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战国风云之韩国再起-第18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三十万大军征伐魏国,每一日耗费的粮草可是一个天文数字。

    “臣等遵旨!”张平、范睢齐声应道。

    “丞相,粮草的筹集准备一定要抓紧,这件事还要你和治粟内史、少府那里多多努力!”韩王叮嘱道。

    “臣一定鞠躬尽瘁,不负王上托付!”张平打了包票。

    韩王满意地点了点头,又对范睢说道:“此次用兵,事关国家兴衰!御史大夫一定要掌握好百官的动态,万不可让手下的官员被其他国家收买,走漏了风声!”

    范睢亦是正色回道:“臣一定兢兢业业,以全王上信赖!”

    整个韩国因为韩王的一道道诏令而变得忙碌起来,一波又一波的使者分赴全国各地,传达韩王的旨意。韩国隆隆的战争机器刚刚有停歇的迹象,却因为秦王的驾崩而悄然运转的更加迅速。

    最先收到韩王命令的是郎中令蒙骜。自从接到韩王按兵不动以等韩、魏议和的命令后,蒙骜和麾下的十三万大军显得有些无聊。隔着丹水就是雄伟的大梁城,大梁城下。魏国十数万大军的帐篷连绵数十里,如同众星拱月一般,守卫着大梁城。因为两国的士兵都知道两国议和在即,气氛也因此没有那么剑拔弩张。的人都知道,如果没有什么意外的话。韩国将在十几日后退兵回国。只要魏国可是及时找出不知道藏匿在何处的魏齐。

    眼看着攻破敌国国都的功绩就在眼前,蒙骜却要眼睁睁的看着错过,自然心情很是不爽。如果是十日前,凭借蒙骜的十万大军,完全可以冲破魏国沿着丹水布设的防线,毕竟。那个时候,在大梁城外的魏军不过只有三四万人,哪像现在,足有十五六万之众。

    当蒙骜接到韩王的命令,要求在十日内拿下中阳、榆关、焦城、林县、三亭、长平七邑。灭安陵国后,蒙骜喜笑颜开。只是,蒙骜还以为是韩王不满意魏国议和的速度,想要拿下鸿沟以西的魏国城邑,教训下魏国。根本就没想到,韩王这是要肃清残敌,建立粮道,为灭魏准备的节奏。

    传令的韩王使者让蒙骜屏退了左右侍卫。把韩王真正的意图告诉了蒙骜后,蒙骜才恍然大悟。这十日的时间看似很多,却也要抓紧。蒙骜可不想自己被李牧小觑。蒙骜知道。依照李牧雷厉风行的性子,肯定会带领羽林军和虎贲营先赶过来,抢这些微不足道的功劳。自己若是慢了,不对,是李牧太快的话,自己到手的功劳就会没了。

    所以。一送走韩王的使者,蒙骜就召集了全军校尉以上的将领。告知了韩王的命令。当然,真正的意图被蒙骜隐瞒了。蒙骜只是说,魏国有意拖延,不愿意交出魏齐,韩王要给魏国一些颜色瞧瞧。

    校尉们已经憋得狠了,听说这个命令,自然大喜。韩国大军就是由榆关、焦城一带突破魏军防线的,这两座城邑早就吓破了胆,长平也被楚国攻克了,眼下楚国大军刚退,长平几乎没多少魏国守军,这三座城邑几乎可以传檄而定。中阳、安陵国不过是弹丸之地,拥兵不过四五千,真正可以给韩军制造些许麻烦的,不过是林县的七千魏军而已。

    众多校尉争着抢着,又是论资历又是下包票抢走了攻占这几个城邑的名额。得到的自然是欣喜若狂,失去的也没有多么沮丧,因为蒙骜暗示,如果魏国最终不愿意交出魏齐,那这些人麾下的军队将成为渡河攻打大梁的第一波军队!

    河东方面,几乎是和南阳、汝南在同一时间接到韩王的命令。韩王的使者原本以为可以轻易在安邑城下找到暴鸢、李牧两人。结果事与愿违,多番打听之下,才知道暴鸢、李牧身在盐氏城,也知道了除了安邑和安邑东北角的数个城邑,魏国在河东已经没有了立足之地。两人和麾下的十五万大军之所以不攻打安邑,而是把安邑以西的城池全部攻占下来,居然是想给魏国集结的时间,好一举消灭魏国的河东的势力,免得费力。

    得知韩王的决议,暴鸢和李牧相视一笑。魏国远比他们想象的要好打的多,河东的魏军更是不堪一击。当初那支威风凛凛的魏武卒早就没有了踪影,魏国又没有什么大将,现有的将领循规蹈矩,小心地或者说胆小的过分,完全不是韩国的对手。范睢身为韩国的御史大夫,暴鸢和李牧两人尽然不知道范睢如此凄惨的过去,不过,范睢如此快意恩仇的作为很合军人的脾胃。加上秦昭王驾崩了,秦国现在是小心翼翼地戒备韩国,又哪里敢打韩国的主意。所以,对于韩王决议攻打魏国的提议,暴鸢和李牧两人都没有反对!只是,暴鸢很反对韩王把自己留在河东,早知道韩王要让自己镇守河东和魏军对峙,暴鸢觉得自己就应该拼着伤亡,拿下河东全郡。这样,也可以意气风发地挥兵直捣大梁!

    只是,君令难违,暴鸢只能羡慕嫉妒恨地目送李牧领着十万大军南下,借道新郑,前往魏国。李牧大军一走,除去各个城邑需要留守的士卒,暴鸢的手下居然只有两万大军。这两万大军,自然是无法攻克魏国重兵把守的安邑,但给魏军添一点烦恼还是做得到的。想到这里,暴鸢有了自己的主意。

    暴鸢如此积极主动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暴鸢虽然是韩国的三公之一,地位尊崇,但李牧和蒙骜之流乃是韩国的后起之秀,中流砥柱。暴鸢的年龄大了,也不知道还能驰骋疆场多少年,自己的爵位不努力的话,也就是侯爵了,但也许是深感侯爵和君爵的跨度太大,韩王又细分了侯爵的级别,为县、乡、亭三种。暴鸢可不想自己这个军方第一人的爵位被李牧、暴鸢赶超过去!

    ps:注意铺垫啊!

第五十一章 大梁之战 上() 
魏国,大梁。

    载誉而归的信陵君受到了魏王率领群臣出城十里相迎的待遇。如今,魏国上下谁不知晓,是信陵君力挽狂澜,说服了齐、燕两国出兵救魏。楚国大军已经开始撤回,赵国大军也掉头北上,三国伐魏的危局几乎在一夜之间被破解。眼下,韩国大军虽然还滞留在魏国境内,但知道大势的人都清楚,失去了助力的韩国面对二十万魏军层层设防的大梁,已经失去了把握。用不了多久,韩国也会灰溜溜地退兵。

    至于河东,魏国君臣一番商议后,决定忍痛让给韩国。毕竟,河东已然是魏国的一块飞地,而且最的函谷关又落入韩国手中,再防守河东已经没有必要。如今的形势对魏国这么好,魏国已经决定拒绝韩国的要挟,不再和秦国拼消耗韩国得利。

    事情也似乎按照魏国的预期发展,韩国再也没有派遣使者催促魏国交出魏齐,河对岸的韩军甚至开始有条不紊地收拾行囊,似乎准备撤军。一切迹象都表面,韩国决定心照不宣地拿下河东,结束和魏国的这场冲突。

    对于臣子提出的趁势渡河攻打已生退意的韩军,魏王很果断地拒绝了。心力有些憔悴的魏王根本不想节外生枝,所以,楚军撤退的时候,魏王下令不得阻拦,韩军现在准备撤退,魏王也不准备阻拦。

    八日后,魏国收复襄陵,襄陵以北,再无一名楚军。魏国的斥候在襄陵以南五十里的一座城邑发现了数量不下五千的楚军,这意味着,楚国只是恢复了魏、楚两国开战前的国土。楚国也是暗示着,愿意平息和魏国的这次争端。无论从哪个角度看。这次魏国都得不偿失了一把,侵占的楚地被楚国收复了,魏国还失去了富饶的河东郡,险峻的函谷关,这还不算损失的十数万大军。

    魏国却是不知道,一场巨大的危机悄然而至。

    原本雄伟险峻的林城此时已经变得残破不堪。城外两百步内,几乎遍布着尸体,有魏军的,但更多的是韩军的。按照道理来说,死守不出的魏军是不会在城外留下尸首的,出现这种情况,正是因为林城已然失守。韩军在付出了一万五千人的伤亡代价后,终于成功地攻克了林城。七千魏军成了林城的陪葬。

    在攻进林城的一刻,蒙骜悬着的心才算是放了下来。林城魏军的顽强超乎了自己的想象。如果不是有城内的细作配合,韩军还不知道要损失多少大军。好在,在李牧大军到来前,自己完成了韩王交予的任务。安陵国开城投降,自安陵君、上大夫唐雎以下百官,皆降。丹水以东,魏国没有一兵一卒的存在。

    韩军攻克林县次日,韩王的车驾悄悄抵达林县。治粟内史刘光、卫尉李牧、羽林军校尉韩腾、虎贲营校尉朱亥、南阳郡郡尉魏辙作陪,统领大军共计二十一万人。其中,一万人是韩王的亲军。

    韩王的驾临在此之前完全没有透露一丝风声,很显然,灭魏这么重大的事情,韩王不放心,打算亲自指挥。没有人觉得不妥。因为韩王在没有继位为君王前,就屡屡带兵南征北战,单单就战绩而言,其实不下于韩国一人。华阳大捷是韩王指挥的,野王之战。攻取三川、南阳之战,亦是韩王指挥的。虽然这些年韩王习惯站在幕后,好让李牧、蒙骜之流发挥自己的才能。但也正是众人的才能在伯仲之间,造成了众人彼此争强,谁也不愿意担任副将,唯一可让众人心悦诚服担当主将的暴鸢又在河东防备秦、赵两国,韩王也就当仁不让地站了出来。

    “臣蒙骜见过王上!”蒙骜带着一干校尉,一看到韩王的车驾过来,就忙不迭地上前打招呼。

    韩王笑着点了点头,道:“爱卿请起!诸位为我大韩开疆扩土,皆是大韩的功臣,大韩的栋梁!”

    “谢王上夸奖!此乃臣等本份。”众人齐声回道,显然是做过排练。

    虽然已是五月,白日的时间越来越长,但要安排一支超过二十万的大军扎营也是不容易的事情。因此,韩王命令各营校尉依照出征前编好的次序各自扎营结寨,今日权且在林县休息。韩王则带领治粟内史刘光、卫尉李牧、郎中令蒙骜、南阳郡郡尉魏辙、羽林军校尉韩腾即原本历史上灭掉韩国的内史腾、虎贲营校尉朱亥进城一同议事。

    端坐在主将位置上的韩王当仁不让地先让蒙骜介绍如今的魏国形势,以便众人集思广益,商讨如何讨伐魏国。也好分工合作,事半功倍。韩军虽有三十万之众,但战争不是儿戏,人数上的优势并不能完全决定战争是胜负,战争的策略才是关乎一场战争成败的关键所在。

    蒙骜对此显然早有准备,虽然没料想到主将会是韩王,但亦是侃侃而谈道:“如今楚国已经退兵到襄陵以南,魏、楚两国的边境恢复到三个月前的情况。大梁大概派出了两三万的兵力南下收复雍丘、襄陵等地。如今大梁城内外的魏军当在十八万人到二十万人之间。魏军沿着丹水构筑了两道防线,南北长约三十里,在上游,亦有数量在五千人以上游骑。我军想要渡河,势必会惊动魏军。”

    韩王无悲无喜地点了点头,道:“魏国这几个月损失的大军当在十三四万,大梁附近集结的魏军又有二十多万,看来,魏国把举国的精锐之兵都调到了大梁啊!其他地方势必空虚,我们有没有利用的可能?”

    蒙骜理解了韩王的意思,摇了摇头,道:“恐怕不能!若要神不知鬼不觉地绕道到大梁腹背,就必须借道楚国,否则,这丹水就是必经之路。对于大梁,只能是强攻了。”

    韩王点了点头,没有强求,阳谋就阳谋吧,韩国无论是在兵力上还是士气上都远胜魏国,可以以堂堂正正的手段击败魏国。魏国现在对丹水以西的动向一无所知,而且,蒙骜令人摆出的撤兵架势已经成功瞒过了魏国。魏国现在正等着韩国主动退兵呢!

    “适合渡河的渡口有几个?”韩王追问道。

    蒙骜指着舆图说道:“总共有三个,这三个渡口最少的也有两万魏军把守。”

    “两万魏军”,韩王楠楠说道,不经意地看向魏辙,问道:“南阳舟师最快多久可以到达?”

    临行前,韩王已经考虑到魏国会沿着河水设防,特地调派韩国成军最早的南阳舟师北上颍川,支援大军渡河。从南阳到颍川,走水路的话要绕一个很远的道,好在,韩国在一年前就考虑到以后要攻打齐国、魏国,在河水上也开始操练舟师,所以,三川郡战船是不缺乏的,缺的是能征善战的舟师,毕竟,舟师不是短期内可以促成的。而南阳舟师正好可以出人,颍川舟师出船,扬长补短。

    魏辙略一沉吟,回道:“按照行程,最迟两天后,南阳舟师就可以抵达成皋。”

    韩王满意地点了点头,对虎贲营校尉朱亥说道:“寡人有意派虎贲营北上中阳南阳舟师在中阳接虎贲营渡河。朱亥,你有没有信心为寡人夺下一个渡口并坚守到至少十万大军渡河?”

    “启禀王上!只要南阳舟师可以把虎贲营接到对岸,虎贲营保证可以完成任务!”朱亥大声说道。

    蒙骜张口想要提醒对岸的渡口至少也是两万人,而且,一旦渡口遭到攻击,魏国可以在三个时辰内增派四五万大军,虎贲营虽然装备齐整,是精锐中的精锐,但却只有一万人,这个任务会不会太艰巨了?但想到韩王绝对不会无的放矢,想要说出去的话,硬生生地咽了回去。

    “立即传寡人的命令到成皋,南阳舟师接令后两日内抵达中阳,送虎贲营渡河,待虎贲营拿下渡口后,南阳舟师再南下接应大军渡河攻打大梁。朱亥,你即刻北上中阳,不得有误。”

    “喏!”朱亥大声回道。虽然林县到中阳不过百余里的距离,一日即可抵达。但虎贲营马上就要深入敌后,面对二十万如狼似虎的魏军,朱亥知道,自己和虎贲营需要准备的东西很多,很多。

    “粮草筹备地如何?”韩王对治粟内史刘光问道。

    韩王这次之所以把治粟内史刘光带在身边,就是解决粮草补给问题。眼下韩军还没有渡河,这个问题还不严峻。一旦韩军越河深入魏国境内,粮道越来越长,补给会变得愈发困难。

    刘光恭敬地说道:“三十万大军一月所需粮草为十五万石,如今臣已经筹措了二十万石粮草,囤积在边境上。后续的三十万石粮草正在陆续转运!王上权且放心!大军无论攻打到哪里,臣的粮草也会送到哪里!”

    “这就好!这就好!”韩王满意地点了点头,对众人戏说道:“趁着虎贲营还没拿下渡口,我们商量下,如何拿下启封这座城邑!寡人可不想留着一座启封城在我们背后捣乱!”……)

    ps:  明天两到三更补今天欠下的字。求个!

第五十二章 大梁之战 中() 
魏国,大梁。

    韩军撤退的消息让魏国上下欢欣鼓舞,丹水南岸,再也没有一名韩军的身影。在派出了小股的斥候,确定韩军是真的撤退后,魏国终于展现出迫不及待的心情。魏王以郎中令卫庆为将,领兵五万,渡河接收被韩国丢弃的城邑。

    五万魏军一路直奔启封城,任谁都知道,和大梁失联已久的启封城多半是凶多吉少,但也不排除晋鄙创造奇迹的可能。无论如何,晋鄙大梁保卫战,牺牲颇多,又乃魏国第一名将,魏王当然不愿意晋鄙出事,

    看着眼睛布满血丝、神形憔悴的晋鄙,郎中令卫庆露出钦佩之意,感慨地说道:“将军是立了大功的!收复失地一事,就交给末将吧!”

    晋鄙点了点头,凭借启封城内一万残军,还真的只能把这个功绩让给卫庆。自己完成了魏王交代的任务,也该回大梁向魏王述职了。不过,晋鄙还有一个问题,所以好奇地问道:“韩军怎么退的这么快?”

    郎中令卫庆笑着解释道:“齐国出兵十万攻打楚国,楚国不能支撑,已经撤退回去了。燕国又和齐国一道,在边境集结了大军,赵国南下的意志本就不坚决,出了这么一档事。自然兵无战意将无战心。少了楚国、赵国的帮忙,韩国又不过是十多万大军,我们大魏却在大梁附近集结了二十多万的大军,韩国素来谨慎,又怎么不会退兵呢?!只是可惜,河东我们是保不住了。如何修补和韩国的关系。着实让人头疼啊!”

    晋鄙脸色沉重地点了点头,魏国算是逃过一劫。只是韩国咫尺,韩国这次也算是吃了一个暗亏,肯定不会善罢甘休。这件事只能是从长计议了。

    “车到山前必有路,走一步看一步吧!”晋鄙一脸平静地说道。

    郎中令卫庆不语,默认了晋鄙的说法,稍后道:“如今看到将军安全,王上的心可以放下了。庆这就派人去大梁告诉王上这个好消息。庆观将军麾下士卒疲惫不堪,不如就地休整。庆拨一万大军驻守启封城如何?”

    “如此甚好!只是这一万残军,还是由我带回大梁吧!”说到这里,晋鄙的脸色略显尴尬,又道:“守城之时,全军上下已有死志,非常之时难免采取非常手段!这启封城的民心,只能是劳烦郎中令重拾了!”

    郎中令卫庆明显一愣,略显疑惑道:“这个自然!只是。这民心”

    晋鄙连连摆手,道:“这件事。等进了城,郎中令就知道了!我累了,就不叨扰郎中令了。”

    说完,晋鄙竟是只留下一名副将交接城防,自己带领着整装待发的一万魏军直奔大梁而去。

    郎中令卫庆带着疑惑了启封城。一进城门,卫庆就近乎呆住了。这哪里还像一座城邑。里面完好无损的房屋十不存一。坑坑洼洼的街道,两道环形城墙模样的防御线,到处是杂物,城内的百姓面无表情,有表情地则是极度狂热。喊着老子有钱、老子有钱等痴狂的话。卫庆一看就知道,这明显是战争的后遗症。

    想来,晋鄙守住启封,奉行了全城皆兵的策略,否则,万不会出现城内百姓如此稀少的情景。这种竭泽而渔的策略只会换来一时的强大,但战争的创伤绝不会那么容易修复。这也从侧面说明,当时韩军给启封城内的守军压力是多么大。郎中令卫庆在心里暗暗想道,怪不得晋鄙逃也似地想要离开这个地方,看来,哪怕是再铁石心肠的人面对一座被自己亲手“摧毁”的城池,也不忍心看。

    卫庆却是不知道,就在数日前,启封城内发生一场动乱,一部分觉得守城无望的军官联合不少百姓一起叛乱,晋鄙用了铁血手段,及时地镇压住了。但随即引发的营啸几乎完全摧毁了启封城。在巨大的压力下,不少魏军都发疯了,向手无寸铁的百姓杀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