宅第,再差又能差到什么地方去?”

    确实,北京的布置很有意思。城北乃是皇宫所在,城南则是商业区。城东都是普通百姓的住所,至于城西,则多是达官贵人的宅院。

    明朝开国两百多年,城西这一片的住户大多有不凡的来历,十多代繁衍下来,你在这里随便拉个路人一问,搞不好他的先祖就是什么侯什么伯。

    明朝的宗室和勋贵的队伍极其庞大,到如今,宗师和勋贵子弟达到惊人的二三十万之多。这些人当中有不少是吃铁秆庄稼的,朝廷的负担也是极重。

    走了半天,依着朱玄水留下的地址,孙元等人来到一座不大不小的宅门之前,一问,果然是。

    不过,门房回答说朱副千户最近公务繁忙,基本看不到人。今日却不在。

335。第335章 情形不妙

    犟驴子首先就叫嚷开了:“这个老朱,怎么忙成这样?也不来看看咱们这些在一个马勺里舀过食的老哥们,想必升官发财,忘记老兄弟了。”

    朱玄水在宁乡军的地位很是奇怪,表面上看来他是孙元的监军,可其实这个职务却是他自任,想来抢功劳的。不过,连番几次大战之后,大家也在内心中接受了他,把他当成了袍泽弟兄。

    军汉们心思都简单,沙场厮杀,大家提着兵器,互相帮忙,相互依靠,只要能做到这一点,至于你以前是什么时候人,又有什么心思都不要紧。

    温健全:“驴子,你说话别这么难听。”

    说着怪笑着无声地看了孙元一眼,好你个驴子,把朱千户当弟兄,至孙将军这个朱家未来的女婿于何地,你想做将军的长辈吗?

    “什么难听,朱千户回家都一个月了,也没去军营里找我等吃酒,分明就是升了官,瞧不上咱们了。”犟驴子气哼哼地说。

    门房见这几个军汉说话无礼,心中不快:“我家老爷的职司还没有确定了,这不正忙着这事吗?今日一大早就出门了,估计要半夜才能回家,各位军爷将帖子留下,还请回去吧!”

    他要撵客,孙元如何又肯。已经一个月没看到朱汀,如今好不容易进一次城,怎么可能不见上一面就走。

    正要说话,突然间,有个丫鬟模样的小姑娘走了出来,朝孙元盈盈一福:“来的可是孙将军。”

    孙元一拱手:“正是。”

    丫鬟一边说话,一边偷眼看着他:“你可叫孙元,大河卫宁乡所的千户孙元将军。”

    “正是。”

    小丫鬟抿嘴一笑:“既如此,还不快请。”

    门房:“姑娘……”

    丫鬟:“老爷前几日交代过,说是如果孙元将军来了,就留下来。”

    门房无奈:“是。”

    然后一伸手做了个请的姿势:“孙将军请。”

    朱家的宅子很旧,看年生至少有百年模样,房顶的瓦楞间还长了些茅草,墙头甚至还有一棵树。不过,地方却大,三进三处,很干净,也有些气派,显然这宅子主人的先祖还是颇有来历的。

    进院之后,孙元正要同手下一道进大厅堂,那小丫鬟却偷偷地扯了孙元一把:“孙将军请随我来。”

    男女有别,扯了孙元袖子一记之后,小丫鬟俏脸微红。

    孙元会意,她这是要引自己去见朱汀,就朝手下递过去一个眼色,示意他们在厅堂里等自己。

    不过,收获的却是手下诡异的笑容。

    孙元倒有些不好意思了,正要走。那门房却一伸手,将孙元拦住。然后不住拱手:“将军,请随我来,随我来。”

    看他的意思,是不会放自己进内宅的。孙元也没办法,只得朝丫鬟递过去一个抱歉的眼神。小丫鬟气恼地一跺脚,可门房依旧是一副不给面子的表情。

    朱汀虽然是个巾帼英雄,可这里是明朝,像孙元这种男人还是不好随便朝内宅带的。否则,传了出去,朱玄水还不被人笑话。

    一行人占了厅堂一半的座位,孙元手下的军官们虽然都是草莽出身,可宁乡军的规矩大,大家进厅堂之后,都将身子坐得笔直。

    “看来,朱千户这是出去走门子了,看能不能谋个官职,得朝廷的封赏。不过,事情却怪,按说咱们立下这么大的功劳,这朝廷的赏赐早就该下来了,怎么拖到现在?这京城,刚来的时候咱还觉得新鲜,可呆得日子长了,却是烦闷。这一身,都闲得快要生锈了。”

    说话的正是犟驴子,他嗓门大,一开口就震得厅堂里嗡嗡着响。他身体本就壮士,大冷的天,还只穿着一件单衫,被身上肌肉绷得很紧。

    说话的语气中,已有抱怨。

    习惯和他抬杠的温健全道:“驴子,你算什么,一个小小的百户一级的军汉而已,这朝廷的事情你懂个屁。咱们的功劳是大,可这京城刚被建奴祸害了两个月,遍地都是流民。这百姓的安置、赈济都须花费时日,你急什么呀!反正咱们的功劳,朝廷是不会忘记的。你想啊,建奴入寇两月,整个河北,竟然没有一支军队敢与辽东野人厮杀,都他娘是没卵子的软蛋。也就是咱们宁乡军斩首三百来级,算是给咱们汉人给朝廷给皇上争了点脸面。况且,这生擒高迎祥的功劳,简直就是大破天了,任谁都抹杀不了。我估计,再等得几日,等皇帝忙完,咱们就该接受检阅了。”

    “却也是。”费洪点点头:“算来也就这两日的工夫,咱们的封赏也该下来了。不过,检阅的事情只怕要推迟几日。”

    “怎么说?”犟驴子问。

    费洪:“这献祭太庙不是什么日子都可以的,怎么也得等到冬至那天吧!”

    “咳,等到冬至,这他娘还得一个月。”犟驴子烦恼地一拍大腿。

    费洪:“好事不在忙上,好事不在马上。”

    一个军官笑道:“就是,忙什么,反正也少不了咱们的封赏赐。依末将军看来,以孙将军的绝世功勋,一个总兵怎么说也跑不了的。到时候,咱们也得官升几级。到时候,费将军至少也是个参将,蒋驴子大哥和温三哥怎么也得是游击将军。”

    温老三眉开眼笑:“你也被扯我和驴子,你的功劳也不少,怎么着也得是个守备吧!到时候,我也得叫你一声守备老爷。”

    那人忿忿道:“三哥你说什么,你将来做了游击将军,我若成了守备,官职小于你,你也不要埋汰我。”

    一说到这事,大家都是一脸的憧憬,满厅堂都是哈哈的笑声和打趣声。

    正在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