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战国风云之韩国再起-第24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飧龃嗳醪豢暗拿嗽季黄鹎崆岬匾换鳌5朗且换厥拢趺醋鲇质且换厥隆

    韩国是强大不假,但其他国家也不是待宰的羔羊。等韩国强大到各国请服,韩王但有所命,诸侯无有不从的时候,那才是韩国真正强大的时候!现在的韩国,距离做到这一步还差的很远。

    和平终究不是谈出来的,统一也不是!韩王愈加清楚,想要避免今天这种妥协的情况,唯有将自身的实力再次提高,提高到各国生出无法匹敌念头的时候,那才到了结束这个乱世,实现真正和平的时候!

    当然,无论是出于私心还是出于公心,不让这次弭兵之盟成为完全华而不实的东西,韩王在后续的几天,还是和秦、齐、楚、赵、燕、周、越七国达成了非常详实的盟约。

    其一、盟约的时限为三年,三年内。各国必须遵循盟约,三年后,各国再召开会盟,对盟约加以完善或者彻底作废,后者意味着各国撕破脸皮。天下再次合纵连横的阶段!

    其二、约束韩、周两国的关系。因为周国只余下一城之地,韩国完全包围了周国,周国是完全无法威胁天下一国的。因此盟约主要规定了对韩国的要求,韩国允诺,绝不攻打周国,若有违背。天下各国可联合起来讨伐韩国。

    其三、约束韩、秦、赵三国的关系。三国彼此接壤,又都是举足轻重的大国,因此盟约规定的很详细。首先,三国搁置争议,以目前的疆界作为分界线。赵若伐秦。韩则攻赵;秦若犯赵,韩则伐秦;秦、赵伐韩,则燕、齐、楚、越援韩;韩若伐赵或是秦,则燕、齐、楚、越援之。

    其四、保证齐国的安全。燕、赵伐齐,则韩国救之。韩若取齐,天下共击韩。

    其五、保证越国的安全。楚若伐越,韩则攻楚。韩若伐越,天下共击韩!

    这里面。明确规定了韩国的盟主地位,无论是哪个国家遇到攻击,韩国都有义务出兵襄助被攻击的一方。韩国若是监守自盗。则天下共同讨伐韩国。这其中,着重强调了保护秦、齐、越、周四个弱小国家的安全。其中,周国是陪衬,因为实在太弱小,韩国爱惜自己的声誉,绝不会找周国的麻烦。其他国家想要找周国的麻烦更是鞭长莫及。

    真正的核心在于秦、齐、越三国。这三国作为弱小的一方,都需要严防其他国家的吞并。其中。赵国有能力吞并秦国,燕、赵不用联合。也有能力吞并齐国,楚国有能力吞并越国,这三个国家的安危也决定了这次弭兵之盟可以维系多久!也是韩国的重中之重!

    当然,防止各国联合起来讨伐韩国,韩王制定出了最后一条盟约,那就是如果有其他国家联合起来,背盟攻打韩国,则其他国家要襄助韩国,韩国将作为主力攻打背盟的国家,灭绝对方的社稷,与襄助自己的国家共分其地!

    这样一条,直接保证了天下各国不可能齐心协力对付韩国。想想看,各国表面联合起来讨伐韩国,结果有几个国家被韩国收买,临时倒戈,率先提出背盟的国家会是什么下场,显而易见。

    明白了韩国打算的各国彻底收起了小心思,转而仔细完善这个盟约,力求在不侵犯他国利益的前提下保证自己的利益。

    十二日后,即七月二十八日,天下各国于卢县,宰三牲盟誓,就此弭兵。自此,长达数百年的天下混战宣告告一段落。没有人知道,和平会持续多久,天下万民只知道,终于不用过刀口舔血的日子了!

    因为转道颍川郡,视察了汉邑和颍川学院的建设,又和当地的学子、百姓攀谈了新法的利弊,韩王一行返回洛阳的时候已经是九月。

    在韩王离开的这一段时间,丞相张平将国事打理的井井有序。随着韩王的返回,一件大事也迫在眉睫,那就是封赏有功之臣!

    在这一次四国伐韩的大战中,李信、蒙骜、韩腾、乐乘、朱亥、卫云、李冰等人皆立有大功,按照韩国的新法,都该获得晋升提拔,像这样的大功,往往是都城,当着文武百官的面,由韩王亲自予以加官进爵。

    之前是出于稳定时局的需要,韩王不得不委任这些有功的臣子在边境稳定时局,防止宵小作乱。如今随着弭兵之盟达成了最终协议,天下已经就此止兵罢战,韩国在新占据的土地也算是初步站稳了脚跟,无论是出于激励军心士气,还是总结这次战事中的得失,是时候召集功臣返回洛阳了!

    而且,鉴于这次韩国虽然失去了河东,但得到了七个郡大小的富庶土地,许多官员需要委派!另外三年一考五年一核的官员提拔制度也到了落实的时候,韩王决定趁着这个机会,将各个郡县表现优异长官也系数召入洛阳,作为有功之臣来提拔重用!

    韩王想用这次前所未有的授勋仪式告诉韩国的百姓、臣民,只要效忠自己,效忠韩国,无论是上战场厮杀也好,谨守本分于官在乎治民,于民在乎耕种也好,自己是绝对不会亏待他们的!!

第八章 犒赏功臣 下() 
九月既望,韩王朝见赶赴洛阳的郡县官员,于昭仁殿内犒赏有功之臣。

    丞相张平,统领百官,有辅佐之功,仍为长信侯,增加颍川食邑一千户,合计三千户。

    御史大夫范睢,献策制齐平秦,仍为文兴侯,增加南阳食邑一千户,共计三千五百户。

    卫尉李牧,败楚军于颍水,却齐军于陶郡,有大破齐、赵联军之功,晋为忠毅侯,增加食邑一千五百户,合计四千户。

    郎中令蒙骜,却赵军于河内,败齐军于平阳,晋为威远侯,增加食邑一千两百户,合计三千八百户。

    执金吾卫云,取潼关,晋为一等子爵,勋,以为殊荣,增加食邑六百户,合计一千五百户。

    偏将军韩腾,破峣关,下咸阳,破秦之功属第一,封为镇远伯,增加食邑一千五百户,合计两千户。

    偏将军乐乘,取秦之陇西,开疆六百里,晋为一等子爵,信,以为殊荣,增加食邑八百户,合计一千两百户。

    校尉朱亥,破齐军于平阳,斩首逾千,俘虏齐军校尉以上三人,晋为二等子爵,增加食邑五百户,合计一千户。

    。。。。。。。。。。。。

    因为此次弭兵之盟,韩国已然成为天下秩序的维持者,以武力促和平,协调用兵之事,韩王下令,置四将军,分为征东将军、征西将军、征北将军、征南将军,四将军平时不掌兵权,战时凭借虎符领兵出征。

    以李牧为征北将军,负责燕、赵两国事宜;以蒙骜为征西将军。负责秦国事宜;以韩腾为征东将军,负责齐国事宜;以乐乘为征南将军,负责楚、越两国事宜。

    另,韩国重新划分了新占领的土地,置郡县。具体来说。原属秦国的土地分为三郡,陇西、北地、天水。北地郡为义渠故地,天水则是咸阳以西的半个内史郡。原属齐国的土地分为三郡,泰山、琅琊、城阳。淮泗之地则置东海、下邳、广陵三郡。

    如此,韩国在拥有颍川、三川、上党、南阳、汉中、巴、蜀、汝南、东郡、砀郡、河内的基础上,平添了九个郡。全国共计二十个郡,有民一百三十万户,但因为连绵的战事,可以凑出的大军反而只有九十多万。

    按照韩国目前的官员体系,一县之令治民有方。积功可升迁到郡,一郡之长有功,若要升迁的话,只能是到中央,而中央却没有那么多职位。毕竟,郡守秩比两千石,比之九卿只是略低,如何安排倒是成了一个问题。

    有感于此。韩王特地在郡的上一级置州,一州长官为刺史,下辖三五郡。作为郡守升迁到中央的一个跨度,同时,重新规定了各级官员的俸禄。以三公为例,丞相秩三千石,御史大夫、太尉秩比三千石。九卿待遇略有差异,秩两千六百石到两千四百石之间。刺史秩两千石。郡守秩比两千石,但实际上可能只有一千八百石。

    青州。下辖泰山、琅琊、城阳三郡。徐州,下辖东海、下邳、广陵三郡。凉州。下辖陇西、北地、天水三郡。益州,下辖汉中、巴、蜀三郡。并州,下辖河内、上党两郡。豫州,下辖东郡、砀郡两郡。司隶州,下辖颍川、三川、南阳、汝南四郡。

    韩王任命靳黈为青州刺史,冯亭为徐州刺史,韩英为司隶刺史,严奎为益州刺史,荀况为豫州刺史,魏辙为凉州刺史,司马德为并州刺史。

    在这项任命中,除了魏辙,其他六人都是切切实实治民有功,经验也称得上丰富。即使经验最少的司马德也曾为洛阳令,任职的并州也不过下辖两郡,众人并无异议。但对魏辙的提拔使用上,有些人就颇有微词了。

    这是因为魏辙的身份有些尴尬。在此之前,他是河东郡守,而这一次大战,韩国为数不多的失败就是发生在河东。如今,整个河东已经成为秦国的领土。虽然河东战败的主要责任在于暴鸢的指挥不当,暴鸢也受到了减少五百食邑的惩处,但在许多人看来,魏辙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韩王在对魏辙的处置上,罕见的没有表态。

    这次韩王并无和群臣商量,就直接将全国二十个郡划分成七个州,而且直接拔高了三公九卿的俸禄。谁都知道,如果说之前每个郡守都有希望晋升为九卿。那么现在,刺史将成为郡守升到三公九卿的一道不可绕过的坎。只有在刺史的位置上立下一定的功劳,才会成为三公九卿的存在。但凡有上进心的郡守都眼巴巴地盯着这个位置。

    魏辙可好,身为河东郡守丢掉了河东,不但无过,反而升迁为并州刺史,执掌三个大郡。如果韩王不给出一个说法,不少人怕是会心生不满。直接非议声望如日中天的韩王是不敢的,但腹诽韩王识人不明却是有可能。

    韩王也适时地站了出来,解释了为何提拔魏辙。首先,魏辙在担任郡守的一年里,境内无一起百姓滋事,秦军不敢渡河北上,赵军不敢南下犯境,治民可谓有方。其次,秦军攻入河东的责任是不能归咎于魏辙,因为暴鸢抵达河东后,河东的兵马系数归暴鸢调派。

    至于退守安邑,消极防御,韩王坦言魏辙是接受了自己的命令。韩国在最开始的时候,是打算引诱秦国大军攻打安邑,以攻城战消耗秦军的有生力量。后来匈奴大军入侵秦国,自己下令将河东的精锐全部调集回来,用于攻打秦国。河东剩下的都是老弱残兵,丢失安邑以东的大片土地也就不足为奇了。魏辙甚至在暴鸢离开河东后,成功伏击了冒进的秦军几次,歼灭超过五千秦军,也算得上有功!

    得知其中的缘由,群臣不由长吁了口气,如果当初秦国识破了韩国的计策,命令大军猛攻安邑,全取河东,进而攻打上党,凭借上党那些兵马,上党也就危险了!魏辙冒着这样的压力,要做到韩王迷惑秦军的要求,是有大功的!如此封赏,很是合适!

第九章 献策 上() 
时间很快十月,韩王在接连召见了白起、王翦几次后,态度就冷落下来。一方面,韩王深知欲速则不达,另一方面,韩王也清楚,白起、王翦若是心意已决,自己腆着脸游说,除了让自己失了颜面,也会寒了功臣良将的心。

    毕竟,白起、王翦虽然有才,但未必就强过李牧、蒙骜。当韩国的国力无可匹敌的时候,哪怕是一个中人之姿的将领也能用实力碾压白起这样的名将率领的弱旅。

    因此,即使弭兵之盟结束后,韩王有很多闲暇的时间,却再也没有召见白起、王翦哪怕一次。即使白起、王翦的家人被安排进了韩王赐予的府邸,白起、王翦经常在府邸留宿,韩王也没有的表示。似乎看起来,韩王打算顺其自然。

    韩王是无所谓的态度,白起、王翦却坐不住了。毕竟,秦王交给自己的任务,无论去不去做,自己的家人已然在洛阳,自己总要明确韩王对自己的态度。

    私底下,白起、王翦也商量过前程,如果家人没在洛阳,那自己两人如果可以得到韩王的信任,充当细作也未尝不可。但问题是,韩王即使胸怀再如何宽广,也不可能在没有家人为质的前提下,相信自己,对自己委以重任。

    如今,家人在洛阳,牺牲家人的性命去充当秦国的细作,白起、王翦虽然勇于牺牲,但还没有这样的觉悟。两人又都是自负自己的才能,不愿意就此默然无闻,那选择也就简单了,那就是效忠韩国。但这种效忠并不是完全的效忠,那就是两人依然不愿意与秦国为敌,如此。也算是报答了秦国对自己的恩义。

    想通了这一点,白起、王翦也就通过留宿在韩王赐予的府邸来释放信,但问题是,不知道韩王是有心还是无意,居然对此充耳不闻。两人不得已又向韩王求见,但每一次得到的回复要不就是韩王忙于政事无暇相见。要不就是韩王出城狩猎未归。两人又求见了丞相张平、御史大夫范睢等韩国重臣,表达自己愿意归顺韩国的心意,但张平也好,范睢也好,居然是装傻充愣。唯有执金吾卫云向两人指点白起、王翦多多走访一下民间,想想如何为韩王分忧解难,献上强国之策。

    被冷落了的白起、王翦恍然大悟,这才开始仔细打量起韩国。这个将秦国打得一败涂地的国家的现状。

    如今的韩国,东西绵延近四千里,南北跨度也是上千里,下辖二十个郡,一百三十万户人口,所占据的凉州、徐州、青州、豫州、司隶莫不是天下膏腴之地。天下超过三分之一的人口集中在韩国,只要韩国不出现什么决策性的失误,韩国完全可以北望燕赵。南窥楚国,东西压制秦、齐。独霸天下。

    而且,韩王广纳人才,引得天下才俊纷纷来投。平常百姓都知道,韩国是天下最强大的国家,这里有稳定的环境,有无数改变命运的机会。只要你够勇敢,有一技之长,都能找到自己的归属!而且,韩国崛起的速度飞快,也难以阻挡。试问,这样团结一致的国家,值不值得每个国人去效死!单单是完善的抚恤制度,就足以令无数士卒效死。

    若想要让韩国更加强大,要么找出韩国的弱点加以改正,要么找出他国的缺点加以利用。白起、王翦开始仔细审视韩国,审视天下,想要从中找出答案。一个月后,白起、王翦有所收获后,才再次求见韩王。

    韩王这一次没让人搪塞白起、王翦,而是让两人等了一个时辰后,就出现了两人面前。

    再一次见到韩王,韩王的精神气已经大为不同,少了一份急切,多了一份从容。在成为天下盟主,天下秩序的维持者后,韩王称得上意气风发。至少目前,没有一个国家敢跳出来和韩国作对,如果韩国愿意,完全可以维持这一个局面好多年!

    “前些日子实在不大凑巧,未能召见两位。不知两位此次求见寡人,所为何事?”韩王率先开口言道。虽然韩王说的很是真诚,但白起、王翦心里很清楚,这不过是托词而已。

    两人也不计较,也不敢计较,接受了韩王的说辞,诚惶诚恐地回道:“臣等此次前来乃是向王上谢恩!”

    韩王微微一笑,恍然大悟地说道:“两位是来感谢寡人将家人接到洛阳的事情吧?这不过是些许小事,在卢县的时候,寡人和秦王顺口一说,秦王就同意了!秦王说了,如此也能让两位安心待在洛阳!”

    白起、王翦对视一眼,心头上涌出苦涩之情。韩王让秦国心甘情愿地交出自己,或者说放弃自己,可是付出了平阳这座方圆百里的土地啊!下得代价如此之大,韩王轻飘飘的一句“小事”,很明显,韩王对自己志在必得,但即使如此,韩王一样能对自己做出满乎的表情,故意冷落自己二人。伴君如伴虎,韩王能够在短短不到十年的时间,将韩国这个最弱的国家变成最强大的国家,又岂是好相与的人?!

    所谓的“安心”待在洛阳,更多的是以自己的家人为要挟自己终生不能为秦国效力的手段而已!

    “王上的恩德,臣等没齿难忘!”白起、王翦起身深深向韩王作了一揖。

    韩王坦然接受了,只是微微点头,白起、王翦的下文。了这么久的日子,如果白起、王翦还是没有什么表示的话,韩王只能想方设法利用两人的影响力弥补下百里土地的损失,然后榨干两人的剩余价值了!

    果不其然,白起、王翦也知道,是到了表态效忠的时候,因此并没有犹豫,直接下跪叩首道:“臣等愿意归顺王上!请王上不以臣卑鄙愚钝,给臣等一个机会!”

    韩王并无意外,只是用略微犹豫的语气说道:“那秦国。。。。。。”

    白起一脸坚毅地回道:“臣已经向秦王辞行,从此这天下再无大良造白起,武安君白起,只有一介平民白起!”

    “臣也已经向秦国太子辞行,如今臣也只是一介平民!臣和秦国再无瓜葛!”王翦也随即说道。

    韩王这才满意地笑了笑,说道:“韩国能有两位先生来投,乃是寡人的幸事也!只是两位当知韩国的新法,无功不得授予爵位!权且只能委屈两位为客卿,但有功劳,必定授予爵位!以两位爱卿之才,封侯不过易如反掌!”

    白起、王翦长揖道:“臣等一定殚精竭虑,为王上效力!”

    韩王笑了笑,却没有更多的言语。很显然,韩王对此还保留意见,说的总比做起来简单,日久见人心,路遥知马力。只有和白起、王翦相处一段时间,才好下断言。另外,白起、王翦前不久还是敌人,将敌人骤然提拔到高位,除了引朝臣非议、诸侯猜疑,不会有什么更积极的效果!客卿的位置刚好,权力不大,地位又有些超然。

    白起、王翦虽然属于降臣,但却不同于乐乘,毕竟白起、王翦之前曾是秦国三公九卿的存在,他们的身上刻满了秦国的烙印。韩王想要重用二人,需要一个过程,基础就是培养起君臣之间的互信,消除白起、王翦和其他韩国大臣的隔阂,才有发挥他们才能的机会!欲速则不达,韩王清楚,想要自己放心地放权给白起、王翦他们率领数十万韩军,东征西战,路还长着呢!

    “两位爱卿可曾有什么指教寡人的吗?”韩王满是期待地望向白起、王翦二人。

    白起深吸了一口气,率先说起自己的计策。(。。)

第十章 献策 下() 
“当今天下,论及国力,无有出韩国之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