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战国风云之韩国再起-第28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公元前二五五年,秦国阳泉君因沉迷酒色,突发中风,丞相吕不韦更受依赖,朝廷大政,悉由吕不韦决之。

    公元前二五四年十一月,赵国丞相、平原君赵胜辞世,十二月,赵王以平阳君赵豹为丞相。

    公元前二五三年七月,赵豹病卒,丞相之职再次空缺,赵王将信陵君魏无忌改封为阳城君,有意以魏无忌为丞相,由此引起轩然大波。

    韩天子派出使者诘问赵王,以魏无忌才能不足,不能为赵国丞相。无忌若为赵相,韩必伐赵。这直接让赵国朝堂乱作一团。

    信平君廉颇以为,韩国干涉赵国内政,已是无理。魏无忌已经被封为阳城君,全国的百姓也都愿意魏无忌继任为赵相,若是因为韩国的干涉,就改立他人为相,则赵王的威望将荡然无存,民心、士气更加衰落。

    国尉许历则认为,韩国势大,赵国不能得罪。不如以他人代丞相之职,阳城君可为上卿,辅佐赵王。其余大臣,莫衷一是。

    赵王乃求计于赵括,赵括对曰,天下苦韩久矣,赵为燕、秦之脊梁,赵若怯懦,则燕、秦必然屈服于韩国的淫威之下。不如先假装答应韩国的条件,暗中联络秦、燕两国以及齐地、楚地的豪族,共同攻打韩国,只要略有小胜,天下形势必然大变。赵王大喜,认为可行,乃从之。

    八月,赵王一面令魏无忌赋闲在家,一面遣使前往蓟城、晋阳,商讨伐韩一事,更有无数商旅携带重金、器械前往青州、扬州,撺掇不肯归顺韩国的遗民作乱。

    九月,赵王接到回报,燕国、秦国都答应出兵,一场大战一触即发!(……)

第二章 燕赵之败() 
公元前二五三年十月,如赵国所愿,秦国出兵了,但可惜,秦国出兵不是攻打韩国,而是占领云中郡!与此同时,韩国也后发制人,出兵六十万,攻打燕、赵两国。'ads:换新网址啦,速记方法:草莓,。cmxsw'

    韩国出兵的时候,赵括正率领十五万赵国精锐大军与燕国一道,攻打河间郡。一时不察之下,被李牧率领三十万韩军围困在河间。之所以将兵的不是廉颇而是赵括,在于赵王认为廉颇太过保守,反对自己对韩国用兵。阻止赵国出兵,廉颇不惜以先王作为要挟,惹得赵王大为不快,最后被赵王发配到雁门郡戍守边疆。

    燕赵联军亦有三十万之众,人数不下韩军,因此在刚开始的时候,凭借着来自燕国的支援和攻克的河间城邑作为依托,双方打了一个旗鼓相当。但紧接着,白起率领二十万大军加入战局,彻底改变了形势。

    十万韩军攻打代郡赵国都城代县一日三惊;十万韩军进攻易水北岸的武阳等地,威胁燕军的退路。还有十万大军是由蒙骜指挥,攻打赵国的巨鹿郡,防止赵括突围巨鹿郡。

    赵国原本想打韩国一个措手不及,结果却中了韩国的诡计。赵国君臣这才意识到,秦国恐怕早就将自己图谋韩国的消息告诉给了韩国,韩国却佯作不知,引诱自己如期出兵。六十万大军如同一块沉重的巨石,压得赵国喘不过气。

    在雁门、云中,赵国还有五万大军,但随着十万秦军的入侵,轻易调动不得!即使调这支大军南下,支援赵括,也无异于抱薪救火,自取灭亡。求和,成赵国的唯一选择。

    两个月后,赵国收到了韩国的答复,求和可以。但赵国必须将代郡、巨鹿郡割让给韩国,而且,两郡的百姓、士卒都要归韩国!也就是说,赵括麾下的十数万大军跟赵国再无半分关系。

    赵国为此很是犹豫。不过,当白起率领大军逼近代县,先锋距离代县不过数十里的时候,赵王望着城内的三万大军,选择了屈服。

    公元前二五二年二月。赵王狩猎雁门,同月,韩国攻占代郡、雁门郡。三月,被围困在河间粮草耗尽的赵军发起绝望的突围,赵军主将赵括被射杀,十万赵军投降!

    与赵国相比,燕国更加没有反抗的资本。十五万大军已经是燕国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精锐,被韩军包围后,韩军完全可以长驱直入,兵临蓟城城下。就凭借剩下的几万老弱。燕国根本坚持不了一个与。燕国甚至已经做好了亡国或者逃亡辽东郡的准备,但不知道为什么,韩国却放了燕国一马。

    三月,韩国的使者到达蓟城,给了燕国一个选择——献出上谷、渔阳两郡,山海关以西,尽属韩国。作为回报,韩国愿意交还八万精锐。

    燕国欣喜若狂,犹如死里逃生,忙不迭地答应下来。韩国的大臣们则是纷纷上书韩天子。对放过燕、赵两国大为不解。要知道,在将燕赵两国的主力围困在河间郡以后,两国剩下的精锐已经不多,完全可以毕其功于一役。一举灭掉燕、赵两国啊!但韩天子却一意孤行!坚持自己的想法。

    只有张平、范睢、魏辙等少数人才知道,韩国统一天下的大局已定,等统一后,接下来就要对匈奴、东胡用兵。与其损耗的元气来加快统一,不如稳扎稳打燕赵两国代替自己。顶在对抗胡族的第一线上,这样,韩国可以安心消化占领的土地。韩天子说过,这世界,要远比人想象的要大!

    六月,燕国迁都辽西,下辖右北平、辽西、辽东三郡之地。赵国则在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后,保全了雁门、云中两郡。秦国,虽然尺寸之地未得,但在这场战争中,吕不韦利用手上的权势,铲除了不少异己,满朝文武,大半是吕不韦一系。

    在失去了治下最富庶,人口最密集的土地后,燕、赵两国不约而同地开始大力发展边疆,吸引塞外的胡族定居,同时奖励生育。奖励的程度是韩国的十数倍,人口也几乎成为郡县长官考核的主要标准。

    对于燕赵的激励政策,韩国视而不见,在新收的四郡上施行新法成韩国的头等大事。

    公元前二五一年,韩国丞相张平去世,其子张良承袭其爵位——长信侯,并按照韩国新法,爵位降级,为二级侯爵。御史大夫范睢接替张平成为丞相。

    公元前二五零年,燕王驾崩,谥曰孝,太子喜继位为王。

    公元前二四九年,典客陈筮请求致仕,韩天子从之,以李斯为继任典客。

    公元前二四八年,洛阳令病笃,不能理事,韩天子任命韩非为新任洛阳令,赐五色棒,以正不法。

    公元前二四七年,韩天子下令,废除征东、征西、征南、征北四将军,设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前将军、后将军、左将军、右将军。大将军位比三公,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在三公下、九卿上。前、后、左、右将军,位在九卿下。文武百官各司其职,文官不能领兵,武将不能执政,由此开始。

    同年,韩天子拜白起为大将军,李牧为骠骑将军、蒙骜为车骑将军、韩腾为卫将军,王翦为前将军,项燕为后将军,乐乘为左将军,卫云为右将军。

    蒙骜担任的郎中令一职,由长信侯张良继任。李牧担任的卫尉一职,则由范增接任。

    如此,三公人选:丞相范睢,太尉魏辙,御史大夫一职,空缺。九卿人选:卫尉范增、郎中令张良、典客李斯、治粟内史刘光、少府陈穗、太常王方、太仆黄勃、宗正韩泽、司寇景阳。

    虽然有人一直上书韩天子,要求尽快任命新的御史大夫,但韩王却是迟迟没有下令群臣猜测不已。

    公元前二四六年八月,韩天子突然召集群臣,商议用兵一事。(。)xh118

第三章 三条道路() 
ps:新书已经想好写东汉末年的了,哪位如果有东汉末年的地图,比较精确到州郡县的,欢迎,要全图,这样好作图!o(n_n)o谢谢

    “朕欲要平定天下,诸位爱卿有何良策?”韩天子的一句话顿时让群臣沸腾起来,韩国已经整整六年没有用兵了,除了镇压南蛮的小规模叛乱外,韩国根本没有用兵的机会。这让文臣们喜笑颜开,将军们抓耳挠腮。但一统天下的巨大的功绩,即使再保守的人也觉得,统一天下的机会已经到了!

    “皇上只需分给微臣三十万大军,微臣保证半年之内为皇上灭掉秦、燕、赵三国。”车骑将军蒙骜最先开口道。

    蒙骜这么一说,其他将军都笑了。如果韩天子采纳了蒙骜的建议,那自己这些人只能干巴巴地看着蒙骜建功立业了!三个国家,至少也得三个人领兵吧!蒙骜想吃独食,众人自然鄙视。

    卫将军韩腾立即反驳道:“微臣以为,车骑将军夸大其词,有欺君之嫌。单凭一路兵马,逐个击破秦、燕、赵三国,也许一年以上的时间。除非分兵,方有可为!”

    蒙骜强辩道:“三十万大军,灭秦只需十五万,灭赵只需九万,灭燕只需六万。微臣令麾下军队兵分三路即可,廉颇已老,燕国更无名将,微臣手下足可对付燕、赵两国,微臣亲自对付秦国,也无问题!”

    “微臣以为,兵者,国之大事也!虽然廉颇已老,却尚能饭,赵王对其信赖有加。雁门、云中边境多山地。利于赵军防守。燕国更是地处偏远,劳师远征,不得不谨慎!皇上想要灭燕、赵。当出八大将中的两位!”

    群臣听到这里后,也都笑了。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前将军、后将军、左将军、右将军因在军中地位极高。称之为八大将。成为八大将乃是对个人军事指挥能力的极高肯定,非韩天子信任,军士敬服者不能任之!

    “臣以为卫将军所言甚是!”骠骑将军李牧等人纷纷响应,弄得蒙骜老脸通红。

    “大将军以为呢?”韩王看向一直没有说话的白起,问道。

    众人的目光也是看向白起,虽然白起年事已高,但谁也不能小觑一个曾令天下胆寒的名将。韩天子力排众议,任命白起为大将军。王翦为前将军,项燕为后将军,景阳为司寇,更是收复了凉州、荆州、扬州的民心天下百姓都看到了韩国的包容。按照韩天子的说法,不论出身,不论籍贯,唯才是举,唯才是用。

    “臣以为,只要灭掉秦国。燕、赵势必胆寒,皇上可传檄而定。如果想要减少损失,先灭秦最好。”白起回道。

    韩天子哈哈一笑。望向丞相范睢等一干文臣。范睢深谙韩天子的心里,更清楚御史大夫这个职位是留给吕不韦的,也是出言道:“灭秦以令燕、赵胆寒,无论燕赵肯不肯投降,都于我国大善!可行!”

    太尉魏辙也知道其中的内幕,道:“臣以为,灭秦最好!秦国既灭,燕、赵不足为虑!”

    韩天子连连点头,道:“以朕的想法。为保完全,十万大军进驻代郡。十万大军进驻渔阳,以防燕、赵两国插手。再派十万大军北出上党。攻打秦国。诸位爱卿以为如何?”

    “皇上英明!”群臣齐声说道。

    谁都看得出来,韩天子是想要令秦国左右为难。韩国出兵攻打汾水以东的城邑,秦国若是发兵去救,必然是从河东、太原两郡调集兵马,派的少了,不起作用;派的多了,又会造成两郡的空虚。秦国只能眼睁睁地看着韩国占据这些土地,而不敢轻举妄动。

    两个月后,秦国接到了韩国出兵十万北出上党的消息,晋阳城一片愁云惨淡。

    秦王急忙召集群臣商议对策,可谁也不肯先开口。汾水以东的城邑,是无论如何也守不住了,但就这么建议秦王放弃,谁知道心高气傲的秦王肯不肯接受。尤其是这一次,韩天子居然是御驾亲征,带领羽林、虎贲等精锐,灭秦之志昭然若揭。

    末了,秦王只能点丞相吕不韦的将,道:“丞相,韩天子邀寡人会猎于阳邑,你说寡人是去还是不去?”

    “启禀王上,臣以为,王上若是不去,必然会令韩国小觑。韩国便有理由攻打我们秦国!如今,三川郡和扶风郡的韩军蠢蠢欲动,似有攻打河东、上郡的迹象,韩国兵强马壮,远非我们秦国可以比拟的!如果韩国有灭秦之心,我们也难以阻挡。不如欣然前往赴约!臣以为,韩王重信,应该不会趁机扣押王上!”

    秦王有些乱了方寸,完全听信了吕不韦的话。楚怀王当初和秦昭王会盟,结果是被扣押在秦国。赵惠文王和秦昭王会盟,凭借蔺相如的机智,全身而退!秦王可不想享受楚怀王的待遇!

    “会不会太过危险?”秦王还是有些不放心地说道。

    “臣愿意将兵八万,护送王上前去参加会盟!必然护得王上完全!”吕不韦保证道。

    秦王这才放下心来。公元前二四六年十一月,秦王在吕不韦率领的八万大军的护送下,渡河前往阳邑。

    此时的阳邑城,方圆数十里完全被韩军清空。秦国君臣一行抵达的时候,还是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不过,在发现韩军并没有对自己发动攻击的时候,秦王的心稍安。

    韩国丞相范睢作为韩天子的使者,拜谒了秦王,跟秦王商量了会盟的时间和地点。时间倒是无所谓,地点才是最关键的,无论是秦王还是韩天子,都不可能深入虎穴,到对方的营寨。最后达成的协议是在双方营寨的中间,建立一座高台,双方各派出三十人的护卫及十名女婢。除此之外,不得有闲杂人高台五里范围以内。韩王、秦王自然是主角,吕不韦、范睢作陪。两国的军队各自后退十里,以策万全。

    不得不说。韩国以器械闻名,来自汉邑的能工巧匠只花费了一天的时间就搭建了一座结实的高台。

    等到会盟了这一天,秦王颤颤巍巍地走上了高台,虽然吕不韦再三保证,韩国如果敢耍什么花样,自己精心挑选的护卫一定可以护送秦王返回营寨。但秦王总觉得心里很是难安。韩王的霸气、自信秦王与之相比,相形见绌。但秦王已经不能后悔。只能硬着头皮向韩王作了一个揖,谁叫自己只是王,而韩王却是天子呢,矮了半截。这就叫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啊!

    “秦王,朕来得冒昧,还望不要见谅啊!”韩王就像是此间的主人一样,招呼着秦王落座。

    对于眼前这个斗败了昭王、孝文王的厉害角色,秦王生不出半分的抵抗之心,老老实实地落座。还要道谢:“寡人谢过天子!”

    秦王很清楚,韩国已经无可匹敌!灭掉秦国是早晚的事情!但早和晚之间,还是有很大区别的。就比如随着韩王的年老。却迟迟没有立下太子之位群臣捉摸不透,更让韩国诸公子蠢蠢欲动,以为韩王有意立贤不立长。如果韩国因为继承人的问题而发生内讧,那秦国的国运就有得改了!不过,韩王很注意保养自己,看上去活到七十岁没有问题!能不能等到这个机会就不好说了。

    此时,侍奉在秦王一旁的秦国丞相吕不韦选择性地忽视了韩王的无礼,这让人很奇怪。只是。秦王完全沉浸在韩王强大的气场压力中,无暇顾忌。

    “秦王觉得寡人的韩国如何?”韩王漫不经心的一句话让秦王刚刚放松了一点的心又紧了起来。

    “自然是强大无比。不过。当初齐桓公称霸时,齐国亦强!可见。强弱还是会发生变化的。”秦王鼓起勇气,大胆说道。

    韩王顿时就笑了,秦王脸色顿时就变了,以为韩王的气极反笑,但身为一国之君,又容不得秦王低下头认错,秦王只能兀自保持着僵硬的表情,没有收回自己的话。

    “这国,本来就没有一直强盛无比的,兴衰乃是自然之道。不知秦王是否觉得,这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韩王问道。

    秦王一愣,然后不得不承认,韩王的话说得看似简单,却是至理。哪个明君不想统一天下,成就无上功名,流芳百世?!总有一个国家会出明君,灭掉其他国家,一扫宇内!

    见秦王同意了自己的观点,韩王又道:“寡人已经在边境上准备了三十万大军,随时可以攻入上郡、河东,燕赵两国的边境上,朕也有足够的大军,可以让两国不敢妄动。秦王觉得,朕若要灭秦,秦国能抵挡吗?”

    秦王的脸瞬时就白了,以为韩王这是要和自己摊牌,当即望向吕不韦,求助该如何应对。不过,韩王紧接着开口道:“当然,朕要取信于天下,不屑于用这样的伎俩!朕只问一句,秦王觉得可以抵挡吗?”

    “自是不能!”秦王低下了头,但随即,又昂起头,说道:“但秦国一定会让韩国付出惨重的代价!秦国绝不会像齐国、楚国一样,不战而亡!”

    韩王抚掌大笑,用满是钦佩的目光看着秦王,开口道:“不错!贵国如果上下一心,的确可以做到这一点!只不过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朕发兵的时候,不知道会有多少人倒戈!”

    秦王默然不语,当然知道韩王说的都是实话,因此无法反驳。

    韩王又道:“这天下已经流了太多的血了,朕给你三个选择,第一、向朕投降,寡人封你为君,世袭罔替,另外将咸阳或者雍城封给你,作为食邑;第二、回去整兵,与朕一战,不过,等你兵败之后,只能落得和魏圉一样的下场——圈禁。第三、朕许你带走五万大军,你可以远走塞外,这世界,远比你想象的大!若是你不服气,可等在塞外立足脚跟后,与朕的子孙争天下!”

    无弹窗全文字在线,更新速度更快文章质量更好,如果您觉得网不错就多多分享!谢谢各位的!

    高速首发战国风云之韩国再起,本是地址为如果你觉的本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哦!

第四章 荆轲刺韩() 
秦王选择了屈服,选择了向韩国投降!此时的匈奴、月氏还很强大,秦王完全没有信心带领五万大军打下一片天地,甚至,秦王怀疑到底能不能凑出一支五万效忠自己的大军。韩国统一天下,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自己,终究违逆不了历史的潮流。

    公元前二四五年一月,秦王宣布放弃抵抗,向韩国投降。同月,韩天子下令,封秦王为秦君,世袭罔替,食邑三万户,封地为雍城。

    秦国的不抵抗引发了燕、赵两国的极大震动。论国力,燕、赵两国还不如秦国,当韩国在边境上囤积大军又只是按兵不动的时候,两国就料到,多半秦国是凶多吉少了!但韩国的国力实在太强,强的让人难以生出抵抗之心,燕、赵两国就出兵问题犹犹豫豫的时候,秦国就降了!

    此时的燕国辽西,燕王喜一脸严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