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的最强纨绔子弟-第2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批又一批的鸡蛋被送入孵化箱,一批又一批脱温了的霸鸡四号鸡苗被养殖户“贷款”拿走。

    但是高方平也关注了每一期拿鸡苗的农户名单,始终未见有小方力的名字。

    林冲带人在外寻找了几日没有收获。林冲所汇报的信息只是:许洪刚所部的剿匪工作进展很大,如火如荼,目下他们主力,集中在靠近湖口县的区域内。

    林冲没有提及小方力的信息,只是提及了许洪刚所部剿匪如火如荼。这样的官面说辞梁红英听不懂,但是高方平却听懂了,林冲的言下之意,他母亲病重的情况下这么久没露面,小方力恐怕凶多吉少、死于土匪之手了。

    到此第一次高方平开始自问:自己的初衷是不是错了,系统性的剿匪是否真要展开,剿匪工作是不是开展的太晚?

    思考着这些,高方平再次拿出近期各县抄送通判司的关于匪徒落网的文报开始观看。

    以前看的时候一切正常,就是感觉许洪刚所部的进度和收获太大了些,太顺利了些。但是那时,高方平觉得可以用许洪刚所部训练有素,熟悉江州情况来解释。

    不过目下是第二次观看,导致了高方平有一些上次没有的心得。

    从各县的文报中能看出来,活捉的土匪不多,大多数是就地正法。

    看到这里的时候高方平皱了几次眉头,隐隐约约觉得不对,除非面对成规模的悍匪,真正展开了战斗,才会有大面积的就地正法动作。

    江州的情况高方平虽不了解,虽然也认可大宋境内的土匪很多,但这里是南方,断无如此多的成规模悍匪道理。事实上如果成规模的悍匪数量多,相反他们不会到处抢劫收鸡蛋的散户了。而会出现越来越多的大商号被抢事件。这是有这典型不同的,这也是高方平的理论中,要把土匪相对集中一起的理由。

    另外还有一个问题,和各县大量提交的事关土匪的文报不同,今次二次审核,依旧没有德1化县张绵成关于这些的抄送。

    “丁二。”高方平道。

    丁二起身抱拳道:“请相公吩咐?”

    “我有些头疼,你来帮我审核一下这些各县文报,包括往上三年的文报也统计一些数据,我要知道三年以来,但凡记录在案的土匪抢劫案件中,散户被抢有多少,大户被抢有多少。要仔细,要快。”

    高方平吩咐后,给他了一封通判司手谕,然后丁二就去司法参军部门,找历史档案去了。

    林冲好奇的道:“往上三年并不关大人的事,何故介入?”

    高方平微微一笑道:“你是武将,说错话我不怪你。江州的很多情况其实就在那些文报中。朝廷设立档案制度是有原因的。如今的局面总让我觉得有些不对劲,但是仔细想,却又想不出来。往上三年的抢劫案件结构,其实就能明确的分析出江州的土匪山贼结构。”

    林冲等人相视一番,没有在多说了。

    话说高方平的风格不喜欢过度剿匪、只喜欢控制,这已经不是什么秘密。当然那要看土匪的结构是什么,兴许这些问题关系到大魔王和蔡倏在江州的政治斗争层面,所以这是他大魔王操心的问题,不关其他人的事……

    死囚牢。

    宋江那个胖子在装惨,高方平就坐在他的对面好奇的看着他装。

    来江州已经有些时日,这是高方平第一次来看宋江。胖子的确被看管的很严,死囚牢除了特定的蔡倏心腹之外,谁也不许进出。

    不过江州没有高方平不能去的地方,只是说,早先高方平不想为了见宋江而去撸蔡倏的逆鳞,所以没及时来。但是目下许多地方都有不对劲,所以高方平来了,想听听宋江这家伙对江州有什么心得。

    宋江是个有心的聪明人,并且视觉和高方平不同,所以他应该会有些另类的心得。而为了不被宋江忽悠,不全听他一张嘴怎么说。所以在来之前,需要一定的时间,让高方平用自己的眼睛先观察江州各方面的情况。如此,才能和胖子所说的东西加以印证。不会被人蒙了。

    “相公总算来看望了,宋江此番苦也。”宋江说着就眼睛红红的,做点刘玄德似的欲哭状。

    “救你我肯定会,只是说我有我的安排和想法,所以你还需要挺一些时候。演戏就不必了,我知道你此番吃了一些苦,但是成大事者不拘小节。天降大任于身,劳其筋骨饿其体肤都是正常的,何况你好吃好在的,也没有皮肉之苦,装什么可怜?”高方平道。

    汗。

    宋江赶忙把表情收了起来。

    话说大宋的牢房比较黑暗,进来小黑屋的人基本都是很惨的。不过死囚例外,如果是等候秋后问斩的人,为了“不结仇被冤鬼缠身”,默认规矩是不殴打,不饿,还会少量的给点酒肉、客气些,让他好上路。

    宋江道:“主要就是没有自由,不能目睹相公蒸蒸日上的事业,是为一个大遗憾。”

    高方平给他后脑勺一掌道:“还想要自由?你被关一点不冤,一言不合就捅了阎婆惜,你写的什么鸟诗词我也不懂,但你杀人了,在小黑屋待几月你觉得不应该吗?”

    宋江吓了一大跳,再次匍匐在地上撅着屁股哀声道:“请相公明鉴,我现在的路线和作为,一切都是为了相公的安排。”

    “死胖子你少拿我背黑锅,我没让你杀阎婆惜促成这事。你是聪明人,你绝对知道这个世间要做到一件事,绝对有至少两种以上的方法。”高方平道。

    宋江这才一阵尴尬,一五一十的解释了一下阎婆惜事件。

    少顷后,宋江跪在地上抱拳道:“请相公明鉴,关于阎婆惜的事正如宋江刚刚的说辞,真的是一个意外。当时宋江真没有杀人心思,就是害怕坏了相公的大计,害怕梁山的书信落在王勤飞等人的手里,我是您的人,落他们手里会给相公的名声造成不利影响,于是宋江着急了,上前抢夺书信,殴打、争执的过程中,那婆娘战力不弱,她先从我的身上夺了匕首想杀我,这才最终造成了误杀事件。”

    关于此点上他说的是真是假没人知道了,除了那个死去的阎婆惜。但是他的说法在逻辑上基本成立,而且胖子剑走偏锋,的的确确是在事后自首的。

    这个案子是时文彬亲自判的,这方面老时相对严谨,他把案子定为误杀,相信有他的理由和判断。所以也只有这样了。

    另外,宋江专门留着梁山的书信,高方平知道,是胖子想专门等着给高方平看,表忠心,表示他一切都不会对大魔王隐瞒。

    “行了,阎婆惜事件到此为止,时文彬老爷的判罚已经生效,我就不再追问。”高方平道:“我当初的承诺不变,路线安排不变。将来,我保你官袍加身。”

    宋江担心的道:“启用罪人为官,确是我朝的惯例,但那一般只局限于武将,宋江如今脸上刺字,如何还能做文职……”

    高方平打断道:“这是我操心的问题。我十八岁就能做到通判,所以相信我,将来我有能力给你正名。你不需要相信我是个好人,事实上就没有这种人。你只要相信你的利益就行。我们的利益是共同的,此为其一。能够提供给你利益的人中,我高方平是最仗义最好说话的人,此为二。所以只要你是聪明人,能想明白这两点,那么你会放心我,我也会放心你。”

    “谢相公的抬举。谢相公的教导。”宋江眼睛红红的样子做感动态。

    高方平觉得他未必有多感动,这个胖子是想做官想疯了。

    权利和地位大家都喜欢,其他人不会想疯,那是因为其他大多数人还没有体会到这其中的乐趣。恰好宋江心思又大,又是“政府口掌握一些小权利”的人,自然会特别留恋这些,特别在高方平上任后,让宋江几乎到了架空王勤飞和曾世成的地步。

    这些,会彻底的点燃宋江心中的那把热情的火。

第415章 卑职用脑袋担保() 


    “好了,其他犊子就不扯了,进入正题。”高方平低声道,“把江州的一些情况,但凡你所知道的,可疑的,可信的,不起眼的,全都告诉我。我今天时间多,专门准备了一天听你述说。”

    宋江便静了下来,仔细的整理了一下思路,第一句便小声道:“相公,卑职宋江要举报,江南摩尼教要反!”

    在一般情况之下,他这么说那真是非常耸人听闻、非常有噱头的一个说法。只是对于高方平这个穿业者、又进一步了解些内情的人来说并未觉得有多惊讶。

    皱了一下眉头,高方平只是认为,明教的造反时间兴许会提前,因为许多地方的迹象已经很明显,就连宋江这样的“不知内情”者都看出了一些迹象。此点除了证明宋江是个聪明人之外,也说明明教的迹象越来越明显。

    见高方平只是皱眉而并未表现的太惊讶,宋江有些担心的道:“宋江之心日月可鉴,请相公明见。”

    高方平道:“别多想,我不是不信你。相反你能看到这些我很高兴。”

    宋江这才喜道:“那看来就是相公也有了这样的怀疑和看法。”他想说英雄所见略同的,只是不敢。

    “我是有这想法,最早以前陈留县平乱就是我主持的,那次的主要对手就是这些人。”高方平喃喃道:“土匪去成群结队的抢劫是为了财,为了喝酒吃肉。但是宗教、特别参考明教的教义,他们对**、酒肉等等的需求不多,而他们却热心的去劫持大钱纲,就基本只有一个解释他们要造反,置办装备和根据地需要大量的钱财。”

    宋江叹道:“难怪相公能有现今之地位和作为,宋江拜服,您能从许多事当中看出别人多得多的心得体会来,果真成功绝非偶然……”

    高方平头疼的道:“先把你的马屁收起来,现在说正题,赶紧的。”

    宋江抱拳道:“到达江州之后,托几个朋友的福,宋江得到了优待。”

    高方平道:“这我知道,你整日出入酒楼。”

    宋江哀嚎道:“相公错怪宋江了,宋江又怎是表面这么肤浅,那只是我表现出来的一种假象。实则宋江每到一地便喜欢结交朋友,留心观察当地的官场态势、民情、以及各种各样的消息。因为此,宋江依仗着及时雨的薄名,结实了几个江州江湖上的朋友。其中之一是一个力大无穷头脑简单的黑厮,名曰李逵。”

    高方平微微点头,示意接着说。

    宋江察言观色,见大魔王不责怪自己多结交江湖朋友后,这才微微放心,又道:“李逵乃是湖1口县人士……”

    高方平听到的时候微微动容,来了兴趣。

    宋江接着道:“通过李逵那黑厮,卑职发现了一宗湖1口县的大案情——铜矿!”

    “接着说。”高方平好奇的看着他,想不到他宋江连这事也发现了?

    宋江道:“说来这只是一个巧合。李逵那厮最是好赌,又总是输,为了还赌债他有时会干些偷鸡摸狗的事,听说他之所以在湖1口待不下去,是因为他是那边有名的贼了。有一次我给了他十两银子,被他输光,我问他钱呢,他因不好意思便吹牛说钱还在。为了凑到钱让我放心,不知道怎么的他拉了一小车铜矿石来我面前,说是他把我给他的钱都买了铜矿,准备自己炼铜。”

    顿了顿宋江道:“我一听,当然知道他在瞎掰,恐怕那辆推车都是他偷来的。在我朝,一切矿产属于皇家,严禁非官方买卖是铁律。铁矿还有挪动余地,但铜矿贵重,加之在我朝缺铜的大背景下是绝对不敢有人私自买卖铜的。至少换我,我宋江只敢和聪明人做铜生意,而绝对不敢为了一点小利和李逵那样的没头脑私下交易铜矿。所以当时我便断定那些铜矿石,是他从湖1口县偷来的。”

    高方平眯起眼睛道:“确定是湖1口县?”

    宋江点头道:“非常确定!且我又给了李逵五两银子,为了避免打草惊蛇,悄悄把那些铜矿石埋了,不许他声张。还让他带我到他捡铜矿石的地方查探。看到有非官方人士在私自开采铜矿!”

    听闻到这里高方平深深的吸了一口气,果然坐实了这样的猜测,他们的胆子还真是到了逆天的地步,敢隐瞒发现的铜矿,私下进行开采,私下进行造钱。

    这真的是一条天大的黑幕,蔡党在南方的利益比想象的更大,胆子更肥。若非之前高方平不来见宋江,已经提前用自己的眼睛观察了江州,此时还真的未必敢相信宋江的说辞。

    宋江接着道:“观察的最初期,卑职也以为是官府开采。因为他们开采规模颇不小,全部人都身着厢军服饰。并且外围有湖口县差人巡逻四周。有军和差,至少会是江州监押司以及县衙的联合执业。但因为宋江久居官场,知道一些门道,我看出了其中的猫腻,差人是真正差人,但是厢军应该是假军,却有真正的制式装备。”

    到此高方平勃然色变,猛的起身厉声道:“宋江,你对我之陈述不是一个小问题。如若错了,那是罪大恶极杀无赦之罪。你陈述之‘真差人’,无异于对通判司弹劾当今国舅郑居中的不赦之罪!”

    宋江脸色惨白的跪在地上道:“卑职用脑袋担保句句属实。我宋江在郓城官场工作如此之久,天天接触差人,只要照过面我能辨认出来,差人的心态、差人的语气、差人挂刀和握刀的姿势、以及一些下意识习惯,和普通人是有绝对的区别的。这些对于我宋江,不难判断。”

    高方平回忆了许久,记忆中还真是那么一回事。小高所见过的差人,就算不当值不带刀的时候,也总会有意无意把手靠向腰间“要扶刀柄”的态势,而寻常人则没有这个习惯。这是因为长刀是管制兵器,只有公务员有权利可以明目张胆的带刀。

    其余普通人就算是藏着刀,也不可能在腰间,所以不会有下意识去腰间扶刀柄的习惯性动作。

    想到这里高方平信了宋江,凝重的问:“你判断铜矿开采现场有假军,但那些人有真正的制式装备又是怎么回事?”

    宋江压低声音道:“坦白的说宋江对差人的判断十拿九稳,但是对军却不如想象中的那般熟悉。我只是发现了那些厢军脸上太干净,很少见到有贼配军。”

    高方平点头道:“这是一个点。厢军中的确应该有一定比例是贼配军,至少有七分之一左右。如果是正常军事任务,为了官府面子,很可能脸上有刺印的就不出动。但是开矿这样的苦力却相反,队伍中应该大量贼配军才符合逻辑,毕竟虽然都是军队,但贼配军无人权,肯定要优先去最苦最累的第一线。”

    “相公英明,卑职也是这个想法。”宋江抱拳道:“除此外更显著的一个特点是:厢军很懒散,能混就混,能闲就闲,但那些作为苦力在开矿的厢军相当吃苦耐劳,相当的有行动力。以卑职对基层的了解来看,他们的吃苦耐劳和行动力超越普通的农人!”

    高方平再次色变:“如果你确定,几乎就只有一种解释:他们是被洗脑的宗教人士!”

    宋江一字以一顿的道:“此点卑职用脑袋担保!卑职的思维和相公不谋而合。他们的行动力到了非人的地步,且不用监工用鞭子监督,其行为让我想到了戴宗口里的‘摩尼教众’。李逵曾经还偷过矿里的一把兵器,拿来送给我,吹嘘是什么神话背景里的宝刀什么的,但是我看了之后,兵器陈旧,不是新造的,并且是官府制式兵器,还标有江州监押司字样,字样明显被人为的模糊过,不过依旧有迹可循,能够辨认!”

    高方平铁青着脸喃喃道:“接着说。”

    宋江摇头道:“基本上就是这些,于是根据这些情况,卑职便有了摩尼教要造反的判断,开场就对相公陈述了。”

    高方平道:“这次就算了,以后无需你主观进行判断,只需陈述现象。判断性质是我的问题而不是你的。然后,明教不是什么好东西,这又不是秘密,就算是他们害处也有限。但郑居中这样的国贼内鬼,为了钱财不计后果的丧心病狂之举,害处更大。国朝内忧外患之际,蔡党一手遮天祸国殃民,但是郑居中比蔡党的贪财**更可恶!”

    高方平始终铁青着脸不说话,在考虑一些问题。

    若非来江州已经有些时日,并且很多东西有了心得,还真的不敢相信宋江的话呢。至于现在,宋江说的东西变为了一种佐证,更加肯定了早先高方平对江州的种种判断。

    还真是那个理论,所谓的道消魔涨论,地里不种植粮食,自然是杂草毒瘤丛生,占据了土地。

    江南实在已经到了病入膏肓的地步,蔡党的腐朽造成了整个官场的不作为,民不聊生,民间麻木,于是各种各样的情况便就此衍生了出来。

第416章 触目惊心() 


    于朝廷层面上,户部的资产表中,江州的铜矿早已枯竭,造币局广宁监建制还在,却早就停止生产了。在此情况下,湖口事实上还在开采铜矿,且是真正的县衙差人出面维持次序,明教人士伪装厢军开采,这基本上,就在高方平这里坐实了郑居中“叛国”的要件。

    但这里有个最大的问题是,能否拿到郑居中“参与”的直接证据。如果拿不到,那么大宋的官场真的很蛋疼,他郑居中又没有出面,出事最多推给手下,推给摩尼教。他最多就只是一个“失察”之罪,坦白说,这个罪名对于大宋的士大夫几乎没有什么影响,最多不会升官而已。

    在高方平的概念中,郑居中这就是叛国。可惜无奈的在于,就算有他和明教勾结的证据,官面上也不能定叛国罪!

    因为现在明教还没有正式的造反,它是一个合法思想,属于礼部“宗教司”注册的合法机构,在官面是摩尼教,和佛教道教一样归属礼部管理。一样享受免役免税政策,这就是它能在初期发展一定的教众的原因。

    某些方面大宋真的很蛋疼,精英读书人太多并且掌权,于是更具他们的诉求,大宋的思想和言论自由度到了空前的地步。导致这些前唐几乎被搞绝的宗教,再一次的合法化了。

    至于到了后期,明教和朝廷的冲突起点,应该是江南被搞的太穷,蔡党太丧心病狂,缴纳不起税费的人越来越多,所以不爱逃跑不爱造反的南方人,便越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