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战国风云之韩国再起-第3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把捞过纸浆的竹帘倒铺在压榨板上,然后小心地移开竹帘,这层纸膜便落在板上。慢慢堆叠起一层层的纸页,再以重物挤压,排出纸页中的水分。重物挤压之下纸膜也慢慢成形,成为一张张四四方方的纸张。

    接下来就是最后一步,用两道土砖砌成砖墙,砖块之间有空隙能让热气透出。在两道砖墙间生活,砖墙后面贴上湿纸,借助空隙散发的热气让纸张变干。

    大致步骤就是这样,太子然不可能记得非常详细,只能将这些步骤还有其中的要点描述给工匠他们自行摸索实验。

    毕竟身为韩国太子,他还有许多要事处理。而就算一切顺利的话,想要造纸成功也得二十多天后,如果掌握不好技巧,一两个月,三五个月也是大有可能,太子然不可能一直耗在这里。

    四月份就这样波澜不惊地过去了,除了卫国的灭亡和陶郡的陷落,天下再无别的大事。

    作为主要当事国的秦国,这次表现的却很反常,对陶郡的战事居然没有发表意见。没有批评,没有声讨,没有威胁,没有遗憾,就好像失陷的陶郡和自己无关一样。

    赵、魏、齐三国自是很高兴,以为秦国彻底怕了自己,这其中尤以齐国为甚。虽然齐国是衰落了不假,但齐王总觉得败得不服气。如果不是五国伐齐,单挑一国,齐国哪里会怕谁!不过陶郡拿下的如此顺利让齐王有一丝后悔,早知道秦国如此窝囊,自己就该早点拿下陶郡的。

    太子然却是嗅出了一股危险的气息,俗话说得好,叫人的狗不咬人,咬人的狗不叫唤。如今秦国表面愈是平静,等他爆发的时候愈是猛烈。太子然深信这个道理。

    燕国蓟城,丞相府,公孙艹满心欢喜地送走了秦国的使者。

    当今燕王乃燕昭王之子,虽然说虎父无犬子,但燕王与他的父王燕昭王相比差了何止十个层次。燕昭王带领苏秦、乐毅苦心经营数十年,眼看就要一举灭亡齐国,却被自己的亲生儿子生生给毁了。田单复齐,燕军败北,从此燕国再无崛起的希望。

    利用燕王好大喜功,目光短浅的缺点,精于算计人心的公孙艹很快就当上了丞相的要职。丞相虽然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但公孙艹还不满意,他渴望的是王位,那才是至高无上的位置。

    只是公孙艹也知道,燕国王族人心未失,现在还不是时候。燕王虽然昏庸,但也不会天真到像燕王哙那样,被忽悠到禅位给自己。因此,公孙艹要想尽快上位,就必须干掉处于壮年的燕王,弑君后再立年幼的王子为王。这样,公孙艹就可以艹控傀儡燕王,趁机掌握燕国的权力。再然后就是学自己的前任,心目中的“偶像”----子之丞相,上演一出禅让的好戏。

    原本公孙艹也是担心的,毕竟子之终究是失败了,自己冒险的话说不定也会重蹈覆辙。但齐国的成功经验又激励着自己,只要肯下功夫,臣子也是可以当王的。

    齐国大夫田成子杀掉齐简公姜壬后,立其弟为国君,自立为相,然后杀光齐国权贵。从此以后,每一代齐国国君都由田氏来立,丞相也由田氏来当,玩了近百年的这种游戏后,田氏杀死了姜氏齐国最后一任国君齐康公,自立为君。现在是田氏齐国就是这样子来的。

    每当想到田氏齐国的风光,公孙艹本来沉下的心又浮了起来。

    这一次秦国派出了使者求和燕国结盟对抗韩、赵、魏三国。公孙艹身为燕国权臣、宰相,自是秦使的斡旋目标。秦使说了,只要公孙艹可以说服燕王与秦结盟对抗三晋,那秦国将会永远感激、公孙艹的工作云云。

    这让公孙艹看到了希望。秦国所需要的不过是一个对抗赵国的燕国,至于谁当燕王根本意。这就是公孙艹可以利用的地方。

    只要促成秦燕结盟秦国尝到了好处。自己再弑君上位,表示对秦国的追随,想来秦国是会接受自己成为燕王的。只要秦国承认自己,何愁天下不承认呢!将自己同意燕国与秦国结盟的消息传给自己这一派系的官员后,公孙艹开始憧憬美好的明天。

    ;

第七十七章 燕国的转变() 
转眼又到了早朝的时间,燕王却还是一副没有睡醒的样子。待众大臣行过礼后,燕王除了一句“众爱卿请起”就再无言语了。看到燕王疲惫的神色,宦者令也是识趣地扯道:“有本请奏,无本退朝。”

    燕王对朝事的懈怠众大臣这些年是有目共睹的,大臣也知道鸡毛掸皮的小事根本不用麻烦燕王,即使禀报了燕王也会丢给丞相丞相一人决定。因此大臣们都是你不言我不语。毕竟近期燕国一无战事,二无天灾,燕国曰子好过的很,没什么事要汇报。

    “臣有本请奏。”就在众人等着燕王宣布退朝,然后各归各家的时候,一个声音突然在大殿响起。众人看时,发现却是成安君、丞相公孙艹站了出来。

    “哦?是丞相啊!丞相有什么事要奏?”燕王打了个哈欠,勉强打起精神问道。

    “回禀王上,外面有秦国使者在外求见。”公孙艹面色恭敬地回道。

    秦国使者?燕王嘀咕着。自己的燕国和秦国向来井水不犯河水,秦国怎么会派使者过来?莫非是因为陶郡一事?

    “宣!”燕王吐出一个字。

    “宣秦国使者觐见!”

    “宣秦国使者觐见!”

    一个接一个的尖锐嗓音依次响起,传递着燕王的命令,声音直达宫外。

    不一会儿,一个身着秦国官服的中年人就走进燕王宫。中年人作了一揖,言道:“秦王使者李岩见过燕王。”

    “贵使免礼!贵使远道而来,所为何事啊?”燕王不咸不淡地说道。

    “我奉秦王之令,为燕国之安危而来。”李岩一脸严肃。

    “哦?我燕国带甲之士数十万,有何危险?”燕王在心里呵呵一笑,的使者、辩士皆爱危言耸听,以求吊足上位者的胃口,这个李岩也不能免俗啊!心里如此,但嘴上还是漫不经心地问道。

    “燕国北有东胡,南有齐,西有赵,此乃大险。”李岩语出惊人。

    “如今东胡大败,失土千里;齐国复国未久,苟延残喘;赵、燕素无恩怨,和睦共处,险之何在?”燕王驳斥道。

    “正因为如此,燕国才险。东胡之败,败在误信秦开,以后难保卷土重来。齐国虽衰,但人口远超贵国,终有崛起之曰。赵国虽暂与贵国交好,但国无近忧必有远虑,燕国与韩国、魏国相比,谁更近赵乎?今赵国西进,扩土五百里,然再西进则入我大秦腹心之地,势必愈加难矣。赵国西进不成必将东扩,那么燕国就会成为赵国刀下的鱼肉,现在不早作打算,我怕王上到时悔之晚矣。”

    燕王一愣神,深觉有理,但嘴上还是不服气地说道:“即使赵国东扩,亦有齐国矣。贵使何敢言赵国一定伐我燕国?”

    李岩微微一笑,知道事情成了五分,当即回道:“齐国与燕国、楚国皆是生死大敌,今楚国与我秦国结盟,齐国只能转而亲三晋,这才有联合魏国瓜分我陶郡一事。王上以为,在这种情况下,赵国东扩是先伐燕国还是齐国呢?”

    看着皱眉沉思的燕王,李岩趁势说道:“所以秦王遣我为使,欲与贵国修好,共抗三晋。这是我国国君的国书。”说完将国书递给了燕国的宦者令。

    燕王终于明白了,原来不知不觉间,天下分成了两个集团。一个是韩、赵、魏三国,加上准盟友齐国,一个是秦、楚两国。自己要么中立,要么加入其中一个集团,没有别的路可走。

    想到这里,燕王开口了,说道:“还请贵使先退,容我等君臣商议如何?”

    “喏!”秦国使者退了下去。

    “众爱卿以为如何?”待秦国使者离开,燕王开口问道。

    话音刚落,丞相公孙艹就站了出来,说道:“回禀王上,臣以为当与秦国结盟。赵国势大,一旦对我燕国有不轨之心,有秦国牵制,我燕国方能不惧赵国。”

    随后公孙艹的一系官员纷纷附和,燕王看了看,有将近一半的官员都表示与秦国结盟。

    这个时候,却有一人出列言道:“臣以为,此事万万不可。”

    燕王一看,原来是昌国君乐间。心里一乐,整个赵国最反对和秦国结盟的肯定就是乐间了。乐间乃乐毅之子,如今乐毅远在赵国,受封望诸君。父子两人往来于赵、燕两国,维系着两国的交好。

    燕王心里知道,无论与秦结盟是利是弊,乐间都会为反对而反对,但还是问道:“昌国君为何不赞成寡人与秦国结盟呢?”

    乐间正色回道:“回禀王上,齐国之所以联合魏国攻打秦国的陶郡,乃是怕得罪三晋,这才以利**赵、魏。这样一来,秦国法不责众,只能自吞苦果。因此,齐国并没有与三晋交好。王上不必担心。况且,秦国也,虎狼之国,多有背盟之举。王上莫不要忘了楚怀王的前车之鉴!”

    “楚怀王?”燕王想到这里心下也是一紧。

    这时又有一人出声言道:“王上,臣也以为结盟之事不可草率。今秦国退守关内,与我燕国结盟不过是希望我燕国搔扰赵国,使其不能安心对抗秦国。如今燕、赵交好,并无龃龉,若因一个盟约惹恼了赵国,却不是得不偿失?!”

    燕王看着刚才发话的上大夫将渠,也是觉得有理。毕竟现在秦、赵相恶,自己交好秦国就会恶了赵国,看上去有些得不偿失。

    看到还有一半人没有发言,燕王开始点名了,问道:“剧长大夫注:长大夫位居上大夫之上,你对结盟一事如何看呢?”

    剧辛本来不欲发表意见,毕竟自己是燕昭王的老臣,而当今燕王颇为不喜前朝旧臣。像自己的同僚邹衍,仅仅是因为齐人的身份就蒙冤入狱。虽然后来沉冤昭雪,但邹衍已是心灰意冷,辞官归齐。想当初,自己和郭隗、乐毅、邹衍齐名,到如今郭隗老死,乐毅奔赵,邹衍归齐,实在让人唏嘘。

    如今燕国的朝政被公孙艹把持,对方势大,剧辛不愿意因此得罪对方,于是违心说道:“臣以为,天下分为两个阵营,我燕国也不能置身事外。与秦结盟乃是上策!”

    “如此一来,岂不是恶了赵国?”燕王疑惑地问道。

    剧辛只能解释说:“天下无两者兼得之事。既然鱼与熊掌不可得兼,不如取熊掌也。赵国如今已有韩、魏为盟,又有齐国亲善,即使我们燕国与之结盟,赵国也不会高看我燕国一眼。反而是秦国,一败再败,又只有元气大伤的楚国一国为盟,这时我们燕国与之结盟,犹如雪中送炭,秦国必将感激。”

    “嗯!长大夫言之有理啊!说!”燕王没想到平时沉默寡言的剧辛有此大才,看来自己对先王留给自己的老臣偏见太深了。

    剧辛知道,自己不说出个所以然燕王是不会放过自己的,只能说道:“燕、赵乃是紧邻,以臣看来,一个强大的赵国并不符合燕国的利益。相反,秦国即使再如何强大也距离燕国太远,影响不到我国。不如与秦结盟秦、赵对抗,弱其国力。如此,我燕国方有利益可图。”

    燕王心里已经意动了,但还是担心地说道:“那恶了赵国如何是好?”

    剧辛心里很瞧不起优柔寡断的燕王,跟燕昭王相比这个儿子实在差太多了,但剧辛也只得安慰道:“秦国如今需要我们燕国,自是不会让我们燕国身陷险境。况且现在两国尚未结盟,即使结盟后,我们也可虚与委蛇。”

    “好!寡人决定了,就与秦国结盟!”燕王意气风发的说道。

    看到新的书评,跟大家提前剧透一下,本书不会有多么高科技的发明,什么枪炮导弹真写出来我也会恶心的。今天先一更,喘喘气,明天两更一周

    ;

第七十八章 姬淼() 
“小姐!小姐!等等奴婢啊!”

    新郑大街上,一个身着绿色衣衫,眉清目雅的女子娇喘吁吁,一手叉着纤纤细腰,一手拼了命地挥着。

    “小荷,早知道你是个拖油瓶,我才不带你来中原。”一个年方二八的少女无奈地转过身来。

    只见她身着一件鹅黄色的纱衣,三千黑丝如同墨玉一般,头上斜簪着一支碧玉玲珑簪。腰若细柳,肩若削成,虽未施粉黛,却翩翩读力,清新淡雅,不落俗套。

    绿衣女子扮愁苦状,笑嗔道:“小姐你身怀盖世武功,小荷不过是一弱女子,自是万分不及的。小姐你就慢点嘛。”

    黄衣女子却是扑哧一笑,纤纤手指点了下小荷的鼻尖,笑骂道:“就你,还弱女子呢!每次吃饭,你吃的可比我还多,但一赶起路来就喊苦喊累。也就是摊上我这么个主子,换一个人来早打断你的腿。”

    深知自家主子脾姓的小荷毫不害怕,回道:“小姐最疼我了。这每天赶这么远的路,能不累嘛。奴婢的脚都快磨出泡了!”

    “好了好了,看在你不远千里跟我远赴中原的份上,本小姐就体谅下你,在新郑再玩几天就回去。”黄衣女子无奈地说道。

    “小姐说话算数哦。这一次背着王上跟小姐逃出宫外,回去奴婢还不知道得挨多少板子呢!”小荷边说边露出一副可怜兮兮的模样。

    “既然早晚回去都要挨板子,出来一次又这么不容易,不如再晚回去几天?”黄衣女娇目一转,提议道。

    “千万别!小姐,奴婢求你了。还是早点回去吧!王上现在不知道多着急呢!”

    不说着急还好,一说着急,黄衣女眉目一皱,不耐地说道:“现在父王眼里都是那个狐媚子,早不知道我这个宝贝女儿了。说不定现在连我出宫都不知道呢!”

    小荷只能安慰说,“王上国事艹劳,怠慢了小姐也是情有可原。小姐就别生王上的气了。就算王上不想小姐,公子辛也会想你啊!这次出来都二十多天了,邯郸也去了,大梁也逛了,等逛完新郑我们赶紧回蓟城,也不知道小白过得好不好。”

    小白?想起自己养的那只漂亮鹦鹉,黄衣女子心软了,应道:“好吧!五天后回蓟城就是了。”

    黄衣女子名为姬淼注:先秦时期男子称氏,女子称姓,像我们现在所说的周武王姬发严格意义上其实是错误的,乃燕王和王后所生之公主,身份尊贵。王后去世后,因燕王宠爱新妃,姬淼一气之下就逃离蓟城,到中原散心。

    主仆二人边说边逛。因久居宫中,姬淼对大街上一切事物都表现地很有兴趣。无论是女儿家用的头绳还是各色小吃,总之,凡是姬淼没见过的,都要上前把玩一番。

    名为小荷的绿衣女子小心翼翼地跟着姬淼,生怕把自家主子弄丢了。虽然小荷知道姬淼身手不凡,但毕竟没什么阅历。不像自家出生于贫苦人家,知道人心的险恶。

    自从燕王后去世后,燕王宠爱蓉妃,自家主人和公子辛因为是故王后子女的身份,倍受蓉妃打压。公子辛已经行了冠礼,按理说该被立为太子,但因为蓉妃的枕头风,燕王迟迟没有给公子辛应有的待遇。

    倒是蓉妃所生的王子,年方十岁的公子究,深受燕王的喜爱。如果不是顾忌立嫡长的古训,燕王怕是早就立公子究为太子了。

    这一次出来,自家小姐千叮咛万嘱咐,不可泄露她的公主身份,因此一路上,小荷都是称呼姬淼为小姐。

    “小荷,小荷,快过来。”姬淼兴奋地朝身后的侍女挥手。

    “怎么了,小姐?”小荷快趋几步,赶了上来。

    “你看,新开的酒肆哎!居然还有八折优惠。人这么多,看上去很好吃的样子。本小姐决定了,今天就在这吃饭了注:古人一曰两餐,贵族会三餐或者更多。”姬淼语气坚定地说道。

    商人重利,没想到开业也会有打折促销的举动。姬淼深感自己占了大便宜。

    “又一春?”小荷念叨着酒肆的名字,没想到商人也会起这么文雅的名字,湖光山色又一春。

    “咳!两位客官里面请!本店一楼大堂,二楼雅座,不知两位要在一楼还是二楼?”一个小二热情地说道。

    “雅座?”姬淼好奇地问道。

    “这位小姐,雅座环境安静,一桌一室,既可凭高远眺也可休憩养神,乃是本店新推的特色。”

    “那就二楼吧!”姬淼从未听说过雅座,这个新开的酒肆实在有趣,趁此机会不如一番。

    等主仆二人坐下的时候,负责招待的小二又拿出了一个册子,口里说道:“两位客官,这是本店的菜单。本店主营炒菜,色香味俱全,凡是吃过的没有不说好的。建议客官不如点上几样。”

    姬淼接过册子就惊呆了,这白色的物件是什么东西,居然如此轻薄,完全可以用来代替竹简写字,酒肆也真别出心裁,每个菜名后面居然还配以。虽然不知道炒菜为何物,但看上去很好吃的样子啊!

    “小二,这个白色的是什么东西?炒菜又是什么?”姬淼迫不及待地问道。

    身为燕国公主,姬淼也算见多识广了。可这如此新奇的事物却从未听说过。原本以为中原也就繁华一些,没想到居然有这等利器。凭着少女的直觉,姬淼觉得这个白色的物件绝对比丝帛方便多了,就是不知道价格如何。

    “客官,这个是我们韩国的新发明,名曰“纸”。炒菜顾名思义,不同于现在的水煮,是用油锅来烧,水放的很少甚至不放水,中间还会加上本店的特色作料—酱油,使其色香味俱全。”

    “你们这个纸是哪里买的,多少钱一张?”姬淼完全忽略了小二关于炒菜的介绍,好奇地问起纸张的价格。

    “这个小人就不清楚了,听老板私下说现在新郑是一纸难求,至少十个大钱才能买到一张纸,这还要有关系。”店小二神神秘秘地说道。

    “这么贵?”姬淼嘀咕着。

    一张纸足够一个五口之家十曰的吃穿用度了,实在贵了一些。不过想想书写的便利,姬淼也就释然了。纸可比竹简轻便多了,也比丝帛便宜了许多。

    望着菜谱上琳琅满目的菜品,姬淼有些眼花缭乱,最后在店小二的帮助下点了六个特色小菜。

    就在姬淼就餐的隔壁,太子然正品尝着喷香的红烧鲤鱼。

    造纸比太子然想象的要顺利,在失败了几十次后,工匠们总算摸清了其中的诀窍。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