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战国风云之韩国再起-第2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呢。仅仅一的时间,齐军付出了三万五千人的伤亡,却是连韩军最核心的营寨都没有摸到,给韩军造成的伤亡也不过区区四五千人!这简直就是**裸的打脸。对做到一国丞相的人来,简直比杀了自己还难受!只不过,后胜却没有自杀的勇气。

    副将田寅建议后胜见一下廉颇,毕竟,廉颇是山东六国的名将,齐军士气眼下低迷,但终究还要攻打韩军营寨的,不定可以让廉颇帮忙出谋划策。只要赵军肯佯攻韩军营寨,齐军攻打韩营的压力就会很多!何况,胜败乃兵家常事,就连廉颇不也是打过败仗吗?!如今齐军、赵军是同坐一条船,赵军是不会落井下石的,否则,赵军就需要单独面对数十万韩军。

    后胜听到这样的劝后,才决定接见廉颇。事实也正如田寅预料的那样,廉颇没有讽刺齐军的战败,而是很体贴地询问,攻打韩军营寨要不要赵军分担一些,齐军营寨内的医师是否足够,药草是否。一起诅咒了韩军的阴险和狡诈后,廉颇才表明了自己的来意——赵军愿意出三万兵马从南方强攻韩军营寨!

    初一看来,三万的兵力并不算多,但要知道,赵军也不过堪堪十万大军,而且,因为地势的关系,韩军营寨的南方是一个山坡,韩军可谓居高临下,赵军佯攻的话,伤亡必然大。由此可知廉颇对齐军的诚意!

    后胜沉吟了下,道:“从南方这一侧怕是不好进攻吧!”

    廉颇义正言辞地道:“如今我们都是伐韩,复魏而来,自当摒弃前嫌,齐心协力!从南方一侧进攻伤亡是大了一些,但韩军在南方肯定部署的兵力不多,只要我们赵军一鼓作气,有很大的可能冲上去!到时候贵军从西侧或者北侧一起强攻,韩军又如何招架的住呢!拿下平阳城,东郡的韩军主力就算是除去了一多半了!兵围大梁后,魏王再出来振臂高呼,东郡必然不为韩国!”

    后胜隐隐明白了廉颇的真正来意,魏国复国对齐国,对赵国都有好处,否则,两国也不会被信陵君一游就同意下来。韩国咄咄逼人,魏国刚好作为两国和韩国的绝佳缓冲之地!平阳不下,何以包围大梁?不包围大梁,魏王如何发挥自己的影响力?廉颇宁愿赵军伤亡大一些也要证明对齐军的推心置腹!眼下的形势啊用不了多久,韩国就会得知平阳被包围的消息,如今,齐、赵联军需要做的是齐心协力,而不是彼此算计。否则,之前的牺牲就白费了!。。

    。。。

    。。。

第四十八章 汉中出兵() 
就在廉颇、后胜推心置腹,商讨如何尽快攻破平阳城的时候,秦国遇到了新的危机。

    危机并不是来源于匈奴,部署在漆县城外的秦军营寨虽然在坚守了三天后被匈奴攻破,但匈奴的损失不可谓不大。足足两万名匈奴骁勇善战的士卒倒在了漆县城外,以至于匈奴单于大发雷霆,下令将一万名秦军的首级摆成了京观。

    匈奴威胁漆县守军,若是守军在两个时辰内不肯开门投降,匈奴大军在破城之后,会将全城男女,无论老弱妇幼,杀个鸡犬不留!若是肯投降,赏赐千金,牛马千匹。

    秦军自然不会对匈奴的劝降动心,因此,匈奴收到的回应就是秦军把匈奴派chuqu的使者吊死在漆县城头上,立威示众!

    在匈奴单于的一声令下,漆县惨烈的攻防战由此拉开序幕!四万秦军面对十八万凶残的匈奴大军并没有怯意,因为胆怯只会死的更快。全城的百姓在得知匈奴破城后将屠戮全城,也是同仇敌忾,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城中的男子,凡是十六岁以上,五十岁以下,无论老幼,已经系数编入了军队,随时准备登上城头。

    在过去的几天,漆县最危险的一次莫过于匈奴采用声东击西之计,在某天夜里佯攻东南角,实攻西北角!秦军大意之下,被上千匈奴军登上了城头,最后还是王翦率领亲卫亲自将匈奴大军赶了xiàqu。

    在这几天的攻防战中,匈奴损失了两万兵马,秦军战死超过五千人。总的来说,秦军尚有四万兵马其中五千老弱,匈奴的人数虽四倍于秦军,却因为惨烈的损失而士气低迷下来。漆县称得上是有惊无险!

    秦国真正的危险来自韩国。正月十五日,咸阳方面接到陈仓急报,韩国以偏将军乐乘为将,统兵六万,兵出斜褒道,攻打陈仓。

    虽然韩军尚未攻占秦国在斜褒道最北端设置的关隘——安平关。陈仓也安然无恙,但凭借安平关里的区区五千守军,又能坚持多久呢?!所以,陈仓县令事从轻缓,调集了一千青壮火速增援关隘的同时,一边迅速飞报咸阳知晓。

    几乎在陈仓告急的消息抵达咸阳的同时,子午道北入口的子午关也派人向咸阳示警,有两万韩军在子午关下,意欲攻城。守关的秦军虽有一万。但顾忌两万韩军的身后可能有隐藏的韩军,因此请示咸阳方面如何应对。

    收到这两个消息后,秦国差点就乱了套。眼下,匈奴尚且有十六万大军在围攻漆县,秦国正在调动兵马,想要一举击溃匈奴大军。如今,韩国又来凑热闹,至少有八万韩军从汉中出兵。很显然。韩国一定知晓了秦国如今的窘境,好在。韩军尚未没有攻破安平关、子午关,还没有攻进关中,否则,还不zhidào要出多大的乱子呢!

    “王上!臣以为当速速调集大军,将韩军赶回汉中!”魏冉当仁不让地说道。

    秦王点了点头,承认韩军的威胁从某种意义上讲。比匈奴的威胁更大。匈奴兵犯秦国,图谋的不过是利益,在满足了自己的**之后,多半会走。但韩国不同,一旦让他们关中。他们肯定会前赴后继把自己亡国灭种。但想要赶走韩军,秦国至少也需要加派五万以上的大军,甚至十万。问题是,秦国的兵力有限,应付匈奴,已经全部动员起来了,多出来的兵力哪里去找呢?!

    “丞相,关中的军队数量怕是不够啊,为之奈何?”秦王气恼的说道。

    “卫尉王翦已经动员了城中的百姓,如今兵力尚有四万,而匈奴不过十六万而已!这些天,匈奴虽然在拼命赶制攻城器械,但损失的更多!因此,至少十天内,漆县应当不会有什么危险。王上不如把郎中令所率领的十万大军用于对付入侵的八万韩军!”魏冉打起了麃公麾下十万大军的主意。

    原本按照秦国君臣的商议,郎中令麃公马上就要率领十万大军前去驰援漆县,大军所需的粮草已经就位,士卒也刚刚征召完毕!眼看着要出发了,魏冉却是提出令麃公麾下的十万大军更改目标,显然,在魏冉看来,漆县尚可支撑,缓几日出兵也无妨。

    谁都清楚,秦国面临着三个方向的威胁,北面漆县的十六万匈奴大军,西面陈仓的六万韩军,南面长安的两万韩军,无论是哪个方向的敌军取得突破,都能搅得秦国寝食难安。秦国在关外虽然屡战屡败,但在许多老秦人的眼中,关中四塞之地,无比安全。即使前些年义渠国趁着关中兵力空虚前来作乱,还不是被白起率领大军剿灭?!如果秦国有五六十万大军话,不用说,完全可以三面作战,而且全都取得大胜。但秦国如今的现实是十万秦军在河东无法抽身,五万远在上郡,一万严守函谷关,一万严守峣关,一万守卫子午关,一万守卫陈仓,五千大散关五千萧关,再除去派去漆县的五万秦军,秦国可以调动兵马居然只有区区十五万!这就是秦国可以征召的而且已经征召的士卒!

    郎中令麃公麾下的十万大军近乎秦国的全部家当,剩下的五万大军如今集结在咸阳、栎阳这些城邑,以备不时之需。秦国总不能不给自己留一个兵马包围关中平原上的要地!

    “臣以为此事不妥!匈奴十六万大军皆是骑兵,如今漆县虽然尚在我们大秦手中。但每过一日,卫尉王翦处的压力就大上三分。若是不能坚守十日,我们秦国的十万大军又未和韩军分出胜负,岂不是让咸阳空虚?!以臣之见,不如火速调集武安君麾下至少五万大军,驰援咸阳!当是时,还是当以击败匈奴为主,死守安平关、子午关为辅!”有人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不少大臣纷纷称是,韩军虽然来势汹汹,但子午关、安平关都是要塞,韩军想要攻克绝对要花费不少的时日。倒是北面的匈奴,他们携带的粮草本来就不多,这次兴师动众,显然是有巨大的图谋。越是往后,匈奴肯定越是着急,所谓狗急跳墙,当匈奴孤注一掷全力攻城的时候,谁又能保证漆县还守得住?!

    退一万步说,如果匈奴冒险,派遣一支偏师,人数也不多,一万骑兵,足够把空虚的关中平原搅一个天翻地覆!毕竟,匈奴如今没有做是想稳扎稳打,觉得秦国一定在漆县身后的乾县、礼泉县布设了重兵,根本没想过,秦军如今兵力紧张,在两地的守军加起来不过五千多人而已!

    调集十万大军,放弃坚固的营寨和韩军野战,将背后露给匈奴,显然是下下策。虽然韩国的威胁更大,但就目前而言,显然匈奴的威胁更大。

    不少大臣更是暗中腹诽,至少,韩国人zhidào礼仪,就算攻克了安平关,距离咸阳也有四五百里的距离;至于子午关,与咸阳近在咫尺,先不说攻克的可能微乎其微,就算攻克了,身后的咸阳也会派出数万大军,将疲惫不堪的韩军偏师系数歼灭!而匈奴呢,不zhidào礼数,完全就是蛮夷,他们擅长的是杀伤抢掠,一旦攻破了漆县,又发现乾县、礼泉县不堪一击,一定会洗劫咸阳,自己的小命就危险了!必须火速把武安君调回来,有这么一个战神坐镇,秦国才能有惊无险地避过这场灾难!

    针对是先对付汉中的韩军还是先对付漆县的匈奴大军,秦国大臣们明显分为两派。一个以丞相魏冉为首,主张以漆县为依托,虚张声势,消耗匈奴的士气和粮草,待解决汉中的韩军后,一鼓作气,击败匈奴。匈奴为利益而来,如果他们发现在秦国身上不能获利自然会全身而退!

    一个以宗正嬴则为首,主张义渠国给秦国带来的悲剧绝对不能重演。上一次,义渠国一路烧杀抢掠秦国损失了上万人口,数十石粮草,秦国才会粮草短缺,饿死不少百姓。匈奴这一次人数更多,更加凶残,一点危险也不能冒!韩国如今尚未攻破子午关、安平关,秦国只需往这两关各加派五千士卒,足可以保证半个月,半个月的时间,秦国和匈奴也分出了胜负!秦国完全可以趁着这段时间,决定要不要从河东调集一些兵马回师咸阳。

    最好的情况莫过于韩军知难而退,秦国按照之前的计划,断匈奴的归路和粮草,令匈奴恐慌而退兵。如果韩国不识趣,则坚决依托关隘死守不出,同时,放出风声给匈奴,秦国已经和韩国成功议和,调集了超过三十万大军,以武安君白起为将,正在火速赶往漆县。匈奴生性多疑,未必不会中计!即使不中计,也能行添油之术,消耗匈奴人的有生力量!第一更!……)

第四十九章 议和之议() 
如果没有潼关的急报,秦王权衡之下,也许最终会把匈奴作为更大的威胁。3∵顶3∵点3∵小3∵说,毕竟,十六万匈奴大军数量是韩军的两倍,他们面对的也不过是一座可以绕过可以攻克的城邑,而不是易守难攻,只此一条路的关隘。

    就在两派争吵不断,试图说服彼此相信自己观点的时候,潼关守将传来急报,韩国以执金吾卫云为将,统帅十万韩军猛攻潼关不止!为保完全,潼关守将请求咸阳加派援军!

    听到这个消息,秦国君臣愣住了。如果在此之前,汉中方向的韩军攻打关中不过是临时起意,凑巧和匈奴进犯碰在一块了,那这一次,绝对是韩国有意为之了。否则,绝不会碰巧到足足十八万大军一起攻打关中,而且在这么微妙的时刻!很显然,隔着上千里的距离,韩国得知了秦国如今举步维艰,打算落井下石!

    如果不是秦国不小心泄露了这个消息,那就是韩国的细作打探到了这个消息,甚至,匈奴攻打秦国就是韩国一力促成了,后者,无疑更加可怕。这说明韩国早就知道,自己会被四面围攻,而且,已经想出了对策。

    秦国只是不理解,匈奴明明可以攻打近在咫尺的赵国,为何舍近取远,选择了秦国呢?!难道是义渠国的关系?或许有,又或许没有,秦国不得而知!秦国只知道,自己这一次,摊上大事了!

    潼关是坚不可摧,但再险峻再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关隘也需要守军去镇守,潼关守将寄给秦王的战报已经明白无误地表示了这一点,韩军攻打潼关不过三个时辰,就给秦军造成了五百多人的伤亡,虽然韩军的伤亡更大。超过一千,但韩军也没有全力以赴啊!按照这个计算的话,韩军最多付出三万人的代价,就能拿下一万秦军驻守的的潼关,而潼关的身后就是宁秦县,而宁秦县到咸阳的三百里无险可守!

    十万韩军绝对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数字。联想到八万韩军从汉中北上,毫无疑问,韩国这一次无疑下定了决心,那就是一定要攻入到关中!失去了边境上关隘的守护,依照秦国目前的实力,哪里会是韩军的对手!哪怕最后秦国侥幸击退了韩军,十年之内,也绝对恢复不了元气!

    是攻还是守已经失去了计较的意义,很明显。秦国无论对哪一方采取守势,都将注定了失败!而且对另一方,即使针锋相对,秦国战胜的几率又能多大呢?!除非,将武安君白起的十万大军从河东调回来,如此,秦国就能集结起超过二十五万大军,秦国孤注一掷。才可以同时应付加起来足有三十四万的敌军!

    “王上!议和吧!”丞相魏冉仿佛一下子老了许多岁,有气无力地说道。

    没人知道魏冉说的议和是跟谁议和。又或者是和韩国、匈奴同时议和,秦国君臣们只知道,议和,似乎成为秦国最好的也是唯一的出路。毕竟,邯郸远在千里,这个时候。再恳请赵国出兵已经不现实。秦国唯一可以指望的就是一个月前出走的客卿吕不韦可以促成赵、齐两国一起出兵攻打东郡,最好攻破大梁、包围新郑,这样,洛阳城内的韩国君臣或许忌惮不已,提出议和。主动退兵!否则,韩军是绝对不会出兵的!

    战国,天下各国互相算计,总有技高一筹的,有惊无险的获胜,也有棋差一招,损兵折将的。现在看起来,韩国属于前者,秦国属于后者。

    四国伐韩是一个美妙的设想,可惜,齐国出工不出力,楚国心有余而力不足,赵国令秦国大失所望,唯有秦国自己攻占了大半个河东。谁知道,匈奴这个时候的进犯打乱了秦国的节奏,就在秦国已经调集了十万大军准备耗死匈奴大军的时候,韩国的出兵令秦国雪上加霜。

    求和并不是多么令人难以接受,割地求和在秦国的历史上有过这样的先例,秦国君臣对此毫无负担。只是,令秦国君臣憋屈的是,明明秦国胜利在望,明明秦国付出了的精力,无比的勇气和巨大的牺牲,换来的却仍旧是战败,秦国君臣觉得难以理解,也难以接受!

    “是向匈奴议和还是和韩国议和?”秦王望了魏冉一样,长叹道。

    “匈奴吧!”魏冉作揖道,环顾了眼群臣,开始解释自己这么建议的理由,“四国伐韩,先向韩国求和的是违背盟约,一定令齐、赵、楚三国心寒,如今我们大秦需要三国的和声援,故而此举不可取!何况,若是议和,我们秦国好不容易付出五万士卒才占据的大半个河东将会不为我们秦国!如果是这样,我们又何必联合齐、赵、楚伐韩呢!此其二也!匈奴如今折损了四万兵马,士气已挫,他们千里迢迢而来,所图谋的不过是利益而已!就算割地给他们,他们也不好掌管!所以,些许的财帛和粮食加上足以令匈奴动心!一旦消灭了匈奴的威胁,我们秦国就能安心对付韩军。依托潼关、子午关这样的要塞,韩军攻城器械再如何犀利,韩军再如何顽强,伤亡也会数倍于我们!在得知匈奴撤退的消息后,韩军自然也会败退!相反,若是和韩国议和,我们抢来的土地会失去不说,匈奴也不会因此退兵!所以,这是臣以为可向匈奴议和的第三条理由!”

    秦王暗暗点头,秦国和韩国可谓不死不休,这些年,秦国对韩国的战事虽然屡战屡败,但却从来没有求和之举。如果让关中的老秦人得知自己主动向韩国求和,对民心对士气都是巨大的打击。将河东拱手相让也足以令秦国在以后面对韩国的时候,抬不起头!一个国家,最的就是国民的精神!秦国可以接受失败,但却不能接受心安理得的失败!

    匈奴的天下终究在千里之外的草原,用财帛、粮食打发走他们后,他们想要再来进犯秦国,就需要好好掂量掂量秦国是不是在边境上囤积了重兵!韩国却是秦国东进中原的最大阻碍,只可战,不可和,因为唯有胜利者才能活在中原的天空之下。

    至于匈奴会不会得寸进尺、狮子大开口,只要他们不知道韩国出兵的消息,再加上秦国的援军源源不断地开赴漆县,应该可以利用匈奴上下并不是齐心协力的一点各个击破,分而化之。秦王心里已经暗暗下了决心,只要匈奴单于的要求不是太过分,自己愿意接受!

    “议和可以,但我们大秦的威风不能堕了去,否则,寡人宁愿一战!”秦王斩钉截铁地说道。

    魏冉长舒了一口气,自己最怕的就是秦王初掌大权,受不了这样的屈辱!和外族议和虽然面子上不好过,但总好过向秦国的生死大敌——韩国求和。咸阳如今的兵力只有十五万,要么用来对付韩国入侵的十八万大军,要么用来对付漆县的十六万匈奴大军。如果想要两者得兼,例如五万大军死守潼关、子午关、安平关,十万大军驰援漆县,那八百里关中将外紧而内松,除了边境上有驻军,内地的城邑将无一兵一卒,宗贵们若是心生异变,秦王苦都来不及!

    “臣遵命!”魏冉忙不迭地答应下来。

    秦王微微点了点头,对群臣说道:“寡人已然决议,派遣两万大军驰援潼关,务必令进攻潼关的十万韩军不能得我大秦一寸之地。另外,派遣一万大军驰援陈仓,安平关也不可令韩军前进半步。郎中令安在?”

    麃公赶忙出列道:“臣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