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战国风云之韩国再起-第8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齐王对于田单一而再再而三的反对很是愤怒,他的反应也很是直接。原本出将入相的田单被彻底弃之不用,齐王改派将军田横领兵三万北上崔城,和燕军隔河相望。

    整个五月份,燕国按兵不动,没有离开的迹象,也没有渡河进犯齐国的态势。倒是南线的楚国在大将景阳的带领下,节节抵抗,寸土必争,倒是夺回了不少失地。

    天下诸国的态度很是微妙,身为山东六国之首的赵国完全置身事外,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作态。毕竟,燕国虽然是赵国的盟国,但此时燕国可没有战事。至于两万大军停留在边境不走的事情,只是奇怪而已,并没有引起战争,不是吗?

    距离最近的魏国也是出奇的平静,无论是东北方向燕国、齐国微妙的对峙还是东南方向楚国、齐国小规模不停的战事,魏国其实都是有权利问询的。但魏国偏偏放弃了自己的权力,装聋作哑。唯一的解释。也许就是去年调停齐国、楚国的战事,魏国没有回报伤了心吧!

    韩国则更是低调,全心全意地种田的种田,练兵的练兵。虽然没有了惨烈的战事,但韩国依然在有条不紊地储粮、备战。新出产的水泥、纸张随着吕不韦名下的商队运往各国。无论发生什么战事,这两样都是各国急需的。

    在习惯了韩国境内四通八达、平坦舒服的道路后。各国的勋贵有些承受不起原本颠簸的道路。反正修路的钱由国库出,既便民又便军。今后无论哪里发生战事,军队可以迅速支援。打着这样的旗,先是赵国再是魏国、燕国、齐国、楚国,也跟着韩国一起修起了水泥路。至于秦国,韩王然怕秦国用来加固城防,果断地切断了秦国的供给线。

    秦国虽然郁闷,但偷窃不来汉邑里这等机密的技术,也只能望洋兴叹。对于远在千里之外发生的战事和对峙。秦国没有一丝一毫的兴趣透露出来。只有成了惊弓之鸟的楚国心怀忌惮地防备秦国可能的偷袭。

    不过,这一次秦国表现的真是“光明磊落”。整个五月份,秦国没有一兵一卒的调动,无论是在汉中或者巴蜀。六月初的时候,咸阳甚至派来了使者,抵达郢都转达秦王想要重修旧好的心愿。

    只是,未等楚王答应下来,有着丧子之痛的阳文君就跑进宫来。拔出侍卫的青铜剑要杀了秦使。好在秦使跑得快,不然少不得缺胳膊少腿。甚至命丧当场。对于秦国的反复无耻,阳文君可是亲身经历的受害者,无论是为爱子报仇还是为国家利益着想,他都不会楚国和秦国交好!

    一通大道理讲完,楚王答应绝不和秦国结盟后,阳文君才依然不甘地走了出去。秦使战战兢兢地走了进来。莫名其妙挨训的楚王哪会给秦使好脸色。原本就对秦国不抱和平希望的楚王厌恶地赶走了秦使,临行前还送了他三十打扮作为给秦王的回礼。

    六月初的时候,楚国依然没有等到秦国的复仇,反而是齐国临淄发生了一件大事——丞相田单托病不出,缺席朝会已经有半个月之久。

    临淄的百姓议论纷纷。向来健康的田丞相怎么会生了如此的重病呢!一时之间,不明真相的临淄百姓自发地聚集在丞相府前,或祈福或送上慰劳之物,希望田丞相早些“康复”,辅佐齐王。

    齐国人心里想得很简单,如果说齐王是齐国的天,那丞相田单就是撑天的柱子,是不周山。如果不周山倒下了,百姓哪里还会有什么好活路!当然,并不是的齐国人都是这么想的。一些齐国人甚至觉得,齐国的天只有一个,“不周山”的威望太高,最好没有才好。

    对于田单故意称病不出,齐王的表现是既怒又恨。但齐王也很清楚一个道理,一个匡扶社稷的功臣,力揽狂澜,即使他往常再怎么隐忍平和,表现得低眉顺气,也无法遮盖住他在庶民里崇高的威望。自己若是因此失了分寸,横加指责的话,这民心就丢了。谁也不知道田单是不是隐瞒了什么后招,说不定是想逼着自己犯错,取而代之。

    齐王不吝以最卑鄙的心思来揣摩功高震主的田单,但他表面上却又表现出一副对老臣、功臣的宠爱。每日里,齐王派宦者令拿着汤药伺候丞相田单,甚至齐王还亲自降下迂贵探视了田单,嘘寒问暖。总之,齐王试图营造出一种君臣融洽的假象。只是,频繁的禁军调动显示出齐王的心思并不简单。

    丞相府里,原本应该卧病在床的田单居然正在卧室饮着茶水。相信不少人看到这一幕后肯定会大吃一惊。

    群臣私下劝说丞相田单不要一意孤行,不然齐国君臣不和必会为他国所趁。如今齐王不过是愤怒先王之死,恶心下楚国罢了。若是田单再逼迫得齐王三日不上朝,齐王说不定做反其道而行之,派大军攻打楚国。

    此后,田单上朝偶有发言,却再没有提及楚国的一件事。齐王也装作这件事没有发生一样,一如既往地将关于楚国以外的大事交给田单处理。

    四月份的时候,齐王把中大夫貂勃的爵位提高一级,为上大夫,负责接待各国宾客、使团的典客一职。同月,燕国派一支两万人的大军屯驻在齐、燕边境,犁丘一带。丞相田单再次上书,声称燕国必有所图,要求齐王暂停在楚国的小动作,大军主力北上,防备燕国可能的入侵。

    没有丝毫的意外,刚刚获得提拔的上大夫貂勃出言反对了田单的建议。但也有少部分熟知内情的人却是知道,貂勃是田单举荐提拔的人,明面上他和田单走得不近不远,被划归到王后一系,但实际上他却是为田单说话的。只不过说的很是巧妙,时机也选择得很好罢了,这才蒙蔽了大多数人的眼睛,包括齐王的眼睛。

    眼下被视作田单心腹的貂勃发话了,还是反对的话,聪明的人已经意识到,这临淄的天势必要掀起一阵狂风暴雨。

    齐王对于田单一而再再而三的反对很是愤怒,他的反应也很是直接。原本出将入相的田单被彻底弃之不用,齐王改派将军田横领兵三万北上崔城,和燕军隔河相望。(……)

第一百七十八章 幸福的烦恼() 
ps:

    前面重复的都修改好了,已经订阅的可以看。每章五千字就赚四五块钱的兼职写手表示,没有全勤真的没啥动力写下去。这一周公司白天开会,晚上应酬。赶稿子都是两点睡觉,哎!下周依然忙。。。。

    秦国,咸阳。

    十月份的时候,白日变得越来越短。今年秦国的收成很是不错,风调雨顺,没有战事的影响,农人们辛勤的劳作换来了一个大丰收。仔细算来,如果不是去年旱灾的影响,秦国这两年的收成应该足以让国库充盈。

    自从前年开始,秦国就没有动过一兵一卒。即使武安君白起率军修缮了长城,也没有一点大的战事发生。去年发生在齐、楚、燕三国间的对峙和混战,并没有影响到秦国丝毫。晨钟暮鼓,秦人们有些享受现在的日子。

    最大的威胁赵国一直按兵不动,韩国也是格外地安静,秦人不想打破这种平静,也就有意识地忽略了秦国在雁门郡的退让和武关在敌手的现实。

    不过,黎民百姓不知道的是,秦国的上层却是蠢蠢欲动。本来,按照既定的计划,齐国扰袭楚国是第一步,魏国适时地介入制造摩擦是第二部,秦国出奇兵进犯郢是第三部。哪想到,燕国莫名其妙地插入进来,打破了原定的节奏。

    迫不得已,齐国改变了策略,转而步步蚕食楚国。这让秦国很是郁闷,无形中对黎民百姓而言却是一件好事。

    咸阳宫里,秦国君臣上下断定了燕国并不是识破了自己一方的策略,而是下意识的打压齐国。俗话说得好,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站在燕国的角度,楚国强大了对燕国不一定有好处。但楚国衰弱了,燕国一定会跟着倒霉。因为这会给齐国扩张、增强实力的机会。

    赵国的态度无疑透露了这一点,有传言称,上卿蔺相如建议冷眼旁观燕、齐两国的对峙。毕竟燕国越是弱小。若是只能依赖赵国。齐国若是也弱小了,要么成为赵国的附庸,要么就是被吞并。秦王不知道,赵国在得知齐、燕两国的对峙只是虚惊一场的时候。会不会有些失落!

    虽然秦国的庶民们希望没有战事,但来自上层的勋贵们则是在请战一事上跃跃欲试。尤其是不知道秦国和齐国已经秘密达成共识的大臣,在看到楚国深陷泥潭不能自拔的时候,往往建议秦王向南经略楚国。只不过,这样的想法被秦王毫不犹豫地拒绝了。低调,秦国现在所做的一切都要低调。

    韩王然也是深谙此道,埋头谋发展。齐、楚、燕三国爱再怎么折腾就折腾吧!哪怕是赵国、魏国加入其中,乱局不过是更大些罢了。秦国越是安静没有动静,韩王然心里越是冷静。赵国不甘寂寞地忙着开疆扩土,但却没有看到其中的风险。急功近利的方法要不得。

    就像当今秦王秦昭王,原本的历史上各国的国力远居于秦国之下,秦国若是有一个明确的思路,完全有希望一统天下。但事实上,他却急功近利。到最后拿到了一些蝇头小利,却没有灭掉一个国家。

    赵国,邯郸。

    齐国最近的风头很大,搅得中原不宁。无论是突袭楚国还是针锋相对地和燕军对峙,这都不符合齐国以往的作风。不过这也给了赵国一个口实,处于大义,赵王决定出兵教训下齐国。

    对于出兵。赵国群臣是分为两个阵营的。保守派以为寒冬将至,补给不利;主战派以为兵贵神速,有意识的控制住战争的规模齐国收敛些就好。

    所以,在齐国罢战后的一个月,赵国的大军迅速集结起来。开赴赵、齐边界,领军者乃是名声不显的国尉赵奢。齐国对此的反应谨慎了许多。一方面,齐王派出田单为将,出兵五万死守河水即黄河防线,另一方面。齐王派使臣前去邯郸问诘。

    不过五日的功夫,齐国的使者就抵达邯郸。使者正是在齐国称得上是位高权重的上大夫貂勃。

    貂勃深知,每拖延一日的时间,齐国就多一份危险。最糟糕的是,齐国完全不知道,自己没有得罪赵国,赵国兴师动众地犯边,是抽了什么疯。对齐国来说,这完全就是一场无妄之灾。几个月前窃取楚国两个县邑的喜悦瞬间被冲没了。

    就国力而言,赵国甩出齐国好几条街。短短的十几年,齐国令天下的霸主身份,和秦国并称东西二帝的光辉岁月依旧丢得完全不见踪影。貂勃最需要知道的,就是赵国为什么要给自己施加压力,自己才好在面见赵王的时候,对症下药。

    貂勃找到了最简单的一个办法,那就是找宦者令缪贤。如果是找上卿蔺相如的话,自己很有可能吃一个软钉子。至于平原君赵胜和信平君廉颇那里,指望更小些。缪贤则不同,身为宦官头目,他一定清楚其中的缘由。更关键的是,因为蔺相如的关系,他也成了赵王的心腹。请他为齐国说话的话,很有希望有用。

    唯一遗憾的是,缪贤因为久居宫中伺候赵王,实际上外出的时间不多。不过,这也难不倒貂勃,十金的厚利砸下去,身在宫中的缪贤终于同意出来和自己见面。

    邯郸的某处酒楼里,貂勃语气甚是恭维得说道:“大人日夜操劳,实乃为宫中之人的楷模!勃身为外臣,也很是钦佩。来,我敬你一杯!”

    缪贤脸上浮起了一抹笑意,回道:“上大夫你可真爱说笑。你等臣子,有安邦定国之才,行的是为国为民的大好事。老奴只会伺候人,只会伺候王上,和你们比,差得远啊!”

    貂勃摇了摇头,笑着反驳道:“蔺上卿可就是从你的府邸走出来的。我等即使是千里马,也需要你这样的伯乐才行。哈哈!”

    缪贤跟着一阵大笑,将蔺相如举荐给赵王,是自己一辈子最大的骄傲。谁也没想到,当初还是自己一个小小门客的人居然会身居高位。成为客卿。对于貂勃的恭维,缪贤欣然接受了。

    一听说是齐国的使者…上大夫貂勃来找自己,缪贤一下子就猜到对方的来意。如今国尉赵奢和田单大军隔河相望。虽然双方没有冲突,但谁也指不定赵军何时撤走。赵军的到来。可比燕军带来的大多了。对方一定是问询事件的起因。

    说起起因,宦者令缪贤还真是知道。但却并不意味着缪贤自己一定要告诉对方。只要对方够聪明,他应该懂得自己的意思。

    说了一番家常话后,貂勃的神色变得很是郑重,他言道:“大人,勃不远千里而来,所为何事,大人可清楚?”

    缪贤故作不知的摇了摇头。

    “贵国的赵奢带领三万大军驻扎在河水北岸,引得齐国人心惶惶。大人这件事莫说不知道。”

    缪贤居然叹了口气,有些沉重地说道:“这件事老奴还真是知道。”说完不再言语。

    貂勃气的牙痒痒。对方把话说了一半,突然不说了,这算怎么个意思!递上了白璧十双黄金百两后,缪贤这才神色满意地点了点头,言道:“上大夫何须如此破费!”

    貂勃心里暗暗鄙视对方。嘴上却很是谦恭,笑呵呵的劝道:“些许心意!勃来时,王上反复交代,齐国一直对赵国尊敬有加,从没有冒犯过。这次剑拔弩张的局势,一定是有所误会!若是有些许芥蒂,还请大人在赵王面前多多美言几句!”

    收了厚礼。缪贤言语间很是客气了。他笑吟吟地摆了摆手,回道:“前些日子,燕国大军也是屯扎在河水北岸,贵国也曾派大军对峙,可有此事?”

    貂勃心下一凛,回道:“却有此事!”难道说是燕国迫不得已之下退兵。让燕国失了面子。赵国这个当老大的看不下去,要为自己的盟友出头?貂勃心里暗暗思索道。这不应该啊!当初赵国可是一点动静都没有!何况,当初是燕国率先要挑起争端的。

    “那齐王难道不知道,当今的燕国王后乃是我王的女儿吗?”缪贤佯装生气道。

    齐王当然知道燕国和赵国是盟国外的另一种关系,但貂勃却觉得赵国有些小题大做了。没有足够的利益。谁会为他国出头。况且,这次赵国出兵根本没有带燕国来。按照正常的逻辑,燕国掉了面子就要在齐国身上找回来。现在燕国不参加,何来的找面子说法。

    不过,这些话貂勃不好放在明面上,他只好装起了糊涂,问道:“可是,上次燕国根本没有遭到我齐国的攻击啊!我们也不过是刚好在河水沿岸挖设沟渠而已!两国没有冲突爆发。”

    缪贤心里冷笑道,“当然没有冲突爆发!不然你还能这么理直气壮地站在我的面前?!所谓的失了面子都是借口罢了。一切都是利益在作祟!”

    不过,表面上缪贤还是装起了惊讶,“那这次贵国也是去河水边挖沟渠吗?”言下之意讽刺齐国每次不甘落后,针锋相对。

    貂勃暗骂一句,“你都要打到我的家门口了,还不允许我齐国自卫吗?你将大军摆在边境,只要不糊涂的都知道虎视眈眈,来者不善!还真当我齐国傻啊!”

    但面子上貂勃笑意更浓,解释道:“贵国的大军实在太多了,我怕贵国若是狩猎的话会把猎物赶到河对岸,因此帮衬一二。反正大军大都是附近的,对周围的地势很是熟悉。”

    缪贤“哦”了一句,不再是玩世不恭的表情,反而屏退了下人,神秘兮兮地说道:“刚才都是些玩笑话,上大夫切莫怪罪!”

    貂勃呵呵一笑,心里面早就骂开了,却摆出一副我早就知道的表情,言道:“勃也是贫民出身,自是开得起玩笑。刚才勃也是说些玩笑。现在,大人可以说正事了吧?”

    这礼也送了,缪贤无论怎么说,都改解决一下自己的疑惑。

    “上大夫,你觉得天下最不安分的是哪个国家?”缪贤莫名其妙地说了这么一句话。

    貂勃有些不明其意,难道是赵国在暗示自己齐国这段时间不够安分?

    缪贤却是自问自答道:“是秦国!秦国有包举宇内,一统天下之心。前些年,仗着自己的国力,一直东征西讨。南征北战,搅得天下不安。我赵国、燕国、韩国、魏国结盟在一起,就是想要遏制住秦国的发展。上大夫,你说。我们这样做是对呢还是不对呢?”

    貂勃哪里敢说对与错,自己的态度代表了齐国的态度,在这种大事上无法轻易表态。因此,他也只能支支吾吾道:“秦国确实狼子野心!”

    缪贤点了点头,言道:“身为虎狼之国的秦国没有信义,上大夫可曾记得,仅仅因为秦王长子遇刺身亡,秦国就杀害了楚国阳文君在咸阳的质子,更是因此毁掉了和楚国的结盟,火烧夷陵。楚国怕是不再相信秦国了。我国大王心忧天下万民,想要联合诸国合力讨伐齐国。”

    顿了顿,缪贤饶有兴趣地看向貂勃,说道:“可是贵国一直没有表明态度,我们可不希望。在伐秦进行到最关键的时候,贵国凭空杀出来,在我们的后方捣乱。所以,这次的事情上大夫你应该知道是怎么回事了。”

    貂勃点了点头,按照缪贤的说法,赵国这次的举动应该是“逼宫”了。如果他们真的已经商量好讨伐秦国,那么一直没有表态的齐国就成了潜在的威胁。谁也不清楚。秦国会不会趁机拉拢齐国齐国在后方捣乱。

    貂勃自是不会把齐国已经和秦国达成协议的事情泄露出来,他只是脸色有些凝重地说道:“燕国伐齐后,我齐国国力弱小不堪。如果劳师远征的话,怕是不堪重负。与其给联军添乱,不如。。。。。。。”貂勃没有把话说下去。缪贤却是知道了他的意思。

    “难道贵国不怕我们生疑?一旦有了疑心,以后的合作可就难了。”缪贤说的意有所指。

    貂勃何尝不明白这个道理。但是伐秦对齐国来说,没有一点好处。齐国不同意的话,有可能遭到其余国家的围攻。真是难办至极!除非暴露出秦国来,两国携手共抗韩、赵、楚、燕四国。甚至加上一个魏国。

    就在貂勃的权衡该如何解释的时候,缪贤却是径自开口了,“这么说来,贵国是要打算严守中立了?既不参与伐秦,又不帮助秦国?”

    貂勃突然意识到,这应该是赵国的一次试探。毕竟,魏国应该没有那么快背叛齐国。联合起来伐秦一事,多半是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