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陈华不愿意走曾经的老路,陈华也不怕改变所谓的历史。历史,本就是人创造的。民国历史上那些留下痕迹的名字,必将会在新的历史中更加伟大,更加丰满,更加辉煌。他们的名字,包括陈华的名字,注定要名垂青史!
因为,陈华决定对滇、黔用兵,就选定了自己未来的道路,同时也选定了整个民族未来的道路。
陈华到来了,而不能收回被列强侵占的国土和权益,那陈华就不配活在这个世上!
陈华到来了,还让华夏民族长期处于军阀混战或内战之中,那陈华也不配活在这个世上!
陈华到来了,如果还让国家长期处于“一穷二白”中,让民众长期生活在贫困潦倒中,让子孙后代长期处于愚昧无知中,那陈华干脆买一块豆腐把自己撞死算了!
陈华到来了,如果还让我们的海外华侨被人鄙视,被人欺负,被人驱赶,被人抢劫,被人杀戮,那陈华根本就不配作一个华夏人!
陈华到来了,如果还让列强卡住华夏的脖子,让华夏在这个规则前低头,那个规则前让步,让华夏的发展受制于最简单的铁矿和石油,那陈华就是猪狗不如!
所以,唐继尧、刘显世之流敢于挑衅四川,那就把他们从历史的舞台上彻底清除!所以,唐继尧、刘显世敢于挑衅四川,正好成为陈华剑指大西南的理由!
当陈华给华军三师朱山、李彬部下达了作战命令后,本来想去休息的陈华突然兴奋起来。历史,是一个人改变不了的,但却可以因为某个人而改变。
(这一段,呵呵,本不想写的,但写了,还是留着吧,姑且作为陈华吹响征服世界的号角)
……#……
西元1913年1月7日上午10时,唐继尧发布“班师回朝”的命令,由李根源的滇军第一师开路,自己率滇军司令部居中,败军之将刘存厚率5000人断后。
但无论唐继尧如何布置,已经晚了。
从10点10分,李根源的尖刀营踏响第一颗诡雷炸死三人,炸伤十人开始,滇军的回师之旅就变成了死亡之旅。
“轰——”一座看似很稳当的小桥,当桥上的行人达到5人时,埋在桥墩下的炸/药包突然炸响,桥上的7人瞬间被气流抛上半空,而紧跟而来的部队被炸倒20余人。
桥断了!这条小溪流到是不宽,但比较深。如果大部队绕行的话也可以,但至少要耽搁十多分钟的路程,而如果砍树修桥的话,至少要半个小时。
“轰——”桥断了,暂时走不了啦,一个滇军排长顺势在路面的一块石头上坐下来,谁知,刚刚坐上去,引发了地雷的爆炸,这是一个高爆雷,直接将地面炸出了一个直径约二米深约一米的大坑,站在他身边的十多名士兵,要么一命呜呼,要么断肢缺腿。
“报告督军,前方遇到炸弹袭击!我尖刀营死亡三人,受伤七人!”滇军,此时还不知道“地雷”这个名词。
“报告督军,我尖刀营再遇炸/弹袭击,死二十余人,伤四十余人,通行的桥梁被炸毁。”
唐继尧正在想这华军到底要干嘛,难道想趁机夺取云南?还没想出个所以然来,就接到两起回师不顺的报告。
对于一万多人的部队行军,受到袭扰,受一点损伤,都在所难免。怕的是道路被毁,全军被困在这山沟里出不去。
“尖刀营绕路快速前行!桥梁由辎重部队修理!”唐继尧沉吟了几秒钟,就想明白了这是华军的滞兵之计,又补充命令道:“命令李根源师主力,紧跟尖刀营,务必在下午1点之前占领习水。”
本来,唐继尧要撤回昆明,完全可以不经过习水,而是强度赤水河,经四川古蔺(叙永)直接撤回云南威信或贵州毕节,但是,此时就是给唐继尧一万个胆子他也不敢渡赤水河走上述的捷径。
作为败军之将,还敢将部队拉到敌对势力的辖区?唐继尧担心自己手上这一万多近两万部队最终可能骨头都不剩。道理很简单嘛,在别人的土地上,算是“入侵”,到时想呼吁停战都没有理由。另外,此时叫他渡赤水河,他同样不敢,他怕河对面的华军给他来个半渡而击。
事实上对岸确实有华军,只不过那点华军根本不敢半渡而击,只是监视唐继尧的滇军的。华军的主力,确实到习水去堵他去了。
“兵勾——”尖刀营后来小心了一些,排除了一些炸弹,很少挨炸了,但是,刚刚走进一个特别窄的峡谷,一声枪响传来,走在最前面的士兵顿时栽倒在地。
“敌袭!”滇军尖刀营侦察班长应声而倒,同时向营部报警。
“兵勾——”
“兵勾——”
“兵勾——”
连续不断的单发步枪声,在峡谷中特别清脆,而伴随着枪声响起的,必定是滇军士兵的被杀,射在岩石后面的,躺在地上的,藏在树枝间的,通通被杀!
“杀人魔王来了……”终于有滇军士兵崩溃,跳起来向后方飞快地跑去。
显然,这是三师特战大队留下的一个特战小队,他们只有12个人,其中有3个狙击手。可以说,在这满是乱石、森林的峡谷里,即便敌人动用炮兵,也不一定是他们的对手。
“报告师长,尖刀营遭到伏击!”滇军士兵汇报军情还是很快的,伏击刚刚五分钟,情报就到了李根源处了。
PS:朋友们,新的一天来到了;新的一卷开张了!朋友们,让收藏和推荐来得更猛烈些吧!
第162章 “八省联军总司令”的末日
“有多少敌人?”李根源一听,也有些心惊,如果只是炸/弹之类的,最多延迟部队到达习水的时间,可要是出现敌人,就很难说了。对于华军的战斗力,此时他已经不再怀疑了。因为他不只是从刘存厚那儿听说华军的情报,他自己也有亲信随着刘存厚去了纳溪。
“不清楚……估计是……”报信的士兵本想实话实说,但立即被李根源打断了,“什么,不清楚,你们是吃什么长大的?不清楚就不要来报告敌情!回去,搞清楚敌人规模再来上报!下次再说个不清楚,看我不毙了你!”
奇~!“是。”通讯兵敬了一个礼,狼狈地逃了。再不逃,真有可能被枪毙。
书~!“报告师长,根据枪声判断,敌人最多一个排。”一会儿后,另一个通讯员进来报告。
网~!“你们是干什么吃的?一个排,把你们一个营阻了半个小时?”李根源气不打一处来,什么时候滇军成了这个样子,一个排就把一个营挡住了,说出去也丢脸啊。
实际上是通讯兵夸大了数字,要是三师特战大队真的留下一个排,不说一个营,就是一个团都很难从那么狭窄的地方穿过。因为特战大队选择的伏击地形非常奇特,一边悬崖,一边深渊,一条微微向上的小路,两人并行都比较困难,其中一段约有二十米长的路程,正在悬崖的突出之处,什么遮挡都没有,完全暴露在华军的枪口下。
但是,就在李根源准备杀两个人立立威时,通讯兵来报告敌人已经撤走了。
“我们损失有多大?”李根源关心地问道。
“报告师长,死亡47人,全部是一枪毙头。”
“嘘……”李根源叹了一口冷气,一枪毙头,这可是神枪手啊,这华军把如此少见的神枪手用来堵截滇军,他们要干吗?难道,是想把我们近两万人一网打尽?
李根源在考虑,是不是把自己这个分析上报给都督,但接下来的路程却异常顺利,没有炸弹,没有阻击,一路畅通。
“这华军还真是奇怪!”路通畅了,李根源心情也好一些了。他全然没想到,就在这峡谷出口不远处,华军已经布下了天罗地网。
李根源,1879年生,1904年入日本振武学校,1905年加入同盟会,清廷时被锡良聘为云南讲武堂教官,蔡锷作云南都督时李根源即为云南军政部长,现在亦任此职同时担任滇军第一师师长,对于唐继尧上位,李根源比较配合,所以其权势得以保持。
唐继尧,1882年生,1904年留学日本。这个人,在西南早期军阀混战中要承担主要责任。在原来的历史上,1915年12月,发起护国战争;1916年,其手下罗佩金任川督,实行“强滇弱川”政策;1917年,自任“滇黔联军总司令”;1918年,利用孙文护法招牌,自任“川滇黔鄂豫”五省联军总司令,此后又打着靖国的旗号,以滇、川、黔、鄂、豫、陕、湘、闽八省联军总司令自命,其声望一时达到顶峰。
但是,纵观唐继尧一生,除了拉帮结派,打压异己,妒忌蔡锷,糊弄孙文,军阀混战之外,几乎没做过任何一件对民众有利的事,到了后来,云南全省对之是天怒人怨,欲除之而后快。
“如果没有唐继尧,西南民众至少要少死亡10万人。”说到唐继尧,阿嘎邛的语气都不像是个机器人。
土城,赤水河上游的一个小镇,后世历史上,太祖的部队在这里曾遭受过“土城之败”,如果不是大将陈G率领干部团拼死突击,太祖一行人危矣!时空倒转,此时,华军第三师一团、二团、炮兵团、警卫营、侦察营等12000余人正埋伏在土城前的两面山坡上,中间一条大路直通习水、桐梓和仁怀。
朱山、李彬将师指设在一个视野良好,但敌人的炮兵却很难发现的山坡上。
“报告,敌前锋营距我主阵地还有5公里。”侦察兵传来消息。
“报告,第三团正尾随滇军前行,距滇军后卫刘存厚部约10公里。”电台通讯员说道。
“命令三团,迅速缩短与敌距离。”朱山俨然指挥千军万马之将军。
“报告。华军司令部来电。”另一个电台通讯员跑上来说道。
“拿来。”朱山有些紧张,此时司令部来电,不知是福是祸。
“朱、李:克唐一役,其余军官死活不论,但请尽量确保李根源师二团团长朱玉阶之性命。”电报很短,朱山看完后,将电报递给了李彬。
“听说这朱玉阶是我们四川老乡,咦,还是朱师长你的家门呢”李彬想了想说道。对于敌高中级指挥官,华军相应职级的军官都有这方面的情报资料。
“估计是个人才,要不总司令不会单独发个电报来。”朱山分析道。
“但是,这个电报有些奇怪。”李彬发现了问题。
“怎么个奇怪法?”朱山没想明白。
“你看啊,尽量确保其性命。保下性命怎么办?司令没说。”李彬盯着朱山说道。
“要不,我们发个电报问问,估计开战还有半个小时,还来得及。”朱山有些拿不准,这司令到底是什么意思。
“我看还是算了。估计啊,战争结束后,司令是让这朱玉队来去自由,愿意加入我们,我们就收留,不愿意加入,就让其离去。”
“你的意思是司令只想保其一命?”朱山问道。
“这个,我不敢妄加猜测,还需要师长你好好领会哟。”李彬将皮球踢给朱山。
“我感觉司令对这朱玉阶有些特别,这样,如果战后朱玉阶不是强行离去,我们就劝他留下,反正不把他当成战俘就行了。如果要强行离去,就让其离去好了。”朱山很快就有了决定。
“报告。敌军前锋营距我阵地还有一公里。”通讯员前来通报敌情。
“命令:放敌前锋营过去,由我警卫营负责截杀。”朱山对通讯员说道。此时,师指只有朱山、李彬及相应的几个参谋,一个警卫排散布在坡地四周警戒,师部电台通讯组则藏在一块巨石之下。
“命令:炮兵团及各团所属炮兵,除不得向滇军第二团团部所在地进行炮击外,其他根据作战师部此前计划,任意炮击!”
此外伏击唐继尧部,华军三师可谓是重火力尽出,一点私也没藏,不包括三团拥有的重火力,计有105MM榴弹炮12门,75MM山炮90门,80迫12门,37战防炮12门,20高射炮12门,60迫78门,重机枪156挺,轻机枪540挺以上。
唐继尧部第二师的重火力已经被摧毁,但其炮兵团依然拥有48门75MM山炮,加上一师的火炮,总量66门(含12门老式火炮),其重机枪营还保留着42挺马克沁重机枪,12挺加特林多管机枪。
两军火炮相比,华军约相当于滇军的2。5倍至3倍左右;但轻重机枪一加上来,滇军根本就不值一提。两军人数上,滇军大约还有19000人左右,而华军包括追击的在内,不足16000人(工兵营另有任务)。
但毫无疑问,胜利的天平在华军一方,因为华军士兵的训练水平,目前绝对是国内最高的,是否能赶上列强或超过列强,暂时不得而知。此外,华军的士气也是极其高昂的,华军刚刚胜了一仗,士气不高才怪;而滇军刚刚败了一仗,差不多损失了9000人,又还有多少士气呢。
时针慢慢指向下午3点。
在朱山的望远镜里,远处滇军士兵行军很急,但队形却很乱,而且队形偏向于密集,这种队形最容易被敌方的炮兵所利用。
“李副师长,滇军一师二团走在什么位置?”朱山继续拿着望远镜看着,他在找那个朱玉阶。
“就在第二梯队。我已经看见了。”李彬也在“看”这个朱玉阶是个什么样子的人,总司令竟然对其关心起来了。
“嗯,这个二团是支劲旅,你看他们的队形,是保持得最好的。”朱山也发现了。
“可惜。”李彬叹了一声。
朱山不解:“什么可惜?”
李彬摇了摇头:“可惜了这些好兵。”
“命令炮兵,不得对滇军一师二团步兵和军官开炮!”朱山立即更改了命令。既然李彬有意,为何又不成全一下呢。
命令的更改,让朱玉阶的滇军一师二团基本得以保全,同时也奠定了朱玉阶在军队中的地位。
“命令:一分钟后开炮!炮击十分钟!十分钟后发起总攻!”朱山看了下形势,基本没什么遗漏,敌人全部都在山谷里,翻不起什么风浪来。
随着山坡上炮兵指挥员的令旗一挥,“轰,轰,轰,轰……”华军总量达200门的火炮向着滇军的炮兵团、重机枪营及唐继尧的中军轰去。
其中,12门105MM榴弹炮专门对付正在行进中的滇军炮团。105炮弹爆炸产生的巨大的气浪立即将滇军的大炮掀翻在地,运气不好的滇军,则在气浪中飞舞!而运气更不好的滇军,已经被炮弹炸成了一块一块的血肉、碎骨。
“敌袭——”华军火炮刚一轰响,几个护卫立即把唐继尧压倒在地。而其他军官则纷纷钻进道路两边的树林。
“全团卧倒!”朱玉阶听到炮声,第一时间命令手下卧倒。在大炮的轰炸面前,任何勇敢都是可笑的。
PS:历史类小说很难写,难在头绪太多,有时需要查资料。经常在起点看书的朋友就知道,历史类小说,很难像其他类型的书一样,动不动来个暴发什么的。历史类的小说,与历史本身有相似之处,重要的是延续下去……呵呵,千殇一点小感慨,见谅哈。鞠躬感谢朋友们的收藏、推荐和点击,对于一本几乎很难签约的书,这些不断增长的数字让千殇欣慰。
第163章 大获全胜
“轰,轰,轰,轰……”华军的轻重火炮,像不要钱似的,拼命将炮弹砸向滇军的队列中去。
李根源的师部走在一师靠后的位置,距离唐继尧的总指挥部只有二百余米,但是,他根本顾不得唐继尧了,因为,他的师指同样遭到了华军火炮的袭击。
“轰——”一发75MM山炮的炮弹落在李根源的师指中心,十多个卫士和参谋人员顿时被炸得飞了起来。
“完了。滇军完了。”被卫兵保护着躲在树林中的李根源闭上了眼睛。因为,作为经验丰富的指挥官,他一听炮弹的密集度就知道华军至少动用了上百门火炮,而且,还有至少十门的重炮直接轰击滇军的炮兵团,现在,说什么都晚了,晚了……
“轰,轰,轰,轰……”滇军的42挺马克沁重机枪和12挺加特林多管机枪,根本没来得及展开,就在华军的炮火中变成了一堆废铁,至于重机枪营的士兵,至少有一半死于炮火之中,一支当今华夏最强大的营级部队,从此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
“轰,轰,轰,轰——”除了滇军一师二团,其他所有的行军队列,不管是站着的还是卧着的,都遭到了60迫的无情轰炸!
“让大炮去寻找真理!”这是陈华的理想,更是陈华的行动!通过这次歼灭战,陈华要让一切军阀听到“华军”就要发抖!要让他们不敢与华军为敌!
当华军主力部队的大炮开始轰击时,华军三师三团经过紧急追赶下,距滇军后队刘存厚部只有500米了。
“原地停下,布置阵地,准备阻击敌军!”张荣光当机立断,这500米,再冲上去两百米也没什么意思,如果与敌遭遇,说不定会有意外牺牲。而立即布置阵地,轻重机枪、迫击炮及75MM重炮,完全可以给敌人以重创。华军现在每个主力团,亦拥有75MM山炮20门,60迫41门,其火力之强大绝对赛过当今军阀一个师的重火力。
果然,张荣光的3800人刚好摆开阵势,刘存厚率领5000余人就扑了过来。只是,敌人再多,而能够供敌人冲锋的路面只有二三十米宽(已经出了峡谷,山势相对较缓)。
“轰,轰,轰,轰——”张荣光也不客气,看到敌人一窝蜂似的向前冲来,先用火炮招呼一顿再说。
刘存厚惨了,因为他的后卫根本没重武器,原来二师的重机枪之类的已经在纳溪被全部打烂了。所以,他此时连“还击!”两个字都未来得及喊出,就在卫士的保护下东躲西藏起来,荣华富贵也好,权力地位也好,得有命享受才行。
“卧倒!”刘存厚没喊,不表示他手下的人也不喊。三个败兵团长也是晦气,昨晚被追了一夜,损兵折将,今天只休息了两个小时,再次遭到伏击。这次出门难道没看黄历吗?
“团座,你看,这一团、三团都在挨炮火炸,咋个我们二团就没事呢?”团副与朱玉阶卧在一起,他们到是比较安全,找到了一条夏天过洪水的小水沟。
“我咋知道?”朱玉阶早就发现异常了,但他也百思不得其解。这炮弹就像会拐弯似的,二团头上随时都在飞舞着炮弹,但就是不向二团的头上落下来。
“团座,我听说这华军的师长也姓朱,是不是他看在你是他的家门,便专门不炸你哟?”团副猜测道。
“你兔崽子的,别乱说,都督听见了不好。”朱玉阶警告道。团副比朱玉阶小五岁,故有“兔崽子”三字出口。
“全军突击!轻机枪开道!”十分钟一过,朱山即时发布命令。
“哒,哒哒,哒哒哒……”华军的540挺轻机枪,开始欢叫起来。这种力气稍为大一点的战士,可以抱着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