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长安著名神捕-第18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然,所有的人里面并不包括张浩元,只有张浩元没有捂住口鼻,反而还往前走了几步,走到了坛子的跟前,瞬间,院子里的人都对县尉大人非常的钦佩!

    看看,要不然人家怎么就能当上县尉呢,就光凭这份能闻味儿的本事,别人谁就都不行!

    尤其是代百顺和代小福父子,他们两个几乎都佩服得快跪下了,五体投地,这股臭味他们可是都闻到过的,那坛子只要封口打开,人都没法往近前靠,县尉大人竟然还走到近前,并且还大力的吸气……他不会是鼻子有问题吧?

    张浩元道:“里面的尸体至少有三个月的时间了,只会更长,不会更短!”

    说完了这话,他才后退几步,返回了公事房,等再出来时,他已经戴上了一副特制的口罩,并且手上也戴上了手套。

    张浩元重新回到了大坛子的边上,往里面看去,坛子里面黑乎乎的,什么也看不清,他倒也不忌讳,让人拿来根棍子,他用棍子去捅里面的尸体。

    片刻工夫,张浩元便抬起头来,道:“里面的尸体是经过处理的,并且头上无发,看样子应该是一位僧人,所以这坛子里的尸体极有可能是一位坐化的高僧,只是在防腐方面没做好,并非是有人谋杀!”

    他挥了挥手,并不再进行检查,而是让差役把坛口重新封上,退后两步,张浩元才看向代百顺,道:“你事先有没有搞清楚啊,连这样的坛子都能同意寄存,这应该是寄存到寺庙里才对。

    代百顺和代小福没听明白,张浩元说的什么高僧,那是怎么一回事,高僧怎么会死在坛子里?

    普通人信佛拜神,只不过是为了求神佛保佑,对于神佛的生活也不见得知道多少,而对于凡间的僧人们是怎么生老病死的,他们更是不感兴趣,所以坛子里面有高僧到底是怎么回事,他们是搞不清楚的。

    而且,僧人们也不会把这种事到处宣扬,除非是有特殊的需求,否则高僧坐缸这样的大事,是不可能和普通百姓说的。

    张浩元见众人不懂,便道:“高僧逝世和我等凡夫俗子不同,他们是坐着去世的,死后如果有的高僧修成了金刚不坏之身,那么便放在缸内,可以塑造法体,这个缸就是干这个用的。”

    他的这个解释并不能算是正确,仅能算是靠点儿边,但他不是僧人,而在场的人当中也没有僧人,所以大家不需要有多么了解这件事,只要能明白这个缸类似棺材,也就可以了。

    众人听完,这才明白,原来是这么回事儿啊,虚惊一场。

    忽然,有一个武侯说道:“可刚才小人们抬这个坛子的时候,觉得这个坛子特别沉,里面不象是只有一位高僧的样子!”

    (本章完)

第523章 老方丈() 
张浩元微微一愣,这个坛子特别沉?他没有抬坛子,当然不知道坛子有多沉,而且他以为既然这个坛子是高僧坐缸之用,那么也就没有什么好看的,只不过是一场误会而已!

    如果是误会,虽然对不起坛中的高僧,但此事却也不必追究,毕竟百姓发现了坛子里面有尸体,他们是必须要报官的,而官府打开坛子查看,也是应尽的职责,顶多算是误会,就算寄存这个坛子的两个和尚不高兴,那还能咋地!

    但如果坛子里面不止一个高僧,那就不是误会了,张浩元还没有听说,一个缸里有两位高僧坐化的,当然,实际是什么情况,他不是佛门子弟,当然也说不清楚,可按着普通百姓的习惯来讲,哪能一个缸内坐两人,那未免有些挤了吧!

    张浩元又退了几步,想了想,道:“先把坛子口封上吧,里面高僧的法体我们也不好多做打扰,去个人把附近庙里的和尚带几个过来,问问清楚再说!”

    差役们上前,忍耐着恶臭,重新把坛子的口又给封上了。

    一个捕头则带着几个捕快去了附近的寺庙,去找和尚了,万年县里面的寺庙不少,找几个和尚那还是很容易的。

    张浩元则回了公事房,把代百顺和代小福父子叫了进来,详细询问那两个和尚的事。

    没过多大一会儿的工夫,捕头便带来了三个和尚,便是附近寺庙里的三个方丈,都是岁数挺大的和尚,年纪最大的那个已经快七十了,长着两道长长的白眉。

    张浩元没有迎接出去,但却也在三位老方丈进门之时站了起来,冲他们拱了拱手,道:“三位高僧请坐,来人,上茶!”

    这三位老方丈都是附近寺庙里的,三个不同的寺庙,但都不是大庙,都是坊里的普通小庙,那种算上方丈在内,一共不超过十个僧人的那种小庙。

    张浩元等三个老方丈都坐下了,便道:“这次本官请三位高僧来此,是想问一下如有高僧圆寂,那么坐化是不是要坐在一口缸中,或者是大坛子里?”

    三个方丈面面相觑,他们在路上时已经听捕头说起过这个了,他们都是佛门子弟当然对这些有所了解,于是便对张浩元解释了一番!

    但是,这三位方丈是从佛门子弟的角度解释的,虽然很专业,但是张浩元其实并不需要他们这么专业的答案,他只是需要知道,那种缸有类似高僧棺材的作用就可以了,至于具体细节,他不需要明白,对案子也没有任何的帮助。

    张浩元很有耐心地听完,然后问道:“那么,有没有一口缸内有两位高僧坐化的呢?”

    他问的话不够专业,但要表达的意思却是明白的,而且也不算是不尊重,这个时代,官员问什么就是什么,也没有说话要注重语气用词,以免伤了佛门子弟的心的说法,佛门子弟也不敢提什么心灵被伤害,也不敢玩脆弱,甚至连慢些回答都不敢,官老爷打起板子来,可是不管你是不是出家人的!

    三位方丈嘴上不敢说,但心里还是挺不舒服的,一口缸内怎么会有两位高僧的法体呢,这情同侮辱了,他们三个互视一眼,都没有立即回答!

    张浩元拖着长音,嗯了一声,语气有些不耐烦,互相看是什么意思,是有意怠慢他的问话么,不配合官府问话,那他可有的是办法让这三个老和尚配合的,没什么好客气的。

    三位方丈都吓了一跳,年纪最长的那位方丈连忙说道:“回张县尉的话,绝对没有一口缸内有两位高僧法体的事,绝对没有!”

    张浩元道:“天下这么大,你能保证都没有吗?”

    方丈犹豫了一下,他们三个又互相看了眼,用眼神交流了一下,之后,老方丈再次摇头,道:“这种事情以后会不会有,贫僧们不能保证,但以前一定没有!”

    这句话说得斩钉截铁,很有权威性。

    然而,张浩元问话,可不是需要他这种斩钉截铁,他又问道:“天竺那边呢,有没有这种风俗习惯,还有,如果遇到特殊的事情,比如说战乱,比如说紧急的事情,所以不得不把两位高僧的法体放入了一口缸内?小心回答,本官问的话,有可能涉及到人命案子,要是回答错了,算你们做伪证。”

    他问的是特殊情况,而意外的事情,往往就发生在特殊情况里,所以这种问话的答案才是最重要的,一般情况下,谁都能说,反正又不是自己家的事,谁都可以胡乱下保证,就算是以后真实情况不是如此,是他们说错了,那又能怎么样,他们也不会有什么损失的。

    三个方丈一起咽了口唾沫,这可真叫够倒霉的,本来他们三个在庙里面好好的,结果被请到这里来说话,还不能说错,说错就算做伪证,这事弄得,上哪儿说理去啊,什么理都让官老爷给说了!

    这回方丈在回答时,就小心了些,不敢那么斩钉截铁了,年纪最大的方丈道:“贫僧们见识浅薄,虽然年轻的时候也曾周游过大唐,但所见所闻也不算多,有关这方面的特殊情况,贫僧们都没有见过,也没有听说过,所以……也许有吧,一口缸内有两位高僧的法体。”

    “嗯,你要是这么回答,那本官就要麻烦你们一件事了,本官这里有人报案,说发现一个坛子里面有尸体,而且不止一具尸体,会不会是高僧的法体还不能确定,所以需要你们把坛子里的尸体启出来,需要用到什么仪式,本官却是不晓得,只能你们这些佛门子弟来进行了,你们明白吧?”

    三位方丈连忙点头,他们来之前就知道了,这个没问题,他们可以配合,虽然尸体恶臭难当,但如果真是某位高僧的法体,那么他们这么做可就是功德无量了,毕竟给“受到了打扰”的高僧法体做法事,也是对佛门的一种贡献。

    三位方丈随着张浩元到了院子当中,他们都是上了年纪的人,可是无法查看坛子里面的尸体,只好叫进自己的弟子,跟着他们来的弟子都等在衙门外,他们让自己的弟子来处理坛中尸体。

    几个年轻的和尚一起到来,但讲实话,他们也不懂如果处理尸体,毕竟从来没有过高僧法体被抬进衙门里面的事发生,要做什么法事,就连三位方丈都是糊里糊涂的。

    但没关系,弟子们办事,师父们念经,这点是不会有错的。

    于是,在三位方丈的诵经声中,几个年轻的和尚终于把尸体从坛子里面取了出来,尸体已然高度腐烂,恶臭难当!

    有一个年轻的和尚叫道:“师父,坛子里面还有一具法体,这个……这个算是法体吗,要不要也一起抬出来?”

    三位方丈全都大吃一惊,坛子里面竟然真的有两具尸体,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本章完)

第524章 两具尸骨() 
一时之间,院子里面静悄悄的,散发着恶臭的坛子,还有从坛子里启出来的尸骨,即使是在大白天,但这样的气味,还有这样的景象,也依然叫人感到恐惧,毛骨悚然。

    装尸骨的坛子虽大,装一具高僧法体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当然前提是高僧法体是坐姿,但如果放入两具法体,那就绝对不够用了,也就是说,两具尸骨必定不是以坐姿放进坛子里的。

    张浩元只感头皮一阵发麻,他之前检查尸骨,说实话,他并没有在意尸骨的姿势,因为当时尸骨不是正常的姿势,可却也是正常的!

    为什么说不是正常的姿势,却是正常的呢,因为尸骨在腐烂之后,不可能保持原有的姿势,血肉腐烂,筋脉断绝,骨头自然也就不会保持死时的姿势。

    而且,坛子里的高僧法体并没有做好防腐,法体肯定也不会固定,所以说就算高僧法体不是坐姿,那么也是正常的!

    虽然张浩元早就做好了,坛子里面还有一具尸骨的准备,但当知道真的有一具时,他也难免头皮发麻,启出来的这具尸骨已经腐烂成了这个样子,里面那具当然也不可能好到哪里去,他无法得到更多的线索,这案子极有可能会成为悬案,破不了的那种。

    年轻的和尚们忍着恶臭,又把坛子里面的另一具尸骨给启了出来,这两具尸骨都是穿的僧袍,显见都是和尚。

    张浩元叫过三位方丈,道:“你们确定,一个坛子里面不可能有两具高僧法体,是吧?”

    三位方丈都苦着脸,臭他们能忍,但佛家弟子的法体被这么个糟蹋法儿,他们真是看着就伤心,他们认为肯定是有恶人杀了两个高僧,就算不是高僧,但也应该是佛门弟子吧,杀完之后,把尸体给塞进坛子里了,这不是糟蹋,还能是什么?

    老方丈红着眼睛,念了好几声阿弥陀佛,然后才哆嗦着嘴唇,道:“绝无可能,绝无可能。还请张县尉为佛门弟子作主,早早抓出凶手,严惩,一定要严惩啊!”

    这回他也不慈悲为怀了,既然认定是谋杀,那么他就恨得要命,非要让张浩元替坛中两个佛门弟子报仇。

    张浩元叹了口气,道:“三位方丈,你们修行得还不够啊,这种事情虽然看起来让人气愤,但不要忘记你们是出家人,平常总是要求别人戒嗔,戒怒,戒这个戒那个的,现有你们自己反而做不到,却如何让信佛拜神之人再崇信你们呢!”

    “不敢,不敢,贫僧修行不够,不敢让世人崇信!”三个老方丈一起双掌合什,都挺惭愧的,但惭愧归惭愧,他们也承认自己修行不够,可谁也没松口,谁也不说宽大处理凶手,甚至连不要追查的话都没说。

    反正都已经承认修行不够了,那还再客气什么,查,一定要查,要报仇!

    张浩元叹了口气,上前几步,去检查启出来的尸骨,他只能做一些常规检查,尸骨已经腐烂得如此厉害,其实也不可能检查出什么了,而且启出坛子时,破坏严重,以这个时代的检查手段来讲,这两具尸骨已然是毫无取证的价值了。

    张浩元检查之后,指着第一具尸骨,也就是先启出的尸骨,道:“这肯定是一个出家人,年纪在五十岁左右,是不是高僧,本官判断不出,但是佛门弟子,这个是肯定的!”

    然后,他又指向第二具尸骨,道:“这具尸骨也是一个出家人,年纪也差不多是五十左右,粗略之间,本官顶多也就能检查出这些,但有一点,这具尸骨是个女子,也就是说,她有可能是一个尼姑!”

    周围的人听了之后,都是大吃一惊,坛子里的两具尸骨,一个是和尚,一个是尼姑,这可真是好说不好听了,这简直就是侮辱出家人啊!

    一个老方丈哭道:“佛门不幸,佛门不幸啊!”

    张浩元却道:“也不一定是佛门不幸,因为这个坛子是两个和尚抬来的,而且坛中尸骨又穿的是僧衣,所以大家就认为,嗯,本官也认为是两位出家人,但实际上,也有可能是普通人,只不过没有头发而已,这也是有可能的,现在尸体如此腐烂,实在是没法检查出太多了!”

    在这个时代,几乎所有的人都是留头发的,只有出家人才会理掉头发,还会在头顶烫上香疤,以示受戒,但其实有些人天生不长头发,或者上了年纪之后,头发掉光了,这都是有可能的!

    当然,主动剃光头发的人,是极少的,除非是胡人,其实就算是胡人,也极少有全剃光头发的,象和尚一样把头发全都理掉的人,在这个时代,真的是十分的稀少!

    特殊情况除外,可既然都是特殊情况了,那谁又能说得清楚呢!

    张浩元围着尸骨走了两圈,确定再也查不出什么了,这才道:“放回坛子里吧,院子里面收拾干净。”

    说完,他回了公事房,洗干净手脸之后,又漱了漱口,这才坐到了桌案之后,心想:“看来不是高僧坐缸,极有可能是把两个人杀掉之后,塞进了缸中。但为什么要把这只大坛子寄存在客店当中呢,这不是怪事了么,早晚会被人发现的啊!”

    就算是一件凶杀案,但如果凶手杀人之后,把这个坛子找个荒山野地里一埋,那就可以了啊,不会有谁发现的,为什么非要寄存呢,凶手傻么,或者是在故意挑战官府,认为官府没法破案?

    因为凶手是外地来的,把坛子是寄存在客店里,那么在长安这个流动人口极多的大城里面,除非凶手自己回来,否则几乎是不可能找到他们了,画人像通缉,是一种方法,但成功的概率太小。

    张浩元心想:“要想搞明白这案子,首先就要搞明白,凶手为什么要寄存坛子,而不是埋掉,否则这个案子就很难破!”

    那么,如果凶手没有跑掉呢,反而还是在城中,或者是真去了洛阳,然后再在洛阳搞风搞雨?那两个和尚在临走时,不是特地说了洛阳么,这是不是在暗示什么呢?

    故意跟官府做对?这种人也许是会有的吧!

    (本章完)

第525章 关一个放一个() 
张浩元想了好半天,但从凶手的角度来想这个案子,现在的线索是不足以支撑的,他是没法分析出什么来的,但如果换一个角度呢,也就可以了。【。aiyoushenm】

    张浩元分析案子的时候,不但会分析凶手,也会分析原告,而且有时候原告的嫌疑还不小,但是这个案子里面是没有原告的,因为只是报案,却并不知道受害者是谁,坛中的尸骨是哪位高僧的,这个便不知道了。

    那么,顶多那三个老方丈算是原告,但很显然,他们也不知道坛中尸骨是谁的,这个要去查才行,得去查哪处寺院里的高僧在近期有圆寂的,也许能查得出来。

    但是,如果是游走四方的苦行僧,这个时代这样的僧人是很多的,颇有一些僧人认为吃苦受罪会增加修行,当然,他们的认知和行为,那都是他们自己的事情,张浩元没有心情多问,他只要知道从凶手的角度,还有受害人的角度,去分析这个案子,几乎是不可能得到什么线索的。

    最后,如果从报案人的角度去分析呢?有时候,贼喊捉贼并不稀奇,恶人先告状也并不不少见,那代百顺和代小福父子两个,并不见得很无辜,说不定他们才是真正的凶手呢!

    张浩元闭着眼睛,想了片刻,睁开眼睛,对外面大声道:“来人啊,把代百顺和代小福带进来,本官有话要问。”

    外面的捕快立即把代家父子两个领进了公事房,代家父子此时都很茫然,他们的茫然并不仅是对坛中尸骨是谁而产生的,也是对于自家客店的损失产生的,客店里出了这样的事,传扬出去,客人怕是会减少很多,这对他们这样的小本生意来讲,是一个很沉重的打击。

    张浩元冷冷地看着代家父子两个,从表面上看,这对父子确是如此茫然,而一般来讲,茫然的人往往都是无辜的,普通百姓确实是这么认为的,至少大多数的普通百姓会有这种认知。

    可在破案的官员眼里,茫然不茫然的,只和演技有关,和真实情况关系不大。

    张浩元问道:“代百顺,你说的那两个和尚,是你从街上拉回来的客人,也就是说,你是第一个接触到他们两个人的吧?”

    代百顺连忙道:“是,是小人从街上拉了这两个和尚到店里住宿,可那时小人也不知道他们两个竟然会是杀害高僧的凶手,要是知道的话……”

    张浩元摆手打断了他的话,说道:“他们是不是凶手,不是你早知道的,现在谁也不知道,本官也不知道,坛中尸骨是不是高僧的,也不是你说了就算的,本官问你什么,你就答什么,不要胡乱攀扯!”

    代百顺神色尴尬,很有些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